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我为战神 第325节
接到黎明的命令,各个机群按照训练大纲的要求,排好了整齐的队形,返回齐齐哈尔各个机场。只有丢掉了几乎全部兄弟的于明,明知道已经没有希望,却还眼巴巴的看着战场,迟迟的不愿意撤离。
只是让黎明还有迟迟不愿意离去的于明不知道的是,在他们飞走后,就在这片发生空战的地面上,发生了一场小规模的,不应该只能说是四个人,确切的说是四名敌我双方飞行员之间的混战。
作为一名小队长,沈湃很郁闷。作为已经几次参加空战的老手,却犯了那些菜鸟才会犯的毛病。因为过于激动,在俯冲攻击的时候却忘记了保持一定的距离。导致开炮的时间过晚,自己的枪炮在击中敌军飞机的时候,被自己一发三七毫米炮弹击中而当场爆炸的敌机,让咬的过于紧密的自己也遭受到了鱼池之灾。
那架被自己打的凌空爆炸的零式战机的尾翼,不偏不倚的正好砸在了自己座机的螺旋桨上。除了油箱、驾驶舱之外,整个飞机最脆弱的地方被击中。还是被一个杀伤力远比二十毫米航炮还大的家伙击中,整个飞机的螺旋桨当场就离开它们本来应该呆的地方,投奔自由去了。
而没有了螺旋桨,也就意味着没有了动力。失去了动力的这架飞机犹如断了线的风筝一般,连个旋都没有打的,便直线下坠。无奈之下,就算再怎么舍不得自己心爱的座机,沈湃也只能跳伞。
当沈湃双脚落地后,在最短的时间之内解除掉身上的降落伞,掏出身上的那把苏制托卡列夫手枪准备向东北方向的时候。却发现在自己降落的不远处,一名同样跳伞的自己战友,正在乱成一团的降落伞中挣扎。
在急忙赶过去,费了好大一番手脚才将这名被困在自己降落伞中的战友解救出来。两个人正准备迈开大步,至少现在这空旷的大草原中想办法找一处隐蔽地点。否则,在这位于敌占区的光秃秃一片的冬季草原上,只能坐以待毙。
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就在两个人准备撤离这一片无遮无挡的草原时候。两架因为该死的发动机,又一次出现故障罢工,而不得不迫降的日军re两千战斗机,先后迫降在他们面前。
当两架迫降的日军飞行员,好不容易将飞机挺稳,跳出机舱的时候,一眼就发现了正准备逃命的二人。在空中没有打过瘾的双方,谁都没有料到在地面又见面。刚一见面就明显是仇人见面,分外眼红。双方纷纷的拔出了自己的手枪,在地面上隔着飞机展开了一场手枪战。
只是日军飞行员配备的南部十四式手枪,无论是射程还是威力,都比不上沈湃手里的那支作为抗联飞行员制式手枪的苏制托卡列夫tt三三式手枪。而被沈湃救出来的那个战友则是更变态,带的居然是一支快慢机。
这场足足持续了五分钟的手枪混战,由于双方在武器上的过大差距,几乎没有悬念的以两名日军飞行员失败而告终。两名在空战中虽然座机发动机罢工,但却抢在对手之前完成迫降而逃过一劫的两名日军飞行员,此次好运却是离开了他们。
两名日军飞行员中的一名因为在关键时刻,手中有着经常卡壳的老毛病的南部十四式手枪又犯病了。无缘无故的卡壳,而无法射击被沈湃击毙。而另外一名在打光了所有子弹后,丢掉手枪调头就跑。
甚至这个动作极为麻利的家伙,已经跑出了沈湃手中那支tt三三手枪的射程。却不想被沈湃那位飞行时候居然带着快慢机上天的战友,将手中的快慢机接上枪套,变成一支射程二百米的卡宾枪后,一枪爆头。
这个战友的枪法,让沈湃自认甘拜下风。后来沈湃才知道,相对于自己从佳木斯国高毕业的经历,这位老兄在调到东北被选入航空兵之前原来是关内部队一个连长。虽说文化水平不如自己,但却是正儿八经的纯主力部队出身,而且打过不少的大战和恶战。有这个枪法,也就不足为奇了。
干掉了两名日军同行,原本准备继续逃命的两个人突然发现了眼前的这架日军飞机,貌似并没有什么大毛病。而且剩余的油量,足够他们从这里返回齐齐哈尔。有了这个发现,不由的让两人眼前一亮。
看着这架还算完整的飞机,两个人对视一眼后,不约而同放弃了徒步逃命的打算,跳上了飞机准备飞回自己的基地。因为他们知道,单靠步行自己很难逃脱日军的追捕。虽说一架单人战斗机的座舱硬挤进去两个人,略微显得有些拥挤,但总比逃不出去要强的多。
只是让他们感觉到意外的是,这架飞机看起来完好无损,但飞机发动机却任他们百般的鼓捣,却就是不给面子。无论他们怎么弄,就是不发动。在下面转动螺旋桨的沈湃,差点没有被累死,也没有让这架至少表面看起来完整无缺的飞机发动起来。
这边飞机发动机干弄不启动,那边的日军派出的或是搜捕抗联飞行员,或是营救自己方飞行员的骑兵却是没有丝毫的耽搁。就在沈湃这边拼命的转动螺旋桨,试图将这架飞机发动起来的时候,那边的马蹄声已经清晰可闻。
赶来的日军骑兵很明显发现了这正忙得不亦乐乎的两个家伙,甚至借助望远镜的协助,还准确的判断出这两个人不是自己人。发现两个人企图后,日军骑兵立即开枪,试图阻止他们的拐带大日本帝国财产逃命这种不道德的行为。
头上不断划过的弹道,脚下被打的冒起的一阵阵土烟。以及越来越近的马蹄声,甚至已经清晰的见到对方骑兵狰狞的面孔。让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有能将这架飞机启动起来的两个人甚至都有些绝望了。
知道在这种一马平川的草原上,单凭两条腿是绝对跑不过四条腿。以为今天无论如何也逃不出去,都不想当俘虏的两个人。在绝望的望了一眼这架该死的,非但没有帮助自己脱险,反倒将自己陷入绝境的破飞机后,不约而同的将手中最后的子弹压进枪膛,准备将最后一颗子弹留给自己。
第760章 十年空军
有人总说,没有到最后一秒钟,就不要放弃任何努力,因为也许奇迹就在最后一秒钟出现。不管这句话放在别的事情或是别人的人身上是否对与错,但这话目前至少放在沈湃和他战友的身上,还是很正确的。很多的时候,奇迹真的往往就在最后一秒出现。
