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王孟
“上个月你跟我说这个月初发,这个月月初你又跟我说下个月,现在你跟我说要到三月份?”
韩迅的语气有些不虞,实在是因为他的新书被拖了太久了。
电话那头的华夏社科出版社主编张新谄笑道,“这个也不能怪我们不是,最近五年级植物人风头太盛了,我们当然是能避就避。”
“那要是人家每个月都出新书呢?我的书不发了?”
“这怎么可能,韩老师您在跟我开玩笑吧。”
“什么事都有可能。”
“那,要不还是这个月底发,反正前期工作都准备好了,随时能够上架。”
张新这话让韩迅一下子就怒了,“你是什么意思,以为我害怕?”
“不不不,我不是这个意思,韩老师您千万别误会。其实月底发也挺好的,还能抢个先机。激荡文学那边下个月的计划我大概了解了一下,月初发的《献给阿尔及农的花束》跟您新书类别没冲突,咱们至少还有一个月的缓冲期。”
韩迅沉吟了一下,说道,“这样还是有些冒险啊,毕竟《十个印第安小男孩》的余热还没过,后面再来一本《东方快车谋杀案》,我的《藏地疑凶》夹在中间不太好过。”
张新在电话那头撇了撇嘴,还说不怕?这都怂成狗了好不好。
本来出版社的意思吧就是这月中发新书的,是韩迅自己打电话说要改时间,最后改来改去只能推到三月份靠后。
这都是韩迅的意思,现在韩迅自己又跑来质问他们出版社,张新都怀疑韩迅是不是精神分裂。
张新觉得韩迅确实有些怂了,真的没这个必要,这不是刚拿了华夏侦探大师奖长篇大奖,稳稳压了五年级植物人一头,这个时候不趁机出来捞一波那要等到什么时候?
“您看要是可以的话,我们月底发书。”
韩迅沉默了半晌,最终说道,“那就试试。”
张新笑道,“好嘞。”
……
张重接到方兴凯的电话时,他正带着芃芃躺在阳台晒太阳。
前些天的大雪停了有些日子,最近几天天空格外干净,太阳的出勤率也提升了不少。
宽大的玻璃门将寒风挡在外边,只留下温暖的阳光透了进来,芃芃躺在铺了被褥的躺椅上,小脸晒得红扑扑的。
电话响起,张重连忙起身往自己房间走,他怕吵到刚刚睡着的芃芃。
等到到了自己房间,他才开口,“喂,兴凯,有什么事情么?”
“张老师,是个好事情,《诗林》你知道么?”
张重发现方兴凯总是喜欢问他这个知道么,那个知道么,好像自己什么都不知道一样。
“嗯,什么事情?”
“《诗林》那边想要转载张老师你的那篇《山民》,他们说在微语上跟你联系了,不过你没回复,就找到了我们出版社,让我们跟你传达一下他们的意愿。”方兴凯说道。
“可以,他们联系我的是官方账号么?”
