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节
“我不管她到底叫绿竹还是绿茶,反正就是个古代版的绿茶婊,还有,我和刘彦直以前,现在,以后,每个时空位面都不会有任何关系!”甄悦信誓旦旦道。
“别嘴硬了。”关璐一撇嘴,根本不相信甄悦的话。
“这些男人都一样,穿越了就想着三妻四妾,左拥右抱,没一个例外。”甄悦嘴上发着狠,心里却在纳闷,自己是怎么了,不是丝毫对刘彦直没感觉么,为什么看到丫鬟给他擦汗,就突然发这么大脾气,对,一定是自己看不惯他们这些男人的作风。
新落成的大房子外围还有一圈木质栅栏,此刻刘彦直就站在大门口眺望甄悦远去的背影,追也不是,不追也不是。
绿竹跟了过来,酸溜溜瞄了一眼远去的甄悦,叹气道:“是奴家的不好,惹夫人生气了。”
刘彦直道:“她不是夫人,至少这个她不是。”
绿竹听不懂,懵懂的看着心目中天神一般的太师大人,大眼睛眨啊眨的仿佛会说话。
“夫人已经不在了,死在秦朝了。”刘彦直道,深邃的眸子里似乎有些亮晶晶的东西。
绿竹更加确信太师大人是天神下凡,他的夫人死在秦朝,那他不得活了一千多年,能给神仙当侍妾也是自己前世修来的福分啊。
事实上不但绿竹是刘太师的脑残粉,广大百姓们也深深敬仰崇拜刘彦直,不是因为他打败了张弘范,拯救了大宋朝,而是这位朝廷一品大员没有架子,总是和群众打成一片,背着弓箭进山打猎,扛着斧头伐木砍树,赤着脚开荒播种,甚至挖土烧制陶器,这些本该猎户匠人农夫干的活儿,他洋洋在行。
不是刘彦直喜欢干活,而是他必须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三十万宋人移民流求,可不是每家每户都带着坛坛罐罐,桌椅板凳的,大多数人只带了很少的行李和口粮,这么多人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没有一个高效的政府是不行的,而朝廷的两位丞相文天祥和陆秀夫都是文人出身,不善此道,所以“八仙”就得扛起这个责任。
在刘彦直的推荐下,党爱国出任大宋朝工部尚书兼流求路转运使,亲自规划指挥高雄府的建设施工,他一身本领终于派上用场,每天忙的脚不沾地,带着一群官员到处视察指导,在他的操持下,高雄的城市规划有板有眼,居民区,行政区、商业区,军事区划分清晰,主干道宽阔,两侧有排水明沟,居民区的下水道体系也很发达,台湾多雨,排水系统做不好就会内涝,为了百年大计,必须把看不见的部分先做好。
党爱国最大的贡献是“发明”了轮窑生产红砖,中国自古使用的建材是青砖青瓦,而红砖是欧洲人的传统建筑材料,两种砖头各有优点,但当下急需砖瓦,那么生产效率高的红砖是更佳的选择。
轮窑和烧制青砖的砖窑不同,连续作业,产能巨大,再配上一台畜力挤砖机,一窑能产出十万块红砖,足够供应宫殿、民居、军营、城墙的建筑需求,一栋栋红砖建筑物拔地而起,宋宫也是完全用红砖红瓦建造的中式宫殿。
高雄府一派蒸蒸日上的火热景象,港内海船桅杆如林,每天都有船只从广州、漳州方向来,带来大批新移民和物资,城内的市集也建立起来,百姓交换商品,寻找工作,熙熙攘攘,热闹非常。
大宋朝在流求扎下根来,先前逃亡到占城的前丞相陈宜中闻讯来投,被张世杰排挤走的前任殿前司都指挥使将江钲也从福建赶来,朝廷正值用人之际,一概照单全收,委以重任。
人多了,事就来了,不甘寂寞的陈宜中纠集一帮老部下,开始争夺权力,他先将矛头对准了刘彦直,唆使御史进行弹劾,说他行为不遵,有失官体,秽乱宫闱,贪污受贿,邀买人心,意图谋反。
第四十四章 弹劾
陈宜中,两浙东路温州府人士,少年时候作为太学生就因上书弹劾权臣丁大全而闻名天下,并称为六君子之一,从政之后也彰显了他与生俱来的政治斗争上的天赋,先是投靠贾似道青云直上,贾似道倒台后立刻反戈一击,升任丞相,谢太后被迫投降,将行朝委托给陈宜中和江万载,就在流亡过程中,这位丞相依然不忘内斗,排挤文天祥,贬走陆秀夫,当第一位小皇帝因坠海惊惧而死后,陈宜中借口去占城借兵,一去不复返。
如今,流亡朝廷起死回生,崖山大胜,连克广、泉二州,诛杀蒲寿庚,逼走张弘范,又在流求稳固立足,打开局面,远在占城的陈宜中便匆匆赶来,企图重新掌权。
但是右丞相的位置已经被文天祥坐了,不可能让出来给陈宜中,而且陈宜中作为前任丞相,不可能担任较低的官职,于是朝廷经过商议,任命陈宜中为平章军国重事。
