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我为战神 第557节
“不仅质量远远无法满足您的需要,数量恐怕更是与您要求的天差地别。按照您的这个标准,恐怕只能从去年夏季作战之前征集入伍的伪满军之中挑选。因为只有军龄一年以上的老兵,才能符合您的要求。”
“司令员,其实按照我们现在的情况,我们不见得非得死板的按照以前俘虏的伪满军老兵和新兵之间的不同,在选拔的时候进行区别对待。这批伪满军的情况您也了解和亲眼看到,我们几乎可以说是将他们从日军的屠杀场上营救下来的。”
“这种情况之下,我想只要我们做好战斗动员,我想其中依旧对日伪政权还是死心塌地的人,虽然不能保证不可能绝对没有。但是我想吃了这么多的苦头,尤其是已经见到日军屠杀的机枪之后,数量绝对不会太多。”
“而且虽说其中排以上军官的数量并不多,营连级军官更是少的可怜。但是我想这个时候被充做劳工的,肯定是被日军认为思想不稳定的人。这些所谓的班长以上军官,日军并未因为他们的身份,而给予什么样的特殊待遇。一样都是衣衫褴褛,严重的营养不良。”
“甄别是要甄别的,其中的顽固不化的,为日军充当密探的人必须剔除。至于其他的人,我想司令员您是不是有些多虑了?就算那些十足的老兵油子,有了之前的经历,恐怕也不会在对日军死心塌地或是玩什么两面手段了吧。”
“而且我们又不是将他们单独的编成独立建制,而是要将他们打乱之后分别编入各个现有建制之内。同时在缺编严重的部队,进行大的建制内调整,保证建制内原有老兵占据一半的数量,我看应该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刘雁来的劝说,让陈翰章沉思了一下之后微微点了点头:“这件事情,就由你看着去安排。但是一定要做好思想工作,保证绝对不能在这些人被拉上战场的时候,出现战场反水这种绝对不允许出现的情况。”
陈翰章的点头,让自迂回穿插以来,尤其是部队在进入通辽战场以来,一直为补充兵员无法抵达,部队在战斗之中因为伤亡,出现的缺额无法补充而苦恼的刘雁来,自然是大大的松了一口气。
这近六千人之中,挑选出一千五百人左右,应该是一个可以接受的数字。有了这一千五百人,至少可以解决三分之二的补充兵员所需。如果需要的话,这些人之中还可以再多挑选一些。
至于武装这批兵员的武器那倒是现成的,虽然缺少重机枪,但是步枪和轻机枪的数量上也勉强够用。抗联制式装备虽说没有,但是缴获的日军轻重机枪和步枪以及弹药,补充给这些伪满军还是可以的。
即便还有一些缺口,但是可以从王光宇司令员那边调拨。他们将第七师团大部围歼,并全歼了二十三师团。即便是将其中相当的一部分转交给了挺进军,但是以他们缴获的装备和弹药数量来看,应该还有相当的富裕。
调拨给通辽战场,也应该没有问题的。同时通辽这边,可以抽调部分伪满军俘虏,调拨给他们作为补充兵员使用。这么做对于西满两大战场来说,也是一个相当两利的选择和作法。想必,王光宇司令员那里应该没有太多的问题。
陈翰章这里紧张的调整部署,那边已经指挥穿插部队抵达通辽县城外围的王均。没有丝毫犹豫的,不顾部队疲劳立即指挥已经迂回到位的部队,立即发起抢占巴家围子、东洼子潘家窑,以及小街基一线的战斗。
相对于孔家窝堡一线激烈的争夺战,对于这三个就在通辽城头日军守军眼皮子底下的三个村落的争夺,反而并没有遭遇到多少困难。日军的抵抗与火力支援,也远不如孔家窝堡一线激烈。
自鬼武五一在孔家窝堡一线,丢掉了整个通辽城内一多半的兵力之后,川并密在四面受困,兵力已经不足以控制城外所有要点的情况之下。认为与其将手中已经不充足的兵力,分散放在城外固守城外几个要点,被抗联分割之后一口口的吃掉。
还不如将大部分的兵力收缩进城内以及火车站,加强城内以及火车站一线的防御。依靠城内的建筑、街道和抗联打巷战,尽可能的拖延一天是一天。这对眼下的通辽城防御,才是最好的选择。
至于通辽城墙外的这些据点,有的直接放弃转而使用炮火控制,有的兵力只有一个步兵小队。兵力最多的潘家窑一线,也不过只有半个中队的步兵外加一个工兵小队的兵力而已。
甚至距离城墙只有五百米的小街基已经实际上被其放弃,只用城墙上的机枪火力和城内的炮火控制。
不过说是以城墙上的火力控制,但是实际上在抗联已经打到了眼皮子底下的情况之下,城墙上那些机枪几乎可以说没有什么太大的用处。虽说有炮火支援,但却因为炮弹的数量不足,实际上起到的作用少的可怜。
而这个距离,却正是发挥抗联各种直瞄火力最佳射程。同时在战斗之中跟随部队运动过来的双联装十四毫米高射机枪、二十三毫米双联装高射炮,以及数量最多的十二毫米机枪,也像是打靶一样将城墙上的日军掩护火力,一个个敲掉。
别说城墙上战利品的马克沁机枪也好,日军制式装备的九二式重机枪也好。就连东北军生产的仿制品也好,日军正宗制式装备的大正十一年式步兵平射炮,或是九七式二十毫米自动炮。甚至就是九二式步兵炮,也在这场较量之中败下阵来。
甚至最后就连步兵,都在城墙站不住脚。而日军在缺口处用沙袋垒成的简易工事,被在十二毫米机枪掩护下的火箭筒与无后坐力炮一个个的在近距离摧毁。或是最后被掉转枪口的双联装十四毫米高射机枪,直接连里面的防守兵力一同打成零件。
外围战斗打响不到一个小时,整个通辽东面城墙上的日军火力,即被清理的一干二净。攻击部队除了需要担心城内炮火之外,即便是在日军眼皮子底下作战,也不用担心城墙上的日军火力压制。
参战的五十四团部队,不仅仅在短时间之内连续拿下小街基、潘家窑、巴家围子、东洼子,通辽城东的四个战略要点。甚至五十四团一营一部,三营的两个排,分别从小街基、东洼子分别突入了通辽城内。
