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小福女 第712节
因为别人不知道太子出门干嘛,他还能不知道吗?
言官们见上的折子没有得到回应,有两个言官一恼,干脆上折子骂了皇帝一通,谏上了。
他们认为,太子之所以这么顽劣,屡教不改,都是皇帝纵容的,你要是严格一点儿,你儿子能变成这样吗?
这要是你自个的儿子也就算了,可他不仅仅是你儿子啊,他还是太子,是储君啊。
储君这样,将来国家怎么办,百姓怎么办?
当天中书省里值班的是魏知,他看见这折子觉得写得特别的好,于是特意做了标记送到皇帝跟前。
皇帝:……
皇帝将折子放到一边,继续不理,现在什么事都没有益州的事重要。
他拿起一份密折,这是跟着益州王出京的人传回来的消息,他们被发现了,两方在路上打了一场,益州王逃了,他们人手损失大半,没能跟上。
皇帝脸色沉郁,算了算时间,现在益州王应该已经进了剑南道范围了,就不知道殷礼能不能把人拦在益州之外了。
皇帝并不知道,益州王根本没回益州,而是冲着茂州去了。
而殷礼也没在益州,他也在茂州。
杨和书将眼前的树枝拨开,爬到了半山腰上。正站在山边居高临下的看着底下山貌的殷礼回身,微微颔首道:“长博来了。”
杨和书拱手,“殷大人。”
他走到殷礼身边,也低头看向下面,却只看到山林茂密,除此外什么都没有。
他不由看向殷礼。
殷礼将手中的地图摊开给他看,指了一处地方道:“我们的人装作猎户将这几座山的外围大致走了一遍,目前可以肯定的是,人就藏在这一片。”
“人回来了?”
“回了一个,有两个没回来,应该是没了。”殷礼脸色没多大变化,他道:“根据车辙来判断,刚运进去的粮食足够两万八千人用一个月。”
杨和书皱眉,“这么多人都藏在这山里?”
殷礼道:“别小看这一片山,你看这连绵不绝的山峰,树木如此茂密,别说两万八千人,十万人撒进去也没多少,就看益州王有没有这么多粮食了。”
“我们找的冒充猎户的人都是身手不错的斥候,但他们也不敢进太深,不然猛兽还在其次,里面毒虫毒蛇无数,还会迷路,这些都是会死人的。”
杨和书明白过来了,“难怪他们会把人藏在这里面。”
“不错,藏在这深山里,便是附近有村庄,也能轻易糊弄过去,有些小村子里的人可能一辈子都不出山一次,随便编个借口就能糊弄过去了。”
就算糊弄不过去,杀了就是,再收买人在每年时把全村的税赋运到县城就行,保证县衙里的人不会起疑。
若是州县再打点过,那就更没问题了。
杨和书问:“殷大人打算何时动手?”
殷礼收了地图道:“不急。”
杨和书蹙眉。
殷礼这次一共带出来五万大军,留了两万在益州城给唐县令,那毕竟是益州王的老巢,须得防范。
还有三万都在这边,每日就算不行军,粮草也不少。
人要吃,马也是要吃的。
杨和书问:“大人是在等什么?”
“等人,”殷礼道:“等一个人。”
杨和书还想问谁,一个斥候便从山下飞跑着上来,跪地将一情报交给殷礼。
殷礼接过看了一眼,然后递给杨和书道:“等的人到了。”
杨和书接过,脸色微变,“益州王到了?”
他抬头,厉眼看向殷礼,不赞同的道:“殷大人为何一定要等益州王来了再动手?那样我们需要付出更多的代价,而且还有可能引起兵祸……”
提早动手,告诉山里的私军益州王已经被抓,他们就会群龙无首,再扰乱一下军心,他们必定能以很小的代价拿下。
可益州王到了就不一样了,群龙有首,战斗力何止提升十倍这么简单?
