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标准参数
身为礼官,王老太常过年都比别人迟几天,反正过年这天皇上没有少被折腾,古人讲究守岁,过年这一天的晚上几乎是不睡觉的。
皇上也是这样,就坐在皇宫大殿中,召见在临安城的文武百官,这些官员按照从小到大排列,半夜的时候先是接见皇亲国戚,然后这些小官排着队的去给皇帝拜年,最后是左右相和左右大将军。
这也不知道是谁弄出来的规矩,反正大辰皇朝就是这个样子,谁先拜谁后拜,谁和谁能一起进去,这个就看老太常这些礼官的安排了。
反正宫中过年这几天的吃喝拉撒没有老太常还真的不行,杨元良就和从老家回来的王秋萍的叔叔吃了一个年夜饭。
现在杨元良名声在外了,他叔叔也就是一个老实巴交的人,算是一棍子打下去打不出来一个屁的人,他的老婆也是普通的庄户人家。
但是今天这个大年三十的晚上,王秋萍的叔叔不一样了,他没有吃饭的时候,就跑出去找杨元良,他找杨元良没有别的事情,就是为了种地。
王家的地可都在他的手里,平日中种地也就是那么多的钱,遇见收成好的时候,他能往自己的口袋里面巴拉一些,遇见收成不好的时候,他也只能跟着哭。
杨元良的报纸他读过,他也算是官宦世家,字还是认识的,起初的时候他也不相信,冬天能种小白菜。
但是他的邻居相信了,反正他的邻居觉得按照报纸上面的方法做,也亏不掉几个钱,他也想要在冬天吃小白菜,大辰皇朝现在的农耕方式就是大地主的农庄,参杂着自耕小农。
这些大的地主不在乎浪费这点小钱,这个白菜还真的让这个地主给种出来了,种出来之后,这个土财主到处的显摆,邀请乡绅之类的去他家吃白菜,这个王功成也就跟着去了。
吃饭的时候,这个土财主拿出了报纸,告诉众多的乡绅,他就是按照这个法子给种出来的,这个冬天的小白菜十分的金贵,一颗就要一两银子云云,把王秋萍的叔叔给听的眼馋。
但他吃过小白菜之后再次栽种已经来不及了,他也就趁着过年的时候,来到王老太常这里去问杨元良这个白菜怎么种的,还有没有其他的东西。
吃着年夜饭,杨元良海侃小麦种植技术,和各种蔬菜的种植技术,把王功成给砍的一愣一愣的,他起初也看不起杨元良这个人。
不过终究是他大哥的女婿,他见面的时候也不怎么说话,上次中秋闹了一出子事情出来之后,他找过老爷子,要老爷子还那个杀猪的亲戚公道,毕竟是杨元良把人家孩子给弄到水里去的。
可是老爷子说了一句话他就不吱声的回家了,老爷子当时是这样对他说的:“你这个狗脑子能当家吗?老子我还没死,家里的事情我说的算!”
现在王功成绝对的服气了,他种地二十多年了,地里面的事情,没有他不知道的,一听杨元良说,他就来劲,恨不得回家就去种占城稻,来年把粮食产量给翻一翻。
大年初一穿新衣吃饺子,很有年味,因为古代很穷,物质条件不发达,轮到过年的时候才能吃一顿好的,当然了杨元良很有钱了,不缺吃喝。
年初一到年初四都是风平浪静,也就是王秋萍的叔叔成天的缠着杨元良请教农业方面的知识,当杨元良告诉他杂交水稻之后,他就不淡定了。
亩产八百斤的杂交水稻是什么概念,这个老农民可是知道的一清二楚,种地几十年了,地里的稻谷收成好的时候最多不过三百斤,要是他真的能把这个杂交水稻给搞出来,估计皇帝立刻封他一个世袭的爵位。
杨元良还真没指望他搞出这个杂交水稻出来,因为杂交水稻这个东西,就算知道怎么搞,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没有十几二十年搞不出来成效,不如航海去美洲运输红薯玉米实在。
杨元良对这个时代的船,有研究,大辰皇朝的船只现在并不比同时代维京人的船只差,相反大辰的船只比维京人的船只还要好上不少。
而且在东南沿海有不少的阿拉伯人做海运的生意,只不过大辰的船只多半是近海的商船,载重吨位运输能力很强,但远海能力不强,维京人的船远航能力要强很多。
当年哥伦布也就是三艘百人船发现了新大陆,杨元良有海图有新式的罗盘,更有发达的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
