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搞现代化建设 第183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朝廷传了令到各郡,让他们自行根据当地孩童需要上学的数量,挑选出合适数量的先生。
  莫少珩也抱着黑板和粉笔上了朝。
  “诸位大人,你们觉得我这黑板和粉笔如何?”莫少珩展示完教学方式后,问道。
  众人:“……”
  看着黑板上写的粉笔字,轻轻一擦,又能重复写上去。
  都是读书人,这种直观教学的好处自然一目了然。
  比他们以前读书的时候,老是不知道先生讲到哪里了,方便得多。
  先生可以直接将要讲的句子写在黑板上,清晰明了,又让易懂。
  莫少珩这个脑袋瓜是怎么长的啊。
  正要夸上一句,就见莫少珩笑眯眯地道,“若是各位大人觉得好的话。”
  “朝廷要不要在我这里订上一些?各地的私塾,还有我们的义务教育的学舍,都缺黑板和粉笔呢。”
  噗!
  莫少珩居然将生意做到了金殿上来了。
  他是疯了不成。
  结果,莫少珩被一脸漆黑的礼部官员参了一本,直接被轰出了金殿。
  还被罚了一个月俸禄。
  莫少珩:“……”
  偷鸡不成蚀把米。
  以为他想啊,这不是债务压身,趁机赚点钱嘛,再说他拿黑板和粉笔上朝,也不完全是为了生意,这么好的东西自然得由朝廷推广开。
  还好的是,朝廷最终还是订了不少黑板和粉笔。
  也不知道是不是怕莫少珩还不起钱。
  又过了几天。
  凉京城,城门口。
  一群马车聚集在城门。
  莫少珩也在其中。
  看着即将出城的一群学生,他的这些学生将远离凉京,去往各洲,教导那些被朝廷选拔出来的先生铅笔的使用。
  莫少珩本来觉得离别多少有些忧伤的。
  结果看着一个个抱着古琴的学生,脑门直抽,“你们出远门,就不能不带琴?”
  一群学生脑袋摇得跟拨浪鼓一样,“不不不,不带琴,岂能让各地读书人见到临江仙弟子的风采?”
  莫少珩:“……”
  得,就是想要去得瑟。
  这心情他理解,毕竟是少年人,估计觉得这差事好玩。
  呵,这一路的奔波,有得他们受的。
  莫少珩说道,“办完事情,早些回来,别再外面逗留。”
  其他人他都不担心,莫少珩看向赵御宁。
  这娃现在已经融入了一群学生中,但还是不怎么和陌生人说话。
  都不知道他怎么教别人。
  还好的是,都是两个学生去同一个洲,然后下郡下县。
  学生的家长也来送行,感觉……微妙得很。
  孩子才多大啊,居然就为了朝廷的法令,开始行走在他北凉的各地了,比他们好些人去过的地方还要远。
  正在吩咐着仆人照顾好人。
  马车开始向城外行去。
  莫少珩忍不住说了一句,“等你们回来之日,就是你们……上金殿封赏之时。”
  众人:“……”
  一群学生:“吱?”
  如此功能,加上他们的身份,足够得一个朝廷的封赏了。
  说不定,金殿之上,要多两个小官儿了。
  古有甘罗十二为相,他这些学生年龄也十二左右了,虽不能堪比甘罗,但其中一两个,在金殿之末,靠一下门槛应该是足够的。
  就是不知道,这么小的官儿,朝廷百官会不会懵掉。
  随着这些学生的马车,还有带着一点黑板和粉笔,凉京以外暂时还不会推广义务教育,但也得让人学会使用黑板和粉笔。
  莫少珩送完学生,回了府邸。
  现在他的几个工厂,经过几个月的加班加点,也修得差不多了。
  工人也可以上工了。
  没过多久。
  原本还在愁给自己孩子买不到读书用具的百姓,突然发现,乌衣巷,还有加盟的街道,开始大批出售纸笔,课本,还有书包了。
  数量之多,愣是让人回不过来神。
  又没过多久,莫少珩的学生还没有回来呢,凉京城中各处,开始传来了朗朗之声。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凉京城的百姓,听着隐约的读书声,一时之间如在梦境。
  悠悠古城,满城书香。
  第65章 素质教育
  凉京城,似乎少了些往日的浮躁,多了些平心静气。
  满城的热闹繁华,听取读书声一片。
  连朝廷的官员,路过的时候,都能抚着胡须,摇头晃尾一番。
  齐声的朗读,有一种十分独特的韵味,这是凉京之韵,以后也将是整个北凉之韵。
  私塾的先生,在学舍前的黑板上,写下一个个标准的白色的字,教导着下方数量稍微有些多的学生。
  学生虽然多,但有了黑板和粉笔,似乎也并不十分吃力。
  每一个字也能够教得特别的仔细。
  这些先生,其实也是才通过郡试的读书人,看着下面一个个小脑袋,他们居然已经桃李满园。
  哪怕以前有些浮躁的贵族,现在担负起了教导北凉下一代的重任,成了修剪枝叶的园丁,竟也开始变得不一样了。
  至少在自己的学生面前,庄肃,稳重,更加的像一个读书人了。
  环境改变人,这句话是没有错的。
  这些学生放了学,一群一群的,背着书包走在街道上,这时候也是凉京看上去变化最大的时候,不是那种表面上多了几种新奇的商品的变化,而是整座城池的氛围之变。
  百姓都不免要多看上几眼,因为……如此多的……小读书人啊。
  那种感觉是难以想象的。
  路上,还能遇到豆子的广告大队,正抗着宣传的布条满大街跑。
  这时,有个小学生突然对豆子行了一个读书人的礼节。
  豆子呆萌呆萌地,竟然也停了下来,还了一礼。
  周围的百姓:“……”
  豆子半响才反应过来,回头看向小货郎,“刚才那小孩是不是骗了我一个礼?”
  一群小货郎都笑歪了,“估计是他们在学舍,先生刚教了他们礼节,他拿你练手呢。”
  读书人,都是先贤弟子,是为同道。
  读书人,施礼还礼,是刻印在骨子里面的礼节。
  社会礼节有序,人类尊礼守法,才显得文明,穷山恶水多刁民,其实也是因为少了教化的原因。
  豆子也笑出一口小白牙,“世子说,我们要讲文明讲礼貌,要做有素质的北凉好少年。”
  “我这不是没忍住,直接就还了一礼。”
  读书人的确和闲散的游荡人士,有非常大的区别,哪怕在现代,你看在学校的学生,和街头的小混混,也是区别十分巨大的。
  这些学生回到家,大部分得帮家里干活。
  抗些柴火等,这些活儿他们是经常干的。
  只是看着脏了的衣服,赶紧跑去告诉父母,“我这衣服脏了,明天没办法穿了。”
  “先生说,我们的衣服可以旧可以破,但不能脏不能乱。”
  “这是对己之礼,也是对他人之礼。”
  父母:“……”
  不就是让他们洗衣服嘛,怎么还一堆大道理。
  家里孩子的变化,有目可堵。
  比起凉京城的这种教化上的改变,赵景澄等学生的境遇又大不一样了。
  在路上边走边哭,哭得汪汪的。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