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3节
林炤就道:“此事我和皇后商量一下。至于邓家的孩子,最后会让他来给晟哥儿当伴读的。”
他是知道,邓家对穆寒有恩,所以邓家说了什么话,穆寒是绝对不能推脱的,而且最好是一定做到。
穆寒感激的忙行礼:“多谢皇上。”
这天林炤忙完了,回到坤宁宫就和越绣宁说了这事,越绣宁道:“正好,今天小姑进宫也说这件事,这几天去他们家找的人多的很,上至侍郎尚书,下至主事郎中,全都是这个意思,想让府里的嫡子来给晋哥儿当伴读。”
陆光涛和越榴红夫妻认识的很多都是小官小吏,这些人在他们面前能说上话,当然觉着不容易,这也是皇亲呢,所以自然是能找的全都去找他们。
林炤听了摇头:“这么说,找岳父他们的人应该也不少。”
一些侯爵勋贵的对这种事情更加的上心,这种贵胄府里的孩子,一般来说都不会去走科举正途,给太子或者皇子们当伴读,以后就和太子、皇子们是有交情的,那么想当官的就非常容易,高官厚禄都不是问题。
太子侍读本就是官职,如果能当上太子侍读,那就算是朝廷的官员了,长大之后调任别的职位顺理成章 。
这才是大部分的贵胄会选择的道路。
所以,一听说镇国公的孩子进宫读书,这些人全都活络起来了。
第1072章 侍读
“父亲并没有说过,母亲和姥姥昨天还进宫了,也没提这事。倒是说起晟哥儿读书的话,母亲反说在宫里读书是不是太麻烦,牵扯太大,不行就在家寻个先生好了。”
越绣宁当时跟母亲说了,皇上连先生都请好了,自然就在宫里读书,不好改变的。当时她并没有想太多,料想母亲就是这样的性格,生恐麻烦到了自己。
今天才知道,想来应该是有人不停的去找父亲或者母亲,母亲就觉着,孩子读书的事情闹得这么样的复杂,她就担心起来了。
但皇家的事情就没简单的,任何一件事都不简单。
越绣宁今天听了小姑说,才想到竟然还有这样的事情,等小姑走了她叫来了尚宫局的尚宫询问,关于伴读的事情,这才知道,这里面大有文章 。
遴选侍读,其严肃的程度一点不亚于后宫选美。只要是抱着送人来参选的想法的,那么都是有一样的心思。不同的是,侍读是给太子选陪伴的人,但因为全都是孩子,因此可能比选美还复杂。
而有些人会将这两次选择当成是晋身的机会,或者一些人当成是稳固身份的机会。
“不错,选伴读也是有一套正经的规定的,若是言哥儿以后选伴读,礼部、宗人府是要一起协商的,选出来的孩子还要过了太子太师等人的眼,合适才能留下。这些孩子一点选定了也有官职,叫太子侍读。只不过这一次是给晟哥儿和晋哥儿选伴读,所以倒没这个称呼。”
林炤道。
这些越绣宁听尚宫局的人说了,道:“我听尚宫局的人说,太子侍读其实就是替太子挡罚的,太子调皮捣蛋了,不好好读书了,太子太师教训的就是侍读。各人家的孩子不是心肝宝贝?怎么舍得让进宫给太子太师打?”
林炤听了好笑:“这还用说吗?好处大了去了……”
越绣宁也笑了,点头:“我当然知道好处大了去了,只是抱怨一句而已——如果换成是我,我就舍不得。”
这是当然了。
林炤笑着道:“也不全都是想当侍读的,和你一样想法的人自然是有,仁宗的时候,选中了文渊阁大学士的孙子当太子侍读,人家就不愿意。因着府里头就那么一个孙子,两代单传的,人家舍不得。可偏生的聪明,三岁就识字,五岁就能做文章 了,仁宗实在是看好了,亲自和大学士说的,又吩咐了太子太师几位,绝对不能打骂孩子,最后才同意。”
越绣宁一听便笑了:“就是嘛,这才是人之常情。不管是宫里选美还是选侍读,都是把自家的利益放在了个人之上,选美也就罢了,选侍读,那是把孩子往宫里送,正常点的肯定心疼。”
而且,侍读必然都是府里的嫡子嫡孙,甚至嫡长子嫡长孙。
林炤笑着点头,过了一会儿又接着刚才的话题,道:“这话一放出去,倒成了正经一桩事,家里头有年岁相当的嫡子的全都坐不住了,若是随随便便还真不行。”
一顿又道:“至于邓紫虞四哥的儿子,我已经答应了,不管如何都会选中了他。”
越绣宁问道:“那现在怎么办?”
