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节
众将见他心有不忍,有人便建议道:“至少把那些和张仁愿关系较近的官吏给一并捉拿……或者干脆杀了了事,兄弟们还能趁此弄点儿好处。灵州的人关咱们上郡啥事,再说将军是奉命平叛,要怪也怪不到咱们头上。”
张崇嗣断然道:“军令只让我等抓李义珣,不得多生是非,吾意已决多说无益,带兵进王府抓人!”
就在这时,忽见围困中的王府里面烟火冲天,显是起火了。张崇嗣忙率军入门,王府的侍卫倒没有抵抗……抵抗武装到牙齿的正规军毫无意义。他们寻着火光进了几道门,就见一栋房子早已燃起了熊熊大火,而附近的家人和奴婢并不救火,全都对着起火的房子跪着,有人正嗷淘大哭。
张崇嗣预感不妙急问道:“嗣泽王呢?”
有人指着火光道:“王爷在里面。”
众将愕然,恐怕他们要抓的人已经自|焚解决了。有人不甘心道:“别是奸计欲金蝉脱壳,不如细搜府邸。”
上郡既然动用军队远途奔袭,如果事后发现中计放走了李义珣,恐怕要被问渎职。张崇嗣也为了稳妥起见,便下令将士搜查各处。但找遍各个角落也未发现李义珣生还的痕迹,这会儿部将们倒是趁机拿了不少值钱的东西,虽然是违反军纪的事儿但是如果主将连这种好处都要追究就会让部下不满了。
其间李义珣的妻儿一个不少地被抓了出来,与公文上的信息正好吻合。张崇嗣见状便说道:“恐怕嗣泽王是真的畏罪自|尽了,不然何以连妻儿都未带走?”
第二十九章 条件
西受降城城头,一个戴甲将领迈着沉重的步伐急匆匆地走了上来,向站在那里眺望风景的张仁愿禀报道:“禀大总管,灵州出事了,上郡兵突袭城池守军不战而降,嗣泽王于府中积薪自|焚身亡,妻儿尽被掳走!”
“什么!”张仁愿十分震惊地看着那将领,眼睛瞪得溜圆。
将领垂头说道:“灵州长史密报,城中官吏及将领人心浮动,多有心向长安伪政之心,请大总管发兵抓捕以儆效尤。”
张仁愿的眉头紧锁,听得此话又问:“官军破了灵州难道没有驻守设防,也没有逮捕当地官员,连长史也放过了?”
“正是,上郡兵突然出现在灵州,不战而夺城,逼到嗣泽王府闻王爷身亡,便抓了其妻儿撤军东去。”
张仁愿道:“他们的目标就是嗣泽王啊……我早该想到灵州不安全,只有三受降城的人马才比较靠得住,但未想到事发不过数日官军就直取灵州。”他一副悲凉的表情,“是我失算了……”
不多一会儿,就见一群将帅从城下嚷嚷着要见张大总管,陆续上城头来了。众将闻得李义珣被逼死,有人便建议道:“奸人屠戮宗室心如毒蝎,我等便以清君侧的名号攻打长安!”
另一个将领说道:“前几天突厥使者不是说了么,只要咱们交付第二批军粮,并开关让他们南下,默啜可汗即可率二十万铁骑南下,我三受降城城兵马与之合军,并在各地招募勇士,联军数十万南下直取长安,澄清陛下身边的妄臣奸贼,建伟世之功业!”
但张仁愿并没有马上义愤激扬就要下决定,他默然不语。或许是李义珣的死给他的冲击太大。他也知道形势没有武将们说的那么简单,虽然三受降城的将领多是他经略突厥防务期间一手提拔上来的,但难保普通士卒和低级将领愿意跟他铁了心干;同时放突厥兵入关也不是那么便宜的事儿,突厥人口头上说得大义凛然,自居唐朝臣子愿助李氏宗室夺回江山匡扶正义,但他们这帮野蛮人会为了所谓的大义而牺牲去干没有好处的事?张仁愿的脚趾头都不相信有这样的事,如果放突厥人入关,纵兵烧杀抢掠蹂|躏地方这样的事恐怕难以制止,他们可能要趁机南下占领大片地方也说不定,毕竟北方苦寒,游牧族削尖了脑袋就想南进。
幕僚见张仁愿犹豫,便劝道:“檄文都发了,事到如今妄臣绝不会放过咱们,一不做二不休,虽然嗣泽王不能号令众军了,正如诸将所言,我们还能以清君侧的名义出师!当此之时宜注重军心,有妖言惑众蛊惑人心者必严惩不贷!”
