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计封二王
历经了两年多的曹孙大战,席卷了荆襄、江淮、徐豫各地,到现在,终于是稍稍停了下来,整个局面算是暂时的维持了稳定。
但是,对于曹操来说,孙权始终是个极大的威胁!迟早还有一战!而在与孙权下一战之前,一个更大的隐忧却已经迫在眉睫!
那就是汉王刘征!
三年休兵之期,曹操可是给刘征数着日子呢!
在确认了周瑜停止进攻之后,曹操的身体也恢复的十有八九了,于是便将洛阳事务全部都交付给了曹仁,随后自己便带着程昱等回到了邺城。至于天子朝廷,早已经只是个摆设,在不在身边,已经无关紧要。
再一次回到邺城,已经是三年过去了,看到宏伟的邺城,曹操忍不住对程昱感慨道:“仲德啊,咱们这次算是折戟而回了吧?”
一场大败,令曹操时不时总是要生发出许多感慨来。
随驾的程昱拱手回话道:“在下以为不算!”
“哦?如何不算?”曹操不禁问道。
程昱先没有说话,而是右手握紧拳头,缩了回来,而后用力的击打出去。
“在下以为,此役虽败,对于魏公来说,无非是将拳头收了回来!以魏公的实力,早晚必可再次出击!那时,击打出去的拳头必将更加有力!反观江东,本来兵微将寡,如今又据有如此广阔的土地,其势更加分散,难以积聚力量!聚于东则难免失于西,此首尾难兼顾也!一旦有变,必应对乏力!那时,魏公定可卷土重来!”
程昱善于在曹操气馁的时候给曹操打气,这番话说出来,曹操顿时觉得心里好受多了!不禁哈哈笑道:“还是你仲德懂得安慰人啊!不过,败了就是败了!无需争辩!今后吸取教训便是!至于孙权小儿,猖狂不了多久!”
自从败北之后,曹操便一直在琢磨着如何反制孙权,才回到邺城,曹操便立刻召见了荀攸,询问对策。
论智计,荀攸才是曹操的谋主!乌林大败之后,曹操悔恨自己没有带上荀攸。然而终究是为时已晚,现在说这些已经没有什么意义。
将荀攸留在河北当然也有好处,那就是大败之后,曹操已然还拥有不可小觑的实力,至少河北军依旧是兵强马壮,这都有赖于荀攸。
废话不多说,在见过了面,稍稍寒暄了一番之后,曹操便向荀攸问策道:“眼下局面,该如何化解?”
曹操指的当然是孙权、汉王两路威胁。
荀攸安坐邺城,也没有太多的事情需要耗费精力,每日思考的便是如何应对眼下纷乱的局面!在曹操发问之前,荀攸已经早有准备。
“魏公!臣有一个建议,不知当讲不当讲!”荀攸拱手说道。
曹操知道,荀攸必有对策!于是说道:“哪有什么当讲不当讲,我只问有用或无用!”
“应当有用!”荀攸回话道。
“那就说出你的高见!”曹操急不可耐,想要扳回一城!
荀彧淡淡说道:“请魏公表奏天子,敕封吴侯孙权为吴王!”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曹操不解其意,程昱、董昭、刘晔三人也都十分震惊!
“此举怕是不妥吧!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此高祖白马盟约,孰敢犯之?”刘晔毕竟是宗室出身,第一个便不质疑道。
荀攸却是笑道:“子扬说的不错!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此不妥于丞相岂不正是妥当?”
荀攸这一说,曹操立刻便明白过来,不禁哈哈大笑道:“荀公达无愧于智计无双!此计甚好!如此一来,必可将孙权架在火上烤!天子之命,孙权不受也得受!”
曹操自己都不敢称王,只敢称公,如今却要保奏孙权为王,这正是荀攸计策毒辣之处!
曹操现在面临汉王、孙权两路威胁,但与汉王并没有完全撕破脸面,自刘征得到益州以来,曹操基本上没有与刘征发生过正面冲突,这说明其中还有转圜的余地。
而曹操与孙权,则已经势同水火,绝不相容,因此荀攸计策的用意便是将汉王的兵锋引向孙权,引向江东!
