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买房记(4400+章节,求订阅)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一天,天气不冷不热,天蓝如洗。
  吴见夜早早的起来,岩温已经在两天前正式飞往香江了,让老娘一阵不舍,埋怨吴见夜让岩温一个人去那么远的地方,但是想到这是周涛给找的工作机会(吴见夜编造的理由),她心中又有着对岩温未来的期待,所以在不舍与期待中将岩温送上了飞机。
  至于让吴见夜的那些兄弟们来燕京的事情,吴见夜本来是准备给家里发一封电报的,不过后来老娘说等她回去了,在挨家的告诉吧。
  吴见夜一想也是这个道理,就遵从了老娘的意见。
  朱惏现在是每天都会来四合院,除了不住在这里,而且朱惏的父母也知道了老娘的到来,非要张罗着请客,吴见夜知道这道坎肯定是过不去的,也就痛快的答应了。
  不过今天最重要的都不是这些事情,而是赵磊已经联系了十几家买房子的,今天是要去房管所办理手续的日子。
  吴见夜拎着包,里面放着现金,户口本之类的手续,走了出来。
  “走吧!”
  跟站在院子里的赵磊说道。
  “大上午的你们去干什么啊?”老娘包着围裙,手里拿着葱问道。
  “出去办点事情,今天中午就不回来了!”吴见夜摆了摆手,买房子的事情,现在肯定是不能够告诉老娘的,因为根本就解释不清楚这些事情,还是等以后慢慢的让她习惯吧。
  “这孩子,饭都做好了,也不吃,这不是浪费吗!”老娘嘀咕道。
  “大娘,我们走了啊!”赵磊一脸笑意的打着招呼走了,看着吴见夜这段时间在老娘跟前的表现,赵磊就知道,一定得把老娘伺候好了,这可是皇太后啊。
  两人出了四合院,一人一辆自行车,奔着房管所就去了。
  四城区的房管所是一套老旧的二层楼,明显的苏式风格,解放初期,华夏建筑设计队伍还未真正成长起来,在这个百废待兴之际,模仿苏联模式的做法在建筑界表现得比较明显,这段时期中国大地上留下了大量的苏式建筑。
  典型苏式建筑有两大特点,一是左右呈中轴对称,平面规矩,中间高两边低,主楼高耸,回廊宽缓伸展;二是有三段式结构,三段指是檐部、墙身、勒脚三个部分。
  这些建筑有苏联专家设计或参与设计的,如苏联援建的工厂,也有中国建筑师仿造苏联风格设计建设的,包括筒子楼式的宿舍和许多机关大楼。苏式建筑就是这样一个特殊年代和风格的“红色建筑”的代表。
  两人来到这里的时候,已经看到有二十多号人在这里等着了。
  赵磊为吴见夜介绍道,这些都是卖房给吴见夜的。
  对于这些好心人,吴见夜是十分感激的,跟大家一直再说谢谢,而这些人聚到房管所的时候,才知道自己要卖的房子竟然都是同一个买主,纷纷表示惊讶,他们不明白到底是谁这么有钱,敢一下子买这么多房子。
  这不是钱多烧的吗?
  几十年后,当他们的子孙跟自己说,娱乐圈有多挣钱,一个明星的身家好几个亿,当导演不如做明星挣钱的时候,他们就会敲打着自己的子孙说道,那是你们不知道,现在国内最顶级的那位导演,那才是真正的隐形富豪呢。
  一套几亿的四合院,那会人家就买了十几栋,听说后期还买了呢。
  现在他们自然不知道一套几千块钱的四合院,到了几十年后会是什么样的价格了。几千块钱对他们来讲就已经是天价了,这个人一下子买十几套,那就得小五万呢.......
  有人心算了一下,看吴见夜的眼神就更加的诧异了。
  迎着众人的眼光,吴见夜心中也是有些后悔,当初光想着一次性解决这些事情了,但是却忘了自己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钱出来,这些人肯定要怀疑的啊,幸好大家谁都不认识谁,顶多是看他有些眼熟而已。
  赵磊轻车熟路,他跟吴见夜一次性买那么多不一样,之前就买了一套,所以来过一次了。
  一群人跟着赵磊浩浩荡荡的听在二楼的一间办公室门口。
  赵磊敲门,然后走了进去,吴见夜也跟着他走了进去。
  屋子里有张办公桌,墙角放着搭着一个文件柜,里面塞的满满当当。
  墙面上俵了几张画框和为人民服务的标语,一个三十左右的男人坐在桌子后面,端着搪瓷茶缸。
  来人抬头看了一眼赵磊,露出了笑容,显然对赵磊是有印象的。
  赵磊笑着走过去,在自己的手里攥着十块钱,不着痕迹的跟男人握了握手。
  “郑干事忙着呢!”
