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宫粉黛无颜色 第18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太后又流出了泪:“母亲知道,你早已不是母亲所能左右的,你是一国之君更是一家之主,哀家合该夫死从子。就当为娘的求你,儿啊,你万不可去冒险,倘若你出了事,娘还怎么活?”
  皇帝道:“四弟在,自会尽忠尽孝,就当为他除害铺路,他亦会比吾做的好。”
  太后手掌扶着心口,痛苦难忍,颤抖道:“告诉母亲,你究竟有多少赢的把握?”
  皇帝从不瞒母亲,只道:“六成。”
  太后倒吸一口凉气:“你的筹码是什么?”
  皇帝眼中寒芒一闪“儿子是在赌,赌淮南节度使慕容槐这个人,瞻前顾后,固守成规,与邢全貌合神离。”
  太后冒出了冷汗,无意识地摇头:“用你的命赌,这代价太大了。”
  皇帝沉思道:“慕容槐城府与邢全不相上下,早年确有宏图之心,但羽翼单薄又畏惧太宗,后不得良机,是以只暗中募兵,从不大张旗鼓,到了晚年行事愈发谨慎,儿子多方探究,已明白了一二,他重视嫡子奈何嫡子平庸,两个成年庶子身后没有母族支持,而亦非天资灵慧,俱不是能独当一面的,所以他心里想的是保全现状,故而左右逢源,与邢家结亲又将庶女送入京为妃御,且多年为邢全所胁,颇为忌惮,甚至不满,更无信任可言,慕容家人口众多,他是不会将阖家性命攸关赌在邢全身上。”
  太后问:“是以你选择了淮扬为营垒,先攻其心,后攻其城。”
  皇帝握拳,食指抚摸着墨玉扳指,语气高深:“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朕这个肥饵必回引来邢全,而在慕容槐这儿是甩不掉的烫手山芋,他会心思大乱,两面逢源,当然,儿子还会继续添柴加火,助长他和邢全的矛盾。他的犹豫和迟疑便是朕的时机,只要他不动,这一盘棋便任由我们来布阵。具体的计划还要儿子到了淮扬应势而谋,谋定而后动。”
  太后还是心跳的厉害:“哀家还是怕,这太悬了,万一他们摒弃嫌隙沆瀣一气,你岂不是成了汉献帝?”
  皇帝低眸:“儿子断不会做了汉献帝!”
  太后眼前发昏,几欲晕厥:“你.......你随身带着毒药对不对?倘若输了你便殉国对不对?禝儿,你.......”“襄王爷到——”殿外内监唱呼。
  襄王大步流星进来,额头挂着汗珠,身上穿着玄色祭服,腰系白玉革带,还是在太庙的那身,气喘道:“哥,臣弟刚才接到圣旨,不得已敲开了青龙门,你要臣弟留守镇京?”
  皇帝对他道:“京中这边需要一个有威望的人在,非你不可,燕州朕已派了兵部尚书康卓去应付,伊贞部落酋长年事已高,膝下无子,几个部落王蠢蠢欲动图谋上位,此时不会和南蛮勾结大举进攻,且朕已加派了守备军增援,玉门关那边也派了两万人以备不防,燕州只需打消耗战威慑他们即可,京城多细作,也需料理。骁骑卫之中有邢家的渗透,朕在南地血拼那一日,京中也会有一场恶战。”
  襄王也坐下与皇帝对面,努力平静鼻息,道:“臣弟是门下省侍中,统领六千羽林卫,唯陛下侍从,身膺天子安危,銮驾到那儿,臣弟便扈从到那儿。”
  皇帝蹙眉:“这是圣旨。”
  襄王如幼时般倔强地道:“那臣弟便抗旨。”
  皇帝不悦:“你怎生还是这般意气用事?”
