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节
皇甫麟起于风云激荡的梁晋之战后期,原本只是梁朝一名普通都指挥使,部曲只有五千控鹤军。然而在戴思远、王彦章等梁朝名将,相继饮恨后,他奋躯而起,不避荣辱,意图以一己之力,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无国士之名,有国士之实。不论成败如何,终不负大丈夫之风流。
控鹤军残部并入百战军后,皇甫麟受任镇守边关古北口,受严寒之苦、白眼之讥,长久隐忍,一朝破茧,终助李从璟夺下古北口北关。从此,檀州唐军,可睥睨草原,攻守随心。
此后,皇甫麟被李从璟调回幽州,进入百战军核心将领序列。
乱世出枭雄,国难见豪杰。
皇甫麟是前者,杜千书则是后者。国仇家恨集于一身,才能有弱冠之龄孤身入敌国的壮举。他有一颗赤子之心,所以能入虎穴能得虎子,有信仰,所以历经磨难,得见辉煌。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此言所绘之景,固然引人入胜,然而事实往往并非如此。路漫漫其修远兮,多少人行走一生,也行不到源头,非是所选道路不对,更非心智不坚,实在是道阻且长。所以能在水穷处看云起的人,都是幸运的,我亦如是。”营州城楼,杜千书轻轻摇头,对皇甫麟温和而真挚地说道,“所以将军方才夸赞之言,实为谬赞了。天下何其之大,才能心性胜过千书者多不可数,然而今日站在这里的之所以是千书,不是其他人,没有别的缘由,只因遇见军帅的是千书。”
刚对杜千书的人品和才学有过赞美之言的皇甫麟,闻言笑道:“都说杜先生温恭谦让,有君子之风,看来事实果然如此。卢龙民间有传言,论及军帅麾下四才子风采,称之为‘风流名士莫神机,笃行君子有千书,殚精竭虑为子民,更上层楼见文伯’,虽是坊间笑谈,却有几分神韵。”
杜千书微微一怔,随即有些哭笑不得。
传言所论及的四才子,自然是莫离、杜千书、卫道、王朴。莫离风流不羁,有古人风采,谋划军机有鬼神莫测之能,说是莫神机不为过,卫道历任掌书记,职责后勤保障之事,的确称得上殚精竭虑,说他杜千书笃行君子可谓恰如其分,不过最后一句“更上层楼见文伯”,到底是调侃王朴只会锦上添花,还是说他有让整个卢龙更进一步的能力,就不得而知了。
两人在城楼上已经言谈许久,之所以会站在这里,却是因为营州正有军队在进出。
此时的营州,城防早已不是忽赤也速儿坐镇的那个营州,整个城墙正在修缮,已初见雏形,完成后可加高超过两丈,厚度相应增加,每面城墙上新凿数个城门,皆采用瓮城的形式凸出,城墙后的角楼与城门错落有致,整个城防体系,仅此就已完全立体,更不用说其它。
不仅营州如此,辽东建安城也是如此。
每攻掠一座大城,即将其修建为坚固的军事堡垒,作为区域防御中心,支撑起地方防御体系,再以配套防御工事连接各地,形成严密军事防御网,确保攻占一地即真正据有一地。
这就是李从璟对付契丹的军事策略,这种策略,也叫作蚕食!
