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章 留宿庄中
司马懿高论了大半天,庞统、徐庶二人似乎已经被司马懿的话折服,然而诸葛亮一句话却将司马懿扫退千里之外!
就算是你司马懿说的再好,甚至就算是司马懿说的再是事实,如果他诸葛亮心中无此意愿,那终究还是白费力气。
其实诸葛亮对于司马懿的话,心底里还是同意的,但是诸葛亮是个多么恃才傲物的人!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诸葛亮虽然年纪轻轻,但是却将自己与管仲、乐毅这样的人相提并论,可见其自视甚高!就算是旁人不理解,不赞许,诸葛亮也丝毫不在意。像这样一个人,又怎么会被司马懿轻易打动呢?
从小便颠沛流离,远徙荆州,要知道诸葛亮几乎可以算是从十二岁开始便已经当家作主了!这样的经历使得诸葛亮早早便自然而然的具有了一种领导欲,或者说是控制欲。任何一件事情,诸葛亮都必须要让自己处于主动地位。现在也不例外。
其实这就是一种“管家婆”心态的外化。
事事皆要操心,事事皆要亲力亲为,事事都必须要处于自己可掌控的范围,只有这样才能有足够的安全感,这是从小便颠沛流离,从小便当家作主的诸葛亮养成的天性。
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其实是诸葛亮潜意识里极度需要一种安全感。诸葛亮的这种心理当然也可以用另外一个词语来表达,那便是完美主义者。事实上,完美主义者、强迫症也是一种安全感缺乏的表现。
万物皆有其理,万事皆有其因,诸葛亮虽然比庞统、司马懿年纪轻,但是却显得比二人更加深沉,大概就是身世使然。
司马懿以为自己渐渐掌握了主动,没想到看似与对面三人越走越近,而诸葛亮却突然“转身离去”,这令司马懿措手不及!
你到是想给,可我想不想要还不一定呢!
这跟买东西讨价还价恐怕原理也差不多了!而诸葛亮现在就是这个差点被司马懿说服的买家。
可惜的是现在买家准备撤了,司马懿有些不知所错。
诸葛亮这句话无疑将信心渐涨的司马懿打回了原形,看来这件事情还得从长计议!
还在这还是初次见面,既是一时没有说动,也不代表就没有了机会!司马懿觉得自己还需要再好好思考思考。
气氛一时遇冷,徐庶于是赶紧岔开话题,端起了酒杯号召众人一齐敬寿星司马徽,于是这论时局、论明主、论英才之事,便被众人搁置一旁。
司马徽自然也是不动声色,只口不再提及,聪明人说话还是有一点好处就是不会有很尴尬的场面出现,即便是有什么事情谈不拢,众人也很容易心照不宣的转移话题,而且转移话题之后,依旧还能觥筹交错,其乐融融。
为司马徽祝完寿,徐庶、诸葛亮、庞统并未在水镜庄久留。徐庶远游归来,正欲与诸葛亮等人长谈,于是便辞别了司马徽而随着诸葛亮往隆中而去。
司马懿留在了最后,众人散去,司马徽也已经微醺,这一场提前的祝寿筵席令司马徽很是高兴。徐庶、诸葛亮、庞统三人都没有忘了自己这个老头子,还能如此恭敬,这令司马徽很是享受。
而最令司马徽高兴的则是自己这个侄子司马懿的到来,不仅送来了丰厚的寿礼,而且令司马徽大为感叹的是,自己的侄儿竟然也是个如此杰出的青年才俊!
司马徽年且六十,素来便是以知人闻名于世!他的眼光老辣犀利,品评人物极少出错,今天当然也不会看走眼,侄儿司马懿必定将成为当世大才,也必定能够名著于世!
司马懿见众人已经离去,而司马徽也已经微醺,于是便起身行礼道:“天色不早,侄儿还得赶回襄阳客栈,今日就此拜别伯父,过两日再来叨扰!”
