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1654 第239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清初,福建的大木一株值价不过数两;乾隆时,福建的桅木已涨到一根需价四五百金。
  又据资料记载,康熙年间,打造洋船,却每只需要用数千金或千余金。
  雍正时,内地造一洋船,大者七八千金,小者二三千金。洋船的一般造价,在十八世纪上半时,平均在白银五千两左右,到了十九世纪时,已是造大船费数万金。
  当然,除了可用造船的木料越来越少之外,这价格越来越高也和船型越造越大有一定的关系。
  吴杰厂长和樊修技术员对这些物价问题不在意,却对这份资料里面的另外的描绘更感兴趣。
  在明末时期,南洋贩货回来的船户们,给福建闽南的一些造船厂,带来了令人兴奋的消息。
  他们在航行中看到,暹罗国从海口到国城,溪长二千四百里,夹岸大树茂林,而且木质坚实适宜作船。
  特别是在广南地方,出产一种长达八丈,通身无节的桅木及盐舵木。
  在吕宋群岛,树木约四千二百种,高约五十丈,便于建船、屋,而且岛上铁力木尤为丰富。
  在婆罗洲北岸,也有不少松木,堪作大桅,所有这一切都令大明商人欣喜不已。
  其实在这一时期,由于大明政府认为自己的国家非常有特色,异常严格地控制着民间造船事业,一些在大明有力度的海商,就把自己的造船业务放到了大明境外……这样好多了,大明政府连一毛钱的税钱也收不到了。
  在此期间,无论大明政府如何在风雨中颠簸,这些海商的海外造船活动也一直没有停止。
  甚至会发生这样的现象。一些大明海商的船只,从广东、福建的各个地方出发时,船上载着他们自家的各类工匠等技术人员,往暹罗的方向驶去。这些技术人员对商船了如指掌,一旦商船失事,船上人员自己便可维修,或随即备料造船。
  在赴暹罗途中,他们沿越南海岸一带砍伐木材,再在抵达曼谷时另外添购一些,然后直接用这些木料制造帆船,两个月内便完成一只海船——所有的蓬帆、绳索、铁锚和其他工作均一一亲手制成。”
  造船中需要的油、麻、蛎灰及钉铁等物料,一般也一起从国内运出。
  发展到后来,大清朝廷建立了,他们禁止出口铁器后,大量的铁器依然可以通过走私途径流入海外。
  后来又自雍正三年开始,大清政府允许出洋船只携带一定量的铁钉、油灰、椶丝、黄麻等材料,作为修补船只之用。
  这应是海外取得船料的一个良机。造船用的蛎灰,因为东南亚濒海,应该是不难解决的。至于铁钉,也可以在东南亚制造。
  ……一些以前移居到槟榔屿、马六甲和新加坡等地的明人工匠们,也制造大量的五金产品,如锄头、铁钉、小斧、铁链等。
  在东南亚,造船的限制宽松太多,所造船舶也多为大船,载重量在七千到一万石之间,这个大概是相当于四百吨到六百吨吧,而且在当地造船费用只有国内的一半。
  明人船匠的才华在海外得到了尽情的展示。
  安江造船厂需要他们在台湾也能展示自己的才华。
  吴杰厂长和樊修技术员综合考虑后,正式在网上提出了造船技术工人引进要求。
  这个要求即时得到了批准,而且由于这份要求中,都把所需人员具体落实到了造船的工种上,所以,当这个要求发到了广州和厦门时,那里的人像照方抓药一样,很快搜罗到明人技术员了,很快就送到了安江造船厂。
  吴杰厂长说:“这两条船如果正式建成,并能顺利完成海试的话,就标志着我们的船厂正式成立了……”
  樊修技术员说:“那条飞剪船呢?你真让那些爱好者亲自动手嘛?”
  “为什么不?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省得他们一天在网上叽叽歪歪……不行的话,我们还可以帮忙,还不行的话,还有明人技术员,他妈的,明人工匠都比我们强,至少他们都建过百吨以上的全木船。”
  “没事吧?我们有数控木工机床……”
  第三百一十九章 以后只有台湾纵帆船了
  从这件事后,纵帆党和横帆党两伙人算是明白了,这个吴杰厂长是个闷骚男,在别人玩嘴炮时,他却在干实事。
  于是,他们就养成了去安江造船厂实地观察的习惯。
  在等招聘齐明人船匠时,他们听说吴杰厂长又设计了两种船型,赶紧都跑去观看。
  当时在测试水池边,他们有的站着,有的还蹲着,认真地看着吴杰厂长和樊修技术员在测试一个怪里怪气的船模——众人习惯性评头论足了。
  “太丑了,像个大鸭子!”
  “长宽比例太小,肯定跑不快!”
  “这玩意是个啥?算纵帆还是算横帆?”
  水池子里的樊修技术员听后不耐烦,说道:“没见识,连解放前活跃在苏州河的老闸船都不知道!”