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
这绝不仅仅只是一段苍白的文字!尤其是对于宗室出身的刘征来说,这就是一个不可推卸的责任!当今天下,手握实权的王爵,只有刘征一人!若是让孙权称王,则刘征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来维护汉室祖宗定下的规矩!即便是以天子名义敕封孙权为王。
曹操在破烂的砂锅上敲洞,却要刘征来补,而刘征还不得不补!谁叫他是汉王呢?
众人明白过来,都忍不住齐声赞道:“高明!”
曹操还借机发挥道:“我看不止该让孙权称吴王,我还要奏请天子,赦免刘备,将刘备敕封为荆王!”
荀攸点头道:“魏公更加高明!”
刘征、刘备都是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如此一来,即挑拨了孙权与刘征的关系,也挑拨了孙权与刘备的关系!
曹操心里不禁叹道,还好带着天子逃回了洛阳!原本以为天子没什么用了,现在看来,依旧还是有大用!
于是在荀攸的筹划下,曹操以天子的名义,派出了使臣,前去寿春敕封孙权为吴王,同时又向长沙派出了使臣,敕封刘备为荆王!
在搞定了这两人之后,曹操再向关中派出了使臣,通报汉王刘征,托言孙权威逼朝廷,谋取王位!天子慑于孙权的兵威不得不允,但念在祖宗规矩不可犯,因此特请汉王出兵征讨孙权!
黑白一张嘴,天子在曹操手里,任凭他怎么说。虽然谁都知道是假的,可谁也无法质疑。因为从表面上看起来就是这样。孙权出兵北上,就是“威逼”,至于是不是为了谋取王位,谁管他呢!
荀攸此举,对于曹操来说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为他的称王之路先打通关隘。
若是刘征不去征讨孙权,那曹操也可以名正言顺的称王。刘征若真置之不理,谁都可以称王,那大汉就真的亡了!
天子朝廷,再一次在曹操危急时刻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但是,对于曹操来说,孙权始终是个极大的威胁!迟早还有一战!而在与孙权下一战之前,一个更大的隐忧却已经迫在眉睫!
那就是汉王刘征!
三年休兵之期,曹操可是给刘征数着日子呢!
在确认了周瑜停止进攻之后,曹操的身体也恢复的十有八九了,于是便将洛阳事务全部都交付给了曹仁,随后自己便带着程昱等回到了邺城。至于天子朝廷,早已经只是个摆设,在不在身边,已经无关紧要。
再一次回到邺城,已经是三年过去了,看到宏伟的邺城,曹操忍不住对程昱感慨道:“仲德啊,咱们这次算是折戟而回了吧?”
一场大败,令曹操时不时总是要生发出许多感慨来。
随驾的程昱拱手回话道:“在下以为不算!”
“哦?如何不算?”曹操不禁问道。
程昱先没有说话,而是右手握紧拳头,缩了回来,而后用力的击打出去。
“在下以为,此役虽败,对于魏公来说,无非是将拳头收了回来!以魏公的实力,早晚必可再次出击!那时,击打出去的拳头必将更加有力!反观江东,本来兵微将寡,如今又据有如此广阔的土地,其势更加分散,难以积聚力量!聚于东则难免失于西,此首尾难兼顾也!一旦有变,必应对乏力!那时,魏公定可卷土重来!”
程昱善于在曹操气馁的时候给曹操打气,这番话说出来,曹操顿时觉得心里好受多了!不禁哈哈笑道:“还是你仲德懂得安慰人啊!不过,败了就是败了!无需争辩!今后吸取教训便是!至于孙权小儿,猖狂不了多久!”
