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7章 录制进行中
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节目组不可能不尽人意到不允许嘉宾自己私下购买纪念品。
像现在这种情况,施小娅买画册是准备自己留着带回去当礼物送人,属于个人行为,不算入节目规则中,节目组自然不会阻止。
“这是什么?纪念品吗?”
不知何时,赵琴等人到了他们身后,看见她手上抱着的东西,好奇问道。
“画册!”施小娅解释,顺手拿过一本画册给赵琴等人看。“你们要买吗?”
没有立即回答,几人凑到一起翻看了几页,当发现里面介绍钱币的,吴茜最先收回目光,摇摇头,表示没兴趣。
事实上,如果不是特别钟爱钱币收藏的爱好者,着实很难对画册升起兴趣,这点从摊位前摞得老高的画册可以看得出来,买的人很少。
“你是准备买回去送人的?”
注意到施小娅手上有好几本画册,赵琴稍作思考,便猜到了她的想法。
“嗯。”施小娅微微颔首。“也不贵,买几本当做纪念品送人挺好的。”
“我也买几本吧,我家那口子应该会喜欢。”赵琴说。
她丈夫是导演,偶尔会自己写剧本,书房里有两个书柜,被各种书籍塞得满满当当,方便他创作时随时查找资料。这种画册对于普通人来说,顶多看个热闹,但对她丈夫来说,创作时如果需要用到钱币方面的知识点,可以当做资料书使用。
和施小娅买来当礼物送人不同,她是帮丈夫买的,所以不需要买那么多,只买了两本。
“赵老师,时间不早了,我们该去下一个地点。”待赵琴买完画册,工作人员走过来,提醒众人。
现在这个季节,不到五点,太阳就已经开始落山。之前来的时候是四点半,这会儿逛完钱币馆,外面天色已经暗下来,华灯初上,如果不抓紧时间录制,恐怕今天得到半夜才能结束。
几个拍摄景点之间的距离很近,没必要骑自行车,几人跟随节目组,步行几分钟便赶到了目的地,江南木雕陈列馆!
江南木雕馆的所占用的房屋,原是东栅徐家豪宅,其主人徐霭,是上虞人,最初靠酿酒发家,后又开了酒店、米行、粉坊等,发家后就建起了这座豪宅,乌墩人称“徐家厅”。
原徐家厅是一座四开间的江南传统豪宅,东侧有沿街店面和二进楼厅,后进有附属房舍,东厢水廊下有平房。西侧沿街为石库墙门,内有3间楼房和两楼厅。徐家厅最值得称道的是其建筑物上的精美木雕,几乎整座楼的木构件都有雕刻,尤其是梁柱、窗户等木构件雕刻更是精细,因此也被人称其为‘百花厅’,在这里设木雕馆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众人来到‘徐家豪宅’,从徐家厅的石库门进入江南木雕馆门厅,迎面是一组雕刻精细的屏风,古色古香,紧挨旁边的是木雕馆的简介;背面是一对椴木龙凤柱,柱高大约在2米,两根柱子上分别雕有盘龙飞凤,构图缜密,姿态万千,惟妙惟肖。
一般说来龙凤形象只能作为帝王宫殿的装饰物,寻常人家是不得使用的,特别在古时,尤其犯忌讳,哪怕古时江南非常富饶,依旧不是一般人家敢随意雕刻的,这对龙凤柱之所以能存在,是作为收藏品保留的,但即便如此,在江南依旧属于十分罕见,由此可见,这对龙凤柱的弥足珍贵。
经过龙凤柱,众人进入徐家厅的第二进。
这里是木雕馆的主要陈列室,门口有一架樟木雕花大梁,介绍上说明其长约4米,宽约50厘米,重达300多公斤,正面所雕的场景为“郭子仪拜寿”的‘全家福’。