张仁愿回顾众人,便道:“通知突厥使臣,明日到我的府上面见,先探探他们的口风再说。”
……
时张崇嗣抓了李义珣的家属回上郡,勉强算完成了使命,虽然军令是让他抓捕李义珣,但李义珣自己把自己给烧|死了,也怪不得张崇嗣。
张崇嗣站在郡守王岱的朱门豪宅大门口,躬身等待着里面的消息,连门也不敢进。当然他不是对王郡守那么恭敬,唐朝重文轻武的风气完全比不上宋明那么严重,因为当权者对武将的警惕心还没有被激发出来,这时候的文武官员地位相差并不大,张崇嗣对王岱顶多为了搞好关系稍微客气一点而已,想不鸟郡守也没关系……他敬畏的是住在里面的晋王。
等了一会儿,一个绿衣圆领从大门走了出来,说道:“王爷叫张将军带俘虏到行辕面见。”
张崇嗣应了便让部下押着六七个妇孺进去,成年女人只有一个:李义珣的正妃,武陵龚氏。其他都是些孩童,有的是李义珣的偏妃或小妾生的,但终究是流着李家的血就被抓了。反倒那些妾室没被抓回来,在张崇嗣的想法里那些人根本算不上李义珣的家人,也就省得滥伤无辜。
众人在官吏的带引下进得大门,就见薛崇训正提了一把亮澄澄的锋利横刀正站在院子里,身上只穿了一件白色的里衬,饶是如此也汗津津的样子。进门来的妇孺见得他手上的兵器,都面有恐惧。显然薛崇训的名声在灵州嗣泽王府并不好,大抵是滥杀无辜鱼肉百姓骄|奢|淫|逸的主。
薛崇训见进来一群小孩,这里立刻变得像幼儿园一般,他也愣了愣,面上条件反射地露出了一个善良的笑容……但他实在不是一个让小朋友喜欢的人,身高像一座小山一般手上还提着一把刀,小朋友们怎么看怎么像坏人,见他的笑容就更害怕了。小孩子们忙向熟人龚氏身边挤。
薛崇训提着刀挥了挥,笑道:“别怕,叔叔不是坏人,不会打你们……”
“哇……”一个孩子直接给吓哭了。
薛崇训感觉有些尴尬,回头看身边的官吏时,见王郡守也正看自己,俩人面面相觑相顾无言。
一身铁甲的张崇嗣叮叮哐哐地上前中气十足地说道:“禀王爷,嗣泽王在家中自|焚而亡,卑职未能完成使命,请王爷降罪!”
“人都死了,并不怪你。”薛崇训一副宽宏大量的样子说道,又指着一帮孩童道,“你就抓回来这些人?没有其他了?”
张崇嗣埋头道:“是。”
“灵州是张仁愿的大本营,他手下那些官吏呢?”
张崇嗣道:“因兵部军令上没有逮捕灵州官吏的命令,卑职不敢擅作主张殃及无辜,进城后一再严明军纪,对灵州官民秋毫无犯。”
薛崇训:“……”
这时那妇人开始柔声安慰哭啼的孩子,抚摸着那小孩的脑袋说了一会儿话,哭声就渐渐小了。薛崇训便注意到那妇人,只见她不过二十多岁的年纪,面容长得普普通通的不过面相五官十分端正,正是世人认为旺夫正派的面相,不过身材却是不错,虽然身材不够高挑也不够火辣,但圆润的身材各部分都十分匀称,给人肉|肉的柔软的感觉,皮肤也是保养得极好。
薛崇训指着她道:“这是……”
张崇嗣道:“嗣泽王的正妃武陵龚氏。”
妇人倒底是养尊处优见过世面的人,虽变成了俘虏也并未惊慌,听得薛崇训问及,便有礼有节地屈膝行了一礼:“妾身见过晋王。”
毕竟是李氏宗室的正配夫人,又当着这么多文官武将,薛崇训还是颇有气量风度地给予了起码的尊重,抱拳回了一礼,甚至大度地说:“无论李义珣如何大逆不道,这些人都是我的亲戚,你们要好生安顿,不得无礼。”当然他就是做做面子,事实会怎么对待这些人,就只有天知道了。反正在他的印象里,史上太平公主的儿孙们都是被他们的表哥表叔下令勒|死甚至被活活饿死。
周围的官吏忙应了是。
薛崇训看了一眼那妇人,说道:“把孩童们安顿了,嗣泽王妃到我的办公之所叙话。”说罢把横刀“当”地一下扔到地上,招手让丫鬟给他加衣裳。
归来的张崇嗣站在那里显得有些不知所措,薛崇训既没有骂他不对,也没夸奖他,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
薛崇训穿上了一件长袍,又在一口铜盆里的温水里洗了手,干了一通琐碎的事,然后转身向大厅走去。龚氏自然被官吏带过去面见。
龚氏跟在后面进了宽敞的大堂,见里面布置得简单整洁。薛崇训已坐到了一张茶几旁边的椅子上,并指着对面的椅子道:“嗣泽王妃请坐。”
龚氏皱眉慢慢走过去坐下来,马上就忍不住问道:“晋王要将孩子们怎么样?”
“你觉得呢?”薛崇训淡淡地说道。
龚氏顿时垂头默然不语,此时哀求讨饶也是无用吧。
薛崇训见这年轻女人黯然神伤,便万分同情地说道:“其实权贵们争权夺利与妇孺没有关系,你们是无辜的,像那些孩子年龄那么小,他们懂什么做错了什么?”
