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迁都南京(第二更!求订阅,求月票
尚永忠走后,李定国立即冲朱由榔抱拳道:“陛下,这个条件是不是有些太过了?尚可喜会答应吗?”
朱由榔笑声道:“在你看来,这点条件就过分了?朕不妨告诉你,以尚家在广东的身份,一年捞到一千万两银子都不成问题。”
这绝不是朱由榔信口开河,而是有根据的判断。
最简单的,当年郑家在福建靠着收海税一年收入上千万两,养了一支无敌水师。
广东的情况不会比福建差,尚可喜绝对不差钱。
至于火铳火炮更是现成的。壕境就在广东,那里有全大明最多的佛朗基人。
这些佛朗基人是这个时代掌握火器技术最先进的,朱由榔若不讹上一笔尚可喜,岂不是对不起自己穿越者的身份?
而且这些佛朗基人只认钱,只要朱由榔能够付给他们满意的薪水,他们肯定会争着为朱由榔效力。
李定国直是惊讶的目瞪口呆。
如果真的像皇帝陛下说的那样,那尚家岂不是富可敌国了。
怪不得在江西南昌的关键一战上尚可喜敢直接撤军,原来人家有底气啊。
顺治得知消息后即便气的爆炸,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没办法,要是惹恼了尚可喜,尚可喜一怒之下宣布反清,那顺治就可以找根柱子撞死了。
现在至少尚、耿两家面上是效忠满清的。
面上是面上,却不妨碍尚可喜暗地里给朱由榔送钱。
没办法,谁叫尚可喜那么喜欢他这个宝贝儿子呢。
要想不让明军撕票,就只能应承着。
“不过话说回来,广东朕迟早是要打的。既然可以赚一千万两,朕为什么要给尚可喜分。这些都是朕的钱!”
朱由榔霸气十足的说道:“只是现在还不到时机。一旦南方基本平定,便是朕对尚可喜、耿继茂动手的时候。”
朱由榔的这个判断是基于明清实力对比基本盘作出的。
满清在北,大明在南。
本来由南向北打就很难。
以现今的形式,如果明军北伐的时候被耿继茂和尚可喜背刺捅上一刀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在北伐之前朱由榔一定会平定二人,至于吴三桂倒是不足为虑。
毕竟云南离的太远了。
朱由榔完全可以北伐之后再收拾吴三桂。
“陛下英明!”
李定国不着痕迹的拍了一记马屁,随后建议道:“如今忠王已经先赶赴南京准备接驾事宜。陛下看要不要留下一部分军队驻扎在江西赣江,准备接收尚可喜送来的枪炮,陛下您则先前往南京。”
朱由榔也正有此意,便点了点头道:“可,晋王去安排具体的事情吧。”
稍顿了顿,朱由榔又接道:“不过朕想让太子也到南京来,晋王以为如何?”
其实朱由榔一直在权衡这个问题。
太子留在成都,可以稳固西南军心。
毕竟明军是从西南一路打到江西的。
虽然现在地盘大了,当年的基本盘还是不能放弃的。
太子若离开成都,四川明军心里肯定会有变化。
但是朱由榔既然已经决定了迁都,这是早晚的事情。
太子经过这段时间的历练肯定成长了许多。
朱由榔也想把他接到身边好好培养一下。
毕竟太子是大明的未来,虽然朱由榔如今春秋鼎盛,也不能不替将来考虑。
“陛下,这种事臣不好评论。”
李定国直是尴尬极了。
陛下问谁不好来问他。
毕竟李定国的根基在西南。
不论是当年张献忠率领大西军入川还是后来的刘文秀去建昌经营,获封蜀王入主成都,四川都留下了浓厚的大西军烙印。
这种情况下当地百姓包括军队肯定对李定国极为信赖。
如果明军主力和朝廷都搬到南京,有些人难免会有些看法。
这是不可避免的。
但李定国不能因为可能会发生的这些就要求天子不要迁都。这不是为人臣子应该做的事情啊。
朱由榔似乎也明白了李定国的难处,尴尬又不失礼貌的笑了笑。
“罢了,朕明白了。”
他清了清嗓子道:“朕意已决,即刻命太子、内阁准备迁都事宜。”
“臣遵旨!”