这个官衔是北宋时期设置的,地位在丞相之上,只是一种最高荣誉,不参与朝堂决策,但在南渡之后,平章军国重事就变成了朝廷的最高实职,韩侂胄,贾似道都曾经担任过这个职务,独揽军政大权,如今陈宜中出任平章军国重事,在面子上大家都过得去,在里子上,谁的利益也都不受损害,毕竟军政大权的归属已经划分完毕,陈宜中这个平章军国重事再次成为荣誉职务。
崖山之后,朝廷内斗的趋势又开始显现,流亡政府什么都好,就是冗员太多,而且都是有品级的官员,这帮人打仗不行,干实事也不行,在行的只有吟诗作赋、饮酒品茶狎妓,以及互相倾轧,争权夺势,文天祥和陆秀夫都是实干派,不用他们,陈宜中来了之后立刻将这帮人收拢起来。
高雄港内的一艘画舫上,平章军国重事陈大人和一帮穿紫袍佩金鱼袋的三品以上官员齐聚一堂,把酒言欢,在座的都是不得志的散官,有品级无差遣,俸禄又少,唯有抱紧陈宜中的大腿,才有一点出头的可能性。
陈宜中尚在收集情报阶段,在他离开的这段日子发生了很多大事,对于朝廷的基本情况需要重新了解。
散官们七嘴八舌一通说,陈宜中有了大致了解,目前朝廷分为三个派别,实力最强的依然是以枢密副使,行军元帅总督兵马使张世杰为首的武将派,其次是文天祥和陆秀夫为首的文官们,第三股势力是新加入的一群妖人,他们代替了原先的后党,成为和杨太后、小皇帝最亲近的人,虽然人数最少,但那个叫刘彦直的家伙出任殿前司都指挥使,手上有兵权,实力不可小觑。
陈宜中在政坛上摸爬滚打多年,立刻做出决断,先拿后党开刀,把殿前司捏在手里,文天祥和陆秀夫并不是自己的对手,论资历,论能力都差了很多,摆平这俩人也不难,剩下一个张世杰嘛,可是留着,毕竟还得有人打仗不是。
他手上有两张牌,一是监察御史,二是江钲,监察御史自不用说,专门咬人用的合法工具,江钲是江万载的儿子,前任殿前司都指挥使,因与张世杰不睦被贬走,这是一枚重要的棋子,陈宜中都想好了,把刘彦直排挤下去,让江钲官复原职,掌握了禁军才能从容做事,毕竟流亡海外,皇帝年幼,兵权才是硬道理。
刘彦直身上可抓的把柄实在太多了,其人平素喜欢和百姓、军士同吃同住,下田插秧,进山打猎,往轻里说是行为不端,有失官体,往重里说就是邀买人心,意图谋反,还有他经常出入宫禁,和小皇帝身边的女官过从甚密,一个秽乱宫闱的帽子扣上,一点不冤枉。
“暂且就这么办吧。”陈宜中道。
“大人,怕是不起作用,反而打草惊蛇啊。”有明白事理的官员劝道,后党乃是实权派,言官轻飘飘的几句话肯定扳不倒他们,反而会引起疯狂的报复。
陈宜中笑而不语,他心里有数,天之圣眷算什么,民意军心算什么,只要犯了大忌讳,哪怕功比天高也是白搭,当年岳飞是怎么死的难道大家都忘了么,众口铄金,谣言重复一千遍就成了真理,只要不停的宣扬刘彦直要谋反,说的多了,官家自然会起疑。
但是谁来出头成了一个大问题,在座的官员都是人精,出谋划策可以,冲锋陷阵不行,于是弹劾刘彦直的重任就落在了以为年轻的监察御史身上,此人名为吕越礼,是昔日襄阳守将吕文焕的同族侄孙,吕文焕苦守襄阳五年后叛降,成为伯颜的马前卒,吕家满门皆降,唯独这个吕越礼孤身南逃,不久前才在广州跟上大部队,年轻人一根筋,脾气冲,用来当枪使最合适了。
……
大宋行朝在流求站稳了脚跟,各项法度也日益回归正轨,经过多次高层博弈,文武官员的职务有了新的调整,文天祥不再兼任枢密使,把这个位置让给了张世杰,自己只担任右丞相,文武分开,避免大权独揽,对于朝廷来说是一件好事。
每日右丞相都会在都堂之上处理日常性政务,每隔七日,文武百官在朝堂上向皇帝汇报工作,称为朝会,每逢朝会,平章军国政事陈宜中就会参加。
次日,朝堂之上,监察御史吕越礼向皇帝上书,正式弹劾殿前司都指挥使刘彦直一干人等秽乱宫闱、意图谋反。
这是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不但弹劾刘彦直,还把八仙全部给装进去了,吕越礼理直气壮,斗志昂扬,摆出一副宁死不屈的样子,直挺挺的跪在朝堂上,大有朝廷不立刻诛杀奸贼他就不起来的架势。
陈宜中暗道不好,这个小吕立功心切,树敌太多,不但参刘彦直,还把党爱国等人也参了,这是摆明了要得罪太后啊。
小皇帝不懂事,坐在龙椅上只顾玩,坐在帘子后面的杨太后也慌了神,自家经常招工部尚书太子少师党大人进宫来给皇帝讲课,难道这也要避嫌?这就叫秽乱宫闱?
得亏刘彦直等人不在场,要不然以着他的脾气今天朝堂之上就会有血光之灾。
按照大宋律条,监察御史弹劾任何级别的官员都是合法的,必须按照程序处理,杨太后定了定神道:“文丞相,依你之见当如何处置?”