龚氏抬头看他时,本来想鄙视一下他的假仁假义,哪想得发现薛崇训的目光十分真诚,她怔了怔一口话便生生咽了下去。
薛崇训叹了一口气,低下头沉思着什么,过了许久才抬头道:“我这人虽然混迹权力场,但并不愿失了本心满口谎言,明白告诉你罢,李义珣的子女必须死!不仅我不愿留下后患,就是母亲大人及朝中诸掌权者也不可能让他们活在这世上。所以你也不用求我……不过你虽为李义珣的正妃,倒底是一介女流,如果你肯揭发李义珣的所作所为,让你平平安安活下去还是可以做到的。至于孩子,你还那么年轻,改嫁之后再生一两个不久行了?同时也能避免娘家的人受牵连遭受灭顶之灾……你觉得我说得有道理吗?”
龚氏冷冷看着薛崇训,说道:“夫君身为李唐宗室,认为你们的所作所为已危及大唐社稷,故联合朔方大总管张仁愿等人起兵,这些事早已天下皆知,何须揭发?”
薛崇训盯着她的眼睛道:“还有别的事,我打个比方啊,李义珣和张仁愿是不是答应了突厥人的借兵条件,比如放任突厥人抢掠长安洛阳等繁华富庶的大城,作为给突厥人的酬劳?”
龚氏忙摇头道:“绝无此事,夫君身为大唐宗室,岂能纵容他族蹂|躏大唐子民?”
第三十章 揭发
李义珣的老婆龚氏完全没有享受到阶下囚的待遇,被关在王郡守的豪宅里好吃好喝供着,只是被限制了自由而已。薛崇训一日吃完饭时还特地邀请她过来共进晚餐,并以礼相待,少不得又劝说她:“龚王妃站出来揭发叛臣的奸计,并算不上背叛夫君,因为与万千汉人百姓的身家性命比起来,维护李义珣一个人不过是小义,而保护芸芸众生免遭涂炭之灾方是大义!天下人绝不会指责你不对,反倒会洗清你的身份,受人尊敬……像古时的奇女子王昭君为了平息战争远嫁大漠,不是名载青史让世人万代纪念吗?王妃须得分清轻重。”
龚氏皱眉道:“晋王所言皆是大道,可是先夫并未与突厥人这样约定,至少妾身从未听说,如此说谎岂不是诬陷?”
薛崇训耐下性子苦口婆心地解释:“我当然知道你未参与谋划,不是早就说了吗你们这些女人孩子都是无辜的。但是请王妃想想:灵州作为朔方军的军镇,城中本应有张仁愿的不少幕僚死忠才对,就算这样官兵兵临城下也能不战而胜,可知人心向背。张仁愿既然敢传檄天下谋反,不能没有一点底气,他一定有后招……是什么?不是很明显么一定是突厥人!试想突厥铁骑入关参与内战,受蹂|躏还不是我汉人老百姓!维今之计只有揭穿张仁愿的如意算盘,让他知道放敌军入唐境就证实了王妃的证词确凿,让他有所顾忌,尽量阻止突厥人趁火打劫。我说得是不是实话,你自己琢磨琢磨。”
不料龚氏冥顽不化,冷颜道:“妾身一介妇人,不懂国家大义,只明切身感受到的小义。先夫生前待我不薄,如今我岂能胡说他的是非?”
薛崇训又利诱道:“只要你答应与我合作,身家性命和尊严都可以保证不会被践踏,甚至我可以上奏朝廷表功,给你重新封一个夫人,领国库俸禄下半辈子生活无忧了……”他越说越觉得自己像一个反|动派在威逼利诱革|命战士一般,心下有些汗颜,怕是上辈子电视剧看多了条件反射就使出了这么些招数。
他又说道:“权力争夺无情,我们都只能遵守规则,既然已经走到这一步,于情于理何不向好的方向看,何苦要与朝廷和天下对立,有什么好处?”
这时龚氏忽然说道:“你以为我会信你的话么?”
薛崇训顿时愕然,本想说我都是实话啊,但张了张嘴也没说出来,自己的人马逼|死了人家丈夫,有啥理由让她信自己?
