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拖网渔船主
“张重,请问在即将拍摄的《最后一个海星人》中,阿弗莱克是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剧本还是像这次一样,由你亲自操刀么?”
张重看着眼前提问的年轻女记者,暗道这新人也真的没有眼力见,文锦江就在旁边呢,问这种问题不是故意找茬么。
“今天是《十个印第安小男孩》的首映礼,我希望能够回答一些跟电影有关的话题,至于其他的问题,等到有机会我自然会回答你们。”
一个男记者站了起来,“文导,在迄今为止发布出来的宣传片中,我们没有看到电影中关于结局的安排,不知道电影的结局跟原著的结局有没有什么不一样?”
文锦江回答道,“这个问题你一会儿在影厅就会得到答案,我能告诉你的是,你一定不会失望。”
“李雪年老师,这次你在电影里面出演大法官这个角色,请问你对这个角色有什么自己的见解么?”
李雪年是老油子了,面对这种问题,自然信手拈来,“不得不说,张重先生刻画了一个非常值得分析的角色,我在接拍这部电影之前就已经有幸读过这本书,后来得知我能出演这样一个角色,也是受宠若惊……”
记者问李雪年对大法官这个角色有什么看法,他却连续拍了导演和编辑几记马屁。
“张重,我想问一下你对这部电影的票房有什么期待么?能给我们预测一下么?”
张重连连摆手道,“这我可回答不了你,我想你应该去问更专业的人。”
“红豆预测说这部电影的票房应该会在十亿到二十亿之间,他们的这个预测符合你的心理预期么?”那个记者又问道。
张重还是摆手,“我暂时还没看到电影,做任何预测都是不负责任的,我只能说作为原著作者和编剧,我当然希望这部电影能被更多人看到和喜欢,我相信文导演,也相信在座的所有演员们,他们不仅仅有过硬的业务能力,而且对工作有着极其超人的激情,我想这么一群值得尊敬的人聚在一起,共同努力创作出来的作品没有理由不受大家喜欢。虽然我是个搞写作的,但是我深知电影也是一门艺术,它不同于文字,而是通过声音和画面能够更加直观地为观众带来体验。没看过原著的朋友们,我想他们看到台上的这些人,就会有去电影院观看这部电影的冲动,至于看过原著的朋友们,我也建议你们去电影院看一看,我想看电影的感受跟文字是完全不一样的。”
文锦江接过话茬,“我来说说票房的事情吧,事实上我从来不会在电影没上映之前做任何关于票房的预测,因为我根本没有办法做到。我还没有自大到认为只要我觉得好的作品就一定能够得到观众们的响应,每个人对于美的理解是不同的。至于你说的红豆预测的事情,我想他们应该在首映票房出来之后再做一些预测,这样更保险一点。”
“那文导你的意思就是你对红豆预测的数字不敢苟同,觉得他们在首映之后肯定会做调整?”
“我想你曲解了我的意思,不过我不会跟你解释,因为我知道你会怎么写。我希望大家多问一些有营养的问题,今天开首映礼是一件很令人高兴的事情。”文锦江似乎对刚才提问的那个记者有些意见,说话的语气也跟着不好了。
之后首映礼继续举行,记者们问问题也正常起来,到最后典礼结束的时候,主持人告诉大家移步到隔壁的电影院去看电影。
原本张重还想看看芃芃是不是一到电影院就会睡着,却没想到她还没到电影院,就已经迷迷糊糊的了。
胡慧芳看着犯困的芃芃,提出要带她回酒店睡觉,张重却说没关系,反正她在哪儿都是睡,既然来了,就看完电影再走。
好在芃芃睡觉也不挑地方,靠在椅子上就睡着了。
电影的剧情跟小说没有太大的区别,不过文锦江用画面讲故事的能力确实非常强,这部电影不论是画面还是配乐抑或是叙事节奏,每一部分都令人惊叹。
普通导演跟名导演的差距就在这里,如果换一个经验不够的新导演,就算张重把分镜全部给安排好,估计新导演拍出来的东西都无法令人满意。
影迷都说文锦江热衷使用长镜头,但是张重在这部电影里面却没有看到长镜头的运用,反而是有几处定格画面让人印象很深。
看来即便是有偏好的文锦江,为了说好故事,也会放下执念。
原著的结尾是一封信解开了故事的谜底,不过在电影里面,却没有交代这一切。
电影的结尾,文锦江玩了一个梗,跟原著一样,他安排了一封信,不过在船长拿到信的时候,却没有念出来,而是用旁白文字写到:多年以后,拖网渔船主向世人公布了真相。
……
电影结束的时候,已经十一点半了,再过半个小时,首映就会正式开始。
文锦江在台上对来观影的所有人表示了感谢之后,大家就散了。
张重抱着熟睡的芃芃,一行人回去了酒店,因为时间已经不早,所以回去之后大家就各自洗洗睡了。
只不过两个小时之后,首映第一场结束之后,网上迅速吵得天翻地覆。
【我去,这电影看到最后完全没看到头绪啊,最后他们到底怎么死的?】
【是啊,难道是神秘力量?不是说这是推理小说么?】
【不会要搞续集吧,难顶哦。】
【前面很精彩,但是结尾很懵逼。】
【那个船长最后捡到的那封信到底是什么啊。】
这些都是第一批看过电影的网友们的评论,他们很疑惑,怎么结局没有交代这些人怎么死的呢?