文天祥也是从基层一步步上来的官员,对这一套打击政敌的路数熟悉的很,如果直接处理吕越礼,那么陈宜中等人就得逞了,如果按照程序调查取证,那么必然会寒了忠臣良将的心,他沉吟片刻道:“本官想请吕御史去四下走一走,看一些东西,还请陈大人做个见证。”
吕越礼接受了,他的大招已经放出来了,不管对方怎么回应,自己的目的都达到了。
事到如今,陈宜中只得硬着头皮答应。
文天祥又请太后带着小皇帝一同前去,杨太后明白这是文天祥的对策,欣然答应。
太后和皇帝在丞相、平章军国重事等大臣的陪伴下,轻车简从,没带仪仗,只有十几个带御器械随从护卫,一行人前往高雄府库,这里是大宋行朝的命脉之一,储存着几乎所有的粮食、钱银和兵器盔甲,如果府库失火,那么三十万军民就得活活饿死。
路上车水马龙,道路平整,夯土压实的路面上铺着一层碎石子,这样即使下过暴雨之后也不会泥泞,而且道路两侧有排水明渠,远处一排排红砖房屋,那是朝廷免费分发给百姓居住的,连行宫都是用这种红砖砌成。
“如果没有党大人发明的红砖,三十万军民至今还在海上漂浮,亦或是住草棚木屋。”文天祥淡淡说道。
吕御史冷哼一声,陈宜中不置可否。
车驾抵达府库,守卫库房的官员前来迎接,文天祥吩咐他把武库中的火箭取来。
片刻后,一具硬木打造的导轨架送到众人面前,架子上摆着五枚铁皮卷成的尖头细长圆筒,中间和尾部头类似箭矢羽翼的铁翅膀。
“这是兵部军器监根据党大人的图纸制造的飞天神火箭,可飞三千步远,无论是陆战攻防还是海战,都是第一等的犀利火器,由此利器,我大宋水师必将无敌于海上。”
吕越礼低声道:“奇技淫巧而已。”
陈宜中捋着胡子不说话,老奸巨猾的他已经明白,这次弹劾已经失败。
文天祥又让库官拿出账册来,汇报一下粮食库存情况。
库官说库中有粮十万石,以每人一日半斤米来计算,尚够三十万军民吃三个月之久。
文天祥再问:“崖山之战时有多少存粮?”
库官想了想道:“崖山时存粮已尽,只有干粮和盐菜。”
文天祥又问:“如今存粮中有多少是从广州和泉州运来的。”
“回禀大人,广泉二州运来的粮食早就吃完了,现在府库中的粮食都是太师变出来的。”
“陈大人,吕大人,可听清楚了?”文天祥略带讥讽的说道。
“妖道,妖道啊!”吕越礼忽然捶胸顿足起来,“妖孽当道,大宋危矣”。
文天祥道:“吕大人每日养活妻小的俸米,可都是妖孽变出来的,我看不如就把吕大人的俸米停了吧。”
行朝流亡海外,官员们的俸禄都折合成粮食发放,吕御史每月能领取一百斤大米,养活一家四口略微困难,但也不至于饿死,如果停了俸米,下月全家就得喝西北风。
第四十五章 蒸汽时代
吕御史果然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硬汉,驴脾气上来才不管妻儿的死活,他表示宁死也不吃妖孽变出来的粮食,还说粮库里那些大米说不定都是砂石瓦砾变成的,吃下去暂时没事,时间久了肠穿肚烂,必死无疑。
在场官员们的面子就有些挂不住了,这纯粹胡搅蛮缠了,刘太师在崖山之战中确实变出了几十万斤的清水,但这些粮食其实不是他变出来的,而是朝廷派船去占城花真金白银买回来的占城稻,假托太师变粮食之说,是为了给三十万军民吃个定心丸,毕竟没什么能比神仙坐镇更让人放心的了。
以陈宜中的政治智慧,当然明白这一回合失败了,他是打算偃旗息鼓,可是文天祥却得理不饶人,继续带着大家参观,中途退出也不行,毕竟皇帝和太后都还在呢。
这回参观的是工部军器所,这本是工部下属的一个制造盔甲弓弩刀枪的作坊,但现在已经成为行朝最大的机构,拥有上万工匠,无限制调拨钱粮的权力,以及皇帝、太后和左右丞相、大元帅的全力支持。
本来陈宜中是打算扳倒刘彦直之后再对军器所下手的,工部大权独揽,占据了行朝八成的人力物力开销,这还了得!军器所的大工匠每月有五百斤的俸米,比四品官员的收入都高,一帮赋闲的冗员早就看不惯了,只是没有合适的发难机会而已,因为军器监有禁军把守,闲人莫入,一时半会还没找到把柄,现在文天祥主动带他们参观,可是天赐良机。
军器所设在海边一处空地,距离老远就能看到高高的细长圆形空心砖塔,每天都有黑烟冒出,宋人不认识那是砖砌的烟囱,谣传说是仙人造的巨型炼丹炉。实际上烟囱下面的建筑物和炼丹炉也差不多,那是党爱国设计建造的炼钢厂。
圣驾莅临军器所,在此主事的工部尚书、太子少师党爱国亲自迎接,带领大家参观这几个月以来的成绩,先视察的甲弩坊,这是军器所下属的一个作坊,生产最新型的锁子甲和突火枪。