他便叹了一口气,多说无益便埋头拿起筷子,沉默着吃起饭来。龚氏没料到他没有恼羞成怒,反倒显得很安静,她顿感意外。这会儿她自然是吃不下去的,只能满怀着恐惧和七上八下的心情看着他吃,忽然发现薛崇训的样子显得有些落寞,她的心里一时闪过一丝异样。
话不投机,俩人便相顾无言。
龚氏呆坐在薛崇训的对面,面前的毕罗(一种面食馅饼)和菜肴一点都没动,又不能太不给面子这样拂袖而去,毕竟是阶下囚命运完全掌控在他人之手,只能陪坐在那里。
在这样的静坐中,她发现薛崇训右边袖子里的手腕上有一道旧伤,进而发现他的手掌很大很粗糙,完全不似她平时见到那些王公贵族一样的手,反倒有点像封地上干苦活的农夫。龚氏又瞧瞧看了一眼薛崇训的脸,肤色显黑,和细皮嫩肉养尊处优的人完全没关系,只是剑眉间内敛的慑人气息让他看起来和老实的百姓十分迥异。
龚氏这才想到面前这个男人就是以六万唐军大败骁勇善战的吐蕃人五十万的厉害人物,他的那些民生方面的政绩不是很出名,但是战绩却是天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龚氏默默拿先夫李义珣和薛崇训一比,发现两人差别太大了。
或许是对薛崇训以礼相待的感激,龚氏此时对他的印象竟然好了许多。不过她照样没有开口答应他的条件。
薛崇训吃完自己的食物,又倒了半碗汤喝完,转瞬间面前的碗盘就吃得干干净净一点都不浪费。龚氏见状不禁意外。薛崇训道:“吃不下就算了,今天就到此为止罢。”
……过了几天,张五郎王昌龄等武将幕臣从长安赶到了上郡,与薛崇训见了面。薛崇训忍不住在王昌龄等人面前抱怨兵力太少,不能直接北上平推突厥。
王昌龄建议道:“薛郎身在上郡,节制关北地区所有军政,当此之时责任重大,建功立业尚在其次,最重要的要早作防备,至少抵御叛军放突厥人进入关中地区。”
张九龄也同意道:“张仁愿虽为汉将,但身有谋逆大罪族灭之危,大事便在他的一念之间,咱们不能完全保证他会继续依托安北军镇抵御突厥,应早作打算……朝廷连年用兵,国库耗费战士死伤者不计其数,此时为了稳定局势,切勿急动大军作战,昔者隋帝穷兵黩武致使国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望王爷慎行。我建议通过在朝的突厥使者联络上突厥王庭,暂且与之议和,如答应资助粮帛、释放偷袭被俘的俘虏,或是答应其联兵对付契丹等事,拖延时日待朝廷元气恢复之时,再图大计。”
薛崇训点点头:“主战兵力只有三万,加上各城各镇的守军联合布防,只能防备无力出击,也只能如子寿(张九龄)所言了……不过前段时间我想出了一个计策,欲劝说被俘的李义珣之妻龚氏与我联手‘揭发’李义珣张仁愿的奸计,让天下人知道张仁愿等人为了谋反,欲借突厥兵,作为报酬答应突厥人事成之后洗劫长安洛阳等地……”
王昌龄一听大喜,马上一拍大腿赞道:“妙计!此文一出,关内上到士族下到黎民定要唾骂张仁愿。虽然真假难辨,但张仁愿就决不敢放突厥人入关,否则天下人就会认定揭发之文属实,他身败名裂受万世骂名是少不了的,这样一来不说大失人心无人支持,就说再起兵造反能图什么?”
薛崇训道:“为了增加揭发的可信度,让李义珣的正妃出面是最好的,不过我暂时还没说服她。”
王昌龄道:“她不愿意也没关系,咱们俘虏了嗣泽王妃已是事实,人们都知道龚氏在薛郎手里。这时候薛郎以龚氏的名义传出揭发之文,便合情合理,不过之后不能让龚氏乱说话,省得薛郎被指责欺骗天下的恶名。”
薛崇训一琢磨,点头道:“少伯这么一说,也是个办法,她实在不愿意出面,咱们借个名义就好了。”
幕僚们一合计,说干就干,王昌龄也不推辞亲自动笔洋洋洒洒写了一篇文章。虽然是假借之名,但王昌龄觉得干这事儿是合乎百姓社稷利益的好事,所以就毫无心理障碍,写得那是一个通顺。他虽然受到重用之后没闲心写多少诗了,但才华明摆着,写篇文章不是信手拈来?
名曰《嗣泽王妃告天下书》,文中惟妙惟肖地将王妃如何在内府听得张仁愿和李义珣密议,又如何在“小义”与“大义”之间权衡,各种细节犹如王妃的自我剖析,完全以女人的心理来用词用句……显然描述女人心思的好诗文都是男人写的,不然哪来那么多叫好的闺怨宫怨诗,那些诗敢情真是出自怨妇之手?妇人那是有苦说不出,只有才华通达的文人墨客才能将其述诸文字啊。
最后落名“武陵龚氏”,作为原始材料,按理应该加个手印。王昌龄见不到龚氏,又图省事便心道:龚氏贵为王妃,定然从未受过刀笔吏之辱,也就不可能在什么纸上留过手印,反正是难以考据的事儿,再说原档肯定是存入朝廷内部,传达出去的都是重新手抄的复件,哪里去辨真假?
于是他便随便拉了个丫鬟,让她在纸上按了手印了事。
那丫鬟还被吓着了,哭丧着脸问王昌龄:“奴儿不识字,明公让奴儿画押的是什么东西,卖身契么……”
王昌龄没好气地说道:“你已经卖过身了,再卖一次关什么事?”
“二龄”这帮幕僚团到了薛崇训身边后,办事是相当效率靠谱,不出一天工夫,“告天下书”就快马出了上郡,直报长安。
这件事的内幕只有政事堂那几个老油条知道,其他人半信半疑但无从考证真假。朝里那帮文官也不用管真假,反正是给张仁愿脑袋上扣帽子的东西,一口就认定是真的,然后通过政事堂发布正式官报,以京师长安东都洛阳为中心向周围广大的地方官府传播。
更过分的是驿站上粘贴通缉文书官府政令的告示牌上都贴上了,在长安政令尚且畅通的条件下,这种消息传播的速度并不慢,要不了多久就搞得路人皆知……读书明理的人当然会多个心思对文章持保留态度,但是那些普通商贾百姓听说了就很容易被蛊惑,自然是一个劲地唾骂张仁愿忘祖背宗。
张崇嗣断然道:“军令只让我等抓李义珣,不得多生是非,吾意已决多说无益,带兵进王府抓人!”
