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超级导弹技术(求订阅!)
姚子良听到赵一的话,也是一愣,不明白他的语气怎么如此肯定,刚才还是假设,带有不确定的语气。
赵一看到姚子良愣在当场,笑着说道:“我刚才突然想到了一个超级飞行器构造,我称作为乘波体,采用乘波体构造的飞行器速度可以达到5到20马赫。
不仅如此,采用乘波体设计的飞行器,飞行到高度可以达到3万米以上,是目前飞行器难以达到的高度。
你想想,这种技术的使用场景应该是在哪里?”
姚子良听到赵一的反问,瞬间脱口而出:“远程导弹,主要将远程导弹弹头设计成为乘波体,那么就可以实现超高空、超高速运行,那么就可以宣布目前所有的反导系统都将失效。”
听到姚子良的话,赵一点了点头,说道:“你说的不错,这种结构最合适的使用场景就是远程弹道导弹上面,是对付反导系统的最有效技术手段。
我们都知道,以目前的导弹技术,想要突破敌方的反导系统,一般是采用隐蔽的技术,例如超低空飞行、隐身技术等。
这些都是取巧的办法,随着雷达技术越来越先进,特别是有源相控阵雷达技术的发展,这种突防模式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
而且地面环境复杂,超低空飞行需要实时计算地形地貌,飞行速度不可能太快,只要发现了,就标志着任务的失败。
但是乘波体结构的导弹技术,就是一力降十会,由于其高空、高速、弹道多变的特点,即使对方发现了这种导弹,也是无济于事,他们是很难实现拦截的。
如果说反导系统是盾的话,那么乘波体结构的导弹就是最有利的矛了,只要这个矛足够的锋利,再强的盾牌也是瞬间被洞穿。”
“赵总说的没错,如果真的能够实现你所说的参数要求,那么这种导弹技术就会成为突破任何反导系统最锋利的矛。
不过想要实现高空、高速和弹道多变的特点,光是一个外形设计是无法达到的吧,这需要非常强大的动力系统。
目前火箭上面安装的动力系统已经是最大的了,但是依然无法短时间达到那么大的速度,至少目前的发动机技术是无法达到的。
如果无法在短时间内将乘波体的速度提升到最大,那么真实效果就要大打折扣,现在卫星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了,这种远程导弹一旦发射升空,很容易被军事卫星捕获到。
敌人可以在导弹速度还没有到最大的时候,使用反导导弹进行拦截,是一种有效的拦截方式,特别是在战时状态,国土上空肯定是遍布军事卫星,被提前发现的概率大大提高。”
姚子良在这么短的时间里面,就分析出来想要达到这种速度所需要的动力系统是非常苛刻的,目前还没有任何一款发动机能够提供这么大的动力。
这说明他并没有被赵一描绘的美好前途给冲昏了头脑,同时也是他本身军事技术过硬的体现,至少作为军工企业的负责人,这份分析能力是合格的。
就如他所说,目前星空动力公司为未来空间技术公司提供的火箭发动机,已经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火箭发动机了。
别看未来空间技术公司发射火箭就是送卫星上太空而已,而不是像美国那样,不是跑道月球上逛逛,就是跑道火星上面探索一番。
不是未来空间技术公司的火箭做不到,而是目前完全没有这个必要而已,作为私人企业,最重要的是要维持公司财务状况良好,而不是意气用事去和别人挣个长短。
特别是在目前的国际环境之下,我们只需要安安心心的在国内打好基础,将基础太空理论和相关技术夯实了就可以,未来总有一飞冲天的时候。
也就是说普通的火箭发动机技术,是无法满足这种乘波体导弹的动力需求的,姚子良一是也想不起来,还有什么发动机技术能够实现这个目标。
“你说的却是不错,以目前的发动机技术,是无法满足这个要求的,即使造出来了,由于速度相对较慢,还是有可能被敌人的反导系统给拦截的。
而这种战略远程导弹数量一般也不会很多,不可能像火箭弹那样采用蜂群的方式进行发射,进行饱和式攻击,所以突防成功率要非常高,才具有威慑力。
所以和乘波体导弹相配合的,就是超燃冲压发动机技术了,这种发动机可以轻松实现比火箭发动机快4倍以上的速度,简直是为乘波体导弹而生的。”赵一笑着说道。
