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1654 第170节
他们潘家木器厂开业那天,潘家一位长者亲自上门送礼,李四笑脸接过礼仪,心里却将对方骂个狗血喷头,但最后还是送了回礼……礼数不可或缺,民间向来如此。
李四本想找宋士达董事帮忙,毕竟他和自己要比和潘家亲近些。
宋士达董事也很忙的样子,他轻轻地说:“我们的木工机床现在都在忙着制造木屋模块……实在无法再帮你了,你看人家潘家就购买了两套水力木工机床设备,马上就要从红星工业区送来安装了……当时你们觉得人工费便宜,现在人家潘家要大干一番了……至于订单,你别怕,要多少有多少,只不过大部分生意会让他们抢走了……效率就是银子,就是马票,你会想明白的。”
李四顿时心中叫苦,啊呀,难怪他们把木器加工厂也如自己一般设在了水边,原以为他们图的是运输方便……他们潘家这是要了我等的性命啊。
针对目前缺乏原动力的实际情况,其实就是有,也无法立刻给明人工匠们安装上,所以汉唐集团决定先把手动木工机床设备拿出来。
在那面世界的1791年,英国的s.边沁先后发明了平刨床、单轴木工铣床、镂铣机和木工钻床。汉唐集团认为这几样设备还比较适用于现在的条件。
于是就把它们的图纸拿出来,做了一些现代化的改动,把其中的传动方法也做了相应的调整,使之更适合人力,畜力,风水动力的驱动,效率更高些。
汉唐集团又专门为他们设计了圆锯机床,这样便凑够了一整套木工设备。
由于推行成本独立核算的原因,河口基地的宋士达董事便根据实际情况,精心设计了一个价钱卖与李四他们,认为他们可以接受……但谁知道,竟然被他们两个人婉拒了。
汉唐集团认为此套设备,完全可以达到人工效率的十倍左右,如果仅按宋士达董事设计的价钱售卖给李四他们,这都是严重亏本呢。
但李四可不这么想。
他和王三商量了一下后,两人共同认为,慢一些怕什么?木匠要多少有多少……不够时再去招,何必要拿出八百两白银购买设备?那是两人辛辛苦苦劳做了大半年的积蓄啊……
第二百一十六章 拿着我们的工钱唱山歌?
知道了潘家的所作所为后,李四和王三当时就红了眼,咬着牙狠狠地说:“宋董事,这个,这个木工机床设备……现在还可以分期付款吗?”
当时宋士达董事轻声细语地对他们说:“分期付款是要付利息的……”
李四说:“小的当然知道,不过利息还是以前的算法吗?”
宋士达董事轻声细语地解释说:“不能了,红星工业区由于产能的问题,这个你懂的,潘家先买了两套,你再想要买,我们就要额外付给人家加班费用……所以利息要比以往高了一成……你们要再想一想。”
李四道:“不用想了,我等也要一套!”
宋士达董事当时心里一笑,这帮子古人,形势不逼迫他们,他们是不会轻易转变的。
当两家木器加工厂先后都上马了新设备后,汉唐集团木器加工方面立刻就感到压力减轻了……螺纹口的竹筒,由于本身材质所限,本来回收使用率就不高,产量又有限。
可现在,螺纹口的竹筒水杯,却可以在市场上批发兼零售了……当然,这个小买卖和汉唐集团无关,是两家明人木器厂的私人行为。
汉唐集团只关心自己所需要的产品,产品能否满足集团内部的需求……螺纹口竹筒用蜂蜡密封可不可以当作罐头用?这都是食品加工的研究方向嘛。
移民需要的各种木器、竹器……完全可以由两家解决了。所有的原材料,都由汉唐集团来提供,这样汉唐集团就完全控制了产品的上游。
这没办法,在规定上,整个台湾都是属于汉唐集团的……对这一点有质疑的人,可以亲自去询问安保大队。
汉唐集团同时又掌控了下游产品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走向摆布。
明人们则负责提供中游的产品加工服务等项目。
宋士达董事一开始在河口基地设计的微循环经济,现在开始自动自觉地壮大了……不过,汉唐集团最终可能放弃对下游产品的走向摆布,眼下只是因为要满足移民的需求而已,要不然他们才没那闲工夫去管明人们把木器、竹器产品卖到哪里去。
还有一点,这两家木器加工厂加入到木业制造体系后,大大降低了汉唐木业基地和红星木器厂木屋模块、配件的生产量。
宋士达董事时常去两家厂子巡视……他当然不是去勒索,或者蹭一顿饭什么的,那都不是人能干出来的事情,他是要确定两家厂子的生产加工技术水平有没有提高。
他发现两家厂子在使用所谓的木工机床时,一直都没有出现不适应的现象……明人木匠们真的很快就上手了。
这些木工刀具都是汉唐集团自己专门生产的。
汉唐集团当然不会给他们配备现代刀具了……他们用小电炉冶炼生铁成钢,然后热轧处理成钢板,然后剪切下料,冲压,人工磨齿开刃,走了一条手工处理和现代生产技术相结合的路子。
最为关键的地方就是齿刃淬火技术了……汉唐集团直接用是盐浴高温回火方法处理。这种方法,可以说在本时空是无敌了。
宋士达董事看了看木工刀具的相关数据,惊喜地问道:“李子,这数据很好看啊,能切割石材和金属吗?”