  襄王浑不在意地道:“反正不能让你一人去冒险,若不然南边让臣弟去,你在京中运筹。”皇帝摇头:“你为饵,大鱼不会咬钩,倘若你被俘了,反而让他们多了一个要挟朕的筹码。”
  襄王思索片刻,又道:“京中交给母后和握瑜表妹,臣弟自视不如她们,父皇都赞握瑜表妹堪为女中丞相,她的心智胜臣弟数倍,南边臣弟定要随你去。”
  皇帝眉峰绷着威严:“不行!我们两个必须有一个在京,不能被一网打尽,我的子嗣都年幼,只有你能堪当大任,若我出了纰漏,你记住,万事不要管,我粉身碎骨也会为你拔除这些佞臣,母后就交给你了,替我尽孝,这是哥哥的托付。”
  襄王眼中蒙上了泪,咬牙道:“越是这样为弟越要随你去,我身化齑粉也要护你脱危!”皇帝无奈地叹口气,打算揍他一顿,太后突然道:“让他去吧,他去了母后多少放心些,他做的对,身为臣子忠义为天,就依他说的,京中交予握瑜,哀家自不必插手,握瑜万事可期。”转又对襄王:“祈儿,你这样母后甚欣慰,母后生你出来就是辅佐你哥哥的,是以自小便以辅臣来栽培你,要贤明,要忠诚,对你便宽纵了许多,你们同是母亲的孩子,你哥为君你只能为臣,你服不服气这都是你的命,这些年母后一直担忧,怕你心生芥蒂,起了逆反之心,现在看来母后多虑了。”
  襄王望着哥哥,目光诚挚:“母后确实多虑了,行于霜上而知严寒冰冻将至,做太子、做皇帝是天下第一辛苦事,哥哥自小有多累,儿子全看在眼里。吾必终身为兄长股肱,马首是瞻,鞠躬尽瘁,至死方休。”
  兄弟俩凝望彼此,目光闪着赤诚。
  太后泪潸滚滚:“好!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大男儿巍然天地间,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母后静候佳音,我不信我儿会输!母后会每天跪在佛前为你们祈福。”
  兄弟两个起身对母磕了个头拜别,并肩铿锵离去,皇帝此次雷厉风行,不容朝臣谏奏,随行的禁军和仪卫已在一天内就绪,明日早朝罢便要起行,太后望着那两个高大的背影,哽着泪叫住他们:“禝儿,祈儿,定要平安归来!母亲等着你们。”
  两子不约而同回过身,拱手鞠了个躬,抬步出了殿门。
  第21章 荆棘深宫唯求生存 娘……
  昕薇馆。
  林纯涵抚着肚子坐在榻上,已沐浴过,钗环尽卸,穿着缃色绫纱广袖寝衣,轻如云绡,薄如蝉翼,疏疏几线苏绣勾勒着梨花吐蕊,披发的样子楚楚动人。
  林母也梳洗过,守在身边叙育儿话。
  一个内监走进来,林纯涵望着他问:“怎么样?陛下来吗?”