就在这时,忽见围困中的王府里面烟火冲天,显是起火了。张崇嗣忙率军入门,王府的侍卫倒没有抵抗……抵抗武装到牙齿的正规军毫无意义。他们寻着火光进了几道门,就见一栋房子早已燃起了熊熊大火,而附近的家人和奴婢并不救火,全都对着起火的房子跪着,有人正嗷淘大哭。
张崇嗣预感不妙急问道:“嗣泽王呢?”
有人指着火光道:“王爷在里面。”
众将愕然,恐怕他们要抓的人已经自|焚解决了。有人不甘心道:“别是奸计欲金蝉脱壳,不如细搜府邸。”
上郡既然动用军队远途奔袭,如果事后发现中计放走了李义珣,恐怕要被问渎职。张崇嗣也为了稳妥起见,便下令将士搜查各处。但找遍各个角落也未发现李义珣生还的痕迹,这会儿部将们倒是趁机拿了不少值钱的东西,虽然是违反军纪的事儿但是如果主将连这种好处都要追究就会让部下不满了。
其间李义珣的妻儿一个不少地被抓了出来,与公文上的信息正好吻合。张崇嗣见状便说道:“恐怕嗣泽王是真的畏罪自|尽了,不然何以连妻儿都未带走?”
第二十九章 条件
西受降城城头,一个戴甲将领迈着沉重的步伐急匆匆地走了上来,向站在那里眺望风景的张仁愿禀报道:“禀大总管,灵州出事了,上郡兵突袭城池守军不战而降,嗣泽王于府中积薪自|焚身亡,妻儿尽被掳走!”
“什么!”张仁愿十分震惊地看着那将领,眼睛瞪得溜圆。
将领垂头说道:“灵州长史密报,城中官吏及将领人心浮动,多有心向长安伪政之心,请大总管发兵抓捕以儆效尤。”
张仁愿的眉头紧锁,听得此话又问:“官军破了灵州难道没有驻守设防,也没有逮捕当地官员,连长史也放过了?”
“正是,上郡兵突然出现在灵州,不战而夺城,逼到嗣泽王府闻王爷身亡,便抓了其妻儿撤军东去。”
张仁愿道:“他们的目标就是嗣泽王啊……我早该想到灵州不安全,只有三受降城的人马才比较靠得住,但未想到事发不过数日官军就直取灵州。”他一副悲凉的表情,“是我失算了……”
不多一会儿,就见一群将帅从城下嚷嚷着要见张大总管,陆续上城头来了。众将闻得李义珣被逼死,有人便建议道:“奸人屠戮宗室心如毒蝎,我等便以清君侧的名号攻打长安!”
另一个将领说道:“前几天突厥使者不是说了么,只要咱们交付第二批军粮,并开关让他们南下,默啜可汗即可率二十万铁骑南下,我三受降城城兵马与之合军,并在各地招募勇士,联军数十万南下直取长安,澄清陛下身边的妄臣奸贼,建伟世之功业!”
但张仁愿并没有马上义愤激扬就要下决定,他默然不语。或许是李义珣的死给他的冲击太大。他也知道形势没有武将们说的那么简单,虽然三受降城的将领多是他经略突厥防务期间一手提拔上来的,但难保普通士卒和低级将领愿意跟他铁了心干;同时放突厥兵入关也不是那么便宜的事儿,突厥人口头上说得大义凛然,自居唐朝臣子愿助李氏宗室夺回江山匡扶正义,但他们这帮野蛮人会为了所谓的大义而牺牲去干没有好处的事?张仁愿的脚趾头都不相信有这样的事,如果放突厥人入关,纵兵烧杀抢掠蹂|躏地方这样的事恐怕难以制止,他们可能要趁机南下占领大片地方也说不定,毕竟北方苦寒,游牧族削尖了脑袋就想南进。
幕僚见张仁愿犹豫,便劝道:“檄文都发了,事到如今妄臣绝不会放过咱们,一不做二不休,虽然嗣泽王不能号令众军了,正如诸将所言,我们还能以清君侧的名义出师!当此之时宜注重军心,有妖言惑众蛊惑人心者必严惩不贷!”