话锋一转,皇甫麟说道:“至今日,辽东方面伤情稳定的重伤员,已经全部转移到营州,破损的甲胄、军械等物也已随之抵达,这些伤员、军械将分为两部,一部营州自行安置、修缮,一部分得护送回卢龙;从幽州运来的粮草、医药和补给军械,第一部分也已抵达,何时转运,还有待与杜先生商议。”
营州作为连接前方战场与后方的中枢,地位之所以重要,原因便在于此。
杜千书肃然道:“正待与将军合计。”
实地看过护送伤员、物资的军队,杜千书和皇甫麟回到官署,商议处理各项事务。这些事项其实都应由杜千书谋划,只不过谋划妥当之后,要军队配合施行,所以杜千书便请了皇甫麟来,在计划制定的时候便做好协调。
处理完这些事,天色已黑,皇甫麟松了口气,起身向杜千书告辞,杜千书起身相送。
在离开房门时,皇甫麟眼角瞥到院中角落的石凳上,安静坐着一名恬淡的女子,兴许是两人出门的动静惊动了她,女子转过头来,正好看到出门的皇甫麟和杜千书。
女子手中握着一支表面被磨平的梆笛,干净的双眸如一汪清潭,她安静的坐在那里,安静的看过来,怎么都像是一个温婉的大家闺秀。这样的女子,让人不禁联想到秋日的微风,溪水潺潺的林子,宁静而又干净。
然而,作为百战军核心将领,皇甫麟却知道,对方神态的纯净无害只是表象罢了,在这层表现下隐藏着的力量,足以让任何人侧目。这样的反差,无疑让面前的女子显得格外危险。
杜千书是书生,手无缚鸡之力,皇甫麟知道这名女子是李从璟留在这里护卫杜千书周全的。他向对方点点头,算是打过招呼,这便出了院子。
杜千书也看到了这名女子,皇甫麟因为内心隐含的忌惮不愿与之过多交集,杜千书的情况却不一样。他走过去,看着这名女子,温和的道:“细细儿,院中风大且凉,你实在没有必要一直枯坐在这里,即便是为了保护我。这里很安全,内外都有你的人把守,你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与杜千书青梅竹马的刘细细抬起头,轻轻的看着杜千书因为劳累而显得憔悴的脸,眸底流淌着不用言说的关切和情意,面对杜千书的劝说,她没有开口,只是安静的看着他。
她在反对杜千书的意见。
然而即便是表达自己的立场,刘细细采取的也是最温和的一种方式,即便是反对对方的话,她也不愿开口反驳他。
杜千书还想说什么,话到嘴边,却什么也说不出口。
青梅竹马,也曾许诺一生,并且真心相信过,怎奈世事难料,不是她不够好,而是两个人已处在不同的天地,并且渐行渐远。他是世间伟男子,胸怀天下,他需要的是一个能够和他并肩论天下的人,读书泼茶香也好,指点江山画江湖也罢,总得理解他胸中那点别人或许不以为然,他却视为生命的文墨。
儿女情长,英雄气短,问世间情为何物?
杜千书默然转身,又去处理那些似乎永远处理不完的政务。
……
大明安终于见到了李从璟。
即便是只宿一夜的行营,幽州军也将其扎的极为牢靠,章法严明。
这不是大明安初次见到幽州军,同光元年随李从璟从草原到檀州时,他也曾有幸一睹幽州军风采,那时他就曾为幽州军的军容所震惊,也是从那时起,他立志要建立一支那样的军队,这也是他治军极其严格的根由。
然而这回再见幽州军,大明安心中的震惊又甚了几分。他知道,眼前这支军队比之先前,又强大了不少。这让他的心绪有些奔涌,其中的意味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然而无论如何,或许只有这样一支军队,才能真能帮他将渤海国保存下来。
李从璟在中军辕门迎接大明安。
两年的时间对有些人来说很短,但对大明安而言,却是历经沉浮,从闲人到权臣,从普通贵族到执掌一国命运的权贵的整个过程。这一切,都是眼前这人所赐。
见到辕门外面带微笑、气度从容的李从璟,大明安停马落鞍,前驱到对方面前,肃然而立,以渤海国最庄重的行礼方式作为问候,“李将军,你总算来了!”
第396章 守得云开终见君,虎踞龙盘战扶余(三)
战局在当下变得异常简单,对幽州军和渤海军而言,只要在接下来的战争中,将契丹大军限制在扶余,遏止住其进攻势头,这场战争就有望取胜。
大明安的军事舆图绘制得很详细,但在李从璟看来却也不过是聊胜于无罢了,不过渤海国的地图虽然重要,他却是没有的,非是不能绘制,而是不方便。这个时候去绘制渤海国地图,居心何在?
“为攻渤海,契丹准备良久,天时地利人和,前者在彼,但后两者却在我。此番如何征战,重心便在于此。”军帐中,渤海军与幽州军高级将领齐聚一堂,李从璟解下长刀,指着舆图说道,“扶余地势广阔,地形多变,山地多而平地少,不利于骑兵作战,不利于大兵团作战,若是战法得当,可有望限制其二十万大军战力发挥,渤海军民熟悉地形、水土,能适应灵活多变的战术,这便是我等取胜的机会。”
接下来,李从璟当仁不让布置作战计划,“从战场而言,渤海军民为主,幽州军为客,凡行军、补给,渤海军当主其责;以战法而言,幽州军为主,渤海军为辅,凡谋战、令行禁止,幽州军当主其责。在如今这块战场上,唯有同心协力,方有可能绝境求生!”
