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0章 北上兴仁府
十月二十日,兴仁府。
帅府议事厅内,杨丛义、袁华、潘诚、苏仲、薛望等人齐聚一堂,共商大事。
“大人,这次在杞县我们本来不会败,损兵近万,责任着实在成闵!”苏仲辩解。
“过去了,就不要再提,追究谁的责任并无意义。记得多年前我就跟你们说过,打仗要跟靠得住的人、能共进共退的人一起打,不然失败在所难免。其实你们本不该败的那么惨,如果不是一心想要跑回大营寻求庇护,而是反身直面敌军,这一场胜败难料,即使不能胜,也可以从容退走。说到底,还是平常的训练疏忽了。都反思反思自己的原因,一味找别人的问题,目前来说并没有意义。明白吗?”杨丛义制止了对方的牢骚之语。
“是,大人。”苏仲心气已失。
“说说接下来的打算。”杨丛义的目光一一从四人身上扫过,而后道:“山东义军传来消息,完颜亮和辽阳的完颜雍正在河间府一带打的难解难分,一连打了多场,互有胜负,但从目前形势看,完颜亮的军队要比完颜雍强上几分,完颜雍要想趁火打劫,趁大宋北伐之际从北向南夺取河间府、真定府,应该没有太大的机会,估计最终还是要退回燕京,形成对峙。”
“不过,如果大宋攻打汴京太急的话,完颜亮很有可能退守真定府,放弃河间府,收缩战线,北方以防御为主,而后调集大军南下,先将大宋北伐军击败,图谋议和。说实话,大宋现在准备不足,一无北伐实力,二无北伐的民间基础,长江以南根本没有多少北伐意愿,江淮地区倒是有北伐意愿,可惜金军南下肆虐几个月,弄得百姓逃散,田地荒芜,人口只有过去的十之四五,需要时间休养生息。如果两淮地区民生不恢复,大宋不可能北伐成功。”杨丛义神情严肃。
“大人的意思是,这次北伐没有夺取汴京的希望?”薛望惊问。
“没有。三年之内,大宋都不可能北伐成功。”杨丛义给了肯定的答复。
“完颜亮在北方跟完颜雍大战,汴京兵力空虚,为何会没有希望?”不光薛望不认同杨丛义的说法,就连袁华、苏仲等人都有疑问。
北伐不成的话,他们之前可从未听杨丛义说过,现在忽然说起,他们怎能接受?
“我方才说了,一是大宋准备不足,几十年来不管是朝廷还是民间,从上到下都没有准备过北伐,先不说民间怎么想,就说军中,一直以来想的最多的就是不要让金人渡过长江,军队训练也都以防御为主,冲锋打仗的阵势有几支军队练过?这样的军队是没法进攻的。你们都见过正轨禁军,他们打的怎么样,都清楚吧,就那样未经专门训练的军队怎么收复中原?仅凭人多就行吗?就算行,如今朝廷又能调集多少军队?十万、二十万,还是三十万?一无足够兵力,二无粮草军资,这是此时大举北伐不能成功的一个原因。”
杨丛义稍稍停顿,接道:“另一个原因就在汴京地理位置,往北是富庶的平原,物产丰富,能为汴京提供源源不断的粮草,往西是郑州、洛阳,是汴京西门,不拿下这两个地方,别想取汴京,而要拿下洛阳,就得考虑西边的函谷关,函谷关易守难攻,从那儿东出容易,想要西进,汴京、郑州、洛阳全都得当先拿下。如此就有一个问题,想取汴京得先取函谷关,想取函谷关就得先拿汴京,这是一个死结,除非川陕与两淮共同出兵,让金人东西不能相顾,否则绝无可能。另外,汴京城墙有多高,有多厚,你们有谁见过?想当年金军二十万围汴京九月,城内守军不过五万,他们也没能攻下来。宋军如今去攻汴京城也是一样,纵使能有三十万大军围上几个月,也不可能轻易破城。”
“我说的够明白了吧,此时大举北伐不可能成功,只能步步为赢,徐徐图之。”杨丛义看着众人,今日方才跟他们交底。
众人沉默了,细细一想,确实如此,根本就不可能北伐成功,能夺取兴仁府、归德府就已经是意外之喜,再想贪图更多土地功勋,等待他们就是失败,重新退回江淮。
“既然大人早已知道不可能北伐成功,为何还要带我们北上?”袁华心里的疑问很多,而这一个排在第一位。