  内监躬身道:“陛下从太后那儿出来去了含章殿,已就寝了。”
  林纯涵满面失落,林母怕她忧思忙安慰:“没事,没准明日就来了,人家宸妃到底是比不得的。”
  林纯涵眼神幽怨:“二十多天不见人,每日只让小柱子来问候,我这伤不关心,肚里的孩儿他也不在意了吗,还不是嫌我不能侍寝。”
  内监忙说:“娘娘不出去走动不知晓,陛下近来忙的紧,朝上出了命案,京中又遭了水灾,听闻陛下要去巡幸淮南,内侍省和尚宫局今天热火朝天的,都在准备卤薄仪仗,淮南近两年频频报灾,陛下要去视察民情,明日便要走,要去三到四个月,奴才临来前大总管让捎话给您,说陛下让你保重,宸妃会照料您,让您安心养胎。”
  “巡......幸.......淮南?”林纯涵眼皮一阵跳。
  林母诧异:“那不是慕容昭仪的母家吗?”内监点头:“昭仪娘娘自然要随驾,陛下方才又下了口谕,让皇后娘娘也随驾,六宫的事务交由宸妃娘娘代理。”
  林母心中冷哼,说的好听视察民情还不是陪着狐狸精游山玩水,南国有佳人,还不知带多少莺莺燕燕回来,天下的男人一般花心,这天子也不例外,女儿以后还不知是个什么处境。心里这么想,嘴上却不停的安慰着女儿。
  寅时正刻东方未晞,薄雾暝暝,皇宫笼罩在朦胧的惺忪,大半宫灯仍然亮着,皇帝已起来了,宸妃穿着寝衣亲手伏侍穿戴。
  皇帝表情淡若清风,完全看不出是要上战场的。
  宸妃从几桌边拿起一个蒙着黄绸的文盘,走过来道:“臣妾知道您早有此谋划,原想着陪您同仇敌忾,却不想形势不遂人愿,早先派人到民间遍寻工匠,终于找到了制作金丝软甲的后人,这个穿在里衣上面,可避冷箭流矢。”
  皇帝摸了摸那软甲,眼中俱是感激:“有心了。”
  宸妃又拿出两个账册:“这是近五年来臣妾往淮扬和蜀中两地安插的细作,有商户,贩夫走卒,奴役,衙差,兵卒,这里是姓名,长相,家中背景,淮扬城中的消息都送到盂城驿一个叫“碧波轩”的瓷器店,店主姓庄,是臣妾培植出来的亲信,从小流落淮扬的渭州人,被臣妾的人遍寻找到,笼络为己用,甚为牢靠,日常消息未免败露不用飞鸽传书,化成暗语,或平邮直寄或商队口传,臣妾知道陛下也做了布置,这些只当锦上添花。”
  皇帝低头看着那蓝色封皮:“甚好!”
  宸妃又道:“还有一件事,事关慕容槐。表哥可知他为何日渐谨小慎微,守成持重。”
  皇帝猛来了兴趣。
  宸妃弯唇轻笑:“慕容家的内里探究不出来,他们很谨慎,臣妾便在外头想法子,慕容槐的三弟慕容柏为人好色,一把年纪时常狎妓花楼,臣妾便在他宠幸的一个红牌女身上下了功夫,终于在他半醉的时候说出了一桩秘闻。”
  这个秘密只有家中少数男丁知晓。慕容槐对已故家慈至诚至孝,言听计从,且他迷信占卜之术,慕容元氏老太君曾为家族命运卜卦,曰数年之内有一大灾,血流成河,人口折半,是以他便心中怕极了,开始畏手畏脚,苦苦经营保全之法,时日越长越是惧怕。
  “臣妾猜测,不论何种境地,此时他都不会同邢全一丘之貉,他不敢把阖家几百口的性命拿来冒险,他想要的只是保住现世的富贵和势力,以图安稳。臣妾放心陛下去,便是这个原因。
  皇帝眼中闪出一丝喜色,由衷叹道:“了不起!能探到这样的秘闻,你的能力在朕之上!”宸妃诚惶诚恐,福了一福道:“不敢,臣妾不过运气好了一点,想的更细微了一点,臣妾是陛下的女人,陛下的兵卒,永生唯陛下是从。”
