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小福女 第156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而且她跟周虎的媳妇不仅是同一个村子出来的,关系也很好,她也想去看看情况。
  小钱氏松了一口气,笑道:“那行,我们一块儿去看看吧。”
  妯娌两个手拉着手走了。
  满宝一脸惋惜的站在门口目送他们离开。
  周喜路过看见,就把她带回房间里去,“我给你做身衣裳,来,大姐给你量一量身高。”
  满宝一听,立即跟着去了。
  “大姐,为什么给我做新衣裳?”
  周喜笑吟吟的,点了一下她的鼻子道:“因为大姐高兴。”
  满宝见她笑容满面,觉得大姐是真的心情好,她也高兴起来,举起胳膊给她量身高。
  “我们满宝又长高了,”周喜笑道:“这块布是之前我买了给自己做衣裳多出来的,当时就想给你做一身新衣裳,只是娘说你有了,让我留着,我想着等你再长高一点儿再做也行,免得新衣裳都凑在一起,以后长高了反而没新衣裳穿了。”
  满宝是真长高了,这身衣裳去年做的,开春那会儿就把预留的布放出来了,现在却又短了一点儿。
  现在手腕露出来了,再过几个月,周喜估计满宝就得把小半个手臂给露出来了。
  她摸了摸满宝的腿,问道:“长得这么快,痛不痛?”
  满宝想了想道:“白天不痛,晚上有时会酸,我怀疑是要下雨了。”
  每逢下雨娘就说腰酸腿酸,她觉得她的腿也能预告天气了,但好像都是很准。
  因为下雨前它酸,不下雨它也有些酸。
  周喜听了果然忍不住笑出声来,摸着她的小脑袋乐道:“真是傻孩子,你这是要长高了,跟娘不一样。”
  她想了想,觉得最近还是得买些肉回来,哪怕买不起好的肉,买些骨头回来炖着也好,不仅满宝在长高,大头几个侄子侄女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需要的营养多。
  周喜手上还是有不少钱的,毕竟她现在的花销是全家最少的。
  心里一边打算,手上一边给满宝丈量,很快就把该量的都量了,满宝就坐到床边,好奇的问她,“大姐,你为什么这么高兴?”
  周喜先下意识的往外看了一眼,这才和满宝小声道:“今天我碰见大驴媳妇了。”
  “嗯嗯。”满宝点头,继续看着她,然后呢?
  大驴媳妇她天天都能碰见,因为她要上学,顺着路是要路过她家门口不远处的。
  周喜就知道她没听懂,笑了笑后道:“大驴媳妇是刘家村的。”
  第266章 心事
  满宝眨眨眼,刘家村?
  那不是她前姐夫的村吗?
  周喜的嘴角就翘了翘,压不住脸上的笑容道:“她前两天回了一趟娘家,结果看了一场热闹。是刘大郎,他儿子周岁了,结果抓周的时候,村子里的人去看了,发现孩子跟他长得很不像,倒跟隔壁大马村的一个人很相像,刘家村有跟那个人熟的,一眼就看出来了。”
  满宝不小了,当然知道这话是什么意思。
  何况类似的话她也没少听。
  比如更小的时候去舅舅家拜年,去钱家的客人或在路上碰见了人,人家就喜欢捏捏她的脸,然后笑:“这孩子长得可真可爱,又白又圆,也不知道像谁。”
  当时满宝年纪还小,自然会骄傲的说像娘。
  但那些人就哈哈哈的笑,然后道:“你娘的脸是鹅蛋脸,你爹的脸是方的,都不像。”
  当时满宝心里就有些不高兴,还是有人说她的眼睛和爹的有点儿像,她才勉强高兴一点。
  后来再长大一些的时候,她就是四哥五哥和六哥带着的,他们兄妹四人的眼睛长得很像,应该说周家兄妹的眼睛都很像,其中以满宝和周四郎的眼睛最像。
  满宝这才脱离了那种奇怪的氛围。
  所以周喜一说这话她就反应过来了,“孩子不是前姐夫的?”
  周喜还算克制,没有笑出声来,但脸上依然洋溢着快乐,她点头道:“不是,整个刘家村都知道了。”
  所以她很高兴。
  所以她才决定不仅要给满宝做新衣裳,还要多买肉,买骨头回来给家里人补身子。
  她翘着嘴角道:“满宝,大姐跟你说的话,你可不要告诉别人。”
  满宝狠狠地点头,“我不说,我最会保守秘密了。”
  周喜自然相信她,高兴的道:“听到这个消息,大姐就跟在地里顶着太阳干了三小时,然后喝了一碗冰井水,又吹了一阵翻过来的山风一样高兴。”
  满宝:“就跟吃了冰块一样。”
  周喜一愣,然后笑问,“我可没吃过冰,你吃过啊?”
  “吃过呀,”满宝道:“在善宝家吃的,用冰做出的奶酪,还有用冰凿的红豆糖花都好好吃。”
  周喜没想到幺妹还真吃过,她先下意识的摸了一下她的肚子,迟疑的问,“冰是冷的吧,吃那么冷的东西肚子不会坏?”
