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贵女 第277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只有长安是个例外…说实话,临淄附近都不会比长安难!
  临淄人口密度大是大,但是顶级权贵富豪的人数却不会比长安多!这个时代钱权不能分开来说,有权的基本上都有钱,所以别看临淄是商人的大本营,真的论家底,真不一定比得上长安这一群贵族和当官的——权力本位时代,大家都是围绕着权力来的,权力就是最核心的资源。
  而且,商人多多少少比贵族、大地主、官员要‘激进’那么一点点,这一点即使是在农业社会也是一样的!虽然对土地的热情是华夏民族的集体共性,但这一共性表现在不同的人群身上有强有弱,其中商人算是对土地热情相对比较低的了。
  属于那种资产配置中有机会可以安排一些土地,但不会全部安排成土地,其他的资本要拿去投资生意,让钱生钱…说实话,在农业社会早期,这是一种挺了不起的想法。
  现代人佷容易就会觉得同样的资本,经商要比农业的回报大。但以现代的环境推测古人是很可笑的,早期农业生产产出比并不高,粮食的价值要比现代高的多!应该说,粮食本身就是最有价值的商品之一!
  当时的商人阶层完全不是地主阶层的对手,背后是有很多原因的,而经济实力本身就是原因之一。
  所以在这个时代,商人们穷则思变,在挤不进地主这个‘生态位’之后选择另辟蹊径,这的确是很厉害的…不过这个时代可能很少有人意识到这种伟大。毕竟农业社会对商人都没有什么好印象…
  这应该类似现代社会对于搞金融的人士的看法吧。
  反正这帮人不会生产任何产品,反而每次遇到个什么经济大危机之类的事情,背后都有他们的身影…就是一群薅羊毛的存在。诸如逼死实体行业、引发经济危机、玩弄大众、掏空社会之类的罪名,反正往他们身上安就是了。
  颇有一种搞金融的就是原罪这样的想法。
  emmmm……
  只能说凡是都有度,让金融业成为国家支柱肯定是不行的,甚至过度发育,挤占其他行业的发育空间也不行(行业都有自己的掠夺性,会总体表现为抢占社会资源,强化自身的特性。这个过程不会受某个人的控制,不是说经营者特别有‘良心’一切就会向好的方面发展,所以一开始就要有所干预)。但真的不要金融业,或者只是弱化金融业,那只能说在现代环境下也是行不通的。
  总之,这个时代的商人有把钱投入到工商业中的倾向,而不会完全投入地产田产这些。所以总的来说,临淄那边的城区以外的土地资源还算够用。
  长安这边就是另一副景象了,陈嫣让人从官府那里搞来了长安及周边的田产情况画‘鱼鳞册’。好家伙,画出来密密麻麻几乎让人给占光了!
  其实地方被占光了也是小事,反正陈嫣有钱,也不会把买地的钱放在眼里——和现代相反,古代即使是城市及周边的土地也不会太值钱,所谓田地值钱,那也只是以田地这个区间来说,如果是建筑用地,土地那点儿价值就不值一提了!
  至少相对于建房子所要花的建筑材料费堪称九牛一毛。
  其实这也很很好理解,建房子么,即使是富贵人家,只要不是建庄园(庄园会包含田地),一般的宅邸才多大?几十亩、上百亩、一顷、两顷?相比起土豪们动辄百顷地庄园,确实没有什么排面。
  事实上,这个时候还没有到朝代中后期,一般来说朝代中后期才是土地兼并的巅峰。那个时候千顷大的庄园也不是没有呢!如果把时光的进度调整到整个封建社会,封建社会晚期,华夏大地的土地被开发的差不多的那个时期,还有万顷牌这种说法,那些真正的大地主家族简直一次又一次在告诉后人他们对土地是真的爱的深沉。
  这个时候真正让陈嫣有些棘手的是没有好地方!
  大汉也立国有些时日了,几代人下来,一个萝卜一个坑,作为国都的长安周边,好地方都被占了个七七八八。陈嫣想要给陈娇建一座房子,这就不能是随随便便造——她是准备将这座房子作为陈娇日后的居所的!怎么能随便呢!所以选择上就越发困难了,一般二般的好地方她还看不上,要就要最好的那种!
