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83节
高大青年一听,硬生生地止住了自己的脚步,连忙转头四处张望了起来。
可除了那从楼梯上正往上疾走的修复师小乔,他是一个年纪大一点的人都没看到啊。
忽然高大青年心里一惊,猛地转头看向一脸淡笑的向南——
向专家,不会就是他吧?
第123章 古陶瓷修复中心
博物馆虽然规定上班时间是九点钟,下班时间是下午五点钟,但实际上,大多数修复师们,都会在八点半就准时来到修复中心。
此时,正是修复师们上班的高峰期。
向南还没来得及跟修复师小乔寒暄几句,又有几个人从楼梯里上来了,一看到向南,先是一愣,紧接着脸上立刻堆满了笑容,招呼道:
“向专家,早啊!”
“向专家,今天是来古陶瓷修复中心报到的?”
“欢迎向专家啊,咱们古陶瓷修复中心又来了一员猛将啊!”
“……”
一旁的高大青年听得一脸茫然!
什么鬼?!
古陶瓷修复界,什么时候出了一个这么年轻的专家了?
我这才出国两个多月的时间,怎么感觉文保中心变得我都快不认识了?
而另一边,向南听了大家说的话后,连忙摆手,说道:“各位老师,可千万不要这么说,我在古陶瓷修复方面,还是个新丁,连门都没有入呢,以后还要请各位老师不吝赐教啊!”
“能指点一下向专家,那可是我们的福气!”
“就是就是,我可就盼着这一天了,到时候这一辈子都有得吹了!”
“哈哈哈,给向专家当老师,这个真的可以有!”
“……”
几位修复师也不客气,他们都是资深级别的,在国内古陶瓷修复界那也是有名有姓的,一般人想求他们指点,他们还不愿意呢。
这一下,高大青年听得更是一脑袋浆糊了。
这到底是什么鬼?!
不说是专家吗?
再怎么谦虚,也不会说自己是个没入门的新丁啊!
高大青年正晕着呢,那些来上班的人终于发现他了:
“诶?这不是卫雨吗?你什么时候从国外回来的?”
听到这一句话,高大青年都激动得差点哭出来了。
我一个人大活人站在这里大半天了,你们可终于发现我了。
没错,他的名字就叫张卫雨。
张卫雨还没来得及开口,其他人又七嘴八舌地问了起来:
“你之前说要去国外博物馆走走看看,有没有看出什么东西来?”
“国外博物馆能有什么修复技术?别忘了,古陶瓷修复,咱们华夏人才是祖宗!”
“诶!话不能这么说,国外技术先进啊!”
“技术先进是技术先进,可古陶瓷修复的核心还是手工作业,你可千万别给混淆了!”
“我就随口一说,你那么激动干什么?”
“……”
张卫雨:“……”
这是在问我话吗?
我怎么感觉,好像跟我一点关系都没有啊?
几个修复师扯了几句,总算把注意力又转回到了张卫雨的身上。
其中一个有些秃顶的中年修复师笑着说道:“卫雨,来来来,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古书画修复国家级专家向南。”
“向专家最近几个月可是修复界里的风云人物,八月份刚刚在京城故宫修复了国宝《千里江山图》,前段时间,又研究出了向氏珠联璧合修复技术,并将这技术公开了,轰动了整个文博界。”
“向专家如今准备跟江教授学习古陶瓷修复技术,说起来,你们还算是师兄弟呢。”
说着,他又给向南介绍道,“向专家,这位是张卫雨,江教授带的硕士研究生,也算是咱们古陶瓷修复中心的修复师,修复技术那也是可圈可点的。”
张卫雨一听,这才明白过来,原来向南是古书画修复专家,难怪自己不知道。
虽然同是文物修复,但古陶瓷修复和书画修复是两个不同的门类,如果不是向南这段时间名声大噪,同在一栋楼里工作的人,也不一定能认识。
更何况,张卫雨这段时间远在国外,要关心也是关心古陶瓷修复界里的事,不知道向南也很正常。
可看到向南年纪跟自己相当,甚至还比自己略小几岁,就已经成为了古书画修复的专家,张卫雨的心里也不免有些酸意,但在面子上,他还是能过得去的。
“原来是向专家,之前是我眼拙了,失敬失敬!”
向南也朝他拱了拱手,笑道:“原来是张师兄,以后要请师兄多多照应了。”
“好说,好说!”
师兄弟二人,正站在古陶瓷修复中心的门口,你好我也好,只听身后又传来了一个苍老有力的声音:
“你们都站在门口不进去,是准备在这里当门神吗?”