就在两个人面对着已经冲到距离自己已经只有几百米的敌军,做好最后一搏准备的时候,奇迹却是真的出现了。一发击中发动机的三八式骑枪使用的六五子弹,让这架差点没有将他们送上绝路的飞机发动机终于转了起来。
见到这该死的发送机终于启动了,两个人也顾不得去搞明白究竟是出现了什么奇迹,让这该死的飞机终于动起来的原因。急忙的跳上了飞机,在已经追击到近在咫尺的日军骑兵眼皮子,冒着枪林弹雨底下强行起飞。
好在这帮家伙因为出来的匆忙,没有携带重机枪。否则,两个人就算起飞了也可能被打下来。歪把子轻机枪的射击仰角过小,一大仰角射击其供弹系统极易卡壳。但九二式重机枪,可不是白给的。就这架飞机糟糕的机体油箱布置,挨上几发重机枪弹非得凌空爆炸不可。
直到等挣扎着飞回齐齐哈尔,看着发动机内那一发卡在主要位置的六五子弹,两个人才想起后怕来。要是这发打中了油阀的子弹再偏一点,击中的供油管路。恐怕自己两个人别说逃回来,就是能不能进战俘营都还两说。
虽说从来没有飞过这种飞机,但好在眼下的飞机,尤其是战斗基本的构造都是大同小异。远不是后世分的那么清楚。大家都是飞行员,飞的又都是战斗机,所以操纵起来虽说有些吃力,但也没有费太大的力气。
这场空战结束后的小规模地面决斗,最终的结局是一架迫降的re两千战斗机,抢在日军地面部队赶到之前,又摇摇晃晃的勉强重新飞上了天。只不过这架飞机返回的目的地,不在是他们出发的日军机场,而是齐齐哈尔的抗联机场。
不过却因为身上既没有抗联标准的敌我识别标志,机翼加上机身上又显目的涂着日军的标志,更加不是抗联装备的制式战斗机。当这架飞机摇摇晃晃的出现在齐齐哈尔机场上空的时候,差点没有因为杨震此刻就在机场,而高度戒备的机场警戒高射炮兵给击落。
如果不是刚刚降落不久的黎明在接到防空警戒哨报告后,对这架孤身前来,还飞的像一个八十岁不说还得肺结核的老头走路一样的日军飞机产生的一丝怀疑,而制止了高炮部队开火。
并紧急起飞的两架p三九战斗机,去查看一下究竟。认出了驾驶这架座舱盖已经不知道飞到那里去的敌军飞机,竟然是自己的两名战友。恐怕这两个从日军眼皮子死里逃生的家伙,没有死在日军的机枪下面,反倒要不明不白的死在自己战友的炮口之下。
等着两个挤在re两千战斗机狭小的驾驶室内两个家伙,勉强将这架机轮刚一接触到跑道上的后,发动机便又一次彻底熄火的飞机费了好大劲才停下后,大家才知道在他们撤离后,地面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只是在听完这两个家伙的叙述后,如果不是亲眼见到他们飞回来的这架飞机,以及他们从两个被打死的日军飞行员身上抢来的飞行图囊和手枪。恐怕所有的人都不会相信这两个家伙,居然在落地后干掉了两名日军飞行员不说,还抢了人家的飞机。甚至还当着赶回来的日军骑兵的面,将这架破烂货开上了天。
这种飞机在空战中的表现,几乎所有此次参战的飞行员都心里有数。这种甚至不用自己打,自己都往下掉的飞机,对于所有参战的飞行员来说,印象甚至比零战和me一零九战斗机还要深刻。
在所有经过那场空战的飞行员来说,驾驶这种战斗机上天,无疑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这两个家伙居然能在如此紧急的局面,将这架飞机发动起来,并挣扎着飞了回来,无疑是需要极大勇气的。
不过佩服归佩服,但该做的事情还是要做的。在听完汇报之后,黎明还是按照对待所有从敌占区营救回来的飞行员那样,要调政治部和社会部的人对二人进行审查的时候,他的决定却被刚刚听完于明汇报的杨震给否决了。
在抵达齐齐哈尔之后,杨震并没有急着返回佳木斯军区驻地。而是就地留在齐齐哈尔,准备对嫩江军区进行考察。毕竟去年在各个军区刚刚完成组建之后,杨震就被中央抽调入关。对各个军区的组建情况,还没有来得及仔细琢磨。
等返回军区司令部后,在目前全军又正处于全面换装之际,各种事情繁杂。再想仔细考察一下,可就不知道猴年马月了。至于目前为什么还等在机场,原因就更简单了。此次驻齐齐哈尔以及嫩江军区辖区各个机场的所有战斗机几乎全部起飞,以杨震的性格绝对不会不等自己的正在苦战中的部下返回,就先自行离开的。
等机群全体返航后,听完黎明的汇报,杨震可谓一阵阵的心疼。他不是心疼飞机,而是心疼那些飞行员。飞机没有了,还可以想办法再弄。此次苏联和美国运来的战斗机中,因为飞行员数量不足,还有近三分之一放在秘密仓库之中作为储备。
但飞行员的损失,却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挽回的。尤其是于明那个中队,几乎所有飞行员都有击坠击落。这一点对于目前没有实战经验的新飞行员还占相当大比例的抗联航空兵来说,是相当难得的。
可现在,整整一个飞行中队,除了护送自己的几个飞行员之外,就剩下于明这个被部下拼死保护下来的中队长。杨震不是反对以打代练的模式,而且他认为这种模式更有助于航空兵的快速成长。
军人是什么,就是要到战场上去真枪实弹与敌人作战。否则即便以最优秀的成绩完成了所有飞行训练,只要一天没有上过战场,那他还不算一个真正的飞行员。永远成不了一名真正的军人。
但在目前有过实战经验的老飞行员数量不足的情况之下,这个损失无疑是让杨震相当的心疼。但心疼归心疼,杨震也知道这是成长所必须的代价。世界上没有任何一支军队可以做到零伤亡,即便是后世的美军也不可能。
尤其在面对日军这样一个顽强与狡诈并存的对手的时候,作战之中付出重大的伤亡很难避免。而对于航空兵这种看起来很风光,实际上伤亡比例并不比陆军低的军种来说,更是难以避免。
空军比的不仅仅是国家的工业基础、新式飞机的研究和生产能力。更多比的还是一支部队的基础和底子。也就是说飞行员的培养能力。没有训练良好的飞行员,就是给你再多的飞机又有什么用、上了天,不一样还是给人家当靶子?