“是的,说是私信你了。”
张重点了点头,“那我直接在微语上跟他们谈吧。”
“也行,那我先挂了。”
“嗯。”
跟方兴凯结束通话之后,张重就打开微语在私信列表里面找了起来。
作为一个拥有一千多万粉丝的“明星”,他的私信当然已经爆炸了,每天都是“99+”的消息。
不过想要找到诗林的官方账号并不难,只需要筛选一下就行。
很快,他就看到了诗林官方账号发来的私信。
还是前天的私信。
“作家张千里先生您好……”
对方说得很清楚,愿意用一个字一百块钱的价格有偿地在《诗林》周刊上转载《山民》这首诗。
《山民》这首诗加上标点两百余字,一字一百的话也就是总价两万多。
两万不算多,不过《诗林》要的只是转载,所以这个价格已经非常有诚意。
能给出这个价格,估计也是看上了五年级植物人这个名头。
张重没有要这两万块钱,在微语直接私信对方,口头将《山民》这首诗授权给他们免费转载。
如果要这两万块钱,涉及到稿费,双方还要签合同,有些麻烦,张重也不指着这两万块钱发财。
他不仅仅将《山民》免费授权给《诗林》,而且还发了条微语,申明这首诗只要在著作权法范围内,所有人都可以免费使用。
……
王克望恭恭敬敬地在书桌旁边站着,他知道,爷爷写字的时候,最烦别人打扰。
大概过了五分钟时间,王孟停笔,他抬头看了看自己的孙子,说道,“这几日不忙?上次听你父亲说除夕的时候你都要工作。”
王克望笑道,“就是因为除夕要工作,所以特意提前回来看看您。”
“我这把老骨头有什么好看的,那你除夕不回来,廖儿他们一家回来过年么?”王孟一边洗着笔,一边问道。
“廖儿回来的,大概明天就能到家了。”
“那就好,我那玄孙子到现在还没见过呢。”
王克望搓了搓手,“我这当爷爷的,也都还没见过他。”
王孟洗完了笔,从书桌后面绕到前面,指了指椅子让王克望坐下,“你已经是添了孙子的人了,做事应该稳重点,你小子从小到大就毛毛躁躁的,不过《诗林》办得还不错,算是有点进步。”
“爷爷教诲的是。”王克望会心笑了笑,自己已经是五十多岁的人了,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纪,在爷爷眼里却还是个孩子。
大概在王孟眼中,五十岁才过了人生的一半而已,毕竟他自己都已经一百岁出头。
能活到一百岁的人很多,但是像他爷爷王孟这样到了一白多岁还是如此健朗的实在少见。
他父亲今年七十多,但是眼见身体也一日不如一日,大病没有,小病不断。
王孟原本是个大学生,后来战争打响他就从学校退学当了兵,等到建国以后又脱下军装重新拿起笔当了文人。
这些年来写了一百多部小说,早已著作等身。
“我刚才写了一副字,你一会儿给你父亲拿去。”
王克望点了点头,“好,我一会儿就给我爸送去,老爷子这次写的是什么?”
“就是你上次推荐给我的现代诗。”
韩迅的语气有些不虞,实在是因为他的新书被拖了太久了。
电话那头的华夏社科出版社主编张新谄笑道,“这个也不能怪我们不是,最近五年级植物人风头太盛了,我们当然是能避就避。”
“那要是人家每个月都出新书呢?我的书不发了?”
“这怎么可能,韩老师您在跟我开玩笑吧。”
“什么事都有可能。”
“那,要不还是这个月底发,反正前期工作都准备好了,随时能够上架。”
张新这话让韩迅一下子就怒了,“你是什么意思,以为我害怕?”
“不不不,我不是这个意思,韩老师您千万别误会。其实月底发也挺好的,还能抢个先机。激荡文学那边下个月的计划我大概了解了一下,月初发的《献给阿尔及农的花束》跟您新书类别没冲突,咱们至少还有一个月的缓冲期。”
韩迅沉吟了一下,说道,“这样还是有些冒险啊,毕竟《十个印第安小男孩》的余热还没过,后面再来一本《东方快车谋杀案》,我的《藏地疑凶》夹在中间不太好过。”
张新在电话那头撇了撇嘴,还说不怕?这都怂成狗了好不好。
本来出版社的意思吧就是这月中发新书的,是韩迅自己打电话说要改时间,最后改来改去只能推到三月份靠后。
这都是韩迅的意思,现在韩迅自己又跑来质问他们出版社,张新都怀疑韩迅是不是精神分裂。
张新觉得韩迅确实有些怂了,真的没这个必要,这不是刚拿了华夏侦探大师奖长篇大奖,稳稳压了五年级植物人一头,这个时候不趁机出来捞一波那要等到什么时候?
