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0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位潘老先生给成河指点了一回之后,喝了杯茶,就上了一侧下铺休息了。
  成河自然住了他那一侧的上铺,小秋和金笛则住了另一侧。
  到了饭点儿,成河先去餐车打探了一趟,回来直摇头道:“餐车里也挤满了人,也没什么吃的了,听说连清水面条都卖完了。”
  “那让一车人都饿肚子吗?”金笛惊讶地问。
  成河看了她一眼笑道:“这顿饭不好办了,等到了下一个大站,会补充食材,到时候就有的吃了。”
  小秋笑笑,指使成河打开她的行李箱,然后,车厢中的四个人,包括潘老先生都禁不住震惊了——整个行李箱里装的居然都是吃的喝的。
  肉干、奶制品、干果、巧克力糖果这些不用说,整整齐齐两排罐头瓶子里分别装着红烧肉、糟鹅、肴兔、熏鱼……食品纸袋子里装的则是面包、大饼,甚至还有一袋子奶香小馒头。
  成河一样一样翻看着,开始还惊讶,看着看着几乎麻木了,也就自动消了声,直到,他又打开一个纸包,看到里边淡黄色透着淡淡香味儿的东西,像是面条做成的饼子……
  “这是什么?”成河好奇地询问。
  小秋抿着嘴笑,却不直接解释,而是拿出两只饭盒,将那面条饼放进饭盒中,又打开几个小纸包,将一些粉状、颗粒状的东西倒进饭盒,然后,打发成河拿着去锅炉间接开水。
  成河心中好奇,却也耐得住性子,很听话地去接热水。等几分钟后,成河端着两个饭盒返回来,一进门就兴奋地说道:“小秋,你这东西怎么做的,实在是太香了,我一加热水,香味儿就扑出来了,引得大半个车厢的人都围过来看,要不是我脚底下利落,说不定都有人上来抢了。”
  小秋笑笑,没有言语,心道:方便面这种东西,可不就是闻着香嘛!
  特别是还没有方便面的年代,又大都饿着肚子的时候,方便面的香味儿还真的有引发抢夺,甚至引起骚乱的可能。
  她又打开一只饭盒,给泡面饭盒里各加了两片卤牛肉。再打开一个饭盒,看到里边绿莹莹的香菜、蒜苗、香葱……连潘老先生也不淡定了。
  这小丫头不是赶火车,而是来火车上度假来了吧?
  看她这架势,若是火车上允许生火,恐怕烧烤架都支起来了吧。
  成河和金笛却是见识多了小秋的各种讲究,所以对这一切虽然略感意外,却并不惊讶,金笛欢喜无限地捏了一支卤鸡爪啃着,成河则直接取了筷子勺子递给潘老先生……以他对小秋的了解,最先这两碗面,肯定有老先生一份。
  果然,小秋放好牛肉之后,就将饭盒放到老先生面前,一边笑着道:“您吃什么作料儿自己加。”
  转手将另一盒面递给金笛。金笛还想推却,小秋笑道:“你先吃,还有呢,再让三哥去泡。”
  说着话,又拿了两只饭盒出来,放上面交给成河去加开水。
  这会儿功夫,潘老先生和金笛都已经开吃了,潘老先生素养很好,低头吃饭,没什么声音,金笛就比较活泼了,吃一口面赞一声:“面条劲道、有嚼头,好吃啊!”
  喝一口汤,脸上的惊喜更甚,连声赞道:“这汤也好喝啊,你是怎么做的?我怎么尝着这么像家里的汤啊?唔,也不是,比在家里喝的汤更浓郁……哈哈,要是让小西知道有这么好喝的汤,估计那丫头能悔青了肠子呀……嘻嘻……”
  小秋觉得好笑,却听到潘老先生一本正经道:“确实不错。”
  这回,她是真的忍不住了,失笑。
  一顿丰盛的午餐之后,老爷子也和金笛小秋两个丫头熟悉了许多,知道他们经由江汉乘船游三峡,于是建议他们留出两天时间来逛一逛江汉城:“三镇鼎立,九省通衢……黄鹤楼、古琴台、晴川阁三大名胜,皆值得一游。特别是黄鹤楼,登楼远眺,三镇全貌尽收眼底,汉江、长江并流之三江风貌气势恢宏……呵呵,特别是你这个小子,多看多画多体会,对你的画技提高会大有裨益呀!”