宋军装备的铠甲不输于金、元,弓弩的质量也不亚于蒙古人的复合弓,所以朝廷的将帅们都认为兵器上并无改进之处,但是看到一领领用细密铁环编制而成的锁子甲时还是大吃一惊。
唯有陈宜中不屑一顾,锁子甲不是什么新鲜玩意,西域诸国都能生产,这种铠甲胜在柔韧轻便,能随体而动,但是对于斧、锤等钝器打击基本没有防御能力,而且制作繁琐,耗时耗力,得不偿失。
党爱国何等的机智,早已看出今天的视察来者不善,他笑吟吟道:“西域锁子甲通常都是四连环,六连环已经是稀罕之物,但甲弩坊生产的锁子甲都是八连环,蒙古军中只有张弘范这样的大将才穿的起。”
有那识货的人频频点头,锁子甲也分三六九等,四连环的相对稀疏,六连环的就强上许多,八连环的致密紧凑,乃是锁子甲中的上上品,但是制作也更加繁琐,掌握这门技术的工匠本身就不多,即便是熟练工匠制作一领八连环锁子甲也需要一年的时间,这还不算工本费,锁子甲的原料是一枚枚细小的扁平铁环,这些铁环需要工匠用铁丝一个个的加热、锻打、扭曲、焊接而成,工作量可想而知。
仿佛猜到众人所想,党爱国道:“甲弩坊每日可产锁子甲一百领。”
众人面面相觑,不可置信,如果这是真的话,那么起码需要上万个工匠吧,但整个军器所也不过就这些人,不可能全部用来生产铠甲。
陈宜中是当过丞相的人,考虑问题更加全面,他断定党爱国在夸大其词,制作这么多铠甲首先需要的是铁,但流求根本就没有铁矿!
“党尚书,能否参观一下作坊,看看匠人们是如何制造的。”陈宜中冷笑着提出要求,他料定党爱国会吃瘪,而文天祥会打掩护,可是出乎他意料的是,党爱国欣然同意。
制造锁子甲的工坊在一处用红砖建造的巨大房子里,离得老远就听到轰隆隆的巨响,党爱国也不解释,领着众人进门,站在门口欣赏他的杰作。
车间内,几台钢铁机器正在蒸汽机的驱动下工作着,从隔壁炼钢厂的炼钢炉中炼出的钢坯进入水箱式拉丝机,拉成长长的钢丝,然后被车床截成均匀的一段段,冲压成扁平的钢环,趁热链接成三尺宽的钢布,最后的环节才是手工制作,匠人们按部就班的将这些钢布制成锁子甲上衣,领口和袖口用棉布包裹,内衬一层丝绸。
另一侧的机器里,一顶顶铁盔正在流水线上生产出来,这是冲压出来的铁盔,没有红缨尖顶和凤翅抹额,但是内衬牛皮,另有皮条用于扎在下颌处,盔上还有一个冲压的宋字,工匠拿着毛笔蘸着红漆,挨个给这些宋字上色。
众人都被这一幕震惊了,不用人工,全凭机器,这到底是仙法还是妖法!
吕御史似乎变成了哑巴,陈宜中搜肠刮肚也找不出词儿来挑毛病,他虽精于内斗,但大面上的问题看得清楚,大宋兵器犀利,将来收复故土,大家都有的官做,总比在这小岛上争权夺势要强。
事到如今,想鸡蛋里挑骨头的人都改变了立场,一个个就像是走进了科学少年宫的小学生,急不可耐的想看到更新鲜更离奇的玩意。
党爱国满足了他们的需求,在靶场上演示了军器所的镇店之宝,镇国大将军炮。
这是一门用青铜铸造的火炮,采用了空腔注蜡技术,铸造过程中不会形成气泡砂眼,火炮打磨抛光过,外表锃亮光滑,精美绝伦,简直是一件艺术品。
现场演练的炮兵是禁军中挑选的膀大腰圆之士,四名炮手操作一门大将军炮,炮身上有两个耳,正好卡在炮车两侧的凹槽里,炮车装有铁箍木轮,可以人推马拉,也可以装在战船上使用,士兵们推着炮车来到海边,构筑炮兵阵地,将炮车尾部的驻锄埋在土里,拿出一个木制的规尺像模像样的测量了一番,调整了炮口的高度,然后用烧红的钢钎引燃了药室的发射药。
一声巨响,炮口火焰四射,一枚炮弹出膛了,眨眼间就落在远处的海里,溅起一股高高的水柱。
小皇帝赵昺当场就吓哭了,按说皇帝也是从小见惯了大场面的,刀光剑影见的不少,但如此震耳欲聋的炮声来的太突然了,别说他一个七岁的孩子,就连陈宜中都差点当场尿了。
炮手测量了距离,报告说打到一百丈的距离。
这下陈宜中明白为什么张世杰会大力支持工部占用钱粮了,军器所生产的火炮实在是犀利至极,这种炮无论用在陆战还是海战,都远远胜过蒙古人的所有武器,什么回回炮,床弩,轻骑马队,统统不在话下,海战更是占尽优势,距离百丈一炮就能打沉敌船,由此利器,大宋必将称霸海上。
陈宜中还在畅想之中,第二炮又响了,原来这门炮还是子母结构,炮身后部是活动的,有分解式弹仓,每个弹仓都是统一规格,装有一枚八斤重的圆球形铸铁炮弹,以及一个用布包装着的优化配方的发射药,只要弹仓供应的上,战斗射速可以高达每分钟二十发。