“原因很简单,不能让朝廷跟金人议和。一旦开始议和,大宋便再也没有北伐的机会,因为临安可能就此失去北伐的意愿,皇帝失望,主和派必然乘势而起,过去二十多年大宋是何模样,你们应该清楚。如今新皇有恢复中原之意,我们无论如何都该给他希望,况且朝廷也该到换一换风气的时候了,主和派绝不能再把持朝政。要想主战派在朝堂上站得稳,我们在前线必须要能打胜仗,这就是我为何会在徐州北伐失败后,匆忙引兵北上兴仁府的原因。”如今众人心有疑问,杨丛义也不想再隐瞒,要成就大事,就得跟周围的说些心里话,分享一些秘密,前线涉政,就是危险的秘密。
众人一听,心下大惊。
前线军将牵涉朝政历来都是大忌,现在杨丛义直接说给他们听,他们便有同谋之嫌,一旦主和派当政,此事被挖出来,他们谁都跑不了。
此时说出,如此以来,他们与杨丛义结结实实的就是一条船上的人,谁也脱不了干系。
“都不必担心,北伐是朝廷大事,只要我们在前线打胜仗,便只有功劳,没有罪过!”杨丛义见众人似乎被吓到,赶紧给他们宽心。
“可如今北伐注定失败,我们何去何从?”袁华脸色有些难看起来。
“归德府北伐军可以失败,但我们不能。只要守住兴仁府,一有机会便北上攻取州县,给朝廷以希望,北伐就能继续。这次北伐最好的结果是攻破汴京城外的防御圈,抵近汴京城下,但也仅限于此,最坏的结果是张浚率领的北伐军被金军击败,退回陈州、亳州、宿州,但只要兴仁府不丢,朝廷那些主战派大臣就不会同意议和,因为收复中原的希望还在。”
杨丛义的目光再次从众人脸上一一扫过,而后说道:“所以,我们接下来的任务便是好好练兵,加固城防,做好坚守兴仁府的准备!”
“若金军击败张浚的部队,以大军围困兴仁府,我们能坚持多久?”杨丛义忽然告诉他们北伐不能成功,众将心里都有疑问,同时也有些许失落。
“最多坚持三个月,金军就得撤退。”杨丛义胸有成竹。
但苏仲、潘诚等人似乎不是太相信,从他们眼神中可以看出来,他们希望得到进一步解释。
只听杨丛义道:“不妨告诉你们,我们在北方并不是一支孤军,即使归德府重新被金军占据,我们也有回缓的余地,嘉祥以东是济州,济州东边是忠义军占领的山东,整个山东东路南到沂州,北至济南府,西至东平,都在忠义军手里,我已跟山东忠义军取得联系,必要的时候,他们会出兵策应。我想,一旦金军敢将大部兵力南调,忠义军便会率军西进,直击大名府等汴京与真定府之间的重要州府,迫使完颜亮率军北归。”
“山东忠义军?没有统一训练指挥的农民军,能攻城掠地?”苏仲首先表示怀疑。
“不能攻城,他们是怎么拿下整个山东东路的?不要怀疑他们的实力。济州三万多金军覆灭大野泽,就是山东忠义军的手笔。我听说义军之中,能人异士不再少数,未加训练就能攻城掠地,若稍加训练,直接攻取金国重要州府也不成问题。”杨丛义举例释疑。
不等众人再就义军之事发问,杨丛义又道:“据我所知,山东忠义军其实跟辽阳的完颜雍也有一定关系,虽然不是附属关系,但至少他们之间有合作,不然只凭忠义军自己,他们养不起十多万人。所以,只要完颜亮敢把金军主力南调汴京附近,忠义军和完颜雍的燕京金军必定不会错过南北合击的机会,到时候完颜亮的大军还得乖乖的调回真定府去。我们在兴仁府有八万兵力,只要不贸然出击,自保无虞。”
此为宽心之语,但众人的关注点却在山东忠义军跟辽阳完颜雍的关系上,听闻这个消息,心下又是一颤。
杨丛义时刻关注他们的颜色,岂有不明他们心中所虑之理。
于是马上又道:“不必担心,山东忠义军没有自立之意,辽阳完颜雍也没有跟大宋朝廷取得联系,更没有得到朝廷承认,即使大宋朝廷知道辽阳完颜雍,也只会把他当成金国内乱的一股势力,跟各路义军并无多大区别,他们之间有联系,与我们跟山东忠义军有联系,并不会有什么影响,毕竟朝廷的对手是完颜亮,不是完颜雍。”