  众皆哑然,确实没听过,更没见过。
  还是吴杰厂长厚道些,他笑着跟大家解释了一下。
  19世纪上海租界的洋人们发现,他们的横帆船跟本无法适应中国沿海多变的风向,便结合西洋帆船的船型和中式帆装建造了这种“四不像”。
  它釆用了西方船体,两支桅杆上挂着中式硬帆,在连接艏斜杠和前桅项部的支索上,还挂上了百慕大式三角帆。
  这种帆装,有效地改善了逆风行驶的性能、增加了帆总面积,还能平衡令人烦恼的上风舵问题。
  这种船在极限时,甚至只需要一名舵手和一名助手,就可以愉快地航行。它操作简便,被当时的洋人广泛地用于上海沿海到内河的运输。
  到了小火轮大行其道的20世纪,直至民国时期,仍然能看到它活跃的身影,可见其性能优良,非常适用于台湾沿海或内河。
  众人摆出原来如此的表情。
  樊修技术员还是有点憋不住话,带刺地说道:“我看着论坛里的争吵就想笑,还拿郑和下西洋的宝船当作横帆强大的依据说事,中国式帆明明是纵帆好不好?纵帆船是利用帆面和风向的夹角,使风帆两面的空气岀现速度差,从而产生动压力来推动船舶行驶,而横帆只是利用背面的风吹鼓帆面,形成静压力推动船舶,像盖伦船上面的一面软质风帆才叫橫帆,没文化真可怕!”
  这时,先来一步的伍大鹏董事长,赶忙站出来打圆场:“民康,那咱们就用这老闸船了?你的做法很有哲学意义。”
  吴杰愣了一下,表示不懂。
  伍大鹏董事长和吴杰厂长是老朋友了。
  伍大鹏有一次在烟台长山岛度假时认识了回乡探亲的吴杰——那时还叫吴民康,一个文革气息浓郁的名字——穿越时才改名吴杰。
  老吴老实却不木呐,同时热情好客,拉着伍大鹏走遍了长山的景点,还带他领略当地的风土民情,其中就参观了当地船工建造木帆船的地方。
  这次考虑搞木头商船,伍大鹏董事长毫不犹豫地任命吴杰为船厂厂长,当然,这与交情无关。
  吴杰的老家就有建造木帆船下海的传统,吴杰至少知道些工艺流程;同时他做事极其认真,还是八十年代的老牌大学生,学的就是流体力学。
  在那面的世界,老吴在某大型企业主持水轮机叶轮的水力模型设计工作,若不是知道他因为某些永远不想提起的原因而心灰意冷,这个人还真不好意思招聘他过来。
  听到伍大鹏董事长问话,吴杰厂长考虑了一下说:
  “我现在的测试池只能检测船的耐波性能、扶正力矩、风帆推力和推力中心、船体的横向阻力及阻力中心,我带来的力学分析软件,只能计算各船型的水流阻力,算不出兴波阻力,毕竟不是专业造船软件。我需要建一座至少三十米长的动态检测水槽,才能得到精确的数据。”
  伍大鹏董事长大手一挥:“不用那么麻烦,现在是十七世纪,只要强过这时期的帆船就行。不过,你想要的测试池可以有!”
  “那好办,我就来说说我的构想。”吴杰厂长指着老闸船模型说,“台湾适航河流众多,我们的内河/沿海商船就选它了,它操帆简单,主体还是中式帆,明人船手上手快,只要教会他们看风向线就行。”
  说完指了指桅杆,又说道:“我们用锥形空心拼接桅杆,减轻重量的同时也提高了桅杆强度,因为可以使用木料最好的部分切割成木条用来制桅,不用太讲究长度。”
  众皆了然:有先进的木工机床在,加工精度神马的毫无压力。
  有人不服气了,说道:“那胶水怎么解决?我们的环氧树脂可有限!”
  “酪素胶!西方桅杆匠到了二十一世纪还在用!”
  樊修技术员忍不住又插了一嘴。
  吴杰厂长摆摆手阻止了樊修技术员的话头,觉得他说话语气有些冲了。
  吴杰厂长说道:
  “因为强度增加,我们的桅杆比明船高两成,帆面积可以大三成,加上百慕大三角帆,该船比同尺寸的明船的帆总面积大六成。配合小阻力设计的船体线型,在适当的风速下航速八节没有问题。下面樊工你补充一下。”
  说完吴杰厂长上了池子,到一边的工作台上拿茶杯喝水,把讲解的机会让给了樊修技术员。
  樊修技术员乘机给大家普及了一下酪素胶的知识。
  酪素胶是一种效用极广的胶液,它可以粘结木制品或其它制品,特点是能耐水,其主要成份是酪素。
  酪素是用去掉奶油的酸牛奶制品制成的,当然羊奶也可以了。
  将牛奶用滤纸或厚实的织物过滤,用清水冲去脂肪,将获得的酪素铺在地上晾干。干后再利用纯净的汽油把残余的脂肪去掉,然后再把它晾干。
  制酪素胶时,只要将酪素用水搅拌加入少量的氨水(阿摩尼亚水)即成。
  具体方法是:取30份重的酪素,用100份重的水拌和,搁置1小时后,一面将混合物搅拌,一面加入25份重的阿摩尼亚水,用时可将制成的胶水稀释,稠度可任意调剂。
  就算没有阿摩尼亚水也不怕,可用硼砂(4份重量的酪素加3份重量的硼砂)代替。先将酪素和水混和,让它膨胀数小时,然后将这糊浆略微加热(不可超过50c),加热时要仔细搅拌,并加入阿摩尼亚水或硼砂。如要长期保藏,可在胶内加入少量石碳酸,以免变质。
  樊修技术员得意洋洋地说:“怎么样,都很简单吧?现在一些欧洲有名气的制桅师家族,还一个个把酪素胶的制作工艺当宝贝一样藏着掖着,却不知道单单是我掌握的生产方法就有三种。等布袋盐化工的氨水量产了,这也是一个产业呢——”
  这时有人插话了:“小樊很厉害呀,这么偏门的知识都能百度到!”
