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苗和她们的朋友 第46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那是自然,大米不忘说:“你们的我到时候一起买,最少能省一两千。”
  现在提及能省钱,禾儿是最高兴,点点头说:“行,该多少钱多少钱啊。”
  大米这几天心情正好,说:“不用,送你们的乔迁礼物。”
  这是拿准自己能挣钱,手头都阔起来。
  禾儿故意跟王月婷说:“猖狂起来啦,不管管?”
  王月婷手一摊,说:“没法管。”
  两个人搁这唱双簧。
  禾儿又看来看去,觉得这房子真不错,说:“什么时候开售?”
  房子才打好地基,但是卖已经能卖,哪怕是各单位集资房,也是按建房进度交钱。
  大米盖好样板间就开始宣传,这会说:“正月初一,到时候你帮我多吆喝点人啊,还有表演看。”
  有表演,那肯定热闹。
  禾儿了然点头说:“行,起码我们全家肯定来支持。”
  她说完这几句就想走,实在是这也没什么意思,还都是建筑材料,一不留神能摔个狗吃屎。
  但她要走,王月婷还舍不得,有些不好意思道:“我嘱咐他两句啊。“
  说是嘱咐,实际是骂人。
  王月婷板着脸说一通,出来还不顺心说:“仗着年轻,他就逞强吧。”
  这地方,夜里头不知道多冷,忙起来又得搬石头、扛水泥,老板也都是要亲力亲为。
  明知道是该这样没错,也总是心疼。
  禾儿心想,都是这样的,她随即说:“高明说不准今年都要在湖南过年。”
  过年都不回来,听上去更惨。
  王月婷也替发小担心,说:“我看新闻说雪下得很大。”
  岂止是大,禾儿也不太愿意细想,摇头说:“还行吧,反正人好好的就行。”
  人是好,可在外面一定没少受苦。
  一个品牌要打出知名度,难度不小,闭门羹都不知道吃多少。
  高明回来不说,禾儿也是有数,叹口气说:“熬过这两年就好。”
  既然吃这口饭,就得吃这个苦,两个从小到大的好朋友相视一眼,说:“我们吃烧烤去吧。”
  天寒地冻的,正应该多撒点辣椒才行。
  吃的是他们常去的那家,这个点老板还在串肉,火都还没升起来。
  禾儿一看手表才五点,说:“咱俩也是昏了头。”
  又想着离得不远,到小麦店里转转,晚些三个人一块来吃。
  去的路上,王月婷还嘀咕着说:“我大哥一准在,不知道以为那是他家。”
  禾儿十次去,也是九次能看到人,附和说:“我还以为文哥是那种处对象不粘人的。”
  那可真是看走眼,王月婷兴高采烈起来,说:“我二哥当年追我二嫂,你是不知道。”
  双胞胎嘛,总是有相像之处,她说得眉飞色舞,到地方一问,店员老老实实说:“我们老板出去了。”
  王月婷“啧啧”摇头说:“那就是去约会。”
  店员虽然没直接回答,但面带微笑的样子让人知道这是正确答案。
  她耸耸肩跟人说谢谢,就往外走。
  禾儿好笑道:“以前都是咱俩去约会,她找不到人。”
  现在是形式大逆转啊。
  王月婷感叹道:“有对象的人是了不起。”
  又说:“没事,你还有我,不可怜啊。”
  什么跟什么,两个人打打闹闹,觉得闲着也是闲着,索性很有默契往百货大楼走。
  花钱总是让人高兴的事。
  第46章 可跳过(无主线) 第二更
  为顺应时代改革, 百货大楼在从去年至今,有比较大的变化
  以前都是进货来卖,现在改成对外出租, 由个体经营, 引进的牌子比以前多不少, 一楼全是化妆品、护肤品, 既有国产, 也有进口。
  禾儿一进来就闻见雪花膏的味道, 说:“我妈就认准这个。”
  别的再好用都比不上。
  王月婷同意点点头, 说:“长辈念旧。”
  越上年纪越这样, 对新鲜事物不大愿意接受。
  禾儿颇有同感,说:“他们最近总念叨着要回老家看看,要不是灵灵他们这次来,暑假的时候就回去了。“