越是高科技聚集的兵种或是军种,对人员的素质要求也就越高。要不怎么说一年陆军、十年空军、百年海军。一个步兵三个月的时间可以成型,半年之内就基本上能合格。但半年的时间,只够一名飞行员完成理论培养。
与陆军的人员密集型不同,空军作为一个出现还不到三十年的新军种,对于人员素质的要求相当的高。如果说陆军需要的是人员,那么空军需要的就是实打实的人才。这两点可谓是根本不同。
据杨震所知,二战中德国与日本航空兵在空战之中的最终失利,除了自身工业上的原因以及对手新机种研发迅速之外,很大一部分就是在战争损耗过大的情况之下,优秀飞行员补充缓慢。
尤其是一贯讲究精英培养模式的日本,在那些战前培养的老飞行员损耗余烬后,新上天的那些菜鸟飞行员每次出击,除了送死几乎没有太多的选择。空战的失利,直接导致制空权的丧失。没有了制空权,就算生产再多的武器,也补充不了战争巨大的消耗。
而美国与苏联,正是依靠战前雄厚的人才基础和战争中几乎集团化生产的培训模式,使得飞行员的补充,在旷日许久的巨大消耗之下,非但没有像德日两国那样走下坡路,反倒是越战越强。其后方的航空学校,不断的向战场上输送了大批的飞行员。
当然,这与苏联战前在全国普遍飞行教育,在民间组织了数量庞大的各种飞行俱乐部和飞行学校,依托民间组织培养了大批飞行员。可以有效的弥补战争初期,巨大的损耗的同时苏联地域广阔,纵深极为广大。
缺乏战略轰炸机的德军空军作战范围又极为有限,大多固定在战线两翼。无法深入到其内地,对其各种飞行学校根本造不成影响。苏联人虽然对飞行员的需要量极大,但依旧可以有条不紊开展必要的培训。
而美国依靠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本土没有落过一枚炸弹,可以踏踏实实的培训飞行员,而不用担心在训练的时候被敌军的飞机光顾有极大的关系。至少不必在四面开花,经验丰富的老飞行员损耗巨大,或是被栓在战线上无法调回。只能让那些刚出航校的新手去对手武装到牙齿的美英轰炸机。
德国飞行员的血液不就是除了在战场上之外,大多都是在美英轰炸本土的时候一点点的被耗干的吗?国土防空形势越来越重的情况之下,那些刚一出航校就被派上战场的飞行员,大多是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
第761章 杨震的心病
熟知历史的杨震并不想重蹈后几年德日两国的覆辙,但眼下的实情却是让杨震不得不硬着头皮赶鸭子上架,让那些刚刚完成培训的飞行员去上战场,在战火之中成熟。好赖日本人一贯小气,没有几年后美国人那样的大手笔。即便是出动的最大规模机群,百余架也就到头了。
而且日军轰炸机的装甲和火力,也远不如像美军轰炸机那样变态。再加上新式作战飞机补充的缓慢,还不至于让航空兵的血流的太快。要是像美军那样,动不动就来一个千机轰炸。或是飞机补充量远远的超过消耗量,恐怕抗联手头这点航空兵根本就维持不了一年。
实际上目前飞行员补充缓慢,不是飞行员培训的体制有问题。按照杨震的设计,抗联的飞行员训练体制甚至可以说是这个世界上最先进的。虽说因为缺乏中级教练机,而在初级教练机后直接上高级教练机。将一般国家的三级培养体系,改为两级培养。
但对于每个飞行员来说,在他们真正上战场之前,还要与苦心收集来的各种敌机进行空战模拟实战训练。这其中不仅包括日军的各种战机,还包括了江北转交过来的因为美式战机大量到货,而转为后备力量的各种杂牌飞机。
而对战斗机飞行员的训练之中,除了空战格斗训练之外,还包括对轰炸机、运输机的攻击,对地攻击等多种训练,以及所有应对空战之中遭遇的各种应急情况的训练。而且这个模拟实战训练,杨震还强制规定了必须达到二十个小时以上。
不仅要经历实战训练,各个机种的飞行员位置也不是固定不变的,相互之间每年都有一定的飞行训练时间。也就是说轰炸机飞行员,每年都要抽出一两个小时的飞行时间去飞战斗机。运输机的飞行员也是如此。这种训练模式,在世界上可谓是独一份。
毛病是出在人员的选拔和油料以及零部件的供应上,最根本的就是飞行员的选拔上。根据地的人口底子太薄,飞行员的选拔条件又太高。在既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又要有相当的身体素质要求的情况之下,选拔飞行员的速度一直不快,满足不了部队发展的需要。
抗联的第一批航空兵的培训虽然只用的半年多一点的时间,但那是一种什么培训方式?所有的飞行员全部都是在全军精挑细选的有一定文化基础的连排级干部,以及在根据地内挑选的伪满国高毕业生。
这些人白天学习飞行技术,晚上学习理论和俄语。不到两个月时间的,第一批飞行员就放了单飞。为了抢速度,大半年的时间之内歇人不歇飞机的训练。第一批选拔的飞行员,在高强度的培训和训练之下,甚至出现因为过度疲劳而摔机的事件。
这种培训方式,应急可以,但是不能长久。大半年的培训时间之内,仅仅苏制波二教练机,就摔掉了近十架,因为高强度训练伤亡十余人。用江北培训抗联航空兵的空军人员的话来说,中国同志都疯了。
要是后续飞行员的培训还是按照这个标准进行的话,在目前所有航空兵培训已经全部转移到根据地内的情况来看。别说这些精挑细选的飞行学员损失不起,就连最基本的教练机都摔不起。
全军现在只有三十余架波二教练机,二十架美制教练机,十余架在哈尔滨缴获的日制九九式高级教练机和一批杂牌教练机。要是按照这个速度摔下去,用不了多久,恐怕三个航校,就一架教练机都没有了。
在第一批飞行人员毕业后,尽管急需大批的飞行人员。但经过与航空兵研究,杨震还是下定决心修改了航空兵的训练大纲。将培训事件延长到了十个月,但将飞行训练的小时数增加了十个小时。这样一来,速度更加缓慢。
更何况作为技术密集型军种的航空兵不仅需要大量有文化的飞行员,对地勤人员的文化水平同样都是有一定要求的。让一个大字不识,连发动机原理都搞不明白的家伙去修一架这个时代最高科技之一的飞机,那不是一个天大的笑话?