  “不忙,买卖双方来了吗?”郑干事笑道。
  来的时候,赵磊已经告诉吴见夜了,之前通过买卖自己的四合院,赵磊跟这个郑干事认识了,请了几顿饭以后,现在已经跟铁哥们似的了,不过在单位里,两人还是没有表现得那么亲密。
  “来了,来了,郑干事,这就是我哥,就是他要买房!”赵磊指着吴见夜说道。
  有了赵磊的这层关系,郑干事自然也没有摆出什么倨傲的神情了。笑着询问吴见夜是不是把手续带齐全了。
  吴见夜在包里,把自己的户口本递给了郑干事:“拿来了,这是我的户口本,户口档案在学校里,你们可以随时去查!”
  档案是一件很严肃的东西。
  它是一个人生平的写照,读书的情况,工作的情况,党组织关系的一些情况都会在档案里以文件的形式保存,直到去世。
  郑干事接过吴见夜的户口一看,也是微微一惊,没想到对方竟然还是一名刚刚毕业的电影学院的学生,看这记录,也已经留校当老师了。
  再一看吴见夜的样子,突然说道:“你是召树屯王子吧?”
  吴见夜知道对方肯定是看过《孔雀公主》了,于是笑着说道:“是我,不过我不叫召树屯,我叫做吴见夜!”
  “哈哈,我说怎么这么眼熟呢,原来是演员啊,好说,你想买谁的房子,那家的户主来了吗?”郑干事笑道。
  “来了,就在外面等着呢。”
  “成,那咱们就开始办吧!”郑干事坐在了自己的位置上,笑道。
  不过很快他的笑容就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脸的惊讶,看着陆陆续续进来的二十多号人,这是买房子吗,这是买菜啊!
  这么多人,得忙到什么时候啊,郑干事想到这里脸色有些难看起来。
  赵磊在旁看着郑干事的表情,连忙凑过去低声说道:“郑哥,晚上我在鸿兴楼定了地方,到时候您可得赏面儿到场!”
  郑干事的脸色变得舒畅起来,不过心中的嫉妒也没有这么快消去。
  前几年,他农村的老婆带着几个孩子过来投奔,废了好大的劲才也弄不上户口。
  结果人家一个大学生,毫不费力的就得了燕京的户口,真是人比人气死人,现在还一次性买了这么多的院子,他能不羡慕嫉妒恨吗?
  不过这些也都只能压在自己的心底了,既然收了对方的钱,那就老老实实的办事吧,晚上还能落一顿鸿兴楼,那可是好地方啊,一顿饭怎么也得十多块钱,快赶上自己半个月的工资了。
  赵磊又带着吴见夜去了旁边的财务室,按照每家四合院的面积交房产权税费,3到5块不等。
  然后再回到郑干事的房间拿正式房契,给原来的各个房主交钱,不到一上午的时间,竟然十几户的手续都办完了,吴见夜瞬间感觉这办事效率太讲究了。
  吴见夜花了不到五万,买了一共16套四合院,三十年后,仅这些四合院的价值就能超过10亿!
  一千倍的收益!
  恐怖如斯!