  金笛听得入迷,听老爷子说的全是人文、自然景致,她都不太感兴趣,好不容易等到老先生告一段落,她连忙迫不及待地询问:“那江汉城有什么特色美食啊?”
  “哈哈……”老先生看着金笛哂然一笑道,“说起江汉的美食文化,无外乎‘一早和一晚’。”
  “什么是一早一晚?”金笛兴致勃勃地追问。
  老先生笑眯眯摸摸下巴,道:“一早说的是江汉老百姓的‘过早’,就是京城人‘吃早饭、吃早点’的意思……一晚,则说的是江汉老百姓丰富的‘宵夜文化’……”
  老先生说的生动精彩,金笛听得两眼放光,连连点头,晚了,回头就跟小秋商量:“咱们在江汉停两天吧,也体会体会江汉人的‘一早一晚’呀。”
  这个要求不算过分,小秋自然欣然应允。
  从京城道江汉,足足将近三十个小时,接下来的一天一夜时间,成河负责跑腿、出力,小秋负责安排三餐美食和茶水点心,金笛则和潘老先生聊得投契,颇有些忘年交的意思……这一路下来,三个人对这位老先生当做自家长辈一样待承,亲近不是尊敬,周道不会越距,老先生在这个车厢里,好吃好喝,还有三个有趣的小朋友相伴,等火车鸣着汽笛驶进江汉站,他竟多少有些不舍起来。
  还好,他这把年纪,经历了太多,心中所想已经不大形于外了,火车停靠在站台旁,他就起身和三位小朋友挥手告别,然后,小秋他们眼看着老先生与站台上接站的两个年轻人会合,一路出站去了。
  金笛有些失落,忍不住小声嘀咕道:“就这么走了,我还以为他会邀请咱们去他家做客呢!”
  小秋和成河对视一眼,却都没接这话。
  这位的言谈举止,还有刚上车时显露的绘画方面的见识,他们可不认为对方就是普通老头儿。他们心里猜测,这位很可能是书画方面的大家?
  既然是大家,恃才傲物,性格孤僻冷傲些都再正常不过了。
  至于,一路上他们的照应,一来是一个车厢,对方年纪又大,他们年轻人照应一下本就是应该的。何况,人家还认认真真地指导了成河一番,虽然只有一课,也算是老师了,照料和供应吃喝,也就都是本分了。
  第九百四十二章
  小秋前世也没来过江汉,但在网络、电视上也有所了解,三人出了站,躲开小旅馆的拉客大军,找了一家比较正式的旅馆办了入住。
  进房间稍事洗漱,也差不多到了吃晚饭的时间,三人一起出门,打车直奔江汉城有名的夜宵一条街‘吉庆街’。
  小秋对这条街的最初印象,来自于当代着名的一位女作家的作品,作品中的女主角就是一位在吉庆街卖鸭脖子的女人,虽然做的只是小吃摊的生意,却优雅、漂亮、智慧……
  那个女主角无疑是动人的,只是优雅美丽的背后,难免透出些苦涩、无奈,甚至屈辱……可又如何?这就是生活的真实写照。那位优雅动人的女主角似乎就在你身边,活生生的。
  再以后,她对吉庆街的关注就比较多了,可惜,了解之下才知道,那条女主人公生活的吉庆街已经拆了,虽然又建了一条新的吉庆民俗一条街,位置变了、建筑变了、什么都不一样了,或者说,新旧两条街除了名字上的两个字,其实毫无瓜葛。
  小秋清楚地记得,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她颇有些若失的惆怅,觉得终究是错过了。
  此时此刻,她却禁不住要庆幸了,庆幸重生,让她能够回到这个时空,重游一遍中的‘吉庆街’。