人口数量稀少,文化底子过薄,造成了选拔飞行员的吃力。尽管已经优先向航空兵调拨,但人员的缺口依旧很大。在其他军兵种同样发展迅速的情况之下,杨震总不能将所有的适合人口全部调拨给航空兵吧。
不单单航空兵,陆军中的技术密集兵种中的炮兵、装甲兵那里,甚至包括军工部门在内,也同样需要大量的知识分子。现代化军队,需要的不仅仅是能征善战的猛将,更需要为数众多的知识分子。
技术人员匮乏的问题,不仅仅出现在航空兵身上。眼下正在大规模接收江北运过来坦克的装甲兵那里,也同样出现了相当的问题。技术人员始终不够,成了陈翰章眼下最头疼的事情。无论是中央抽调来的干部,还是部队内自身选拔的干部,实战经验的确丰富。
但文化水平,却是太差。很多人那点只能勉强读懂报纸和看得懂地图的有限文化,都还是在部队学的。你让这些连abc是什么东西,化油器是什么原理都不知道的人,去学习坦克发送机维修,实在是有些勉为其难了。
坦克这个家伙虽说全身是钢铁,看起来皮糙肉厚。但实际上,作为陆军之中目前科技含量最高的兵种和装备,其内部一样娇气的紧。对其抢修能力,直接关系到这个兵种在战场上的战斗力。
在根据地内别说大学生,就连国高毕业生都远远满足不了需要,甚至适龄的征兵人口都不足的情况之下。底子过薄,包括飞行员在内的各个专业兵种技术人员选拔速度跟不上发展速度,这几乎成了杨震心里面的一个心病。
毕竟自己当初一再强调这的只能人员等装备,绝对不能出现让装备等人的情况。现在却是活生生的就摆在眼前。根据地内的实际情况,难以支撑抗联大规模的扩军。即便是攻占了哈尔滨这样的大城市,但在还要进行清查的情况之下,知识分子的供求比例,还是远远满足不了需要。
三千人,别说集中开赴东北就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就是抵达东北之后,没有一年以上的时间培训,也很难使用。没有办法,在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在重庆方面掌握的情况之下,在全国教育水平都低下的情况之下,这三千人已经是中央最大的努力了。
在杨震从陕北飞回东北之前,中央虽然已经答应,在三个月之内,想尽一切办法为抗联补充三千名中学以上文化程度的知识分子,但却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别说这三千人单单集中,转运就需要三个月甚至更多的时间。就算抵达东北之后,没有一年以上的培训根本就无法工作。
杨震也知道,这三千名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干部,对于一支整体文化水平不高,甚至很多师团一级的指挥员都还是文盲的军队来说,几乎已经是倾尽所有了。从这一点上来说,中央真的是砸锅卖铁了。
尽管这些人的文化水平,杨震并不满意,但也只能暂时先将就。想想后世大学毕业生满大街都是,甚至比猪肉还便宜的情况。而眼下初中这个后世早就已经普及的水化水平却成了知识分子的现状,杨震也只能无言苦笑。
要知道在后世,除了你实在不想在学校混下去之外,一般人想不弄一个初中毕业证都难。就算街上那些拎着菜刀砍人的小混混,至少也都是一个初中毕业生。可眼下,一个初中毕业生几乎确是一个相当不错的知识分子了。至于大学生,那更是无价之宝。
杨震想想自己从皖南抵达苏北后,干的唯一一件事情,就是枪毙了还没有划归新四军建制的十八集团军苏鲁豫支队一个大队政委的原因也不由的苦笑。人家还在一一五师建制内,不管做了什么,按照道理来说,绝对归不上自己这个实际上已经卸任的新四军政委管。
但在听到前来开会的刚刚调拨给新四军建制的十八集团军南下支队的一个干部说起,这个家伙以托派为名,罗织罪名一口气杀了十几名参军的抗日学生后,想起了后世自己看某些战史时候看到的某些事件后,杨震第一时间就下令将来苏北开会的这个家伙抓了起来。
在草草审讯后,杨震第一次行事自己政治委员的最终决定权。不顾众人反对,将这个经过长征的家伙下令枪毙。他杀了多少地方干部,杨震管不到也不想管,那是一一五师自己内部的事情。但十几名参军的青年学生,其中还有好几名大学生干部,剩下的也都是至少高中毕业。
这个数字,让杨震心疼的心都快淌血了:“老子想弄一名大学生都没有地方去弄,你这个家伙干脆直接杀了,妈的败家的王八蛋。你这种人渣留着有什么用?”要不是其他人拦着,尤其那位让杨震很尊重的华东局第一书记出面,杨震都差点亲手毙了他。
以杨震的性格,如果不是为了保护苏鲁豫支队的那些知识分子,他不会这么莽撞的。为了保护知识分子不受迫害,为了被冤杀的十几名青年学生,而枪毙掉掉一个经过长征团职干部,这在这支经过多次大肃反,被冤杀的干部和战士多了去的军队来说,还是第一次。
杨震这一举动,虽然引起了军内某些人的不满,也招致了许多的非议。很多人都认为他的手伸的太长了,也太过了。要是全军的干部都这么干,那谁还敢去反特?但却赢得了广大知识分子的好感。用后来新四军干部的说法是,人家是冲冠一怒为红颜,杨政委这是一怒为是为知识。
第762章 一枝独秀不是春
主席在得知杨震的这一举动后,也只能摇头苦笑。知识分子重要,这全军都知道。但像杨震这种为了几名知识分子,就枪毙掉一个经历过长征的大队政委的还是独一份。不过,杨震这一举动虽说看似莽撞,但正符合主席在某些方面的需要。
所以中央在事后,虽说在返回延安后,也受到了一定的批评。说他没有政治头脑,但事后也就没有追究杨震什么。虽说这件事情事出有因,但也从侧面说明杨震对知识分子的重视,远在其他干部之上。
这也是后来,一般的知识分子干部听到调到抗联工作,无不欢欣雀跃的原因。除了其他原因之外,杨震对知识分子干部的重视,知识分子干部提拔的快,在其中占据了很的一部分因素。
