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天之世 第142节
赵绩翻身下马,和邓续三人一起将坐骑拴在一旁的马厩外的栓马柱旁,此时百户所外的马厩中已经塞满了战马了。
四人拴好战马,赵绩便带着邓续等人走向了百户所的大门。
但还没等赵绩开口询问,那穿着正红衣袍的鹰狼卫千户就带着笑意迎了上来。
“这位就是赵百户吧,在下鹰卫千户吕致,见过同道。”
“赵绩,参见吕千户。”赵绩连忙回了一礼,狐疑的问道:“这应该是绛邑城狼卫的百户所吧?我应该没有走错地方吧?”
吕致笑道:“没有走错,这里确实是绛邑城狼卫的百户所。”
“我等是跟随指挥使一同前来,指挥使现在就在百户所中,说是有事要交付于你。”
“指挥使……”
赵绩心中有些惊讶,他自然知道鹰狼卫的指挥使就是刘辟,曾经他在鹿台山上曾经见过的人,在那个时候刘辟就已经跟随在许安的身旁。
而且刘辟还是太平道的渠帅,最早是追随在人公将军张梁的麾下。
赵绩心中疑惑,他不过是一名百户,为什么刘辟要过来找他。
吕致让开了过路,指着百所所内说道:“赵百户还是先去百户所中的监察司吧,指挥使就在监察司中等候,某就不耽误你的时间了。”
监察司是鹰狼卫百户官的办公的地方,地方卫所狼卫设监察司,鹰卫情报站则是设情报司。
“诸位同道辛苦了。”
赵绩再度客套一句,便带着邓续三人快步走入了百户所中,刘辟在堂中等着他,赵绩自然是不敢耽误时间。
在百户所内,赵绩也遇到了绛邑狼卫百户所内的缇骑,不过赵绩没有停下脚步,还是直接朝着监察司的方向走了过去。
邓续三人则是留了下来,毕竟刘辟应该只是要和赵绩商讨。
监察司的门并没有关上,而是敞开着,门外站着七八名身着玄狼服,还有一名身穿白狼服的缇骑。
看到赵绩身上的穿着,那身穿白狼服的缇骑言道:“可是赵百户,指挥使在监察司中,快进去吧。”
“诺。”
赵绩应承了一声,走进了监察司的房内。
一进房间,赵绩就看到了正坐在案桌前翻阅竹简,穿着香色鹰狼服的刘辟,一旁还有一名穿着红鹰服的鹰卫千户似乎在向刘辟禀报着什么。
刘辟看到赵绩进来,展颜笑道:“赵绩,许久不见了。”
刘辟至今还记得,当时他跟着许安进入鹿台山后,训练三家子弟的时候。
赵绩为自己的胞弟,抗下了十军棍。
这也是为什么刘辟这次征召赵绩为绛邑城队率的原因。
原本许安最开始的班底,鹿台山的三家,如今王任和李恒两人,已经凭借着军功,都升任了校尉。
李王两家的族人自然也是水涨船高,基本都在黄巾军中晋升要职。
但赵乐不通战阵,性格也些软弱,一直以来只是帮许安处理文书,并没有军功在身,虽然也算是作为近臣,但鹿台赵氏在黄巾军中确实没有什么影响力。
赵氏族人中官职最高也不过是一名军候,一些赵氏族人学字读书,学习术算,帮助处理后勤文书,还有一部分则是被阎忠安排到太行山中,担任山中乡间聚落的里长。
赵绩连忙跪坐下来,言道:“太平道弟子赵绩参见渠帅,指挥使。”
刘辟笑道:“你不要紧张,绛邑城是我鹰狼卫设立在河东郡第一个百户所,而且你我也认识,所以我才赶来,给你交付一些任务。”
“对着那些山中的贼匪,还有汉军,也不见你像今天这么紧张。”
“战阵之上有黄天庇护,赵绩自然不怕。”赵绩稳了稳心神说道。
“其他的我也不多说,我这次来,是要跟你讲说一些狼卫百户需要负责的职责。”
赵绩挺直了身子,说道:“但听指挥使吩咐。”
“绛邑人多地广,世家豪强根生蒂固,虽然大家族都撤离到了河东郡的南部,但还有有些豪强留下,我们现在控制的地方,有些坞堡都没有拔除。”
