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我为战神 第698节
这两支兵力相当、装备也大致相同的两支部队,以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十家子屯为中心,沿着两侧的山谷,打了整个此次会战之中规模最大的一场白刃战。这一战之中挺进军的这个营用手中的热兵器,上演了一幕只有冷兵器时代才有的一场惨烈战斗。
刺刀拼弯了就用枪托,枪托砸断了就用拳头、工兵锹。甚至牙齿和随手捡起来的石头,都当成了武器。机枪手打光了弹匣中的子弹,因为两军距离过近,来不及换上新的弹匣。面对着周围冲上来的日军,将手中的轻机枪当成了铁锤,迎着冲上来的日军就是一顿狂轮。
冲锋枪手打光了弹匣中的子弹,因为来不及更换弹匣,被蜂拥而至的日军刺刀捅进胸膛之后,直接拉响了身上带的手榴弹。拽着周边几个,甚至十几个日军一同上路。轻伤员不下火线,重伤员拉响手榴弹与敌军同归于尽。
在冈岛大佐带着另外一个步兵大队,见势不妙抢先溜走之后。原本在该营教导员指挥之下,抢占山头用来阻击两部日军靠拢的那个连,也随即冲下来山来,加入到了这场营一级的白刃战之中。
到这个时候,从上到下都憋着一口气的这个营,从营长到下面的战士。除了眼前的敌军,什么战术都丢到了一边。扑上去,咬住眼前鬼子,就是死也要拽着他们一起下地狱。冲锋号一响该营全军出击,有枪的拿枪,没有枪的抄起扁担也跟着冲出去。就连炊事员都举着菜刀冲了上去。
而当面的日军,虽说都受过严格的白刃战训练。但在战斗打响很突然,敌军在短时间之内就冲到眼前,根本就没有给他们多少靠拢的机会不说。又集中了大量冲锋枪,一旦有日军士兵靠拢就一阵横扫,将好不容易靠拢的日军士兵重新打散。
还没有等他们再次集结来背靠背,敌军就已经冲到眼前的情况之下。原本受过的严格训练,根本就施展不开。也只能按照步兵操典的要求,退光了枪膛中的子弹后,与对手拉开架势硬拼。
日军原来在白刃战之中之所以在面对中国军队时,普遍占据绝对优势。除了身体素质普遍超过中国军队,出枪力度大,突刺动作极其凶猛。以及其装备的步枪枪身细长,在白刃战之中更占便宜之外,就是专门研制了一套系统的白刃战术。
在白刃战之中,日军极少依靠单兵去和对手拼刺刀,而是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战术组合。一旦让两三个日军士兵背靠背的靠在一起,相互配合使用这种战术对抗。当面的中国军队,即便是一个班,也普遍奈何不了,甚至很可能在白刃战之中吃大亏。
与之相比较,绝大部分中国军队,在抗战全面爆发的时候,并未受过专门的白刃战训练,也没有刻意研究过白刃战术。在所谓的肉搏战之中,比的不是战术,而是谁更不怕死,谁在战场上的表现更加凶悍。
当年关内部队,在与日军打近战的时候,还拿当年内战时期肉搏战战术对付日军,却是吃足了苦头之后,很是下决心找办法专门针对日军这种战术。经过长时间的摸索,也形成了一套形式有效的针对战术。
只不过这次大家兵力相等,与以往关内部队在打白刃战的时候,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不同。一旦搅合到一起,原本形式有效的战术也打乱了。也就是说这场白刃战,参战的双方所有的战术都已经用不上了,实际上已经打成了一场乱战。
这边几个日军刚一背靠背,做好白刃战的准备。那边一阵冲锋枪速射,将靠在一起的日军重新打散。还没有等被打散的日军,重新收拢起来,再一次完成战术准备。那边的挺进军战士,已经端着上好刺刀的步枪冲了过来。
这边挺进军的冲锋枪手打光子弹,还没有来得及换弹匣,那边的日军刺刀已经捅了过来。大家几乎都是一对一的咬在一起,此刻什么战术都使不上劲了,干脆大家都散开了打。手枪、步枪,甚至轻机枪都成了肉搏战的工具。
再加上都悍不畏死,不倒下绝对不松口的战斗作风。这一场肉搏战之中,双方在战场上的表现实际上是半斤对八两。无论谁倒下,都不会让对方好过,至少都要拽上一个,甚至是几个陪绑的。
尽管此战的战斗持续时间并不长,参战的部队兵力也都不算多。但是在战斗之中的伤亡比例,却是此次辽西会战之中最高的。一场激战下来,双方的伤亡比例达到了一比一。虽说挺进军参战部队,因为装备了大量的冲锋枪,略微占了一点便宜。但这个便宜,却并未比没有占到好到哪里去。
当曹亚范带着他的指挥部,从罗福沟一线赶过来的时候,这场此次辽西战役最大规模的一场白刃战已经结束。整个十家子一线,东西长五百多米的山谷之中,到处都是双方战死者的尸体,以及损坏的武器装备。
该部参加白刃战的三个连,加上后续投入的一个连,总计四个连七百多名官兵。除了三十多人轻伤员之外,全部牺牲无一幸存。被他们截下来的日军,三个步兵中队外加部分炮兵总计七百多人,也全部被击毙无一逃脱。
看着眼前一片狼藉的战场,强压着心头怒火的曹亚范,长久默默无语。如果此刻浑身是伤,被两个战士勉强扶着,才能站起来的那个营长,是自己部队干部的话,被气的不轻的他,搞不好会直接一脚踹过去。
这些都是老骨头,都是未来扩编的老底子,就这么没有了。就算是兄弟部队,曹亚范心中也是出奇的愤怒。如果是让他们打这种说是两败俱伤都轻的战斗,总部还想方设法为他们换装干嘛?