  这也是陈嫣的细心之处了…一般来说,女子和丈夫‘离婚’,在古代都是带着嫁妆回娘家的。但对于陈娇来说,无论是刘彻给他赡养,安排地方给她这个前任皇后住,还是刘嫖照顾陈娇,似乎都有些不太合适。
  刘彻就不必说了,以陈娇现在对他的心态,真不会稀罕他的赡养。至于刘嫖,她是母亲,倒是不必对她客气,但陈娇都是一个成年人了,之前还在宫中做了多年皇后,忽然跟着母亲生活,恐怕不会太习惯。
  她如果有一个独立的、完全属于她的居所,这就会好很多了。
  其实陈娇的产业中也有一些房宅之类,但够得上做她日后常居所在的,却没有。
  住的地方对于陈娇来说,一方面要舒适,住的不舒服,人还能快乐到哪里去?另一方面就是要‘炫富’,越‘炫富’越好——虽然这么说非常的不好,但现实就是,陈娇成为前任皇后之后恐怕会有不少人看轻她!
  即使她依旧身份高贵,孝文皇帝外孙、大长公主之女这种血脉传承是她一辈子的资本,外人的眼光还是会变得非常险恶,在其他人眼里,她是引人嘲笑的昨日黄花…
  如果陈娇没有过曾经的风光就算了,偏偏她曾经那么风光!有当时窦太后的宠爱,她几乎就是当时长安贵女圈子里的第一人,后来接任她成为第一人的是陈嫣,但那不是因为陈嫣地位比她更高,而是圈子成员很正常的更迭换代。
  这样的风光意味着背后嫉妒她的人可不少!
  在她风光的时候这些人只会在没人的地方发几句牢骚罢了,面对着陈娇,他们不管喜欢不喜欢,都得做出奉承讨好的姿态。但是一旦陈娇风光不再,这些人就有办法闹幺蛾子了…他们当然没办法对陈娇造成什么实际上的伤害,甚至真的硬刚,没有一个能干的!但是他们会变着法子恶心人啊!
  虽说这种事情只要摆好自己的心态,就能将影响降到最低,这是别人散发出的恶臭味,用别人的‘恶’来恶心自己,实属犯不着。但人到底是一种社会性动物,完全不在乎外界是几乎不可能的!即使是个人意志发展的相对充分的现代人,都能喊出‘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的现代人,依旧会有大量的人饱受外界的影响,就更不要说自我欠觉醒的古代女性了。
  陈嫣想要降低这些人对陈娇的伤害,尽量保护陈娇。关于这个,她首先想到的办法就是炫富了。
  这是个权力本位时代没错,光有钱其实是一件很悲惨的事情,因为一旦引起当权者的注意,首先被搞的就是这些人。所以这个时代的工商业者一旦有钱,首先想到的就是用自己的钱给自己找个保护人…是的,在这个时代工商业者交保护费是非常积极主动的!而且还不是人人都能交上保护费!能够交成保护费,立刻就能成为那些没有靠山的同行们羡慕的对象。
  没办法,权力作为顶级资源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这些掌握权力的人可以随心所欲地寻租,自然也就不是很稀罕这些保护费了…除非是做到顶级的商人,他们相对来说没有那么容易被替代,价值也高一些。
  不过,这也不是说这个时代钱就不管用了。恰恰相反,两汉时期钱都是非常有用的东西!其实历朝历代的钱都有用,只不过掌握话语权的人不说而已,毕竟说出来有点儿掉逼格——大家都是读圣贤书的,总是说钱怎么怎么重要,好像不太对吧?嗯,还是‘视金钱如粪土’‘阿堵物’等等说法好得多!
  这方面两汉时期相比起后面的朝代稍微实诚一些,他们喜欢钱这一点至少会说出来,不会动不动就要往‘钱’上吐口水,然后踩上一只脚,以显示自己阶级的纯洁性…
  这个时代,大家会直截了当的告诉你,钱是能够买官的,叫做‘赀官’!所以觉得东汉末年‘西园卖官’很荒唐的不用嘲讽了,那也算是老刘家祖传的!怎么老祖宗做得,我们后来人就做不得了?