林炤想了想,道:“既然已经如此了,就只能正经的遴选侍读,人数不能太多,文大学士那边也不能一下子教太多的学生,四个左右应该可以,加上晟哥儿和晋哥儿,一共六个孩子。”
又想起来了,忙问道:“天坤愿不愿意一起来学?”
越绣宁摇头:“不愿意呢,他都八九岁了,嫌晋哥儿他们太小了呢。再说了,在国子监童学院,他也交了些朋友,不愿意来宫里受拘束。天泽的意思也是别让他来凑热闹了,虽然文大学士肯定是知识渊博,但既然是给晋哥儿和晟哥儿启蒙的,天坤来肯定就不合适,但要是让文大学士单独的教授天坤,想来必然是太累,也不合适。”
说着已经笑了:“天泽愈发懂事了,说的这番话很有道理。”
林炤听了也挺满意,笑着点头:“不错,天泽想的很周到,说的也周全,是很懂事了。”他还琢磨着跟天泽寻个什么事情做,但是考虑他年纪小,或者等下一次科举之后,不管考中没考中,都可以先进朝廷做事了。
说到这里又问了句不相干的话:“天泽的婚事该定了吧?”
越绣宁点头:“定了,今年底定亲,明天初或者中旬成亲,只看好日子了。”
林炤点了点头。
如此一来,就确定了按照礼部和宗人府的规定,让他们去选。宗人府那边,皇上给暗示了一下,永定侯府四爷的嫡长子,还是很不错的。
圣旨一下,宗人府和礼部便忙碌了起来,越绣宁算是亲眼看见了一次遴选的过程,确实,真的是不亚于后宫选美,各家孩子什么性情,什么年岁,爱笑还是爱哭,调皮不调皮,现在已经学了四书了还是五经了?
这些全都一一查问。
一旦交给了宗人府和礼部,那些想让孩子当伴读的便去找宗人府去了,来寻越榴红他们的人便少了很多。
经过了两个月左右,最后选了四个孩子。
邓紫虞四哥的长子,卫国公嫡次孙,平原侯长孙,吏部尚书王安溪长孙。
五月,镇国公递了请封的折子,请求皇上册封越璞晟为镇国公世子。
册封晟哥儿为世子,这事理所当然的,吴玉年纪也大了,应该是不会生了,越承耕也没有纳妾的打算,便是纳妾了,庶出的也没有成为世子的可能性,所以镇国公世子原本就是晟哥儿的。
镇国公在儿子周岁的时候曾经想过请封的事情,因为有人说,孩子太小了别给太多尊荣,免得孩子担不住反倒是折了寿数,就因为这个才耽搁了。不过所有的人都知道,晟哥儿必然是镇国公府的世子。
林炤收了折子,跟越绣宁商量了一下,还专门让钦天监选了个吉日吉时,令德公公带着册、牌碟等去国公府宣旨册封。
第1073章 谢恩
四岁的晟哥儿胖乎乎的脸蛋上带着严肃,恭恭敬敬的跪下磕头行礼。
吴玉还在笑,越绣宁早站起来将晟哥儿抱了起来,笑着道:“好好,晟哥儿真懂事。”
小家伙挺胖的,越绣宁只能坐下,将他放在自己腿上才行,不然站着根本抱不动。示意吴玉也坐下,笑着问道:“父亲?”
吴玉坐下了,满脸都是喜色,眉梢都挑起来了,点头笑着道:“原本你父亲带着进宫谢恩,我就不来了,你父亲又说怎么也得来坤宁宫磕个头,便让我带着。”
越绣宁将晟哥儿头上有点歪了的发冠给正了正,道:“经常带晟哥儿进宫来,我也常想他。”
说着问晟哥儿:“晟哥儿,如今可学认字了?”
晟哥儿忙点点头,以为比较胖,腮帮子的肉跟着忽悠悠的:“晟哥儿认识十个字了。”说着将自己的手指头全都张开,表示这是十。
吴玉‘噗嗤’笑了,道:“他认识的字很多,只是数数只能数到十,所以不管说什么,最大的就是十。”
越绣宁也笑,点头道:“算术也很重要,我跟皇上还在商量呢,文大学士教授文史,算术也得找个好点的先生。”
“学算术做什么呀,晟哥儿又不做生意。”吴玉笑着道。
越绣宁好笑:“算术的用处大了,哪里是那么简单的,只算算账?”
