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薛盈从门内步下石阶, 走到姚宝凤跟前:“抬起头来。”
  这段时日里,姚宝凤与贵女们并不喜欢徒兴城这个偏远之地,这里没有长京繁华, 没有皇宫里衣食无忧。薛盈对五名贵女一直没有严苛要求过什么,如今,她只希望这五人不退步,不能丢了女子的脸面。
  “你初入宫, 帮秦王做过什么, 本宫都不追究了。”
  姚宝凤愕然一怵,慌乱地垂下双眸。
  薛盈道:“你们是从皇宫里走出来的人,陛下虽没有选秀纳妃, 可你们是朝廷命官的子女,如今战火还没有波及徒兴城呢,本宫在前,你们慌什么。”
  薛盈第一次如此严厉地颁下懿旨:“你们听令,没有本宫的命令,谁人私自回京,谁的家族便等着获重罪。”
  贵女们吓得嘤嘤哭出声,薛盈心里颇有些无奈。眼前的这五人也是一个象征,象征着女学革新下那些不信女学,不愿进步的闺阁女子。她们循规蹈矩,她们安于现状,这样一拨人她是无力改变的。
  “回去休息吧,这徒兴城很安全。”
  姚宝凤与贵女们打着颤行礼告退。
  白湘朝薛盈噗通跪下:“皇后娘娘,您不能留在这里啊,陛下如今该是有多担忧您,您该比奴婢都清楚!小皇子才半岁,哪怕整个长秋宫都在照顾他,可却不及您这位亲生母亲!娘娘,奴婢求您回京吧!”
  薛盈望着这墨色无边的夜,许久才道:“陛下他懂我。”
  “娘娘……”江媛动容地望着薛盈,跪在白湘身旁,“娘娘在哪,奴婢就誓死追随在哪!”
  “回房歇着吧,我周朝是强国,不惧蛮夷。”
  薛盈回到房中,她虽安慰了所有人,却无法安慰自己。
  周朝的士兵安逸享乐太久,这次是两国联手,周朝受南北夹击,若城池攻破,长京城都将难保。
  薛盈辗转反侧难入眠,从枕头下拿出装着小五胎发的锦囊,她握着那锦囊才安心些。
  长京,皇宫。
  盛俞得知这个消息时比薛盈早了两日。
  他从龙椅上霍然起身,疾步穿过殿中臣子走出殿门,可他却又僵住脚步。他想去找薛盈,但是他身后有众臣,肩头有黎民百姓。
  盛俞僵硬地回身,沉声下令:“温骞、胡驭广接旨,朕命你二人率领二十万□□军即刻出征,务必夺回失去的两城。”
  他回到建章宫给薛盈飞鸽传书召她回京。
  薛盈收到回信,写明暂不回京,要留在南方定民心。
  盛俞拿到这封信时气得暴跳如雷,弘至在寝殿里哭,乳娘与宫人眼下已不敢让孩子再打扰到盛俞处理政务,忙抱着弘至从后门回到长秋宫。
  盛俞下旨:“准备随行队伍,朕要去徒兴城亲自将皇后接回来。”
  闵三大惊,跪地恳求:“陛下万万不能离京,这皇宫里不能没有陛下呐!”