而这时就有知道内情的读者跳了出来,然后艾特了一个叫做“拖网渔船主”的微语账号。
【片尾不是告诉你们了么,答案都在拖网渔船主那里,你们去看看不就知道了。】
张重看着眼前提问的年轻女记者,暗道这新人也真的没有眼力见,文锦江就在旁边呢,问这种问题不是故意找茬么。
“今天是《十个印第安小男孩》的首映礼,我希望能够回答一些跟电影有关的话题,至于其他的问题,等到有机会我自然会回答你们。”
一个男记者站了起来,“文导,在迄今为止发布出来的宣传片中,我们没有看到电影中关于结局的安排,不知道电影的结局跟原著的结局有没有什么不一样?”
文锦江回答道,“这个问题你一会儿在影厅就会得到答案,我能告诉你的是,你一定不会失望。”
“李雪年老师,这次你在电影里面出演大法官这个角色,请问你对这个角色有什么自己的见解么?”
李雪年是老油子了,面对这种问题,自然信手拈来,“不得不说,张重先生刻画了一个非常值得分析的角色,我在接拍这部电影之前就已经有幸读过这本书,后来得知我能出演这样一个角色,也是受宠若惊……”
记者问李雪年对大法官这个角色有什么看法,他却连续拍了导演和编辑几记马屁。
“张重,我想问一下你对这部电影的票房有什么期待么?能给我们预测一下么?”
张重连连摆手道,“这我可回答不了你,我想你应该去问更专业的人。”
“红豆预测说这部电影的票房应该会在十亿到二十亿之间,他们的这个预测符合你的心理预期么?”那个记者又问道。
张重还是摆手,“我暂时还没看到电影,做任何预测都是不负责任的,我只能说作为原著作者和编剧,我当然希望这部电影能被更多人看到和喜欢,我相信文导演,也相信在座的所有演员们,他们不仅仅有过硬的业务能力,而且对工作有着极其超人的激情,我想这么一群值得尊敬的人聚在一起,共同努力创作出来的作品没有理由不受大家喜欢。虽然我是个搞写作的,但是我深知电影也是一门艺术,它不同于文字,而是通过声音和画面能够更加直观地为观众带来体验。没看过原著的朋友们,我想他们看到台上的这些人,就会有去电影院观看这部电影的冲动,至于看过原著的朋友们,我也建议你们去电影院看一看,我想看电影的感受跟文字是完全不一样的。”
文锦江接过话茬,“我来说说票房的事情吧,事实上我从来不会在电影没上映之前做任何关于票房的预测,因为我根本没有办法做到。我还没有自大到认为只要我觉得好的作品就一定能够得到观众们的响应,每个人对于美的理解是不同的。至于你说的红豆预测的事情,我想他们应该在首映票房出来之后再做一些预测,这样更保险一点。”
“那文导你的意思就是你对红豆预测的数字不敢苟同,觉得他们在首映之后肯定会做调整?”
“我想你曲解了我的意思,不过我不会跟你解释,因为我知道你会怎么写。我希望大家多问一些有营养的问题,今天开首映礼是一件很令人高兴的事情。”文锦江似乎对刚才提问的那个记者有些意见,说话的语气也跟着不好了。
之后首映礼继续举行,记者们问问题也正常起来,到最后典礼结束的时候,主持人告诉大家移步到隔壁的电影院去看电影。
原本张重还想看看芃芃是不是一到电影院就会睡着,却没想到她还没到电影院,就已经迷迷糊糊的了。
胡慧芳看着犯困的芃芃,提出要带她回酒店睡觉,张重却说没关系,反正她在哪儿都是睡,既然来了,就看完电影再走。
好在芃芃睡觉也不挑地方,靠在椅子上就睡着了。
电影的剧情跟小说没有太大的区别,不过文锦江用画面讲故事的能力确实非常强,这部电影不论是画面还是配乐抑或是叙事节奏,每一部分都令人惊叹。
普通导演跟名导演的差距就在这里,如果换一个经验不够的新导演,就算张重把分镜全部给安排好,估计新导演拍出来的东西都无法令人满意。
影迷都说文锦江热衷使用长镜头,但是张重在这部电影里面却没有看到长镜头的运用,反而是有几处定格画面让人印象很深。
看来即便是有偏好的文锦江,为了说好故事,也会放下执念。
原著的结尾是一封信解开了故事的谜底,不过在电影里面,却没有交代这一切。
电影的结尾,文锦江玩了一个梗,跟原著一样,他安排了一封信,不过在船长拿到信的时候,却没有念出来,而是用旁白文字写到:多年以后,拖网渔船主向世人公布了真相。
……
电影结束的时候,已经十一点半了,再过半个小时,首映就会正式开始。
文锦江在台上对来观影的所有人表示了感谢之后,大家就散了。
张重抱着熟睡的芃芃,一行人回去了酒店,因为时间已经不早,所以回去之后大家就各自洗洗睡了。
只不过两个小时之后,首映第一场结束之后,网上迅速吵得天翻地覆。
【我去,这电影看到最后完全没看到头绪啊,最后他们到底怎么死的?】
【是啊,难道是神秘力量?不是说这是推理小说么?】
【不会要搞续集吧,难顶哦。】
【前面很精彩,但是结尾很懵逼。】
【那个船长最后捡到的那封信到底是什么啊。】
这些都是第一批看过电影的网友们的评论,他们很疑惑,怎么结局没有交代这些人怎么死的呢?
而这时就有知道内情的读者跳了出来,然后艾特了一个叫做“拖网渔船主”的微语账号。
【片尾不是告诉你们了么,答案都在拖网渔船主那里,你们去看看不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