他准备在船上种植一些草药和橘子树,或者是把简易的罐头给弄出来,让这些海员去把东西给弄回来。
这个想法他早就有了,航海需要很多的钱,也需要很多的人,所以这个想法被他压在心中,也只是一个很好的念头而已。
初五的早上,苏阿四带着老婆孩子一家来给杨元良拜年来了,苏阿四算是杨元良正式收的徒弟了,人机灵也能办事,至于衷心不衷心的问题,杨元良和他谈过。
苏阿四曾经担忧的对杨元良说过,他要苏家的一成干股,苏老太爷不一定会给,就算给了也多半是假账,这个怎么办。
杨元良当时也就笑了,要一成的干股只是说说,每年苏家给多少钱,杨元良不会太在乎,杨元良在乎的是自己手中的科技能够拴住苏老太爷多久,把苏老太爷套住了不怕不给钱,不怕不给方便。
这种事情杨元良没有说,当年他离开祖国的时候,去某个国家,那个国家就是看中他的造核弹技术,他就是用这一招吊着那个国家的政要,然后脱离那个国家,自己成立了科学工作室。
但是通过这件事情,杨元良也觉得苏阿四是一个值得信任的人,杨元良送了他一套刻度尺,和一套标准的测量工具。
为了标准度量衡,杨元良可是煞费苦心,前世的许多科技项目都需要标准的度量数据,稍微有一点偏差,后果不堪设想。
就在交给苏阿四齿轮组的时候,杨元良是千叮咛万嘱咐,齿轮数一定要大于十七,不然会出现卡齿的情况,不是说齿轮数小于十七不行,而是现在的生产工艺水准和精度达不到。
杨元良制造标准度量衡可不是自己瞎造的,他根据历史资料,在冬至这一天,太阳照射到南回归线上,根据临安旁边的大明山经纬度,算出地磁偏角。
然后利用标准大气压下,水柱的高度和日晷平均分成三百六十度的测算公式,双双验证下,得出了一个标准的一厘米铁。
杨元良把这个铁片定为无限近似于一厘米的标准度量衡,虽然这个精度只有毫米级,对于十八世纪到十九世纪的绝多多数工业设备已经够用了,至少橡胶炼制出来之后原始的蒸汽机能搞出来。
要是杨元良再把度量衡的元器搞的细致一点,弄到丝米级,估计发电机也能搞出来,不过这个投入无异于在这个时代造原子弹。
关于造原子弹杨元良是行家,没有大量的能源纯属扯淡,铀矿杨元良知道在那里,可是提纯怎么办?根本就造不出来。
中午留下苏阿四一家吃饭后,杨元良家的亲戚开始陆续的来了,这些亲戚经过了中秋的事情后,都不敢去惹恼杨元良,特别是杨元良成了报社的东家之后,民间私下里面说杨元良就是诸葛亮转世,文曲星下凡。
这也是封建迷信的好处,反正杨元良和苏阿四交谈,没有人敢来找不自在,杨元良把苏阿四带去了自己的小屋中,也就是以前武兰香住的小屋子。
因为杨元良的地位提升,武兰香搬去了专门留给王冬梅的宽敞屋子,现在杨元良的屋子中,到处摆满了以前做音乐盒留下的零件。
“师傅这个就是你说的音乐盒?”苏阿四早就听说过这个东西,杨元良得意的转动手柄,音乐盒发出了美妙的声音。
“这就是机械科技的力量,你家的纺线机就是运用了这种力量,江南那边还行吧?”杨元良问出了这话之后,苏阿四也是满面的红光。
第一批的机器已经开始运作纺线了,苏家的织布成本大大的降低,老太爷没有立刻降价,而是给了更多的钱制造第二批的机器,准备干一场大事情,苏阿四就是主要的负责人之一。
“光有纺纱机可不行,我这里有一台蒸汽织布机的设计图,算是当作贺礼给苏老太爷送去了。”杨元良送的这个图纸可不简单,上次苏老太爷预支钱的时候他就准备把这个当贺礼了。
这个时代的织布机还停留在侧卧织机的时代,所以衣服死贵,杨元良直接就把片梭织机给拿了出来。
这可是跨越了几个时代的人类结晶,就算放在近代也不过时,这种片梭织机速度快,引纬稳定、织物质量优,纬回丝少,其他的优点就不用多说了。
苏阿四拿过图纸一看,其中不少的零件他单独能看得懂,合在一起就看不懂了,苏阿四心中想到,“我知道按照师傅的吩咐给做出来,组装好了就行了。”
收下图纸后,苏阿四就问杨元良:“不知道师傅从何处得知这么多的事情,我感觉师傅的智慧深邃的像是大海一样,根本就看不见边际。”