“别嘴硬了。”关璐一撇嘴,根本不相信甄悦的话。
“这些男人都一样,穿越了就想着三妻四妾,左拥右抱,没一个例外。”甄悦嘴上发着狠,心里却在纳闷,自己是怎么了,不是丝毫对刘彦直没感觉么,为什么看到丫鬟给他擦汗,就突然发这么大脾气,对,一定是自己看不惯他们这些男人的作风。
新落成的大房子外围还有一圈木质栅栏,此刻刘彦直就站在大门口眺望甄悦远去的背影,追也不是,不追也不是。
绿竹跟了过来,酸溜溜瞄了一眼远去的甄悦,叹气道:“是奴家的不好,惹夫人生气了。”
刘彦直道:“她不是夫人,至少这个她不是。”
绿竹听不懂,懵懂的看着心目中天神一般的太师大人,大眼睛眨啊眨的仿佛会说话。
“夫人已经不在了,死在秦朝了。”刘彦直道,深邃的眸子里似乎有些亮晶晶的东西。
绿竹更加确信太师大人是天神下凡,他的夫人死在秦朝,那他不得活了一千多年,能给神仙当侍妾也是自己前世修来的福分啊。
事实上不但绿竹是刘太师的脑残粉,广大百姓们也深深敬仰崇拜刘彦直,不是因为他打败了张弘范,拯救了大宋朝,而是这位朝廷一品大员没有架子,总是和群众打成一片,背着弓箭进山打猎,扛着斧头伐木砍树,赤着脚开荒播种,甚至挖土烧制陶器,这些本该猎户匠人农夫干的活儿,他洋洋在行。
不是刘彦直喜欢干活,而是他必须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三十万宋人移民流求,可不是每家每户都带着坛坛罐罐,桌椅板凳的,大多数人只带了很少的行李和口粮,这么多人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没有一个高效的政府是不行的,而朝廷的两位丞相文天祥和陆秀夫都是文人出身,不善此道,所以“八仙”就得扛起这个责任。
在刘彦直的推荐下,党爱国出任大宋朝工部尚书兼流求路转运使,亲自规划指挥高雄府的建设施工,他一身本领终于派上用场,每天忙的脚不沾地,带着一群官员到处视察指导,在他的操持下,高雄的城市规划有板有眼,居民区,行政区、商业区,军事区划分清晰,主干道宽阔,两侧有排水明沟,居民区的下水道体系也很发达,台湾多雨,排水系统做不好就会内涝,为了百年大计,必须把看不见的部分先做好。
党爱国最大的贡献是“发明”了轮窑生产红砖,中国自古使用的建材是青砖青瓦,而红砖是欧洲人的传统建筑材料,两种砖头各有优点,但当下急需砖瓦,那么生产效率高的红砖是更佳的选择。
轮窑和烧制青砖的砖窑不同,连续作业,产能巨大,再配上一台畜力挤砖机,一窑能产出十万块红砖,足够供应宫殿、民居、军营、城墙的建筑需求,一栋栋红砖建筑物拔地而起,宋宫也是完全用红砖红瓦建造的中式宫殿。
高雄府一派蒸蒸日上的火热景象,港内海船桅杆如林,每天都有船只从广州、漳州方向来,带来大批新移民和物资,城内的市集也建立起来,百姓交换商品,寻找工作,熙熙攘攘,热闹非常。
大宋朝在流求扎下根来,先前逃亡到占城的前丞相陈宜中闻讯来投,被张世杰排挤走的前任殿前司都指挥使将江钲也从福建赶来,朝廷正值用人之际,一概照单全收,委以重任。
人多了,事就来了,不甘寂寞的陈宜中纠集一帮老部下,开始争夺权力,他先将矛头对准了刘彦直,唆使御史进行弹劾,说他行为不遵,有失官体,秽乱宫闱,贪污受贿,邀买人心,意图谋反。
第四十四章 弹劾
陈宜中,两浙东路温州府人士,少年时候作为太学生就因上书弹劾权臣丁大全而闻名天下,并称为六君子之一,从政之后也彰显了他与生俱来的政治斗争上的天赋,先是投靠贾似道青云直上,贾似道倒台后立刻反戈一击,升任丞相,谢太后被迫投降,将行朝委托给陈宜中和江万载,就在流亡过程中,这位丞相依然不忘内斗,排挤文天祥,贬走陆秀夫,当第一位小皇帝因坠海惊惧而死后,陈宜中借口去占城借兵,一去不复返。
如今,流亡朝廷起死回生,崖山大胜,连克广、泉二州,诛杀蒲寿庚,逼走张弘范,又在流求稳固立足,打开局面,远在占城的陈宜中便匆匆赶来,企图重新掌权。
但是右丞相的位置已经被文天祥坐了,不可能让出来给陈宜中,而且陈宜中作为前任丞相,不可能担任较低的官职,于是朝廷经过商议,任命陈宜中为平章军国重事。
这个官衔是北宋时期设置的,地位在丞相之上,只是一种最高荣誉,不参与朝堂决策,但在南渡之后,平章军国重事就变成了朝廷的最高实职,韩侂胄,贾似道都曾经担任过这个职务,独揽军政大权,如今陈宜中出任平章军国重事,在面子上大家都过得去,在里子上,谁的利益也都不受损害,毕竟军政大权的归属已经划分完毕,陈宜中这个平章军国重事再次成为荣誉职务。