“仲达且慢!既然是远道而来,你我数载不见,何不就留在我水镜庄中住下?如此也好陪我叙叙话。”司马徽当即挽留司马懿道。
司马懿以为司马徽只是客套客套,于是便回话道:“伯父明日大寿,必有诸多荆州显贵前来,侄儿若留在此处,恐多有不便。”
“此事无妨!我水镜庄后宅足可留贤侄长宿,明日你就在后宅便是,并无不便,我还正有许多话要跟你说呢!”
也许是司马懿的到来勾起了司马徽的思乡之情,很多老友,包括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等,都已经与司马徽多年未见。诸多司马氏的故人都已经断了音讯,颍川、河内、洛阳,这些地方对于司马徽来说已经渐渐陌生,这次正好要留下司马懿好好寥寥。
很多人其实并不知道司马徽来到荆州的真正原因,有人以为这是因为刘表广求名士的结果,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
因为如果司马徽是因为刘表求贤而来到荆州,那他为什么不在荆州任职?以司马徽的名气,作为刘表的别驾恐怕也是绰绰有余的。
而司马徽来到了荆州,却对刘表对官场保持了一定的距离是有原因的,原因便在当年兖州名士边让之祸,司马徽正是其中之一。
司马徽若不是因为逃到了荆州,恐怕已经被随着边让被曹操所杀。
经此一难,司马徽是再也回不到故土,也让司马徽不愿再出仕为官!只在这荆襄之地,做一介风流名士,逍遥自在。
司马懿看着司马徽带着醉意的脸上隐隐约约的透露出一种期盼,这是对故土的思念,对故人的思念。
也罢!不如就在此暂住,也可以跟司马徽加深感情,顺便多了解了解荆襄的情况。
于是司马懿便留宿在了司马徽水镜庄中,司马徽又遣人陪着司马懿的手下,去往了襄阳城,将司马懿的行礼全部取来,其意自然是希望司马懿多在这里住些时日,至少司马懿在荆州办事这些日子可以留在水镜庄中。
其实此事司马徽还有另外一种考量。司马懿毕竟是汉王派遣,而刘表和汉王早已结仇,万一发现司马懿身在襄阳,那司马懿便处在了很危险的境地。而住在水镜庄中,有司马徽的照顾,这荆州还没有人敢明目张胆的对司马懿怎样,即便是刘表也会卖他几分面子。
就算是你司马懿说的再好,甚至就算是司马懿说的再是事实,如果他诸葛亮心中无此意愿,那终究还是白费力气。
其实诸葛亮对于司马懿的话,心底里还是同意的,但是诸葛亮是个多么恃才傲物的人!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诸葛亮虽然年纪轻轻,但是却将自己与管仲、乐毅这样的人相提并论,可见其自视甚高!就算是旁人不理解,不赞许,诸葛亮也丝毫不在意。像这样一个人,又怎么会被司马懿轻易打动呢?
从小便颠沛流离,远徙荆州,要知道诸葛亮几乎可以算是从十二岁开始便已经当家作主了!这样的经历使得诸葛亮早早便自然而然的具有了一种领导欲,或者说是控制欲。任何一件事情,诸葛亮都必须要让自己处于主动地位。现在也不例外。
其实这就是一种“管家婆”心态的外化。
事事皆要操心,事事皆要亲力亲为,事事都必须要处于自己可掌控的范围,只有这样才能有足够的安全感,这是从小便颠沛流离,从小便当家作主的诸葛亮养成的天性。
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其实是诸葛亮潜意识里极度需要一种安全感。诸葛亮的这种心理当然也可以用另外一个词语来表达,那便是完美主义者。事实上,完美主义者、强迫症也是一种安全感缺乏的表现。
万物皆有其理,万事皆有其因,诸葛亮虽然比庞统、司马懿年纪轻,但是却显得比二人更加深沉,大概就是身世使然。
司马懿以为自己渐渐掌握了主动,没想到看似与对面三人越走越近,而诸葛亮却突然“转身离去”,这令司马懿措手不及!
你到是想给,可我想不想要还不一定呢!
这跟买东西讨价还价恐怕原理也差不多了!而诸葛亮现在就是这个差点被司马懿说服的买家。
可惜的是现在买家准备撤了,司马懿有些不知所错。
诸葛亮这句话无疑将信心渐涨的司马懿打回了原形,看来这件事情还得从长计议!
