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弃守大南关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宣威军拿下一城两关,还是太贪了!
  三千多人处在敌军四面包围之中,能顺利脱身就不错,还想坚守凉山,恐怕不是疯!
  杨丛义当然不疯,如果游奕军北上,顺利拿下郁林,一万人据城而守,从扶绥退回的五万敌军短时间应该攻不下来,他们没有立足之地,必定会南下凉山,宣威军取得凉山百姓帮助,城中粮草辎重充足,坚守三五个月,不成问题,五万敌军吃喝困难,短时间内拿不下凉山必定退回升龙。
  可现在出现变故,郁林守军要倾巢而出,夺回大南关,显然游奕军被没有给郁林敌军压力,游奕军不出现,没有友军配合,杨丛义的退敌计划便无法实施,如果坚持执行,反而让宣威军陷入绝境。
  口干舌燥的杨丛义,喝了几口凉水之后,逐渐冷静下来。
  眼下郁林敌军欲拿大南关,城西关隘外敌军又陈兵五千,如果能将大南关守住,城西关隘有一千人,此关便不会丢失,如果大南关守不住,而郁林敌军拿下大南关也不南下,城西关隘也无忧,但如果他们拿下大南关后派兵绕城南下,内外夹击之下,城西关隘必然不保。但以目前宣威军分散的兵力来说,如果郁林敌军倾巢而出,苏仲守住大南关是痴心妄想,因此大南关必失。
  大南关必失,城西关隘不能失,否则升龙方向的敌军与郁林敌军汇合,宣威军在凉山便没有任何回旋余地。因此,即使大南关丢失,短期内也不能让郁林敌军南下,必须利用大南关到凉山这三十里空间,将企图南下的敌军消灭,或是赶回去。郁林守军也只有三千余人,分兵驻守郁林和大南关,兵力就已经分散,若是敢再分兵南下,凉山城里二千五百宣威军,完全可以伺机将其消灭。
  这么一来,只要守住城西关隘,占据凉山城,即使没有游奕军,宣威军也能跟郁林敌军形成对峙,双方兵力多寡不相上下,各据一城一关,分兵两处,谁也不能轻东,便能相安无事。
  如果真的形成这种局面,宣威军完全可以接受,因为占据凉山,便切断了郁林、扶绥地区敌军后勤补给,拖的越久,敌军的粮草储备便越少,对宣威军便越有利。
  大南关完全可以送给他们,减轻他们的焦虑,引诱他们分兵,而宣威军则可以集中兵力,据守凉山城和城西关隘。
  考虑清楚之后,杨丛义立即下令弃守大南关:“传令,命苏仲放弃大南关,一天之内,将所有粮草辎重和人马全部带回凉山!”
  同时又下一令:“传令,命袁华、柳时务必坚守关隘,两天之后,便有援军!”
  传令兵兵分两路,一出城西,一出城北,迅速前去传令。
  随后杨丛义又找来姚昶,商量征召城中青壮百姓协助守城的问题。并把他坚守凉山退敌的通盘构想,也一并告诉姚昶,共同商讨是否可行,是否还有漏洞。
  姚昶此时方知杨丛义对于这场战事的设想,三千人对战五万人,还是在敌人领地内,确实太过大胆。不过城中百姓人心向背已经很明显,贪官污吏被清除,又让他们挣了一批粮食之后,他们对宣威军统治凉山没有多少怨言,只是城门紧闭,多少有些不便,但这也不足以让他们反感。总之,凉山城如今民心可用,征召几千人协助守城完全没有问题。
  苏仲退守凉山,郁林方向的敌军就会占据大南关,城西关隘只有一千守军,郁林敌军有限,他们自然不敢再分兵越凉山城而过,南下攻击关隘,但凉山城东南边还有一条小路直通李越腹地,必要之时,敌军很可能从小路增援,若增援敌军与大南关敌军相互策应,宣威军不敢出凉山城,那么城西关隘就挡不住背后来袭的敌军,敌军里应外合,不但关隘要丢失,宣威军也会损失惨重。
  杨丛义与姚昶摊开地图,仔细推敲之后认为,必须切断大南关、城西关隘和凉山东南方向援军三方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如此一来,宣威军才能有回旋余地,才能控制凉山和城西关隘,彻底截断李越腹地对郁林和扶绥前线敌军的粮草补给。