张仁愿回顾众人,便道:“通知突厥使臣,明日到我的府上面见,先探探他们的口风再说。”
……
时张崇嗣抓了李义珣的家属回上郡,勉强算完成了使命,虽然军令是让他抓捕李义珣,但李义珣自己把自己给烧|死了,也怪不得张崇嗣。
张崇嗣站在郡守王岱的朱门豪宅大门口,躬身等待着里面的消息,连门也不敢进。当然他不是对王郡守那么恭敬,唐朝重文轻武的风气完全比不上宋明那么严重,因为当权者对武将的警惕心还没有被激发出来,这时候的文武官员地位相差并不大,张崇嗣对王岱顶多为了搞好关系稍微客气一点而已,想不鸟郡守也没关系……他敬畏的是住在里面的晋王。
等了一会儿,一个绿衣圆领从大门走了出来,说道:“王爷叫张将军带俘虏到行辕面见。”
张崇嗣应了便让部下押着六七个妇孺进去,成年女人只有一个:李义珣的正妃,武陵龚氏。其他都是些孩童,有的是李义珣的偏妃或小妾生的,但终究是流着李家的血就被抓了。反倒那些妾室没被抓回来,在张崇嗣的想法里那些人根本算不上李义珣的家人,也就省得滥伤无辜。
众人在官吏的带引下进得大门,就见薛崇训正提了一把亮澄澄的锋利横刀正站在院子里,身上只穿了一件白色的里衬,饶是如此也汗津津的样子。进门来的妇孺见得他手上的兵器,都面有恐惧。显然薛崇训的名声在灵州嗣泽王府并不好,大抵是滥杀无辜鱼肉百姓骄|奢|淫|逸的主。
薛崇训见进来一群小孩,这里立刻变得像幼儿园一般,他也愣了愣,面上条件反射地露出了一个善良的笑容……但他实在不是一个让小朋友喜欢的人,身高像一座小山一般手上还提着一把刀,小朋友们怎么看怎么像坏人,见他的笑容就更害怕了。小孩子们忙向熟人龚氏身边挤。
薛崇训提着刀挥了挥,笑道:“别怕,叔叔不是坏人,不会打你们……”
“哇……”一个孩子直接给吓哭了。
薛崇训感觉有些尴尬,回头看身边的官吏时,见王郡守也正看自己,俩人面面相觑相顾无言。
一身铁甲的张崇嗣叮叮哐哐地上前中气十足地说道:“禀王爷,嗣泽王在家中自|焚而亡,卑职未能完成使命,请王爷降罪!”
“人都死了,并不怪你。”薛崇训一副宽宏大量的样子说道,又指着一帮孩童道,“你就抓回来这些人?没有其他了?”
张崇嗣埋头道:“是。”
“灵州是张仁愿的大本营,他手下那些官吏呢?”
张崇嗣道:“因兵部军令上没有逮捕灵州官吏的命令,卑职不敢擅作主张殃及无辜,进城后一再严明军纪,对灵州官民秋毫无犯。”
薛崇训:“……”
这时那妇人开始柔声安慰哭啼的孩子,抚摸着那小孩的脑袋说了一会儿话,哭声就渐渐小了。薛崇训便注意到那妇人,只见她不过二十多岁的年纪,面容长得普普通通的不过面相五官十分端正,正是世人认为旺夫正派的面相,不过身材却是不错,虽然身材不够高挑也不够火辣,但圆润的身材各部分都十分匀称,给人肉|肉的柔软的感觉,皮肤也是保养得极好。
薛崇训指着她道:“这是……”
张崇嗣道:“嗣泽王的正妃武陵龚氏。”
妇人倒底是养尊处优见过世面的人,虽变成了俘虏也并未惊慌,听得薛崇训问及,便有礼有节地屈膝行了一礼:“妾身见过晋王。”
毕竟是李氏宗室的正配夫人,又当着这么多文官武将,薛崇训还是颇有气量风度地给予了起码的尊重,抱拳回了一礼,甚至大度地说:“无论李义珣如何大逆不道,这些人都是我的亲戚,你们要好生安顿,不得无礼。”当然他就是做做面子,事实会怎么对待这些人,就只有天知道了。反正在他的印象里,史上太平公主的儿孙们都是被他们的表哥表叔下令勒|死甚至被活活饿死。
周围的官吏忙应了是。
薛崇训看了一眼那妇人,说道:“把孩童们安顿了,嗣泽王妃到我的办公之所叙话。”说罢把横刀“当”地一下扔到地上,招手让丫鬟给他加衣裳。
归来的张崇嗣站在那里显得有些不知所措,薛崇训既没有骂他不对,也没夸奖他,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
薛崇训穿上了一件长袍,又在一口铜盆里的温水里洗了手,干了一通琐碎的事,然后转身向大厅走去。龚氏自然被官吏带过去面见。
龚氏跟在后面进了宽敞的大堂,见里面布置得简单整洁。薛崇训已坐到了一张茶几旁边的椅子上,并指着对面的椅子道:“嗣泽王妃请坐。”
龚氏皱眉慢慢走过去坐下来,马上就忍不住问道:“晋王要将孩子们怎么样?”
“你觉得呢?”薛崇训淡淡地说道。
龚氏顿时垂头默然不语,此时哀求讨饶也是无用吧。
薛崇训见这年轻女人黯然神伤,便万分同情地说道:“其实权贵们争权夺利与妇孺没有关系,你们是无辜的,像那些孩子年龄那么小,他们懂什么做错了什么?”