何况,出了这一片山便是茂州的大片田野和村庄,一旦两军交战……
殷礼道:“这样才能以绝后患,也才能给天下英烈一个交代。”
杨和书并没有被说服,殷礼也并不在意他的意见,而是指了一个校尉道:“杨大人,这是宋校尉,他会带着一千人听命于你,入夜之后你可以带着他们离开这座山,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杨和书脸色难看。
殷礼却目光坚韧,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道:“能救多少人,就看杨大人你的能力了。”
杨和书又不是白善周满那样还天真单纯的少年,他一听便明白了殷礼的打算,他这是要将益州王一系的主力都留在这里。
这样是可以快刀斩乱麻,省去后面审问和判决的所有麻烦。
不然以益州王的身份,这件案子恐怕要拖上半年之久,最后益州王最多被贬为庶民,流放出去。
但身为皇亲,他就是成了乞丐,恐怕也会有人追随他。
殷或显然是要断了这永久的麻烦,为此才在这山里窝这么久。
杨和书也没再劝,领了那个宋校尉便回帐篷里去,他现在还不能离开。
第1206章 领军
益州王一路狼狈的逃回到剑南道,他没有再南下回益州,而是转道到了茂州。
连茂州城都没进,益州王直接带着人进了山。
山路难行,一直到夜色降临他们才摸到屯兵的山口,进山前他已经另外拨出两个护卫来进茂州城里去。
殷礼坐在中帐里收到斥候的回信,看了眼外面已经深沉的夜色后道:“杨大人,你可以出发了。”
这一刻,他与杨和书便只是上下级的关系。
杨和书起身行礼退下,带着宋校尉走了。
他们也是驻扎在山里,本来山路就难走,夜晚的山路就更难走了。
杨和书骑在马上,和宋校尉带着人悄悄的出山往茂州城去。
他回头看了一眼连火把都不能点的队伍,抿了抿嘴道:“你们将军倒是放心,就不怕益州王沿途留了人?”
宋校尉自信的道:“留了人又如何?杨大人放心,益州王真派兵来追,将军会拦住的。”
这些人都是殷礼的旧部,他既然回去调派了兵马,那就是将军了。
“既然如此,那就点火把吧,”杨和书勒住马匹,干脆利落的下令,“着人点燃火把,加快速度走。”
宋校尉:“……杨大人,这样不好吧?”
“有什么不好的?真要摸黑走,等我们到茂州城天都亮了。”
就是要天亮了才到达呀,真好可以打个时间差。
但宋校尉见杨和书坚持,只能去传令,没办法,出来前将军说了,他要听从杨和书的吩咐。
队伍中渐渐亮起了火把,本来忐忑的士兵们看着火把心里有了点儿底气,举着火把开始小跑着前进。
他们一行人的速度快了许多,等出山的时候正是深夜,又跑了半个多时辰便到了旷野之中,杨和书这才停下脚步让他们休息。
杨和书找来宋校尉,“我有件事需要他们去做,他们不会冒犯乡民吧?”