配属的坦克,则利用步兵打开的缺口快速的冲进城内,以准确的直瞄火力掩护步兵后续部队进城。同时进至巴家围子的部队,也对正东城墙发起攻击,并已经突破日军城墙防线,正在逐步清理城墙上的日军残余守军。
通辽的日军,在孔家窝堡一线流的血实在太多了。其目前可以参战的日军守军数量,已经无法控制城外的所有要点。他们只能将已经相当有限的兵力收缩到城内,以便进行最后的负隅顽抗。
面对着已经突破城墙的抗联部队,血已经流光了大半的通辽城中日军,已经无力与其争夺突破口。只能利用城内的街道和房屋,匆匆构筑的街垒拼命的抵抗着,试图维持着城内防线的完整。
第1408章 囚徒的困境
接到下面部队的报告,指挥所就设置在巴家围子的王均脸上并无一点高兴之处。甚至部分部队已经突入通辽城内,也没有让他兴奋起来。因为对于他来说,抢占通辽最后的外围阵地只是一个开始。真正的苦战,这才刚刚的开始。
巷战,这是一个直到几十年之后也依旧让人头疼的军事难题。世界上的强国军队,在巷战之中折戟沉沙的并不在少数。这是一种歼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战斗。最头疼的是,通辽城内虽然不大,但是通辽城内还有数万的自己骨肉同胞。
在巷战之中该如何避免误伤,这无疑是难上加难。这不是在敌人的国土上作战,根本就无法放手歼敌。林西战场上转来的林西县城争夺战的经验,对于王均来说根本就没有任何可以借鉴的经验。
通辽县城虽说没有比林西县城大多少,但是因为地处交通要道,有铁路和西辽河水运之利,以及作为西满地区的主要产粮区。使得这里的人口密集度却是要比林西大的多,不算外围,单单一个县城内总人口的数量就几乎相当于整个林西县的人口数量。
在人口这么密集的县城内作战,又不能误伤太多的百姓其难度可想而知。除了部分直瞄火炮之外,恐怕炸药、火炮、火焰喷射器这些武器都无法使用。甚至穿透力极强的双联装十四毫米高射机枪,也一样无法使用。
那玩意在八百米的距离,连普通的钢筋混凝土工事和轻型坦克、装甲车辆的装甲都能穿透,更何况普通的民居?这一个连发要是打进了民居里面,那里面的老百姓想留个全尸都很难。
突破城墙防线,在王均看来不过是取得了一个向城内纵深突破的出发阵地而已。真正的考验,眼下才刚刚的开始。所以对于王均来说,突破日军城墙防线即没有什么好兴奋的,也没有什么好庆祝的。
所以,在接到部队已经突破进城的报告之后。王均并没有着急,命令部队猛打猛冲。而是命令部队,稳扎稳打与分割并进。永福大街为南北的两道分割线,将永福大街以南的日军压向火车站方向,将北面的日军压向日伪县政府和县警察署。
在下达完毕攻击命令之后犹豫了一下,王均还是给突入城内的部队下了一道命令。非日军钢筋混凝土工事群,以及日伪各级官署之外,在巷战之中严禁使用火炮。尽管他的师属炮兵,将最后的炮弹已经全部调了过来,但是他不敢使用。
尽管他也知道这样会让自己的伤亡数字直线上升,甚至可能会超过自己的承受能力。但这是没有选择的选择。他不能让城内的这些老百姓,给日军去陪葬。不仅仅是他,就连总部也承担不起这个后果。
好在通辽县城不大,主要街道成井字状。东西南北一共,只有四条主要干道。日伪所有的行政设施,以及最坚固的建筑物,都主要集中在这四条大街上。部队沿着这四条大街进攻,可以省下不少的手脚。
而相对于接到部队已经突入城内的报告,知道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没有一丝兴奋的王均。城内设置在伪通辽县政府内十四师团部的川并密中将,面对着日益恶化,甚至城墙已经被突破的战局,则是显得更加的低落。
其实战斗打到这个时候,川并密心中已经很清楚自己现在只不过是困兽犹斗而已。在孔家窝堡争夺战失败后,整个通辽城内的守军,连同杂七杂八的辎重、工兵等一些非战斗部队,加上搜索联队的残部在内,实际上已经不足两个大队,外带还搭上了几百武装侨民。
至于剩余的兵力,不是被鬼武五一丢在了孔家窝堡一线,就是和自己一样坐困在开鲁与章古台。尤其是孔家窝堡的争夺战,对于整个通辽城内守军损失最大。参战的十四师团主力第二联队,三个步兵大队三去其二。
就算给宪兵、火化兵、马夫等人员都发上枪,并动员轻伤员不下火线。以及在炮弹消耗过多,只能保证部分炮兵的情况之下,抽调出已经无炮可用的部分炮兵,加入到步兵作战序列,整个通辽城内实际的战斗兵员满打满算还不到一千五百人。
通辽县城不大不假,但是也是需要人去防守的。好赖这里是县城,是号称九省通衢的地方,再不济也比一个村落要大的多。这么一点兵力,防御一个没有完整城墙的县城,还是显得少了一些。
而最关键,也是最致命的问题是弹药已经不足,尤其是七十五毫米以上口径炮弹实际上已经见底。之前战斗过程中,十四师团消耗的炮弹量实在太大。仅仅一个孔家窝堡争夺战加上帮统窝堡的火力覆盖,十四师团七十五毫米以上口径炮弹就消耗进去上万发。
再加上之前的巴彦塔拉一战巨大的消耗,十四师团的炮弹也已经见底。即便是有关东军战备仓库支撑,但是这个弹药消耗量也不是可以承担的。尤其是一百五十毫米榴弹炮,这种虽然老旧,但是威力还是很大的火炮,炮弹几乎已经消耗一空。
剩余的三八式野炮和辽十四式七七毫米野炮,所有的炮弹都加在一起,也已经不到二百发,就算再节省着用恐怕也支撑不了太长的时间了。现在唯一比较充足的炮弹,只有一百二十毫米榴弹炮弹。但这种老古董火炮很不适应巷战使用,它太笨重了。
所有炮兵装备之中,仅有的具备反坦克能力的七七毫米野炮没有了炮弹,这是让川并密最头疼的事情。至于轻武器,尤其是缴获的老东北军武器弹药数量虽说还充足。但是步机枪要是能够击毁坦克,那么还要反坦克炮做什么?
