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八十年代拖油瓶[古穿今] 第28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两年年岁见长,孩子们也都成家了,忙碌了一辈子的周红英想歇歇,去年55岁的时候便退休了。
  退休后的生活清闲又自在,除了偶尔帮忙处理一些家属间的鸡毛蒜皮的矛盾,基本都宅在家里。
  周红英倒也不觉得寂寞,她喜欢种花,喜欢看书,也喜欢画画,每天忙忙碌碌的做着喜欢的事情,生活的很是惬意。
  这不,刚吃完早餐,她便搬着一把小矮凳子,带着家里的保姆,两个老太太蹲在院子里收拾花枝,顺便唠唠嗑。
  这才忙活到一半,就听到院子的大门被人敲响了。
  周红英推了推老花镜,看向保姆:“谁啊?我记得大门没关吧?”
  保姆起身在围裙上拍了拍手上的泥巴:“没关,这次来的人还挺有礼貌,我去瞧瞧。”
  周红英也跟着起身,知道保姆说的是前几天王雲过来,不管关着的院门,自顾自的就推门进来的事情。
  她嗔了保姆一眼:“偏你促狭,快去迎客人去。”
  保姆跟周红英身边好些年了,熟悉的紧,闻言只笑:“行行行,我这就去。”
  =
  有客上门,自然不能再修剪花枝了。
  周红英一只手臂上窜着两个小矮凳,另一只手上拎着小竹篮,里头放着剪刀与方才修剪下来的月季花。
  粉的、白的、红的、橙的,满满一篮子,堆叠在一起,煞是好看。
  等她进了屋子,再从厨房间洗好手出来,保姆已经带着客人进屋了。
  周红英不认识来人,却一下子就猜到了她们的身份,更何况还有付圭那孩子陪同。
  “哎呀,这是小付的媳妇跟闺女吧,快快请坐,富贵快叫你小婶坐,到婶子这里客气啥?”周红英见到吉雪母女眼睛都亮了几分。
  对于这对母女,周红英可真是好奇的不行,要不是考量人家昨天才到,自己巴巴跑去,人家可能还要忙着招呼自己,周红英表示,她昨天就过去了。
  昨个儿刘蓉蓉几人可是特地跑来告诉她了,说小付家媳妇根本不是传言那般,人家好看的跟天仙一样,说那王雲败家,气的摔了一屋子碗碟,可是费了不少钱。
  天仙是什么个样子,周红英没见过,也想象不出来,只以为又是那些个家属们夸大其词了。
  没想到,如今这么一瞧呀,真真是俊,大约天仙就长这样吧,不然还能更好看到哪里去?
  =
  小付出任务去了,周红英本还打算晚点上门安抚人呢,毕竟才新婚,到家属区第一天,男人就出任务了,将心比心,这事要是搁在她自个儿身上,想想都糟心。
  然而,她怎么也没想到,这小媳妇一大早的自己就上门了。
  大气!
  不仅是长得好看,人还有分寸,看着气质也不比那些名门闺秀差什么。
  小付能娶到这么好的媳妇,周红英也为他高兴,她叫保姆去倒茶切水果后,便坐到几人对面。
  一双温和的眼睛在母女俩身上来回看了好几圈,才笑道:“我听说你叫吉雪,不介意的话,嫂子就叫你小雪吧!”