只是杨震再怎么重视知识分子,但在现实的情况之下,对于技术人员匮乏的问题,却是始终无法有效的解决。而且这种缺乏现象,不仅仅出现在航空兵身上。眼下正在大规模接收江北运过来坦克的装甲兵那里,也同样出现了相当的问题。
只是让黎明还有迟迟不愿意离去的于明不知道的是,在他们飞走后,就在这片发生空战的地面上,发生了一场小规模的,不应该只能说是四个人,确切的说是四名敌我双方飞行员之间的混战。
作为一名小队长,沈湃很郁闷。作为已经几次参加空战的老手,却犯了那些菜鸟才会犯的毛病。因为过于激动,在俯冲攻击的时候却忘记了保持一定的距离。导致开炮的时间过晚,自己的枪炮在击中敌军飞机的时候,被自己一发三七毫米炮弹击中而当场爆炸的敌机,让咬的过于紧密的自己也遭受到了鱼池之灾。
那架被自己打的凌空爆炸的零式战机的尾翼,不偏不倚的正好砸在了自己座机的螺旋桨上。除了油箱、驾驶舱之外,整个飞机最脆弱的地方被击中。还是被一个杀伤力远比二十毫米航炮还大的家伙击中,整个飞机的螺旋桨当场就离开它们本来应该呆的地方,投奔自由去了。
而没有了螺旋桨,也就意味着没有了动力。失去了动力的这架飞机犹如断了线的风筝一般,连个旋都没有打的,便直线下坠。无奈之下,就算再怎么舍不得自己心爱的座机,沈湃也只能跳伞。
当沈湃双脚落地后,在最短的时间之内解除掉身上的降落伞,掏出身上的那把苏制托卡列夫手枪准备向东北方向的时候。却发现在自己降落的不远处,一名同样跳伞的自己战友,正在乱成一团的降落伞中挣扎。
在急忙赶过去,费了好大一番手脚才将这名被困在自己降落伞中的战友解救出来。两个人正准备迈开大步,至少现在这空旷的大草原中想办法找一处隐蔽地点。否则,在这位于敌占区的光秃秃一片的冬季草原上,只能坐以待毙。
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就在两个人准备撤离这一片无遮无挡的草原时候。两架因为该死的发动机,又一次出现故障罢工,而不得不迫降的日军re两千战斗机,先后迫降在他们面前。
当两架迫降的日军飞行员,好不容易将飞机挺稳,跳出机舱的时候,一眼就发现了正准备逃命的二人。在空中没有打过瘾的双方,谁都没有料到在地面又见面。刚一见面就明显是仇人见面,分外眼红。双方纷纷的拔出了自己的手枪,在地面上隔着飞机展开了一场手枪战。
只是日军飞行员配备的南部十四式手枪,无论是射程还是威力,都比不上沈湃手里的那支作为抗联飞行员制式手枪的苏制托卡列夫tt三三式手枪。而被沈湃救出来的那个战友则是更变态,带的居然是一支快慢机。
这场足足持续了五分钟的手枪混战,由于双方在武器上的过大差距,几乎没有悬念的以两名日军飞行员失败而告终。两名在空战中虽然座机发动机罢工,但却抢在对手之前完成迫降而逃过一劫的两名日军飞行员,此次好运却是离开了他们。
两名日军飞行员中的一名因为在关键时刻,手中有着经常卡壳的老毛病的南部十四式手枪又犯病了。无缘无故的卡壳,而无法射击被沈湃击毙。而另外一名在打光了所有子弹后,丢掉手枪调头就跑。
甚至这个动作极为麻利的家伙,已经跑出了沈湃手中那支tt三三手枪的射程。却不想被沈湃那位飞行时候居然带着快慢机上天的战友,将手中的快慢机接上枪套,变成一支射程二百米的卡宾枪后,一枪爆头。
这个战友的枪法,让沈湃自认甘拜下风。后来沈湃才知道,相对于自己从佳木斯国高毕业的经历,这位老兄在调到东北被选入航空兵之前原来是关内部队一个连长。虽说文化水平不如自己,但却是正儿八经的纯主力部队出身,而且打过不少的大战和恶战。有这个枪法,也就不足为奇了。
干掉了两名日军同行,原本准备继续逃命的两个人突然发现了眼前的这架日军飞机,貌似并没有什么大毛病。而且剩余的油量,足够他们从这里返回齐齐哈尔。有了这个发现,不由的让两人眼前一亮。
看着这架还算完整的飞机,两个人对视一眼后,不约而同放弃了徒步逃命的打算,跳上了飞机准备飞回自己的基地。因为他们知道,单靠步行自己很难逃脱日军的追捕。虽说一架单人战斗机的座舱硬挤进去两个人,略微显得有些拥挤,但总比逃不出去要强的多。
只是让他们感觉到意外的是,这架飞机看起来完好无损,但飞机发动机却任他们百般的鼓捣,却就是不给面子。无论他们怎么弄,就是不发动。在下面转动螺旋桨的沈湃,差点没有被累死,也没有让这架至少表面看起来完整无缺的飞机发动起来。
这边飞机发动机干弄不启动,那边的日军派出的或是搜捕抗联飞行员,或是营救自己方飞行员的骑兵却是没有丝毫的耽搁。就在沈湃这边拼命的转动螺旋桨,试图将这架飞机发动起来的时候,那边的马蹄声已经清晰可闻。
赶来的日军骑兵很明显发现了这正忙得不亦乐乎的两个家伙,甚至借助望远镜的协助,还准确的判断出这两个人不是自己人。发现两个人企图后,日军骑兵立即开枪,试图阻止他们的拐带大日本帝国财产逃命这种不道德的行为。
头上不断划过的弹道,脚下被打的冒起的一阵阵土烟。以及越来越近的马蹄声,甚至已经清晰的见到对方骑兵狰狞的面孔。让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有能将这架飞机启动起来的两个人甚至都有些绝望了。
知道在这种一马平川的草原上,单凭两条腿是绝对跑不过四条腿。以为今天无论如何也逃不出去,都不想当俘虏的两个人。在绝望的望了一眼这架该死的,非但没有帮助自己脱险,反倒将自己陷入绝境的破飞机后,不约而同的将手中最后的子弹压进枪膛,准备将最后一颗子弹留给自己。
第760章 十年空军
有人总说,没有到最后一秒钟,就不要放弃任何努力,因为也许奇迹就在最后一秒钟出现。不管这句话放在别的事情或是别人的人身上是否对与错,但这话目前至少放在沈湃和他战友的身上,还是很正确的。很多的时候,奇迹真的往往就在最后一秒出现。
