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 第345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它挥舞翅膀赶紧站稳了,一边后退一边发出凶狠的咆哮:“呜呜……”
  叶长安看向王忆问道:“这鹰哪里来的?你这里怎么会有这样一只鹰?”
  王忆把它的来路解释了出来。
  叶长安恍然:“这个事我有印象,你们公社的领导去找我汇报你们生产队的民兵保护红树岛的野生禽类工作这件事,你们干得好、保护得对,你们竟然救下了一只虎头海雕!”
  王忆问道:“这是虎头海雕?!”
  虎头海雕是什么他不知道,不过海雕他知道,一种猛禽。
  这么想着他摇摇头,说:“海雕很厉害的呀,美丽奸合众国的国鸟就是白头海雕对吧?”
  叶长安说道:“是的,但这确实是虎头海雕,你看它那金色的大嘴金色的爪子,还有它的叫声,它的叫声是所有鸟里最独特的,像不像老虎的咆哮?”
  王向红疑惑的问道:“老虎就这样叫?王老师你在东北长大,东北有老虎,它们就这么叫?”
  叶长安解释道:“不是完全一样,不过比较像,这也是它们名字的由来,虎头海雕!”
  “我不会记错的,前两年首都鸟类学家高教授来咱外岛做候鸟调研时候特意提起过这鸟,这鸟可是相当少见的,咱国内尤其少见。”
  “当时高教授还向我介绍过他的一个推断,他说咱国内要是有虎头海雕,那应该就在沿海一带的候鸟迁徙路线上,我看过他带的照片,就跟这个差不多,这是虎头海雕!”
  现在的人还没有野生动物保护意识,王向红说道:“就算它是也没啥用,又不能吃又不能干活,来,咱上桌准备吃饭吧。”
  虎头海雕抬头往桌子上看:吃?吃什么?
  他们坐下没多会,秀芳和王东方端着面盆正在走来。
  盆里面是海鲜面。
  海鲜面这东西自古以来是好东西,但仅限于内地而言,对于外岛这种海鲜无数的地方,海鲜面就不上档次了。
  招待寻常亲戚吃一碗海鲜面还行,要是有贵客临门那再把海鲜面端上来就会让人感觉不体面。
  主要是显得不热情,海鲜面做起来最简单,家里擀个面条放水里煮一煮,出来的时候家里有什么海货放上点什么就成型了。
  不过今天秀芳做的海鲜面可是热情之作,她用了挂面——对外岛人家来说挂面比手擀面还要珍贵。
  除了面之外其他的自然是海货,梭子蟹、对虾、皮皮虾、响螺肉、文蛤肉、扇贝肉、海蛎子肉等等,海货比面多!
  叶长安也没有很在意虎头海雕,看了个稀奇之后他又看向这一锅面条笑道:
  “这可是实实在在的海鲜面,只有在咱自己人家里才吃的到,在城里的个体户饭馆、国营饭店都吃不到。”
  秀芳给他舀了一碗,他看了看又笑:“太丰盛了。”
  王向红说道:“丰盛啥呀?你要是喜欢你留下吃,海货一年不重样的吃!”
  叶长安说道:“行,等我退休了我就来住,天天吃海鲜面——今晚的酒呢?”
  秋渭水不高兴的皱皱眉头。
  王忆默默的给两个老爷子一人上了一杯酒,说:“就喝这些,多了没有啊。”
  叶长安笑道:“好好,喝点热闹热闹就行。”
  喝了口开饭酒,他端起碗喝了口汤,赞叹道:“别处吃面重点是面,唯独咱翁洲的海鲜面重点是汤,这面汤鲜啊,得是多少海货熬出来的汤?这一口美!”
  喝了汤他又吃了口面,忍不住发出一声感叹:“一吃这海鲜面我就想起头一次来海福县的经历,那时候我身子虚又晕船,一路舟车劳顿从北方过来,上了县城主岛以后又饿又疲惫,当时差点瘫在地上。”
  秋渭水笑道:“我还记得那天呢,那天很冷,然后朱叔叔看你晕船又晕车,直接在码头上喊了一辆驴车把咱拉去了他家里。”
  叶长安点点头:“去了以后你婶子就给咱下海鲜面吃,说上船饺子下船面,给咱俩一人一大碗海鲜面。”
  “对,一大碗的海鲜面,就跟今天一样,满满的海货浇头,当时还没吃过这么些海鲜,看见以后惊呆了。”叶长安说道,“我当时还说,怎么能这么奢侈?这话把人两口子逗笑了,说码头上海货太多了,这都是不值钱的东西。”
  “当时我喝了一口面汤,又鲜又暖和,一下子舒坦了,浑身上下舒坦,也不头晕也不恶心了。”
  王向红说道:“那你快尝尝咱生产队的海鲜面,是不是老味道、老感觉?”
  叶长安笑道:“就是老味道、老感觉!”
  “往事如歌啊,一首老歌,往事如酒,一杯老酒,来,咱老头子为了过往喝一口!”
  酒杯相撞,声音清脆。
  王向红招呼道:“来,尝尝王老师的手艺,王老师手艺很好的,一个人把我们社队企业的摊子给支棱了起来。”
  叶长安吃了口红酒炖贻贝后吃惊的点点头:“嗯嗯,这厨艺真是不一般,好,好吃!这贻贝味道有点变了,说不上来,这做的相当好!”