李定国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这就对了嘛,陛下只要下了圣旨他一定会毫不犹豫的遵从。
这就像当年的黔国公沐天波。虽然从昆明迁都成都他很不情愿,但还是遵命照做了。
如今的大明置之死地而后生,形势一片大好。他们这些做臣子的要做的就是紧紧围绕在天子周边,竭尽所能辅佐好天子为中兴大明尽一份力。
...
...
南京守备府。
郑经正在看一份奏报。
得知郑家主力前去攻打江西,一直隐忍不发的施琅终于坐不住了。
他从浙南发兵先是夺下了绍兴、宁波二府,随后又剑指杭州。
绍兴、宁波其实一直在明军和清军之间摇摆。
今日明军拿下了,后日清军又杀了回来。
城头变幻大王旗,就连当地的百姓都不知道明天一早起来这座城池归谁。
但杭州就不一样了,作为浙江最重要的城池,从一开始郑家就很重视。
除了南京镇江外明军驻防最多的地方就是杭州。
只是这次郑成功带走的军队实在太多了。如今杭州城中只有五千人。
五千人也实在太少了点。
郑经皱着眉头,心里十分忐忑。
还好他提前从登莱返回,不然如今南京连个主事人都没有。
毕竟张煌言张先生也跟着父亲去了江西。
要是甘辉将军现在就在他身边就好了。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郑成功开始十分依赖甘辉。
大概是因为甘辉总能替郑经想到一些他考虑不到的东西吧?
郑经不是一个心思缜密的人,但甘辉可以很好的弥补这一点。
二人互相补充,就能把事情做的很到位。
可如今甘辉留在了登莱,郑经就只能自己来决断一应事宜了。
如今留守在南京和镇江的有两万人,要不要调集这些兵力前去增援杭州?
如果调动了这些军队,万一凤阳、扬州的清军又来进攻南京怎么办?
郑经很是为难。
...
...
朱由榔笑声道:“在你看来,这点条件就过分了?朕不妨告诉你,以尚家在广东的身份,一年捞到一千万两银子都不成问题。”
这绝不是朱由榔信口开河,而是有根据的判断。
最简单的,当年郑家在福建靠着收海税一年收入上千万两,养了一支无敌水师。
广东的情况不会比福建差,尚可喜绝对不差钱。
至于火铳火炮更是现成的。壕境就在广东,那里有全大明最多的佛朗基人。
这些佛朗基人是这个时代掌握火器技术最先进的,朱由榔若不讹上一笔尚可喜,岂不是对不起自己穿越者的身份?
而且这些佛朗基人只认钱,只要朱由榔能够付给他们满意的薪水,他们肯定会争着为朱由榔效力。
李定国直是惊讶的目瞪口呆。
如果真的像皇帝陛下说的那样,那尚家岂不是富可敌国了。
怪不得在江西南昌的关键一战上尚可喜敢直接撤军,原来人家有底气啊。
顺治得知消息后即便气的爆炸,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没办法,要是惹恼了尚可喜,尚可喜一怒之下宣布反清,那顺治就可以找根柱子撞死了。
现在至少尚、耿两家面上是效忠满清的。
面上是面上,却不妨碍尚可喜暗地里给朱由榔送钱。
没办法,谁叫尚可喜那么喜欢他这个宝贝儿子呢。
要想不让明军撕票,就只能应承着。
“不过话说回来,广东朕迟早是要打的。既然可以赚一千万两,朕为什么要给尚可喜分。这些都是朕的钱!”
朱由榔霸气十足的说道:“只是现在还不到时机。一旦南方基本平定,便是朕对尚可喜、耿继茂动手的时候。”
朱由榔的这个判断是基于明清实力对比基本盘作出的。
满清在北,大明在南。
本来由南向北打就很难。
以现今的形式,如果明军北伐的时候被耿继茂和尚可喜背刺捅上一刀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在北伐之前朱由榔一定会平定二人,至于吴三桂倒是不足为虑。
毕竟云南离的太远了。
朱由榔完全可以北伐之后再收拾吴三桂。
“陛下英明!”