  实际上,卖官是在靠后一些的朝代才由正常事情,转变为实际存在,但大家都不说,最后成为人人唾弃的存在的。但这一传统始终没有灭绝,直到清朝末年,捐官依旧是朝廷很重要的财政来源。不过这个时候捐到的官身已经成为一种虚衔,没有实际职位了。
  对于有钱的商人和地主乡绅来说,大概等于一个颇有价值的装饰品吧。
  这个时代不止能够买官,还可以靠钱开路,免除死刑!所谓有钱能使鬼推磨!一条人命多少钱呢?虽然随着行情变化有一些波动,但在古代社会,大家都是用的硬通货,贬值比较少,再加上汉代人比较重视信誉,所以大概都是五十万钱上下。
  对于穷人来说,这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数字,但对于有钱人来说也不是出不起。
  另外,类似徭役什么的,都是可以花钱买的!
  其实类似花钱避免死刑、徭役,后面的朝代也依旧存在,只不过都转入了地下或者半地下,逐渐成为一种大家似乎很难宣之于口的‘社会黑暗面’。完全不像是汉代,大家觉得一点儿问题都没有,大大咧咧就直接喊出来了!
  花钱干这些事并不会比花钱买一匹布、一瓶酒更引人注目了。
  另外钱的力量还体现在方方面面,最典型的一个,读书人应该羞于谈钱,至少表面上要表现出一副不在乎钱的样子吧?其实不然,在汉代,读书人谈钱也没有丝毫压力。而且有钱的鄙视没钱的,这是正常操作!
  那些没钱拜师、没钱买书、没钱准备文具、没钱支撑游学…总之就是没钱的读书人,并不会被标以‘宝剑锋从磨砺出’‘吃苦耐劳’‘意志坚定’等等正面性的标签,反而从老师到同学,都对他们可以正大光明地鄙视。
  只有一种例外,就是这个穷学生是个不折不扣的公认天才。做到这种程度,又不会有人将他们等闲视之了。但这不是因为大家又忽然看得起穷学生了,只是因为天才这个标签压倒了其他标签,成为其他人标定他们位置的评判标准了而已。
  话说人们嫌贫爱富并不是一时的,而是从古至今的,现代社会也一样。但即使是高度金钱化的现代社会,大家也会不会直接说‘没钱就该受歧视’这种话(不管心里怎么想,至少表面不会这么表达,如果有人这么表达了,这就是万中无一的奇葩,会被认发布到网络上,然后成为年度沙雕新闻的有力争夺者)。
  但是在汉代,这却是真正发生的事情!大家习以为常…
  啧,这还真是有钱人的黄金时代——非要说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大概就是光有钱还不够,光光只是有钱,佷容易不能保护自己,所以商人阶级这个时候挺倒霉的。这个时期混的好的是贵族商人、地主商人,也就是本身就有政治地位的那些人。
  不过对于有钱人来说,这个不好的地方在东汉也被抹除了…东汉开国时借助了地方豪强的力量,所以之后投桃报李,对地方豪强、商人就有了很多优待。甚至有俗语说,宁愿做东汉的卖油郎,也不做西汉的大豪商,也是因为这种地位变化很大吧。
  在这么个时代,光光只是有钱或许不算什么,甚至可能成为别人觊觎的对象。但是如果是有个本身就很有身份的人有钱,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陈娇的身份足够,所以当她炫富炫的足够,其他人自然不会多说废话…甚至多说了什么还会被别人当成是说酸话。
  那些看陈娇风光就不敢表现出自己的嫉妒,就想等着她落魄,好上前踩上一只脚的家伙也就是这点儿本事了。他们会的是落井下石、痛打落水狗、柿子捡软的捏而已,一切的前提是让他们觉得想要下手的那个人好欺负!
  这个时代,即使皇帝都可以被金钱收买,只要钱足够多!这种情况下,一个贵族有足够多的钱,当然也是一种另类的威势!那些人慑于陈娇的这种威势,也就会‘安分守己’了。
  为了达成这个目的,陈嫣打定了主意,对陈娇未来的居所要不惜工本!而这一切要从地皮上就体现出来!越稀缺的越好,不稀缺也体现不出‘炫富’的要素啊!