郭子仪七子八婿分立前后左右,面向中间两位老人,10多个人物神态各异,姿势不同,栩栩如生,表现得甚是细腻、精巧。另外展厅中还有“彩云神箭”,这是由圆柱、雀替、牛腿、梁垫等建筑木雕构件组合而成,构件中卷草龙的雕花图案寓意聚集而成的白云,边上还有历史典故等。
与在钱币馆不同,节目组特意安排了一位解说员给众人介绍木雕馆。
从解说员口中得知,这座三开间陈列大厅建筑本身就是雕刻艺术馆,4根大柱上的大梁是轻盈的镂空花篮,顶上是4个花篮附在横梁上,分别为梅、兰、牡丹、菊花。
边介绍着,解说员边带领众人穿过一小天井来到徐家厅的第三进建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龙门骨架,倒置的梁垫、翘角的雀替,有的造型简洁,构思独特,有的纤巧隽秀,功能与审美十分和谐,堪称江南木雕精品。
其中解说员着重介绍了两侧的两根粗大的木雕柱子,柱子上雕有兽面人身的神秘画像,栩栩如生,给人神秘和威严之感,但贸然看去的话,居然有几分恐惧感,令人心头发寒。
解说员介绍说,这属于图腾柱,但奇怪的是,它既没有华国雕刻特有的古风韵味,也没有华国佛教的静穆、超然,一直以来无人能给予准确的解释。
“外星人系列吗?”
吴茜脱口而出。
闻言,众人好笑,赵琴拍了拍她小脑袋,提醒道:“别乱说话,好好听人家解说员介绍。”
不好意思的吐了吐舌,歉意的看了眼解说员,闭上嘴巴,没再乱说话。
解说员倒不以为意,笑了笑,还接话说道:“外星人系列肯定是不存在的,多数是雕刻师在雕刻的时候,加入了自己的想法。要说奇怪,应该是那位雕刻师的思想与普通人不同。”
说罢,不等吴茜回应,解说员微微张开手臂,说道:“大家先四处看看,过会儿我们去楼上。”
闻言,众人明白接下来是自由发挥的时间,于是,三三两两散开,这儿瞧瞧,那儿摸摸,时不时还会议论一番。
待节目组示意素材足够的,众人再次汇集,跟随解说员上楼。
和楼下一样,楼上同样成列着各种木雕构件,甚至比楼下还要多得多,有劳作工具、梁垫、挂落、斗拱、飞檐、栏杆、门楣、窗棂、裙板……可谓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在展厅四周是各式各样的落地长窗、饰件等,图案同样非常丰富,有历史人物、戏曲故事、花鸟鱼虫、山水景观;而且许多都有与之搭配的历史典故,如“八仙过海”、“岳飞传”、“松鼠吃葡萄”、“梅兰竹菊”、“和合二仙”、“福寿如意”,“渔樵耕读”、“西厢记”等等。
这些典故,每一个拿出来,皆足以单成一本著作,由此可见华国雕刻文化的源远流长。
对于典故,解说员只简单介绍了几句,并未详细的给众人叙述,倒不是不想,而是故事太多、太长,若一个一个详细讲出来,明天太阳升起时,恐怕众人还没听完,所以,只能用简短几言带过。
尽管已经尽量精简语言,但依旧用了很长时间才堪堪介绍完,最后解说员嘴巴都说干,舔了舔干涩嘴唇,示意大家自由活动,自己则跑过镜头外,拿起一瓶矿泉水,咕嘟咕嘟,一口气灌了半瓶才感觉舒服。
并未给众人太多时间去感受雕刻文化和历史厚重感,节目组工作人员再次出现,提醒大家该去下一个地点了。
在钱币馆时,因为没有相关方面的兴趣爱好,大家多少有点兴致缺缺;但木雕成列馆里的展品,哪怕大多为建筑物上的装饰件,但架不住雕刻的太漂亮了,可谓巧夺天工。
对于美的东西,人类是永远不会排斥的,所以,大家都想多看看。特别是这些雕刻上的人物也好,山水景观也罢,全出自各种典故,给人一种典故中人物与景色从文字中走了出来的感觉。