转过身,横刀立于身前,李从璟目光如电环视众人,铿锵道:“耶律阿保机此战所求,在攻灭渤海国,其最终目标,自然是上京龙泉府。契丹军新克扶州,气势正盛,其大军必定大举往前。而我等的任务,就是阻止其向前。现,本帅分派作战任务。诸将听令!”
与大明安会面的当日,李从璟即以渤海国宗主国特使之身份,成为幽州军与渤海军联合军队统帅,负责此番与契丹战争的指挥,大明安为副。
李从璟话音方落,方正百步的大帐内,数十名将领一齐起身,铁甲碰撞声中,聆听军令。
“大军兵分三路,李彦超、大锡荣率领卢龙军一部并渤海军一部,共计万人,出双通,为左翼!”
大锡荣是渤海军老将,之前大明安未亲临前线时,便是他领军坐镇扶州。他和李彦超同时出列,领下令箭,“末将得令!”
“蒙三、李卫领百战军一部并渤海军一部,共计万人,出九阳,为右翼!”
李卫是大明安麾下骁将,方过而立之年,在辽东战场曾屡立功勋,也是大明安心腹。蒙三、李卫领命之时,前者瞥了后者一眼,咧嘴一笑。
李从璟抽出第三支令箭,目光落在李绍城身上,道:“李绍城领百战军主力,大明邢领万五渤海军,共计三万人,出伊台,为中军,正面阻击契丹进犯之敌!”
李绍城、大明邢出列应诺,“末将得令!”
双通、九阳、伊台,在扶余东北面,是契丹军自扶州北上龙泉府的必经之地,三者呈现出三足鼎立之势,是很好的防守线。目前李从璟和大明安的大军主力,就集结在伊台,各有三万之众,合计超过六万人。除开征战之师,留守伊台的尚有万人,足够作为预备队。
幽州军在攻下辽东之后,停留逾月没有任何行动,一方面固然是在稳固营州、辽东之地的防线,另一方面,却也是为了迷惑耶律阿保机。幽州军北上增援渤海,有两种战法可以选择,除却进入渤海国境内,还可单独行动,主动出击契丹军后方,策应渤海军。两种战法各有优劣,说不上孰好孰坏。
北上之前,为掩盖大军行踪,收获出其不意的效果,李从璟也曾让幽州军做出过出击契丹军后方的假象。
幽州军并未尽数进入渤海国,一万新军在彭祖山的带领下,坐镇新复的辽东,与营州的杜千书、皇甫麟相呼应,在保卫战争果实的同时,保证幽州军的后方。
幽州军征战渤海,虽有成算,但并没有绝对的把握能赢下契丹军,设若战事不利,有新军在后接应,幽州军至少退路无虞。
契丹军大举北上、东进是必然,要遏止其势头,不经历几场硬战是断无可能的,这是前提,否则以游击战拖延其步伐的战术也就无从谈起。
在耶律阿保机尚且不知幽州军已入渤海,或者说知晓但未来得及做出有效安排的情况下,主动出击,以攻为守,力求以几场胜利,来争取第一阶段战略目标的实现,这就是李从璟的战略安排。
李彦超、蒙三、李绍城与大锡荣、李卫、大明邢等将,领过军令之后,点齐部将,带上兵马,即刻开拔,而李从璟和大明安坐镇伊台,掌控全局。
大明安虽然交出了军事指挥权,但那更像是一种委托、授权,并非将渤海军真正交给了李从璟。幽州军与渤海军的同盟关系,更像是平等合作。两军合兵,没有太多时间磨合,更好的征战方式是“各自为战”,然而李从璟之所以让每路大军都由幽州军和渤海军组成,却有他的考虑。
大军开拔第三日,前方传回消息,各路游骑、斥候陆续发现契丹军踪迹。
情报很快从各方面汇集到李从璟手中。
方圆百步的大厅中,不时有人进出,军情处将情报汇总,参谋处甄选分析,最后由莫离拿着最终文件到李从璟和大明安面前,“契丹军在攻克扶州之后,依例在附近州县大行劫掠,士气高涨,日前整军出发,分由三路向东、北、南进军。观其行,我们推测,向南,耶律阿保机意在攻克南部长岭府后,进而攻占鸭渌府、南海府,向北,则在攻克涑州后攻向鄚颉府,其中军则向东,直入渤海国中京显德府。若其势成,不出半载,渤海国半壁江山尽入契丹之手,而契丹军也将完成对龙泉府的三面包围,只待最后集中力量,致命一击。”
“不出半载”云云,显然是顾及大明安颜面,有意延长了战事期限,实际上以契丹军力,要攻占渤海国这半壁江山,三个月都嫌多。
大明安听完莫离的话,脸色很是难看,这倒不是莫离预计渤海国半载将亡,而是因为形势的确严峻。
耶律阿保机拥有二十万大军,挥斥方遒,征战布局自然是浓墨重彩,堂堂正正就是泰山压顶之势。
之前李从璟和大明安所想,将契丹军限制在扶余境内,显然太过乐观了些。
——这是国战。
一场参战人数累计超过三十万的国战!