宋校尉脸色一正道:“大人放心,我西军对百姓从来都是秋毫不犯的。”
这样的话杨和书也就听听,心里只信三分,因为从来兵祸之中的兵都跟匪一样的,有时候甚至比匪更甚。
不过杨和书也一脸认真的点头应下了,道:“那你去点九十人前来,我有话与他们说。”
等人到齐了,杨和书便拿出一张自己下午临时画的地图,自然不是很准确,但应该也差不到哪里去。
自从收到白善他们的信,说剩下的私兵有可能藏在茂州,他和唐知鹤便开始暗中查探茂州。
当然,也告诉了殷礼。
最后是殷礼把屯兵之处找到的。
但他和唐知鹤也不是一无所获。
俩人把茂州境内的所有县及辖下的乡里都过了一遍,除了查阅典籍外,还派人额外去走过一遍,当时是为了查屯兵之处,后来则是想着,若是真的止不住兵祸,这些百姓要怎么迁入城中。
和殷礼不一样,他是只管打仗的将军,杨县令和唐县令却是一县父母官,考虑的不是打胜仗,而是如何在兵祸中保全百姓和百姓的财产。
毕竟,殷礼打完仗就走了,他们可是要治理地方的。
益州王若是要发兵,他首要之举肯定不是北上,而是会先就近占下茂州,再南下拿下绵州和益州。
尤其是益州城,那是他的封地,他的地盘在那里,在没有打进京城前,他肯定要以益州为据点的。
所以很不巧的是,唐县令和杨县令治理的辖区都在益州王的首要攻击目标之中。
所以他们就顺手拿茂州来做了一下假设。
杨和书没想到他会这么快就用上这些东西,他将益州王起步后会波及到的村庄在地图上点出来,道:“你们三人为一队,前去一村寻找村长或里正,让他们即刻进城躲避。”
宋校尉道:“路途遥远也进城吗?怕是在路上就会遇到乱军,且他们也不愿吧。”
杨和书道:“这些村庄皆在乱军进攻或溃散的路上,距离茂州城不是很远。”
他道:“你们将军现在只有两万九千人,对阵两万七千人,我不觉得他能把所有人都一举拿下,一旦乱军撤退或溃散,这些百姓都会直面乱军。”
宋校尉看了一眼地图上的路标,发现还真是。
于是他点了点头,吩咐下去,三人三匹马,让他们各自领了村庄后离开。
他道:“通知到后立即回城归队,不管他们听不听,你们都不要多做停留。”
九十士兵一听便明白了,若有村庄不听,他们要是耽搁,路上换他们遇上了乱军,那死的就是他们了。
众士兵领命应下,骑马四散开去。
杨和书也没对这个命令说不,而是收起地图道:“走吧,启程,我们得在天亮前控制茂州城。”
宋校尉目光一闪,虽然这位世家公子的决断出乎他的预料,但他还是听从了。
言官们见上的折子没有得到回应,有两个言官一恼,干脆上折子骂了皇帝一通,谏上了。
他们认为,太子之所以这么顽劣,屡教不改,都是皇帝纵容的,你要是严格一点儿,你儿子能变成这样吗?
这要是你自个的儿子也就算了,可他不仅仅是你儿子啊,他还是太子,是储君啊。
储君这样,将来国家怎么办,百姓怎么办?
当天中书省里值班的是魏知,他看见这折子觉得写得特别的好,于是特意做了标记送到皇帝跟前。
皇帝:……
皇帝将折子放到一边,继续不理,现在什么事都没有益州的事重要。
他拿起一份密折,这是跟着益州王出京的人传回来的消息,他们被发现了,两方在路上打了一场,益州王逃了,他们人手损失大半,没能跟上。
皇帝脸色沉郁,算了算时间,现在益州王应该已经进了剑南道范围了,就不知道殷礼能不能把人拦在益州之外了。
皇帝并不知道,益州王根本没回益州,而是冲着茂州去了。
而殷礼也没在益州,他也在茂州。
杨和书将眼前的树枝拨开,爬到了半山腰上。正站在山边居高临下的看着底下山貌的殷礼回身,微微颔首道:“长博来了。”
杨和书拱手,“殷大人。”
他走到殷礼身边,也低头看向下面,却只看到山林茂密,除此外什么都没有。
他不由看向殷礼。
殷礼将手中的地图摊开给他看,指了一处地方道:“我们的人装作猎户将这几座山的外围大致走了一遍,目前可以肯定的是,人就藏在这一片。”
“人回来了?”
“回了一个,有两个没回来,应该是没了。”殷礼脸色没多大变化,他道:“根据车辙来判断,刚运进去的粮食足够两万八千人用一个月。”
杨和书皱眉,“这么多人都藏在这山里?”
