汉贵女 第134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当然,此时这不能称之为台湾岛!想到传说中的三仙岛蓬莱、瀛洲、方丈,日本占了一个瀛洲,剩下方丈和蓬莱——果然还是蓬莱更好听!
  “日后这就是蓬莱岛!”陈嫣干脆命名。
  此时她的心中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为什么不经营蓬莱岛呢?
  这里经营的意思是将蓬莱岛当成是自己的大本营,现在陈嫣的大本营在不夜县。那里远离长安而又靠近临淄,既方便监控商贸市场种种异动,不会错过各种信息,又有利于瞒天过海。在长安这一亩三分地,做什么都会被人看在眼里,显眼的不行。换成是帝国最东边的小县城就不一样了,陈嫣就是将天给翻了过来,也没有什么风浪。
  但不夜县这种情况并不能让陈嫣有多少安全感,说到底不夜县依旧是大汉这个国家的国土。真的惹人眼了,一样很危险(现在还不危险,但陈嫣要做的事情才开了一个头,她不确定随着自己的事情越做越多,是否还能有现在的安生日子)。
  陈嫣有很多想法,都是能够搅动天下的,只是一直收敛着没用而已…她甚至不能将其直接交给朝廷。因为她很清楚,朝廷的眼光,以及大政府特有的一些弱点,让他们根本做不好某些事情,她更倾向于自己来。可要是她都自己来,最后恐怕会在公元前的世界诞生一个‘怪物’。
  操纵国家经济级别的大财团,即使是在现代文明社会都少有国家能够容忍,在封建时代那就是找死!
  陈嫣当然可以在功成之后将其交付出去,她本来的目的也不是操纵国家,成为一个国家的主宰。但真到了那个时候她反而是进退两难!进不得,退也不得!
  进一步,她是想做什么?难不成要造反?退一步,且不说有多少利益相关的人推着她往前走,就算是她铁了心要退又如何?在那个位置上了,一旦退下,一旦手上原本的筹码失去,会面临怎样的危险?她连想都不敢想!
  但蓬莱岛给了她一个启发——提前经营好此处,真等到情况最危险的时候就跑路!
  老子不奉陪了!
  想到那个场面,陈嫣忍不住捂嘴笑了起来…周围的婢女不懂陈嫣为何会如此,还觉得有些奇怪呢。
  就像有一个压在心头的大石头忽然被搬走了一样。
  说起来陈嫣心中类似的想法早就有了,很难说她一开始让人寻找岛屿没有这样的想法潜藏于心。只是她自己不愿意在有结果前说出来,人的心理活动是很复杂的。
  至于说蓬莱岛安全不安全,陈嫣只能说真的很安全!
  这里必须要说的是时代不同,认知也会不同。对于这个时代的华夏民族来说,除了中原地区和原来楚国地盘,天下别的地方其实都不算自家的,哪怕这些地区已经是自家土地了。比如辽东,有几个中原人在意?陈嫣在辽东搞造船厂,规模都那么大了,连个多看一眼的人都没有。
  从这个角度来看,华夏民族一直都不是一个很有侵略性的民族,这个民族只是对‘大一统’有着极强的执念而已。被认为是华夏大地的土地,全都要统一,但凡有点儿志向的君主都有这样的期待。而原本华夏大地之外的土地,哪怕是雄才大略的皇帝,也很少有人对其感兴趣的。
  历史上确实有一些著名的君主将那些土地拿下,可是管理上依旧很松散。这些土地日后或许会成为华夏大地的一部分,后来的君主会将其纳入统一的规划中。有的则会剥离掉,成为异族建国所在。
  明白这种心态就能弄清楚一些事了,汉武帝一生征战无数,北击匈奴,南征南越、东服朝鲜、西定西南夷,在后世来看功劳赫赫,都是影响深远的大事。但在这个时代的人看来,其实很没意思。
  很多人都说是好大喜功,确实显示了汉家威严,但也就是如此了,有什么实际的好处吗?
  北击匈奴也就罢了,匈奴本来就是大汉的心腹大患!赶跑了匈奴,大汉人民也能过上安稳日子。可是南越、西南夷、朝鲜这些对于大汉有什么威胁吗?而收归他们的土地更是没意思。
  现在的大汉有人地矛盾,但那是在中原地区,中原已经成熟的地区地狭人稠,再加上土地兼并,对于农民来说日子可不好过。但是真要说缺土地吗?往南方寻一寻,大片的土地呢!然而这有什么用?中原地区的百姓轻易不会去的!