正说着,蕤姐儿从外面跑着进来了,叫着‘小舅舅’,一看见母亲抱着,顿时小脸上就露出惊讶的神情,跑过来使劲往越绣宁身上挤,伸手拉着晟哥儿:“小舅舅,你下来,下来。”
瞧她的小模样是吃醋了,自己的娘抱着小舅舅呢,大人们顿时被逗得哈哈哈的笑,晟哥儿被拉下来了,但是他脾气好,而且年纪小还惦记着玩,拉着蕤姐儿的手往外走了两步,就看越绣宁。
蕤姐儿就道:“娘,我们出去玩啦。”
越绣宁好笑的点点头,看着他们出去了,吴玉跟在后面嘱咐着让丫鬟们跟紧一点。
“晟哥儿封了世子,就不知道对孩子们是不是好事。”
等孩子们出去了,屋里静了下来,只有母女俩了,吴玉脸上的笑容才收了收,叹气道:“不是我矫情, 父亲跟我商量的时候,我就嘀咕了,以后……也不知道好不好。”
如果越绣宁不是很了解自己的母亲的话,估计根本就听不懂她到底想说什么,听她这样说想了想,就知道她担心什么了,道:“娘,你是担心小姑和小姑夫?小姑夫没有封爵,怕晋哥儿和晟哥儿在一块儿,被人提醒身份不同?”
吴玉就点头:“我可不希望那样,孩子那么小,他们兄弟关系多好啊,再要是因为这个有了隔阂……”
越绣宁好笑的摇头:“娘,您真是想的太多了。封爵的事情,林炤跟小姑夫说过,问过他的意思。如果凭着亲戚关系,封一个爵位没有问题,只皇亲国戚这重身份就够了,谁也说不着什么。是小姑夫自己不愿意的,觉着那样不够体面,等有了功勋的时候再封,体体面面的才好。”
吴玉一听就道:“以后……还能有什么功勋啊?该办的人都办了。”
越绣宁摇头:“您要是这样认为就太心宽了。”正好,昨天林炤还和她说起来了那个赵明玉。
当然,这件事目前来说还在等待时机,所以她不会和吴玉说,免得她担心,继续道:“就算没有打仗的事情,朝里头各种各样的问题,给小姑夫立功的机会多的很。”
顿了顿又道:“再说了,只要身边的人不多嘴,晟哥儿和晋哥儿那么小的孩子,能知道什么身份区别啊?他们要是明白,那就是身边的人挑唆的,所以,两个孩子身边服侍的人,各人是什么性子都要查问明白。”
吴玉一听就点头:“这个是自然的,这个已经说过了,没有问题。”
晟哥儿身边服侍的这些人,尤其是奶娘,当初选的时候就特别的严格。这些事情从一开始越绣宁就说过很多,所以越家的人选奶娘,从一开始就抱着那种想法,这就是帮着自己照看孩子喂养孩子的,其他的绝对不能多让奶娘插手,尤其是对孩子的教养什么的,绝对不能让奶娘去多嘴管。
平常如何对孩子们,自家的妇人们坐在一块儿聊天的时候经常说,越绣宁就强调这一点。孩子虽然让奶娘和丫鬟们照看,但是当母亲的也得多照看,多和孩子亲近。
有句话说的,奶娘就是半个娘。越绣宁说,可以让孩子将奶娘当成半个娘来孝敬,但是绝对不能让孩子真的把奶娘当成了自己的半个娘,凡有什么心事都去跟奶娘说,忽略了自己的亲娘。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那不是孩子的错,孩子只是一张白纸,如何教导他,他就如何学,大人说应该这样,他便会跟着这样。所以,如果孩子真的将奶娘当成了娘,那也是因为亲娘忽略了他,每天陪在他身边的是奶娘,孩子当然会跟奶娘亲近。
这些话越绣宁一再的说,越榴红、吴玉等人听了一开始还笑,那时候越绣宁还没有孩子呢,懂的倒是多。越绣宁自然是说,她看的比较多,京城的这些大户人家,有些夫人们生了孩子就直接交给奶娘带大,那孩子可不就是跟奶娘亲?