莫离看了大明安一眼,继续说道:“契丹向北而来的大军,人数三万上下,距离我出双通的大军已不过两日路程,如何区处,还有待迅速决议。”
准确来说,双通、九阳、伊台,都在扶州东北,涑州、鄚颉府也在其东北,前者正好位在中央,契丹北征之军要进入涑州、鄚颉府,双通、九阳、伊台是必经之地。而对契丹军来说,必经之地,即为必克之土。正面交战,避无可避。
渤海国全境,五京十五府,西京鸭渌府、南京南海府、中京显德府,都是富饶之地,民众财厚,相比之而言,涑州、鄚颉府因位在北部,土地相对贫瘠,人、财较少,城池较小,这也是为何契丹军在留下一部分兵力镇守扶州后,北征之军仅有三万人的原因。
局势如此,李从璟没有与大明安啰嗦,当机立断,道:“契丹势大,与其主力交战,我等断难取胜,既然如此,柿子先挑软的捏。集中兵力,先灭其一部,消耗其有生力量,乃是正道。传令三军,左翼李彦超、右翼蒙三,向中军李绍城聚拢,合力吃下契丹北征的这三万人!”
双通、九阳、伊台三城,相距不远,三军聚集不过需要一两日时间。
“领命!”令箭一出,信使离营。
大战一触即发。
……
自扶余入显德府,需要经过涑州与长岭府之间的交界地带,最后渡过涑沫江,即可进入显德府境内。
契丹中路军,便是走得这条路线。契丹皇帝耶律阿保机,以及他的谋士团,都在此列。
与北路军和南路军相比,中路军在进入显德府之前,都不会有大的战事,因而要清闲得多。
皇帝的座驾不是马,而是由八匹顶级良马拉动的奢华马车,金碧辉煌,如同一座移动的小型宫殿。坐在其中的耶律阿保机,让人遥遥仰望之,都要敬畏万分,心甘情愿臣服,并为之战斗。
在契丹国,财富就代表着功绩,功绩背后即为实力。
代表权势与尊贵的马车,是契丹将士心目中的圣地,除耶律阿保机之外,能够登上这架马车,就是一种莫大的荣耀。
而现在,马车里除了耶律阿保机,就还坐着一个人。
一个相貌儒雅、气度不凡、着二品文官服饰的中年男子。外人很难想象,与耶律阿保机同坐的这个男子,是个汉人。但若是知道他的名字,任谁也不会再觉得,一个汉人与大契丹国的皇帝相对而坐,是一件不能接受的事情。
他是契丹国同平章事,韩延徽。
一个教会耶律阿保机建立城邦帝国的帝王之师,被耶律阿保机誉为世间无双的军政奇才。
“攻下扶州,渤海便成一片坦途,我王师所到之地,其军民必定望风而降,灭之不出三月之期。这是爱卿预言。”闭目养神的耶律阿保机微微睁开双眸,“也即是说,攻灭渤海国之战,在扶州之役落下帷幕时,就已经结束了。往后的战事,不过是走完既定的道路,一切都会顺理成章。”
“此话放在三个月前,的确无差,但就眼下而言,却是凭空多了一份变故。”韩延徽缓缓说道。
耶律阿保机眼帘依旧没有完全打开,他平淡地说道:“李从璟的确是个变数,而他也确实想成为这个变数。然而可惜,他的所作所为,不过是蚍蜉撼大树罢了。攻灭渤海,是朕举全国之力谋划的伟业,他凭什么来阻挡?凭他那几万幽州军?还是凭渤海国那些残兵败将?”
“皇上所言甚是。”韩延徽微微躬身,顿了顿,又道:“然而大局面前,不容小失。”
“却也不能因为小节,而影响大局。”耶律阿保机反驳道,他摆了摆手,“爱卿应当知晓,便是李从璟能折腾出一些动静,但朕有二十万大军,他翻不了天!”