  苏仲弃守大南关后,一营兵力调往城西关隘,一部分兵力部署凉山城东南方向,控制那条直通李越腹地的小路,剩余兵力驻防凉山。这样的话,宣威军弃守大南关绝对是最明智的选择,一方面增援了凉山和城西关隘,另一方面又能控制通往李越腹地的小路,还有,凉山增兵,大南关敌军必然不敢南下,内外夹击城西关隘更是妄想。
  扶绥大军不退,城西关隘和东南小路便能不失,断绝他们的补给,若扶绥大军撤退至郁林,宣威军便可全线撤退至凉山城,据城坚守,三千人与五万人对峙,消耗他们的粮草,用不了几个月,五万大军必然退后,撤回李越去。
  主意已定,姚昶便去招贴告示,招募协助守城的军卒。
  协助守城,每月发放十五斤粮。
  消息一出,报名的百姓涌涌而至,很快拥堵在军营外。
  招募要求不高,身强体壮,搬得动石头,拉的开弓箭。
  一百斤的石头,一担两斗的弓,应征的百姓流水而过,通过考核的立即在名册上登记姓名,由宣威军押官一一带走整顿。
  宣威军一天时间便招募了两千五百人,几乎将凉山城里的青壮招募一空。
  第一批招募完成之后,由姚昶统领,立即开始在军营内进行基本的队形队列和军令口令训练,接下来还会进行射箭训练。
  凉山城里,李越人为战争筹备许多年,军械库里的弓箭不计其数,质量虽然及不上大宋军器作坊出来的利箭和一担五斗弓,但数量众多,莫说一万人,就是十万人也足够使用,打一场大仗绰绰有余。由于李越大军攻占郁林、左州等地太过容易,军械消耗很小,如今凉山军械库里的存货非常多。这也是杨丛义能想到借助凉山百姓之力的原因所在,没有军械,赤手空拳,是挡不住几万人围攻的。
  招募的青壮开始训练之后不久,苏仲便带着宣威军撤回了凉山城。
  一营兵力调去城西关隘支援袁华、柳时,另有五队兵力出城东,往二十里外,在通往李越腹地的小道设置障碍,遇小股敌兵则劫杀,遇大股敌军则袭扰,并随时向凉山报信。
  苏仲被留在城内,如今城里只有宣威军一千六七百人,而组织起来的青壮就有两千五百多人,这还只是第一批,后面还有第二批、第三批,这些人都需要训练,同时更需要统领。
  虽然这些人没有家国概念,没有民族和种族意识,但宣威军毕竟是外人,一旦本地那些有名望的人私下串联挑事,组织起来的几千青壮,便成祸患。所以征募来的人,在没有弄明白他们是否忠心之前,必须要加以控制。
  与此同时,杨丛义又让米店掌柜帮忙留意城中豪门大户的动态,有消息及时汇报,承诺等战争结束,必能让他平安返回大宋。
  城西关隘外,李越敌军陈兵五千,数次进攻,都被宣威军以弓箭射回,留下几百具尸体,白天难以靠近收尸,只能趁夜间,伸手不见五指,悄悄把人偷偷搬回去。
  随着凉山五百援军到来,关隘守军已经有三营,满编一千五百人,守关压力顿时一轻。
  援军到来,袁华、柳时方才知道宣威军已经弃守大南关,全力镇守凉山城和城西关隘,截断李越升龙和前线敌军的补给线路。二人顿时欣喜,暗自庆幸不已,镇守此关,等战争结束,当是一大功勋,可比苏仲攻取大南关风光多了。
  敌军在关隘外驻扎,连续进攻三天,留下一地尸体,却连关墙三十丈内都难以接近,宣威军的强弓从两丈多高的关墙射下去,全力张弓射击,能达百丈距离,但守关是持久战,等到敌人到达关前五十丈,几轮箭雨覆盖过去,利箭穿透没有护甲保护的身体,敌人便只有乖乖后退。
  几天后,敌军突然停止进攻,全线后撤一里。
  由于距离遥远,关外也没有留下探子,袁华、柳时不知道敌军有什么阴谋,心里忐忑不安,一边向凉山汇报军情,一边加强戒备,并悄悄向关外重新派出探子,打探敌情。
  凉山城里,杨丛义气愤之极,姚昶、苏仲也愤恨不已。
  “亏他游奕军还是殿前司禁军,尽然能做出这等不要脸的事来,等这仗打完,一定要讨个说法!”姚昶气道。
  苏仲怒道:“游奕军就是一帮每种的东西,当初在东兴老子就看出来了,让他们行军北上,就推三阻四,等我们抄了李越人后路,他们马上就像长了翅膀的鸟人,飞扑郁林去抢功。这帮孙子,全他娘的不是好东西!”
  杨丛义呼一口浊气,迅速平静下来,问道:“游奕军已经放郁林敌军退出郁林,他们兵不血刃占据郁林,而三千多敌军不会在大南关等死,他们稍作休整,马上就会全军直扑凉山,我们怎么办?”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