  选来选去,最终陈嫣选定了上林苑周边。
  这倒不是陈嫣故意的,选地这么久,最后却找了一个皇室色彩这么浓厚的地方。只能说当初选择在上林苑造园的人也不是瞎选的,这一片确实是好地方,山清水秀风景好,而且离皇城也很近!正是得城市便利,而又可以享受郊外安静生活的程度。
  上林苑如今还在工程改造当中…一切都是因为几年前刘彻嫌上林苑还不够大,他跑马都不能尽兴。所以他在这里搞了一个大工程,扩大上林苑。只不过问题是,上林苑周边的土地早就被开垦了…没办法,最后是数以万计的农民大移民。
  规模比后世的拆迁大多了,然而农民并没有拆迁补偿款…这一切得以执行,依靠的就是皇帝的一纸诏书——这对于后世的人来说真是难以想象。
  上林苑改造归改造,好消息是不太会扰民,不像后世的建筑工地周围,居民生活都会受到很大影响。
  毕竟古代施工用不到一些噪声很大的现代机械,另外古代的住户密度,特别是这种城外的住户密度实在低,隔得远了自然就影响不到了!事实上,别说是新上林苑周边的居民了,施工甚至不会影响到上林苑旧有的设施使用!皇室该来上林苑来玩儿的时候依旧会来。
  如果不是这样,岂不是上林苑施工多年,皇室就多年不来玩儿了?
  所以陈嫣在周围找地皮也没有什么顾虑,不然还要考虑未来入住的时候会不会受施工影响,那也是够了!
  上林苑周边有很多田地,其中一部分属于普通小民,这个时候的土地兼并还不算严重,所以这里还能看到不少自耕农以及小地主(小地主也是会参与劳作的,只是自己耕种不了的多余土地会佃给别人耕种。主要是这个时候农作物收获率不高,土地不够多的话,像是小地主就无法脱产了)。另外,一些已经被贵族和大地主兼并的土地也能看到。
  从这两方买到土地各有优劣,前者比较容易,只要开高价就行了,远远高出市场价的价格,即使是再在意土地的也会愿意卖的。得到的钱他们可以在其它地方买更多的土地,反而能够大赚一笔。不过这有一个麻烦,就是陈嫣要修建的是大豪宅,虽然她忍痛放弃了在长安周边搞个大庄园的想法,但大豪宅是最后的底线,标准不能再降低了——而如果要这样的话,一家两家的土地肯定不够,到时候各家去收,讨价还价拼拼凑凑的,说不定还会有一些乱七八糟的波折
  这种豪宅占地面积并不会小…只是对于庄园要小不少而已。
  找后者搞地皮倒是方便,随便个一家,最多不过两家谈一谈,事情就成了。但问题是,拥有这边土地的人会缺钱吗?为钱卖地对于他们这样的人来说是不可能的。他们不会去想,远高于市场价值的价格可以出手了,得到的钱可以去另外买地,或者投资工商业,反正都很划算。他们想的是,工商业pass,至于别的地方买地,去哪里买?
  小规模的土地交易是存在的,但是大规模买地就只能找同阶层的人了,那么问题来了,这些人是不卖地的。
  这对于别人来说大概是一个挺棘手的问题,不过让陈嫣来解决倒是很容易…土地难以得到是因为在这个社会中,它们是比钱更加稀有的资源。知道这个事情就很容易解决了,只要用更稀有的资源去换,就很容易操作了。
  恰好,对于陈嫣来说,调配资源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了。
  第290章 采薇(16)
  陈嫣来到上林苑附近的城郊, 先看了看最新进展, 然后休息了一晚。等到第二日,她才出门去实地考察。
  说实在的,办这件事的人还是非常尽心的,选的地方非常棒!