几个人回头一看,原来是江易鸿江主任来了。
江易鸿目光一扫,严肃的脸色顿时露出一丝笑容,他朝向南微微点头,说道:“向南来了,跟我去办公室吧。”
往前走了两步,他才像是忽然想起了什么似的,转头瞄了一眼有些发愣的张卫雨,轻哼一声,“卫雨,你也来!”
“哦。”
张卫雨点了点头,像只乖巧的小猫一样,低头缩脑地跟在了后面,心里却是一片凄凉:
大家都是学生,这待遇也差距太大了吧?
江易鸿的办公室,在穿过玻璃门之后的甬道尽头,一路走过去,可以将整个古陶瓷修复中心全都收入眼底。
和之前向南猜测的差不多,甬道两侧,没有砌砖石墙,全都是用大块大块的钢化玻璃,将整个二楼隔成一个又一个的房间。
最靠近玻璃门的两边,是检测室,里面是各种现代化检测仪器。
隔壁则是一个超过一百平米的公共修复室,此刻,已经有几个修复师,正在里面摆弄那些瓶瓶罐罐了。
古陶瓷修复室里的陈设和古书画修复室基本类似,说白了,就两个字:简单。
除了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之外,就是桌子上的工具,相比于古书画修复室而言,要多了一些,而且比较“现代化”。
古书画修复基本上是传统手工作业,所使用的工具,也都是如排笔、马蹄刀、镊子等辅助用具。
而古陶瓷修复,可用的工具就多了。
除了批刀、手术刀柄、刀片、金相砂纸等工具之外,还有气泵、喷枪等电气化修复设备。
在桌子上,还能看到不少如硝基漆、乙酸乙酯等化学合成物。
这些东西,在古书画修复室里,是绝对看不到的。
再过去一点,则是一个个单独的修复室,和古书画修复中心一样,应该是用来修复珍贵文物的场所。
继续往前,就走到甬道的尽头了,江易鸿的办公室,就在这里。
向南跟着江易鸿进了他的办公室,身后的张卫雨也悄摸摸地跟了进来,然后轻手轻脚地将门掩上。
看到江易鸿已经在一边的沙发上坐下来了,他连忙上前几步,拿起茶杯到办公室里面的茶水间仔仔细细地清洗了一番。
又从顶上的柜子里拿出一盒茶叶,撮了几片放进杯子里,倒上开水,端到江易鸿的面前。
做完这一切之后,张卫雨这才小心地退到向南的身边站定,一脸的乖巧。
江易鸿脸上脸上没什么表情,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杯子里的茶叶,然后尝了一口,这才淡淡瞥了一眼张卫雨,问道:“舍得回来了?”
张卫雨闻言,腰又弯了几分,干笑一声道:“老师,我昨晚回来的,一回来就来报到了。”
“哼!”
江易鸿将茶杯往面前的茶几上一放,轻“哼”一声,道,“说说国外的见闻吧。”
张卫雨脑子急转,原本他是想好了说辞的,可不知道怎么回事,一见到老师,脑子里就一片空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支支吾吾地开口道:“我,我去了欧美好几个国家,发现了一个现象,很多国家的历史文化遗产教育相当普及,他们在中小学的课程里,就开设了世界遗产保护,并且有很多遗产保护和古迹修复学校,培养专门的古迹修复人员。”
江易鸿似笑非笑地看着他,问道:“哦?就这些?”
“我觉得,文化遗产保护,最终要依靠全民意识的觉醒,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单单靠我们这些修复师来修复文物。”
张卫雨不愧是高学历的研究生,一旦开了口,就越说越顺,“如果普通老百姓没有文物保护的意识,他们不经意间就会损坏文物,这些年来,各地旅游热大兴,经常能看到某某景区的文化古迹被游客涂鸦,这就是对文化古迹的一种伤害。”
“以我们国家目前的文物保护修复人员的数量,破坏的远远要比修复得多,一辈子也修复不完,所以我觉得,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普及教育相当重要。”
张卫雨说的这一番话,虽然空泛无物,但向南却听得眼前一亮!
说得好有道理,文物保护,的确不是一个人,一群人的事情,而是应该靠全民意识的觉醒。
如果哪一天真的做到了这一步,至少那些不可移动的户外文化古迹,不会出现被游人“骑马”,被人涂上“某某某,我爱你”、“某某某到此一游”了吧?
这对于那些石刻文物修复师和古建筑文物修复师来说,不啻于是一件莫大的好事。
哪怕是到了博物馆里不拍照、不触碰、不喧哗,那也是对展厅里陈列的那些文物的一种保护。
第124章 青花云龙纹瓶
“果然不愧是研究生,看问题,不管是角度还是高度,都不一样。”
可除了那从楼梯上正往上疾走的修复师小乔,他是一个年纪大一点的人都没看到啊。
忽然高大青年心里一惊,猛地转头看向一脸淡笑的向南——
向专家,不会就是他吧?