姚子良听到赵一说到超燃冲压发动机技术具有这么强能力,瞬间就有点忍不住想问问里面的实现原理了,不过他还是忍住了。
就像前面赵一说道乘波体的时候,姚子良也忍住没有问具体的细节。
一是这个地方不合适问这么细节的问题,虽然这边也有非常严格的安全防护能力,同时这边还不会成为敌对势力的重点盯防对象。
但是根据华夏军事工业公司的保密要求,这里面不适合商谈相关技术细节的,想要商谈技术细节,必须要到专门的会议室里面进行,或者是需要将现场全部搜查一遍才行。
虽然现场只有他们两个人,但是该有的警惕性还是要有的,该遵循的保密原则也要必须遵守,即使两人一个是老板,一个是总裁。
二是他对于赵一技术的绝对崇拜,如果是别人给姚子良说这些东西的时候,他肯定首先是按照自己的学识和见识,思考一下能不能实现这个目标。
如果以自己的学识和见识都无法想出来实现的可能性,那么他肯定是会持怀疑态度的,就会要求对方提供较为详细的实现原理了。
但是赵一不同,从赵一手里流出来的技术不知凡几,虽然大部分技术也就比世界先进水平要高出一个层次,还谈不上什么黑科技,属于现有技术发展的延伸。
但是偶尔也会从他手里流出来一两项黑科技技术的,例如人工智能技术,华夏军事工业公司这边也有赵一提供的删减版人工智能。
虽然目前他们提供的军事装备还用不上人工智能技术,但是他们的下一代军事装备里面,就可能会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了。
因为下一代军事装备,他们除了实现人工操作的军事装备技术升级开发之外,另一项就是研究无人化装备了,这个时候,人工智能技术就是必备的了。
当然,初级的无人化军事装备不一定需要人工智能技术,只需要先进的通信技术就可以,由人工远程操作,实施对目标的军事侦查和军事打击。
不过这种模式的无人化军事装备是很容易被干扰的,只要干扰对方的通信,那么无人化军事装备就很难发挥出来应有的效果。
而且人工操作就必须要求无人化军事装备的速度不能太快,速度太快,远程无法实时掌控,非常容易出现问题。
而且这种无人化军事装备是无法进行复杂的军事任务,如果是不对称战争的话,还好说,如果是敌我双方军事力量都很强的话,那么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不过姚子良虽然没有当场问技术细节,不过还是忍不住对赵一说道:“如果资料整理好后,可以给我们一份,我们下一代装备也许就能够使用的上。”
虽然他说的含糊不清,但是赵一却是懂了他的意思了,这种超高速飞行器是不可能采用人工操作的,所以只能是使用在无人化飞行器上面。
而华夏军事工业公司的下一代军事装备里面,无人化军事装备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发项目,如果在配合人工智能的话,确实拥有有人飞机无法做到的诸多技术优点。
对于姚子良的要求,赵一当然是答应了下来,虽然这种技术是准备用来交换的,但是自家肯定也是要留一份的。
剩下的事情就简单多了,姚子良领着赵一对华夏军事工业公司的各个地方进行了视察,特别是已经建设完成的军事装备线,以及他们的研发中心。
在他们的陆军装备试验场里面,赵一却是过了一把瘾,如果说他们的军用飞机只是一个样子货的话,那么陆军装备就相对比较完善了。
像他们研发的重型坦克、轻型坦克和运兵装甲车等等,使用的都是一些常规炮弹,即使是特殊的炮弹,尺寸规格基本上是不会相差太大。
而这些东西,他们的陆军战车都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不需要更换里面的设备,直接就可以在上面使用各种型号的炮弹了。
所以赵一也就坐上了一辆坦克,亲自开着坦克飚了一次车,不过由于是平地,除了新鲜劲比较大外,倒是没有在淤泥地里或者是山地、水面开更过瘾。
不过这已经足够了,其他军工企业研发的坦克是什么样的他是不知道,但是他乘坐自己家的坦克,体会倒是不错,没有他之前想象中的那么颠簸。
对这边视察完后,赵一就打算去一趟造船厂看看,姚子良听到他打算去造船厂看看军舰的制造情况,就说是要一起前往。