“这些豪强手下有门客,游侠,你们外出办事须得小心小心再小心。”
赵绩注意到刘辟此时的脸色有些不好。
“这些日子,汉军虽然退了,但是各地都有骚动,这些人竟然还胆敢截杀我黄巾军送信的信使,还有鹰卫的缇骑。”
刘辟的眼眸中尽是杀意,但很快就平和了下来,继续和赵绩说道。
“绛邑百户所,共有缇骑一百一十三人,绛邑周围未拔除的坞堡有四处,都是在险要之处,这几个地方你稍微注意一下,绛邑有驻军一部,如果狼卫行动兵力不够,可以请求协助,但必须事前向我上报。”
“邓续、唐季、林仲三人都是上党郡的狼卫老人,发展坐探,耳目的事情可以教给他们。”
“和上党郡一样,河东郡的那些乡间聚落中恶霸,市井违法乱禁的游侠,还有那些不服管束,作恶多端的豪强,都要公审。”
“这些日子你就准备这些事,上党郡我鹰狼卫行事,河东郡的人或多或少都知晓,你现在就可以着手缉捕事宜,先丢入狼卫监狱,等到大贤良师下令公审之际,再一并处决。”
刘辟眉头微皱,缓缓站起了身来,看着一旁认真听他讲解的赵绩嘱咐道。
“河东郡北部虽然已属黄天,但河东郡的豪强却不会甘心伏诛,必会掀起反抗,鹰狼卫中凶险甚至远胜战阵,万事小心。”
刘辟抬头看向监察司外,冬去春来,现在又是一年春季,万物复苏之时。
黄巾军已经占领了河东郡的北部,收拢了广袤的河东,还有大量的人口,但随之而来的却是领地内更多的动荡。
上党郡的豪强势力并不强大,鹰狼卫暗地行动,斩获颇丰。
但此时河东郡已有防备,鹰狼卫已经跃出在了明面之上,面对着更为强大的势力,鹰狼卫的前行的道路上也变得更为艰难。
河东郡表面上虽是波澜不惊,实则却是暗流涌动。
第二百一十八章 风云变幻
美阳汉军大营。
承载着天使的车架,在一众卫士的护卫下,缓缓驶入了张温所在的营垒之中。
太尉张温以寇贼未平,免;以司徒崔烈为太尉。
宣讲完诏书的天使并没有过多的言语,直截了当的收回了张温的虎符和兵权。
只不过的短短片刻时间,这位曾经奉命讨伐韩遂、边章、北宫伯玉的叛乱。
在美阳带领汉军一举击退西凉铁骑,威震天下的太尉,就这样跌下了三公的高位。
中平四年(187),四月末,整个凉州已经被韩遂、王国二人尽数攻取,汉帝国彻底失去了对凉州的控制。
韩遂、王国联军一举击溃了耿鄙率领的凉州汉军主力,迅速攻占了凉州六郡带来的压力。
再夺取了凉州全境后,并没有就此罢兵,反而是继续东进,似乎想要一鼓作气,侵攻三辅地区。
凉州叛军的异动也使得汉帝国大为恐慌,刘宏连下了三道急诏,将袁滂统领的军队再度调向美阳一带,巩固美阳汉军的防守。
袁滂奉令留下了两部的郡兵,便带着其余的兵马迅速的赶往美阳一带。
河东的局势也开始慢慢发展成了僵局,许安统领的黄巾军经历了汾水之战后,也是暂时无力再继续南下亦或是北上。
目前仅仅是要维持统治半个河东郡,就已经是让许安有些焦头烂额了。
以汾水为界,以北地区,除了蒲子城一带仍然处于汉军的控制之下外,其余城乡皆是归在了许安的控制之下。
以南地区,河东郡的本地郡兵虽然在渡河一战伤亡颇为惨重,但有水师相助,还有袁滂留下的两部汉军,倒是不惧黄巾军再度南下。
如同阎忠和许安两人商议后达成的共识一般,汉军的主力已经退却,只在河东郡的南部留下了防备的兵力。
不过河东郡有一点变化是许安没有料想到的,天子刘宏居然允许在河东郡内编练乡勇,用来防备北面的黄巾军。
虽然原本各地的世家豪强就蓄养了不少的门客、游侠,也有一部分的私兵,但这毕竟没有放到明面上来。