还在这还是初次见面,既是一时没有说动,也不代表就没有了机会!司马懿觉得自己还需要再好好思考思考。
气氛一时遇冷,徐庶于是赶紧岔开话题,端起了酒杯号召众人一齐敬寿星司马徽,于是这论时局、论明主、论英才之事,便被众人搁置一旁。
司马徽自然也是不动声色,只口不再提及,聪明人说话还是有一点好处就是不会有很尴尬的场面出现,即便是有什么事情谈不拢,众人也很容易心照不宣的转移话题,而且转移话题之后,依旧还能觥筹交错,其乐融融。
为司马徽祝完寿,徐庶、诸葛亮、庞统并未在水镜庄久留。徐庶远游归来,正欲与诸葛亮等人长谈,于是便辞别了司马徽而随着诸葛亮往隆中而去。
司马懿留在了最后,众人散去,司马徽也已经微醺,这一场提前的祝寿筵席令司马徽很是高兴。徐庶、诸葛亮、庞统三人都没有忘了自己这个老头子,还能如此恭敬,这令司马徽很是享受。
而最令司马徽高兴的则是自己这个侄子司马懿的到来,不仅送来了丰厚的寿礼,而且令司马徽大为感叹的是,自己的侄儿竟然也是个如此杰出的青年才俊!
司马徽年且六十,素来便是以知人闻名于世!他的眼光老辣犀利,品评人物极少出错,今天当然也不会看走眼,侄儿司马懿必定将成为当世大才,也必定能够名著于世!
司马懿见众人已经离去,而司马徽也已经微醺,于是便起身行礼道:“天色不早,侄儿还得赶回襄阳客栈,今日就此拜别伯父,过两日再来叨扰!”
“仲达且慢!既然是远道而来,你我数载不见,何不就留在我水镜庄中住下?如此也好陪我叙叙话。”司马徽当即挽留司马懿道。
司马懿以为司马徽只是客套客套,于是便回话道:“伯父明日大寿,必有诸多荆州显贵前来,侄儿若留在此处,恐多有不便。”
“此事无妨!我水镜庄后宅足可留贤侄长宿,明日你就在后宅便是,并无不便,我还正有许多话要跟你说呢!”
也许是司马懿的到来勾起了司马徽的思乡之情,很多老友,包括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等,都已经与司马徽多年未见。诸多司马氏的故人都已经断了音讯,颍川、河内、洛阳,这些地方对于司马徽来说已经渐渐陌生,这次正好要留下司马懿好好寥寥。
很多人其实并不知道司马徽来到荆州的真正原因,有人以为这是因为刘表广求名士的结果,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
因为如果司马徽是因为刘表求贤而来到荆州,那他为什么不在荆州任职?以司马徽的名气,作为刘表的别驾恐怕也是绰绰有余的。
而司马徽来到了荆州,却对刘表对官场保持了一定的距离是有原因的,原因便在当年兖州名士边让之祸,司马徽正是其中之一。
司马徽若不是因为逃到了荆州,恐怕已经被随着边让被曹操所杀。
经此一难,司马徽是再也回不到故土,也让司马徽不愿再出仕为官!只在这荆襄之地,做一介风流名士,逍遥自在。
司马懿看着司马徽带着醉意的脸上隐隐约约的透露出一种期盼,这是对故土的思念,对故人的思念。
也罢!不如就在此暂住,也可以跟司马徽加深感情,顺便多了解了解荆襄的情况。
于是司马懿便留宿在了司马徽水镜庄中,司马徽又遣人陪着司马懿的手下,去往了襄阳城,将司马懿的行礼全部取来,其意自然是希望司马懿多在这里住些时日,至少司马懿在荆州办事这些日子可以留在水镜庄中。
其实此事司马徽还有另外一种考量。司马懿毕竟是汉王派遣,而刘表和汉王早已结仇,万一发现司马懿身在襄阳,那司马懿便处在了很危险的境地。而住在水镜庄中,有司马徽的照顾,这荆州还没有人敢明目张胆的对司马懿怎样,即便是刘表也会卖他几分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