  皇帝从袖中拿出半个虎符,交到她手中:“朕要带走六千神武军和两千羽林军,与守备军分作两路,半数随銮护驾,半数乔装潜行,朕走以后,中京布防任你调遣,安县还有一万守备军待命,骁骑卫中朕已布置好了,只需你令下,朝中的事情由余、任二相和中书侍郎代行御批,凡有决断不下的你来处理。”
  宸妃双手捧着虎符,热泪盈眶:“臣妾起誓必不负陛下所托,以身家性命守护中京的安危,定将完璧归赵。”
  “还有西南,需要加以威慑。”握瑜毕竟一介女流,皇帝担心陇右薄家轻视女辈,趁机作乱,变生肘腋。
  “陛下放心,臣妾自幼在陇西长大,对薄殊和薄家了若指掌,薄殊心腹有几个,薄家有多少人口,臣妾再分明不过,只需一封书信自能挟制,叫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如此,朕便放心了。”
  皇帝抬步要走被宸妃抱住,双臂紧紧揽着腰身,贴着他的胸膛说:“臣妾知道你绝不会输,臣妾静待君凯旋,这件事了结以后,老虎尽除,再没有人堪配与我们为敌。”
  皇帝也抬臂抱了她一会儿,然后,在其颈上留下一个吻。
  霓凰殿,皇后吩咐宫人将仍在熟睡的安庆安和两个公主送入康宁殿,托付太后看顾,殿外内监通报宸妃娘娘到,皇后心知是来取凤印的。
  宸妃走进来满脸堆着善意的笑,皇后也笑:“还劳烦妹妹亲跑一趟,姐姐派人送去含章殿便是。”
  宸妃忽转严肃:“娘娘轻薄了,如此圣物,怎好叫那些贱奴的手传授?岂非亵渎了,娘娘就这般不放在眼里吗?”
  皇后连忙赔笑,伸手打嘴:“本宫失言了,妹妹可莫往心里去,合该姐姐亲送过去,姐姐这就赔罪。”
  宸妃轻笑,眉毛一挑:“娘娘此话差矣,怎地是给妹妹赔罪,娘娘可是做了对不起妹妹的事?莫不是心里发虚?该是给这玺印赔罪才是啊。”
  皇后快冒出冷汗了,后脊心嗖嗖冒寒意,跟这个女人说话全是坑,全是埋伏,你防不胜防。“是了,姐姐这就给它赔罪,”说着对着几桌上的凤宝鞠了个身,双手捧起描金紫漆的宝匣恭敬地奉到宸妃面前,“托付给妹妹了。”
  宸妃唇畔一丝不易被察觉的笑,伸出两指漫不经心地抚摸那宝匣上的龙凤呈祥,好一会儿才接过,皇后不敢再同她多说话,只好继续赔笑。
  宸妃却没有离开的意思,捧着宝匣凝视她,那眼中全是善柔的笑意,皇后被盯得头皮发毛,有些手足无措,只强撑风度。那眼瞳深处分明闪烁着审视和冷戾,刀锋的寒芒。
  宸妃笑道:“娘娘当真让握瑜刮目相看啊,握瑜方才在想一句话,娘娘可知是什么。”
  皇后感觉发根冒冷,小心翼翼道:“姐姐猜不出来,妹妹心思如海底针,姐姐自愧不如。”
  宸妃淡然道:“既生瑜,何生亮。”
  皇后心惊一跳,宸妃继续说道:“娘娘堪为天下第一守城之将,这些年来将这后位守的固若金汤,后宫诸人皆有把柄或痛处在握瑜手中,只有娘娘,孑然一身,两袖清风,可不是劲敌么。”
  皇后缄默不语。
  宸妃还是那样盯着她,眼睫已闪出了寒光,对着她转碾似地走了一圈,从上瞧到下,冷声道:“娘娘以为握瑜不知你玩的什么把戏吗?扮柔弱扮平庸,安分守拙,处处伏低做小,作尽谦卑恭顺,与我白握瑜反其道而行之,做一个让太后和陛下放心的皇后,便以猜忌了我白握瑜,可对?”