得了天子允许的河东郡豪强,在短短十数日的功夫,就在地方上组建起了数支的义军。
鹰卫的缇骑将一条条的情报传向刘辟的案桌前,据不完全的统计,这段时间河东郡多出了整整五千名乡勇。
算上之前河东郡还残存的四千郡兵,还有袁滂留下的两部军卒,河东郡的汉军数量再度攀升到了一万五千多名。
这些所谓的乡勇,或许攻城、野战不行,但守卫城池,坞堡,完全是绰绰有余。
河东郡征募的这些乡勇,同时也彻底断送了许安想要南下打打秋风的想法。
而且无形间,也使得许安不得不将大量的军力,呈于绛邑、临汾一带。
目前,许安治下,太行八陉由蒲阴陉由平汉镇守、飞狐陉由大计镇守,滏口陉、井陉则是由裴元绍、黄龙两人镇守。
因为刘辟的离去,井陉防守的任务交给了黄龙,白陉则是由之前许安南下征讨南太行群匪,投降的白雀镇守,太行陉还是于毒负责镇守。
于毒上次在葵城之战表现不佳,甚至算是因为指挥的失误,使得黄三、眭固两人都折在了战阵之上。
于毒之前在封将台,被封为宣威将军,因为葵城战败的缘故,被降职为了宣威校尉。
不过知耻而后勇,许安提前告诉了于毒荥阳民变的事情,让于毒策应荥阳的义军。
于毒带兵从太行陉的天井关出阵,在皇甫嵩还没有集结大军之时,甚至还是小胜了几阵。
也使得皇甫嵩戒备天井关的黄巾军,不敢带兵撤离河内,去援助荥阳、中牟,虽然最后荥阳义军还是失败了,但于毒也在一定程度上拖延了汉军剿灭荥阳义军的时间。
这也算是进一步削弱了一些汉帝国的力量,而且于毒的行动,还牵制了河内的郡兵无法援助河东、河南两地。
王屋山虽然现在还是白波军的势力范围,但其实也是归属许安的治下,只不过位于王屋山的轵关陉仍旧被牢牢的掌控在汉军的手中。
韩暹此时也退出了中条山,进入了王屋山,中条山地势崎岖,但出山入山道路众多,河东郡南部的汉军乡勇,也是与日俱增。
河东郡北面的战事也暂时平息了下来,如果再留在中条山,只怕是有被汉军的合围的风险。
本来要同时防守如此多的要道,再加上进攻河东郡动用了大量的部曲,如今黄巾军的兵力已经是捉襟见肘了。
此时如果韩暹麾下的白波军再被围困在中条山,许安根本无法派兵救援,失去了韩暹统领的这支白波军,黄巾军在王屋山的防守就会非常薄弱。
皇甫嵩如今就屯兵河内,若是得知韩暹被平灭,王屋山防备薄弱定然会有所行动,到时候若是王屋山易守,黄巾军真可以算是进入举步维艰的处境。
所以在汉军退兵后,许安便立刻命令鹰卫的缇骑快马传信给韩暹,让其领兵再度退回了王屋山。
而就在韩暹领兵撤出了中条山的第二天,中条和王屋两山的过道,便被东垣和闻喜赶来的汉军给截断了。
韩暹收到汉军截断山道的消息后,也是惊出了一身的冷汗,若是再晚一段时间,被南北两面包来的汉军截住了去路,只怕是要折损不少的军卒了。
除去太行八陉外,本来上党郡的守备许安是交给了刘辟,但攻下河东郡北部后,许安需要刘辟来河东郡稳固局面。
所以上党郡目前的守备任务, 交到了原来太行山中,早就跟在许安麾下的鹿台三家手中,赵乐负责内政,王任负责上党郡北部的守备,李恒则是负责上党郡内。
郭泰统领的白波军,则是屯兵在蒲子城南部的吕梁山山区一带,何曼则是统领的一部锐士驻扎于采桑津,两人合兵,都以北曲城为据点。
四人拴好战马,赵绩便带着邓续等人走向了百户所的大门。
但还没等赵绩开口询问,那穿着正红衣袍的鹰狼卫千户就带着笑意迎了上来。
“这位就是赵百户吧,在下鹰卫千户吕致,见过同道。”
“赵绩,参见吕千户。”赵绩连忙回了一礼,狐疑的问道:“这应该是绛邑城狼卫的百户所吧?我应该没有走错地方吧?”