帅府议事厅内,杨丛义、袁华、潘诚、苏仲、薛望等人齐聚一堂,共商大事。
“大人,这次在杞县我们本来不会败,损兵近万,责任着实在成闵!”苏仲辩解。
“过去了,就不要再提,追究谁的责任并无意义。记得多年前我就跟你们说过,打仗要跟靠得住的人、能共进共退的人一起打,不然失败在所难免。其实你们本不该败的那么惨,如果不是一心想要跑回大营寻求庇护,而是反身直面敌军,这一场胜败难料,即使不能胜,也可以从容退走。说到底,还是平常的训练疏忽了。都反思反思自己的原因,一味找别人的问题,目前来说并没有意义。明白吗?”杨丛义制止了对方的牢骚之语。
“是,大人。”苏仲心气已失。
“说说接下来的打算。”杨丛义的目光一一从四人身上扫过,而后道:“山东义军传来消息,完颜亮和辽阳的完颜雍正在河间府一带打的难解难分,一连打了多场,互有胜负,但从目前形势看,完颜亮的军队要比完颜雍强上几分,完颜雍要想趁火打劫,趁大宋北伐之际从北向南夺取河间府、真定府,应该没有太大的机会,估计最终还是要退回燕京,形成对峙。”
“不过,如果大宋攻打汴京太急的话,完颜亮很有可能退守真定府,放弃河间府,收缩战线,北方以防御为主,而后调集大军南下,先将大宋北伐军击败,图谋议和。说实话,大宋现在准备不足,一无北伐实力,二无北伐的民间基础,长江以南根本没有多少北伐意愿,江淮地区倒是有北伐意愿,可惜金军南下肆虐几个月,弄得百姓逃散,田地荒芜,人口只有过去的十之四五,需要时间休养生息。如果两淮地区民生不恢复,大宋不可能北伐成功。”杨丛义神情严肃。
“大人的意思是,这次北伐没有夺取汴京的希望?”薛望惊问。
“没有。三年之内,大宋都不可能北伐成功。”杨丛义给了肯定的答复。
“完颜亮在北方跟完颜雍大战,汴京兵力空虚,为何会没有希望?”不光薛望不认同杨丛义的说法,就连袁华、苏仲等人都有疑问。
北伐不成的话,他们之前可从未听杨丛义说过,现在忽然说起,他们怎能接受?
“我方才说了,一是大宋准备不足,几十年来不管是朝廷还是民间,从上到下都没有准备过北伐,先不说民间怎么想,就说军中,一直以来想的最多的就是不要让金人渡过长江,军队训练也都以防御为主,冲锋打仗的阵势有几支军队练过?这样的军队是没法进攻的。你们都见过正轨禁军,他们打的怎么样,都清楚吧,就那样未经专门训练的军队怎么收复中原?仅凭人多就行吗?就算行,如今朝廷又能调集多少军队?十万、二十万,还是三十万?一无足够兵力,二无粮草军资,这是此时大举北伐不能成功的一个原因。”
杨丛义稍稍停顿,接道:“另一个原因就在汴京地理位置,往北是富庶的平原,物产丰富,能为汴京提供源源不断的粮草,往西是郑州、洛阳,是汴京西门,不拿下这两个地方,别想取汴京,而要拿下洛阳,就得考虑西边的函谷关,函谷关易守难攻,从那儿东出容易,想要西进,汴京、郑州、洛阳全都得当先拿下。如此就有一个问题,想取汴京得先取函谷关,想取函谷关就得先拿汴京,这是一个死结,除非川陕与两淮共同出兵,让金人东西不能相顾,否则绝无可能。另外,汴京城墙有多高,有多厚,你们有谁见过?想当年金军二十万围汴京九月,城内守军不过五万,他们也没能攻下来。宋军如今去攻汴京城也是一样,纵使能有三十万大军围上几个月,也不可能轻易破城。”
“我说的够明白了吧,此时大举北伐不可能成功,只能步步为赢,徐徐图之。”杨丛义看着众人,今日方才跟他们交底。
众人沉默了,细细一想,确实如此,根本就不可能北伐成功,能夺取兴仁府、归德府就已经是意外之喜,再想贪图更多土地功勋,等待他们就是失败,重新退回江淮。
“既然大人早已知道不可能北伐成功,为何还要带我们北上?”袁华心里的疑问很多,而这一个排在第一位。