李子强董事毫不客气地说:“屁,就是一个钢片刀具……连后世普通的65mn钢硬度的三分之一都没有……不过同样,明人们的木工车床转速也慢……半斤对八两了。”
“这样啊,我还以为我们能有多大的进步呢……”宋士达董事心里面有些失望。
李子强董事听出了他话里有失望的味道,他急了,说:“靠,别不知足啊,我这可是电炉炼钢的产品,接近50号钢了,再加上专业淬火回火技术,它们在本时空可以说是大神级圆锯和刨刀了!
你信不信,他们古人用了都得吓死?!再说了,我就是整出硬质合金工具还是金刚石镀膜工具……就他们的那动力源,能用得了吗?!”
事实上,明人木匠们在使用这些木工机床时,没有被吓死,反而是顶礼膜拜,据说每一次开工前工匠们都是满脸的庄严相……这些物件都是神刃,只能是在传说中祖先们才能拥有的利器,绝非寻常人可以使用啊。
那些见过汉唐集团木工专用机床的木匠,心中却是不以为然,你们是没见过汉唐集团的那些物件啊,一人多粗的树木转眼就成了板材了……
那时,红星机加工厂的技术员们给这些明人客户们安装好设备,并一一调试好,又为他们做了各种操作演示,然后技术员们就暂时留在了河口基地。
售后服务工作嘛,一定要做好。
那些技术员想,到他们开始使用的时候,这帮子古人还不知道有多少问题要问的呢。
可令人惊奇的是,这帮子古人还真都学会了操作,没有一个主动前来要求技术服务的……当然,这木工机床的结构和操作也就是太简单了。
红星机加工厂的技术员们在临走时,又看了一圈,发现他们确实都会操作了,绝不是不懂装懂,甚至还会主动给设备加润滑油……椰子油。
至于操作水平的熟练不熟练,那就是他们自己的问题了。
每隔一段时间,宋士达董事就去两家厂子里转一转,这劳动的场面……不管是哪个时空,看起来都是很感人。
在下淡水河边,三个五米高的木制大水轮,远远地依次排列,它们在流水的带动下不停地转动。相当长的时间里,这已经成为河口基地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木制水轮转动时产生的动力,在多级齿轮的传动下,传动比依次增大,最后便为木工车床提供了较高的转速……这远比人力、畜力提供的动力更大更稳定,当然,要是用它做原木破料主机,那就不可以了,只能简单加工……
大概过了一个月左右,宋士达董事看到两家木器厂的生产技术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于是便把木屋的一些模块、配件的生产任务交给了他们,这也算是给了两家一份大大的订单。
汉唐集团交给他们的木屋模块和配件都是比较容易加工制造,没什么复杂曲面之类的。模块、配件的生产标准发给了他们后,也给了他们实物模型。
宋士达董事轻声细语地只说了一句话:“和模型一点也不能差……”
明人工匠们默默地点了点头,马上就按照模型的数据做了几个通止规……这个通止规技术,是汉唐集团教会他们的。
一开始,汉唐集团订做学生桌、办公桌时,要求它们分别多高多宽多长,给他们相关数据后,又给了他们三个标准木棍……这样也就够用了,汉唐集团的人懒得一一强调。让他们照着尺寸量吧。