而九七式二十毫米自动炮和弹药的数量也不少,但是这种自动炮在面对敌军的坦克,除了在一定的角度之外,效果可谓相当的有限。起不到作用,就算炮弹的数量再多,又有什么用?在巷战之中,想要再采取巴彦塔拉一战的战术根本就不可能。
面对着兵力严重不足,炮弹已经见底的战况,无计可施的川并密中将给梅津美治郎大将的求援电报,几乎是一个小时一封。去年十四师团虽说惨败,但是好赖还保留下一些部队。可今年按照这种情况在打下去,整个十四师团连种子都剩不下了。
只是他的求援电报,得到只有两个字坚持。至于支援他所期待的援军,根本就没有答复。而面对着川并密中将要求已经部署在彰武、西阜新一线的第五师团的增援,关东军也迟迟没有给予任何的答复。只要告诉他,关东军司令部还在想办法。
关东军答复的最后一封电报,让川并密异常的愤怒。眼下十四师团的血即将要流干,而齐装满员、装备精良,甚至还有一个战车联队的第五师团,却就在近在咫尺的地方,优哉游哉的晒着太阳,关东军司令部和他梅津美治郎大将脑袋里面究竟是怎么想的?
还有那个十八师团,不直接来战场救援十四师团,却活见鬼的偏偏跑去切断什么敌军后路?现在没有切断人家的后路,反倒被人家采取的火海战术,加上迟滞阻击战术,搞的焦头烂额。十四师团没有解救出来,反倒是自身伤亡惨重。
现在十四师团,外无救兵、内无兵员和弹药,即便是再坚持还能坚持多长时间?难道关东军司令部不知道什么叫做唇亡齿寒吗?难道关东军司令部,就真的要这么坐视十四师团全军覆灭?
难道他们就不怕通辽和开鲁两县丢失,十四师团全军覆灭之后,十四师团当面的抗联直插林西两个日军师团的后路?前后夹击,让林西正面的两个师团,外加阿鲁科尔沁旗境内的第七师团也重蹈十四师团的覆辙?
被始终未能给予明确答复而搞的极其愤怒的,眼下犹如困在监狱内囚徒一般的川并密,尽管气的差点背过气去。但是他对于关东军司令部的如此置之不理,却是没有半点办法。甚至连去东京大本营告你这样的威胁,都无法说出口。
因为他不知道战局如果按照目前的情况继续发展下去,自己还能不能有回到本土的那一天。如果关东军再不派出援军,那么对于十四师团来说。按照目前战局的发展,存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时间,已经是不多了。
其实川并密中将这么做多少有些死要面子活受罪,虽说带着全军从陆地突围不太可能,但是他如果想要带着师团部的几个高级军官突围,却是没有任何的问题。因为在城北西辽河边上的一个芦苇荡之中,挺着一条伪满海警部队辽河分局日常用来巡逻的炮艇。
这条十吨炮艇虽说装不了太多的人,但是将川并密连同十四师团目前在通辽城内最高级的几名军官运出包围圈,还是没有问题的。而且这条已经装满了油料的炮艇,在中途不加油的情况之下,可以一口气开到昌图东西辽河交汇处。
如果他愿意,还可以调集在通江口的伪满海警部队辽河水上警察局的一艘四十五吨炮艇,从通江口上溯到通辽城内接应他突围。此时的西辽河水量,这种四十五吨的炮艇上溯到通辽绝对没有任何问题的。
而按照眼下的战局来看,只要他乘坐的炮艇安全冲过双辽,就基本上可以说安全了。而眼下天色已经逐渐黑了下来,如果趁着夜色突围,他安全逃生的可能性还是相当大的。毕竟西辽河在通辽境内这么长的河道,抗联不可能处处设防?
同时抗联在辽河流域,也没有任何的水上力量。他们的航空兵,此刻也主要集中在林西战场。自通辽战场打响之后,无论是抗联还是关东军,都没有出动航空兵支援作战,此战主要是敌我双方在地面上厮杀。
可以说他要乘坐炮艇逃跑,此时作战部队基本已经全部渡过西辽河的抗联,基本上没有拦截他的能力。而且他要是真的这么做,按照日军之中一贯的将官免罪的做法,即便没有眼下这种情况,最多也是让他退役而已。
第1409章 玉碎准备
只是对于川并密来说,尽管他心中很想这么做,丢下还在坚持抵抗的部队自己逃生是一个相当丢人的事情,更是他作为大日本帝国陆军中将的一个耻辱。最关键的没有接到关东军的命令就独自逃生,是违背他心中所谓的军人道德的。
走,现在走不得。打,按照眼下的兵力,恐怕也坚持不了太长的时间。对于川并密中将来说,现在是进退两难。如果援军还迟迟不到,那么在仅有的这一千多守军消耗余烬之后,等待自己的恐怕就是为天皇陛下尽忠了。作为一名典型的日本军人,做俘虏对于川并密来说,是绝对不能接受的。
犹豫了一下,川并密中将下令销毁掉所有已经没有弹药的武器装备。不管是火炮,还是机枪,哪怕就是一支步枪也要全部统统的炸掉。同时给所有的非战斗人员发放武器,全部赶到一线参加战斗。
至于只要还能动弹,还能趴在工事里面向外射击,只要伤的不是眼睛的轻伤员,一律全部上一线阵地。即便是受伤部位是眼睛,那么只要你的手和脚没有问题,一样发给手榴弹进行冲锋。
甚至只要是清醒的,还有意识的重伤员也被抬到街道上,发给炸药包或是手榴弹,当做固定的肉弹使用。至于那些实在已经没有任何利用价值的重伤员,则由宪兵协助他们为天皇尽忠。并严令城内所有的官兵,在全体玉碎之前不许丢掉任何一个街垒、一个工事。
为了补充兵力不足,川并密中将下达了守备部队全体玉碎命令的同时,还再一次的下达了征集令。命令城内宪兵队全体出动,再一次从侨民之中征集兵员。与上次只征集青壮年不同,这次征集城内侨民参战的年纪放宽到几乎没有尺度的地步。
所有侨民之中还能行动的六十五岁以下,十三岁以上,反正只要你是男人,全部补充到战场上。十六岁以上的男子每人的发上一支步枪,二十发子弹,十六岁一下的每人两枚手榴弹。
而实在不能上战场的那些老弱妇孺,则每三个人发给一枚手榴弹。当然给妇女的手榴弹是用来自尽,以免遭敌军侮辱的。还有那些已经没有任何利用价值的重伤员,也让宪兵帮助他们效忠天皇。