崖山之后,朝廷内斗的趋势又开始显现,流亡政府什么都好,就是冗员太多,而且都是有品级的官员,这帮人打仗不行,干实事也不行,在行的只有吟诗作赋、饮酒品茶狎妓,以及互相倾轧,争权夺势,文天祥和陆秀夫都是实干派,不用他们,陈宜中来了之后立刻将这帮人收拢起来。
高雄港内的一艘画舫上,平章军国重事陈大人和一帮穿紫袍佩金鱼袋的三品以上官员齐聚一堂,把酒言欢,在座的都是不得志的散官,有品级无差遣,俸禄又少,唯有抱紧陈宜中的大腿,才有一点出头的可能性。
陈宜中尚在收集情报阶段,在他离开的这段日子发生了很多大事,对于朝廷的基本情况需要重新了解。
散官们七嘴八舌一通说,陈宜中有了大致了解,目前朝廷分为三个派别,实力最强的依然是以枢密副使,行军元帅总督兵马使张世杰为首的武将派,其次是文天祥和陆秀夫为首的文官们,第三股势力是新加入的一群妖人,他们代替了原先的后党,成为和杨太后、小皇帝最亲近的人,虽然人数最少,但那个叫刘彦直的家伙出任殿前司都指挥使,手上有兵权,实力不可小觑。
陈宜中在政坛上摸爬滚打多年,立刻做出决断,先拿后党开刀,把殿前司捏在手里,文天祥和陆秀夫并不是自己的对手,论资历,论能力都差了很多,摆平这俩人也不难,剩下一个张世杰嘛,可是留着,毕竟还得有人打仗不是。
他手上有两张牌,一是监察御史,二是江钲,监察御史自不用说,专门咬人用的合法工具,江钲是江万载的儿子,前任殿前司都指挥使,因与张世杰不睦被贬走,这是一枚重要的棋子,陈宜中都想好了,把刘彦直排挤下去,让江钲官复原职,掌握了禁军才能从容做事,毕竟流亡海外,皇帝年幼,兵权才是硬道理。
刘彦直身上可抓的把柄实在太多了,其人平素喜欢和百姓、军士同吃同住,下田插秧,进山打猎,往轻里说是行为不端,有失官体,往重里说就是邀买人心,意图谋反,还有他经常出入宫禁,和小皇帝身边的女官过从甚密,一个秽乱宫闱的帽子扣上,一点不冤枉。
“暂且就这么办吧。”陈宜中道。
“大人,怕是不起作用,反而打草惊蛇啊。”有明白事理的官员劝道,后党乃是实权派,言官轻飘飘的几句话肯定扳不倒他们,反而会引起疯狂的报复。
陈宜中笑而不语,他心里有数,天之圣眷算什么,民意军心算什么,只要犯了大忌讳,哪怕功比天高也是白搭,当年岳飞是怎么死的难道大家都忘了么,众口铄金,谣言重复一千遍就成了真理,只要不停的宣扬刘彦直要谋反,说的多了,官家自然会起疑。
但是谁来出头成了一个大问题,在座的官员都是人精,出谋划策可以,冲锋陷阵不行,于是弹劾刘彦直的重任就落在了以为年轻的监察御史身上,此人名为吕越礼,是昔日襄阳守将吕文焕的同族侄孙,吕文焕苦守襄阳五年后叛降,成为伯颜的马前卒,吕家满门皆降,唯独这个吕越礼孤身南逃,不久前才在广州跟上大部队,年轻人一根筋,脾气冲,用来当枪使最合适了。
……
大宋行朝在流求站稳了脚跟,各项法度也日益回归正轨,经过多次高层博弈,文武官员的职务有了新的调整,文天祥不再兼任枢密使,把这个位置让给了张世杰,自己只担任右丞相,文武分开,避免大权独揽,对于朝廷来说是一件好事。
每日右丞相都会在都堂之上处理日常性政务,每隔七日,文武百官在朝堂上向皇帝汇报工作,称为朝会,每逢朝会,平章军国政事陈宜中就会参加。
次日,朝堂之上,监察御史吕越礼向皇帝上书,正式弹劾殿前司都指挥使刘彦直一干人等秽乱宫闱、意图谋反。
这是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不但弹劾刘彦直,还把八仙全部给装进去了,吕越礼理直气壮,斗志昂扬,摆出一副宁死不屈的样子,直挺挺的跪在朝堂上,大有朝廷不立刻诛杀奸贼他就不起来的架势。
陈宜中暗道不好,这个小吕立功心切,树敌太多,不但参刘彦直,还把党爱国等人也参了,这是摆明了要得罪太后啊。
小皇帝不懂事,坐在龙椅上只顾玩,坐在帘子后面的杨太后也慌了神,自家经常招工部尚书太子少师党大人进宫来给皇帝讲课,难道这也要避嫌?这就叫秽乱宫闱?
得亏刘彦直等人不在场,要不然以着他的脾气今天朝堂之上就会有血光之灾。
按照大宋律条,监察御史弹劾任何级别的官员都是合法的,必须按照程序处理,杨太后定了定神道:“文丞相,依你之见当如何处置?”