一号下了这么大的苦心,不惜在对苏谈判的时候一再做出让步,尽可能的满足抵达东北的挺进军各部队在换装上的要求,几乎是不惜一切代价为他们改善了装备。同时下大力气抽调大批骨干对其整训,提升整个挺进军的技战术水平。
在战场上无论是一号,还是自己的顶头上司李明峰,在对挺进军的使用上都是反复掂对。就是为了尽可能的避免这种战斗出现,以尽可能的保证挺进军的元气,为关内部队下一步大发展保留住底子。
可这一战,就伤亡了七百多人。而且这一战能抢救下来的伤员,也寥寥无几。可以说伤亡的干部和战士,几乎都是永久性的损失了。除了这个营长之外,教导员与副营长全部牺牲。四个步兵连、一个重机枪连的十个连长和指导员,就剩下一个重伤昏迷的指导员。
十五个排长只剩下了一个,还是营属重机枪连的一个机枪排的排长。班长一级的,阵亡率更是达到了百分之百。这个伤亡比例,可以说这个营全军阵亡。这个结果在曹亚范看来,无疑是相当的恼火。
这么多久经考验的干部都牺牲了,这么大的损失,要多长的时间才能弥补?还有那些骨干,还要费多少代价才能培养出来?要是按照这个伤亡比例在打下去,总部的一番苦心,可是全部付诸东流了。
第1782章 最后一个伏击圈
而更让曹亚范难以接受的是,他之所以将围歼突围日军的任务交给挺进军的这个旅。是因为在调整部署的时候,该旅的旅长和政委,再三要求自己部队来挑这个担子,承担沿途设伏围歼突围日军的战斗。
这个由晋察冀部队组建,旅长和政委全部来自晋察冀军区的旅。在另外一个主要来自太行部队组建的旅,短时间之内全歼日军一个加强大队之后,明显受到了不轻的刺激。在之前一直没有捞到主要战斗的情况之下,在曹亚范调整部署的时候,再三要求将层层设伏的这个担子交给自己。
曹亚范也是考虑到眼下自己的部队,在兵力使用已经到了极致。在还要围歼罗福沟以西日军残部的情况之下,实在已经无法抽调出太多的兵力,来实施这个围三缺一,在运动中歼敌的整个计划。
同时考虑到日军在突围的时候,虽说元气还在,但是兵力总数已经下降到之前的一半。挺进军的这个旅,在兵力上占据优势,火力上也不次于日军。最关键的是他们就部署在日军撤退的路线上,使用他们承担这个任务,可以最大限度的节省时间。
所以在几经考虑之后,最终还是答应了他们旅长和政委的要求,将沿途设伏的任务交给了他们。结果却打成了这个样子,一个加强营几乎全部阵亡。老骨头一下子损失这么大,这让他和总部怎么交待?
虽然以一个加强营的兵力,全歼了日军三个不算完整的步兵中队,外加配属的炮兵一部。这个战果对于挺进军来说,可谓还是第一次。但是这场战斗中伤亡数字,真的很难让曹亚范接受。
如果不是这个营长满身是伤,即便是兄弟部队,曹亚范都控制不住心头的怒火,替他们的领导好好的管教他一下。不过虽说在该营长面前,曹亚范忍住了怒火。但是对于赶过来的他们的旅政委,尽管是兄弟部队,他可就没有什么好脸色了。
相对于曹亚范铁青的脸色,从十家子南沟战场赶回来的该旅政委,现在也是满肚子的火气。一战之中出现这么大的伤亡,一个加强营都打光了,要说心疼他比曹亚范更加的心疼。这个营是原来以晋察冀军区的大功营,加上军区政治部警卫连编成的。
所有的干部和战士,都是从晋察冀出来的老骨头。甚至有两个连长是老红军。就连一般的战士,都至少有一年以上的军龄。全营上下没有一个新兵,是他们旅眼下唯一一个建制完整的营。
该营的营长和教导员,一个是当年二十九军的连长,在卢沟桥就与日军交过手。在参加八路军之后,更是屡建奇功,带的部队一向是老总手中的救火部队。一个是北平师范学校的高材生,又在延安抗大培训过,是一个难得的军政双全干部。
之前魏家窝棚战斗打的那么艰苦,旅长都没有舍得将他们调上去参战。旅长和他,是准备将这口钢刀用到刀刃上。这次多路设伏,旅长也是下了很大决心,才将这个营放到第一道伏击圈上。
结果一战下来,这个营连一个架子都没有留下来。一把钢刀就这么折断了,让他这个当政委的那有不心疼的,要知道这可是他们旅头等的主力营。也是全旅的拳头部队,一直都是用在最关键地方的。
这只不过作为政工干部出身,这位从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任上下来的旅政委。尽管也是满肚子的火气,但还是能勉强压制住的。战斗已经打成了这个样子,现在也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
生怕该部在最后一个伏击圈,也打成这个样子的曹亚范,不敢在十家子耽搁太长时间。在安排人立即收容牺牲的干部、战士遗体,以及救治伤员之后。将他们的旅政委抓上自己吉普车,立即赶往了十家子南沟至大麦沟一线战场。
好在虽说紧赶慢赶,再加上两地的直线距离并不远,曹亚范赶到的还算及时。总算在十家子南沟战场那位旅长,发起总攻击之前赶到了他的指挥所。没有让十家子一线的一幕,在另外一个战场重新上演。
原本在十家子一线打响之后,前方已经在无敌军。不敢在回头的冈岛重敏大佐,却没有想到。他带着仅剩下的三个多步兵中队,一个机关枪中队外加一个大队炮小队,进至十家子南沟至大麦沟一线的时候,结结实实的一头扎进曹亚范给他布置的最后一个伏击圈。
面对着冲过来的日军,亲自指挥最后一个伏击圈的挺进军旅长,立即调动手中仅有的两个营,在集中了几乎全旅的炮火掩护之下,依靠手中控制的各个制高点,以逸待劳的与当面日军激战。
他将全旅仅有的六挺德制mg三四机枪,加强两挺马克沁重机枪,遏制整个山路的出口的大麦沟正面。以这种德制机枪的高射速,利用地形的掩护,死死的封死日军突围的路线。同时将两个营两个重机枪连的十二挺九二式重机枪,加强部分轻机枪,成交叉射界的部署在各个制高点周边。