就这么着,两人乘坐专机一同前往大连,他们目前的军舰制造基地是安排在这边,同时这边也是海燕船舶公司的总部所在地。
相比起他们的航空军事装备和陆地军事装备都是需要自己亲自制造,海军装备可以说是和海燕船舶公司合作的结果了。
由华夏军事工业公司提供军舰技术和图纸,有海燕船舶公司来负责建造,因为现在海燕船舶公司在船只建造方面积累了非常多的技术以及技术工人。
不过按照赵一的想法,这种状况不会持续多久,未来这部分制造军舰的工人和相关人员,都会转移到华夏军事工业公司里面。
这么做一是想要将海燕船舶公司和军事项目割裂开来,让两者之间没有交集,因为按照前世的经验,这种商业团体如果涉及到军工领域,很容易被别人制裁。
海燕船舶公司说到底还是以商船制造为主,也是他们的主要盈利来源,如果受到牵连,这方面的损失会非常大,完全得不偿失。
但是华夏军事工业公司如果被制裁的话,基本上是没有多大影响的,反正他们的产品都是卖给国家的,即使出口,也要看对方是不是我们的友好国家。
这和商业领域的逻辑完全不同,拥有先进的军事装备技术,人家只能是求着你购买,你还要看心情要不要卖给他们。
这是差距,军事装备,特别是先进的军事装备替代性太弱,基本上是除了你家,其他就没得地方购买了。
他将原本分布在各个企业的军事装备研究部门分离出来成立华夏军事工业公司,本身也是基于这种考虑,让民用企业回归商业,让军工企业更加专注于军工。
当赵一和姚子良到达大连的造船厂的时候,船坞里面还是空荡荡的,因为他们的军舰制造是采用分段式模块化的制造模式,目前各个部件还在各个工厂里面进行制造。
等工厂里面将各个军舰使用的部件制造完毕之后,才会运送到船坞里面,进行总体组装焊接,相比起一体式建造模式,要快速的多。
不过想要保证分段式模块化制造出来的军舰能够达到一体式制造的军舰一样的强度和性能,就必须解决焊接技术了。
作为立志成为全球最大的商船制造商,海燕船舶公司在船体焊接上面就已经具备了很高的技术,通过前期的针对性培养,相关技术工人也达到了技术要求的技能标准。
不过军舰焊接技术和民用船只焊接技术还是有些许差异的,体现的主要是焊接材料上面的不同,而不同的焊接材料,也需要使用不同的焊接技术。
例如钛合金焊接技术就不是普通商船的焊接技术能够做到的了,所以这方面的技术还是由华夏军事工业公司提供,海燕船舶公司负责出高技术工人。
转头赵一就跟着姚子良在负责人的陪同下,考察了各个组件工厂的运作情况,以及目前军舰的制造进度。
一通看下来,赵一也差不多了解了这边的情况了,虽然国际上使用分段式建造军舰已经有先例了,但是在我国确实首次使用。
因为使用这种建造模式,需要非常高的焊接技术,焊接的部位需要和主体部位的性能差异在3%左右,之前我们在这方面的技术不过关,没有办法使用分段模式建造军舰。
作为国内第一艘使用这种模式建造的军舰,各个工厂里面的工人和技术人员,也是在边学边摸索着制造,所以进度还是有点慢。
不过赵一并不着急,等第一艘军舰建好之后,后面就会简单多了,那时候这帮工人都锻炼出来了,再加上现代化先进工具的使用,速度就会加快很多。
到时候这种流水线式的建造模式成熟之后,建立了一整套体系,那么制造军舰的速度就和下饺子一样,速度是非常快的。
在船坞里面的工作主要就是总装和焊接工作了,其他各个设备零部件都是从各个工厂运送过来的,就是和平时期,只要各个工厂的零部件跟得上,一年下水4到5艘是绰绰有余的。
不过这边也是遇到了和军用飞机一样的困境,目前他们的火力系统还没有最终定型,虽然这边提供了好几个方案,但是只要没有确定下来,这边的军舰就不可能完成得了。
除了火力系统之外,像其他的被动声呐、火控雷达、有源相控阵雷达等等各种雷达技术都是属于华夏军事工业公司自己的,这些装备也在其他各个工厂正紧张的生产制造当中。
特别是里面使用的有源相控阵雷达技术,可以说是处于世界最先进的技术了,相比起无源相控阵雷达技术要先进得多。
除此之外就是配套的火控系统,这方面华夏军事工业公司也有非常好的底子,不过实际情况到底如何,还不是很确定,因为火控系统是需要配合火力使用的。