  本来国家南方的土地就没有被消化完,再说其他更偏远地区的土地?可别笑死人了!
  历史上很多华夏周边的小国家、小部落倾慕华夏文明,有自愿举国投效,成为华夏一部分的。按照正常思维,这是送上门来的大餐,不要白不要吧?但事实就是,华夏的历代王朝,常常有拒绝的。
  藩属国可以,但成为真正的国土,那就不行了……
  开拓新国土,说起来是很大的功业了,但这并不能让朝廷中上到皇帝,下到小臣忘记这背后意味着什么。成为国土就得派人治理,光是派人去这等偏远地区就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了!
  然后还有异族难治的隐患…朝廷会花钱镇压边区造反,下大力气治理边区异族,但那是因为那时候的边区已经被经营出来了!人口众多,土地肥沃,舍不得放手。而对于还没有并入国内的藩属国,显然不具备这些。
  从这些角度来看,陈嫣要是真在蓬莱岛经营一番,那就是真的安全!
  她那便宜姐夫算是很有志向的皇帝了,但也不可能跨海去征服蓬莱岛。一方面是政治阻力,攻打和大汉领土相连的土地,大家还好想一些。可要跨海征服海外,问问谁愿意吧!
  另一方面,即使他有这个想法,也有人支持。以此时现实情况,组建能够跨过海峡作战的海军,这也太玄幻了——不是完全没可能做到,而是真的去做的话,其中要遇到的艰难险阻远远大于收益!
  这么一想就想的深了,陈嫣自己也觉得好笑——怎么就想到和刘彻分道扬镳、彼此对立了?事实上,只有最差的情况才会走到那一步。如果情况允许,她肯定是尽量让一切都处在安全线内。而蓬莱岛,始终只是一个预备计划而已。
  想到这里,陈嫣开始写回信,主要就是针对蓬莱岛的。
  首先,她让人在蓬莱岛北面和西面经营几个聚居点,然后选取一个最适合的港口,方便日后经常性的靠港。
  紧接着就是搞甘蔗种植园,先不用深入蓬莱岛腹地(或者说以现在的人口和各方面条件,也没有能力深入腹地),就在沿海地带活动就行了。
  以甘蔗园为主体,配套种植粮食作物,至少得完成岛上的自给自足才是。
  等到经营蓬莱岛获利,就能在港口后方兴建城市了……
  陈嫣的计划很好,但这个计划中有两个问题,第一是钱,第二是人!
  这种规模的建设当然是要花钱的!就算可以一步步慢慢来,一开始的投入还是可控的,但对于个人来说还是一笔可怕的开支——陈嫣叹了一口气,只能想办法搞点赚钱多的生意了。
  她首先想到的就是去年开始在海岛上进行的珍珠养殖试验,第一批珍珠已经出来了,陈嫣很不满意,觉得产量太低、珍珠质量真的一般,不过负责管理此事的人倒是激动。毕竟对他而言,原本怎么也想不到珍珠可以不必天生天养,而由人力养成。
  陈嫣已经下令加快进度,尽快试验出更接近她记忆中的养殖珍珠了…说实话,珍珠养殖这种技术于国于民称不上有什么好处,连促进技术进步这种展望也没有,本来是不在陈嫣的优先发展目录里面的。
  之所以去年会在人手紧张的情况下分出一部分人手做这个,原本就是为了背后的巨大利润想。她的生意确实很赚钱,各方收益源源不断地汇入她的荷包,其规模大的惊人。但与此同时,她花钱的地方一样多!她想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了,哪里都是要花钱的。
  陈嫣叹了一口气,现在看来,珍珠养殖需要再加加紧了。珍珠可是一个好生意,而且主要是敲有钱人(穷人谁会买珍珠呢?),陈嫣连心理负担都不存在了。到时候养殖珍珠可以一部分卖给国内的有钱人,国家休养生息几十年,可是肥了一群人。
  大汉有钱人不要太多哦。
  养殖珍珠也可以外销…说起来珍珠是一种全世界都很喜欢的宝石呢!天然与稀缺这两大要素,再加上本身的颜值,让他们无论是在那种文化、哪个民族中都是极受欢迎的。
  到时候卖到天竺、卖到中亚、甚至卖到罗马——罗马有钱人也好多!
