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4章 选将建军
新组建的精武军建成之后,每天傍晚结束军事训练,杨丛义便召集准备将及以上的将官,将他们集中起来,亲自教授兵法、剖析经典战例、进行战略战争推演,在他们的思维中注入兵法意识。
在新军训练的同时,派往北方的探子,接连送回了金军的消息,据从不同地区、渠道探知,以及探子亲眼所见的敌情来看,完颜亮已经把防御重心北迁至汴京、兴仁府、济州、临沂一线,部署有将近二十万大军,整个南部区域,除归德府驻有五万大军,像许州、汝州、徐州附近,分别都只有数万兵力驻守,金军整个兵力部署重心重新北移至黄河附近,不但如此,还有大批金军继续向北推进。
虽然没有完颜亮与完颜雍在北方交战的消息传来,但杨丛义知道,双方绝对不会和平相处,金国也不会一分为二,一旦完颜亮与大宋达成和解,重签和议,那么他很可能将大军全部调回北方,一举灭掉完颜雍。
不过从现有信息来看,完颜亮还算沉得住气,从长江北撤之后没有立即率大军返回燕京,而是在汝州、陈州、亳州、徐州一带连番派兵攻击,兵力不多,不求战果,只是要给宋军压力,以为他在准备全力反击,让大宋朝廷误判,从结果来看,完颜亮得逞了,朝廷果然下令固守,不得轻易出击。
杨丛义虽然看穿了完颜亮的把戏,但他并没有揭穿,因为他也需要准备时间,冒进不是他的本意。
朝廷承受不起任何进攻失利,一旦进攻失败,主和派马上就会跳出来夺取朝堂上的权力,那么宋军将不可能再组织起任何进攻。
朝廷派遣北上的议和使者已经过杨丛义的防区,一旦双方达成和解,完颜亮将会调集大军北上,先灭完颜雍,而后再图南下之事。
从探知的消息来看,在辽阳登基称帝的完颜雍并没有将国都迁往燕京,那里还是完颜亮控制的地盘,从两人控制区域来看,不管是人口还是资源,完颜雍都要比完颜亮差一大截,若双方开战,完颜雍必定不是对手,除非他能拿下燕京。
这也是杨丛义忧虑所在,一旦完颜雍撑不住,被完颜亮一举拿下,即使他在宿州一带做好准备,只凭他的六万多兵力根本不可能拿下汴京,甚至可能会被完颜亮用几十万大军重新逼回长江一线,收复燕京将遥遥无期。
能北复中原,夺回燕京的唯一机会,便是完颜亮与完颜雍势均力敌,在北方争斗不止,无暇南顾,如此宋军才能很快收复汴京,再汴京为根基,招兵买马,屯粮练兵,在完颜亮、完颜雍兵力折损严重之时,伺机北上,一举攻取燕京。
而要完颜雍的势力与完颜亮相当,完颜雍必须占据燕京,如此他才有一战之力。
可完颜雍会怎么做,身在亳州的杨丛义无法干预,只能期待从扬州逃离北上的完颜元宜能带一支强大的兵力投靠完颜雍,让他有势力有野心染指燕京。
沈缙一直在北方,原本他应该最了解北方形势,无奈路途遥远,陆上又通行不便,根本不能取得联系,也不能及时传递消息,如此就会贻误很多战机。
朝廷与完颜亮的议和十有八九能成,宋金之间短时间内恐怕不会再有大规模战争,若准备妥当,却不利用完颜亮与完颜雍决战之时主动出击,夺取汴京,那绝对是不可挽回的错误。
杨丛义推演过多遍,即使完颜雍的实力不足与完颜亮抗衡,可他们最终是要寻找一个机会进行决战,完颜亮知道宋军会给他威胁,必会全力一击,以图速战速决,若宋军合理利用他们决战的时间点,看准完颜亮不能回军救援汴京,几路大军同时北上,便有机会夺取汴京。
可他们决战的地点必定是在燕京附近,甚至是辽阳,而决战时间却无从知晓,要是探子悄悄送信,一来一回怕是就要一两个月时间,有这个时间完颜亮的大军早就南归汴京附近了,所以打通一条通信渠道尤为重要,只要各种战报十日之内能送回亳州、宿州、徐州,宋军就有机会把握住战机,夺取汴京。