将旅属山炮营的主力,部署在大麦沟战后侧翼方向,专门压制敌军的集团冲锋。将该团所属步兵炮连,则部署在大麦沟屯中。专门提前打日军的机枪阵地,以及压制敌军纵深兵力。
在山路两侧,他没有将火力点部署的山脊处,而是全部放在了山腰的正面和侧翼。同时将所有的迫击炮,全部运动上山,部署在山路两侧山地的反斜面上。各个阵地之间,全部架设了野战电话线。
并集中一批神枪手,以战斗小组的形式,利用地形埋伏起来,专门打敌军的掷弹筒手。为了保证机枪阵地的安全,他再三的叮嘱这些神枪手,轻易不要开枪。别的什么都不用管,他们唯一需要做的,就是绝对不能让日军的掷弹筒手,靠近机枪阵地一百米之内。
这位与日军在华北敌后战场,打了整整四年交道的旅长,对于掷弹筒的威力很清楚。一旦让日军掷弹筒手靠近机枪阵地一百米之内,机枪阵地对于这种打过来的时候,几乎是悄无声息的武器,根本没有任何的防御能力。
在华北历次反扫荡作战之中,日军的掷弹筒手给部队的机枪带来了极大的危害。而在缺乏重武器的情况之下,机枪尤其是轻机枪,几乎是华北各个部队的火力支柱。一旦数量本就不多的轻机枪被打掉,整个防线基本上就垮掉了。
没有了机枪的掩护,单靠本就弹药不多的步枪外加土造手榴弹,是很难抵挡住日军的攻击。有了之前的经验,这位旅长很清楚在此战之中,要想达成自己的战术目的,各个机枪阵地是关键。
尤其是在大麦沟一线,只部署了一个连,那几挺德制机枪几乎是整个防御的核心。如果这几挺德制机枪被打掉,单靠仅有的一个连的兵力,是无论如何也抵挡不住,日军长时间的轮番攻击。
而一旦大麦沟一线被日军突破,整个战场也就垮了。日军的炮兵他不担心,在他的眼中在这种近距离作战之中,无论日军的步炮协同能力再好也施展不开。他最担心的就是日军大量装备的,对机枪火力威胁也是最大的掷弹筒。
这发射时候几乎不需要任何阵地,打起来极其方便,而且悄无声息的玩意。不仅当初的抗联,在关内无论是敌后战场还是正面战场,都吃过无数的大亏。只不过抗联为对付这玩意,配备了六零炮。
挺进军虽然也配备了一定抗联制造的这种轻便迫击炮,但是限制于抗联的生产能力,配备的数量还不多。近距离的支援火力,还是以缴获的掷弹筒为主。所以在还需要针对其他方向的情况之下,有限的六零炮也不能都集中在这一件事情上。
也正是在关内吃过无数的大亏,在准备的时候他对日军的掷弹筒手,特别的注意。专门安排了一批神枪手,并给他们配备了最好的步枪。他给这些人的命令是就算日军冲到眼前,也不用他们管。
他们的任务只有一个,那就是死死的盯着日军的掷弹筒手。绝对不能让日军的掷弹筒,打掉一挺机枪。而自己的掷弹筒手,则被他加强到机枪阵地上,只打日军战术小组,封锁日军可能架设机枪的部位。
相对于十家子一线死打硬拼,依靠刺刀见红,硬生生的干掉了日军三个不满编步兵中队的营长。这个旅长到底是红军时期就担任过团长的老干部,打伏击的经验要丰富的多。他的这个火力部署上,很是有一些特点,更具备了相当的针对性。
在他看来十家子南沟至大麦沟一线,是罗福沟以东战场日军撤退的必经之路。而这一线,基本上都是山地。日军无论是向朝阳方向,还是建平方向突围,都要经过这里。所以他认为自己根本就没有必要担心日军尖兵和斥候部队,发现自己的埋伏之后,会选择其他的路线。
只要自己将突围的日军兜在这里,日军除非拼命突围之外,几乎没有任何的办法可供选择。而自己只要保住几个最重要的制高点,就可以将日军死死的压制在山路上。到时候,自己就可以从容的一口口的吃掉被围的日军。
当然他知道,在这里自己即便集中了两个营,在兵力对比上所占据的优势不多。所以他比较聪明的选择了以火力,代替兵力封锁住日军的突围路线。而且在火力部署上更是前重后轻,所有的机枪都被他放在了第一线。以便能在最短的时间之内,给与突围的日军最大杀伤。
使用自己手中并不多的炮兵,分为几个集群,各自锁定目标,标出整个山路的射界。专门打日军的兵力集群,绝对不让日军集中到一起。在整个火力部署上,也采取了点面结合,以点为主,以点状的交叉火力控制面。
为了保证此战可以最大限度的集中兵力,他甚至将部署在唐家杖子的一个营,以及配属的炮兵都向大麦沟一线运动。以便在需要的情况之下,可以在第一时间向大麦沟一线增援,保证对当面之敌的围歼。
第1783章 mg三四机枪的威力
而针对日军在战斗之中,正面突破无望或是困难的情况之下,习惯从侧翼或是结合部取得突破的特点。所有的阵地之间的射界,都成交叉部署。无论日军想要迂回那个阵地的侧翼,都会遭遇到侧面火力的打击。
在正面以机枪火力为主,在侧面以步枪、冲锋枪,并配属一定的轻机枪。所有阵地的侧翼,都使用迫击炮标定了射界。日军攻击正面的时候,这些迫击炮不开火。如果日军采取正面牵制,侧翼迂回的战术,则集中迫击炮火配合步兵,专门打进攻侧翼的日军。
大麦沟一线,位于他整个伏击圈的最关键的部位,也是伏击圈合拢的位置。一旦日军突破大麦沟一线,那么只能寄希望于唐家杖子一线的那个营,能够守住最后一道防线了。正是这种部署,他对大麦沟一线的那六挺射速极快的德制机枪,寄予了很高的厚望。
在这位旅长看来,这六挺德制机枪平时虽说因为弹药消耗过高,自己部队实在有些用不起。但是在关键时刻,放在关键的部位上还是可以的。在战场上装备的使用,与兵力的分配都差不多,最好的钢要用到最关键的刀刃上。
而为了保证这种机枪高射速所需的弹药数量,他不仅将全旅补充弹药的百分之七十都调拨给了这六挺机枪。还从两个营每个配备步枪战士那里,抽调了二十发子弹,专门保障给这六挺机枪。