红星工业区也根据现代计量单位的数据,给他们制造了一批计量工具,鹿皮米尺,标准钢尺,大小两脚规,直角尺……人家明人木匠有直角尺,那玩意儿传说是鲁班发明的,这个汉唐集团不管,但是铸铁直角尺,带着现代长度单位的铸铁直角尺他们可就没有了。
……以前在接收安江内海修船厂时,汉唐集团的人发现那帮子荷兰造船匠早就用上了大两脚规工具,但明人木匠们却好像没有此项技术……这一点,汉唐集团算是给他们补上了一个缺点。
汉唐集团人的心眼真好。
拿到这份大订单,李四和王三心中本来应该高兴才是,但两人却齐齐地叹了口气,他们知道那个潘家木器厂一定比他们的订单大很多……
本来宋士达董事先找他们安装木工车床设备的,如果他们算开了帐,早一点买了,早一点用上……那物件也实在是好用,也许就没有潘家木器加工厂的事情了,也许就不会被他们趁虚而入了……
再说也就不用雇佣这么多人了……有了那些物件后,活计变得轻松了,再说汉唐集团好像算计过他们的生产能力一样,派发给他们的活儿,不多不少。
看着手下的工匠们轻松写意地工作,甚至有两个土著边做竹器还边哼哼起了山歌,李四和王三心里像刀扎一般难受……他们都是自己付马票请来的,他们轻松了……就意味着自己的马票变少了,过去忙得要死要活的场面,再也没有了。
李四和王三恨死的潘家,也嫉妒死潘家木器厂和订单比他们的厂子大。
他们也许不会嫉妒潘家是广州首富的身份,但绝对会嫉妒作为邻居,潘家木器加工厂的生意比他们更好,尤其是在他们先做这一行的前提下。
不久后,他们接到了一个不起眼的小订单,那可能是潘家木器厂都不愿接的活儿。
赤嵌农业基地的中医院,要五千个小竹管,一厘米粗细……听说是要装什么清热正气散。
李四当时就安排那两个哼哼山歌的土著加紧制造……看你还拿着我们的工钱唱山歌?!
五千个毕竟是小数目,没几天便做完了……过了几日,李四去热兰遮城的财务公司核销账目,在市场闲逛时,便听到有人叫卖此物,他当时好奇,一打听价钱,才五毛钱……
那五毛钱是一枚比指甲盖大一些的圆铁片,不知道上面涂了什么,不过又好像是锡物,但又不知道怎么涂的,很是均匀……那上面本来压制的是伍角字样,却不知道为什么大家都叫五毛。
他掏出一枚五毛,便购买了一管,拔下塞子,将管内之物倒入手心一些,轻嗅了一下,哇,一股清凉沁入心肺,浑身都觉得舒服……这里一定有薄荷之物,这是李四的第一判断。
第二百一十七章 我们给公平公正下定义
李四浑身这一舒坦,脑子变得更灵活了。
他忽的就想到了,汉唐集团的人可以卖清热正气散,那么我等家传的驱蚊药不是也可以卖吗?!
汉唐集团的人可以用竹筒制成药盒,那么我等岂不可以也用竹筒、木盒装置?!对的,用那些物件定比瓷陶之物更省银子。
李四一路无语,只是低头想事。待回到河口基地后,便和王三细细地商量。
王三听完后大喜,连忙说:“若是我等制作不完,还可发包给山里的熟蕃们,那山里还有一些人……小竹筒,简单之物,女子,小孩,都可以轻松完成……”
李四哈哈大笑道:“甚好,我等也还可以发包给新来的人家……我见那热兰遮市场多了许多人!”