总之一句话,如果援军在迟迟不到或是没有任何的突围命令,那么通辽城内的日本人就不能有一个落入抗联手中。用他喊出的口号来说,就通辽城内连同守备部队残余兵力和所有老弱妇孺在内的四千多日本人,实行万人总玉碎。
当然,这个万人明显是夸大了数字。通辽这个不大的县城,位置再怎么重要,与北满的佳木斯、齐齐哈尔、孙吴以及哈尔滨是比不上的。城内的日本平民不是没有,但是数量没有那么的多。
加上在孔家窝堡一线已经光荣殉国的那几百,也不过不到三千人。一万人,只不过是川并密喊出来的口号。就像几年之后,几乎已经快被炸平的日本人,喊出的那句一亿总玉碎一样,水分掺杂的相当厉害。
下达完一系列准备破釜沉舟,全体玉碎的命令,川并密将指挥权全权交给师团高级作战参谋,也是除了他之外整个通辽城内日军军衔最高的龟梨春马中佐。吩咐他只要敌军没有打到师团部,就不要打搅自己之后。返回自己的办公室之内,将门死死的关上。
对于他来说,清楚的知道现在的顽抗只能说是垂死挣扎而已。他清楚就算第五师团现在立即出动,但是恐怕也无法挽回十四师团的命运。关东军那些饭桶,之前耽误的时间太长了。对于通辽战场来说,除非神兵天降,否则现在的任何救援行动都已经晚了。
坐在自己办公室那张宽大的,从本土带来的椅子上,听着窗外不远处传来的密集枪炮声,川并密没有假手勤务兵,仔细的擦拭着手中的那支勃朗宁配枪。在擦拭完毕之后,又一颗颗的上好同样仔细擦拭过的子弹。
这支手枪对于川并密来说,很有意义。不仅让他拥有了一支比日军制式南部十四式手枪性能好的多手枪,替换下了自己在担任联队长时佩戴的南部手枪,还让生性吝啬的他省下了一百多日元的手枪购置费。而对于川并密来说,这支手枪也见证了他在支那战场上所谓的赫赫战功。
按照日本军队的规定来说,一个军官的手枪、军刀、望远镜、指南针一类的个人装备和军装都是属于军装品。也就是说这些东西,国家是不统一配发的,是需要军官自己付钱置备。只有士官和士兵的手枪和军刀才是配发的官给品,是军队给免费发的。
军官从士官学校毕业分发的时候,每人发给三百五十日元的军装品购置费用。购买陆军要求的军刀、望远镜、指南针、手枪和各种军官所需图囊一类的装备,以及各种军装的钱都在这里出。
仅仅一套日军制式军官所需全套图囊,就需要四十日元。一支南部十四式手枪,则七十五日元。再加上同样价格不菲的军刀、望远镜和军装等其他个人装备,三百五十日元其实只是勉强够用。
除了统一要求样式的军装以及个人装具之外,日军对军官使用的手枪和军刀,并未强制要求统一制式。反正钱就给你这么多,你愿意买什么样的手枪是你个人的意愿,军队是不干涉的。南部十四式手枪作为官给品配发给士兵和军曹的,并非要求军官强制购买。
你如果有钱,可以去高级服装店订购手工缝制的军装。如果有祖传的所谓手工宝刀,那么军刀也可以不用购买。至于手枪,你可以选择日军制式的南部十四式或是明治二十六年式手枪,那么也可以选择勃朗宁、柯尔特、瓦尔特、伯莱塔手枪等一系列进口高档货。
当然那些家庭条件好的新任军官和薪水比较优厚的高级军官,一般都购买进口手枪作为自己的配枪,以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只不过进口手枪价格昂贵,一支勃朗宁m一九零零手枪售价高达一百一十日元,一般的中下级军官根本不敢问津。
日军高级军官一般是不佩南部十四式手枪这种日军制式手枪的,这种手枪只是日军中下级军官和士官等所佩戴的手枪。那些薪金不高的中下级军官购买不起昂贵的进口手枪,便只能购买价格便宜,只有七十五日圆的南部十四式手枪作为配枪。
而对于高级军官来说佩戴这款士官、机枪副射手也佩戴的战斗手枪,是非常有失作为一名将军或是大佐尊严的事情。所以日军高级军官,一般都佩戴的是购买的欧美名牌货。尤其是比利时勃朗宁手枪和同门而出的美国柯尔特手枪,相当受到日本高级军官的欢迎。
当然这种动不动就上百日元的手枪,对于年收入五六千日元的高级军官来说,也算不上什么负担。对于收入并不高的中下级军官来说,尤其是那些没有外快可捞的普通军官来说,一般还是选择南部十四式手枪的多。
不过那些家庭背景雄厚,有钱人家的子弟,也通常会花费一部不菲的费用,去购买一支昂贵的进口手枪作为防身武器。只是有相当一部分自中日战争爆发之后,提拔起来的日军高级军官与战前的老前辈相比,这些人还多了一个来源渠道,那就是在战场上缴获中国军队进口的国外手枪。
多年的军阀混战以及对枪械管制的疏松,使得中国人手中的手枪数量异常的庞大。而且各国的军用手枪只要是有的,基本上在中国都能找的到。而勃朗宁手枪因为优异的性能,极受国内的一些富人和中高级军官青睐。
别说中高级军官,就是那些所谓的黑帮、社会名流,甚至高级舞女一类的交际花也都搞上一支当做自己的防身武器。能拥有一支勃朗宁手枪,不管什么牌子都是一件相当有面子的事情。
一枪二马三花口,三种最受欢迎的手枪都是出自勃朗宁系列。其中被称之为马牌撸子的柯尔特m一九零三式手枪,其实就是勃朗宁同系列手枪的美国牌子。日军在战场上,也缴获了相当多的这些种手枪。
鉴于日军制式的南部十四式手枪,除了精度高之外一无是处。所以不仅高级军官,就是低级军官也将缴获的中国军队手枪留作自用。川并密手中的这支在本土售价高达一百八十日元的勃朗宁m一九零三式手枪,就是其在第六联队长任上,参加武汉会战的时候,从被俘的一名国军中校手中缴获的。
那位倒霉的老兄当了俘虏,这支一枪还没有开过的随身配枪,自然也成了日军的战利品。对于勃朗宁手枪这种高档货来说,如果这位川并密中将想要在国内购买,需要他支付一百八十日元。有了这支性能优异关键又白来的战利品,那么他自然而然的将其作为随身配枪使用。