为了不因为机枪手的伤亡影响到战斗,他还给每挺机枪都配备了六个机枪手。并严格的规定了每一挺机枪的开火顺序,以及各自的射界。为了保证这六挺机枪在更换枪管,以及更换弹链的时候火力不中断。
他还将全旅仅有的两挺马克沁重机枪,也调到这个方向。专门用来在mg机枪火力中断的时候,作为补充火力使用。部署在整个伏击圈底线,固守大麦沟一线的这个连,在这八挺机枪的加强之下,可谓是武装到了牙齿。
对于这种既可以通过更换枪架,便可以轻重两用,而且射速奇快的机枪。说实在的作为一名军事指挥员,他是真的喜欢。德制机枪工艺精湛,原材料质量高。在战场上除了需要更换枪管之外,基本上不会出任何的毛病。
比起部队原来使用的马克沁重机枪,以及捷克式轻机枪的国内仿制品来说,性能和质量要好的多。至少不会在高射速的情况之下,稍微不注意短短的时间之内就把枪管给打秃了。或是因为质量的原因,出现这样或是那样的毛病。
但这种机枪性能的确好,可这的射速也太高了。二百发的子弹,一个连射用不了一分钟就打光了。这个弹药的消耗量,对于因为以前无固定补充来源,在弹药使用上一向相当节俭的关内部队来说,实在是有些心疼,也真心是养不起。
在挺进军各级干部看来,这哪是机枪,简直就是吞弹机器,更是一个大爷。一个团的弹药基数,都不够这些机枪一个小时使用的。与之相比,捷克式机枪就算再没有经验的射手,浪费的弹药也是有限的。最起码打光了弹匣内的二十发子弹,机枪自己就停止射击了。
挺进军的那二位老总在给全军换装的时候,也不敢将这些机枪都集中给那个纵队使用。而是每个旅都分配了一部分,作为因为马克沁重机枪和zb三七重机枪数量不足的补充。各个部队的班用机枪,一般还是以捷克式轻机枪或是抗联转交过来的勃朗宁轻机枪为主。
甚至有的部队还在使用法制的哈开奇斯式重机枪,也没有将这些机枪作为主力轻重机枪使用。因为要是真的将这种机枪全面配发那一个部队,在用一个没有经验的射手。好吗,一个旅的全部轻武器弹药,都不够这些机枪一个小时使用的。
所以即便在魏家窝棚战斗之中,打的那么艰苦,这位旅长也没有舍得将这种机枪投入战斗。没有别的,也不是他吝啬,是实在舍不得那些足够一个团使用,但是在这些机枪身上却不够一个小时使用弹药。
在战斗之中他宁愿使用笨重的多,射速与这种机枪相比,可谓是奇慢的九二重机枪。当然要不是他全旅的马克沁重机枪,加在一起只有不到两挺的话,他更宁愿使用性能更好马克沁重机枪。
九二式重机枪的确笨重了一些,但好在射击精度高。最关键的是与这种每分钟一千发射速的机枪相比,每分钟最高不过五百发的射速,简直是太节省弹药了。至少不必掏空了步兵弹药,来养活这位大爷。
但在这场战斗之中,他将所有的六挺之前一直不舍得用的mg三四机枪,全部拿了出来。甚至不惜从步兵手中每人集资二十发子弹,专门保障这种机枪使用,可见这个旅长对此战的重视。用他那位政治部主任的话来说,真可谓是砸锅卖铁了。
而在两侧的山地上,则放弃了对一些小山包的控制。将所有的火力,都部署在两侧山地的制高点上。火力部署的位置,虽说没有放在山脊上,而是放在了山腰上。但所有制高点上的火力点,都成交叉射界。其部署的高度,也不低于那些小山包的高度。
这样无论日军集中兵力攻击那里,都可以受到周边交叉火力的打击。这个部署,可谓是用心良苦,也的确起到了相当的效果。在发现自己又一次被伏击之后,冈岛重敏大佐的突围行动,无论向那个方向突围,都遭遇到了空前密集的火力打击。
面对着四面火网一样的战场,冈岛重敏大佐知道如果突不出去,自己与仅剩的这点兵力将会全部阵亡在这里。唯一的选择,就是集中兵力向大麦沟一线强行突围。只要打开大麦沟,自己的部队就可以逃出生天了。
冈岛重敏大佐,没有任何犹豫的集中了所有能集中的兵力,所有可以集中的火力,全力向大麦沟这个热河山区常见的,只有十几户人家的自然屯发起轮番的攻击。而其他方向,则集中部队抢占几个敌军只以火力控制的小山包,与敌军对射试图压制住敌军的火力。
面对着火网一样的大麦沟,他的攻击兵力无数次冲上去,又在敌军密集的机枪火力之中,无数次的被打了回来。正面突破失败,侧翼突破的兵力刚一展开,就被敌军侧后方打过来的一顿迫击炮弹,又给炸了回来。
急于突破大麦沟一线,以便逃出生天的冈岛重敏大佐像是发了疯一样。一个中队被打成残废,马上撤下来,换上一个中队继续突击。正面僵持不下,就集中兵力攻击大麦沟敌军阵地的侧翼。
这个旅长集中在大麦沟的六挺德制mg三四机枪,在阻击日军向大麦沟一线反复冲击的时候,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正是这六挺射界封锁了整个大麦沟的德制机枪,组成的火力网,让向大麦沟一线进攻的日军尸横片野。
只要进攻的日军接近这六挺机枪一百米之内,几乎无法逃过六挺机枪组成的火力网。看着望远镜内大麦沟一线的火力网,听着正面几乎没有任何停顿的机枪射击声,冈岛重敏倒吸了一口冷气。
从来没有见过德制mg三四机枪,甚至也没有听说过这种机枪的冈岛重敏大佐,对于这种机枪的性能根本就一无所知。战斗打响之初,他将这种机枪还当成了普通的轻重机枪,根本就没有重视。
结果却没有想到,就是这六挺机枪密集的交叉火力,瓦解了自己一次又一次的进攻。自己的进攻部队,被这六挺机枪打的是尸横遍野。见识实在称不上广的他,还是第一次见到一种机枪有着如此高的射速。
其实倒也不怪这位冈岛重敏大佐,有些孤陋寡闻。前年宝清一战,当时带着第五联队参战的他,在部队全体染上毒瘾失去战斗力被围歼的时候。
面对着四面冲上来的抗联坦克部队,在手下的部队已经无战斗力,就连自杀都没有能力的情况之下。他是依靠着用手枪逼着一个年级较大的军曹,与他对换军装并杀人灭口之后,然后以军曹的身份混在战俘之中,在后送的时候找机会逃出来的。