  要知道他们家幺妹的肠胃可是很不好的,虽然这些年一直在养……
  满宝失落的道:“郑姨不给多吃,每次就一小碗儿。”
  是真的一小碗,小小的碗里就装那么一点儿,也就够他们两个小孩儿吃几口的。
  因为少,俩人都很不舍得吃,每次都是慢慢的吃,然后因为慢,他们更吃不出问题来了。
  周喜松了一口气,然后又高兴起来,“对,应该就和这样的天吃冰一样高兴。”
  周喜归宁快两年了,时不时的就有媒婆找上门,但她一点儿出门的意思也没有。
  因为找上来的条件都不好,哪怕钱氏已经放出风声,她的病已经治好,身体已经养好也没用。
  老周头本来还急着把大闺女嫁出去,但她回来快两年了,他也早就习惯闺女在家了,见她不急,他也就不那么着急了。
  主要是媒婆找的人都太次了,连他都看不上,更别说钱氏和闺女了。
  如果周家没建隔壁的房子,老周头肯定急,因为一大家子挤在一起,住得不顺心,他肯定心烦。
  但现在,每个儿子女儿都分了一间房,连孙子孙女们都有了分开的集体房间,家里就是再生几个都住得开,他当然没有啥烦心的了。
  加上周喜的劳动力还是可以的。
  家里小钱氏等人做什么,她就做什么。
  农忙的时候跟家里一起下地,农闲的时候能管菜园和家里的事,等到了秋天,还有自己的一块姜地收入。
  也正是去年姜的收入让老周头对她更为宽容。
  如果每年周喜都能有这样一份收入,除了交给公中的,剩余的她自己收着,吃住都在家里,那能存下不少钱。
  而这份钱累积十年二十年后呢?
  大闺女整天嚷着不想嫁,老妻整天劝他要考虑闺女的感受,强扭的瓜不甜,小闺女则说什么大姐不开心,嫁了也不好的话,老周头想想,把大闺女嫁出去的那份心也淡了。
  大闺女归宁,老四那样的条件都能说下方氏那么好的媳妇,老五老六就更没问题了。
  所以大闺女归宁对家中孩子的婚事影响已经不大,既然如此,不嫁就不嫁吧。
  等他们再老一点儿,到时候想办法给她办个女户,或是直接就靠着她几个兄弟过日子。
  她现在住的房间分给她,以后就是周家六兄弟分家了,也没谁能把她赶出去。
  至于他最操心的年老以后奉养的问题,老周头也想清楚了,闺女要是能一直卖姜,存个二三十年,到时候攥着钱,直接放出话去,谁伺候她,就给谁工钱。
  他就不信,他周金那么多孙子,到时候能不心动?
  一个人到需要人伺候的时候还能活多久?一年,还是三年?
  最久也就五年吧。
  用二十年的钱吃五年的孝顺,足够了。
  当然,老周头的这些想法自然不止是想想而已,他和钱氏谈过的,然后让钱氏转告周喜,让她平时省着点儿花。
  像什么衣服,珠花这些,没必要买的别买,也别总是给家里人买这个买那个,对着兄弟们手也紧一点儿,谁要是和她借钱得先通过他们,有他们在,以后她几个兄弟不敢不还钱……
  还有什么肉啊,点心之类的,能少买就少买,把钱存下来,以后那都是她的生计。
  这番话,在春天时钱氏就和周喜说了。
  但周喜并没有多高兴,因为她感觉得到,父母并没有放心多少,而她的生活现状是好的,但没人对她的未来抱有信心。
  周喜心里不是不难受的。
  既有对未来的茫然,也有对父母的歉疚。
  她都这么大了,还让他们操心。
  所以有些话她不好跟父母说,更不好跟嫂子和弟妹们说,更别说一群兄弟了。
  所以她只能和满宝说,谁让老周家就只有两个闺女呢?
  在听到刘大郎被带了绿帽子,替别人养儿子的时候,她真是高兴得不得了啊,觉着所有的郁气都一消而散了。
  说到高兴处,周喜就直接抱着满宝哈哈大笑起来了。
  冯氏才给剩下的几个孩子洗完澡,听到笑声便扭头看了一眼周喜的房间,好奇的看向周二郎,“大姐这是怎么了,怎么这么高兴?”
  第267章 难产
  周二郎哪儿知道,想了想道:“总不会是捡到钱了吧?”
  冯氏就横了他一眼,拍了一把二头的屁股道:“行了,跟你姐姐过去睡觉,晚上不许闹得太过分,明儿要起床下地去。”
  虽然院子是打通的,但因为有房子隔着,家里人还是下意识的把院子分割成两份。
  因为厨房,杂物房和鸡棚都在这边,大人们的主要活动范围还是在这边,周二郎偶尔会把劈好的竹条拿到隔壁去晾晒。
  而像冯氏他们,一旬都未必过去一趟。
  而周四郎往下的孩子则更喜欢在那边活动,基本上天快要黑时,只要家里不开会,他们就会回到那边,乘凉也好,捉萤火虫也罢,或是就搬了凳子坐在院子里吹牛,感觉也是那边更轻松。
  所以冯氏一放行,二头就跟被关了十天的牛犊一样,蹄子一扬就往隔壁飞。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