第123章 古陶瓷修复中心
博物馆虽然规定上班时间是九点钟,下班时间是下午五点钟,但实际上,大多数修复师们,都会在八点半就准时来到修复中心。
此时,正是修复师们上班的高峰期。
向南还没来得及跟修复师小乔寒暄几句,又有几个人从楼梯里上来了,一看到向南,先是一愣,紧接着脸上立刻堆满了笑容,招呼道:
“向专家,早啊!”
“向专家,今天是来古陶瓷修复中心报到的?”
“欢迎向专家啊,咱们古陶瓷修复中心又来了一员猛将啊!”
“……”
一旁的高大青年听得一脸茫然!
什么鬼?!
古陶瓷修复界,什么时候出了一个这么年轻的专家了?
我这才出国两个多月的时间,怎么感觉文保中心变得我都快不认识了?
而另一边,向南听了大家说的话后,连忙摆手,说道:“各位老师,可千万不要这么说,我在古陶瓷修复方面,还是个新丁,连门都没有入呢,以后还要请各位老师不吝赐教啊!”
“能指点一下向专家,那可是我们的福气!”
“就是就是,我可就盼着这一天了,到时候这一辈子都有得吹了!”
“哈哈哈,给向专家当老师,这个真的可以有!”
“……”
几位修复师也不客气,他们都是资深级别的,在国内古陶瓷修复界那也是有名有姓的,一般人想求他们指点,他们还不愿意呢。
这一下,高大青年听得更是一脑袋浆糊了。
这到底是什么鬼?!
不说是专家吗?
再怎么谦虚,也不会说自己是个没入门的新丁啊!
高大青年正晕着呢,那些来上班的人终于发现他了:
“诶?这不是卫雨吗?你什么时候从国外回来的?”
听到这一句话,高大青年都激动得差点哭出来了。
我一个人大活人站在这里大半天了,你们可终于发现我了。
没错,他的名字就叫张卫雨。
张卫雨还没来得及开口,其他人又七嘴八舌地问了起来:
“你之前说要去国外博物馆走走看看,有没有看出什么东西来?”
“国外博物馆能有什么修复技术?别忘了,古陶瓷修复,咱们华夏人才是祖宗!”
“诶!话不能这么说,国外技术先进啊!”
“技术先进是技术先进,可古陶瓷修复的核心还是手工作业,你可千万别给混淆了!”
“我就随口一说,你那么激动干什么?”
“……”
张卫雨:“……”
这是在问我话吗?
我怎么感觉,好像跟我一点关系都没有啊?
几个修复师扯了几句,总算把注意力又转回到了张卫雨的身上。
其中一个有些秃顶的中年修复师笑着说道:“卫雨,来来来,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古书画修复国家级专家向南。”
“向专家最近几个月可是修复界里的风云人物,八月份刚刚在京城故宫修复了国宝《千里江山图》,前段时间,又研究出了向氏珠联璧合修复技术,并将这技术公开了,轰动了整个文博界。”
“向专家如今准备跟江教授学习古陶瓷修复技术,说起来,你们还算是师兄弟呢。”
说着,他又给向南介绍道,“向专家,这位是张卫雨,江教授带的硕士研究生,也算是咱们古陶瓷修复中心的修复师,修复技术那也是可圈可点的。”
张卫雨一听,这才明白过来,原来向南是古书画修复专家,难怪自己不知道。
虽然同是文物修复,但古陶瓷修复和书画修复是两个不同的门类,如果不是向南这段时间名声大噪,同在一栋楼里工作的人,也不一定能认识。
更何况,张卫雨这段时间远在国外,要关心也是关心古陶瓷修复界里的事,不知道向南也很正常。
可看到向南年纪跟自己相当,甚至还比自己略小几岁,就已经成为了古书画修复的专家,张卫雨的心里也不免有些酸意,但在面子上,他还是能过得去的。
“原来是向专家,之前是我眼拙了,失敬失敬!”
向南也朝他拱了拱手,笑道:“原来是张师兄,以后要请师兄多多照应了。”
“好说,好说!”
师兄弟二人,正站在古陶瓷修复中心的门口,你好我也好,只听身后又传来了一个苍老有力的声音:
“你们都站在门口不进去,是准备在这里当门神吗?”