自从败北之后,曹操便一直在琢磨着如何反制孙权,才回到邺城,曹操便立刻召见了荀攸,询问对策。
论智计,荀攸才是曹操的谋主!乌林大败之后,曹操悔恨自己没有带上荀攸。然而终究是为时已晚,现在说这些已经没有什么意义。
将荀攸留在河北当然也有好处,那就是大败之后,曹操已然还拥有不可小觑的实力,至少河北军依旧是兵强马壮,这都有赖于荀攸。
废话不多说,在见过了面,稍稍寒暄了一番之后,曹操便向荀攸问策道:“眼下局面,该如何化解?”
曹操指的当然是孙权、汉王两路威胁。
荀攸安坐邺城,也没有太多的事情需要耗费精力,每日思考的便是如何应对眼下纷乱的局面!在曹操发问之前,荀攸已经早有准备。
“魏公!臣有一个建议,不知当讲不当讲!”荀攸拱手说道。
曹操知道,荀攸必有对策!于是说道:“哪有什么当讲不当讲,我只问有用或无用!”
“应当有用!”荀攸回话道。
“那就说出你的高见!”曹操急不可耐,想要扳回一城!
荀彧淡淡说道:“请魏公表奏天子,敕封吴侯孙权为吴王!”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曹操不解其意,程昱、董昭、刘晔三人也都十分震惊!
“此举怕是不妥吧!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此高祖白马盟约,孰敢犯之?”刘晔毕竟是宗室出身,第一个便不质疑道。
荀攸却是笑道:“子扬说的不错!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此不妥于丞相岂不正是妥当?”
荀攸这一说,曹操立刻便明白过来,不禁哈哈大笑道:“荀公达无愧于智计无双!此计甚好!如此一来,必可将孙权架在火上烤!天子之命,孙权不受也得受!”
曹操自己都不敢称王,只敢称公,如今却要保奏孙权为王,这正是荀攸计策毒辣之处!
曹操现在面临汉王、孙权两路威胁,但与汉王并没有完全撕破脸面,自刘征得到益州以来,曹操基本上没有与刘征发生过正面冲突,这说明其中还有转圜的余地。
而曹操与孙权,则已经势同水火,绝不相容,因此荀攸计策的用意便是将汉王的兵锋引向孙权,引向江东!
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
这绝不仅仅只是一段苍白的文字!尤其是对于宗室出身的刘征来说,这就是一个不可推卸的责任!当今天下,手握实权的王爵,只有刘征一人!若是让孙权称王,则刘征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来维护汉室祖宗定下的规矩!即便是以天子名义敕封孙权为王。
曹操在破烂的砂锅上敲洞,却要刘征来补,而刘征还不得不补!谁叫他是汉王呢?
众人明白过来,都忍不住齐声赞道:“高明!”
曹操还借机发挥道:“我看不止该让孙权称吴王,我还要奏请天子,赦免刘备,将刘备敕封为荆王!”
荀攸点头道:“魏公更加高明!”
刘征、刘备都是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如此一来,即挑拨了孙权与刘征的关系,也挑拨了孙权与刘备的关系!
曹操心里不禁叹道,还好带着天子逃回了洛阳!原本以为天子没什么用了,现在看来,依旧还是有大用!
于是在荀攸的筹划下,曹操以天子的名义,派出了使臣,前去寿春敕封孙权为吴王,同时又向长沙派出了使臣,敕封刘备为荆王!
在搞定了这两人之后,曹操再向关中派出了使臣,通报汉王刘征,托言孙权威逼朝廷,谋取王位!天子慑于孙权的兵威不得不允,但念在祖宗规矩不可犯,因此特请汉王出兵征讨孙权!
黑白一张嘴,天子在曹操手里,任凭他怎么说。虽然谁都知道是假的,可谁也无法质疑。因为从表面上看起来就是这样。孙权出兵北上,就是“威逼”,至于是不是为了谋取王位,谁管他呢!
荀攸此举,对于曹操来说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为他的称王之路先打通关隘。
若是刘征不去征讨孙权,那曹操也可以名正言顺的称王。刘征若真置之不理,谁都可以称王,那大汉就真的亡了!
天子朝廷,再一次在曹操危急时刻发挥了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