  皇后坦然地抬颔:“妹妹思虑过甚了,本宫时时刻刻只想着自保,在这荆棘丛生的宫廷活下来,人之本能罢了。”
  宸妃轻蔑地一笑,冷哼道:“要我白握瑜扮蠢钝简直对我的侮辱!真当表哥那么容易猜疑我,我们心心相印,岂是鬼蜮伎俩能撼动的,方才将虎符交于了我,这是何等的信任?娘娘真当握瑜拿你没法子么?不过是前朝多事之秋,后宫不能起波澜罢了,表哥还用得着你曹家罢了。”
  “娘娘,好自为之!”说罢,挥袖离去。
  皇后望着那背影,出了正殿大门,渐渐消失在晨曦中。
  巳时三刻,华清门到朱雀门外的天街黄龙旗招招,日月为常,交龙为旂,垂九旒,绵延十里,天子巡狩的大驾壁垒森严,卤薄千人,气势破云,因皇帝口谕轻车简从,礼部不得不把仪仗减之又减。前街已被清道,临街的商铺蒙了黄布,神武卫骑兵为前导,腰挎班刀,外仗又白虎、青龙、玄武、朱雀、风、雨、雷、金木五星五岳等六十四旗,其后太常寺少吏执绛引幡、告止幡、信幡、文武幡,擎黄盖、华盖、红盖,雉扇、朱团扇、氅......鸿胪寺少史执幢节、响节、金节,內仗黄门侍卫排黄麾仗。
  皇帝乘金辂车,皇后和昭仪乘玉辂车,随行内监宫娥三百人。
  羽林都尉骑马执金吾,校尉执长戟,步兵带立瓜仪刀左右列行扈从,散骑常侍数十人,□□手无数。
  千乘万骑浩浩荡荡起行。
  太后和宸妃在朱雀楼上目送,心中开始祈祷。
  第22章 慕容家有女初长成(1)^^……
  淮扬城。
  人流熙攘,车水马龙。
  一辆菲纱帐裳的二驾马车停在一个绣庄外,挂着水滴珠帘,几个家丁模样的人持刀守在旁边,路人一看皆知是富贵人家的女眷,不由纷纷驻足观看,想目睹主人是何等风姿。
  两个嬷嬷模样的人先走出来,家丁摆好杌扎。
  然后三五个女婢簇拥着一个女子走出来,身穿玫瑰紫斜襟半臂水仙绫纱衫裙,梳着女儿式的凌虚髻,簪着花蝶搔头,额前薄薄的留发,蛾眉如弯月,眼若杏秋水,面若芙蓉娇,颈若牛乳脂,唇如落英瓣,姣姣吴宫西子,窕窕汉宫飞燕,楚腰一袅,行若风扶柳,回眸一颦,百媚千娇顿失颜色。
  路人尽皆看呆了。
  莲步娉婷,伸出缀珍珠金线梅的小鞋,款款登上杌扎,嬷嬷掀开珠帘,美人钻入驾乘,轻纱放下,面前遮上了珠帘,马车开起,家丁两边卫护着,马蹄答答由近至远,路人犹在回味。
  有妇孺问:“这是谁家的姑娘啊?如此貌惊天人!莫不是月宫嫦娥临凡了!”旁边知情的解释道:“咱们节帅老爷府上的七姑娘,因喜欢这绣庄的手艺,衣裳都来此处做,这一带的都识得她,誉为淮南第一美人呢。”
  “如此闭月羞花之容,当得第一美人!”众人赞叹。
  有老妪与人接耳说:“听闻其母就是从前瘦西湖边上茗花楼的花魁娘子,花名‘桃华’自小养在勾栏的雏妓,后来出了名。”
  旁边妇女们围成一堆八卦:“可不是吗,绝色倾城,红极一时,拜倒了多少儿郎才俊,跟了节帅老爷做外室,先元老太君不容,时常派人羞辱,每每必掴巴掌,还必把口鼻打出血才罢休,生下这孩儿也不叫认祖归宗,后来被逼的悬梁了,遗落下这孩儿,不想长大了也是倾国倾城。”
  “听闻在外头没名没分孤苦伶仃长了好多年,元老太君那年大病了一场才看开了人事,接回了府,入了家谱,拜了宗祠。”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