别说一些大户人家,就算是当皇帝的,也有这种情况,当然那样的话情况复杂一些,不就有一位皇帝从小是奶娘带大的,登基了之后对奶娘百依百顺,那奶娘原本就是个大字不识一个的愚妇,就因为皇帝听她的话,于是插手朝政,试想一下,这样的人能怎么管理朝政管理天下?不用说了,朝廷乌烟瘴气,天下大乱。
这都是教训。
妇人们也不知道越绣宁说的是哪个皇帝,但是听她这样一说,倒是全都记在心里了,也谨慎了起来。
所以越家的很多事情,在朝里头都是很独特的。背地里被人议论,当然这些和别人不同的地方,背地里自然是会被说成是乡下出身的人,自然没那么体面不懂那么多的规矩。
不过这些人的议论,越家也不在乎。
第1074章 逼反
母女俩说了一会儿话,吴玉就叫人去把晟哥儿找回来,告辞回去了。
晟哥儿册封世子,府里必然是会有人去贺喜,就算是越承耕不想办什么喜宴,只怕去的人多了,也不由他。更何况,中年得子的越承耕说不定也想庆贺庆贺呢。
蕤姐儿因为小舅舅回去了,她自己没意思只好回来了。
洗了个澡就坐在床上和言哥儿玩,言哥儿躺着踢蹬腿儿,蕤姐儿嘴里嘀嘀咕咕的躺着,正好躺在了言哥儿脚下,言哥儿不时地踢两下,正好提在她脸上,小家伙不觉着疼,而且专注于自己说的什么,也不在意。
林炤回来就看见这一幕,顿时好笑的看越绣宁,越绣宁拿着本书坐在对面,书是翻开的,但却真的没看几眼,一直就在看自己的女儿和儿子,心里头快要笑翻了,就是因为不想打搅两个孩子,所以一直忍着。
就这么看一天她也不会觉着无聊。
林炤洗了手脸出来,越绣宁便笑着问道:“父亲说没说办喜宴的事?”说着看见他脸上一怔,忙道:“就是晟哥儿册封世子啊。”
林炤恍然了,摇头:“没说,我也没问。”说着看了看床上的女儿和儿子,示意宫女们照看,拉着越绣宁从里屋出来了,来到了正堂屋。
他是知道,邓家对穆寒有恩,所以邓家说了什么话,穆寒是绝对不能推脱的,而且最好是一定做到。
穆寒感激的忙行礼:“多谢皇上。”
这天林炤忙完了,回到坤宁宫就和越绣宁说了这事,越绣宁道:“正好,今天小姑进宫也说这件事,这几天去他们家找的人多的很,上至侍郎尚书,下至主事郎中,全都是这个意思,想让府里的嫡子来给晋哥儿当伴读。”
陆光涛和越榴红夫妻认识的很多都是小官小吏,这些人在他们面前能说上话,当然觉着不容易,这也是皇亲呢,所以自然是能找的全都去找他们。
林炤听了摇头:“这么说,找岳父他们的人应该也不少。”
一些侯爵勋贵的对这种事情更加的上心,这种贵胄府里的孩子,一般来说都不会去走科举正途,给太子或者皇子们当伴读,以后就和太子、皇子们是有交情的,那么想当官的就非常容易,高官厚禄都不是问题。
太子侍读本就是官职,如果能当上太子侍读,那就算是朝廷的官员了,长大之后调任别的职位顺理成章 。
这才是大部分的贵胄会选择的道路。
所以,一听说镇国公的孩子进宫读书,这些人全都活络起来了。
第1072章 侍读
“父亲并没有说过,母亲和姥姥昨天还进宫了,也没提这事。倒是说起晟哥儿读书的话,母亲反说在宫里读书是不是太麻烦,牵扯太大,不行就在家寻个先生好了。”
越绣宁当时跟母亲说了,皇上连先生都请好了,自然就在宫里读书,不好改变的。当时她并没有想太多,料想母亲就是这样的性格,生恐麻烦到了自己。
今天才知道,想来应该是有人不停的去找父亲或者母亲,母亲就觉着,孩子读书的事情闹得这么样的复杂,她就担心起来了。
但皇家的事情就没简单的,任何一件事都不简单。
越绣宁今天听了小姑说,才想到竟然还有这样的事情,等小姑走了她叫来了尚宫局的尚宫询问,关于伴读的事情,这才知道,这里面大有文章 。
遴选侍读,其严肃的程度一点不亚于后宫选美。只要是抱着送人来参选的想法的,那么都是有一样的心思。不同的是,侍读是给太子选陪伴的人,但因为全都是孩子,因此可能比选美还复杂。
而有些人会将这两次选择当成是晋身的机会,或者一些人当成是稳固身份的机会。
“不错,选伴读也是有一套正经的规定的,若是言哥儿以后选伴读,礼部、宗人府是要一起协商的,选出来的孩子还要过了太子太师等人的眼,合适才能留下。这些孩子一点选定了也有官职,叫太子侍读。只不过这一次是给晟哥儿和晋哥儿选伴读,所以倒没这个称呼。”
林炤道。
这些越绣宁听尚宫局的人说了,道:“我听尚宫局的人说,太子侍读其实就是替太子挡罚的,太子调皮捣蛋了,不好好读书了,太子太师教训的就是侍读。各人家的孩子不是心肝宝贝?怎么舍得让进宫给太子太师打?”