吕致笑道:“没有走错,这里确实是绛邑城狼卫的百户所。”
“我等是跟随指挥使一同前来,指挥使现在就在百户所中,说是有事要交付于你。”
“指挥使……”
赵绩心中有些惊讶,他自然知道鹰狼卫的指挥使就是刘辟,曾经他在鹿台山上曾经见过的人,在那个时候刘辟就已经跟随在许安的身旁。
而且刘辟还是太平道的渠帅,最早是追随在人公将军张梁的麾下。
赵绩心中疑惑,他不过是一名百户,为什么刘辟要过来找他。
吕致让开了过路,指着百所所内说道:“赵百户还是先去百户所中的监察司吧,指挥使就在监察司中等候,某就不耽误你的时间了。”
监察司是鹰狼卫百户官的办公的地方,地方卫所狼卫设监察司,鹰卫情报站则是设情报司。
“诸位同道辛苦了。”
赵绩再度客套一句,便带着邓续三人快步走入了百户所中,刘辟在堂中等着他,赵绩自然是不敢耽误时间。
在百户所内,赵绩也遇到了绛邑狼卫百户所内的缇骑,不过赵绩没有停下脚步,还是直接朝着监察司的方向走了过去。
邓续三人则是留了下来,毕竟刘辟应该只是要和赵绩商讨。
监察司的门并没有关上,而是敞开着,门外站着七八名身着玄狼服,还有一名身穿白狼服的缇骑。
看到赵绩身上的穿着,那身穿白狼服的缇骑言道:“可是赵百户,指挥使在监察司中,快进去吧。”
“诺。”
赵绩应承了一声,走进了监察司的房内。
一进房间,赵绩就看到了正坐在案桌前翻阅竹简,穿着香色鹰狼服的刘辟,一旁还有一名穿着红鹰服的鹰卫千户似乎在向刘辟禀报着什么。
刘辟看到赵绩进来,展颜笑道:“赵绩,许久不见了。”
刘辟至今还记得,当时他跟着许安进入鹿台山后,训练三家子弟的时候。
赵绩为自己的胞弟,抗下了十军棍。
这也是为什么刘辟这次征召赵绩为绛邑城队率的原因。
原本许安最开始的班底,鹿台山的三家,如今王任和李恒两人,已经凭借着军功,都升任了校尉。
李王两家的族人自然也是水涨船高,基本都在黄巾军中晋升要职。
但赵乐不通战阵,性格也些软弱,一直以来只是帮许安处理文书,并没有军功在身,虽然也算是作为近臣,但鹿台赵氏在黄巾军中确实没有什么影响力。
赵氏族人中官职最高也不过是一名军候,一些赵氏族人学字读书,学习术算,帮助处理后勤文书,还有一部分则是被阎忠安排到太行山中,担任山中乡间聚落的里长。
赵绩连忙跪坐下来,言道:“太平道弟子赵绩参见渠帅,指挥使。”
刘辟笑道:“你不要紧张,绛邑城是我鹰狼卫设立在河东郡第一个百户所,而且你我也认识,所以我才赶来,给你交付一些任务。”
“对着那些山中的贼匪,还有汉军,也不见你像今天这么紧张。”
“战阵之上有黄天庇护,赵绩自然不怕。”赵绩稳了稳心神说道。
“其他的我也不多说,我这次来,是要跟你讲说一些狼卫百户需要负责的职责。”
赵绩挺直了身子,说道:“但听指挥使吩咐。”
“绛邑人多地广,世家豪强根生蒂固,虽然大家族都撤离到了河东郡的南部,但还有有些豪强留下,我们现在控制的地方,有些坞堡都没有拔除。”
“这些豪强手下有门客,游侠,你们外出办事须得小心小心再小心。”
赵绩注意到刘辟此时的脸色有些不好。
“这些日子,汉军虽然退了,但是各地都有骚动,这些人竟然还胆敢截杀我黄巾军送信的信使,还有鹰卫的缇骑。”
刘辟的眼眸中尽是杀意,但很快就平和了下来,继续和赵绩说道。