韩延徽犹豫半晌,还想说什么,突然有快马驰来。
快马带来一个让耶律阿保机改变主意的消息。
“李亚子灭了蜀国?!”
控鹤军残部并入百战军后,皇甫麟受任镇守边关古北口,受严寒之苦、白眼之讥,长久隐忍,一朝破茧,终助李从璟夺下古北口北关。从此,檀州唐军,可睥睨草原,攻守随心。
此后,皇甫麟被李从璟调回幽州,进入百战军核心将领序列。
乱世出枭雄,国难见豪杰。
皇甫麟是前者,杜千书则是后者。国仇家恨集于一身,才能有弱冠之龄孤身入敌国的壮举。他有一颗赤子之心,所以能入虎穴能得虎子,有信仰,所以历经磨难,得见辉煌。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此言所绘之景,固然引人入胜,然而事实往往并非如此。路漫漫其修远兮,多少人行走一生,也行不到源头,非是所选道路不对,更非心智不坚,实在是道阻且长。所以能在水穷处看云起的人,都是幸运的,我亦如是。”营州城楼,杜千书轻轻摇头,对皇甫麟温和而真挚地说道,“所以将军方才夸赞之言,实为谬赞了。天下何其之大,才能心性胜过千书者多不可数,然而今日站在这里的之所以是千书,不是其他人,没有别的缘由,只因遇见军帅的是千书。”
刚对杜千书的人品和才学有过赞美之言的皇甫麟,闻言笑道:“都说杜先生温恭谦让,有君子之风,看来事实果然如此。卢龙民间有传言,论及军帅麾下四才子风采,称之为‘风流名士莫神机,笃行君子有千书,殚精竭虑为子民,更上层楼见文伯’,虽是坊间笑谈,却有几分神韵。”
杜千书微微一怔,随即有些哭笑不得。
传言所论及的四才子,自然是莫离、杜千书、卫道、王朴。莫离风流不羁,有古人风采,谋划军机有鬼神莫测之能,说是莫神机不为过,卫道历任掌书记,职责后勤保障之事,的确称得上殚精竭虑,说他杜千书笃行君子可谓恰如其分,不过最后一句“更上层楼见文伯”,到底是调侃王朴只会锦上添花,还是说他有让整个卢龙更进一步的能力,就不得而知了。
两人在城楼上已经言谈许久,之所以会站在这里,却是因为营州正有军队在进出。
此时的营州,城防早已不是忽赤也速儿坐镇的那个营州,整个城墙正在修缮,已初见雏形,完成后可加高超过两丈,厚度相应增加,每面城墙上新凿数个城门,皆采用瓮城的形式凸出,城墙后的角楼与城门错落有致,整个城防体系,仅此就已完全立体,更不用说其它。
不仅营州如此,辽东建安城也是如此。
每攻掠一座大城,即将其修建为坚固的军事堡垒,作为区域防御中心,支撑起地方防御体系,再以配套防御工事连接各地,形成严密军事防御网,确保攻占一地即真正据有一地。
这就是李从璟对付契丹的军事策略,这种策略,也叫作蚕食!
话锋一转,皇甫麟说道:“至今日,辽东方面伤情稳定的重伤员,已经全部转移到营州,破损的甲胄、军械等物也已随之抵达,这些伤员、军械将分为两部,一部营州自行安置、修缮,一部分得护送回卢龙;从幽州运来的粮草、医药和补给军械,第一部分也已抵达,何时转运,还有待与杜先生商议。”
营州作为连接前方战场与后方的中枢,地位之所以重要,原因便在于此。
杜千书肃然道:“正待与将军合计。”
实地看过护送伤员、物资的军队,杜千书和皇甫麟回到官署,商议处理各项事务。这些事项其实都应由杜千书谋划,只不过谋划妥当之后,要军队配合施行,所以杜千书便请了皇甫麟来,在计划制定的时候便做好协调。
处理完这些事,天色已黑,皇甫麟松了口气,起身向杜千书告辞,杜千书起身相送。
在离开房门时,皇甫麟眼角瞥到院中角落的石凳上,安静坐着一名恬淡的女子,兴许是两人出门的动静惊动了她,女子转过头来,正好看到出门的皇甫麟和杜千书。
女子手中握着一支表面被磨平的梆笛,干净的双眸如一汪清潭,她安静的坐在那里,安静的看过来,怎么都像是一个温婉的大家闺秀。这样的女子,让人不禁联想到秋日的微风,溪水潺潺的林子,宁静而又干净。
然而,作为百战军核心将领,皇甫麟却知道,对方神态的纯净无害只是表象罢了,在这层表现下隐藏着的力量,足以让任何人侧目。这样的反差,无疑让面前的女子显得格外危险。