带着恋恋不舍的心情,众人离开木雕陈列馆,马不停蹄的继续赶往下一个地点。
“早知道这样,还不如推迟到明天录制呢。”
赶往下一地点的途中,黄婷婷忍不住吐槽道:“逛景点最忌讳赶时间,走完一个地方马上转移到下一个地方,连细细品味的机会都没有,跟上班打卡有什么区别,太扫兴了。”
“没办法,毕竟是在录节目,拍摄才是正事,游玩,只算是顺带着的。”施小娅接过话,说道。“你若觉得玩得不尽兴,以后有时间了可以再来乌墩游玩嘛。”
“没意思。”
黄婷婷摇摇头。“来过一次的地方,以后再来,会缺少神秘感的,很难找回第一次来的时候那种心情。”
摊摊手,施小娅表示,如果她这么想,那确实没办法了。
“对了,我们接下来要去的打卡点是展览什么的?”刘子强插话询问。
“好像是宏源泰染坊。”施小娅说。“一个始创于宋元年间的染坊,据说能在里面看到传统染布工序的全过程。”
正说话的功夫,工作人员推着她们之前使用的自行车推了过来。
“因为宏源泰染坊晚上不演示染布工序的过程,缺少拍摄素材,导演临时决定不去宏源泰染坊,直接去江南百床馆。”
几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无奈耸耸肩。
“得!我本来还想自己动手染一块布呢,现在看来,计划落空了。”翻白眼,吴茜郁闷的说。
抬头看了眼已经完全黑下来的天色,赵琴道:“再耽搁下去,今天晚上恐怕真得连夜录制了。”
“走走,上车,赶紧走。”
一听说要连夜录制,吴茜立马不再纠结染布的事,率先跨上自行车,连声催促。
刘子强接过工作人员推过来的自行车,侧头看向正准备去骑车的施小娅,说道:“天太黑了,你技术又不太好,容易出事,我载你吧,上来!”
愣了下,施小娅俏脸上瞬间绽放出灿烂笑容,小脑袋犹如小鸡啄米般连连点动,脚步轻快走过来,垫脚坐到后面,双手很自然的环抱在他腰间。
像现在这种情况,施小娅买画册是准备自己留着带回去当礼物送人,属于个人行为,不算入节目规则中,节目组自然不会阻止。
“这是什么?纪念品吗?”
不知何时,赵琴等人到了他们身后,看见她手上抱着的东西,好奇问道。
“画册!”施小娅解释,顺手拿过一本画册给赵琴等人看。“你们要买吗?”
没有立即回答,几人凑到一起翻看了几页,当发现里面介绍钱币的,吴茜最先收回目光,摇摇头,表示没兴趣。
事实上,如果不是特别钟爱钱币收藏的爱好者,着实很难对画册升起兴趣,这点从摊位前摞得老高的画册可以看得出来,买的人很少。
“你是准备买回去送人的?”
注意到施小娅手上有好几本画册,赵琴稍作思考,便猜到了她的想法。
“嗯。”施小娅微微颔首。“也不贵,买几本当做纪念品送人挺好的。”
“我也买几本吧,我家那口子应该会喜欢。”赵琴说。
她丈夫是导演,偶尔会自己写剧本,书房里有两个书柜,被各种书籍塞得满满当当,方便他创作时随时查找资料。这种画册对于普通人来说,顶多看个热闹,但对她丈夫来说,创作时如果需要用到钱币方面的知识点,可以当做资料书使用。
和施小娅买来当礼物送人不同,她是帮丈夫买的,所以不需要买那么多,只买了两本。
“赵老师,时间不早了,我们该去下一个地点。”待赵琴买完画册,工作人员走过来,提醒众人。
现在这个季节,不到五点,太阳就已经开始落山。之前来的时候是四点半,这会儿逛完钱币馆,外面天色已经暗下来,华灯初上,如果不抓紧时间录制,恐怕今天得到半夜才能结束。
几个拍摄景点之间的距离很近,没必要骑自行车,几人跟随节目组,步行几分钟便赶到了目的地,江南木雕陈列馆!