李四办了一桌酒席,请宋士达董事赴宴,说是要有重要的事情相商。
当时宋士达董事轻声细语地说:“你就在我的办公室说,晚间我还有事情,现在大家都在忙……”
李四无奈,只得把想卖驱蚊药的事全都说出来了。
宋士达董事想了想说:“汉唐集团有规定,五年之内进口销售中医药品,我们都不收海关税,就连医生之类的也不收营业税……驱蚊药当然也属于中医药品了,如果你的驱蚊药效果好……出售是没有问题的……如果确实比我们的驱蚊药的效果还好,我们汉唐集团都可能大量采购。”
太好了,太好了,李四千恩万谢地出了宋士达董事的办公室。
驱蚊药的配方早都烂在李四的肚子里了,随时可以拿出来。
那药方和其他人家的驱蚊药方不相同,李家祖传的配方异味甚少,可制成膏药涂抹;可制成散剂焚烧……驱蚊效果同样好,而且还不会惊扰到猎物。
但是,那药里面有一味重要的配料只在闽南山区里才有,在别处,李四尚未发现。
李四想了想,便对王三说:“三弟,我必须回老家一趟……时间必定长些,这里就辛苦你了。”
王三道:“无妨,四哥尽管回去,我一人可以应对过来……好在如今船只来往方便。”
李四心里盘算了一下,便带上二百两白银,匆匆赶回闽南。
他一方面着人去山区里挖他所要的草药,然后雇佣他们晾晒好,等自己回来处理……幸好此物现在正是根壮茎粗之时,药性最好。
另一方面,他自己亲自去福州购买其他配药……那热兰遮城市场倒是有几家药房,吓,那里的药材竟比寻常价钱贵了一倍有余……还不如自己亲自去购药,可以省却一大笔钱。
还有一些工匠托他将他们的家眷带到河口基地,他自然照办,也许这些人将来还可以用得上。
安排妥当后,他便首先去了福州。
战乱早已经过去了,商贾又是重新云集,鞑子的剃头令看来还没有传到这里。李四不管其他,只是快速去寻药店集中之处。
还好,那里果然还是药店如林的地方,如果不是因为赶时间,他无法货比三家,也许购进得那些药材还会更便宜些……但效率就是银子,就是马票!这句话他能记一辈子……本来他还想购进一些杜仲之物,听说汉唐集团对此有多少要多少,至少可以把自己的花销挣出一些来,然而市面上却很难寻到了……于是他匆匆把所需药材购齐后,雇佣了人手运回家乡。
家乡的人早依着他的安排一一准备妥当,当李四赶回后就一起上船出发,前后不到一月,便又匆匆返回了河口基地。真不放心自己的产业。
配制药物,完全是李四一手操办,王三当然知道这是四哥的祖传之物,他没有亲手参与调配,待李四在密室里调制完毕后……木匠们有得忙了,还搭上了家眷。制盒的制盒,研磨的研磨,不得闲了。
李四本想找宋士达董事帮忙,毕竟他和自己要比和潘家亲近些。
宋士达董事也很忙的样子,他轻轻地说:“我们的木工机床现在都在忙着制造木屋模块……实在无法再帮你了,你看人家潘家就购买了两套水力木工机床设备,马上就要从红星工业区送来安装了……当时你们觉得人工费便宜,现在人家潘家要大干一番了……至于订单,你别怕,要多少有多少,只不过大部分生意会让他们抢走了……效率就是银子,就是马票,你会想明白的。”
李四顿时心中叫苦,啊呀,难怪他们把木器加工厂也如自己一般设在了水边,原以为他们图的是运输方便……他们潘家这是要了我等的性命啊。
针对目前缺乏原动力的实际情况,其实就是有,也无法立刻给明人工匠们安装上,所以汉唐集团决定先把手动木工机床设备拿出来。
在那面世界的1791年,英国的s.边沁先后发明了平刨床、单轴木工铣床、镂铣机和木工钻床。汉唐集团认为这几样设备还比较适用于现在的条件。
于是就把它们的图纸拿出来,做了一些现代化的改动,把其中的传动方法也做了相应的调整,使之更适合人力,畜力,风水动力的驱动,效率更高些。
汉唐集团又专门为他们设计了圆锯机床,这样便凑够了一整套木工设备。
由于推行成本独立核算的原因,河口基地的宋士达董事便根据实际情况,精心设计了一个价钱卖与李四他们,认为他们可以接受……但谁知道,竟然被他们两个人婉拒了。
汉唐集团认为此套设备,完全可以达到人工效率的十倍左右,如果仅按宋士达董事设计的价钱售卖给李四他们,这都是严重亏本呢。
但李四可不这么想。
他和王三商量了一下后,两人共同认为,慢一些怕什么?木匠要多少有多少……不够时再去招,何必要拿出八百两白银购买设备?那是两人辛辛苦苦劳做了大半年的积蓄啊……
第二百一十六章 拿着我们的工钱唱山歌?