只是当初缴获这支手枪的时候,他万万没有想到这支手枪在自己手中第一次对人开枪,目标居然很可能是自己的脑袋。也就是说在他得到这支手枪之后第一次实战,是准备用来自杀的。
“司令员,其实按照我们现在的情况,我们不见得非得死板的按照以前俘虏的伪满军老兵和新兵之间的不同,在选拔的时候进行区别对待。这批伪满军的情况您也了解和亲眼看到,我们几乎可以说是将他们从日军的屠杀场上营救下来的。”
“这种情况之下,我想只要我们做好战斗动员,我想其中依旧对日伪政权还是死心塌地的人,虽然不能保证不可能绝对没有。但是我想吃了这么多的苦头,尤其是已经见到日军屠杀的机枪之后,数量绝对不会太多。”
“而且虽说其中排以上军官的数量并不多,营连级军官更是少的可怜。但是我想这个时候被充做劳工的,肯定是被日军认为思想不稳定的人。这些所谓的班长以上军官,日军并未因为他们的身份,而给予什么样的特殊待遇。一样都是衣衫褴褛,严重的营养不良。”
“甄别是要甄别的,其中的顽固不化的,为日军充当密探的人必须剔除。至于其他的人,我想司令员您是不是有些多虑了?就算那些十足的老兵油子,有了之前的经历,恐怕也不会在对日军死心塌地或是玩什么两面手段了吧。”
“而且我们又不是将他们单独的编成独立建制,而是要将他们打乱之后分别编入各个现有建制之内。同时在缺编严重的部队,进行大的建制内调整,保证建制内原有老兵占据一半的数量,我看应该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刘雁来的劝说,让陈翰章沉思了一下之后微微点了点头:“这件事情,就由你看着去安排。但是一定要做好思想工作,保证绝对不能在这些人被拉上战场的时候,出现战场反水这种绝对不允许出现的情况。”
陈翰章的点头,让自迂回穿插以来,尤其是部队在进入通辽战场以来,一直为补充兵员无法抵达,部队在战斗之中因为伤亡,出现的缺额无法补充而苦恼的刘雁来,自然是大大的松了一口气。
这近六千人之中,挑选出一千五百人左右,应该是一个可以接受的数字。有了这一千五百人,至少可以解决三分之二的补充兵员所需。如果需要的话,这些人之中还可以再多挑选一些。
至于武装这批兵员的武器那倒是现成的,虽然缺少重机枪,但是步枪和轻机枪的数量上也勉强够用。抗联制式装备虽说没有,但是缴获的日军轻重机枪和步枪以及弹药,补充给这些伪满军还是可以的。
即便还有一些缺口,但是可以从王光宇司令员那边调拨。他们将第七师团大部围歼,并全歼了二十三师团。即便是将其中相当的一部分转交给了挺进军,但是以他们缴获的装备和弹药数量来看,应该还有相当的富裕。
调拨给通辽战场,也应该没有问题的。同时通辽这边,可以抽调部分伪满军俘虏,调拨给他们作为补充兵员使用。这么做对于西满两大战场来说,也是一个相当两利的选择和作法。想必,王光宇司令员那里应该没有太多的问题。
陈翰章这里紧张的调整部署,那边已经指挥穿插部队抵达通辽县城外围的王均。没有丝毫犹豫的,不顾部队疲劳立即指挥已经迂回到位的部队,立即发起抢占巴家围子、东洼子潘家窑,以及小街基一线的战斗。
相对于孔家窝堡一线激烈的争夺战,对于这三个就在通辽城头日军守军眼皮子底下的三个村落的争夺,反而并没有遭遇到多少困难。日军的抵抗与火力支援,也远不如孔家窝堡一线激烈。
自鬼武五一在孔家窝堡一线,丢掉了整个通辽城内一多半的兵力之后,川并密在四面受困,兵力已经不足以控制城外所有要点的情况之下。认为与其将手中已经不充足的兵力,分散放在城外固守城外几个要点,被抗联分割之后一口口的吃掉。
还不如将大部分的兵力收缩进城内以及火车站,加强城内以及火车站一线的防御。依靠城内的建筑、街道和抗联打巷战,尽可能的拖延一天是一天。这对眼下的通辽城防御,才是最好的选择。
至于通辽城墙外的这些据点,有的直接放弃转而使用炮火控制,有的兵力只有一个步兵小队。兵力最多的潘家窑一线,也不过只有半个中队的步兵外加一个工兵小队的兵力而已。
甚至距离城墙只有五百米的小街基已经实际上被其放弃,只用城墙上的机枪火力和城内的炮火控制。
不过说是以城墙上的火力控制,但是实际上在抗联已经打到了眼皮子底下的情况之下,城墙上那些机枪几乎可以说没有什么太大的用处。虽说有炮火支援,但却因为炮弹的数量不足,实际上起到的作用少的可怜。
而这个距离,却正是发挥抗联各种直瞄火力最佳射程。同时在战斗之中跟随部队运动过来的双联装十四毫米高射机枪、二十三毫米双联装高射炮,以及数量最多的十二毫米机枪,也像是打靶一样将城墙上的日军掩护火力,一个个敲掉。
别说城墙上战利品的马克沁机枪也好,日军制式装备的九二式重机枪也好。就连东北军生产的仿制品也好,日军正宗制式装备的大正十一年式步兵平射炮,或是九七式二十毫米自动炮。甚至就是九二式步兵炮,也在这场较量之中败下阵来。
甚至最后就连步兵,都在城墙站不住脚。而日军在缺口处用沙袋垒成的简易工事,被在十二毫米机枪掩护下的火箭筒与无后坐力炮一个个的在近距离摧毁。或是最后被掉转枪口的双联装十四毫米高射机枪,直接连里面的防守兵力一同打成零件。
外围战斗打响不到一个小时,整个通辽东面城墙上的日军火力,即被清理的一干二净。攻击部队除了需要担心城内炮火之外,即便是在日军眼皮子底下作战,也不用担心城墙上的日军火力压制。
参战的五十四团部队,不仅仅在短时间之内连续拿下小街基、潘家窑、巴家围子、东洼子,通辽城东的四个战略要点。甚至五十四团一营一部,三营的两个排,分别从小街基、东洼子分别突入了通辽城内。