龚氏抬头看他时,本来想鄙视一下他的假仁假义,哪想得发现薛崇训的目光十分真诚,她怔了怔一口话便生生咽了下去。
薛崇训叹了一口气,低下头沉思着什么,过了许久才抬头道:“我这人虽然混迹权力场,但并不愿失了本心满口谎言,明白告诉你罢,李义珣的子女必须死!不仅我不愿留下后患,就是母亲大人及朝中诸掌权者也不可能让他们活在这世上。所以你也不用求我……不过你虽为李义珣的正妃,倒底是一介女流,如果你肯揭发李义珣的所作所为,让你平平安安活下去还是可以做到的。至于孩子,你还那么年轻,改嫁之后再生一两个不久行了?同时也能避免娘家的人受牵连遭受灭顶之灾……你觉得我说得有道理吗?”
龚氏冷冷看着薛崇训,说道:“夫君身为李唐宗室,认为你们的所作所为已危及大唐社稷,故联合朔方大总管张仁愿等人起兵,这些事早已天下皆知,何须揭发?”
薛崇训盯着她的眼睛道:“还有别的事,我打个比方啊,李义珣和张仁愿是不是答应了突厥人的借兵条件,比如放任突厥人抢掠长安洛阳等繁华富庶的大城,作为给突厥人的酬劳?”
龚氏忙摇头道:“绝无此事,夫君身为大唐宗室,岂能纵容他族蹂|躏大唐子民?”
第三十章 揭发
李义珣的老婆龚氏完全没有享受到阶下囚的待遇,被关在王郡守的豪宅里好吃好喝供着,只是被限制了自由而已。薛崇训一日吃完饭时还特地邀请她过来共进晚餐,并以礼相待,少不得又劝说她:“龚王妃站出来揭发叛臣的奸计,并算不上背叛夫君,因为与万千汉人百姓的身家性命比起来,维护李义珣一个人不过是小义,而保护芸芸众生免遭涂炭之灾方是大义!天下人绝不会指责你不对,反倒会洗清你的身份,受人尊敬……像古时的奇女子王昭君为了平息战争远嫁大漠,不是名载青史让世人万代纪念吗?王妃须得分清轻重。”
龚氏皱眉道:“晋王所言皆是大道,可是先夫并未与突厥人这样约定,至少妾身从未听说,如此说谎岂不是诬陷?”
薛崇训耐下性子苦口婆心地解释:“我当然知道你未参与谋划,不是早就说了吗你们这些女人孩子都是无辜的。但是请王妃想想:灵州作为朔方军的军镇,城中本应有张仁愿的不少幕僚死忠才对,就算这样官兵兵临城下也能不战而胜,可知人心向背。张仁愿既然敢传檄天下谋反,不能没有一点底气,他一定有后招……是什么?不是很明显么一定是突厥人!试想突厥铁骑入关参与内战,受蹂|躏还不是我汉人老百姓!维今之计只有揭穿张仁愿的如意算盘,让他知道放敌军入唐境就证实了王妃的证词确凿,让他有所顾忌,尽量阻止突厥人趁火打劫。我说得是不是实话,你自己琢磨琢磨。”
不料龚氏冥顽不化,冷颜道:“妾身一介妇人,不懂国家大义,只明切身感受到的小义。先夫生前待我不薄,如今我岂能胡说他的是非?”
薛崇训又利诱道:“只要你答应与我合作,身家性命和尊严都可以保证不会被践踏,甚至我可以上奏朝廷表功,给你重新封一个夫人,领国库俸禄下半辈子生活无忧了……”他越说越觉得自己像一个反|动派在威逼利诱革|命战士一般,心下有些汗颜,怕是上辈子电视剧看多了条件反射就使出了这么些招数。
他又说道:“权力争夺无情,我们都只能遵守规则,既然已经走到这一步,于情于理何不向好的方向看,何苦要与朝廷和天下对立,有什么好处?”
这时龚氏忽然说道:“你以为我会信你的话么?”
薛崇训顿时愕然,本想说我都是实话啊,但张了张嘴也没说出来,自己的人马逼|死了人家丈夫,有啥理由让她信自己?