知道了潘家的所作所为后,李四和王三当时就红了眼,咬着牙狠狠地说:“宋董事,这个,这个木工机床设备……现在还可以分期付款吗?”
当时宋士达董事轻声细语地对他们说:“分期付款是要付利息的……”
李四说:“小的当然知道,不过利息还是以前的算法吗?”
宋士达董事轻声细语地解释说:“不能了,红星工业区由于产能的问题,这个你懂的,潘家先买了两套,你再想要买,我们就要额外付给人家加班费用……所以利息要比以往高了一成……你们要再想一想。”
李四道:“不用想了,我等也要一套!”
宋士达董事当时心里一笑,这帮子古人,形势不逼迫他们,他们是不会轻易转变的。
当两家木器加工厂先后都上马了新设备后,汉唐集团木器加工方面立刻就感到压力减轻了……螺纹口的竹筒,由于本身材质所限,本来回收使用率就不高,产量又有限。
可现在,螺纹口的竹筒水杯,却可以在市场上批发兼零售了……当然,这个小买卖和汉唐集团无关,是两家明人木器厂的私人行为。
汉唐集团只关心自己所需要的产品,产品能否满足集团内部的需求……螺纹口竹筒用蜂蜡密封可不可以当作罐头用?这都是食品加工的研究方向嘛。
移民需要的各种木器、竹器……完全可以由两家解决了。所有的原材料,都由汉唐集团来提供,这样汉唐集团就完全控制了产品的上游。
这没办法,在规定上,整个台湾都是属于汉唐集团的……对这一点有质疑的人,可以亲自去询问安保大队。
汉唐集团同时又掌控了下游产品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走向摆布。
明人们则负责提供中游的产品加工服务等项目。
宋士达董事一开始在河口基地设计的微循环经济,现在开始自动自觉地壮大了……不过,汉唐集团最终可能放弃对下游产品的走向摆布,眼下只是因为要满足移民的需求而已,要不然他们才没那闲工夫去管明人们把木器、竹器产品卖到哪里去。
还有一点,这两家木器加工厂加入到木业制造体系后,大大降低了汉唐木业基地和红星木器厂木屋模块、配件的生产量。
宋士达董事时常去两家厂子巡视……他当然不是去勒索,或者蹭一顿饭什么的,那都不是人能干出来的事情,他是要确定两家厂子的生产加工技术水平有没有提高。
他发现两家厂子在使用所谓的木工机床时,一直都没有出现不适应的现象……明人木匠们真的很快就上手了。
这些木工刀具都是汉唐集团自己专门生产的。
汉唐集团当然不会给他们配备现代刀具了……他们用小电炉冶炼生铁成钢,然后热轧处理成钢板,然后剪切下料,冲压,人工磨齿开刃,走了一条手工处理和现代生产技术相结合的路子。
最为关键的地方就是齿刃淬火技术了……汉唐集团直接用是盐浴高温回火方法处理。这种方法,可以说在本时空是无敌了。
宋士达董事看了看木工刀具的相关数据,惊喜地问道:“李子,这数据很好看啊,能切割石材和金属吗?”
李子强董事毫不客气地说:“屁,就是一个钢片刀具……连后世普通的65mn钢硬度的三分之一都没有……不过同样,明人们的木工车床转速也慢……半斤对八两了。”
“这样啊,我还以为我们能有多大的进步呢……”宋士达董事心里面有些失望。
李子强董事听出了他话里有失望的味道,他急了,说:“靠,别不知足啊,我这可是电炉炼钢的产品,接近50号钢了,再加上专业淬火回火技术,它们在本时空可以说是大神级圆锯和刨刀了!
你信不信,他们古人用了都得吓死?!再说了,我就是整出硬质合金工具还是金刚石镀膜工具……就他们的那动力源,能用得了吗?!”