  “是吴厂长告诉我的,他在老家教亲戚做拼接桅的时候查了资料。”樊修技术员没听出来是谁插话,不满地朝人群中看了一眼,不知道人家是夸他还是损他,继续说道:
  “好吧,话说回来,船帆上我们也有改进,相信大家也看到农业组那边种植了大量剑麻,那些就是我们风帆和索具的原料来源。剑麻纤维的弹性模量达到钢丝的一半,重量只有后者的五分之一,所以比钢丝绳更适合做索具,同时用它织造风帆的话,只需要印度棉帆布的四分之一厚度就能保证强度。
  这样带来两个好处:一是升帆更轻松;二是减轻桅顶横摇惯量,从而提高船只的适航性和安全性,也减小了对桅杆强度的要求。”
  不等众人提问他又指着船模帆上的橫条介绍:“帆上缘的横杆叫横桁,中间的五根叫板条,下缘的叫帆桁。这也是我们的减重大户,我们釆用硬木-轻木-硬木的层压结构,减去了六成重量,使我们的帆含帆骨只有明人同面积帆的三分之一重。”
  有人无聊地问道:“剑麻帆、层压骨,要是明人学去了我们岂不是没优势了?”
  樊修技术员哈哈一笑:“第一,剑麻纤维纺纱以前要用化学方法去除木质素;第二,明人不会做酪素胶,他们的猪皮胶、鳔胶都是怕水的,压出来的板条嘛,只要是一遇到了雨,结果,你想吧——哼哼——可惜吴杰厂长说,还要大笔地卖给他们——
  考虑到内河的航道条件,我们预计把这艘老闸船的吃水限制在2.2米,船宽5.7米,船体长28.6米,含艏斜杠共33米;桅杆(自水线起)高19.8米,帆型廋高,帆总面积达到425平方米,预计载重100吨。水下部分线型经过吴厂长大量优化,说最大航速8节——那是谦虚了!”
  “哈哈,小樊,你就不要夸我了,你也做了不少工作!”吴杰厂长给大家传看了一张三视图,说道:“这是荷兰人在1700年发明的双桅纵帆船,16世纪荷兰人采用上缘斜桁帆以来,由于其极易操作,故不仅悬挂在全装备帆船的尾桅下,还以其为主帆装悬挂在当时一般的两桅船上,样就成了一艘纵帆船,由于19世纪在北美五大湖地区广泛应用,所以最后被定名为北美纵帆船。
  大家看,这艘船有前支索和侧支索,用后倾桅杆和帆的重量来替代后支索的作用,所以它可以支持更高的桅杆。它的艏斜柱更长,增加了有效甲板长度,主帆的帆桁甚至伸出了艉部,这些因素相加得到了更大的帆总面积,大家别忘了,我们的帆布还要比他们轻。
  由于我们把它用于跨越海峡的近海运输,所以干舷比比一号船要大,同时艏艉也相对翘一些。它的抗浪性能更好,适航性更强。
  桅和帆以及上斜桁我们釆用了与老闸船同样的工艺、材料,帆桁就不必了,它的重量有用。
  最终船体长36.5米,宽7.3米,吃水3.7米,设计载重200吨;主桅高33米,帆总面积达到惊人的830平方米,速度上说不好,反正比老闸船快两节以上就是了。”
  “可是我记得,这双桅纵帆船的载重听说大多在一百吨以下啊!”有人提出了疑问。
  “问得专业。”吴杰厂长点了个赞,“这种纵帆船不同于上一种,它的力学结构经过樊工建模精心计算,采用密集船肋骨和主、两舭三根龙骨,另外双层船壳的内船壳起到水密舱的作用的同时,也将要大大加强了船体强度——桅杆和风帆的强度也推演过了,强度绝对过关,能两双桅解决的我就不用三桅了!——当然,这都是第二阶段的发展计划了——不过很快的。”
  吴杰厂长此时自信满满,又发出了誓言: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发展三桅、四桅纵帆船,此后世界上就没有北美纵帆船这一说了,只有台湾纵帆船!”
  一个伪船迷,问题男继续发问:“为什么不发展四桅以上的大型纵帆船呢,拼接龙骨应该不难吧?”
  “我问过李董,不久的将来,他肯定能解决蒸汽机的问题,大幅船用钢板也是迟早的事情,谁还捣鼓啥木帆船啊!”
  第三百二十章 道理不辩不明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