江南木雕馆的所占用的房屋,原是东栅徐家豪宅,其主人徐霭,是上虞人,最初靠酿酒发家,后又开了酒店、米行、粉坊等,发家后就建起了这座豪宅,乌墩人称“徐家厅”。
原徐家厅是一座四开间的江南传统豪宅,东侧有沿街店面和二进楼厅,后进有附属房舍,东厢水廊下有平房。西侧沿街为石库墙门,内有3间楼房和两楼厅。徐家厅最值得称道的是其建筑物上的精美木雕,几乎整座楼的木构件都有雕刻,尤其是梁柱、窗户等木构件雕刻更是精细,因此也被人称其为‘百花厅’,在这里设木雕馆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众人来到‘徐家豪宅’,从徐家厅的石库门进入江南木雕馆门厅,迎面是一组雕刻精细的屏风,古色古香,紧挨旁边的是木雕馆的简介;背面是一对椴木龙凤柱,柱高大约在2米,两根柱子上分别雕有盘龙飞凤,构图缜密,姿态万千,惟妙惟肖。
一般说来龙凤形象只能作为帝王宫殿的装饰物,寻常人家是不得使用的,特别在古时,尤其犯忌讳,哪怕古时江南非常富饶,依旧不是一般人家敢随意雕刻的,这对龙凤柱之所以能存在,是作为收藏品保留的,但即便如此,在江南依旧属于十分罕见,由此可见,这对龙凤柱的弥足珍贵。
经过龙凤柱,众人进入徐家厅的第二进。
这里是木雕馆的主要陈列室,门口有一架樟木雕花大梁,介绍上说明其长约4米,宽约50厘米,重达300多公斤,正面所雕的场景为“郭子仪拜寿”的‘全家福’。
郭子仪七子八婿分立前后左右,面向中间两位老人,10多个人物神态各异,姿势不同,栩栩如生,表现得甚是细腻、精巧。另外展厅中还有“彩云神箭”,这是由圆柱、雀替、牛腿、梁垫等建筑木雕构件组合而成,构件中卷草龙的雕花图案寓意聚集而成的白云,边上还有历史典故等。
与在钱币馆不同,节目组特意安排了一位解说员给众人介绍木雕馆。
从解说员口中得知,这座三开间陈列大厅建筑本身就是雕刻艺术馆,4根大柱上的大梁是轻盈的镂空花篮,顶上是4个花篮附在横梁上,分别为梅、兰、牡丹、菊花。
边介绍着,解说员边带领众人穿过一小天井来到徐家厅的第三进建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龙门骨架,倒置的梁垫、翘角的雀替,有的造型简洁,构思独特,有的纤巧隽秀,功能与审美十分和谐,堪称江南木雕精品。
其中解说员着重介绍了两侧的两根粗大的木雕柱子,柱子上雕有兽面人身的神秘画像,栩栩如生,给人神秘和威严之感,但贸然看去的话,居然有几分恐惧感,令人心头发寒。
解说员介绍说,这属于图腾柱,但奇怪的是,它既没有华国雕刻特有的古风韵味,也没有华国佛教的静穆、超然,一直以来无人能给予准确的解释。
“外星人系列吗?”