“原因很简单,不能让朝廷跟金人议和。一旦开始议和,大宋便再也没有北伐的机会,因为临安可能就此失去北伐的意愿,皇帝失望,主和派必然乘势而起,过去二十多年大宋是何模样,你们应该清楚。如今新皇有恢复中原之意,我们无论如何都该给他希望,况且朝廷也该到换一换风气的时候了,主和派绝不能再把持朝政。要想主战派在朝堂上站得稳,我们在前线必须要能打胜仗,这就是我为何会在徐州北伐失败后,匆忙引兵北上兴仁府的原因。”如今众人心有疑问,杨丛义也不想再隐瞒,要成就大事,就得跟周围的说些心里话,分享一些秘密,前线涉政,就是危险的秘密。
众人一听,心下大惊。
前线军将牵涉朝政历来都是大忌,现在杨丛义直接说给他们听,他们便有同谋之嫌,一旦主和派当政,此事被挖出来,他们谁都跑不了。
此时说出,如此以来,他们与杨丛义结结实实的就是一条船上的人,谁也脱不了干系。
“都不必担心,北伐是朝廷大事,只要我们在前线打胜仗,便只有功劳,没有罪过!”杨丛义见众人似乎被吓到,赶紧给他们宽心。
“可如今北伐注定失败,我们何去何从?”袁华脸色有些难看起来。
“归德府北伐军可以失败,但我们不能。只要守住兴仁府,一有机会便北上攻取州县,给朝廷以希望,北伐就能继续。这次北伐最好的结果是攻破汴京城外的防御圈,抵近汴京城下,但也仅限于此,最坏的结果是张浚率领的北伐军被金军击败,退回陈州、亳州、宿州,但只要兴仁府不丢,朝廷那些主战派大臣就不会同意议和,因为收复中原的希望还在。”
杨丛义的目光再次从众人脸上一一扫过,而后说道:“所以,我们接下来的任务便是好好练兵,加固城防,做好坚守兴仁府的准备!”
“若金军击败张浚的部队,以大军围困兴仁府,我们能坚持多久?”杨丛义忽然告诉他们北伐不能成功,众将心里都有疑问,同时也有些许失落。
“最多坚持三个月,金军就得撤退。”杨丛义胸有成竹。
但苏仲、潘诚等人似乎不是太相信,从他们眼神中可以看出来,他们希望得到进一步解释。
只听杨丛义道:“不妨告诉你们,我们在北方并不是一支孤军,即使归德府重新被金军占据,我们也有回缓的余地,嘉祥以东是济州,济州东边是忠义军占领的山东,整个山东东路南到沂州,北至济南府,西至东平,都在忠义军手里,我已跟山东忠义军取得联系,必要的时候,他们会出兵策应。我想,一旦金军敢将大部兵力南调,忠义军便会率军西进,直击大名府等汴京与真定府之间的重要州府,迫使完颜亮率军北归。”
“山东忠义军?没有统一训练指挥的农民军,能攻城掠地?”苏仲首先表示怀疑。
“不能攻城,他们是怎么拿下整个山东东路的?不要怀疑他们的实力。济州三万多金军覆灭大野泽,就是山东忠义军的手笔。我听说义军之中,能人异士不再少数,未加训练就能攻城掠地,若稍加训练,直接攻取金国重要州府也不成问题。”杨丛义举例释疑。
不等众人再就义军之事发问,杨丛义又道:“据我所知,山东忠义军其实跟辽阳的完颜雍也有一定关系,虽然不是附属关系,但至少他们之间有合作,不然只凭忠义军自己,他们养不起十多万人。所以,只要完颜亮敢把金军主力南调汴京附近,忠义军和完颜雍的燕京金军必定不会错过南北合击的机会,到时候完颜亮的大军还得乖乖的调回真定府去。我们在兴仁府有八万兵力,只要不贸然出击,自保无虞。”
此为宽心之语,但众人的关注点却在山东忠义军跟辽阳完颜雍的关系上,听闻这个消息,心下又是一颤。
杨丛义时刻关注他们的颜色,岂有不明他们心中所虑之理。
于是马上又道:“不必担心,山东忠义军没有自立之意,辽阳完颜雍也没有跟大宋朝廷取得联系,更没有得到朝廷承认,即使大宋朝廷知道辽阳完颜雍,也只会把他当成金国内乱的一股势力,跟各路义军并无多大区别,他们之间有联系,与我们跟山东忠义军有联系,并不会有什么影响,毕竟朝廷的对手是完颜亮,不是完颜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