当初押运这批战俘的政治部干部,将眼睛只盯在了那些军官身上,并未将这个逃跑的军曹当回事,事后也没有进行任何的追捕。才让这个家伙,跑到一伙溃散到山林之中为匪的伪满军警宪特人员之中,躲了一段时间。
在抗联结束主要战役抽调兵力,回身收拾那些被打散之后,跑到山林里面为匪的日伪军散兵游勇。见到土匪窝子里面,也已经待不下去的他,又装成哑巴利用自己长期在北满驻扎,熟悉地形的优势,避开前线的抗联封锁线跑回了新京。
结果抗联在统计战果的时候,将那个身穿他军服的军曹尸体,当成了这位大佐联队长。而且在审讯的时候,他毒瘾发作根本就无法回答审讯人员问题的部下,也没有将他供出来,变相的为他的行踪提供了保护。
刺刀拼弯了就用枪托,枪托砸断了就用拳头、工兵锹。甚至牙齿和随手捡起来的石头,都当成了武器。机枪手打光了弹匣中的子弹,因为两军距离过近,来不及换上新的弹匣。面对着周围冲上来的日军,将手中的轻机枪当成了铁锤,迎着冲上来的日军就是一顿狂轮。
冲锋枪手打光了弹匣中的子弹,因为来不及更换弹匣,被蜂拥而至的日军刺刀捅进胸膛之后,直接拉响了身上带的手榴弹。拽着周边几个,甚至十几个日军一同上路。轻伤员不下火线,重伤员拉响手榴弹与敌军同归于尽。
在冈岛大佐带着另外一个步兵大队,见势不妙抢先溜走之后。原本在该营教导员指挥之下,抢占山头用来阻击两部日军靠拢的那个连,也随即冲下来山来,加入到了这场营一级的白刃战之中。
到这个时候,从上到下都憋着一口气的这个营,从营长到下面的战士。除了眼前的敌军,什么战术都丢到了一边。扑上去,咬住眼前鬼子,就是死也要拽着他们一起下地狱。冲锋号一响该营全军出击,有枪的拿枪,没有枪的抄起扁担也跟着冲出去。就连炊事员都举着菜刀冲了上去。
而当面的日军,虽说都受过严格的白刃战训练。但在战斗打响很突然,敌军在短时间之内就冲到眼前,根本就没有给他们多少靠拢的机会不说。又集中了大量冲锋枪,一旦有日军士兵靠拢就一阵横扫,将好不容易靠拢的日军士兵重新打散。
还没有等他们再次集结来背靠背,敌军就已经冲到眼前的情况之下。原本受过的严格训练,根本就施展不开。也只能按照步兵操典的要求,退光了枪膛中的子弹后,与对手拉开架势硬拼。
日军原来在白刃战之中之所以在面对中国军队时,普遍占据绝对优势。除了身体素质普遍超过中国军队,出枪力度大,突刺动作极其凶猛。以及其装备的步枪枪身细长,在白刃战之中更占便宜之外,就是专门研制了一套系统的白刃战术。
在白刃战之中,日军极少依靠单兵去和对手拼刺刀,而是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战术组合。一旦让两三个日军士兵背靠背的靠在一起,相互配合使用这种战术对抗。当面的中国军队,即便是一个班,也普遍奈何不了,甚至很可能在白刃战之中吃大亏。
与之相比较,绝大部分中国军队,在抗战全面爆发的时候,并未受过专门的白刃战训练,也没有刻意研究过白刃战术。在所谓的肉搏战之中,比的不是战术,而是谁更不怕死,谁在战场上的表现更加凶悍。
当年关内部队,在与日军打近战的时候,还拿当年内战时期肉搏战战术对付日军,却是吃足了苦头之后,很是下决心找办法专门针对日军这种战术。经过长时间的摸索,也形成了一套形式有效的针对战术。
只不过这次大家兵力相等,与以往关内部队在打白刃战的时候,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不同。一旦搅合到一起,原本形式有效的战术也打乱了。也就是说这场白刃战,参战的双方所有的战术都已经用不上了,实际上已经打成了一场乱战。
这边几个日军刚一背靠背,做好白刃战的准备。那边一阵冲锋枪速射,将靠在一起的日军重新打散。还没有等被打散的日军,重新收拢起来,再一次完成战术准备。那边的挺进军战士,已经端着上好刺刀的步枪冲了过来。
这边挺进军的冲锋枪手打光子弹,还没有来得及换弹匣,那边的日军刺刀已经捅了过来。大家几乎都是一对一的咬在一起,此刻什么战术都使不上劲了,干脆大家都散开了打。手枪、步枪,甚至轻机枪都成了肉搏战的工具。
再加上都悍不畏死,不倒下绝对不松口的战斗作风。这一场肉搏战之中,双方在战场上的表现实际上是半斤对八两。无论谁倒下,都不会让对方好过,至少都要拽上一个,甚至是几个陪绑的。
尽管此战的战斗持续时间并不长,参战的部队兵力也都不算多。但是在战斗之中的伤亡比例,却是此次辽西会战之中最高的。一场激战下来,双方的伤亡比例达到了一比一。虽说挺进军参战部队,因为装备了大量的冲锋枪,略微占了一点便宜。但这个便宜,却并未比没有占到好到哪里去。
当曹亚范带着他的指挥部,从罗福沟一线赶过来的时候,这场此次辽西战役最大规模的一场白刃战已经结束。整个十家子一线,东西长五百多米的山谷之中,到处都是双方战死者的尸体,以及损坏的武器装备。
该部参加白刃战的三个连,加上后续投入的一个连,总计四个连七百多名官兵。除了三十多人轻伤员之外,全部牺牲无一幸存。被他们截下来的日军,三个步兵中队外加部分炮兵总计七百多人,也全部被击毙无一逃脱。
看着眼前一片狼藉的战场,强压着心头怒火的曹亚范,长久默默无语。如果此刻浑身是伤,被两个战士勉强扶着,才能站起来的那个营长,是自己部队干部的话,被气的不轻的他,搞不好会直接一脚踹过去。
这些都是老骨头,都是未来扩编的老底子,就这么没有了。就算是兄弟部队,曹亚范心中也是出奇的愤怒。如果是让他们打这种说是两败俱伤都轻的战斗,总部还想方设法为他们换装干嘛?