多次推演之后,杨丛义头脑中出现一个大胆的想法,那就是拿下济州、临沂、泰安、济南和益都府,夺取整个山东半岛,若在夺取归德府,便能使之与徐州、宿州、亳州、陈州连成一片,极大压缩完颜亮的空间,还能使南方与北方的通信变得通畅,及时掌握辽阳和燕京动向,进攻或是防御,都能及时做出调整部署。
可要实现这个想法,靠海州、徐州、宿州宋军根本不可能,这些地方的军队没有朝廷的命令不可能调动,况且也只能策应。想来想去,要想夺益都府、济南、泰安,只能靠义军,但山东半岛的义军没有那个能力,也没有那个野心,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他们没有理由听杨丛义指挥。
这是他便想到了远在流求的精武军和护卫军,如今能调动的应该有七八千人,如果他们悄悄北上登州或密州,以义军的身份和名义攻城夺地,朝廷不知情,不会引起完颜亮对宋军的猜疑,甚至在与完颜雍交战时,不会分心去关注山东义军,如此,只要义军能在山东站住脚跟,多打几场胜仗,归附者定然不在少数,在完颜亮大意之时,迅速拿下益都、济南、泰安也不是不可能。
沈缙在北方时日不短,如果有他配合,义军的后勤供应也不会有太大问题,到时候要人有人,要粮有粮,义军定能游刃有余。
又细细盘算几天后,杨丛义写了四封信,派遣亲卫南下泉州、流求,分别送给沈缙、陆游、姚昶和杨四娘,让他们尽快筹备义军北上和回易之事。
而他则在亳州、宿州、陈州为全军补充更换军械衣甲,加紧练兵,准备随时发起归德府战役,先一步夺取归德,将战线往北推进,以便将来随时策应山东义军,拿下济宁。
时间飞逝,很快进入绍兴三十二年五月。
出使金国的使者从汴京平安回到临安,带回来的消息给予主战派极大振奋。
使者在朝堂上告诉皇帝和朝中大臣,他带着国书到达汴京之后,金人对国书中的兄弟之国称谓不认同,要求他回临安修改国书,将金宋两国关系改为叔侄之国,才会接受国书,另外宋军强行占领的淮河以北的土地必须归还,每年要给的岁币也不能减少,总之就是国书要全面修改,但他坚持不改一字,金人便将他关进了牢中半个多月,用尽了威逼利诱的手段,他都没有屈服,最后金人实在没办法,就把他送了回来。
几十年来,金人何时对宋朝使者客气过,出使金国的使者哪次去金国不是做好了死的准备?如果不顺着金人,让他们感觉稍有不如意便会被关进牢里,一关就是一年、两年、三年,受尽屈辱,甚至最后死在金人牢里。可这次金人面对宋朝主战派起草的国书,居然只是关了使者半个月,没敢打,也没敢羞辱,只是恐吓利诱,这说明什么?
使者得意的跟大宋君臣聊他在金国的那段经历,满满都是自豪之情。
主战派当即奏请马上出击,夺取更多旧地!
陈康伯道:“我早就说过,金人已经害怕我们了,他们一路从扬州逃回汴京,只用了半个多月时间,而他们从汴京南下长江却用了两个多月,逃回去的时候,他们根本就无心抵抗!要是早听我的,趁胜追击,也许我们已经收复汴京了!不过现在也不迟,我建议马上下令全军全力出击,收复北方土地,拿回汴京,恢复中原!”
御史中丞道:“臣附议!金人既然害怕我们,我们就不能错失大好机会,应当马上命令各路军队齐头并进,共取汴京!”
“臣附议!”
“臣附议!”
.........
主战派附和着众,纷纷请命马上进攻。
但也有不同的声音,建议先做好准备,等粮草军械运往淮河沿线,囤积到足够发动大战的数量,长江防御也进一步稳固之后,再与襄阳一带的吴拱、川陕一带的吴璘一同向北方发起攻击,一举拿下汴京。若匆匆北上,一旦功败垂成,必会对大宋不利,甚至会丢失现在拥有的淮北的土地。
主和派则认为,金人正是因为撤退很快,没有拖泥带水,军队损失不大,并没有多少削弱,大宋军队既然已经取得不错的战果,夺回大量土地,就该见好就收,马上做出一定让步,与金国签订和议,比如岁币跟往常一样不变,土地可以酌情归还他们一部分,至于是叔侄之国,还是兄弟之国,以后再协商就是,当务之急是赶紧签订和议,拿到已经占领的一些土地!