就在两个人面对着已经冲到距离自己已经只有几百米的敌军,做好最后一搏准备的时候,奇迹却是真的出现了。一发击中发动机的三八式骑枪使用的六五子弹,让这架差点没有将他们送上绝路的飞机发动机终于转了起来。
见到这该死的发送机终于启动了,两个人也顾不得去搞明白究竟是出现了什么奇迹,让这该死的飞机终于动起来的原因。急忙的跳上了飞机,在已经追击到近在咫尺的日军骑兵眼皮子,冒着枪林弹雨底下强行起飞。
好在这帮家伙因为出来的匆忙,没有携带重机枪。否则,两个人就算起飞了也可能被打下来。歪把子轻机枪的射击仰角过小,一大仰角射击其供弹系统极易卡壳。但九二式重机枪,可不是白给的。就这架飞机糟糕的机体油箱布置,挨上几发重机枪弹非得凌空爆炸不可。
直到等挣扎着飞回齐齐哈尔,看着发动机内那一发卡在主要位置的六五子弹,两个人才想起后怕来。要是这发打中了油阀的子弹再偏一点,击中的供油管路。恐怕自己两个人别说逃回来,就是能不能进战俘营都还两说。
虽说从来没有飞过这种飞机,但好在眼下的飞机,尤其是战斗基本的构造都是大同小异。远不是后世分的那么清楚。大家都是飞行员,飞的又都是战斗机,所以操纵起来虽说有些吃力,但也没有费太大的力气。
这场空战结束后的小规模地面决斗,最终的结局是一架迫降的re两千战斗机,抢在日军地面部队赶到之前,又摇摇晃晃的勉强重新飞上了天。只不过这架飞机返回的目的地,不在是他们出发的日军机场,而是齐齐哈尔的抗联机场。
不过却因为身上既没有抗联标准的敌我识别标志,机翼加上机身上又显目的涂着日军的标志,更加不是抗联装备的制式战斗机。当这架飞机摇摇晃晃的出现在齐齐哈尔机场上空的时候,差点没有因为杨震此刻就在机场,而高度戒备的机场警戒高射炮兵给击落。
如果不是刚刚降落不久的黎明在接到防空警戒哨报告后,对这架孤身前来,还飞的像一个八十岁不说还得肺结核的老头走路一样的日军飞机产生的一丝怀疑,而制止了高炮部队开火。
并紧急起飞的两架p三九战斗机,去查看一下究竟。认出了驾驶这架座舱盖已经不知道飞到那里去的敌军飞机,竟然是自己的两名战友。恐怕这两个从日军眼皮子死里逃生的家伙,没有死在日军的机枪下面,反倒要不明不白的死在自己战友的炮口之下。
等着两个挤在re两千战斗机狭小的驾驶室内两个家伙,勉强将这架机轮刚一接触到跑道上的后,发动机便又一次彻底熄火的飞机费了好大劲才停下后,大家才知道在他们撤离后,地面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只是在听完这两个家伙的叙述后,如果不是亲眼见到他们飞回来的这架飞机,以及他们从两个被打死的日军飞行员身上抢来的飞行图囊和手枪。恐怕所有的人都不会相信这两个家伙,居然在落地后干掉了两名日军飞行员不说,还抢了人家的飞机。甚至还当着赶回来的日军骑兵的面,将这架破烂货开上了天。
这种飞机在空战中的表现,几乎所有此次参战的飞行员都心里有数。这种甚至不用自己打,自己都往下掉的飞机,对于所有参战的飞行员来说,印象甚至比零战和me一零九战斗机还要深刻。
在所有经过那场空战的飞行员来说,驾驶这种战斗机上天,无疑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这两个家伙居然能在如此紧急的局面,将这架飞机发动起来,并挣扎着飞了回来,无疑是需要极大勇气的。
不过佩服归佩服,但该做的事情还是要做的。在听完汇报之后,黎明还是按照对待所有从敌占区营救回来的飞行员那样,要调政治部和社会部的人对二人进行审查的时候,他的决定却被刚刚听完于明汇报的杨震给否决了。
在抵达齐齐哈尔之后,杨震并没有急着返回佳木斯军区驻地。而是就地留在齐齐哈尔,准备对嫩江军区进行考察。毕竟去年在各个军区刚刚完成组建之后,杨震就被中央抽调入关。对各个军区的组建情况,还没有来得及仔细琢磨。
等返回军区司令部后,在目前全军又正处于全面换装之际,各种事情繁杂。再想仔细考察一下,可就不知道猴年马月了。至于目前为什么还等在机场,原因就更简单了。此次驻齐齐哈尔以及嫩江军区辖区各个机场的所有战斗机几乎全部起飞,以杨震的性格绝对不会不等自己的正在苦战中的部下返回,就先自行离开的。
等机群全体返航后,听完黎明的汇报,杨震可谓一阵阵的心疼。他不是心疼飞机,而是心疼那些飞行员。飞机没有了,还可以想办法再弄。此次苏联和美国运来的战斗机中,因为飞行员数量不足,还有近三分之一放在秘密仓库之中作为储备。
但飞行员的损失,却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挽回的。尤其是于明那个中队,几乎所有飞行员都有击坠击落。这一点对于目前没有实战经验的新飞行员还占相当大比例的抗联航空兵来说,是相当难得的。
可现在,整整一个飞行中队,除了护送自己的几个飞行员之外,就剩下于明这个被部下拼死保护下来的中队长。杨震不是反对以打代练的模式,而且他认为这种模式更有助于航空兵的快速成长。
军人是什么,就是要到战场上去真枪实弹与敌人作战。否则即便以最优秀的成绩完成了所有飞行训练,只要一天没有上过战场,那他还不算一个真正的飞行员。永远成不了一名真正的军人。
但在目前有过实战经验的老飞行员数量不足的情况之下,这个损失无疑是让杨震相当的心疼。但心疼归心疼,杨震也知道这是成长所必须的代价。世界上没有任何一支军队可以做到零伤亡,即便是后世的美军也不可能。
尤其在面对日军这样一个顽强与狡诈并存的对手的时候,作战之中付出重大的伤亡很难避免。而对于航空兵这种看起来很风光,实际上伤亡比例并不比陆军低的军种来说,更是难以避免。
空军比的不仅仅是国家的工业基础、新式飞机的研究和生产能力。更多比的还是一支部队的基础和底子。也就是说飞行员的培养能力。没有训练良好的飞行员,就是给你再多的飞机又有什么用、上了天,不一样还是给人家当靶子?