杨元良也是一笑,把他验算的公式给拿了出来,吹了吹上面的灰:“我不过是大海中的一滴水而已,我的知识也是学来的,我也有师傅教,只不过我再也见不到他们了。”
碍于封建的理教,苏阿四也就不问这个事情了,着手于请教杨元良图纸中他看不懂的地方。
师徒两人交谈甚欢的时候,一个家丁来叩门到:“姑爷,老爷回来了,请您过去有事。”
皇上也是这样,就坐在皇宫大殿中,召见在临安城的文武百官,这些官员按照从小到大排列,半夜的时候先是接见皇亲国戚,然后这些小官排着队的去给皇帝拜年,最后是左右相和左右大将军。
这也不知道是谁弄出来的规矩,反正大辰皇朝就是这个样子,谁先拜谁后拜,谁和谁能一起进去,这个就看老太常这些礼官的安排了。
反正宫中过年这几天的吃喝拉撒没有老太常还真的不行,杨元良就和从老家回来的王秋萍的叔叔吃了一个年夜饭。
现在杨元良名声在外了,他叔叔也就是一个老实巴交的人,算是一棍子打下去打不出来一个屁的人,他的老婆也是普通的庄户人家。
但是今天这个大年三十的晚上,王秋萍的叔叔不一样了,他没有吃饭的时候,就跑出去找杨元良,他找杨元良没有别的事情,就是为了种地。
王家的地可都在他的手里,平日中种地也就是那么多的钱,遇见收成好的时候,他能往自己的口袋里面巴拉一些,遇见收成不好的时候,他也只能跟着哭。
杨元良的报纸他读过,他也算是官宦世家,字还是认识的,起初的时候他也不相信,冬天能种小白菜。
但是他的邻居相信了,反正他的邻居觉得按照报纸上面的方法做,也亏不掉几个钱,他也想要在冬天吃小白菜,大辰皇朝现在的农耕方式就是大地主的农庄,参杂着自耕小农。
这些大的地主不在乎浪费这点小钱,这个白菜还真的让这个地主给种出来了,种出来之后,这个土财主到处的显摆,邀请乡绅之类的去他家吃白菜,这个王功成也就跟着去了。
吃饭的时候,这个土财主拿出了报纸,告诉众多的乡绅,他就是按照这个法子给种出来的,这个冬天的小白菜十分的金贵,一颗就要一两银子云云,把王秋萍的叔叔给听的眼馋。
但他吃过小白菜之后再次栽种已经来不及了,他也就趁着过年的时候,来到王老太常这里去问杨元良这个白菜怎么种的,还有没有其他的东西。
吃着年夜饭,杨元良海侃小麦种植技术,和各种蔬菜的种植技术,把王功成给砍的一愣一愣的,他起初也看不起杨元良这个人。
不过终究是他大哥的女婿,他见面的时候也不怎么说话,上次中秋闹了一出子事情出来之后,他找过老爷子,要老爷子还那个杀猪的亲戚公道,毕竟是杨元良把人家孩子给弄到水里去的。
可是老爷子说了一句话他就不吱声的回家了,老爷子当时是这样对他说的:“你这个狗脑子能当家吗?老子我还没死,家里的事情我说的算!”
现在王功成绝对的服气了,他种地二十多年了,地里面的事情,没有他不知道的,一听杨元良说,他就来劲,恨不得回家就去种占城稻,来年把粮食产量给翻一翻。
大年初一穿新衣吃饺子,很有年味,因为古代很穷,物质条件不发达,轮到过年的时候才能吃一顿好的,当然了杨元良很有钱了,不缺吃喝。
年初一到年初四都是风平浪静,也就是王秋萍的叔叔成天的缠着杨元良请教农业方面的知识,当杨元良告诉他杂交水稻之后,他就不淡定了。
亩产八百斤的杂交水稻是什么概念,这个老农民可是知道的一清二楚,种地几十年了,地里的稻谷收成好的时候最多不过三百斤,要是他真的能把这个杂交水稻给搞出来,估计皇帝立刻封他一个世袭的爵位。
杨元良还真没指望他搞出这个杂交水稻出来,因为杂交水稻这个东西,就算知道怎么搞,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没有十几二十年搞不出来成效,不如航海去美洲运输红薯玉米实在。
杨元良对这个时代的船,有研究,大辰皇朝的船只现在并不比同时代维京人的船只差,相反大辰的船只比维京人的船只还要好上不少。
而且在东南沿海有不少的阿拉伯人做海运的生意,只不过大辰的船只多半是近海的商船,载重吨位运输能力很强,但远海能力不强,维京人的船远航能力要强很多。
当年哥伦布也就是三艘百人船发现了新大陆,杨元良有海图有新式的罗盘,更有发达的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