林炤听了好笑:“这还用说吗?好处大了去了……”
越绣宁也笑了,点头:“我当然知道好处大了去了,只是抱怨一句而已——如果换成是我,我就舍不得。”
这是当然了。
林炤笑着道:“也不全都是想当侍读的,和你一样想法的人自然是有,仁宗的时候,选中了文渊阁大学士的孙子当太子侍读,人家就不愿意。因着府里头就那么一个孙子,两代单传的,人家舍不得。可偏生的聪明,三岁就识字,五岁就能做文章 了,仁宗实在是看好了,亲自和大学士说的,又吩咐了太子太师几位,绝对不能打骂孩子,最后才同意。”
越绣宁一听便笑了:“就是嘛,这才是人之常情。不管是宫里选美还是选侍读,都是把自家的利益放在了个人之上,选美也就罢了,选侍读,那是把孩子往宫里送,正常点的肯定心疼。”
而且,侍读必然都是府里的嫡子嫡孙,甚至嫡长子嫡长孙。
林炤笑着点头,过了一会儿又接着刚才的话题,道:“这话一放出去,倒成了正经一桩事,家里头有年岁相当的嫡子的全都坐不住了,若是随随便便还真不行。”
一顿又道:“至于邓紫虞四哥的儿子,我已经答应了,不管如何都会选中了他。”
越绣宁问道:“那现在怎么办?”
林炤想了想,道:“既然已经如此了,就只能正经的遴选侍读,人数不能太多,文大学士那边也不能一下子教太多的学生,四个左右应该可以,加上晟哥儿和晋哥儿,一共六个孩子。”
又想起来了,忙问道:“天坤愿不愿意一起来学?”
越绣宁摇头:“不愿意呢,他都八九岁了,嫌晋哥儿他们太小了呢。再说了,在国子监童学院,他也交了些朋友,不愿意来宫里受拘束。天泽的意思也是别让他来凑热闹了,虽然文大学士肯定是知识渊博,但既然是给晋哥儿和晟哥儿启蒙的,天坤来肯定就不合适,但要是让文大学士单独的教授天坤,想来必然是太累,也不合适。”
说着已经笑了:“天泽愈发懂事了,说的这番话很有道理。”
林炤听了也挺满意,笑着点头:“不错,天泽想的很周到,说的也周全,是很懂事了。”他还琢磨着跟天泽寻个什么事情做,但是考虑他年纪小,或者等下一次科举之后,不管考中没考中,都可以先进朝廷做事了。
说到这里又问了句不相干的话:“天泽的婚事该定了吧?”
越绣宁点头:“定了,今年底定亲,明天初或者中旬成亲,只看好日子了。”
林炤点了点头。
如此一来,就确定了按照礼部和宗人府的规定,让他们去选。宗人府那边,皇上给暗示了一下,永定侯府四爷的嫡长子,还是很不错的。
圣旨一下,宗人府和礼部便忙碌了起来,越绣宁算是亲眼看见了一次遴选的过程,确实,真的是不亚于后宫选美,各家孩子什么性情,什么年岁,爱笑还是爱哭,调皮不调皮,现在已经学了四书了还是五经了?