越是高科技聚集的兵种或是军种,对人员的素质要求也就越高。要不怎么说一年陆军、十年空军、百年海军。一个步兵三个月的时间可以成型,半年之内就基本上能合格。但半年的时间,只够一名飞行员完成理论培养。
与陆军的人员密集型不同,空军作为一个出现还不到三十年的新军种,对于人员素质的要求相当的高。如果说陆军需要的是人员,那么空军需要的就是实打实的人才。这两点可谓是根本不同。
据杨震所知,二战中德国与日本航空兵在空战之中的最终失利,除了自身工业上的原因以及对手新机种研发迅速之外,很大一部分就是在战争损耗过大的情况之下,优秀飞行员补充缓慢。
尤其是一贯讲究精英培养模式的日本,在那些战前培养的老飞行员损耗余烬后,新上天的那些菜鸟飞行员每次出击,除了送死几乎没有太多的选择。空战的失利,直接导致制空权的丧失。没有了制空权,就算生产再多的武器,也补充不了战争巨大的消耗。
而美国与苏联,正是依靠战前雄厚的人才基础和战争中几乎集团化生产的培训模式,使得飞行员的补充,在旷日许久的巨大消耗之下,非但没有像德日两国那样走下坡路,反倒是越战越强。其后方的航空学校,不断的向战场上输送了大批的飞行员。
当然,这与苏联战前在全国普遍飞行教育,在民间组织了数量庞大的各种飞行俱乐部和飞行学校,依托民间组织培养了大批飞行员。可以有效的弥补战争初期,巨大的损耗的同时苏联地域广阔,纵深极为广大。
缺乏战略轰炸机的德军空军作战范围又极为有限,大多固定在战线两翼。无法深入到其内地,对其各种飞行学校根本造不成影响。苏联人虽然对飞行员的需要量极大,但依旧可以有条不紊开展必要的培训。
而美国依靠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本土没有落过一枚炸弹,可以踏踏实实的培训飞行员,而不用担心在训练的时候被敌军的飞机光顾有极大的关系。至少不必在四面开花,经验丰富的老飞行员损耗巨大,或是被栓在战线上无法调回。只能让那些刚出航校的新手去对手武装到牙齿的美英轰炸机。
德国飞行员的血液不就是除了在战场上之外,大多都是在美英轰炸本土的时候一点点的被耗干的吗?国土防空形势越来越重的情况之下,那些刚一出航校就被派上战场的飞行员,大多是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
第761章 杨震的心病
熟知历史的杨震并不想重蹈后几年德日两国的覆辙,但眼下的实情却是让杨震不得不硬着头皮赶鸭子上架,让那些刚刚完成培训的飞行员去上战场,在战火之中成熟。好赖日本人一贯小气,没有几年后美国人那样的大手笔。即便是出动的最大规模机群,百余架也就到头了。
而且日军轰炸机的装甲和火力,也远不如像美军轰炸机那样变态。再加上新式作战飞机补充的缓慢,还不至于让航空兵的血流的太快。要是像美军那样,动不动就来一个千机轰炸。或是飞机补充量远远的超过消耗量,恐怕抗联手头这点航空兵根本就维持不了一年。
实际上目前飞行员补充缓慢,不是飞行员培训的体制有问题。按照杨震的设计,抗联的飞行员训练体制甚至可以说是这个世界上最先进的。虽说因为缺乏中级教练机,而在初级教练机后直接上高级教练机。将一般国家的三级培养体系,改为两级培养。
但对于每个飞行员来说,在他们真正上战场之前,还要与苦心收集来的各种敌机进行空战模拟实战训练。这其中不仅包括日军的各种战机,还包括了江北转交过来的因为美式战机大量到货,而转为后备力量的各种杂牌飞机。
而对战斗机飞行员的训练之中,除了空战格斗训练之外,还包括对轰炸机、运输机的攻击,对地攻击等多种训练,以及所有应对空战之中遭遇的各种应急情况的训练。而且这个模拟实战训练,杨震还强制规定了必须达到二十个小时以上。
不仅要经历实战训练,各个机种的飞行员位置也不是固定不变的,相互之间每年都有一定的飞行训练时间。也就是说轰炸机飞行员,每年都要抽出一两个小时的飞行时间去飞战斗机。运输机的飞行员也是如此。这种训练模式,在世界上可谓是独一份。
毛病是出在人员的选拔和油料以及零部件的供应上,最根本的就是飞行员的选拔上。根据地的人口底子太薄,飞行员的选拔条件又太高。在既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又要有相当的身体素质要求的情况之下,选拔飞行员的速度一直不快,满足不了部队发展的需要。
抗联的第一批航空兵的培训虽然只用的半年多一点的时间,但那是一种什么培训方式?所有的飞行员全部都是在全军精挑细选的有一定文化基础的连排级干部,以及在根据地内挑选的伪满国高毕业生。
这些人白天学习飞行技术,晚上学习理论和俄语。不到两个月时间的,第一批飞行员就放了单飞。为了抢速度,大半年的时间之内歇人不歇飞机的训练。第一批选拔的飞行员,在高强度的培训和训练之下,甚至出现因为过度疲劳而摔机的事件。
这种培训方式,应急可以,但是不能长久。大半年的培训时间之内,仅仅苏制波二教练机,就摔掉了近十架,因为高强度训练伤亡十余人。用江北培训抗联航空兵的空军人员的话来说,中国同志都疯了。
要是后续飞行员的培训还是按照这个标准进行的话,在目前所有航空兵培训已经全部转移到根据地内的情况来看。别说这些精挑细选的飞行学员损失不起,就连最基本的教练机都摔不起。
全军现在只有三十余架波二教练机,二十架美制教练机,十余架在哈尔滨缴获的日制九九式高级教练机和一批杂牌教练机。要是按照这个速度摔下去,用不了多久,恐怕三个航校,就一架教练机都没有了。
在第一批飞行人员毕业后,尽管急需大批的飞行人员。但经过与航空兵研究,杨震还是下定决心修改了航空兵的训练大纲。将培训事件延长到了十个月,但将飞行训练的小时数增加了十个小时。这样一来,速度更加缓慢。
更何况作为技术密集型军种的航空兵不仅需要大量有文化的飞行员,对地勤人员的文化水平同样都是有一定要求的。让一个大字不识,连发动机原理都搞不明白的家伙去修一架这个时代最高科技之一的飞机,那不是一个天大的笑话?