“绛邑百户所,共有缇骑一百一十三人,绛邑周围未拔除的坞堡有四处,都是在险要之处,这几个地方你稍微注意一下,绛邑有驻军一部,如果狼卫行动兵力不够,可以请求协助,但必须事前向我上报。”
“邓续、唐季、林仲三人都是上党郡的狼卫老人,发展坐探,耳目的事情可以教给他们。”
“和上党郡一样,河东郡的那些乡间聚落中恶霸,市井违法乱禁的游侠,还有那些不服管束,作恶多端的豪强,都要公审。”
“这些日子你就准备这些事,上党郡我鹰狼卫行事,河东郡的人或多或少都知晓,你现在就可以着手缉捕事宜,先丢入狼卫监狱,等到大贤良师下令公审之际,再一并处决。”
刘辟眉头微皱,缓缓站起了身来,看着一旁认真听他讲解的赵绩嘱咐道。
“河东郡北部虽然已属黄天,但河东郡的豪强却不会甘心伏诛,必会掀起反抗,鹰狼卫中凶险甚至远胜战阵,万事小心。”
刘辟抬头看向监察司外,冬去春来,现在又是一年春季,万物复苏之时。
黄巾军已经占领了河东郡的北部,收拢了广袤的河东,还有大量的人口,但随之而来的却是领地内更多的动荡。
上党郡的豪强势力并不强大,鹰狼卫暗地行动,斩获颇丰。
但此时河东郡已有防备,鹰狼卫已经跃出在了明面之上,面对着更为强大的势力,鹰狼卫的前行的道路上也变得更为艰难。
河东郡表面上虽是波澜不惊,实则却是暗流涌动。
第二百一十八章 风云变幻
美阳汉军大营。
承载着天使的车架,在一众卫士的护卫下,缓缓驶入了张温所在的营垒之中。
太尉张温以寇贼未平,免;以司徒崔烈为太尉。
宣讲完诏书的天使并没有过多的言语,直截了当的收回了张温的虎符和兵权。
只不过的短短片刻时间,这位曾经奉命讨伐韩遂、边章、北宫伯玉的叛乱。
在美阳带领汉军一举击退西凉铁骑,威震天下的太尉,就这样跌下了三公的高位。
中平四年(187),四月末,整个凉州已经被韩遂、王国二人尽数攻取,汉帝国彻底失去了对凉州的控制。
韩遂、王国联军一举击溃了耿鄙率领的凉州汉军主力,迅速攻占了凉州六郡带来的压力。
再夺取了凉州全境后,并没有就此罢兵,反而是继续东进,似乎想要一鼓作气,侵攻三辅地区。
凉州叛军的异动也使得汉帝国大为恐慌,刘宏连下了三道急诏,将袁滂统领的军队再度调向美阳一带,巩固美阳汉军的防守。
袁滂奉令留下了两部的郡兵,便带着其余的兵马迅速的赶往美阳一带。
河东的局势也开始慢慢发展成了僵局,许安统领的黄巾军经历了汾水之战后,也是暂时无力再继续南下亦或是北上。
目前仅仅是要维持统治半个河东郡,就已经是让许安有些焦头烂额了。
以汾水为界,以北地区,除了蒲子城一带仍然处于汉军的控制之下外,其余城乡皆是归在了许安的控制之下。
以南地区,河东郡的本地郡兵虽然在渡河一战伤亡颇为惨重,但有水师相助,还有袁滂留下的两部汉军,倒是不惧黄巾军再度南下。
如同阎忠和许安两人商议后达成的共识一般,汉军的主力已经退却,只在河东郡的南部留下了防备的兵力。
不过河东郡有一点变化是许安没有料想到的,天子刘宏居然允许在河东郡内编练乡勇,用来防备北面的黄巾军。
虽然原本各地的世家豪强就蓄养了不少的门客、游侠,也有一部分的私兵,但这毕竟没有放到明面上来。
得了天子允许的河东郡豪强,在短短十数日的功夫,就在地方上组建起了数支的义军。