眼看大臣们争吵不休,赵构一言不发,心不在焉。
在新军训练的同时,派往北方的探子,接连送回了金军的消息,据从不同地区、渠道探知,以及探子亲眼所见的敌情来看,完颜亮已经把防御重心北迁至汴京、兴仁府、济州、临沂一线,部署有将近二十万大军,整个南部区域,除归德府驻有五万大军,像许州、汝州、徐州附近,分别都只有数万兵力驻守,金军整个兵力部署重心重新北移至黄河附近,不但如此,还有大批金军继续向北推进。
虽然没有完颜亮与完颜雍在北方交战的消息传来,但杨丛义知道,双方绝对不会和平相处,金国也不会一分为二,一旦完颜亮与大宋达成和解,重签和议,那么他很可能将大军全部调回北方,一举灭掉完颜雍。
不过从现有信息来看,完颜亮还算沉得住气,从长江北撤之后没有立即率大军返回燕京,而是在汝州、陈州、亳州、徐州一带连番派兵攻击,兵力不多,不求战果,只是要给宋军压力,以为他在准备全力反击,让大宋朝廷误判,从结果来看,完颜亮得逞了,朝廷果然下令固守,不得轻易出击。
杨丛义虽然看穿了完颜亮的把戏,但他并没有揭穿,因为他也需要准备时间,冒进不是他的本意。
朝廷承受不起任何进攻失利,一旦进攻失败,主和派马上就会跳出来夺取朝堂上的权力,那么宋军将不可能再组织起任何进攻。
朝廷派遣北上的议和使者已经过杨丛义的防区,一旦双方达成和解,完颜亮将会调集大军北上,先灭完颜雍,而后再图南下之事。
从探知的消息来看,在辽阳登基称帝的完颜雍并没有将国都迁往燕京,那里还是完颜亮控制的地盘,从两人控制区域来看,不管是人口还是资源,完颜雍都要比完颜亮差一大截,若双方开战,完颜雍必定不是对手,除非他能拿下燕京。
这也是杨丛义忧虑所在,一旦完颜雍撑不住,被完颜亮一举拿下,即使他在宿州一带做好准备,只凭他的六万多兵力根本不可能拿下汴京,甚至可能会被完颜亮用几十万大军重新逼回长江一线,收复燕京将遥遥无期。
能北复中原,夺回燕京的唯一机会,便是完颜亮与完颜雍势均力敌,在北方争斗不止,无暇南顾,如此宋军才能很快收复汴京,再汴京为根基,招兵买马,屯粮练兵,在完颜亮、完颜雍兵力折损严重之时,伺机北上,一举攻取燕京。
而要完颜雍的势力与完颜亮相当,完颜雍必须占据燕京,如此他才有一战之力。
可完颜雍会怎么做,身在亳州的杨丛义无法干预,只能期待从扬州逃离北上的完颜元宜能带一支强大的兵力投靠完颜雍,让他有势力有野心染指燕京。
沈缙一直在北方,原本他应该最了解北方形势,无奈路途遥远,陆上又通行不便,根本不能取得联系,也不能及时传递消息,如此就会贻误很多战机。
朝廷与完颜亮的议和十有八九能成,宋金之间短时间内恐怕不会再有大规模战争,若准备妥当,却不利用完颜亮与完颜雍决战之时主动出击,夺取汴京,那绝对是不可挽回的错误。
杨丛义推演过多遍,即使完颜雍的实力不足与完颜亮抗衡,可他们最终是要寻找一个机会进行决战,完颜亮知道宋军会给他威胁,必会全力一击,以图速战速决,若宋军合理利用他们决战的时间点,看准完颜亮不能回军救援汴京,几路大军同时北上,便有机会夺取汴京。
可他们决战的地点必定是在燕京附近,甚至是辽阳,而决战时间却无从知晓,要是探子悄悄送信,一来一回怕是就要一两个月时间,有这个时间完颜亮的大军早就南归汴京附近了,所以打通一条通信渠道尤为重要,只要各种战报十日之内能送回亳州、宿州、徐州,宋军就有机会把握住战机,夺取汴京。
多次推演之后,杨丛义头脑中出现一个大胆的想法,那就是拿下济州、临沂、泰安、济南和益都府,夺取整个山东半岛,若在夺取归德府,便能使之与徐州、宿州、亳州、陈州连成一片,极大压缩完颜亮的空间,还能使南方与北方的通信变得通畅,及时掌握辽阳和燕京动向,进攻或是防御,都能及时做出调整部署。