杜千书是书生,手无缚鸡之力,皇甫麟知道这名女子是李从璟留在这里护卫杜千书周全的。他向对方点点头,算是打过招呼,这便出了院子。
杜千书也看到了这名女子,皇甫麟因为内心隐含的忌惮不愿与之过多交集,杜千书的情况却不一样。他走过去,看着这名女子,温和的道:“细细儿,院中风大且凉,你实在没有必要一直枯坐在这里,即便是为了保护我。这里很安全,内外都有你的人把守,你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与杜千书青梅竹马的刘细细抬起头,轻轻的看着杜千书因为劳累而显得憔悴的脸,眸底流淌着不用言说的关切和情意,面对杜千书的劝说,她没有开口,只是安静的看着他。
她在反对杜千书的意见。
然而即便是表达自己的立场,刘细细采取的也是最温和的一种方式,即便是反对对方的话,她也不愿开口反驳他。
杜千书还想说什么,话到嘴边,却什么也说不出口。
青梅竹马,也曾许诺一生,并且真心相信过,怎奈世事难料,不是她不够好,而是两个人已处在不同的天地,并且渐行渐远。他是世间伟男子,胸怀天下,他需要的是一个能够和他并肩论天下的人,读书泼茶香也好,指点江山画江湖也罢,总得理解他胸中那点别人或许不以为然,他却视为生命的文墨。
儿女情长,英雄气短,问世间情为何物?
杜千书默然转身,又去处理那些似乎永远处理不完的政务。
……
大明安终于见到了李从璟。
即便是只宿一夜的行营,幽州军也将其扎的极为牢靠,章法严明。
这不是大明安初次见到幽州军,同光元年随李从璟从草原到檀州时,他也曾有幸一睹幽州军风采,那时他就曾为幽州军的军容所震惊,也是从那时起,他立志要建立一支那样的军队,这也是他治军极其严格的根由。
然而这回再见幽州军,大明安心中的震惊又甚了几分。他知道,眼前这支军队比之先前,又强大了不少。这让他的心绪有些奔涌,其中的意味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然而无论如何,或许只有这样一支军队,才能真能帮他将渤海国保存下来。
李从璟在中军辕门迎接大明安。
两年的时间对有些人来说很短,但对大明安而言,却是历经沉浮,从闲人到权臣,从普通贵族到执掌一国命运的权贵的整个过程。这一切,都是眼前这人所赐。
见到辕门外面带微笑、气度从容的李从璟,大明安停马落鞍,前驱到对方面前,肃然而立,以渤海国最庄重的行礼方式作为问候,“李将军,你总算来了!”
第396章 守得云开终见君,虎踞龙盘战扶余(三)
战局在当下变得异常简单,对幽州军和渤海军而言,只要在接下来的战争中,将契丹大军限制在扶余,遏止住其进攻势头,这场战争就有望取胜。
大明安的军事舆图绘制得很详细,但在李从璟看来却也不过是聊胜于无罢了,不过渤海国的地图虽然重要,他却是没有的,非是不能绘制,而是不方便。这个时候去绘制渤海国地图,居心何在?
“为攻渤海,契丹准备良久,天时地利人和,前者在彼,但后两者却在我。此番如何征战,重心便在于此。”军帐中,渤海军与幽州军高级将领齐聚一堂,李从璟解下长刀,指着舆图说道,“扶余地势广阔,地形多变,山地多而平地少,不利于骑兵作战,不利于大兵团作战,若是战法得当,可有望限制其二十万大军战力发挥,渤海军民熟悉地形、水土,能适应灵活多变的战术,这便是我等取胜的机会。”
接下来,李从璟当仁不让布置作战计划,“从战场而言,渤海军民为主,幽州军为客,凡行军、补给,渤海军当主其责;以战法而言,幽州军为主,渤海军为辅,凡谋战、令行禁止,幽州军当主其责。在如今这块战场上,唯有同心协力,方有可能绝境求生!”
转过身,横刀立于身前,李从璟目光如电环视众人,铿锵道:“耶律阿保机此战所求,在攻灭渤海国,其最终目标,自然是上京龙泉府。契丹军新克扶州,气势正盛,其大军必定大举往前。而我等的任务,就是阻止其向前。现,本帅分派作战任务。诸将听令!”