之前华夏军事工业公司只是在超级计算机上面进行了相关的模拟实验,真实情况到底如何,还有待观察,特别是使用第三方火力装备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毕竟自己的产品参数到底是什么样的,自己都是门清,而第三方火力装备,华夏军事工业公司这边掌握的数据有限,无法得出更加精确的模拟数据。
要说还是这家公司成立的时间太短了,第一次制造的装备种类和数量又太多,如果是慢慢发展的话,国内第三方火力装备的具体参数只要合作了一次,就基本上都清楚了。
只要熬过了第一次合作,那么后面的面临的这种困难就要小得多,不过赵一现在已经将目标定在自己生产火力系统上面了。
这不仅是因为涉及到巨大的利益问题,同时也是他不想后续装备研发也要这么受制于人,这几天考察下来,给他的感觉就是两个字,“难受”。
这就是很多东西不能自己决定带来的困扰,这也是为什么赵一喜欢什么都自己搞,除了自己资本和技术都很过硬外,最重要的就是可以随心所欲的进行各项研发工作,这样不用受制于人。
这不仅仅只是军工领域,就是民用领域,也是如此,就例如北极星公司研发的平板电脑,如果很多东西都不是自己生产的,那么这款产品就不可能在这个年代问世。
在全产业链的情况下,北极星公司只需要提出来一个概念,拿出来一个总体设计图,各个公司评估了这款产品的商业前景后,就会立即投入资源进行研发。
由于都是自己的兄弟企业,而且都是同一个老板全资控股的,没有那么多扯皮的事情发生,所有的工作进度都要快得多。
这也是为什么北极星公司重视能够研发出来远超这个时代技术水平的产品出来,如果相关产业链无法做到自主的话,那么很多东西就没法推行下去。
道理很简单,别人不可能为了你的研发计划而冒险投资重金研发技术,如果一旦失败,那么造成的损失将会是巨大的,甚至会导致企业破产。
考察完这边军舰的制造情况后,赵一就和姚子良分开了,前往海燕船舶公司总部,对他们这边的情况进行细致的了解。
貌似自己上次过来还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这次既然过来了,就需要好好的看看这边的情况,特别是和他们的研发部门好好沟通一下。
至于商业规划,年会的时候就已经说过了,现在这方面就没有什么可说的了,主要执行好就可以了。
赵一看到姚子良愣在当场,笑着说道:“我刚才突然想到了一个超级飞行器构造,我称作为乘波体,采用乘波体构造的飞行器速度可以达到5到20马赫。
不仅如此,采用乘波体设计的飞行器,飞行到高度可以达到3万米以上,是目前飞行器难以达到的高度。
你想想,这种技术的使用场景应该是在哪里?”
姚子良听到赵一的反问,瞬间脱口而出:“远程导弹,主要将远程导弹弹头设计成为乘波体,那么就可以实现超高空、超高速运行,那么就可以宣布目前所有的反导系统都将失效。”
听到姚子良的话,赵一点了点头,说道:“你说的不错,这种结构最合适的使用场景就是远程弹道导弹上面,是对付反导系统的最有效技术手段。
我们都知道,以目前的导弹技术,想要突破敌方的反导系统,一般是采用隐蔽的技术,例如超低空飞行、隐身技术等。
这些都是取巧的办法,随着雷达技术越来越先进,特别是有源相控阵雷达技术的发展,这种突防模式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
而且地面环境复杂,超低空飞行需要实时计算地形地貌,飞行速度不可能太快,只要发现了,就标志着任务的失败。
但是乘波体结构的导弹技术,就是一力降十会,由于其高空、高速、弹道多变的特点,即使对方发现了这种导弹,也是无济于事,他们是很难实现拦截的。
如果说反导系统是盾的话,那么乘波体结构的导弹就是最有利的矛了,只要这个矛足够的锋利,再强的盾牌也是瞬间被洞穿。”
“赵总说的没错,如果真的能够实现你所说的参数要求,那么这种导弹技术就会成为突破任何反导系统最锋利的矛。
不过想要实现高空、高速和弹道多变的特点,光是一个外形设计是无法达到的吧,这需要非常强大的动力系统。
目前火箭上面安装的动力系统已经是最大的了,但是依然无法短时间达到那么大的速度,至少目前的发动机技术是无法达到的。
如果无法在短时间内将乘波体的速度提升到最大,那么真实效果就要大打折扣,现在卫星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了,这种远程导弹一旦发射升空,很容易被军事卫星捕获到。