  吉雪笑容温婉:“当然可以。”
  周红英又笑:“我呀,昨天就听说了,整个部队大院都传遍了,都说小付那小子是个有大福气的,娶了个天仙般的媳妇,我本还觉得是她们夸张了,天仙是何等模样,我这么大岁数了也没见过,如今这么一瞧啊,小雪可不就是天仙嘛,嫂子就没见过长你这么俊的姑娘。”
  古人大多内敛,吉雪还从未听人这么直白的夸赞自己,一时有些不好意思:“嫂子您过誉了,您这说的,我都真当自己成了仙,快要飞升了。”
  “哈哈哈!你也是个促狭的。”听得吉雪的话,周红英的眼神就更亮了,她喜欢性子敞亮的,像王雲那般扭扭捏捏,一肚子心眼子的没个意思,这小付媳妇真叫她惊喜了。
  =
  两人对彼此的第一印象都还不错,又聊了一会儿,吉雪才说明今日还有安排,要再去拜访一下何嫂子,并且晚点还要去街上添置东西,便提出告辞。
  心知她们刚来,定然有不少东西要买,周红英也没留几人:“那说好了,等你安顿好,一定要常来我这坐坐,咱们好好聊聊。”
  吉雪自然满口答应:“嫂子这院子打理的这么好看,繁花似锦,姹紫嫣红的,我肯定常常来叨扰,到时候您别嫌我烦才是。”
  周红英哈哈大笑:“不嫌,不嫌,小雪这般俊,我看着心情都好!”
  吉雪好笑,这嫂子说话真逗。
  她侧身从闺女手上拿过一个香包,香包有些大,大约两个巴掌那般,她捧着香包往周嫂子那边递了递:“嫂子,这是我自己做的小东西,一点心意,您别嫌弃。”
  头一次上门,带着礼物,还是自己亲手做的,周红英怎么会嫌弃,赶紧双手接过,欣喜的看着香囊上头的精湛绣艺,赞叹道:“你这手艺绝了,瞧瞧这蝴蝶绣的与那活的似的,我能打开看看吗?”
  包装袋子上头的蝴蝶便这么精美,周红英对于里头的礼物有些迫不及待起来了。
  “您随意。”
  得了这话,周红英立马拉开香囊上的抽绳,从里面拿出一块折叠好的布料?她摊开再一看,却原来是一块大方巾,真丝材料,淡紫色的,方巾的角落绣着几朵盛开的牡丹花。
  再定睛一瞧,要不是亲手摸出纹理,她瞧着这绣帕上的牡丹花上似乎连露珠都体现出来了。
  周红英倒抽一口气,这也太过逼真了。
  周红英简直惊艳的不得了,她对于刺绣也很喜欢,自己没有那巧手,便收藏过几把团扇,本以为自己收藏的已经算是精品,没想到,今日才知道,什么才能称为珍品。
  与手上的方巾相比,她收藏的那些个团扇就有些不够看了。
  周红英惊奇的看向吉雪,赞叹道:“小雪,你这水平不得了啊,绝对是大师级别了。”
  吉雪轻笑:“您再看看背面。”
  闻言,周红英一惊,有些不相信心中所想,却依然将方巾小心的翻了过来,果然是双面绣。
  这……这……这……
  =
  周红英张口结舌的看着吉雪,半晌,才有些舍不得将方巾往回推了推:“这太贵重了,我不能收,小雪,你可能不知道,就这方巾,要是拿去卖,遇到懂行的,就凭你这手艺,值上千,你要是再绣成屏风什么的就更值钱了。”
  吉雪又给推了回去,直言道:“嫂子,再值钱,也是我自己的手艺,没什么本钱,您要是真不好意思啊,就帮我介绍介绍顾客,不瞒您说,我也没别的本事,就靠这门手艺吃饭。”
  相较于吉雪母女的平淡,付圭是真的吃惊了,他没想到小婶还有这个本事,而且刺绣居然这般赚钱。
  八十年代中期的上千块是什么概念,那是很多地段的一套房,而这一套房,就这么被小婶送出去了。
  有那么一瞬间,付圭对于一个月才五百多的小叔突然有些不自信了起来。
  周红英是真喜欢,她真真是爱不释手。
  按她的意思,是舍不得还回去的,她倒是想买下来,只是听小雪那意思,对于这方巾的价值,也是心知肚明的,要是她真的花钱买了,就是在打人的脸。
  再听到吉雪后面的话以后,她立马表示有钱喜欢刺绣的小姐妹很多,定然会帮忙介绍生意云云。
  心中却想着,从别的地方补回去,可不能真没脸没皮的白占人家便宜。
  想到这里,她珍惜的将方巾放回香囊里。
  周红英又爱惜的抚摸香囊上面的栩栩如生的蝴蝶,好奇道:“方巾上的刺绣与这香囊上的,我瞧着好像不是一个人的手艺?”