事实上,明人木匠们在使用这些木工机床时,没有被吓死,反而是顶礼膜拜,据说每一次开工前工匠们都是满脸的庄严相……这些物件都是神刃,只能是在传说中祖先们才能拥有的利器,绝非寻常人可以使用啊。
那些见过汉唐集团木工专用机床的木匠,心中却是不以为然,你们是没见过汉唐集团的那些物件啊,一人多粗的树木转眼就成了板材了……
那时,红星机加工厂的技术员们给这些明人客户们安装好设备,并一一调试好,又为他们做了各种操作演示,然后技术员们就暂时留在了河口基地。
售后服务工作嘛,一定要做好。
那些技术员想,到他们开始使用的时候,这帮子古人还不知道有多少问题要问的呢。
可令人惊奇的是,这帮子古人还真都学会了操作,没有一个主动前来要求技术服务的……当然,这木工机床的结构和操作也就是太简单了。
红星机加工厂的技术员们在临走时,又看了一圈,发现他们确实都会操作了,绝不是不懂装懂,甚至还会主动给设备加润滑油……椰子油。
至于操作水平的熟练不熟练,那就是他们自己的问题了。
每隔一段时间,宋士达董事就去两家厂子里转一转,这劳动的场面……不管是哪个时空,看起来都是很感人。
在下淡水河边,三个五米高的木制大水轮,远远地依次排列,它们在流水的带动下不停地转动。相当长的时间里,这已经成为河口基地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木制水轮转动时产生的动力,在多级齿轮的传动下,传动比依次增大,最后便为木工车床提供了较高的转速……这远比人力、畜力提供的动力更大更稳定,当然,要是用它做原木破料主机,那就不可以了,只能简单加工……
大概过了一个月左右,宋士达董事看到两家木器厂的生产技术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于是便把木屋的一些模块、配件的生产任务交给了他们,这也算是给了两家一份大大的订单。
汉唐集团交给他们的木屋模块和配件都是比较容易加工制造,没什么复杂曲面之类的。模块、配件的生产标准发给了他们后,也给了他们实物模型。
宋士达董事轻声细语地只说了一句话:“和模型一点也不能差……”
明人工匠们默默地点了点头,马上就按照模型的数据做了几个通止规……这个通止规技术,是汉唐集团教会他们的。
一开始,汉唐集团订做学生桌、办公桌时,要求它们分别多高多宽多长,给他们相关数据后,又给了他们三个标准木棍……这样也就够用了,汉唐集团的人懒得一一强调。让他们照着尺寸量吧。
红星工业区也根据现代计量单位的数据,给他们制造了一批计量工具,鹿皮米尺,标准钢尺,大小两脚规,直角尺……人家明人木匠有直角尺,那玩意儿传说是鲁班发明的,这个汉唐集团不管,但是铸铁直角尺,带着现代长度单位的铸铁直角尺他们可就没有了。
……以前在接收安江内海修船厂时,汉唐集团的人发现那帮子荷兰造船匠早就用上了大两脚规工具,但明人木匠们却好像没有此项技术……这一点,汉唐集团算是给他们补上了一个缺点。
汉唐集团人的心眼真好。
拿到这份大订单,李四和王三心中本来应该高兴才是,但两人却齐齐地叹了口气,他们知道那个潘家木器厂一定比他们的订单大很多……
本来宋士达董事先找他们安装木工车床设备的,如果他们算开了帐,早一点买了,早一点用上……那物件也实在是好用,也许就没有潘家木器加工厂的事情了,也许就不会被他们趁虚而入了……
再说也就不用雇佣这么多人了……有了那些物件后,活计变得轻松了,再说汉唐集团好像算计过他们的生产能力一样,派发给他们的活儿,不多不少。
看着手下的工匠们轻松写意地工作,甚至有两个土著边做竹器还边哼哼起了山歌,李四和王三心里像刀扎一般难受……他们都是自己付马票请来的,他们轻松了……就意味着自己的马票变少了,过去忙得要死要活的场面,再也没有了。
李四和王三恨死的潘家,也嫉妒死潘家木器厂和订单比他们的厂子大。
他们也许不会嫉妒潘家是广州首富的身份,但绝对会嫉妒作为邻居,潘家木器加工厂的生意比他们更好,尤其是在他们先做这一行的前提下。
不久后,他们接到了一个不起眼的小订单,那可能是潘家木器厂都不愿接的活儿。
赤嵌农业基地的中医院,要五千个小竹管,一厘米粗细……听说是要装什么清热正气散。
李四当时就安排那两个哼哼山歌的土著加紧制造……看你还拿着我们的工钱唱山歌?!