敌人可以在导弹速度还没有到最大的时候,使用反导导弹进行拦截,是一种有效的拦截方式,特别是在战时状态,国土上空肯定是遍布军事卫星,被提前发现的概率大大提高。”
姚子良在这么短的时间里面,就分析出来想要达到这种速度所需要的动力系统是非常苛刻的,目前还没有任何一款发动机能够提供这么大的动力。
这说明他并没有被赵一描绘的美好前途给冲昏了头脑,同时也是他本身军事技术过硬的体现,至少作为军工企业的负责人,这份分析能力是合格的。
就如他所说,目前星空动力公司为未来空间技术公司提供的火箭发动机,已经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火箭发动机了。
别看未来空间技术公司发射火箭就是送卫星上太空而已,而不是像美国那样,不是跑道月球上逛逛,就是跑道火星上面探索一番。
不是未来空间技术公司的火箭做不到,而是目前完全没有这个必要而已,作为私人企业,最重要的是要维持公司财务状况良好,而不是意气用事去和别人挣个长短。
特别是在目前的国际环境之下,我们只需要安安心心的在国内打好基础,将基础太空理论和相关技术夯实了就可以,未来总有一飞冲天的时候。
也就是说普通的火箭发动机技术,是无法满足这种乘波体导弹的动力需求的,姚子良一是也想不起来,还有什么发动机技术能够实现这个目标。
“你说的却是不错,以目前的发动机技术,是无法满足这个要求的,即使造出来了,由于速度相对较慢,还是有可能被敌人的反导系统给拦截的。
而这种战略远程导弹数量一般也不会很多,不可能像火箭弹那样采用蜂群的方式进行发射,进行饱和式攻击,所以突防成功率要非常高,才具有威慑力。
所以和乘波体导弹相配合的,就是超燃冲压发动机技术了,这种发动机可以轻松实现比火箭发动机快4倍以上的速度,简直是为乘波体导弹而生的。”赵一笑着说道。
姚子良听到赵一说到超燃冲压发动机技术具有这么强能力,瞬间就有点忍不住想问问里面的实现原理了,不过他还是忍住了。
就像前面赵一说道乘波体的时候,姚子良也忍住没有问具体的细节。
一是这个地方不合适问这么细节的问题,虽然这边也有非常严格的安全防护能力,同时这边还不会成为敌对势力的重点盯防对象。
但是根据华夏军事工业公司的保密要求,这里面不适合商谈相关技术细节的,想要商谈技术细节,必须要到专门的会议室里面进行,或者是需要将现场全部搜查一遍才行。
虽然现场只有他们两个人,但是该有的警惕性还是要有的,该遵循的保密原则也要必须遵守,即使两人一个是老板,一个是总裁。
二是他对于赵一技术的绝对崇拜,如果是别人给姚子良说这些东西的时候,他肯定首先是按照自己的学识和见识,思考一下能不能实现这个目标。
如果以自己的学识和见识都无法想出来实现的可能性,那么他肯定是会持怀疑态度的,就会要求对方提供较为详细的实现原理了。
但是赵一不同,从赵一手里流出来的技术不知凡几,虽然大部分技术也就比世界先进水平要高出一个层次,还谈不上什么黑科技,属于现有技术发展的延伸。
但是偶尔也会从他手里流出来一两项黑科技技术的,例如人工智能技术,华夏军事工业公司这边也有赵一提供的删减版人工智能。
虽然目前他们提供的军事装备还用不上人工智能技术,但是他们的下一代军事装备里面,就可能会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了。
因为下一代军事装备,他们除了实现人工操作的军事装备技术升级开发之外,另一项就是研究无人化装备了,这个时候,人工智能技术就是必备的了。
当然,初级的无人化军事装备不一定需要人工智能技术,只需要先进的通信技术就可以,由人工远程操作,实施对目标的军事侦查和军事打击。
不过这种模式的无人化军事装备是很容易被干扰的,只要干扰对方的通信,那么无人化军事装备就很难发挥出来应有的效果。
而且人工操作就必须要求无人化军事装备的速度不能太快,速度太快,远程无法实时掌控,非常容易出现问题。