配属的坦克,则利用步兵打开的缺口快速的冲进城内,以准确的直瞄火力掩护步兵后续部队进城。同时进至巴家围子的部队,也对正东城墙发起攻击,并已经突破日军城墙防线,正在逐步清理城墙上的日军残余守军。
通辽的日军,在孔家窝堡一线流的血实在太多了。其目前可以参战的日军守军数量,已经无法控制城外的所有要点。他们只能将已经相当有限的兵力收缩到城内,以便进行最后的负隅顽抗。
面对着已经突破城墙的抗联部队,血已经流光了大半的通辽城中日军,已经无力与其争夺突破口。只能利用城内的街道和房屋,匆匆构筑的街垒拼命的抵抗着,试图维持着城内防线的完整。
第1408章 囚徒的困境
接到下面部队的报告,指挥所就设置在巴家围子的王均脸上并无一点高兴之处。甚至部分部队已经突入通辽城内,也没有让他兴奋起来。因为对于他来说,抢占通辽最后的外围阵地只是一个开始。真正的苦战,这才刚刚的开始。
巷战,这是一个直到几十年之后也依旧让人头疼的军事难题。世界上的强国军队,在巷战之中折戟沉沙的并不在少数。这是一种歼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战斗。最头疼的是,通辽城内虽然不大,但是通辽城内还有数万的自己骨肉同胞。
在巷战之中该如何避免误伤,这无疑是难上加难。这不是在敌人的国土上作战,根本就无法放手歼敌。林西战场上转来的林西县城争夺战的经验,对于王均来说根本就没有任何可以借鉴的经验。
通辽县城虽说没有比林西县城大多少,但是因为地处交通要道,有铁路和西辽河水运之利,以及作为西满地区的主要产粮区。使得这里的人口密集度却是要比林西大的多,不算外围,单单一个县城内总人口的数量就几乎相当于整个林西县的人口数量。
在人口这么密集的县城内作战,又不能误伤太多的百姓其难度可想而知。除了部分直瞄火炮之外,恐怕炸药、火炮、火焰喷射器这些武器都无法使用。甚至穿透力极强的双联装十四毫米高射机枪,也一样无法使用。
那玩意在八百米的距离,连普通的钢筋混凝土工事和轻型坦克、装甲车辆的装甲都能穿透,更何况普通的民居?这一个连发要是打进了民居里面,那里面的老百姓想留个全尸都很难。
突破城墙防线,在王均看来不过是取得了一个向城内纵深突破的出发阵地而已。真正的考验,眼下才刚刚的开始。所以对于王均来说,突破日军城墙防线即没有什么好兴奋的,也没有什么好庆祝的。
所以,在接到部队已经突破进城的报告之后。王均并没有着急,命令部队猛打猛冲。而是命令部队,稳扎稳打与分割并进。永福大街为南北的两道分割线,将永福大街以南的日军压向火车站方向,将北面的日军压向日伪县政府和县警察署。
在下达完毕攻击命令之后犹豫了一下,王均还是给突入城内的部队下了一道命令。非日军钢筋混凝土工事群,以及日伪各级官署之外,在巷战之中严禁使用火炮。尽管他的师属炮兵,将最后的炮弹已经全部调了过来,但是他不敢使用。
尽管他也知道这样会让自己的伤亡数字直线上升,甚至可能会超过自己的承受能力。但这是没有选择的选择。他不能让城内的这些老百姓,给日军去陪葬。不仅仅是他,就连总部也承担不起这个后果。
好在通辽县城不大,主要街道成井字状。东西南北一共,只有四条主要干道。日伪所有的行政设施,以及最坚固的建筑物,都主要集中在这四条大街上。部队沿着这四条大街进攻,可以省下不少的手脚。
而相对于接到部队已经突入城内的报告,知道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没有一丝兴奋的王均。城内设置在伪通辽县政府内十四师团部的川并密中将,面对着日益恶化,甚至城墙已经被突破的战局,则是显得更加的低落。
其实战斗打到这个时候,川并密心中已经很清楚自己现在只不过是困兽犹斗而已。在孔家窝堡争夺战失败后,整个通辽城内的守军,连同杂七杂八的辎重、工兵等一些非战斗部队,加上搜索联队的残部在内,实际上已经不足两个大队,外带还搭上了几百武装侨民。
至于剩余的兵力,不是被鬼武五一丢在了孔家窝堡一线,就是和自己一样坐困在开鲁与章古台。尤其是孔家窝堡的争夺战,对于整个通辽城内守军损失最大。参战的十四师团主力第二联队,三个步兵大队三去其二。
就算给宪兵、火化兵、马夫等人员都发上枪,并动员轻伤员不下火线。以及在炮弹消耗过多,只能保证部分炮兵的情况之下,抽调出已经无炮可用的部分炮兵,加入到步兵作战序列,整个通辽城内实际的战斗兵员满打满算还不到一千五百人。
通辽县城不大不假,但是也是需要人去防守的。好赖这里是县城,是号称九省通衢的地方,再不济也比一个村落要大的多。这么一点兵力,防御一个没有完整城墙的县城,还是显得少了一些。
而最关键,也是最致命的问题是弹药已经不足,尤其是七十五毫米以上口径炮弹实际上已经见底。之前战斗过程中,十四师团消耗的炮弹量实在太大。仅仅一个孔家窝堡争夺战加上帮统窝堡的火力覆盖,十四师团七十五毫米以上口径炮弹就消耗进去上万发。
再加上之前的巴彦塔拉一战巨大的消耗,十四师团的炮弹也已经见底。即便是有关东军战备仓库支撑,但是这个弹药消耗量也不是可以承担的。尤其是一百五十毫米榴弹炮,这种虽然老旧,但是威力还是很大的火炮,炮弹几乎已经消耗一空。
剩余的三八式野炮和辽十四式七七毫米野炮,所有的炮弹都加在一起,也已经不到二百发,就算再节省着用恐怕也支撑不了太长的时间了。现在唯一比较充足的炮弹,只有一百二十毫米榴弹炮弹。但这种老古董火炮很不适应巷战使用,它太笨重了。
所有炮兵装备之中,仅有的具备反坦克能力的七七毫米野炮没有了炮弹,这是让川并密最头疼的事情。至于轻武器,尤其是缴获的老东北军武器弹药数量虽说还充足。但是步机枪要是能够击毁坦克,那么还要反坦克炮做什么?