吴茜脱口而出。
闻言,众人好笑,赵琴拍了拍她小脑袋,提醒道:“别乱说话,好好听人家解说员介绍。”
不好意思的吐了吐舌,歉意的看了眼解说员,闭上嘴巴,没再乱说话。
解说员倒不以为意,笑了笑,还接话说道:“外星人系列肯定是不存在的,多数是雕刻师在雕刻的时候,加入了自己的想法。要说奇怪,应该是那位雕刻师的思想与普通人不同。”
说罢,不等吴茜回应,解说员微微张开手臂,说道:“大家先四处看看,过会儿我们去楼上。”
闻言,众人明白接下来是自由发挥的时间,于是,三三两两散开,这儿瞧瞧,那儿摸摸,时不时还会议论一番。
待节目组示意素材足够的,众人再次汇集,跟随解说员上楼。
和楼下一样,楼上同样成列着各种木雕构件,甚至比楼下还要多得多,有劳作工具、梁垫、挂落、斗拱、飞檐、栏杆、门楣、窗棂、裙板……可谓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在展厅四周是各式各样的落地长窗、饰件等,图案同样非常丰富,有历史人物、戏曲故事、花鸟鱼虫、山水景观;而且许多都有与之搭配的历史典故,如“八仙过海”、“岳飞传”、“松鼠吃葡萄”、“梅兰竹菊”、“和合二仙”、“福寿如意”,“渔樵耕读”、“西厢记”等等。
这些典故,每一个拿出来,皆足以单成一本著作,由此可见华国雕刻文化的源远流长。
对于典故,解说员只简单介绍了几句,并未详细的给众人叙述,倒不是不想,而是故事太多、太长,若一个一个详细讲出来,明天太阳升起时,恐怕众人还没听完,所以,只能用简短几言带过。
尽管已经尽量精简语言,但依旧用了很长时间才堪堪介绍完,最后解说员嘴巴都说干,舔了舔干涩嘴唇,示意大家自由活动,自己则跑过镜头外,拿起一瓶矿泉水,咕嘟咕嘟,一口气灌了半瓶才感觉舒服。
并未给众人太多时间去感受雕刻文化和历史厚重感,节目组工作人员再次出现,提醒大家该去下一个地点了。
在钱币馆时,因为没有相关方面的兴趣爱好,大家多少有点兴致缺缺;但木雕成列馆里的展品,哪怕大多为建筑物上的装饰件,但架不住雕刻的太漂亮了,可谓巧夺天工。
对于美的东西,人类是永远不会排斥的,所以,大家都想多看看。特别是这些雕刻上的人物也好,山水景观也罢,全出自各种典故,给人一种典故中人物与景色从文字中走了出来的感觉。
带着恋恋不舍的心情,众人离开木雕陈列馆,马不停蹄的继续赶往下一个地点。
“早知道这样,还不如推迟到明天录制呢。”
赶往下一地点的途中,黄婷婷忍不住吐槽道:“逛景点最忌讳赶时间,走完一个地方马上转移到下一个地方,连细细品味的机会都没有,跟上班打卡有什么区别,太扫兴了。”
“没办法,毕竟是在录节目,拍摄才是正事,游玩,只算是顺带着的。”施小娅接过话,说道。“你若觉得玩得不尽兴,以后有时间了可以再来乌墩游玩嘛。”
“没意思。”
黄婷婷摇摇头。“来过一次的地方,以后再来,会缺少神秘感的,很难找回第一次来的时候那种心情。”
摊摊手,施小娅表示,如果她这么想,那确实没办法了。
“对了,我们接下来要去的打卡点是展览什么的?”刘子强插话询问。
“好像是宏源泰染坊。”施小娅说。“一个始创于宋元年间的染坊,据说能在里面看到传统染布工序的全过程。”
正说话的功夫,工作人员推着她们之前使用的自行车推了过来。
“因为宏源泰染坊晚上不演示染布工序的过程,缺少拍摄素材,导演临时决定不去宏源泰染坊,直接去江南百床馆。”
几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无奈耸耸肩。
“得!我本来还想自己动手染一块布呢,现在看来,计划落空了。”翻白眼,吴茜郁闷的说。
抬头看了眼已经完全黑下来的天色,赵琴道:“再耽搁下去,今天晚上恐怕真得连夜录制了。”
“走走,上车,赶紧走。”
一听说要连夜录制,吴茜立马不再纠结染布的事,率先跨上自行车,连声催促。
刘子强接过工作人员推过来的自行车,侧头看向正准备去骑车的施小娅,说道:“天太黑了,你技术又不太好,容易出事,我载你吧,上来!”
愣了下,施小娅俏脸上瞬间绽放出灿烂笑容,小脑袋犹如小鸡啄米般连连点动,脚步轻快走过来,垫脚坐到后面,双手很自然的环抱在他腰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