而且这种无人化军事装备是无法进行复杂的军事任务,如果是不对称战争的话,还好说,如果是敌我双方军事力量都很强的话,那么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不过姚子良虽然没有当场问技术细节,不过还是忍不住对赵一说道:“如果资料整理好后,可以给我们一份,我们下一代装备也许就能够使用的上。”
虽然他说的含糊不清,但是赵一却是懂了他的意思了,这种超高速飞行器是不可能采用人工操作的,所以只能是使用在无人化飞行器上面。
而华夏军事工业公司的下一代军事装备里面,无人化军事装备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发项目,如果在配合人工智能的话,确实拥有有人飞机无法做到的诸多技术优点。
对于姚子良的要求,赵一当然是答应了下来,虽然这种技术是准备用来交换的,但是自家肯定也是要留一份的。
剩下的事情就简单多了,姚子良领着赵一对华夏军事工业公司的各个地方进行了视察,特别是已经建设完成的军事装备线,以及他们的研发中心。
在他们的陆军装备试验场里面,赵一却是过了一把瘾,如果说他们的军用飞机只是一个样子货的话,那么陆军装备就相对比较完善了。
像他们研发的重型坦克、轻型坦克和运兵装甲车等等,使用的都是一些常规炮弹,即使是特殊的炮弹,尺寸规格基本上是不会相差太大。
而这些东西,他们的陆军战车都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不需要更换里面的设备,直接就可以在上面使用各种型号的炮弹了。
所以赵一也就坐上了一辆坦克,亲自开着坦克飚了一次车,不过由于是平地,除了新鲜劲比较大外,倒是没有在淤泥地里或者是山地、水面开更过瘾。
不过这已经足够了,其他军工企业研发的坦克是什么样的他是不知道,但是他乘坐自己家的坦克,体会倒是不错,没有他之前想象中的那么颠簸。
对这边视察完后,赵一就打算去一趟造船厂看看,姚子良听到他打算去造船厂看看军舰的制造情况,就说是要一起前往。
就这么着,两人乘坐专机一同前往大连,他们目前的军舰制造基地是安排在这边,同时这边也是海燕船舶公司的总部所在地。
相比起他们的航空军事装备和陆地军事装备都是需要自己亲自制造,海军装备可以说是和海燕船舶公司合作的结果了。
由华夏军事工业公司提供军舰技术和图纸,有海燕船舶公司来负责建造,因为现在海燕船舶公司在船只建造方面积累了非常多的技术以及技术工人。
不过按照赵一的想法,这种状况不会持续多久,未来这部分制造军舰的工人和相关人员,都会转移到华夏军事工业公司里面。
这么做一是想要将海燕船舶公司和军事项目割裂开来,让两者之间没有交集,因为按照前世的经验,这种商业团体如果涉及到军工领域,很容易被别人制裁。
海燕船舶公司说到底还是以商船制造为主,也是他们的主要盈利来源,如果受到牵连,这方面的损失会非常大,完全得不偿失。
但是华夏军事工业公司如果被制裁的话,基本上是没有多大影响的,反正他们的产品都是卖给国家的,即使出口,也要看对方是不是我们的友好国家。
这和商业领域的逻辑完全不同,拥有先进的军事装备技术,人家只能是求着你购买,你还要看心情要不要卖给他们。
这是差距,军事装备,特别是先进的军事装备替代性太弱,基本上是除了你家,其他就没得地方购买了。
他将原本分布在各个企业的军事装备研究部门分离出来成立华夏军事工业公司,本身也是基于这种考虑,让民用企业回归商业,让军工企业更加专注于军工。
当赵一和姚子良到达大连的造船厂的时候,船坞里面还是空荡荡的,因为他们的军舰制造是采用分段式模块化的制造模式,目前各个部件还在各个工厂里面进行制造。
等工厂里面将各个军舰使用的部件制造完毕之后,才会运送到船坞里面,进行总体组装焊接,相比起一体式建造模式,要快速的多。
不过想要保证分段式模块化制造出来的军舰能够达到一体式制造的军舰一样的强度和性能,就必须解决焊接技术了。
作为立志成为全球最大的商船制造商,海燕船舶公司在船体焊接上面就已经具备了很高的技术,通过前期的针对性培养,相关技术工人也达到了技术要求的技能标准。
不过军舰焊接技术和民用船只焊接技术还是有些许差异的,体现的主要是焊接材料上面的不同,而不同的焊接材料,也需要使用不同的焊接技术。
例如钛合金焊接技术就不是普通商船的焊接技术能够做到的了,所以这方面的技术还是由华夏军事工业公司提供,海燕船舶公司负责出高技术工人。