  吉祥耳根有些红,下意识的端起水杯喝水,眼神乱飘,转移式逃避。
  吉雪睨了闺女一眼,温声解释:“香囊上的是我闺女绣的。”
  “呀!真假的?小姑娘多大了啊?这手艺也是不得了啊?”周红英觉得今天自己一直在吃惊,跟那没见识的王姥姥一般,一惊一乍的。
  吉雪:“虚岁15了,她呀,还差的远呢。”
  嘴上虽然这般说,吉雪的眼神中却满是对于女儿的满意。
  周红英也是做母亲的,自然理解吉雪的心态,更何况这孩子确实优秀,她慈爱的看向喝水的吉祥,小姑娘乖乖巧巧的,跟母亲有七分相像,也是个美人胚子,长开了定然不得了。
  她笑问吉雪:“小姑娘叫什么名字呀?”
  吉雪眼里满是笑意:“她叫吉祥。”
  周红英一愣,下意识的看向付圭。
  付圭眼皮跳了跳,不知怎的,突然就有了不好的预感。
  果然,就见周红英一拍大腿:“哎哟,叫吉祥啊,跟咱们富贵刚好是一家啊!富贵吉祥!缘分呐!”
  吉祥:“噗!”
  付圭……捂脸!
  第20章 三更合一(包含满4……
  “二哥,你耳朵怎么这么红?”听说付小婶要请客吃饭,一无所知的小伙伴们立马驱车赶了过来。
  来的时候,卫谨三人每人手上都拎了东西,进屋后,客客气气的与吉雪问好,并奉上礼物,表示这是昨天皮夹的回礼。
  在吉雪的观念里,长辈给小辈见面礼是常态,她还真没收到过小辈的回礼,有些欢喜的接了过来,心中感慨都是乖孩子。
  正正经经的与小婶问好后,卫谨便原形毕露,他一屁股就坐到了付圭旁边,刚要说话,就发现自家二哥耳垂红彤彤的,也没过脑,下意识的就问了出来。
  闻言,付圭嫌弃的撇了卫谨一眼,这小子简直是哪壶不开提哪壶,他要怎么回答?难道说,他历经了周婶子的调侃后,又被何婶子调侃了?
  旁人或许一时不会注意到,但是家属院里,周婶子就喜欢叫他富贵,有一回何婶子听见以后,也跟着叫,时间久了他也就习惯了。
  所以,第一次知道小姑娘叫吉祥的时候,他心里头就打了个突。
  果不其然,被调侃了。
  =
  想到这里,付圭余光瞄了眼坐在对面乖乖巧巧,面上完全没有异样的小姑娘,心里啧了一声,莫名有些不爽。
  不想满足卫谨的八卦,他侧头看向严令安:“你把你大伯的车开来了?”
  严令安这几年一直住在他大伯家,严大伯经商,改革开放没几年,他已经赚的盆满钵满,去年连小轿车都买好了。
  其实付圭这几个小伙伴都是j市人,除了卫谨的家人这几年刚好在s市工作,严令安跟苟兰辰都是住在亲戚家里。
  没办法,谁让他们小的时候,父母工作太忙,还频频调动,别说陪伴了,连稳当念书都是奢侈。
  这几年父母辈倒是稳定下来了,但是几个小伙伴已经处出了感情,便决定跟着付圭一起,在s市念完高中,等大学再考回j市。
  “嗯,人太多了,一辆车挤不下,而且小婶她们刚来,应该要买不少东西,多一辆车也能多装一些。”严令安看着付圭,淡淡的解释。
  被好友猜出自己的‘险恶用心’,付圭也不心虚,只是转头看向吉雪询问:“小婶,现在出发吗?”
  吉雪方才在需要购买的物品清单上,又加了两项,听得这话,立马站起身:“走吧,天色不早了。”
  的确不算早了,于是一行六人,开着两辆车,很快就出了部队大院。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