  王忆立马把小盆子往他跟前推了推说:“爷爷你爱吃多吃点,以后我做了给你送过去——不行,路上就凉了,海鲜凉了味道不太好,还是你多多来我们生产队吧,我多多给你做好菜。”
  第203章 第四位民办教师
  按照秋渭水的说法,她们爷俩要在岛上待一天,下午搭张有信的顺风船回去。
  于是王向红给他们安排了房间,他家屋子多,爷俩一人一个房间。
  这样吃过饭后王忆和秋渭水收拾餐桌,王向红领着叶长安先去看电影。
  与民同乐。
  收拾碗筷的时候秋渭水说:“我爷爷今天是来找支书打听你情况的。”
  王忆说道:“这个我看出来了,他肯定得打探一下我的底细呀,我们支书为人刚正不阿,是个值得信赖的老党员,他自然会来找我们支书打听。”
  “怎么样,他打听到的消息乐不乐观?我是不是一个值得他孙女托付终身的人?”
  秋渭水听到这话拿拳头捶他后背:“你少得了便宜又卖乖,支书对你什么样你比我清楚,你在支书、在社员们心里什么印象还用说吗?”
  “你看看我爷爷晚上吃饭的态度,怕是支书在他面前下军令状来给你担保啦!”
  王忆嘿嘿笑。
  这都是不出所料的事。
  他对今天的一切挺满意的。
  老爷子来考核他的为人这点他有信心,只要是在天涯岛上打听他,那从会说话的小孩到快不能说话的老人对他都是只有一个评价:
  好!
  哪里好?
  哪里都好!
  让他感到惊喜的是老爷子会动用私人关系给岛上弄两千只白羽鸡。
  这就避免了他还得从22年捣鼓鸡苗的事。
  22年有的是鸡苗,可是能利用82年的资源解决问题肯定还是不要去动用22年资源为妙。
  他的秘密太大,该谨慎的时候还是要谨慎!
  第二天就是礼拜六了,岛上的娃娃不上课要劳动,帮助家里攒点工分。
  这让叶长安挺遗憾的,他本想听王忆讲一堂课。
  从秋渭水口中明白了他的想法后,王忆说道:“爷爷这个简单,儿童节那天放假来着,这样我把那天的课程给学生补一补,让他们回来上学吧,他们肯定愿意上学。”
  他这话不是来虚的,今天岛上绝大多数学生是愿意上学的,因为他们不上学的话要上工赚工分——
  上工可不是上体育课,他们是去干活不是去玩的,哪怕是学生这种半劳力也是有工作完成度要求的,所以很累。
  除了王状元那种奇形怪状的崽,多数孩子宁愿上学不去干活。
  叶长安摆摆手说道:“不用,该怎么安排就怎么安排,不要因为我搞任何的特殊化。”
  “反正以后还有机会。”
  王忆笑道:“对,以后有的是机会,要不然这样,我给育红班的学生上课吧,爷爷你去听一趟育红班的学习课怎么样?”
  叶长安爽快的说道:“好,你是祖国花园里的园丁,学生们都是花园里的花朵,育红班的小同志——小朋友们是花苞,我今天来看看你这个园丁怎么修剪小花苞。”
  因为缺乏教师,育红班平时都是助教们来代课。
  王忆从三年级选了四个有耐心、温柔懂事的女学生来做育红班的助教,一个正助教、三个副助教,其实就等于是小保姆了。
  执教育红班不难。
  王忆把22年幼儿园那一套拿到这个时代了,准备了自己裁剪的小红花,每天表现好就给奖一朵小红花,积攒小红花可以换东西。
  所以小布丁们为了赢得小红花表现都挺乖的。
  今天四个小保姆都在这里,因为育红班没有周末假期,这就是个看孩子的地方。
  小学生们好歹能帮家里、帮生产队上个工,这些小孩可不行,以往还要家里老人来看护,有了育红班后老人们得到了解放,不用看孩子了,又可以去上工多多少少的赚点工分了。
  王忆走过去的时候女学生中担任正助教的王东兰喊道:“王老师来了,同学们都有,起立!”
  正在午后阴影里玩闹的小布丁们纷纷站起来七嘴八舌的喊:“王老师好。”
  还有的机灵,喊:“小秋阿姨好,爷爷好!”
  叶长安笑的合不拢嘴,鼓掌说道:“小同学们好。”
  他给王忆使了个眼色,意思是让他继续课程。
  王忆对王东兰说:“今天王老师来领着同学们上课,你们来观察学习我怎么带育红班的小朋友上课的。”
  王东兰点点头,和另外三个副助教分列两边站定。
  育红班是特殊时刻的产物,到了九十年代开始便大规模的改名为幼儿园了,现在没有幼儿园的说法,小孩都是育红班的小战士,这是为国家培育红色小战士的地方。
  他们年纪还小,没有课程,每天的工作就是玩。
  寓教于玩,王忆让他们在玩游戏中去识字、认数,给他们进行启蒙教育。
  当然不是一上课就要开始上重头戏的学习游戏,平时小布丁们玩的都是老鹰捉小鸡、猴子捞月亮、抓特务、丢手绢这样的游戏。
  王忆挥挥手说:“同学们好,大家坐下,王老师今天领着同学们做游戏好不好?”
  “好!”这次回答异口同声。
  所有学生都是带着板凳来上学的,小学生带高板凳,小布丁们带小马扎、小木墩之类。
  他们坐下后,王忆便说道:“今天上课之前呢,老师要问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什么想要提的问题?有的话请举手!”
  草鞋立马举起手来。
  王忆看向小布丁们,有一个指着草鞋说:“王老师,花儿要说话。”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