李定国不着痕迹的拍了一记马屁,随后建议道:“如今忠王已经先赶赴南京准备接驾事宜。陛下看要不要留下一部分军队驻扎在江西赣江,准备接收尚可喜送来的枪炮,陛下您则先前往南京。”
朱由榔也正有此意,便点了点头道:“可,晋王去安排具体的事情吧。”
稍顿了顿,朱由榔又接道:“不过朕想让太子也到南京来,晋王以为如何?”
其实朱由榔一直在权衡这个问题。
太子留在成都,可以稳固西南军心。
毕竟明军是从西南一路打到江西的。
虽然现在地盘大了,当年的基本盘还是不能放弃的。
太子若离开成都,四川明军心里肯定会有变化。
但是朱由榔既然已经决定了迁都,这是早晚的事情。
太子经过这段时间的历练肯定成长了许多。
朱由榔也想把他接到身边好好培养一下。
毕竟太子是大明的未来,虽然朱由榔如今春秋鼎盛,也不能不替将来考虑。
“陛下,这种事臣不好评论。”
李定国直是尴尬极了。
陛下问谁不好来问他。
毕竟李定国的根基在西南。
不论是当年张献忠率领大西军入川还是后来的刘文秀去建昌经营,获封蜀王入主成都,四川都留下了浓厚的大西军烙印。
这种情况下当地百姓包括军队肯定对李定国极为信赖。
如果明军主力和朝廷都搬到南京,有些人难免会有些看法。
这是不可避免的。
但李定国不能因为可能会发生的这些就要求天子不要迁都。这不是为人臣子应该做的事情啊。
朱由榔似乎也明白了李定国的难处,尴尬又不失礼貌的笑了笑。
“罢了,朕明白了。”
他清了清嗓子道:“朕意已决,即刻命太子、内阁准备迁都事宜。”
“臣遵旨!”
李定国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这就对了嘛,陛下只要下了圣旨他一定会毫不犹豫的遵从。
这就像当年的黔国公沐天波。虽然从昆明迁都成都他很不情愿,但还是遵命照做了。
如今的大明置之死地而后生,形势一片大好。他们这些做臣子的要做的就是紧紧围绕在天子周边,竭尽所能辅佐好天子为中兴大明尽一份力。
...
...
南京守备府。
郑经正在看一份奏报。
得知郑家主力前去攻打江西,一直隐忍不发的施琅终于坐不住了。
他从浙南发兵先是夺下了绍兴、宁波二府,随后又剑指杭州。
绍兴、宁波其实一直在明军和清军之间摇摆。
今日明军拿下了,后日清军又杀了回来。
城头变幻大王旗,就连当地的百姓都不知道明天一早起来这座城池归谁。
但杭州就不一样了,作为浙江最重要的城池,从一开始郑家就很重视。
除了南京镇江外明军驻防最多的地方就是杭州。
只是这次郑成功带走的军队实在太多了。如今杭州城中只有五千人。
五千人也实在太少了点。
郑经皱着眉头,心里十分忐忑。
还好他提前从登莱返回,不然如今南京连个主事人都没有。
毕竟张煌言张先生也跟着父亲去了江西。
要是甘辉将军现在就在他身边就好了。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郑成功开始十分依赖甘辉。
大概是因为甘辉总能替郑经想到一些他考虑不到的东西吧?
郑经不是一个心思缜密的人,但甘辉可以很好的弥补这一点。
二人互相补充,就能把事情做的很到位。
可如今甘辉留在了登莱,郑经就只能自己来决断一应事宜了。
如今留守在南京和镇江的有两万人,要不要调集这些兵力前去增援杭州?
如果调动了这些军队,万一凤阳、扬州的清军又来进攻南京怎么办?
郑经很是为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