转头赵一就跟着姚子良在负责人的陪同下,考察了各个组件工厂的运作情况,以及目前军舰的制造进度。
一通看下来,赵一也差不多了解了这边的情况了,虽然国际上使用分段式建造军舰已经有先例了,但是在我国确实首次使用。
因为使用这种建造模式,需要非常高的焊接技术,焊接的部位需要和主体部位的性能差异在3%左右,之前我们在这方面的技术不过关,没有办法使用分段模式建造军舰。
作为国内第一艘使用这种模式建造的军舰,各个工厂里面的工人和技术人员,也是在边学边摸索着制造,所以进度还是有点慢。
不过赵一并不着急,等第一艘军舰建好之后,后面就会简单多了,那时候这帮工人都锻炼出来了,再加上现代化先进工具的使用,速度就会加快很多。
到时候这种流水线式的建造模式成熟之后,建立了一整套体系,那么制造军舰的速度就和下饺子一样,速度是非常快的。
在船坞里面的工作主要就是总装和焊接工作了,其他各个设备零部件都是从各个工厂运送过来的,就是和平时期,只要各个工厂的零部件跟得上,一年下水4到5艘是绰绰有余的。
不过这边也是遇到了和军用飞机一样的困境,目前他们的火力系统还没有最终定型,虽然这边提供了好几个方案,但是只要没有确定下来,这边的军舰就不可能完成得了。
除了火力系统之外,像其他的被动声呐、火控雷达、有源相控阵雷达等等各种雷达技术都是属于华夏军事工业公司自己的,这些装备也在其他各个工厂正紧张的生产制造当中。
特别是里面使用的有源相控阵雷达技术,可以说是处于世界最先进的技术了,相比起无源相控阵雷达技术要先进得多。
除此之外就是配套的火控系统,这方面华夏军事工业公司也有非常好的底子,不过实际情况到底如何,还不是很确定,因为火控系统是需要配合火力使用的。
之前华夏军事工业公司只是在超级计算机上面进行了相关的模拟实验,真实情况到底如何,还有待观察,特别是使用第三方火力装备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毕竟自己的产品参数到底是什么样的,自己都是门清,而第三方火力装备,华夏军事工业公司这边掌握的数据有限,无法得出更加精确的模拟数据。
要说还是这家公司成立的时间太短了,第一次制造的装备种类和数量又太多,如果是慢慢发展的话,国内第三方火力装备的具体参数只要合作了一次,就基本上都清楚了。
只要熬过了第一次合作,那么后面的面临的这种困难就要小得多,不过赵一现在已经将目标定在自己生产火力系统上面了。
这不仅是因为涉及到巨大的利益问题,同时也是他不想后续装备研发也要这么受制于人,这几天考察下来,给他的感觉就是两个字,“难受”。
这就是很多东西不能自己决定带来的困扰,这也是为什么赵一喜欢什么都自己搞,除了自己资本和技术都很过硬外,最重要的就是可以随心所欲的进行各项研发工作,这样不用受制于人。
这不仅仅只是军工领域,就是民用领域,也是如此,就例如北极星公司研发的平板电脑,如果很多东西都不是自己生产的,那么这款产品就不可能在这个年代问世。
在全产业链的情况下,北极星公司只需要提出来一个概念,拿出来一个总体设计图,各个公司评估了这款产品的商业前景后,就会立即投入资源进行研发。
由于都是自己的兄弟企业,而且都是同一个老板全资控股的,没有那么多扯皮的事情发生,所有的工作进度都要快得多。
这也是为什么北极星公司重视能够研发出来远超这个时代技术水平的产品出来,如果相关产业链无法做到自主的话,那么很多东西就没法推行下去。
道理很简单,别人不可能为了你的研发计划而冒险投资重金研发技术,如果一旦失败,那么造成的损失将会是巨大的,甚至会导致企业破产。
考察完这边军舰的制造情况后,赵一就和姚子良分开了,前往海燕船舶公司总部,对他们这边的情况进行细致的了解。
貌似自己上次过来还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这次既然过来了,就需要好好的看看这边的情况,特别是和他们的研发部门好好沟通一下。
至于商业规划,年会的时候就已经说过了,现在这方面就没有什么可说的了,主要执行好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