  钱钱钱,陈嫣虽然日常都是和钱打交道,但如此心心念念的时候却是很少的。她现在也有一些明白钱的重要性了,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若是她钱足够,可以直接大规模经营蓬莱岛,哪像现在还得一步步计算。
  更进一步说,在开发蓬莱岛的另一个问题,‘人’的问题,归根到底也是钱的问题。
  蓬莱岛上原本是有一些土人的,不过人口必定不多,而且分散在岛上各处。如果可以的话,陈嫣并不希望和对方起冲突。一方面人家本就是原住民,陈嫣并不是什么丧心病狂的恶人,如欧洲移民在美洲大陆上搞的印第安灭绝,她做不出来。
  另一方面,土人也是人口,对于缺少人口的蓬莱岛来说,任何一点儿人口也是损失不起的。
  陈嫣的计划是先尽量避开土人,无法避开就和他们尽量和睦相处,比如交换交换物资什么的。土人生活艰难,文明世界的好东西肯定是愿意换的。
  当然,若是有土人攻击,陈嫣这边也不会坐以待毙就是了。武器上面的先进,足够保护陈嫣这边的人了。
  等到日后,蓬莱岛上的移民彻底压倒了土人,就是和土人深入接触的时候了。那个时候可以用更好的生活吸引这些土人,让这些土人放弃原本的部落生活,转为农民或者城市居民。
  人口占绝对优势的时候,原本的血腥暴力就不用了,完全可以用更加温和的方式解决民族问题。
  所以问题又回到了最初,如何让蓬莱岛上人口大涨,汉人占主体?
  陈嫣没有太好的主意,只能让人先兴建出聚居点,然后搞甘蔗种植园。甘蔗种植园是要用到很多很多人的,到时候先用买卖的方式从灾区购买奴隶,形成第一批人口。
  等到蓬莱岛有人气一些了,就可以去大陆沿海吸引人口。
  普通民众安土重迁,轻易不肯离开家乡是真的,但真的被逼到要死的份上了,还会在意这些?
  没有哪一年是没有灾荒的!在封建社会这是绝对的!只不过好时代会有朝廷的赈济,坏时代没有赈济,或者赈济到不了老百姓的手上。然而就算是再好的时代,也有朝廷顾不上的地区。
  去这种地方,借贷路费给这些人!只要这些人来到蓬莱岛,就给他们分土地和简易房屋!这个时候土地还不时他们的。但只要他们工作三五年,原本的路费就能还清,土地和房屋也能成为他们自己的——陈嫣的条件放的很宽松,正常工作三五年是绝对做得到的。
  那之后他们只要履行合约,十年为期限,将自己土地上的剩余产品卖给陈嫣就行了,当然,陈嫣会保证给出市场价。
  没有人愿意远离故土,去到海外讨生活,但是没有办法了又能如何呢?有些人可以想到去卖身为奴,对于那些地主豪强来说,劳动力是很重要的财富,他们是很欢迎这些人的。
  这就像是后世的经济危机,对于小民来说是一场灾难,但对大资本来说就是一场收割盛宴!
  灾荒是普通人眼里天塌了一样的可怕事情,可对于地主豪强,这就是低价买进土地和奴仆的大好机会!
  但是,这些地主豪强是很精于计算的,他们只会要壮年男女!至于老人和孩子,这是他们拒绝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赈灾行动一开始的时候他们动也不动,他们就是在等,等灾荒拖垮身体比较弱的孩子和老人,等到最后只剩下青壮年的男女!
  陈嫣这边就不一样了,来的人是一家人,不会挑拣出老人孩子什么的。
  这些遭灾的老百姓心中也有一本账,虽然去到岛上让人很担忧,但如果有机会的话,谁愿意放弃自己的家人呢?
  另外,如闽越、南越这些地区,老百姓日子普遍过的不如大汉,对于移居海外也没有太大的心理障碍,也可以尽量吸引这些人过来。不过要控制好人口数量,如果这些人本来就是说的汉语,穿的汉服也就算了,到时候直接划拨到汉人一块儿。如果不是这种,就得小心处理(闽越、南越之地秦代本就移居了很多中原人,受中原文明影响也很深)。
  一点一点地转移人口,鼓励上岛的汉人生育,凡是和汉人通婚生下的孩子全部归为汉人。陈嫣相信,是能够建设出一个海外汉家的。
  不过这需要钱,需要的不是一点儿一点儿的钱!甚至不能只靠她来供血…得看蓬莱岛自己的!她供的了一时,还供的了一世吗?
  蓬莱岛的甘蔗种植园可以做大做强,如果真的做得好的话,陈嫣就只需要进行前期投资就行了。后面所需要的资金,完全可以由蓬莱岛自给自足啊!