  下了车,入眼的就是一片老房子,拥挤、陈旧,甚至破落不堪。
  这样一条街,人气却很高,天色刚刚暗下来,两边沿街的房子已经陆陆续续开始营业,有的就在门口摆个小摊子,有的场地略宽敞些,就摆开几张桌子,待客……
  已经有各种食物的香气开始在街巷中浮起来,渐渐地充满了整条街巷,并毫不迟疑地向四周满溢、扩散开去,然后,更多的人,顺着这味道,从四面八方聚拢过来,汇入一片喧闹、嘈杂、热火朝天中去。
  这些小摊、小馆子确实没有太堂皇的店面,大多只能称之为简陋,甚至,不可避免地有些不卫生的地方。可,这一条街却充满了浓重的烟火气,人声鼎沸,熙来攘往,比大多数城市里刚兴起的夜市都更火爆。
  小秋、金笛和成河三个人却谁也没嫌弃这里的环境,乐呵呵地就冲了进去。
  先尝了几样小吃,又来到一家人气特别旺的馆子门口坐下……就这,还是她们来的恰到时候,他们刚坐下,就看见又来了三四拨客人,都因为没了座位,有一拨人只好去了别家,更多的人却在旁边等着,可见这一家的人气之旺……
  等菜上来,还真是没辜负了三人的期望,虽说口味与京城的菜馆子有些不同,但美味是没有界限的,三个人都吃得很嗨。看着别的桌子上,去其他小摊位上要小菜的,小秋也拉着金笛去了,要了三四个回来,结果,她们都想尝尝要的太多,剩了大半,小秋也不浪费,打包拎了回去。
  等回到旅馆,之前饱胀的胃又有了空儿,回到房间,金笛就抱着打包回来的美食吃起了宵夜。她自己吃还不算完,还拉着小秋一起吃……
  小秋觉得只吃东西没意思,又从‘箱子’里摸出一小瓶梅子酒来,金笛一看,立刻欢呼起来。
  两个人太兴奋,睡晚了,第二天早上,小秋起床叫金笛去感受江汉人的过早,金笛却赖在床上不想起了,小秋拿冷毛巾来,拍在她的脸上,这才把金笛冻得一个激灵跳下了床。
  打闹一番,匆匆洗漱了出门,小秋走到大堂的时候,突然想起来,给家里打了个电话,打到卷棚胡同,居然是小姨宋秀菊接的,听小秋说到了江汉城,宋秀菊耐心听着,之后,问小秋带的钱够不够花?又叮嘱一路上要小心,安全第一云云,小秋统统答应着。
  过早要去居民区,三个人问过旅馆的服务员,出门也没打车,绕到旅馆后边,再一转就是远近闻名的‘户部巷’,隔着大半条街,就已经听到了户部巷鼎沸的人声,几乎同时,各种食物的香气也已经送到了你的鼻子底下,勾着你不由自主地加快了脚步。
  小秋重生前,热干面已经闻名大江南北,这个自然是要品尝的。另外还有汽水包子、米粑、面窝、糊粉汤……
  这一条街上,特色各异的早餐铺子一家挨着一家,一路吃过去,别说肚子盛不下,连眼睛都应接不暇了。刚进来的时候,金笛还数着早餐美食的品种呢,可惜,没走多远,她就被美食征服了,埋头吃东西,连数数的事儿都忘了。
  吃早餐吃到撑……也是不多见了。
  就这样,三个人也觉得颇有些意犹未尽,他们走了还没有半条街,还有好多家店的美食没尝到呢。
  眼馋肚子小,实在没办法了,三个人只好扭头离开,找到公交车,去了黄鹤楼。
  爬到黄鹤楼上,居高远望,小秋正感叹两江汇聚,通达南北呢,就听身旁金笛小小声地嘀咕:“早知道买一份面窝带着了……”
  这是又饿了?是谁早上吃得要扶着肚子走路的?