  老家是什么样, 她是压根记不太清,对她来说亲戚就只有姑姑方芳一家和表哥王成高兄妹三个, 其余人的印象都不算好。
  那地界很传统, 哪怕是现在计划生育, 大家都觉得他们家该有个男孩, 不生也得过继一个,或者抱一个, 每次来信都要催。
  禾儿想起来就翻白眼,说:“反正我不太喜欢。”
  她跟着妈妈到沪市随军的时候只有七岁,算起来这些年里只回去过两次, 那里对她来说更像是个词语,提起来,说一句故乡在哪而已。
  她这代是这样, 等她的孩子出生,估计提都不会提。
  但是对父母来说不是这样,禾儿叹口气说:“我妈其实也很挂念外婆。”
  人就是这样矛盾,年轻的时候受不了娘家的剥削,一别多年,恨好像都消失,想起来只觉得那是生母,掐指一算,已经是七十岁的老人家,谁也说不好命运给她到哪天。
  哪怕是奶奶,好像也是快八十的人了。
  禾儿记得不大清楚,离得实在太远,交通不便,老人家也不喜欢她和妹妹,从来也没给过关心,大家相互之间来往都很少,只有偶尔来往的几封书信,和定时寄回去的钱。
  王月婷家里亲戚也很多,说:“很多人我也不喜欢。”
  这种关系好像是剪不断、理还乱,年年来借钱、找关系的人都很多。
  这个是叔叔,那个是舅舅,总之说起来好像都是一家人。
  实则都是不要脸,偏偏父母推不掉。
  问为什么不推呢?
  父母会说:“都是亲戚,能帮一把算一把。”
  再问又说:“咱们中国人的传统嘛。”
  王月婷有时候细算,家里这些年借出去的钱,没有三千也有两千,都是有去无回,父母挣的都是死工资,每个月到手那几百,三五年才能攒这么一笔。
  她想起来就觉得这钱跟填海里没区别,哦,不对,海里还有声,扔在这里头是半点回响都没有,逢年过节连块糖都看不见。
  她越想越气,说:“今年谁来借,我就把谁轰出去。”
  反正她在家就是天不怕、地不怕,屋顶掀下来都有亲哥顶着。
  禾儿没留神这个话题能让她气成这样,转移话题道:“你不是想给你二嫂肚里孩子买金锁吗?那边有老凤凰。”
  沪市老牌子,金银首饰都得看这一家,新鲜入驻百货大楼,铺面大着呢,所有橱窗都摆着黄金,生怕人家看不到。
  年轻小姑娘不爱金,不爱银,但送礼却是个好选项。
  王月婷也看到,说:“估计这几天就生。”
  双胞胎几乎都是不到怀胎十月的,她二嫂已经住进市医院妇产科等着,十有八九能赶在大年初一前。
  去年的这个时候,武哥才结婚,今年就是要做爸爸的人,谁不说日子快得很。
  禾儿跟着挑选起来,说:“我也买两个。”
  瞎花钱。
  王月婷耸耸肩说:“我妈一准不收。”
  收不收是人家的事,该送还是要送的。
  毕竟从小到大,双胞胎对他们几个都是很照拂的,又想到高明,说:“算我们俩的。”
  未婚小情侣一块送,其实也不是很合适,但大人们心里都有数,毕竟到这一步要是没结婚,才真是千古怪事。
  王月婷笑话说:“等你们将来有孩子,我二嫂能还你一个实心的锁。”
  禾儿挑的是一对小手镯,别看小小一圈,还挺有分量的,加上这两年金价涨起来,一克就得七十几。
  她本来是想着给孩子一人一对,不过太贵重长辈也不会收,索性说:“一人戴一个吧。”
  双胞胎嘛,寓意也挺好的。
  上头还挂着个小铃铛,晃来晃去地响。
  王月婷觉得蛮好看的,就是手一重,把看上的金锁给戳进去。
  纯黄金的东西,里头都是空心的,其实脆弱得很。
  她讪讪笑,说:“重新弄一下吧,我要两个。”
  销售也没计较,毕竟这玩意就是这么不经碰,不过又推销起别的,说:“我们这儿也有很适合年轻人的首饰,你们要看看吗?”
  王月婷为弥补,点头说:“行啊。”
  不过这一看不得了,漂亮东西着实不少。
  禾儿看来看去,忽然盯着一手串说:“这个是多少钱?”
  她问的不是别的款式,正是绿松石的。
  销售知无不言,说:“刚到货的新款,不贵,一串六十八。”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