  不过这么想的话,陈嫣就真的要成立武装了,至少得维护蓬莱岛本身的治安。另外,蓬莱岛发展起来后也得有行政班子了,提供管理服务的同时向百姓征税。
  陈嫣忍不住捂脸:“唔…这不就是在建国吗?”
  想到这个,陈嫣自己都觉得心惊肉跳,但在心惊肉跳外又有一种期待,连她自己都不明白这种期待意味着什么。
  因为不明白,所以她只能尽快将杂念扫掉,转而去想怎么完成蓬莱岛的最初建设。对着计划书挠头,自言自语道:“钱,果然还是钱呐!有钱就都不是问题了。”
  旁边的婢女有些好奇:“翁主缺钱么?”
  若是陈嫣说自己缺钱,那就真是天底下数一数二的笑话了,然而事实就是如此。事实上,世上越有钱的人往往也就越缺钱,因为他们花钱的地方也就越多。按照大家朴素的观点来看,皇帝富有四海,应该是最有钱的人了吧?可是历数历代皇帝,有几个人没有受过缺钱的困扰呢?
  国库的钱就没有够的时候!
  就算是当今天子,现在看着有钱、真有钱!再等些年看,穷的能天天和大臣聚在一起搞钱,甚至弄出了白鹿币这样的玩意儿……
  陈嫣撇了撇嘴,“好有意思的问话,缺钱么?这天下难道有谁的钱是够用的?”
  别看陈嫣有钱,随便一件首饰也是宝贝。然而这些东西的价值终究有限,和陈嫣要做的那些‘大事’所需花费相比,杯水车薪都算不上!
  “罢了,过日子不容易,一年算一年的账罢!日后事日后忧…”
  这话引得婢女们小声笑了起来——这样的话向来是一些生活不易的大丈夫或者妇人才有的感慨,比照陈嫣的年纪与顺风顺水,颇有一种好笑。
  第143章 伐檀(4)
  夏日已过, 天气舒服下来。
  生活在长安的人, 从王公贵族到升斗小民都松了口气。虽然后面还有难熬的冬日, 但至少现在可以过一段时间的轻松日子了。
  在这样的日子, 越来越多的物资从渭河以及陆路交通运抵长安——长安本身的人口远不如临淄, 按理来说各种供应压力也应该远小于临淄才是。但要算上周遭的‘卫星城’的话,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相比起齐地只有临淄一个超级大城市,其余的城市不值一提。长安这一块儿是关中精华之地, 各种规模颇大的城市不要太多哦!
  这么多城市想要靠关中自己供养, 这就是笑话了!每年长安要从关外以及蜀中调集大量物资,就是为了保证长安及周边的供应。
  话说在古代,京城地区的供应问题从来都是一个大问题, 不独独华夏如此,世界各国莫不如是。
  为了供应京城, 明清时期的京杭大运河压力多大?每年不知道花多少钱疏通、维持京杭大运河, 也不知道投入了多少人力,给财政造成的负担肉眼可见。然而即使是这样, 也从来没有谁要放弃京杭大运河!因为所有人都知道不能弃!
  相比起京杭大运河的麻烦, 它存在的意义更加无可替代。
  华夏民族有大气魄,能够人工开凿出京杭大运河这样的工程, 但不是所有民族都有这样的气魄。大多数国家建都的时候就会将都城选在交通便利、农业发达的地区, 以此保证京城无数非农业人口的供应。
  比如日本古代的都城就是这样, 本身就坐落在平原地区,周围都是产粮区。又比如华夏曾经以洛阳为都城的那些朝代——洛阳为天下中心,水陆交通发达。
  然而即使是这样, 古代世界各国的都城依旧免不了剧烈的物价波动。陈嫣过去学古代史的时候觉得古代物价波动大的可怕,一旦遇到不好的年景,真能逼死人。后来看到国外的记录才知道天下都一样,甚至国外的物价波动更大。
  正是因为如此,运输就成了古代大城市少不了的东西!说这些搞运输物流的维持了城市生命线,这绝不为过。
  除开国家主持的运输,一般来说民间的运输都会很混乱的——这是正常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此时还没有人有效的规划这门产业,大多数都是在纯粹追逐利润。
  比如今年临淄缺乏粮食,那里的粮价是正常情况的十倍,那就运粮走临淄!又比如今年的长安缺布匹,彩绸难求!那就往长安运彩绸。大家往往就是哪里有利润就临时决定走哪里…运输者与城市之间没有一个固定。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