殷礼道:“别小看这一片山,你看这连绵不绝的山峰,树木如此茂密,别说两万八千人,十万人撒进去也没多少,就看益州王有没有这么多粮食了。”
“我们找的冒充猎户的人都是身手不错的斥候,但他们也不敢进太深,不然猛兽还在其次,里面毒虫毒蛇无数,还会迷路,这些都是会死人的。”
杨和书明白过来了,“难怪他们会把人藏在这里面。”
“不错,藏在这深山里,便是附近有村庄,也能轻易糊弄过去,有些小村子里的人可能一辈子都不出山一次,随便编个借口就能糊弄过去了。”
就算糊弄不过去,杀了就是,再收买人在每年时把全村的税赋运到县城就行,保证县衙里的人不会起疑。
若是州县再打点过,那就更没问题了。
杨和书问:“殷大人打算何时动手?”
殷礼收了地图道:“不急。”
杨和书蹙眉。
殷礼这次一共带出来五万大军,留了两万在益州城给唐县令,那毕竟是益州王的老巢,须得防范。
还有三万都在这边,每日就算不行军,粮草也不少。
人要吃,马也是要吃的。
杨和书问:“大人是在等什么?”
“等人,”殷礼道:“等一个人。”
杨和书还想问谁,一个斥候便从山下飞跑着上来,跪地将一情报交给殷礼。
殷礼接过看了一眼,然后递给杨和书道:“等的人到了。”
杨和书接过,脸色微变,“益州王到了?”
他抬头,厉眼看向殷礼,不赞同的道:“殷大人为何一定要等益州王来了再动手?那样我们需要付出更多的代价,而且还有可能引起兵祸……”
提早动手,告诉山里的私军益州王已经被抓,他们就会群龙无首,再扰乱一下军心,他们必定能以很小的代价拿下。
可益州王到了就不一样了,群龙有首,战斗力何止提升十倍这么简单?
何况,出了这一片山便是茂州的大片田野和村庄,一旦两军交战……
殷礼道:“这样才能以绝后患,也才能给天下英烈一个交代。”
杨和书并没有被说服,殷礼也并不在意他的意见,而是指了一个校尉道:“杨大人,这是宋校尉,他会带着一千人听命于你,入夜之后你可以带着他们离开这座山,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杨和书脸色难看。
殷礼却目光坚韧,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道:“能救多少人,就看杨大人你的能力了。”
杨和书又不是白善周满那样还天真单纯的少年,他一听便明白了殷礼的打算,他这是要将益州王一系的主力都留在这里。
这样是可以快刀斩乱麻,省去后面审问和判决的所有麻烦。
不然以益州王的身份,这件案子恐怕要拖上半年之久,最后益州王最多被贬为庶民,流放出去。
但身为皇亲,他就是成了乞丐,恐怕也会有人追随他。
殷或显然是要断了这永久的麻烦,为此才在这山里窝这么久。
杨和书也没再劝,领了那个宋校尉便回帐篷里去,他现在还不能离开。
第1206章 领军
益州王一路狼狈的逃回到剑南道,他没有再南下回益州,而是转道到了茂州。
连茂州城都没进,益州王直接带着人进了山。
山路难行,一直到夜色降临他们才摸到屯兵的山口,进山前他已经另外拨出两个护卫来进茂州城里去。
殷礼坐在中帐里收到斥候的回信,看了眼外面已经深沉的夜色后道:“杨大人,你可以出发了。”
这一刻,他与杨和书便只是上下级的关系。
杨和书起身行礼退下,带着宋校尉走了。
他们也是驻扎在山里,本来山路就难走,夜晚的山路就更难走了。
杨和书骑在马上,和宋校尉带着人悄悄的出山往茂州城去。
他回头看了一眼连火把都不能点的队伍,抿了抿嘴道:“你们将军倒是放心,就不怕益州王沿途留了人?”