人口数量稀少,文化底子过薄,造成了选拔飞行员的吃力。尽管已经优先向航空兵调拨,但人员的缺口依旧很大。在其他军兵种同样发展迅速的情况之下,杨震总不能将所有的适合人口全部调拨给航空兵吧。
不单单航空兵,陆军中的技术密集兵种中的炮兵、装甲兵那里,甚至包括军工部门在内,也同样需要大量的知识分子。现代化军队,需要的不仅仅是能征善战的猛将,更需要为数众多的知识分子。
技术人员匮乏的问题,不仅仅出现在航空兵身上。眼下正在大规模接收江北运过来坦克的装甲兵那里,也同样出现了相当的问题。技术人员始终不够,成了陈翰章眼下最头疼的事情。无论是中央抽调来的干部,还是部队内自身选拔的干部,实战经验的确丰富。
但文化水平,却是太差。很多人那点只能勉强读懂报纸和看得懂地图的有限文化,都还是在部队学的。你让这些连abc是什么东西,化油器是什么原理都不知道的人,去学习坦克发送机维修,实在是有些勉为其难了。
坦克这个家伙虽说全身是钢铁,看起来皮糙肉厚。但实际上,作为陆军之中目前科技含量最高的兵种和装备,其内部一样娇气的紧。对其抢修能力,直接关系到这个兵种在战场上的战斗力。
在根据地内别说大学生,就连国高毕业生都远远满足不了需要,甚至适龄的征兵人口都不足的情况之下。底子过薄,包括飞行员在内的各个专业兵种技术人员选拔速度跟不上发展速度,这几乎成了杨震心里面的一个心病。
毕竟自己当初一再强调这的只能人员等装备,绝对不能出现让装备等人的情况。现在却是活生生的就摆在眼前。根据地内的实际情况,难以支撑抗联大规模的扩军。即便是攻占了哈尔滨这样的大城市,但在还要进行清查的情况之下,知识分子的供求比例,还是远远满足不了需要。
三千人,别说集中开赴东北就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就是抵达东北之后,没有一年以上的时间培训,也很难使用。没有办法,在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在重庆方面掌握的情况之下,在全国教育水平都低下的情况之下,这三千人已经是中央最大的努力了。
在杨震从陕北飞回东北之前,中央虽然已经答应,在三个月之内,想尽一切办法为抗联补充三千名中学以上文化程度的知识分子,但却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别说这三千人单单集中,转运就需要三个月甚至更多的时间。就算抵达东北之后,没有一年以上的培训根本就无法工作。
杨震也知道,这三千名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干部,对于一支整体文化水平不高,甚至很多师团一级的指挥员都还是文盲的军队来说,几乎已经是倾尽所有了。从这一点上来说,中央真的是砸锅卖铁了。
尽管这些人的文化水平,杨震并不满意,但也只能暂时先将就。想想后世大学毕业生满大街都是,甚至比猪肉还便宜的情况。而眼下初中这个后世早就已经普及的水化水平却成了知识分子的现状,杨震也只能无言苦笑。
要知道在后世,除了你实在不想在学校混下去之外,一般人想不弄一个初中毕业证都难。就算街上那些拎着菜刀砍人的小混混,至少也都是一个初中毕业生。可眼下,一个初中毕业生几乎确是一个相当不错的知识分子了。至于大学生,那更是无价之宝。
杨震想想自己从皖南抵达苏北后,干的唯一一件事情,就是枪毙了还没有划归新四军建制的十八集团军苏鲁豫支队一个大队政委的原因也不由的苦笑。人家还在一一五师建制内,不管做了什么,按照道理来说,绝对归不上自己这个实际上已经卸任的新四军政委管。
但在听到前来开会的刚刚调拨给新四军建制的十八集团军南下支队的一个干部说起,这个家伙以托派为名,罗织罪名一口气杀了十几名参军的抗日学生后,想起了后世自己看某些战史时候看到的某些事件后,杨震第一时间就下令将来苏北开会的这个家伙抓了起来。
在草草审讯后,杨震第一次行事自己政治委员的最终决定权。不顾众人反对,将这个经过长征的家伙下令枪毙。他杀了多少地方干部,杨震管不到也不想管,那是一一五师自己内部的事情。但十几名参军的青年学生,其中还有好几名大学生干部,剩下的也都是至少高中毕业。
这个数字,让杨震心疼的心都快淌血了:“老子想弄一名大学生都没有地方去弄,你这个家伙干脆直接杀了,妈的败家的王八蛋。你这种人渣留着有什么用?”要不是其他人拦着,尤其那位让杨震很尊重的华东局第一书记出面,杨震都差点亲手毙了他。
以杨震的性格,如果不是为了保护苏鲁豫支队的那些知识分子,他不会这么莽撞的。为了保护知识分子不受迫害,为了被冤杀的十几名青年学生,而枪毙掉掉一个经过长征团职干部,这在这支经过多次大肃反,被冤杀的干部和战士多了去的军队来说,还是第一次。
杨震这一举动,虽然引起了军内某些人的不满,也招致了许多的非议。很多人都认为他的手伸的太长了,也太过了。要是全军的干部都这么干,那谁还敢去反特?但却赢得了广大知识分子的好感。用后来新四军干部的说法是,人家是冲冠一怒为红颜,杨政委这是一怒为是为知识。
第762章 一枝独秀不是春
主席在得知杨震的这一举动后,也只能摇头苦笑。知识分子重要,这全军都知道。但像杨震这种为了几名知识分子,就枪毙掉一个经历过长征的大队政委的还是独一份。不过,杨震这一举动虽说看似莽撞,但正符合主席在某些方面的需要。
所以中央在事后,虽说在返回延安后,也受到了一定的批评。说他没有政治头脑,但事后也就没有追究杨震什么。虽说这件事情事出有因,但也从侧面说明杨震对知识分子的重视,远在其他干部之上。
这也是后来,一般的知识分子干部听到调到抗联工作,无不欢欣雀跃的原因。除了其他原因之外,杨震对知识分子干部的重视,知识分子干部提拔的快,在其中占据了很的一部分因素。
只是杨震再怎么重视知识分子,但在现实的情况之下,对于技术人员匮乏的问题,却是始终无法有效的解决。而且这种缺乏现象,不仅仅出现在航空兵身上。眼下正在大规模接收江北运过来坦克的装甲兵那里,也同样出现了相当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