可要实现这个想法,靠海州、徐州、宿州宋军根本不可能,这些地方的军队没有朝廷的命令不可能调动,况且也只能策应。想来想去,要想夺益都府、济南、泰安,只能靠义军,但山东半岛的义军没有那个能力,也没有那个野心,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他们没有理由听杨丛义指挥。
这是他便想到了远在流求的精武军和护卫军,如今能调动的应该有七八千人,如果他们悄悄北上登州或密州,以义军的身份和名义攻城夺地,朝廷不知情,不会引起完颜亮对宋军的猜疑,甚至在与完颜雍交战时,不会分心去关注山东义军,如此,只要义军能在山东站住脚跟,多打几场胜仗,归附者定然不在少数,在完颜亮大意之时,迅速拿下益都、济南、泰安也不是不可能。
沈缙在北方时日不短,如果有他配合,义军的后勤供应也不会有太大问题,到时候要人有人,要粮有粮,义军定能游刃有余。
又细细盘算几天后,杨丛义写了四封信,派遣亲卫南下泉州、流求,分别送给沈缙、陆游、姚昶和杨四娘,让他们尽快筹备义军北上和回易之事。
而他则在亳州、宿州、陈州为全军补充更换军械衣甲,加紧练兵,准备随时发起归德府战役,先一步夺取归德,将战线往北推进,以便将来随时策应山东义军,拿下济宁。
时间飞逝,很快进入绍兴三十二年五月。
出使金国的使者从汴京平安回到临安,带回来的消息给予主战派极大振奋。
使者在朝堂上告诉皇帝和朝中大臣,他带着国书到达汴京之后,金人对国书中的兄弟之国称谓不认同,要求他回临安修改国书,将金宋两国关系改为叔侄之国,才会接受国书,另外宋军强行占领的淮河以北的土地必须归还,每年要给的岁币也不能减少,总之就是国书要全面修改,但他坚持不改一字,金人便将他关进了牢中半个多月,用尽了威逼利诱的手段,他都没有屈服,最后金人实在没办法,就把他送了回来。
几十年来,金人何时对宋朝使者客气过,出使金国的使者哪次去金国不是做好了死的准备?如果不顺着金人,让他们感觉稍有不如意便会被关进牢里,一关就是一年、两年、三年,受尽屈辱,甚至最后死在金人牢里。可这次金人面对宋朝主战派起草的国书,居然只是关了使者半个月,没敢打,也没敢羞辱,只是恐吓利诱,这说明什么?
使者得意的跟大宋君臣聊他在金国的那段经历,满满都是自豪之情。
主战派当即奏请马上出击,夺取更多旧地!
陈康伯道:“我早就说过,金人已经害怕我们了,他们一路从扬州逃回汴京,只用了半个多月时间,而他们从汴京南下长江却用了两个多月,逃回去的时候,他们根本就无心抵抗!要是早听我的,趁胜追击,也许我们已经收复汴京了!不过现在也不迟,我建议马上下令全军全力出击,收复北方土地,拿回汴京,恢复中原!”
御史中丞道:“臣附议!金人既然害怕我们,我们就不能错失大好机会,应当马上命令各路军队齐头并进,共取汴京!”
“臣附议!”
“臣附议!”
.........
主战派附和着众,纷纷请命马上进攻。
但也有不同的声音,建议先做好准备,等粮草军械运往淮河沿线,囤积到足够发动大战的数量,长江防御也进一步稳固之后,再与襄阳一带的吴拱、川陕一带的吴璘一同向北方发起攻击,一举拿下汴京。若匆匆北上,一旦功败垂成,必会对大宋不利,甚至会丢失现在拥有的淮北的土地。
主和派则认为,金人正是因为撤退很快,没有拖泥带水,军队损失不大,并没有多少削弱,大宋军队既然已经取得不错的战果,夺回大量土地,就该见好就收,马上做出一定让步,与金国签订和议,比如岁币跟往常一样不变,土地可以酌情归还他们一部分,至于是叔侄之国,还是兄弟之国,以后再协商就是,当务之急是赶紧签订和议,拿到已经占领的一些土地!
眼看大臣们争吵不休,赵构一言不发,心不在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