与大明安会面的当日,李从璟即以渤海国宗主国特使之身份,成为幽州军与渤海军联合军队统帅,负责此番与契丹战争的指挥,大明安为副。
李从璟话音方落,方正百步的大帐内,数十名将领一齐起身,铁甲碰撞声中,聆听军令。
“大军兵分三路,李彦超、大锡荣率领卢龙军一部并渤海军一部,共计万人,出双通,为左翼!”
大锡荣是渤海军老将,之前大明安未亲临前线时,便是他领军坐镇扶州。他和李彦超同时出列,领下令箭,“末将得令!”
“蒙三、李卫领百战军一部并渤海军一部,共计万人,出九阳,为右翼!”
李卫是大明安麾下骁将,方过而立之年,在辽东战场曾屡立功勋,也是大明安心腹。蒙三、李卫领命之时,前者瞥了后者一眼,咧嘴一笑。
李从璟抽出第三支令箭,目光落在李绍城身上,道:“李绍城领百战军主力,大明邢领万五渤海军,共计三万人,出伊台,为中军,正面阻击契丹进犯之敌!”
李绍城、大明邢出列应诺,“末将得令!”
双通、九阳、伊台,在扶余东北面,是契丹军自扶州北上龙泉府的必经之地,三者呈现出三足鼎立之势,是很好的防守线。目前李从璟和大明安的大军主力,就集结在伊台,各有三万之众,合计超过六万人。除开征战之师,留守伊台的尚有万人,足够作为预备队。
幽州军在攻下辽东之后,停留逾月没有任何行动,一方面固然是在稳固营州、辽东之地的防线,另一方面,却也是为了迷惑耶律阿保机。幽州军北上增援渤海,有两种战法可以选择,除却进入渤海国境内,还可单独行动,主动出击契丹军后方,策应渤海军。两种战法各有优劣,说不上孰好孰坏。
北上之前,为掩盖大军行踪,收获出其不意的效果,李从璟也曾让幽州军做出过出击契丹军后方的假象。
幽州军并未尽数进入渤海国,一万新军在彭祖山的带领下,坐镇新复的辽东,与营州的杜千书、皇甫麟相呼应,在保卫战争果实的同时,保证幽州军的后方。
幽州军征战渤海,虽有成算,但并没有绝对的把握能赢下契丹军,设若战事不利,有新军在后接应,幽州军至少退路无虞。
契丹军大举北上、东进是必然,要遏止其势头,不经历几场硬战是断无可能的,这是前提,否则以游击战拖延其步伐的战术也就无从谈起。
在耶律阿保机尚且不知幽州军已入渤海,或者说知晓但未来得及做出有效安排的情况下,主动出击,以攻为守,力求以几场胜利,来争取第一阶段战略目标的实现,这就是李从璟的战略安排。
李彦超、蒙三、李绍城与大锡荣、李卫、大明邢等将,领过军令之后,点齐部将,带上兵马,即刻开拔,而李从璟和大明安坐镇伊台,掌控全局。
大明安虽然交出了军事指挥权,但那更像是一种委托、授权,并非将渤海军真正交给了李从璟。幽州军与渤海军的同盟关系,更像是平等合作。两军合兵,没有太多时间磨合,更好的征战方式是“各自为战”,然而李从璟之所以让每路大军都由幽州军和渤海军组成,却有他的考虑。
大军开拔第三日,前方传回消息,各路游骑、斥候陆续发现契丹军踪迹。
情报很快从各方面汇集到李从璟手中。
方圆百步的大厅中,不时有人进出,军情处将情报汇总,参谋处甄选分析,最后由莫离拿着最终文件到李从璟和大明安面前,“契丹军在攻克扶州之后,依例在附近州县大行劫掠,士气高涨,日前整军出发,分由三路向东、北、南进军。观其行,我们推测,向南,耶律阿保机意在攻克南部长岭府后,进而攻占鸭渌府、南海府,向北,则在攻克涑州后攻向鄚颉府,其中军则向东,直入渤海国中京显德府。若其势成,不出半载,渤海国半壁江山尽入契丹之手,而契丹军也将完成对龙泉府的三面包围,只待最后集中力量,致命一击。”
“不出半载”云云,显然是顾及大明安颜面,有意延长了战事期限,实际上以契丹军力,要攻占渤海国这半壁江山,三个月都嫌多。
大明安听完莫离的话,脸色很是难看,这倒不是莫离预计渤海国半载将亡,而是因为形势的确严峻。
耶律阿保机拥有二十万大军,挥斥方遒,征战布局自然是浓墨重彩,堂堂正正就是泰山压顶之势。
之前李从璟和大明安所想,将契丹军限制在扶余境内,显然太过乐观了些。
——这是国战。
一场参战人数累计超过三十万的国战!