文天祥也是从基层一步步上来的官员,对这一套打击政敌的路数熟悉的很,如果直接处理吕越礼,那么陈宜中等人就得逞了,如果按照程序调查取证,那么必然会寒了忠臣良将的心,他沉吟片刻道:“本官想请吕御史去四下走一走,看一些东西,还请陈大人做个见证。”
吕越礼接受了,他的大招已经放出来了,不管对方怎么回应,自己的目的都达到了。
事到如今,陈宜中只得硬着头皮答应。
文天祥又请太后带着小皇帝一同前去,杨太后明白这是文天祥的对策,欣然答应。
太后和皇帝在丞相、平章军国重事等大臣的陪伴下,轻车简从,没带仪仗,只有十几个带御器械随从护卫,一行人前往高雄府库,这里是大宋行朝的命脉之一,储存着几乎所有的粮食、钱银和兵器盔甲,如果府库失火,那么三十万军民就得活活饿死。
路上车水马龙,道路平整,夯土压实的路面上铺着一层碎石子,这样即使下过暴雨之后也不会泥泞,而且道路两侧有排水明渠,远处一排排红砖房屋,那是朝廷免费分发给百姓居住的,连行宫都是用这种红砖砌成。
“如果没有党大人发明的红砖,三十万军民至今还在海上漂浮,亦或是住草棚木屋。”文天祥淡淡说道。
吕御史冷哼一声,陈宜中不置可否。
车驾抵达府库,守卫库房的官员前来迎接,文天祥吩咐他把武库中的火箭取来。
片刻后,一具硬木打造的导轨架送到众人面前,架子上摆着五枚铁皮卷成的尖头细长圆筒,中间和尾部头类似箭矢羽翼的铁翅膀。
“这是兵部军器监根据党大人的图纸制造的飞天神火箭,可飞三千步远,无论是陆战攻防还是海战,都是第一等的犀利火器,由此利器,我大宋水师必将无敌于海上。”
吕越礼低声道:“奇技淫巧而已。”
陈宜中捋着胡子不说话,老奸巨猾的他已经明白,这次弹劾已经失败。
文天祥又让库官拿出账册来,汇报一下粮食库存情况。
库官说库中有粮十万石,以每人一日半斤米来计算,尚够三十万军民吃三个月之久。
文天祥再问:“崖山之战时有多少存粮?”
库官想了想道:“崖山时存粮已尽,只有干粮和盐菜。”
文天祥又问:“如今存粮中有多少是从广州和泉州运来的。”
“回禀大人,广泉二州运来的粮食早就吃完了,现在府库中的粮食都是太师变出来的。”
“陈大人,吕大人,可听清楚了?”文天祥略带讥讽的说道。
“妖道,妖道啊!”吕越礼忽然捶胸顿足起来,“妖孽当道,大宋危矣”。
文天祥道:“吕大人每日养活妻小的俸米,可都是妖孽变出来的,我看不如就把吕大人的俸米停了吧。”
行朝流亡海外,官员们的俸禄都折合成粮食发放,吕御史每月能领取一百斤大米,养活一家四口略微困难,但也不至于饿死,如果停了俸米,下月全家就得喝西北风。
第四十五章 蒸汽时代
吕御史果然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硬汉,驴脾气上来才不管妻儿的死活,他表示宁死也不吃妖孽变出来的粮食,还说粮库里那些大米说不定都是砂石瓦砾变成的,吃下去暂时没事,时间久了肠穿肚烂,必死无疑。
在场官员们的面子就有些挂不住了,这纯粹胡搅蛮缠了,刘太师在崖山之战中确实变出了几十万斤的清水,但这些粮食其实不是他变出来的,而是朝廷派船去占城花真金白银买回来的占城稻,假托太师变粮食之说,是为了给三十万军民吃个定心丸,毕竟没什么能比神仙坐镇更让人放心的了。
以陈宜中的政治智慧,当然明白这一回合失败了,他是打算偃旗息鼓,可是文天祥却得理不饶人,继续带着大家参观,中途退出也不行,毕竟皇帝和太后都还在呢。
这回参观的是工部军器所,这本是工部下属的一个制造盔甲弓弩刀枪的作坊,但现在已经成为行朝最大的机构,拥有上万工匠,无限制调拨钱粮的权力,以及皇帝、太后和左右丞相、大元帅的全力支持。
本来陈宜中是打算扳倒刘彦直之后再对军器所下手的,工部大权独揽,占据了行朝八成的人力物力开销,这还了得!军器所的大工匠每月有五百斤的俸米,比四品官员的收入都高,一帮赋闲的冗员早就看不惯了,只是没有合适的发难机会而已,因为军器监有禁军把守,闲人莫入,一时半会还没找到把柄,现在文天祥主动带他们参观,可是天赐良机。
军器所设在海边一处空地,距离老远就能看到高高的细长圆形空心砖塔,每天都有黑烟冒出,宋人不认识那是砖砌的烟囱,谣传说是仙人造的巨型炼丹炉。实际上烟囱下面的建筑物和炼丹炉也差不多,那是党爱国设计建造的炼钢厂。
圣驾莅临军器所,在此主事的工部尚书、太子少师党爱国亲自迎接,带领大家参观这几个月以来的成绩,先视察的甲弩坊,这是军器所下属的一个作坊,生产最新型的锁子甲和突火枪。