几个人回头一看,原来是江易鸿江主任来了。
江易鸿目光一扫,严肃的脸色顿时露出一丝笑容,他朝向南微微点头,说道:“向南来了,跟我去办公室吧。”
往前走了两步,他才像是忽然想起了什么似的,转头瞄了一眼有些发愣的张卫雨,轻哼一声,“卫雨,你也来!”
“哦。”
张卫雨点了点头,像只乖巧的小猫一样,低头缩脑地跟在了后面,心里却是一片凄凉:
大家都是学生,这待遇也差距太大了吧?
江易鸿的办公室,在穿过玻璃门之后的甬道尽头,一路走过去,可以将整个古陶瓷修复中心全都收入眼底。
和之前向南猜测的差不多,甬道两侧,没有砌砖石墙,全都是用大块大块的钢化玻璃,将整个二楼隔成一个又一个的房间。
最靠近玻璃门的两边,是检测室,里面是各种现代化检测仪器。
隔壁则是一个超过一百平米的公共修复室,此刻,已经有几个修复师,正在里面摆弄那些瓶瓶罐罐了。
古陶瓷修复室里的陈设和古书画修复室基本类似,说白了,就两个字:简单。
除了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之外,就是桌子上的工具,相比于古书画修复室而言,要多了一些,而且比较“现代化”。
古书画修复基本上是传统手工作业,所使用的工具,也都是如排笔、马蹄刀、镊子等辅助用具。
而古陶瓷修复,可用的工具就多了。
除了批刀、手术刀柄、刀片、金相砂纸等工具之外,还有气泵、喷枪等电气化修复设备。
在桌子上,还能看到不少如硝基漆、乙酸乙酯等化学合成物。
这些东西,在古书画修复室里,是绝对看不到的。
再过去一点,则是一个个单独的修复室,和古书画修复中心一样,应该是用来修复珍贵文物的场所。
继续往前,就走到甬道的尽头了,江易鸿的办公室,就在这里。
向南跟着江易鸿进了他的办公室,身后的张卫雨也悄摸摸地跟了进来,然后轻手轻脚地将门掩上。
看到江易鸿已经在一边的沙发上坐下来了,他连忙上前几步,拿起茶杯到办公室里面的茶水间仔仔细细地清洗了一番。
又从顶上的柜子里拿出一盒茶叶,撮了几片放进杯子里,倒上开水,端到江易鸿的面前。
做完这一切之后,张卫雨这才小心地退到向南的身边站定,一脸的乖巧。
江易鸿脸上脸上没什么表情,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杯子里的茶叶,然后尝了一口,这才淡淡瞥了一眼张卫雨,问道:“舍得回来了?”
张卫雨闻言,腰又弯了几分,干笑一声道:“老师,我昨晚回来的,一回来就来报到了。”
“哼!”
江易鸿将茶杯往面前的茶几上一放,轻“哼”一声,道,“说说国外的见闻吧。”
张卫雨脑子急转,原本他是想好了说辞的,可不知道怎么回事,一见到老师,脑子里就一片空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支支吾吾地开口道:“我,我去了欧美好几个国家,发现了一个现象,很多国家的历史文化遗产教育相当普及,他们在中小学的课程里,就开设了世界遗产保护,并且有很多遗产保护和古迹修复学校,培养专门的古迹修复人员。”
江易鸿似笑非笑地看着他,问道:“哦?就这些?”
“我觉得,文化遗产保护,最终要依靠全民意识的觉醒,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单单靠我们这些修复师来修复文物。”
张卫雨不愧是高学历的研究生,一旦开了口,就越说越顺,“如果普通老百姓没有文物保护的意识,他们不经意间就会损坏文物,这些年来,各地旅游热大兴,经常能看到某某景区的文化古迹被游客涂鸦,这就是对文化古迹的一种伤害。”
“以我们国家目前的文物保护修复人员的数量,破坏的远远要比修复得多,一辈子也修复不完,所以我觉得,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普及教育相当重要。”
张卫雨说的这一番话,虽然空泛无物,但向南却听得眼前一亮!
说得好有道理,文物保护,的确不是一个人,一群人的事情,而是应该靠全民意识的觉醒。
如果哪一天真的做到了这一步,至少那些不可移动的户外文化古迹,不会出现被游人“骑马”,被人涂上“某某某,我爱你”、“某某某到此一游”了吧?
这对于那些石刻文物修复师和古建筑文物修复师来说,不啻于是一件莫大的好事。
哪怕是到了博物馆里不拍照、不触碰、不喧哗,那也是对展厅里陈列的那些文物的一种保护。
第124章 青花云龙纹瓶
“果然不愧是研究生,看问题,不管是角度还是高度,都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