  一眼望过去周围景色很好, 有山林, 当然, 也有田地…如果在这里起宅邸, 取景就比较丰富了。甚至还有活水环绕…可以做的文章就更多了。
  “此处是一户许姓人家的田产,翁主想要买下这田产恐怕有些难。”说到这件事,办事的人有些为难。
  “许姓人家?长安有哪些许姓人家?”陈嫣在心里复习长安有名有姓的一些家族,梳理了几遍,倒是有几个姓许的, 却不知道这里的主人是不是这些人之一。
  办事的人赶紧讨好笑道:“并不是翁主知道的那些, 不过是无名无姓的小人物罢了!只是这家却不知道怎么的, 搭上了盖侯家。这田产,恐怕是无意出售的,若是拿出翁主的名头, 事情倒不难办, 只是如此又是翁主的忌讳…”
  “原来是盖侯啊…”陈嫣没有做什么评价, 她也没有什么评价可做。盖侯王信,是如今王太后的哥哥。就如同当年的窦氏一样, 一人得道, 鸡犬升天, 外戚起来也没有什么稀奇的。不过相比起当年的窦氏外戚,王氏外戚就要混的差得多了。
  这倒不是刘彻相比起刘启更讨厌外戚,实际上刘彻是最喜欢用外戚,也最会用外戚的皇帝了。这也和这个时代人才获取的途径太窄有关,这种情况下,外戚也是一种资源,能利用肯定也是要利用的。
  所以这个时候‘外戚’也是一个很中性的词,说不上好,也说不上坏。反而皇帝用外戚算是一种传统,即使是再正派孤直的大臣也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
  之所以王氏外戚难混,一个是他们小心思太多,当年窦氏外戚有窦太后这个颇具政治眼光的领头人,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几乎没有犯过错,又总是与皇帝一条心,个人权力的攫取只是在达成前面几项之后顺手取得的而已。
  王氏外戚就不同了,王娡做为太后,似乎天赋点都点在了宫廷的一些小谋算上了,搞政治她是真的力有未逮。她竟然由吕太后、薄太后、窦太后得势就得出了当太后就该得势,皇帝也得退让的结论。
  这不是玩笑呢!
  只看到了结果,却没有看到其中的操作…
  在个人权力与儿子的权力之间,王娡那段时间做出了错误的选择…当时包括田蚡在内的一批王氏外戚就是那样被葬送的。当然了,田蚡出局由他自己的原因,不能一概而论,但不得不承认,王氏外戚确实因为王娡站位的微妙问题,在还没有真正成长起来之前就被削了一波。
  从此之后就失去了成长为窦氏家族那样政治家族的潜力。
  王氏外戚另一个难混的原因在于人才,窦氏外戚的繁荣不仅仅在于窦太后,那只是打开这个家族上升通道的金钥匙而已,之后的表现也有他们自身因素的影响。窦氏外戚人才辈出,由此奠定了之后数十年的鼎盛,甚至在鼎盛期过后,依旧牢牢占据着汉代贵族一个重要位置。
  这一支的窦氏,在两汉时期都是真正的望族…完成了暴发户到世家的转变!
  至于王氏外戚,即使是当初最有政治潜力,做到了三公的田蚡,其实也很难称得上有才能。之所以他能够做到那个位置,很大程度上是时也命也。正像那个比喻说的,只要在风口上,就算是猪也能吹起来。
  当时刘彻要用人,用自己信得过的人,而且还愿意陪他去冒险的人!这可不容易,那时的刘彻初登位,太皇太后老而弥坚,依旧看护着这个王朝在旧有轨道上前进,不肯轻易地放这个天下走向另一条未知的道路。
  这个时候田蚡就成为一个很不错的人选。
  第一,刘彻信任他,他是王娡的哥哥,与姓窦的一样属于外戚,只是窦氏站在太皇太后身后,而王氏外戚肯定是站在他身后的!这个不用多解释,简单来说,这就是利益驱动!王氏外戚能够一举从原来那种穿粗布麻衣、住低矮漏雨屋子的生活中改变,穿绸衣、食肉食,皆是因为刘家。
  而今,进一步扩大影响力,拥有更多的权力,这是因为谁?不就是因为他登基做了皇帝么!
  这种共生的利益关系比任何关系都要牢固。
  然后就是田蚡这个人很有眼色,其他的王氏外戚就没有他这么光棍了!反正他愿意和刘彻一起去冒险。至于刘彻的改革对这个国家意味着什么,其实他是不太在意的。如果刘彻原本准备的改革方向是完全相反的,他那个时候也不会犹豫。
  他根本不是科班出身,少年时过着混混一样的日子。还是后来宫里两个同母异父的妹妹发达了,这才有机会学点儿东西。只是学东西的时候也完全是实用至上的,简单易懂、应用容易,这就是他的方向了。
  保持这种心态,读书的时候又怎么会产生自己的‘主义’,明白改革的意义呢。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