一号下了这么大的苦心,不惜在对苏谈判的时候一再做出让步,尽可能的满足抵达东北的挺进军各部队在换装上的要求,几乎是不惜一切代价为他们改善了装备。同时下大力气抽调大批骨干对其整训,提升整个挺进军的技战术水平。
在战场上无论是一号,还是自己的顶头上司李明峰,在对挺进军的使用上都是反复掂对。就是为了尽可能的避免这种战斗出现,以尽可能的保证挺进军的元气,为关内部队下一步大发展保留住底子。
可这一战,就伤亡了七百多人。而且这一战能抢救下来的伤员,也寥寥无几。可以说伤亡的干部和战士,几乎都是永久性的损失了。除了这个营长之外,教导员与副营长全部牺牲。四个步兵连、一个重机枪连的十个连长和指导员,就剩下一个重伤昏迷的指导员。
十五个排长只剩下了一个,还是营属重机枪连的一个机枪排的排长。班长一级的,阵亡率更是达到了百分之百。这个伤亡比例,可以说这个营全军阵亡。这个结果在曹亚范看来,无疑是相当的恼火。
这么多久经考验的干部都牺牲了,这么大的损失,要多长的时间才能弥补?还有那些骨干,还要费多少代价才能培养出来?要是按照这个伤亡比例在打下去,总部的一番苦心,可是全部付诸东流了。
第1782章 最后一个伏击圈
而更让曹亚范难以接受的是,他之所以将围歼突围日军的任务交给挺进军的这个旅。是因为在调整部署的时候,该旅的旅长和政委,再三要求自己部队来挑这个担子,承担沿途设伏围歼突围日军的战斗。
这个由晋察冀部队组建,旅长和政委全部来自晋察冀军区的旅。在另外一个主要来自太行部队组建的旅,短时间之内全歼日军一个加强大队之后,明显受到了不轻的刺激。在之前一直没有捞到主要战斗的情况之下,在曹亚范调整部署的时候,再三要求将层层设伏的这个担子交给自己。
曹亚范也是考虑到眼下自己的部队,在兵力使用已经到了极致。在还要围歼罗福沟以西日军残部的情况之下,实在已经无法抽调出太多的兵力,来实施这个围三缺一,在运动中歼敌的整个计划。
同时考虑到日军在突围的时候,虽说元气还在,但是兵力总数已经下降到之前的一半。挺进军的这个旅,在兵力上占据优势,火力上也不次于日军。最关键的是他们就部署在日军撤退的路线上,使用他们承担这个任务,可以最大限度的节省时间。
所以在几经考虑之后,最终还是答应了他们旅长和政委的要求,将沿途设伏的任务交给了他们。结果却打成了这个样子,一个加强营几乎全部阵亡。老骨头一下子损失这么大,这让他和总部怎么交待?
虽然以一个加强营的兵力,全歼了日军三个不算完整的步兵中队,外加配属的炮兵一部。这个战果对于挺进军来说,可谓还是第一次。但是这场战斗中伤亡数字,真的很难让曹亚范接受。
如果不是这个营长满身是伤,即便是兄弟部队,曹亚范都控制不住心头的怒火,替他们的领导好好的管教他一下。不过虽说在该营长面前,曹亚范忍住了怒火。但是对于赶过来的他们的旅政委,尽管是兄弟部队,他可就没有什么好脸色了。
相对于曹亚范铁青的脸色,从十家子南沟战场赶回来的该旅政委,现在也是满肚子的火气。一战之中出现这么大的伤亡,一个加强营都打光了,要说心疼他比曹亚范更加的心疼。这个营是原来以晋察冀军区的大功营,加上军区政治部警卫连编成的。
所有的干部和战士,都是从晋察冀出来的老骨头。甚至有两个连长是老红军。就连一般的战士,都至少有一年以上的军龄。全营上下没有一个新兵,是他们旅眼下唯一一个建制完整的营。
该营的营长和教导员,一个是当年二十九军的连长,在卢沟桥就与日军交过手。在参加八路军之后,更是屡建奇功,带的部队一向是老总手中的救火部队。一个是北平师范学校的高材生,又在延安抗大培训过,是一个难得的军政双全干部。
之前魏家窝棚战斗打的那么艰苦,旅长都没有舍得将他们调上去参战。旅长和他,是准备将这口钢刀用到刀刃上。这次多路设伏,旅长也是下了很大决心,才将这个营放到第一道伏击圈上。
结果一战下来,这个营连一个架子都没有留下来。一把钢刀就这么折断了,让他这个当政委的那有不心疼的,要知道这可是他们旅头等的主力营。也是全旅的拳头部队,一直都是用在最关键地方的。
这只不过作为政工干部出身,这位从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任上下来的旅政委。尽管也是满肚子的火气,但还是能勉强压制住的。战斗已经打成了这个样子,现在也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
生怕该部在最后一个伏击圈,也打成这个样子的曹亚范,不敢在十家子耽搁太长时间。在安排人立即收容牺牲的干部、战士遗体,以及救治伤员之后。将他们的旅政委抓上自己吉普车,立即赶往了十家子南沟至大麦沟一线战场。
好在虽说紧赶慢赶,再加上两地的直线距离并不远,曹亚范赶到的还算及时。总算在十家子南沟战场那位旅长,发起总攻击之前赶到了他的指挥所。没有让十家子一线的一幕,在另外一个战场重新上演。
原本在十家子一线打响之后,前方已经在无敌军。不敢在回头的冈岛重敏大佐,却没有想到。他带着仅剩下的三个多步兵中队,一个机关枪中队外加一个大队炮小队,进至十家子南沟至大麦沟一线的时候,结结实实的一头扎进曹亚范给他布置的最后一个伏击圈。
面对着冲过来的日军,亲自指挥最后一个伏击圈的挺进军旅长,立即调动手中仅有的两个营,在集中了几乎全旅的炮火掩护之下,依靠手中控制的各个制高点,以逸待劳的与当面日军激战。
他将全旅仅有的六挺德制mg三四机枪,加强两挺马克沁重机枪,遏制整个山路的出口的大麦沟正面。以这种德制机枪的高射速,利用地形的掩护,死死的封死日军突围的路线。同时将两个营两个重机枪连的十二挺九二式重机枪,加强部分轻机枪,成交叉射界的部署在各个制高点周边。
将旅属山炮营的主力,部署在大麦沟战后侧翼方向,专门压制敌军的集团冲锋。将该团所属步兵炮连,则部署在大麦沟屯中。专门提前打日军的机枪阵地,以及压制敌军纵深兵力。