而九七式二十毫米自动炮和弹药的数量也不少,但是这种自动炮在面对敌军的坦克,除了在一定的角度之外,效果可谓相当的有限。起不到作用,就算炮弹的数量再多,又有什么用?在巷战之中,想要再采取巴彦塔拉一战的战术根本就不可能。
面对着兵力严重不足,炮弹已经见底的战况,无计可施的川并密中将给梅津美治郎大将的求援电报,几乎是一个小时一封。去年十四师团虽说惨败,但是好赖还保留下一些部队。可今年按照这种情况在打下去,整个十四师团连种子都剩不下了。
只是他的求援电报,得到只有两个字坚持。至于支援他所期待的援军,根本就没有答复。而面对着川并密中将要求已经部署在彰武、西阜新一线的第五师团的增援,关东军也迟迟没有给予任何的答复。只要告诉他,关东军司令部还在想办法。
关东军答复的最后一封电报,让川并密异常的愤怒。眼下十四师团的血即将要流干,而齐装满员、装备精良,甚至还有一个战车联队的第五师团,却就在近在咫尺的地方,优哉游哉的晒着太阳,关东军司令部和他梅津美治郎大将脑袋里面究竟是怎么想的?
还有那个十八师团,不直接来战场救援十四师团,却活见鬼的偏偏跑去切断什么敌军后路?现在没有切断人家的后路,反倒被人家采取的火海战术,加上迟滞阻击战术,搞的焦头烂额。十四师团没有解救出来,反倒是自身伤亡惨重。
现在十四师团,外无救兵、内无兵员和弹药,即便是再坚持还能坚持多长时间?难道关东军司令部不知道什么叫做唇亡齿寒吗?难道关东军司令部,就真的要这么坐视十四师团全军覆灭?
难道他们就不怕通辽和开鲁两县丢失,十四师团全军覆灭之后,十四师团当面的抗联直插林西两个日军师团的后路?前后夹击,让林西正面的两个师团,外加阿鲁科尔沁旗境内的第七师团也重蹈十四师团的覆辙?
被始终未能给予明确答复而搞的极其愤怒的,眼下犹如困在监狱内囚徒一般的川并密,尽管气的差点背过气去。但是他对于关东军司令部的如此置之不理,却是没有半点办法。甚至连去东京大本营告你这样的威胁,都无法说出口。
因为他不知道战局如果按照目前的情况继续发展下去,自己还能不能有回到本土的那一天。如果关东军再不派出援军,那么对于十四师团来说。按照目前战局的发展,存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时间,已经是不多了。
其实川并密中将这么做多少有些死要面子活受罪,虽说带着全军从陆地突围不太可能,但是他如果想要带着师团部的几个高级军官突围,却是没有任何的问题。因为在城北西辽河边上的一个芦苇荡之中,挺着一条伪满海警部队辽河分局日常用来巡逻的炮艇。
这条十吨炮艇虽说装不了太多的人,但是将川并密连同十四师团目前在通辽城内最高级的几名军官运出包围圈,还是没有问题的。而且这条已经装满了油料的炮艇,在中途不加油的情况之下,可以一口气开到昌图东西辽河交汇处。
如果他愿意,还可以调集在通江口的伪满海警部队辽河水上警察局的一艘四十五吨炮艇,从通江口上溯到通辽城内接应他突围。此时的西辽河水量,这种四十五吨的炮艇上溯到通辽绝对没有任何问题的。
而按照眼下的战局来看,只要他乘坐的炮艇安全冲过双辽,就基本上可以说安全了。而眼下天色已经逐渐黑了下来,如果趁着夜色突围,他安全逃生的可能性还是相当大的。毕竟西辽河在通辽境内这么长的河道,抗联不可能处处设防?
同时抗联在辽河流域,也没有任何的水上力量。他们的航空兵,此刻也主要集中在林西战场。自通辽战场打响之后,无论是抗联还是关东军,都没有出动航空兵支援作战,此战主要是敌我双方在地面上厮杀。
可以说他要乘坐炮艇逃跑,此时作战部队基本已经全部渡过西辽河的抗联,基本上没有拦截他的能力。而且他要是真的这么做,按照日军之中一贯的将官免罪的做法,即便没有眼下这种情况,最多也是让他退役而已。
第1409章 玉碎准备
只是对于川并密来说,尽管他心中很想这么做,丢下还在坚持抵抗的部队自己逃生是一个相当丢人的事情,更是他作为大日本帝国陆军中将的一个耻辱。最关键的没有接到关东军的命令就独自逃生,是违背他心中所谓的军人道德的。
走,现在走不得。打,按照眼下的兵力,恐怕也坚持不了太长的时间。对于川并密中将来说,现在是进退两难。如果援军还迟迟不到,那么在仅有的这一千多守军消耗余烬之后,等待自己的恐怕就是为天皇陛下尽忠了。作为一名典型的日本军人,做俘虏对于川并密来说,是绝对不能接受的。
犹豫了一下,川并密中将下令销毁掉所有已经没有弹药的武器装备。不管是火炮,还是机枪,哪怕就是一支步枪也要全部统统的炸掉。同时给所有的非战斗人员发放武器,全部赶到一线参加战斗。
至于只要还能动弹,还能趴在工事里面向外射击,只要伤的不是眼睛的轻伤员,一律全部上一线阵地。即便是受伤部位是眼睛,那么只要你的手和脚没有问题,一样发给手榴弹进行冲锋。
甚至只要是清醒的,还有意识的重伤员也被抬到街道上,发给炸药包或是手榴弹,当做固定的肉弹使用。至于那些实在已经没有任何利用价值的重伤员,则由宪兵协助他们为天皇尽忠。并严令城内所有的官兵,在全体玉碎之前不许丢掉任何一个街垒、一个工事。
为了补充兵力不足,川并密中将下达了守备部队全体玉碎命令的同时,还再一次的下达了征集令。命令城内宪兵队全体出动,再一次从侨民之中征集兵员。与上次只征集青壮年不同,这次征集城内侨民参战的年纪放宽到几乎没有尺度的地步。
所有侨民之中还能行动的六十五岁以下,十三岁以上,反正只要你是男人,全部补充到战场上。十六岁以上的男子每人的发上一支步枪,二十发子弹,十六岁一下的每人两枚手榴弹。
而实在不能上战场的那些老弱妇孺,则每三个人发给一枚手榴弹。当然给妇女的手榴弹是用来自尽,以免遭敌军侮辱的。还有那些已经没有任何利用价值的重伤员,也让宪兵帮助他们效忠天皇。
总之一句话,如果援军在迟迟不到或是没有任何的突围命令,那么通辽城内的日本人就不能有一个落入抗联手中。用他喊出的口号来说,就通辽城内连同守备部队残余兵力和所有老弱妇孺在内的四千多日本人,实行万人总玉碎。