宋校尉自信的道:“留了人又如何?杨大人放心,益州王真派兵来追,将军会拦住的。”
这些人都是殷礼的旧部,他既然回去调派了兵马,那就是将军了。
“既然如此,那就点火把吧,”杨和书勒住马匹,干脆利落的下令,“着人点燃火把,加快速度走。”
宋校尉:“……杨大人,这样不好吧?”
“有什么不好的?真要摸黑走,等我们到茂州城天都亮了。”
就是要天亮了才到达呀,真好可以打个时间差。
但宋校尉见杨和书坚持,只能去传令,没办法,出来前将军说了,他要听从杨和书的吩咐。
队伍中渐渐亮起了火把,本来忐忑的士兵们看着火把心里有了点儿底气,举着火把开始小跑着前进。
他们一行人的速度快了许多,等出山的时候正是深夜,又跑了半个多时辰便到了旷野之中,杨和书这才停下脚步让他们休息。
杨和书找来宋校尉,“我有件事需要他们去做,他们不会冒犯乡民吧?”
宋校尉脸色一正道:“大人放心,我西军对百姓从来都是秋毫不犯的。”
这样的话杨和书也就听听,心里只信三分,因为从来兵祸之中的兵都跟匪一样的,有时候甚至比匪更甚。
不过杨和书也一脸认真的点头应下了,道:“那你去点九十人前来,我有话与他们说。”
等人到齐了,杨和书便拿出一张自己下午临时画的地图,自然不是很准确,但应该也差不到哪里去。
自从收到白善他们的信,说剩下的私兵有可能藏在茂州,他和唐知鹤便开始暗中查探茂州。
当然,也告诉了殷礼。
最后是殷礼把屯兵之处找到的。
但他和唐知鹤也不是一无所获。
俩人把茂州境内的所有县及辖下的乡里都过了一遍,除了查阅典籍外,还派人额外去走过一遍,当时是为了查屯兵之处,后来则是想着,若是真的止不住兵祸,这些百姓要怎么迁入城中。
和殷礼不一样,他是只管打仗的将军,杨县令和唐县令却是一县父母官,考虑的不是打胜仗,而是如何在兵祸中保全百姓和百姓的财产。
毕竟,殷礼打完仗就走了,他们可是要治理地方的。
益州王若是要发兵,他首要之举肯定不是北上,而是会先就近占下茂州,再南下拿下绵州和益州。
尤其是益州城,那是他的封地,他的地盘在那里,在没有打进京城前,他肯定要以益州为据点的。
所以很不巧的是,唐县令和杨县令治理的辖区都在益州王的首要攻击目标之中。
所以他们就顺手拿茂州来做了一下假设。
杨和书没想到他会这么快就用上这些东西,他将益州王起步后会波及到的村庄在地图上点出来,道:“你们三人为一队,前去一村寻找村长或里正,让他们即刻进城躲避。”
宋校尉道:“路途遥远也进城吗?怕是在路上就会遇到乱军,且他们也不愿吧。”
杨和书道:“这些村庄皆在乱军进攻或溃散的路上,距离茂州城不是很远。”
他道:“你们将军现在只有两万九千人,对阵两万七千人,我不觉得他能把所有人都一举拿下,一旦乱军撤退或溃散,这些百姓都会直面乱军。”
宋校尉看了一眼地图上的路标,发现还真是。
于是他点了点头,吩咐下去,三人三匹马,让他们各自领了村庄后离开。
他道:“通知到后立即回城归队,不管他们听不听,你们都不要多做停留。”
九十士兵一听便明白了,若有村庄不听,他们要是耽搁,路上换他们遇上了乱军,那死的就是他们了。
众士兵领命应下,骑马四散开去。
杨和书也没对这个命令说不,而是收起地图道:“走吧,启程,我们得在天亮前控制茂州城。”
宋校尉目光一闪,虽然这位世家公子的决断出乎他的预料,但他还是听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