在山路两侧,他没有将火力点部署的山脊处,而是全部放在了山腰的正面和侧翼。同时将所有的迫击炮,全部运动上山,部署在山路两侧山地的反斜面上。各个阵地之间,全部架设了野战电话线。
并集中一批神枪手,以战斗小组的形式,利用地形埋伏起来,专门打敌军的掷弹筒手。为了保证机枪阵地的安全,他再三的叮嘱这些神枪手,轻易不要开枪。别的什么都不用管,他们唯一需要做的,就是绝对不能让日军的掷弹筒手,靠近机枪阵地一百米之内。
这位与日军在华北敌后战场,打了整整四年交道的旅长,对于掷弹筒的威力很清楚。一旦让日军掷弹筒手靠近机枪阵地一百米之内,机枪阵地对于这种打过来的时候,几乎是悄无声息的武器,根本没有任何的防御能力。
在华北历次反扫荡作战之中,日军的掷弹筒手给部队的机枪带来了极大的危害。而在缺乏重武器的情况之下,机枪尤其是轻机枪,几乎是华北各个部队的火力支柱。一旦数量本就不多的轻机枪被打掉,整个防线基本上就垮掉了。
没有了机枪的掩护,单靠本就弹药不多的步枪外加土造手榴弹,是很难抵挡住日军的攻击。有了之前的经验,这位旅长很清楚在此战之中,要想达成自己的战术目的,各个机枪阵地是关键。
尤其是在大麦沟一线,只部署了一个连,那几挺德制机枪几乎是整个防御的核心。如果这几挺德制机枪被打掉,单靠仅有的一个连的兵力,是无论如何也抵挡不住,日军长时间的轮番攻击。
而一旦大麦沟一线被日军突破,整个战场也就垮了。日军的炮兵他不担心,在他的眼中在这种近距离作战之中,无论日军的步炮协同能力再好也施展不开。他最担心的就是日军大量装备的,对机枪火力威胁也是最大的掷弹筒。
这发射时候几乎不需要任何阵地,打起来极其方便,而且悄无声息的玩意。不仅当初的抗联,在关内无论是敌后战场还是正面战场,都吃过无数的大亏。只不过抗联为对付这玩意,配备了六零炮。
挺进军虽然也配备了一定抗联制造的这种轻便迫击炮,但是限制于抗联的生产能力,配备的数量还不多。近距离的支援火力,还是以缴获的掷弹筒为主。所以在还需要针对其他方向的情况之下,有限的六零炮也不能都集中在这一件事情上。
也正是在关内吃过无数的大亏,在准备的时候他对日军的掷弹筒手,特别的注意。专门安排了一批神枪手,并给他们配备了最好的步枪。他给这些人的命令是就算日军冲到眼前,也不用他们管。
他们的任务只有一个,那就是死死的盯着日军的掷弹筒手。绝对不能让日军的掷弹筒,打掉一挺机枪。而自己的掷弹筒手,则被他加强到机枪阵地上,只打日军战术小组,封锁日军可能架设机枪的部位。
相对于十家子一线死打硬拼,依靠刺刀见红,硬生生的干掉了日军三个不满编步兵中队的营长。这个旅长到底是红军时期就担任过团长的老干部,打伏击的经验要丰富的多。他的这个火力部署上,很是有一些特点,更具备了相当的针对性。
在他看来十家子南沟至大麦沟一线,是罗福沟以东战场日军撤退的必经之路。而这一线,基本上都是山地。日军无论是向朝阳方向,还是建平方向突围,都要经过这里。所以他认为自己根本就没有必要担心日军尖兵和斥候部队,发现自己的埋伏之后,会选择其他的路线。
只要自己将突围的日军兜在这里,日军除非拼命突围之外,几乎没有任何的办法可供选择。而自己只要保住几个最重要的制高点,就可以将日军死死的压制在山路上。到时候,自己就可以从容的一口口的吃掉被围的日军。
当然他知道,在这里自己即便集中了两个营,在兵力对比上所占据的优势不多。所以他比较聪明的选择了以火力,代替兵力封锁住日军的突围路线。而且在火力部署上更是前重后轻,所有的机枪都被他放在了第一线。以便能在最短的时间之内,给与突围的日军最大杀伤。
使用自己手中并不多的炮兵,分为几个集群,各自锁定目标,标出整个山路的射界。专门打日军的兵力集群,绝对不让日军集中到一起。在整个火力部署上,也采取了点面结合,以点为主,以点状的交叉火力控制面。
为了保证此战可以最大限度的集中兵力,他甚至将部署在唐家杖子的一个营,以及配属的炮兵都向大麦沟一线运动。以便在需要的情况之下,可以在第一时间向大麦沟一线增援,保证对当面之敌的围歼。
第1783章 mg三四机枪的威力
而针对日军在战斗之中,正面突破无望或是困难的情况之下,习惯从侧翼或是结合部取得突破的特点。所有的阵地之间的射界,都成交叉部署。无论日军想要迂回那个阵地的侧翼,都会遭遇到侧面火力的打击。
在正面以机枪火力为主,在侧面以步枪、冲锋枪,并配属一定的轻机枪。所有阵地的侧翼,都使用迫击炮标定了射界。日军攻击正面的时候,这些迫击炮不开火。如果日军采取正面牵制,侧翼迂回的战术,则集中迫击炮火配合步兵,专门打进攻侧翼的日军。
大麦沟一线,位于他整个伏击圈的最关键的部位,也是伏击圈合拢的位置。一旦日军突破大麦沟一线,那么只能寄希望于唐家杖子一线的那个营,能够守住最后一道防线了。正是这种部署,他对大麦沟一线的那六挺射速极快的德制机枪,寄予了很高的厚望。
在这位旅长看来,这六挺德制机枪平时虽说因为弹药消耗过高,自己部队实在有些用不起。但是在关键时刻,放在关键的部位上还是可以的。在战场上装备的使用,与兵力的分配都差不多,最好的钢要用到最关键的刀刃上。
而为了保证这种机枪高射速所需的弹药数量,他不仅将全旅补充弹药的百分之七十都调拨给了这六挺机枪。还从两个营每个配备步枪战士那里,抽调了二十发子弹,专门保障给这六挺机枪。
为了不因为机枪手的伤亡影响到战斗,他还给每挺机枪都配备了六个机枪手。并严格的规定了每一挺机枪的开火顺序,以及各自的射界。为了保证这六挺机枪在更换枪管,以及更换弹链的时候火力不中断。
他还将全旅仅有的两挺马克沁重机枪,也调到这个方向。专门用来在mg机枪火力中断的时候,作为补充火力使用。部署在整个伏击圈底线,固守大麦沟一线的这个连,在这八挺机枪的加强之下,可谓是武装到了牙齿。
对于这种既可以通过更换枪架,便可以轻重两用,而且射速奇快的机枪。说实在的作为一名军事指挥员,他是真的喜欢。德制机枪工艺精湛,原材料质量高。在战场上除了需要更换枪管之外,基本上不会出任何的毛病。