当然,这个万人明显是夸大了数字。通辽这个不大的县城,位置再怎么重要,与北满的佳木斯、齐齐哈尔、孙吴以及哈尔滨是比不上的。城内的日本平民不是没有,但是数量没有那么的多。
加上在孔家窝堡一线已经光荣殉国的那几百,也不过不到三千人。一万人,只不过是川并密喊出来的口号。就像几年之后,几乎已经快被炸平的日本人,喊出的那句一亿总玉碎一样,水分掺杂的相当厉害。
下达完一系列准备破釜沉舟,全体玉碎的命令,川并密将指挥权全权交给师团高级作战参谋,也是除了他之外整个通辽城内日军军衔最高的龟梨春马中佐。吩咐他只要敌军没有打到师团部,就不要打搅自己之后。返回自己的办公室之内,将门死死的关上。
对于他来说,清楚的知道现在的顽抗只能说是垂死挣扎而已。他清楚就算第五师团现在立即出动,但是恐怕也无法挽回十四师团的命运。关东军那些饭桶,之前耽误的时间太长了。对于通辽战场来说,除非神兵天降,否则现在的任何救援行动都已经晚了。
坐在自己办公室那张宽大的,从本土带来的椅子上,听着窗外不远处传来的密集枪炮声,川并密没有假手勤务兵,仔细的擦拭着手中的那支勃朗宁配枪。在擦拭完毕之后,又一颗颗的上好同样仔细擦拭过的子弹。
这支手枪对于川并密来说,很有意义。不仅让他拥有了一支比日军制式南部十四式手枪性能好的多手枪,替换下了自己在担任联队长时佩戴的南部手枪,还让生性吝啬的他省下了一百多日元的手枪购置费。而对于川并密来说,这支手枪也见证了他在支那战场上所谓的赫赫战功。
按照日本军队的规定来说,一个军官的手枪、军刀、望远镜、指南针一类的个人装备和军装都是属于军装品。也就是说这些东西,国家是不统一配发的,是需要军官自己付钱置备。只有士官和士兵的手枪和军刀才是配发的官给品,是军队给免费发的。
军官从士官学校毕业分发的时候,每人发给三百五十日元的军装品购置费用。购买陆军要求的军刀、望远镜、指南针、手枪和各种军官所需图囊一类的装备,以及各种军装的钱都在这里出。
仅仅一套日军制式军官所需全套图囊,就需要四十日元。一支南部十四式手枪,则七十五日元。再加上同样价格不菲的军刀、望远镜和军装等其他个人装备,三百五十日元其实只是勉强够用。
除了统一要求样式的军装以及个人装具之外,日军对军官使用的手枪和军刀,并未强制要求统一制式。反正钱就给你这么多,你愿意买什么样的手枪是你个人的意愿,军队是不干涉的。南部十四式手枪作为官给品配发给士兵和军曹的,并非要求军官强制购买。
你如果有钱,可以去高级服装店订购手工缝制的军装。如果有祖传的所谓手工宝刀,那么军刀也可以不用购买。至于手枪,你可以选择日军制式的南部十四式或是明治二十六年式手枪,那么也可以选择勃朗宁、柯尔特、瓦尔特、伯莱塔手枪等一系列进口高档货。
当然那些家庭条件好的新任军官和薪水比较优厚的高级军官,一般都购买进口手枪作为自己的配枪,以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只不过进口手枪价格昂贵,一支勃朗宁m一九零零手枪售价高达一百一十日元,一般的中下级军官根本不敢问津。
日军高级军官一般是不佩南部十四式手枪这种日军制式手枪的,这种手枪只是日军中下级军官和士官等所佩戴的手枪。那些薪金不高的中下级军官购买不起昂贵的进口手枪,便只能购买价格便宜,只有七十五日圆的南部十四式手枪作为配枪。
而对于高级军官来说佩戴这款士官、机枪副射手也佩戴的战斗手枪,是非常有失作为一名将军或是大佐尊严的事情。所以日军高级军官,一般都佩戴的是购买的欧美名牌货。尤其是比利时勃朗宁手枪和同门而出的美国柯尔特手枪,相当受到日本高级军官的欢迎。
当然这种动不动就上百日元的手枪,对于年收入五六千日元的高级军官来说,也算不上什么负担。对于收入并不高的中下级军官来说,尤其是那些没有外快可捞的普通军官来说,一般还是选择南部十四式手枪的多。
不过那些家庭背景雄厚,有钱人家的子弟,也通常会花费一部不菲的费用,去购买一支昂贵的进口手枪作为防身武器。只是有相当一部分自中日战争爆发之后,提拔起来的日军高级军官与战前的老前辈相比,这些人还多了一个来源渠道,那就是在战场上缴获中国军队进口的国外手枪。
多年的军阀混战以及对枪械管制的疏松,使得中国人手中的手枪数量异常的庞大。而且各国的军用手枪只要是有的,基本上在中国都能找的到。而勃朗宁手枪因为优异的性能,极受国内的一些富人和中高级军官青睐。
别说中高级军官,就是那些所谓的黑帮、社会名流,甚至高级舞女一类的交际花也都搞上一支当做自己的防身武器。能拥有一支勃朗宁手枪,不管什么牌子都是一件相当有面子的事情。
一枪二马三花口,三种最受欢迎的手枪都是出自勃朗宁系列。其中被称之为马牌撸子的柯尔特m一九零三式手枪,其实就是勃朗宁同系列手枪的美国牌子。日军在战场上,也缴获了相当多的这些种手枪。
鉴于日军制式的南部十四式手枪,除了精度高之外一无是处。所以不仅高级军官,就是低级军官也将缴获的中国军队手枪留作自用。川并密手中的这支在本土售价高达一百八十日元的勃朗宁m一九零三式手枪,就是其在第六联队长任上,参加武汉会战的时候,从被俘的一名国军中校手中缴获的。
那位倒霉的老兄当了俘虏,这支一枪还没有开过的随身配枪,自然也成了日军的战利品。对于勃朗宁手枪这种高档货来说,如果这位川并密中将想要在国内购买,需要他支付一百八十日元。有了这支性能优异关键又白来的战利品,那么他自然而然的将其作为随身配枪使用。
只是当初缴获这支手枪的时候,他万万没有想到这支手枪在自己手中第一次对人开枪,目标居然很可能是自己的脑袋。也就是说在他得到这支手枪之后第一次实战,是准备用来自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