鹰卫的缇骑将一条条的情报传向刘辟的案桌前,据不完全的统计,这段时间河东郡多出了整整五千名乡勇。
算上之前河东郡还残存的四千郡兵,还有袁滂留下的两部军卒,河东郡的汉军数量再度攀升到了一万五千多名。
这些所谓的乡勇,或许攻城、野战不行,但守卫城池,坞堡,完全是绰绰有余。
河东郡征募的这些乡勇,同时也彻底断送了许安想要南下打打秋风的想法。
而且无形间,也使得许安不得不将大量的军力,呈于绛邑、临汾一带。
目前,许安治下,太行八陉由蒲阴陉由平汉镇守、飞狐陉由大计镇守,滏口陉、井陉则是由裴元绍、黄龙两人镇守。
因为刘辟的离去,井陉防守的任务交给了黄龙,白陉则是由之前许安南下征讨南太行群匪,投降的白雀镇守,太行陉还是于毒负责镇守。
于毒上次在葵城之战表现不佳,甚至算是因为指挥的失误,使得黄三、眭固两人都折在了战阵之上。
于毒之前在封将台,被封为宣威将军,因为葵城战败的缘故,被降职为了宣威校尉。
不过知耻而后勇,许安提前告诉了于毒荥阳民变的事情,让于毒策应荥阳的义军。
于毒带兵从太行陉的天井关出阵,在皇甫嵩还没有集结大军之时,甚至还是小胜了几阵。
也使得皇甫嵩戒备天井关的黄巾军,不敢带兵撤离河内,去援助荥阳、中牟,虽然最后荥阳义军还是失败了,但于毒也在一定程度上拖延了汉军剿灭荥阳义军的时间。
这也算是进一步削弱了一些汉帝国的力量,而且于毒的行动,还牵制了河内的郡兵无法援助河东、河南两地。
王屋山虽然现在还是白波军的势力范围,但其实也是归属许安的治下,只不过位于王屋山的轵关陉仍旧被牢牢的掌控在汉军的手中。
韩暹此时也退出了中条山,进入了王屋山,中条山地势崎岖,但出山入山道路众多,河东郡南部的汉军乡勇,也是与日俱增。
河东郡北面的战事也暂时平息了下来,如果再留在中条山,只怕是有被汉军的合围的风险。
本来要同时防守如此多的要道,再加上进攻河东郡动用了大量的部曲,如今黄巾军的兵力已经是捉襟见肘了。
此时如果韩暹麾下的白波军再被围困在中条山,许安根本无法派兵救援,失去了韩暹统领的这支白波军,黄巾军在王屋山的防守就会非常薄弱。
皇甫嵩如今就屯兵河内,若是得知韩暹被平灭,王屋山防备薄弱定然会有所行动,到时候若是王屋山易守,黄巾军真可以算是进入举步维艰的处境。
所以在汉军退兵后,许安便立刻命令鹰卫的缇骑快马传信给韩暹,让其领兵再度退回了王屋山。
而就在韩暹领兵撤出了中条山的第二天,中条和王屋两山的过道,便被东垣和闻喜赶来的汉军给截断了。
韩暹收到汉军截断山道的消息后,也是惊出了一身的冷汗,若是再晚一段时间,被南北两面包来的汉军截住了去路,只怕是要折损不少的军卒了。
除去太行八陉外,本来上党郡的守备许安是交给了刘辟,但攻下河东郡北部后,许安需要刘辟来河东郡稳固局面。
所以上党郡目前的守备任务, 交到了原来太行山中,早就跟在许安麾下的鹿台三家手中,赵乐负责内政,王任负责上党郡北部的守备,李恒则是负责上党郡内。
郭泰统领的白波军,则是屯兵在蒲子城南部的吕梁山山区一带,何曼则是统领的一部锐士驻扎于采桑津,两人合兵,都以北曲城为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