  “快去准备,再啰嗦朕废了你。”
  “陛下——”殿门处传来两道声音。
  盛俞抬头望见是薛子成与宋仕未经通传便走来殿中,两人朝他跪叩道:“陛下万万不可离京。”
  “你们要皇后怎么办,她远在徒兴城,那里离扈城就只隔着四座城池,如若东朝真的打来了……”那后果盛俞无法想象。
  薛子成道:“臣知道陛下爱护皇后,皇后是臣的姐姐,臣也希望她平安无事,可朝中不可一日无君,还请陛下三思。”
  宋仕道:“臣追随陛下,喜欢陛下提议的一夫一妻制,臣妄自揣度,陛下也是这钟情之人。那陛下一定知道皇后娘娘心中所愿,陛下一定懂她此刻希望的是什么。”
  盛俞无言,望着御案上的玉玺失神。他想,如果他是薛盈,她不会在此刻选择离开,她会用她全部的智谋守住那四座城池,她会尽全力安定民心。
  盛俞回身走向龙椅,九阶玉台,他走得缓慢而吃力。
  他端坐在龙椅上下令:“关内侯领兵去徒兴城,务必保护皇后平安,一切听令于皇后。”
  “陛下,请恕臣抗旨之罪。眼下长京更需要良将镇守,广水之后是邺州,卫将军会誓死守着邺州,臣便领兵守卫着长京。”
  宋仕道:“陛下,关内侯所言正是。陛下下旨让温大人途径徒兴城时留兵保护皇后娘娘便可,皇后娘娘福泽在身,一定会平安无事的。”
  盛俞打发了二人离去。
  他眸中一片倦色,手掌托着额顶,他心中苦涩,薛盈哪有什么福泽,她的福泽都是他。她只是个小妇人,在他眼里甚至只是个小丫头,若无他在,她如何保全自己。
  隔着三千多里,他们就这样靠着意志相爱与牵挂着。
  ……
  温骞带领的十万军队日夜兼程赴往扈城,途径徒兴城时,薛盈带领着女学馆内的学生们在城门迎接。
  温骞与各副将下马朝薛盈行着跪礼,薛盈道:“众位将士都平身吧。”
  她招呼身后众学生们递上践行酒:“众位将士饮下此酒,他日凯旋归来时,本宫与百姓们还在此迎接你们,为你们再添上这一碗好酒。”
  温骞先接过薛盈手中的酒一饮而下,身后众将士也都从女学生们手中接过酒。
  温骞道:“陛下让臣留下五千人保护娘娘安危……”
  “五千人太多,一千人足矣。”薛盈浅笑,“舅舅,你要平安。”
  温骞重重点头。
  薛盈道:“甚州就在扈城脚下,如若可以,请舅舅顾及一下母亲的安危。”
  “皇后放心吧,臣一定全力以赴。”
  薛盈目送队伍蜿蜒驶入城中,那些离开的马蹄扬起漫天的黄沙。身后有女学生感慨道:“如果我是男儿,我一定也要去守护我们的山河。”
  回到郡守府,薛盈将自己关在房中许久。
  白湘与江媛都担心她,姚宝凤带着四名贵女瞧见这般情况,心下更加焦急,唯恐自己的安危。
  等房门再次打开时,白湘与江媛二人连忙冲进屋中。
  白湘道:“娘娘,你方才在做什么,为何不让奴婢们进来?您想喝茶么,这里没有花露,奴婢去倒茶水来!”
  “娘娘别多想,奴婢去城中给您买点心回来!”江媛说完便要跑出屋子。
  “回来。”薛盈轻笑,“我只是想寻个安静的地方想些事情,我眼下想清楚了,你们告诉刘项良,让他带几个底子深的木匠过来。”
  薛盈在想武器的事。
  她今日瞧见这蜿蜒而去的十万士兵装备有限,她想到了制箭。
  不多时,刘项良将薛盈要的木匠都带来。薛盈问道:“你们一日可做出多少箭头来?”
  几名木匠一愣,年长的那人回道:“皇后娘娘,草民们虽然会,可没有再做过这东西。五百多年前咱们用过竹与木做的箭头,可如今都是用青铜为箭头了。竹与木制作的箭头远不及青铜烧铸的尖锐,退一步讲,连石子打磨的箭头都比木头尖锐。”
  薛盈懂这个道理。
  青铜难寻,需要用在刀尖兵刃上。石子打磨耗费工时,兽骨打磨更加麻烦,唯有回退到五百年前,用木与竹制的箭头最为方便,且容易携带。
  “经过远距离的射程,就算是木头也有致命的杀伤力,本宫要你们停下手里的活儿,为战场制作箭身,一刻都不得耽误。银两本宫会给你们。”
  众人一愣,连忙道:“为我周朝效力,草民们不要银子,皇后娘娘只需派人将竹子与树木砍来,安排些人当帮手便好!”