宋军装备的铠甲不输于金、元,弓弩的质量也不亚于蒙古人的复合弓,所以朝廷的将帅们都认为兵器上并无改进之处,但是看到一领领用细密铁环编制而成的锁子甲时还是大吃一惊。
唯有陈宜中不屑一顾,锁子甲不是什么新鲜玩意,西域诸国都能生产,这种铠甲胜在柔韧轻便,能随体而动,但是对于斧、锤等钝器打击基本没有防御能力,而且制作繁琐,耗时耗力,得不偿失。
党爱国何等的机智,早已看出今天的视察来者不善,他笑吟吟道:“西域锁子甲通常都是四连环,六连环已经是稀罕之物,但甲弩坊生产的锁子甲都是八连环,蒙古军中只有张弘范这样的大将才穿的起。”
有那识货的人频频点头,锁子甲也分三六九等,四连环的相对稀疏,六连环的就强上许多,八连环的致密紧凑,乃是锁子甲中的上上品,但是制作也更加繁琐,掌握这门技术的工匠本身就不多,即便是熟练工匠制作一领八连环锁子甲也需要一年的时间,这还不算工本费,锁子甲的原料是一枚枚细小的扁平铁环,这些铁环需要工匠用铁丝一个个的加热、锻打、扭曲、焊接而成,工作量可想而知。
仿佛猜到众人所想,党爱国道:“甲弩坊每日可产锁子甲一百领。”
众人面面相觑,不可置信,如果这是真的话,那么起码需要上万个工匠吧,但整个军器所也不过就这些人,不可能全部用来生产铠甲。
陈宜中是当过丞相的人,考虑问题更加全面,他断定党爱国在夸大其词,制作这么多铠甲首先需要的是铁,但流求根本就没有铁矿!
“党尚书,能否参观一下作坊,看看匠人们是如何制造的。”陈宜中冷笑着提出要求,他料定党爱国会吃瘪,而文天祥会打掩护,可是出乎他意料的是,党爱国欣然同意。
制造锁子甲的工坊在一处用红砖建造的巨大房子里,离得老远就听到轰隆隆的巨响,党爱国也不解释,领着众人进门,站在门口欣赏他的杰作。
车间内,几台钢铁机器正在蒸汽机的驱动下工作着,从隔壁炼钢厂的炼钢炉中炼出的钢坯进入水箱式拉丝机,拉成长长的钢丝,然后被车床截成均匀的一段段,冲压成扁平的钢环,趁热链接成三尺宽的钢布,最后的环节才是手工制作,匠人们按部就班的将这些钢布制成锁子甲上衣,领口和袖口用棉布包裹,内衬一层丝绸。
另一侧的机器里,一顶顶铁盔正在流水线上生产出来,这是冲压出来的铁盔,没有红缨尖顶和凤翅抹额,但是内衬牛皮,另有皮条用于扎在下颌处,盔上还有一个冲压的宋字,工匠拿着毛笔蘸着红漆,挨个给这些宋字上色。
众人都被这一幕震惊了,不用人工,全凭机器,这到底是仙法还是妖法!
吕御史似乎变成了哑巴,陈宜中搜肠刮肚也找不出词儿来挑毛病,他虽精于内斗,但大面上的问题看得清楚,大宋兵器犀利,将来收复故土,大家都有的官做,总比在这小岛上争权夺势要强。
事到如今,想鸡蛋里挑骨头的人都改变了立场,一个个就像是走进了科学少年宫的小学生,急不可耐的想看到更新鲜更离奇的玩意。
党爱国满足了他们的需求,在靶场上演示了军器所的镇店之宝,镇国大将军炮。
这是一门用青铜铸造的火炮,采用了空腔注蜡技术,铸造过程中不会形成气泡砂眼,火炮打磨抛光过,外表锃亮光滑,精美绝伦,简直是一件艺术品。
现场演练的炮兵是禁军中挑选的膀大腰圆之士,四名炮手操作一门大将军炮,炮身上有两个耳,正好卡在炮车两侧的凹槽里,炮车装有铁箍木轮,可以人推马拉,也可以装在战船上使用,士兵们推着炮车来到海边,构筑炮兵阵地,将炮车尾部的驻锄埋在土里,拿出一个木制的规尺像模像样的测量了一番,调整了炮口的高度,然后用烧红的钢钎引燃了药室的发射药。
一声巨响,炮口火焰四射,一枚炮弹出膛了,眨眼间就落在远处的海里,溅起一股高高的水柱。
小皇帝赵昺当场就吓哭了,按说皇帝也是从小见惯了大场面的,刀光剑影见的不少,但如此震耳欲聋的炮声来的太突然了,别说他一个七岁的孩子,就连陈宜中都差点当场尿了。
炮手测量了距离,报告说打到一百丈的距离。
这下陈宜中明白为什么张世杰会大力支持工部占用钱粮了,军器所生产的火炮实在是犀利至极,这种炮无论用在陆战还是海战,都远远胜过蒙古人的所有武器,什么回回炮,床弩,轻骑马队,统统不在话下,海战更是占尽优势,距离百丈一炮就能打沉敌船,由此利器,大宋必将称霸海上。
陈宜中还在畅想之中,第二炮又响了,原来这门炮还是子母结构,炮身后部是活动的,有分解式弹仓,每个弹仓都是统一规格,装有一枚八斤重的圆球形铸铁炮弹,以及一个用布包装着的优化配方的发射药,只要弹仓供应的上,战斗射速可以高达每分钟二十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