  小秋忍着失笑,也没点破小丫头嘴馋的小心思,转眼去看,另一边,成河正在画速写……
  看着三哥三两笔,就将两江汇聚、三镇鼎立的形势画了出来,然后寥寥添了几笔,高楼、街巷、江轮、码头、近处的车辆……就悉数跃然纸上,简单却生动。
  哎,三哥还真是很有画画的天分。这等天分,不让他画画就太可惜了。
  算了,二哥那边她再做做工作,就放下劝说三哥换专业的打算吧。有二哥,有她,三哥和弟弟妹妹们,就由着他们挑选自己喜欢的职业吧,不要勉强他们了,只要知道努力上进,做什么工作没关系,开心满足更重要。
  第九百四十三章
  因为要留出成河写生的时间,三个人的行程不快,相对于那些走马观花的游客来说,甚至是很慢了,一天下来,江汉城三大名胜景点也就逛了两个。
  当天晚上,三个人没去吉庆街,而是找了当地有名的传统老店,专门品尝了特别着名的武昌鱼,当然了排骨莲藕和桂花米酒也是必须品尝的特色美食。
  从酒楼中出来,三个人就去江边溜达了一圈,结果证明江南的冬季也是冷的,特别是江风裹挟着水面的湿气吹过来,真的是寒气侵骨,没多会儿,三个人就哆哆嗦嗦逃离了江边,打车回了酒店。
  冲了个热水澡,才觉得暖和过来,小秋裹着浴袍钻进被窝,手里拿着一本介绍三峡旅游的书在看。
  乘船游三峡,最终是巴蜀之地的山城,自然是要游览一番,当然,也不会错过平常正宗山城火锅的机会。
  至于实践活动,小秋和金笛商议,鉴于寒假的特殊性,中间要回家过年的,这样留给她们的时间并不多,于是,就将游医实践变成当地医药特色的考察和了解。
  有了这一天的游览经历,小秋和金笛商议,第二天的游览,他们分成两拨,到达最后一个景点古琴台。留成河在这里写生,她们两个则去东湖公园赏梅。
  结果,到了古琴台,成河突然变了卦,取消写生,要跟着一起去赏梅。他说,还没见识过大片的梅园呢……
  对于成河的感受,小秋比较了解,老家没什么园林,梅林成片香雪海的盛景,也仅仅是在书上看到过,她是到了京城后,在公园里第一次见到梅花,不过,京城的冬天太过寒冷,梅树长得远没有这边的繁茂,梅花盛开香雪海的景象自然也没见识过。
  东湖的梅花真的没让他们失望,大片大片的腊梅、红梅、美人梅正值盛花期,鹅黄、粉白、嫣红……远看上去真的像是云霞、落雪,却比云霞落雪多了一层幽香扑鼻,三个人漫步在梅林间,看枝干上梅花点点,呼吸间充斥着浓浓的梅花香……真的让人觉得好像洗了肺一样,整个人都清新美好起来了。
  在江汉的两天过得快乐而充实,第二天傍晚,三人终于上了江轮,开始了他们的长江之旅。
  刚上船,三个人兴奋地站在船头看景,感受着湿漉漉的水汽扑在脸上,都兴奋的不行。
  可站了一个小时之后,三个人就终于败在寒风之下,而且,这里的山势还相对平缓,船行江中,景色比较单调,看一会儿没了新鲜感,也就觉得没意思了。
  三个人哆哆嗦嗦回到舱室,小秋拿出奶粉和红茶来,金笛主动和成河石头剪子布来确定谁去打热水……
  却不想,连着三把,竟是一败涂地。
  小秋看不得她哭丧着脸的模样,主动拿了杯子和她一起出门。
  正排队打热水呢,就听广播中找医生,说一个小孩子发起了高烧。
  小秋和金笛对看一眼,回头将杯子都塞进成河手中,就按照广播里说的舱号找过去,到了那儿一看,已经有一位三十多岁的男医生了,只不过,男医生很为难,没有药物,他能做的也只有简单的物理降温。
  生病的是个五六岁的小男孩儿,带他的是外公外婆,两位老人看着小脸烧的通红的外孙,急的都快哭了。
  小秋和金笛分开舱门口围观的旅客走进去,小秋对现场的一位游轮乘务员点头道:“我是中医,我来看看吧。”
  在场的人,包括孩子的外公外婆对小秋都有些将信将疑,主要是小秋的年纪看上去太小了,就像个中学生,让人很难相信她会医术。
  乘务员和孩子的外公外婆低声交流了一下,最后还是决定让小秋试试……实在是没有别的办法了,也不能看着孩子这么烧下去,只能让小秋试试,完全是抱着万分之一的侥幸了。
  小秋没在意众人探究加怀疑的目光,一派镇定地给孩子做了检查,然后抬头,对孩子的外公外婆道:“我行李中带了退烧药。不过,用药只能暂时退烧,想要治病,我还需要给孩子用针……”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