比起部队原来使用的马克沁重机枪,以及捷克式轻机枪的国内仿制品来说,性能和质量要好的多。至少不会在高射速的情况之下,稍微不注意短短的时间之内就把枪管给打秃了。或是因为质量的原因,出现这样或是那样的毛病。
但这种机枪性能的确好,可这的射速也太高了。二百发的子弹,一个连射用不了一分钟就打光了。这个弹药的消耗量,对于因为以前无固定补充来源,在弹药使用上一向相当节俭的关内部队来说,实在是有些心疼,也真心是养不起。
在挺进军各级干部看来,这哪是机枪,简直就是吞弹机器,更是一个大爷。一个团的弹药基数,都不够这些机枪一个小时使用的。与之相比,捷克式机枪就算再没有经验的射手,浪费的弹药也是有限的。最起码打光了弹匣内的二十发子弹,机枪自己就停止射击了。
挺进军的那二位老总在给全军换装的时候,也不敢将这些机枪都集中给那个纵队使用。而是每个旅都分配了一部分,作为因为马克沁重机枪和zb三七重机枪数量不足的补充。各个部队的班用机枪,一般还是以捷克式轻机枪或是抗联转交过来的勃朗宁轻机枪为主。
甚至有的部队还在使用法制的哈开奇斯式重机枪,也没有将这些机枪作为主力轻重机枪使用。因为要是真的将这种机枪全面配发那一个部队,在用一个没有经验的射手。好吗,一个旅的全部轻武器弹药,都不够这些机枪一个小时使用的。
所以即便在魏家窝棚战斗之中,打的那么艰苦,这位旅长也没有舍得将这种机枪投入战斗。没有别的,也不是他吝啬,是实在舍不得那些足够一个团使用,但是在这些机枪身上却不够一个小时使用弹药。
在战斗之中他宁愿使用笨重的多,射速与这种机枪相比,可谓是奇慢的九二重机枪。当然要不是他全旅的马克沁重机枪,加在一起只有不到两挺的话,他更宁愿使用性能更好马克沁重机枪。
九二式重机枪的确笨重了一些,但好在射击精度高。最关键的是与这种每分钟一千发射速的机枪相比,每分钟最高不过五百发的射速,简直是太节省弹药了。至少不必掏空了步兵弹药,来养活这位大爷。
但在这场战斗之中,他将所有的六挺之前一直不舍得用的mg三四机枪,全部拿了出来。甚至不惜从步兵手中每人集资二十发子弹,专门保障这种机枪使用,可见这个旅长对此战的重视。用他那位政治部主任的话来说,真可谓是砸锅卖铁了。
而在两侧的山地上,则放弃了对一些小山包的控制。将所有的火力,都部署在两侧山地的制高点上。火力部署的位置,虽说没有放在山脊上,而是放在了山腰上。但所有制高点上的火力点,都成交叉射界。其部署的高度,也不低于那些小山包的高度。
这样无论日军集中兵力攻击那里,都可以受到周边交叉火力的打击。这个部署,可谓是用心良苦,也的确起到了相当的效果。在发现自己又一次被伏击之后,冈岛重敏大佐的突围行动,无论向那个方向突围,都遭遇到了空前密集的火力打击。
面对着四面火网一样的战场,冈岛重敏大佐知道如果突不出去,自己与仅剩的这点兵力将会全部阵亡在这里。唯一的选择,就是集中兵力向大麦沟一线强行突围。只要打开大麦沟,自己的部队就可以逃出生天了。
冈岛重敏大佐,没有任何犹豫的集中了所有能集中的兵力,所有可以集中的火力,全力向大麦沟这个热河山区常见的,只有十几户人家的自然屯发起轮番的攻击。而其他方向,则集中部队抢占几个敌军只以火力控制的小山包,与敌军对射试图压制住敌军的火力。
面对着火网一样的大麦沟,他的攻击兵力无数次冲上去,又在敌军密集的机枪火力之中,无数次的被打了回来。正面突破失败,侧翼突破的兵力刚一展开,就被敌军侧后方打过来的一顿迫击炮弹,又给炸了回来。
急于突破大麦沟一线,以便逃出生天的冈岛重敏大佐像是发了疯一样。一个中队被打成残废,马上撤下来,换上一个中队继续突击。正面僵持不下,就集中兵力攻击大麦沟敌军阵地的侧翼。
这个旅长集中在大麦沟的六挺德制mg三四机枪,在阻击日军向大麦沟一线反复冲击的时候,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正是这六挺射界封锁了整个大麦沟的德制机枪,组成的火力网,让向大麦沟一线进攻的日军尸横片野。
只要进攻的日军接近这六挺机枪一百米之内,几乎无法逃过六挺机枪组成的火力网。看着望远镜内大麦沟一线的火力网,听着正面几乎没有任何停顿的机枪射击声,冈岛重敏倒吸了一口冷气。
从来没有见过德制mg三四机枪,甚至也没有听说过这种机枪的冈岛重敏大佐,对于这种机枪的性能根本就一无所知。战斗打响之初,他将这种机枪还当成了普通的轻重机枪,根本就没有重视。
结果却没有想到,就是这六挺机枪密集的交叉火力,瓦解了自己一次又一次的进攻。自己的进攻部队,被这六挺机枪打的是尸横遍野。见识实在称不上广的他,还是第一次见到一种机枪有着如此高的射速。
其实倒也不怪这位冈岛重敏大佐,有些孤陋寡闻。前年宝清一战,当时带着第五联队参战的他,在部队全体染上毒瘾失去战斗力被围歼的时候。
面对着四面冲上来的抗联坦克部队,在手下的部队已经无战斗力,就连自杀都没有能力的情况之下。他是依靠着用手枪逼着一个年级较大的军曹,与他对换军装并杀人灭口之后,然后以军曹的身份混在战俘之中,在后送的时候找机会逃出来的。
当初押运这批战俘的政治部干部,将眼睛只盯在了那些军官身上,并未将这个逃跑的军曹当回事,事后也没有进行任何的追捕。才让这个家伙,跑到一伙溃散到山林之中为匪的伪满军警宪特人员之中,躲了一段时间。
在抗联结束主要战役抽调兵力,回身收拾那些被打散之后,跑到山林里面为匪的日伪军散兵游勇。见到土匪窝子里面,也已经待不下去的他,又装成哑巴利用自己长期在北满驻扎,熟悉地形的优势,避开前线的抗联封锁线跑回了新京。
结果抗联在统计战果的时候,将那个身穿他军服的军曹尸体,当成了这位大佐联队长。而且在审讯的时候,他毒瘾发作根本就无法回答审讯人员问题的部下,也没有将他供出来,变相的为他的行踪提供了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