  奉劝各位重生者,如果回到八十年代,又不记着各种经济的发展趋势,那就买房,买四合院,躺赢的咸鱼人生,就是这么朴实无华且枯燥。
  当然了,这只是理论上的收益回报,随着燕京城的规划,这些四合院到最后能够剩下多少,还不确定呢。
  吴见夜开心,而那些拿到房款的人也同样十分开心,即便是他们的四合院三十年后,市值过亿,但那也是三十年后的事情了。
  如果不是现在就用钱,他们也不会买房子了,也许三十年后他们会为今天的行为而后悔,捶墙,但是一些明白人也知道,如果当时拿不到这几千块钱,也许就没有了三十年后的自己。
  所以这种长期投资的产业,只适合那些手里有闲钱的人,不适合急用钱的人。
  中午,吴见夜与赵磊随便找地方吃了一口,下午没什么事情,吴见夜倒是有心思巡视一下自己刚刚买下的这些四合院,这些四合院现在可不都是空着的,而是住着不少的人呢,开始的时候,他们的房租是交给房管局,然后再由房东去房管局领钱,但是现在这些四合院已经被吴见夜买下来了,房租自然都是吴见夜的了。
  正好可以满足以下吴见夜做包租公的恶趣味。
  不过当吴见夜走到第一个四合院的时候,这种满满的恶趣味,就被其他的情绪给充斥了。
  四合院有两个最主要的特征:影壁墙和垂花门。
  影壁墙是四合院大门内外的重要装饰壁面,主要作用在于遮挡大门内外杂乱呆板的墙面和景物,美化大门的出人口,人们进出宅门时,迎面看到的首先是叠砌考究、雕饰精美的墙面。
  垂花门就是古时候说的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里面的二门。
  房子一般分成正房、厢房、倒座等。规划很整齐。
  四合院建筑,“四”东西南北四面,“合”是合在—起,形成—个口字形,可如今的京城里四合院已经难现口字形的原貌了。
  这座几乎可以用“残旧”来形容的四合院,雕梁的红漆暗暗,瓦上探出青草。
  随着住的人越来越多,院内住房越盖越多,房子越来越不成样子。
  慢慢的就没了“形儿”,先有一家在空地上搭了一间临时住房,不久又有几家跟来凑热闹,慢慢地就形成了院子。
  私搭乱建的小棚占满了院落,两手伸直就可以碰到相邻的建筑,那些遥远年代所积蓄的气息渐行渐远,。
  门口位置搭建的小棚是各家的厨房,仅能容下一人,连转身都很困难。
  两侧厢房也都建了小棚,唯独没有小棚的是正房,因为实在是没地儿建了。
  可是连正房都被住户强行分成了两户。
  四合院变成了大杂院!
  “跟你原来住的地方有一拼啊!”吴见夜看着眼前的情况,跟赵磊吐槽道。
  赵磊笑笑,这样的环境,他住了二十多年,并没有什么不习惯的。
  这家四合院的原来房东,此时也来到了这里,笑道:“你们等一下,我去喊他们出来!”说完便让吴见夜跟赵磊在水槽的空旷地等下,沿着前后,开始挨家敲门喊道:“出来下,有事通知!”
  院子枣树底下,女孩子跳橡皮筋踢毽子,男孩子弹玻璃球或拍画纸,大家一起捉迷藏,玩的不亦乐乎,吴见夜看的会心一笑。
  同时有一间屋子里甚至传出了的笛子的声音,悠扬且悦耳。
  院子里又看了一圈,越看越觉得划算。
  老城区基本就是在二环以内,这个不是人为规定的,而是因为当初修建二环路的时候就是沿着过去的护城河修的。
  京城是有城墙的,城墙里面是就是内城,出了城墙就是城外了,你别看现在什么中关村、使馆区、建国门外、cbd都是繁华地带,那在当初都是城外的荒地或者坟场。
  其实你只要听听这些地方的名字就知道它们当初是个啥情况,中关村那就是个村,原本应该叫中官村,这个中官就是太监的别称,那个地方当初就是皇城里的那些太监们退休之后的一个养老院。
  而城墙以里则就不一样了,有句话叫东富西贵、南贫北贱!
  这里的东西两个方位说的就是东城和西城这两个区域,东城在清末和民国时代云集了大量的富商,而西城则是官员们的宅邸,所以叫东富西贵。
  至于南北这两个方位,不是指还有南北两个城区,而是特指前门外和鼓楼、以北到德胜门附近这一带。
  当时居住在前门以南的大部分都是三教九流、劳苦大众,所以就被称为南贫,都比较穷嘛。而居住在鼓楼以北到德胜门附近的,则以皇宫里的太监宫女的家属维多,他们虽然不太穷,但是地位比较低,就称为北贱。
  四合院的价值只所以在后世飙升的如此之高,乃至后世根本就是有价无市,其中的原因还是很复杂的。
  既有城市改造拆毁了大量原有四合院的因素,也有一部分先富裕起来的人为了怀念自己的童年或者标新立异,故意去采购这些四合院并加以休整之后当做住宅的因素。
  而且凭心而论,四合院确实更适合人来居住,在这个院子里有房有地,既能居住又能做一些适当的娱乐活动,而且封闭性还好,不像住在楼房里,就是一个鸟笼子。
  很快院子里的人都被原来的房东喊了出来,不过每个人脸上的表情并不是很满意,甚至是有些气愤,显然对房东出售四合院的情况十分不满意。
  同时传出笛声的那间屋子也走出来一个少年.......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