这些全都一一查问。
一旦交给了宗人府和礼部,那些想让孩子当伴读的便去找宗人府去了,来寻越榴红他们的人便少了很多。
经过了两个月左右,最后选了四个孩子。
邓紫虞四哥的长子,卫国公嫡次孙,平原侯长孙,吏部尚书王安溪长孙。
五月,镇国公递了请封的折子,请求皇上册封越璞晟为镇国公世子。
册封晟哥儿为世子,这事理所当然的,吴玉年纪也大了,应该是不会生了,越承耕也没有纳妾的打算,便是纳妾了,庶出的也没有成为世子的可能性,所以镇国公世子原本就是晟哥儿的。
镇国公在儿子周岁的时候曾经想过请封的事情,因为有人说,孩子太小了别给太多尊荣,免得孩子担不住反倒是折了寿数,就因为这个才耽搁了。不过所有的人都知道,晟哥儿必然是镇国公府的世子。
林炤收了折子,跟越绣宁商量了一下,还专门让钦天监选了个吉日吉时,令德公公带着册、牌碟等去国公府宣旨册封。
第1073章 谢恩
四岁的晟哥儿胖乎乎的脸蛋上带着严肃,恭恭敬敬的跪下磕头行礼。
吴玉还在笑,越绣宁早站起来将晟哥儿抱了起来,笑着道:“好好,晟哥儿真懂事。”
小家伙挺胖的,越绣宁只能坐下,将他放在自己腿上才行,不然站着根本抱不动。示意吴玉也坐下,笑着问道:“父亲?”
吴玉坐下了,满脸都是喜色,眉梢都挑起来了,点头笑着道:“原本你父亲带着进宫谢恩,我就不来了,你父亲又说怎么也得来坤宁宫磕个头,便让我带着。”
越绣宁将晟哥儿头上有点歪了的发冠给正了正,道:“经常带晟哥儿进宫来,我也常想他。”
说着问晟哥儿:“晟哥儿,如今可学认字了?”
晟哥儿忙点点头,以为比较胖,腮帮子的肉跟着忽悠悠的:“晟哥儿认识十个字了。”说着将自己的手指头全都张开,表示这是十。
吴玉‘噗嗤’笑了,道:“他认识的字很多,只是数数只能数到十,所以不管说什么,最大的就是十。”
越绣宁也笑,点头道:“算术也很重要,我跟皇上还在商量呢,文大学士教授文史,算术也得找个好点的先生。”
“学算术做什么呀,晟哥儿又不做生意。”吴玉笑着道。
越绣宁好笑:“算术的用处大了,哪里是那么简单的,只算算账?”
正说着,蕤姐儿从外面跑着进来了,叫着‘小舅舅’,一看见母亲抱着,顿时小脸上就露出惊讶的神情,跑过来使劲往越绣宁身上挤,伸手拉着晟哥儿:“小舅舅,你下来,下来。”
瞧她的小模样是吃醋了,自己的娘抱着小舅舅呢,大人们顿时被逗得哈哈哈的笑,晟哥儿被拉下来了,但是他脾气好,而且年纪小还惦记着玩,拉着蕤姐儿的手往外走了两步,就看越绣宁。
蕤姐儿就道:“娘,我们出去玩啦。”
越绣宁好笑的点点头,看着他们出去了,吴玉跟在后面嘱咐着让丫鬟们跟紧一点。
“晟哥儿封了世子,就不知道对孩子们是不是好事。”
等孩子们出去了,屋里静了下来,只有母女俩了,吴玉脸上的笑容才收了收,叹气道:“不是我矫情, 父亲跟我商量的时候,我就嘀咕了,以后……也不知道好不好。”
如果越绣宁不是很了解自己的母亲的话,估计根本就听不懂她到底想说什么,听她这样说想了想,就知道她担心什么了,道:“娘,你是担心小姑和小姑夫?小姑夫没有封爵,怕晋哥儿和晟哥儿在一块儿,被人提醒身份不同?”