  薛盈动容:“你们无私为国,本宫会奏请圣上赐封你们。”
  刘项良请示薛盈制箭的场地,薛盈道:“将徒兴牢房开启,让老匠人们入院中指导,全部犯人都要参与制箭,这是为国效力的差事,做好了都能减免刑期。”
  刘项良震惊地望着薛盈。薛盈面色稳重,一张花容不见女子娇态,明明此刻面目庄严,却给人无限的亲和,让人感动,甘愿臣服。
  “娘娘母仪天下,不愧为国母,此举给了犯人改过自新的机会,又能让城中的士兵们安心镇守城门,保护徒兴城百姓。”
  薛盈淡淡一笑,嘱咐:“快去吧,此事耽搁不得,即刻开始实行。”
  白湘也十分动容,忙去为薛盈煮茶水。江媛深深折服,朝薛盈道:“娘娘,你今日吃得太少了,奴婢去城中给你买点心来吧!”
  薛盈颔首。
  众人走后,她独自一人信步在这院中的一条小径上。
  院子不算大,是刘项良能找到的最好的一处主院了。但院中种了许多花草树木,放眼一片红情绿意,瞧着景致怡人。薛盈唯独在一片姹紫千红中望见草丛里的一株观音掌。
  观音掌又叫仙人掌,通体翠绿,浑身带刺。但它不惧风沙,哪怕缺少雨露滋润也能顽强生长。
  在周朝,宫廷与达官显贵之家从来不屑养这种花木,观音掌虽生命力顽强,却不易照料得开花,是人们口中所说的那种贱草。
  刘项良应该是忽略了这一株观音掌,才让它得以出现在薛盈眼前。
  薛盈蹲下身,吩咐院中的婢女:“拿铲子来,再帮本宫寻个小花盆。”
  薛盈亲自动手将那株观音掌从地面抛出,种在花盆里。她被那尖刺扎到好几回,手背上起了红点,有些刺痒。
  薛盈亲自召来一名卫兵:“将此花与这封信送到陛下跟前。”
  卫兵领命准备离去,薛盈道:“身上有银子么。”
  卫兵一愣,不敢抬头看她,埋首道:“回皇后娘娘,没有。”
  薛盈从屋中拿出装好的银两递给卫兵:“去吧,路上别急,你与这盆观音掌都要平安。”
  卫兵抬头接下,只敢抬头匆匆一瞥便领旨离开。
  几日后,盛俞收到那名卫兵送到皇宫的观音掌。
  卫兵日夜兼程,已经蓬头垢面,他跪在御前从怀中掏出一封信。
  第58章
  盛俞接过信背转身展开细瞧。
  “君如灼日, 光照万民,虽道阻维艰, 然终能不负众望。妾在徒兴日日好, 心常思君、顾念稚子,然世间离别终有归期。陌上花开犹盛, 却终有衰败时。今寄观音掌,此物顽强, 悉心照料有花期。遥寄此物托相思, 花期时节妾当归。”
  盛俞紧握手中的信,回眸望着御案上那株观音掌, 长途跋涉, 令植物上断了几根刺, 但它生长茁壮, 冒了毛茸茸的绿芽。
  送信的卫兵跪在殿中,仍还急喘着气,他瞧见盛俞此刻的沉默, 连忙叩首道:“求圣上惩罚,只因路途遥远这株观音掌才折了刺,都是标下的失职。”
  “这信纸上有些泥土,瞧着是个手指印, 这株观音掌是皇后亲自栽植?”
  卫兵忙道:“是, 是皇后娘娘亲自栽植的,标下还瞧见皇后手背被刺所伤。”
  “皇后一片苦心,朕都懂了。”盛俞疾步回到御案前写下回信。
  殿上候在一侧的史官也提笔记下帝王每日起居注, 那最后一句写着:帝后,情深也。
  徒兴城中,薛盈下令制作的箭身一批批完工送往前线。
  但是扈城的战报并不乐观。
  温骞领军攻入扈城南城门,布下阵法驱退敌兵,夺回半个扈城。近日的两军交锋,东朝并未进攻,而是严守,温骞揣度敌军在故意为之,或许筹谋着别的阴谋诡计,但是他派去的暗探都没能活着打入敌军阵营。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