五千个毕竟是小数目,没几天便做完了……过了几日,李四去热兰遮城的财务公司核销账目,在市场闲逛时,便听到有人叫卖此物,他当时好奇,一打听价钱,才五毛钱……
那五毛钱是一枚比指甲盖大一些的圆铁片,不知道上面涂了什么,不过又好像是锡物,但又不知道怎么涂的,很是均匀……那上面本来压制的是伍角字样,却不知道为什么大家都叫五毛。
他掏出一枚五毛,便购买了一管,拔下塞子,将管内之物倒入手心一些,轻嗅了一下,哇,一股清凉沁入心肺,浑身都觉得舒服……这里一定有薄荷之物,这是李四的第一判断。
第二百一十七章 我们给公平公正下定义
李四浑身这一舒坦,脑子变得更灵活了。
他忽的就想到了,汉唐集团的人可以卖清热正气散,那么我等家传的驱蚊药不是也可以卖吗?!
汉唐集团的人可以用竹筒制成药盒,那么我等岂不可以也用竹筒、木盒装置?!对的,用那些物件定比瓷陶之物更省银子。
李四一路无语,只是低头想事。待回到河口基地后,便和王三细细地商量。
王三听完后大喜,连忙说:“若是我等制作不完,还可发包给山里的熟蕃们,那山里还有一些人……小竹筒,简单之物,女子,小孩,都可以轻松完成……”
李四哈哈大笑道:“甚好,我等也还可以发包给新来的人家……我见那热兰遮市场多了许多人!”
李四办了一桌酒席,请宋士达董事赴宴,说是要有重要的事情相商。
当时宋士达董事轻声细语地说:“你就在我的办公室说,晚间我还有事情,现在大家都在忙……”
李四无奈,只得把想卖驱蚊药的事全都说出来了。
宋士达董事想了想说:“汉唐集团有规定,五年之内进口销售中医药品,我们都不收海关税,就连医生之类的也不收营业税……驱蚊药当然也属于中医药品了,如果你的驱蚊药效果好……出售是没有问题的……如果确实比我们的驱蚊药的效果还好,我们汉唐集团都可能大量采购。”
太好了,太好了,李四千恩万谢地出了宋士达董事的办公室。
驱蚊药的配方早都烂在李四的肚子里了,随时可以拿出来。
那药方和其他人家的驱蚊药方不相同,李家祖传的配方异味甚少,可制成膏药涂抹;可制成散剂焚烧……驱蚊效果同样好,而且还不会惊扰到猎物。
但是,那药里面有一味重要的配料只在闽南山区里才有,在别处,李四尚未发现。
李四想了想,便对王三说:“三弟,我必须回老家一趟……时间必定长些,这里就辛苦你了。”
王三道:“无妨,四哥尽管回去,我一人可以应对过来……好在如今船只来往方便。”
李四心里盘算了一下,便带上二百两白银,匆匆赶回闽南。
他一方面着人去山区里挖他所要的草药,然后雇佣他们晾晒好,等自己回来处理……幸好此物现在正是根壮茎粗之时,药性最好。
另一方面,他自己亲自去福州购买其他配药……那热兰遮城市场倒是有几家药房,吓,那里的药材竟比寻常价钱贵了一倍有余……还不如自己亲自去购药,可以省却一大笔钱。
还有一些工匠托他将他们的家眷带到河口基地,他自然照办,也许这些人将来还可以用得上。
安排妥当后,他便首先去了福州。
战乱早已经过去了,商贾又是重新云集,鞑子的剃头令看来还没有传到这里。李四不管其他,只是快速去寻药店集中之处。
还好,那里果然还是药店如林的地方,如果不是因为赶时间,他无法货比三家,也许购进得那些药材还会更便宜些……但效率就是银子,就是马票!这句话他能记一辈子……本来他还想购进一些杜仲之物,听说汉唐集团对此有多少要多少,至少可以把自己的花销挣出一些来,然而市面上却很难寻到了……于是他匆匆把所需药材购齐后,雇佣了人手运回家乡。
家乡的人早依着他的安排一一准备妥当,当李四赶回后就一起上船出发,前后不到一月,便又匆匆返回了河口基地。真不放心自己的产业。
配制药物,完全是李四一手操办,王三当然知道这是四哥的祖传之物,他没有亲手参与调配,待李四在密室里调制完毕后……木匠们有得忙了,还搭上了家眷。制盒的制盒,研磨的研磨,不得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