莫离看了大明安一眼,继续说道:“契丹向北而来的大军,人数三万上下,距离我出双通的大军已不过两日路程,如何区处,还有待迅速决议。”
准确来说,双通、九阳、伊台,都在扶州东北,涑州、鄚颉府也在其东北,前者正好位在中央,契丹北征之军要进入涑州、鄚颉府,双通、九阳、伊台是必经之地。而对契丹军来说,必经之地,即为必克之土。正面交战,避无可避。
渤海国全境,五京十五府,西京鸭渌府、南京南海府、中京显德府,都是富饶之地,民众财厚,相比之而言,涑州、鄚颉府因位在北部,土地相对贫瘠,人、财较少,城池较小,这也是为何契丹军在留下一部分兵力镇守扶州后,北征之军仅有三万人的原因。
局势如此,李从璟没有与大明安啰嗦,当机立断,道:“契丹势大,与其主力交战,我等断难取胜,既然如此,柿子先挑软的捏。集中兵力,先灭其一部,消耗其有生力量,乃是正道。传令三军,左翼李彦超、右翼蒙三,向中军李绍城聚拢,合力吃下契丹北征的这三万人!”
双通、九阳、伊台三城,相距不远,三军聚集不过需要一两日时间。
“领命!”令箭一出,信使离营。
大战一触即发。
……
自扶余入显德府,需要经过涑州与长岭府之间的交界地带,最后渡过涑沫江,即可进入显德府境内。
契丹中路军,便是走得这条路线。契丹皇帝耶律阿保机,以及他的谋士团,都在此列。
与北路军和南路军相比,中路军在进入显德府之前,都不会有大的战事,因而要清闲得多。
皇帝的座驾不是马,而是由八匹顶级良马拉动的奢华马车,金碧辉煌,如同一座移动的小型宫殿。坐在其中的耶律阿保机,让人遥遥仰望之,都要敬畏万分,心甘情愿臣服,并为之战斗。
在契丹国,财富就代表着功绩,功绩背后即为实力。
代表权势与尊贵的马车,是契丹将士心目中的圣地,除耶律阿保机之外,能够登上这架马车,就是一种莫大的荣耀。
而现在,马车里除了耶律阿保机,就还坐着一个人。
一个相貌儒雅、气度不凡、着二品文官服饰的中年男子。外人很难想象,与耶律阿保机同坐的这个男子,是个汉人。但若是知道他的名字,任谁也不会再觉得,一个汉人与大契丹国的皇帝相对而坐,是一件不能接受的事情。
他是契丹国同平章事,韩延徽。
一个教会耶律阿保机建立城邦帝国的帝王之师,被耶律阿保机誉为世间无双的军政奇才。
“攻下扶州,渤海便成一片坦途,我王师所到之地,其军民必定望风而降,灭之不出三月之期。这是爱卿预言。”闭目养神的耶律阿保机微微睁开双眸,“也即是说,攻灭渤海国之战,在扶州之役落下帷幕时,就已经结束了。往后的战事,不过是走完既定的道路,一切都会顺理成章。”
“此话放在三个月前,的确无差,但就眼下而言,却是凭空多了一份变故。”韩延徽缓缓说道。
耶律阿保机眼帘依旧没有完全打开,他平淡地说道:“李从璟的确是个变数,而他也确实想成为这个变数。然而可惜,他的所作所为,不过是蚍蜉撼大树罢了。攻灭渤海,是朕举全国之力谋划的伟业,他凭什么来阻挡?凭他那几万幽州军?还是凭渤海国那些残兵败将?”
“皇上所言甚是。”韩延徽微微躬身,顿了顿,又道:“然而大局面前,不容小失。”
“却也不能因为小节,而影响大局。”耶律阿保机反驳道,他摆了摆手,“爱卿应当知晓,便是李从璟能折腾出一些动静,但朕有二十万大军,他翻不了天!”
韩延徽犹豫半晌,还想说什么,突然有快马驰来。
快马带来一个让耶律阿保机改变主意的消息。
“李亚子灭了蜀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