“您看要是可以的话,我们月底发书。”
韩迅沉默了半晌,最终说道,“那就试试。”
张新笑道,“好嘞。”
……
张重接到方兴凯的电话时,他正带着芃芃躺在阳台晒太阳。
前些天的大雪停了有些日子,最近几天天空格外干净,太阳的出勤率也提升了不少。
宽大的玻璃门将寒风挡在外边,只留下温暖的阳光透了进来,芃芃躺在铺了被褥的躺椅上,小脸晒得红扑扑的。
电话响起,张重连忙起身往自己房间走,他怕吵到刚刚睡着的芃芃。
等到到了自己房间,他才开口,“喂,兴凯,有什么事情么?”
“张老师,是个好事情,《诗林》你知道么?”
张重发现方兴凯总是喜欢问他这个知道么,那个知道么,好像自己什么都不知道一样。
“嗯,什么事情?”
“《诗林》那边想要转载张老师你的那篇《山民》,他们说在微语上跟你联系了,不过你没回复,就找到了我们出版社,让我们跟你传达一下他们的意愿。”方兴凯说道。
“可以,他们联系我的是官方账号么?”
“是的,说是私信你了。”
张重点了点头,“那我直接在微语上跟他们谈吧。”
“也行,那我先挂了。”
“嗯。”
跟方兴凯结束通话之后,张重就打开微语在私信列表里面找了起来。
作为一个拥有一千多万粉丝的“明星”,他的私信当然已经爆炸了,每天都是“99+”的消息。
不过想要找到诗林的官方账号并不难,只需要筛选一下就行。
很快,他就看到了诗林官方账号发来的私信。
还是前天的私信。
“作家张千里先生您好……”
对方说得很清楚,愿意用一个字一百块钱的价格有偿地在《诗林》周刊上转载《山民》这首诗。
《山民》这首诗加上标点两百余字,一字一百的话也就是总价两万多。
两万不算多,不过《诗林》要的只是转载,所以这个价格已经非常有诚意。
能给出这个价格,估计也是看上了五年级植物人这个名头。
张重没有要这两万块钱,在微语直接私信对方,口头将《山民》这首诗授权给他们免费转载。
如果要这两万块钱,涉及到稿费,双方还要签合同,有些麻烦,张重也不指着这两万块钱发财。
他不仅仅将《山民》免费授权给《诗林》,而且还发了条微语,申明这首诗只要在著作权法范围内,所有人都可以免费使用。
……
王克望恭恭敬敬地在书桌旁边站着,他知道,爷爷写字的时候,最烦别人打扰。
大概过了五分钟时间,王孟停笔,他抬头看了看自己的孙子,说道,“这几日不忙?上次听你父亲说除夕的时候你都要工作。”
王克望笑道,“就是因为除夕要工作,所以特意提前回来看看您。”
“我这把老骨头有什么好看的,那你除夕不回来,廖儿他们一家回来过年么?”王孟一边洗着笔,一边问道。
“廖儿回来的,大概明天就能到家了。”
“那就好,我那玄孙子到现在还没见过呢。”
王克望搓了搓手,“我这当爷爷的,也都还没见过他。”
王孟洗完了笔,从书桌后面绕到前面,指了指椅子让王克望坐下,“你已经是添了孙子的人了,做事应该稳重点,你小子从小到大就毛毛躁躁的,不过《诗林》办得还不错,算是有点进步。”
“爷爷教诲的是。”王克望会心笑了笑,自己已经是五十多岁的人了,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纪,在爷爷眼里却还是个孩子。
大概在王孟眼中,五十岁才过了人生的一半而已,毕竟他自己都已经一百岁出头。
能活到一百岁的人很多,但是像他爷爷王孟这样到了一白多岁还是如此健朗的实在少见。
他父亲今年七十多,但是眼见身体也一日不如一日,大病没有,小病不断。
王孟原本是个大学生,后来战争打响他就从学校退学当了兵,等到建国以后又脱下军装重新拿起笔当了文人。
这些年来写了一百多部小说,早已著作等身。
“我刚才写了一副字,你一会儿给你父亲拿去。”
王克望点了点头,“好,我一会儿就给我爸送去,老爷子这次写的是什么?”
“就是你上次推荐给我的现代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