吴玉就点头:“我可不希望那样,孩子那么小,他们兄弟关系多好啊,再要是因为这个有了隔阂……”
越绣宁好笑的摇头:“娘,您真是想的太多了。封爵的事情,林炤跟小姑夫说过,问过他的意思。如果凭着亲戚关系,封一个爵位没有问题,只皇亲国戚这重身份就够了,谁也说不着什么。是小姑夫自己不愿意的,觉着那样不够体面,等有了功勋的时候再封,体体面面的才好。”
吴玉一听就道:“以后……还能有什么功勋啊?该办的人都办了。”
越绣宁摇头:“您要是这样认为就太心宽了。”正好,昨天林炤还和她说起来了那个赵明玉。
当然,这件事目前来说还在等待时机,所以她不会和吴玉说,免得她担心,继续道:“就算没有打仗的事情,朝里头各种各样的问题,给小姑夫立功的机会多的很。”
顿了顿又道:“再说了,只要身边的人不多嘴,晟哥儿和晋哥儿那么小的孩子,能知道什么身份区别啊?他们要是明白,那就是身边的人挑唆的,所以,两个孩子身边服侍的人,各人是什么性子都要查问明白。”
吴玉一听就点头:“这个是自然的,这个已经说过了,没有问题。”
晟哥儿身边服侍的这些人,尤其是奶娘,当初选的时候就特别的严格。这些事情从一开始越绣宁就说过很多,所以越家的人选奶娘,从一开始就抱着那种想法,这就是帮着自己照看孩子喂养孩子的,其他的绝对不能多让奶娘插手,尤其是对孩子的教养什么的,绝对不能让奶娘去多嘴管。
平常如何对孩子们,自家的妇人们坐在一块儿聊天的时候经常说,越绣宁就强调这一点。孩子虽然让奶娘和丫鬟们照看,但是当母亲的也得多照看,多和孩子亲近。
有句话说的,奶娘就是半个娘。越绣宁说,可以让孩子将奶娘当成半个娘来孝敬,但是绝对不能让孩子真的把奶娘当成了自己的半个娘,凡有什么心事都去跟奶娘说,忽略了自己的亲娘。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那不是孩子的错,孩子只是一张白纸,如何教导他,他就如何学,大人说应该这样,他便会跟着这样。所以,如果孩子真的将奶娘当成了娘,那也是因为亲娘忽略了他,每天陪在他身边的是奶娘,孩子当然会跟奶娘亲近。
这些话越绣宁一再的说,越榴红、吴玉等人听了一开始还笑,那时候越绣宁还没有孩子呢,懂的倒是多。越绣宁自然是说,她看的比较多,京城的这些大户人家,有些夫人们生了孩子就直接交给奶娘带大,那孩子可不就是跟奶娘亲?
别说一些大户人家,就算是当皇帝的,也有这种情况,当然那样的话情况复杂一些,不就有一位皇帝从小是奶娘带大的,登基了之后对奶娘百依百顺,那奶娘原本就是个大字不识一个的愚妇,就因为皇帝听她的话,于是插手朝政,试想一下,这样的人能怎么管理朝政管理天下?不用说了,朝廷乌烟瘴气,天下大乱。
这都是教训。
妇人们也不知道越绣宁说的是哪个皇帝,但是听她这样一说,倒是全都记在心里了,也谨慎了起来。
所以越家的很多事情,在朝里头都是很独特的。背地里被人议论,当然这些和别人不同的地方,背地里自然是会被说成是乡下出身的人,自然没那么体面不懂那么多的规矩。
不过这些人的议论,越家也不在乎。
第1074章 逼反
母女俩说了一会儿话,吴玉就叫人去把晟哥儿找回来,告辞回去了。
晟哥儿册封世子,府里必然是会有人去贺喜,就算是越承耕不想办什么喜宴,只怕去的人多了,也不由他。更何况,中年得子的越承耕说不定也想庆贺庆贺呢。
蕤姐儿因为小舅舅回去了,她自己没意思只好回来了。
洗了个澡就坐在床上和言哥儿玩,言哥儿躺着踢蹬腿儿,蕤姐儿嘴里嘀嘀咕咕的躺着,正好躺在了言哥儿脚下,言哥儿不时地踢两下,正好提在她脸上,小家伙不觉着疼,而且专注于自己说的什么,也不在意。
林炤回来就看见这一幕,顿时好笑的看越绣宁,越绣宁拿着本书坐在对面,书是翻开的,但却真的没看几眼,一直就在看自己的女儿和儿子,心里头快要笑翻了,就是因为不想打搅两个孩子,所以一直忍着。
就这么看一天她也不会觉着无聊。
林炤洗了手脸出来,越绣宁便笑着问道:“父亲说没说办喜宴的事?”说着看见他脸上一怔,忙道:“就是晟哥儿册封世子啊。”
林炤恍然了,摇头:“没说,我也没问。”说着看了看床上的女儿和儿子,示意宫女们照看,拉着越绣宁从里屋出来了,来到了正堂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