他便叹了一口气,多说无益便埋头拿起筷子,沉默着吃起饭来。龚氏没料到他没有恼羞成怒,反倒显得很安静,她顿感意外。这会儿她自然是吃不下去的,只能满怀着恐惧和七上八下的心情看着他吃,忽然发现薛崇训的样子显得有些落寞,她的心里一时闪过一丝异样。
话不投机,俩人便相顾无言。
龚氏呆坐在薛崇训的对面,面前的毕罗(一种面食馅饼)和菜肴一点都没动,又不能太不给面子这样拂袖而去,毕竟是阶下囚命运完全掌控在他人之手,只能陪坐在那里。
在这样的静坐中,她发现薛崇训右边袖子里的手腕上有一道旧伤,进而发现他的手掌很大很粗糙,完全不似她平时见到那些王公贵族一样的手,反倒有点像封地上干苦活的农夫。龚氏又瞧瞧看了一眼薛崇训的脸,肤色显黑,和细皮嫩肉养尊处优的人完全没关系,只是剑眉间内敛的慑人气息让他看起来和老实的百姓十分迥异。
龚氏这才想到面前这个男人就是以六万唐军大败骁勇善战的吐蕃人五十万的厉害人物,他的那些民生方面的政绩不是很出名,但是战绩却是天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龚氏默默拿先夫李义珣和薛崇训一比,发现两人差别太大了。
或许是对薛崇训以礼相待的感激,龚氏此时对他的印象竟然好了许多。不过她照样没有开口答应他的条件。
薛崇训吃完自己的食物,又倒了半碗汤喝完,转瞬间面前的碗盘就吃得干干净净一点都不浪费。龚氏见状不禁意外。薛崇训道:“吃不下就算了,今天就到此为止罢。”
……过了几天,张五郎王昌龄等武将幕臣从长安赶到了上郡,与薛崇训见了面。薛崇训忍不住在王昌龄等人面前抱怨兵力太少,不能直接北上平推突厥。
王昌龄建议道:“薛郎身在上郡,节制关北地区所有军政,当此之时责任重大,建功立业尚在其次,最重要的要早作防备,至少抵御叛军放突厥人进入关中地区。”
张九龄也同意道:“张仁愿虽为汉将,但身有谋逆大罪族灭之危,大事便在他的一念之间,咱们不能完全保证他会继续依托安北军镇抵御突厥,应早作打算……朝廷连年用兵,国库耗费战士死伤者不计其数,此时为了稳定局势,切勿急动大军作战,昔者隋帝穷兵黩武致使国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望王爷慎行。我建议通过在朝的突厥使者联络上突厥王庭,暂且与之议和,如答应资助粮帛、释放偷袭被俘的俘虏,或是答应其联兵对付契丹等事,拖延时日待朝廷元气恢复之时,再图大计。”
薛崇训点点头:“主战兵力只有三万,加上各城各镇的守军联合布防,只能防备无力出击,也只能如子寿(张九龄)所言了……不过前段时间我想出了一个计策,欲劝说被俘的李义珣之妻龚氏与我联手‘揭发’李义珣张仁愿的奸计,让天下人知道张仁愿等人为了谋反,欲借突厥兵,作为报酬答应突厥人事成之后洗劫长安洛阳等地……”
王昌龄一听大喜,马上一拍大腿赞道:“妙计!此文一出,关内上到士族下到黎民定要唾骂张仁愿。虽然真假难辨,但张仁愿就决不敢放突厥人入关,否则天下人就会认定揭发之文属实,他身败名裂受万世骂名是少不了的,这样一来不说大失人心无人支持,就说再起兵造反能图什么?”
薛崇训道:“为了增加揭发的可信度,让李义珣的正妃出面是最好的,不过我暂时还没说服她。”
王昌龄道:“她不愿意也没关系,咱们俘虏了嗣泽王妃已是事实,人们都知道龚氏在薛郎手里。这时候薛郎以龚氏的名义传出揭发之文,便合情合理,不过之后不能让龚氏乱说话,省得薛郎被指责欺骗天下的恶名。”
薛崇训一琢磨,点头道:“少伯这么一说,也是个办法,她实在不愿意出面,咱们借个名义就好了。”
幕僚们一合计,说干就干,王昌龄也不推辞亲自动笔洋洋洒洒写了一篇文章。虽然是假借之名,但王昌龄觉得干这事儿是合乎百姓社稷利益的好事,所以就毫无心理障碍,写得那是一个通顺。他虽然受到重用之后没闲心写多少诗了,但才华明摆着,写篇文章不是信手拈来?
名曰《嗣泽王妃告天下书》,文中惟妙惟肖地将王妃如何在内府听得张仁愿和李义珣密议,又如何在“小义”与“大义”之间权衡,各种细节犹如王妃的自我剖析,完全以女人的心理来用词用句……显然描述女人心思的好诗文都是男人写的,不然哪来那么多叫好的闺怨宫怨诗,那些诗敢情真是出自怨妇之手?妇人那是有苦说不出,只有才华通达的文人墨客才能将其述诸文字啊。
最后落名“武陵龚氏”,作为原始材料,按理应该加个手印。王昌龄见不到龚氏,又图省事便心道:龚氏贵为王妃,定然从未受过刀笔吏之辱,也就不可能在什么纸上留过手印,反正是难以考据的事儿,再说原档肯定是存入朝廷内部,传达出去的都是重新手抄的复件,哪里去辨真假?
于是他便随便拉了个丫鬟,让她在纸上按了手印了事。
那丫鬟还被吓着了,哭丧着脸问王昌龄:“奴儿不识字,明公让奴儿画押的是什么东西,卖身契么……”
王昌龄没好气地说道:“你已经卖过身了,再卖一次关什么事?”
“二龄”这帮幕僚团到了薛崇训身边后,办事是相当效率靠谱,不出一天工夫,“告天下书”就快马出了上郡,直报长安。
这件事的内幕只有政事堂那几个老油条知道,其他人半信半疑但无从考证真假。朝里那帮文官也不用管真假,反正是给张仁愿脑袋上扣帽子的东西,一口就认定是真的,然后通过政事堂发布正式官报,以京师长安东都洛阳为中心向周围广大的地方官府传播。
更过分的是驿站上粘贴通缉文书官府政令的告示牌上都贴上了,在长安政令尚且畅通的条件下,这种消息传播的速度并不慢,要不了多久就搞得路人皆知……读书明理的人当然会多个心思对文章持保留态度,但是那些普通商贾百姓听说了就很容易被蛊惑,自然是一个劲地唾骂张仁愿忘祖背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