他准备在船上种植一些草药和橘子树,或者是把简易的罐头给弄出来,让这些海员去把东西给弄回来。
这个想法他早就有了,航海需要很多的钱,也需要很多的人,所以这个想法被他压在心中,也只是一个很好的念头而已。
初五的早上,苏阿四带着老婆孩子一家来给杨元良拜年来了,苏阿四算是杨元良正式收的徒弟了,人机灵也能办事,至于衷心不衷心的问题,杨元良和他谈过。
苏阿四曾经担忧的对杨元良说过,他要苏家的一成干股,苏老太爷不一定会给,就算给了也多半是假账,这个怎么办。
杨元良当时也就笑了,要一成的干股只是说说,每年苏家给多少钱,杨元良不会太在乎,杨元良在乎的是自己手中的科技能够拴住苏老太爷多久,把苏老太爷套住了不怕不给钱,不怕不给方便。
这种事情杨元良没有说,当年他离开祖国的时候,去某个国家,那个国家就是看中他的造核弹技术,他就是用这一招吊着那个国家的政要,然后脱离那个国家,自己成立了科学工作室。
但是通过这件事情,杨元良也觉得苏阿四是一个值得信任的人,杨元良送了他一套刻度尺,和一套标准的测量工具。
为了标准度量衡,杨元良可是煞费苦心,前世的许多科技项目都需要标准的度量数据,稍微有一点偏差,后果不堪设想。
就在交给苏阿四齿轮组的时候,杨元良是千叮咛万嘱咐,齿轮数一定要大于十七,不然会出现卡齿的情况,不是说齿轮数小于十七不行,而是现在的生产工艺水准和精度达不到。
杨元良制造标准度量衡可不是自己瞎造的,他根据历史资料,在冬至这一天,太阳照射到南回归线上,根据临安旁边的大明山经纬度,算出地磁偏角。
然后利用标准大气压下,水柱的高度和日晷平均分成三百六十度的测算公式,双双验证下,得出了一个标准的一厘米铁。
杨元良把这个铁片定为无限近似于一厘米的标准度量衡,虽然这个精度只有毫米级,对于十八世纪到十九世纪的绝多多数工业设备已经够用了,至少橡胶炼制出来之后原始的蒸汽机能搞出来。
要是杨元良再把度量衡的元器搞的细致一点,弄到丝米级,估计发电机也能搞出来,不过这个投入无异于在这个时代造原子弹。
关于造原子弹杨元良是行家,没有大量的能源纯属扯淡,铀矿杨元良知道在那里,可是提纯怎么办?根本就造不出来。
中午留下苏阿四一家吃饭后,杨元良家的亲戚开始陆续的来了,这些亲戚经过了中秋的事情后,都不敢去惹恼杨元良,特别是杨元良成了报社的东家之后,民间私下里面说杨元良就是诸葛亮转世,文曲星下凡。
这也是封建迷信的好处,反正杨元良和苏阿四交谈,没有人敢来找不自在,杨元良把苏阿四带去了自己的小屋中,也就是以前武兰香住的小屋子。
因为杨元良的地位提升,武兰香搬去了专门留给王冬梅的宽敞屋子,现在杨元良的屋子中,到处摆满了以前做音乐盒留下的零件。
“师傅这个就是你说的音乐盒?”苏阿四早就听说过这个东西,杨元良得意的转动手柄,音乐盒发出了美妙的声音。
“这就是机械科技的力量,你家的纺线机就是运用了这种力量,江南那边还行吧?”杨元良问出了这话之后,苏阿四也是满面的红光。
第一批的机器已经开始运作纺线了,苏家的织布成本大大的降低,老太爷没有立刻降价,而是给了更多的钱制造第二批的机器,准备干一场大事情,苏阿四就是主要的负责人之一。
“光有纺纱机可不行,我这里有一台蒸汽织布机的设计图,算是当作贺礼给苏老太爷送去了。”杨元良送的这个图纸可不简单,上次苏老太爷预支钱的时候他就准备把这个当贺礼了。
这个时代的织布机还停留在侧卧织机的时代,所以衣服死贵,杨元良直接就把片梭织机给拿了出来。
这可是跨越了几个时代的人类结晶,就算放在近代也不过时,这种片梭织机速度快,引纬稳定、织物质量优,纬回丝少,其他的优点就不用多说了。
苏阿四拿过图纸一看,其中不少的零件他单独能看得懂,合在一起就看不懂了,苏阿四心中想到,“我知道按照师傅的吩咐给做出来,组装好了就行了。”
收下图纸后,苏阿四就问杨元良:“不知道师傅从何处得知这么多的事情,我感觉师傅的智慧深邃的像是大海一样,根本就看不见边际。”
杨元良也是一笑,把他验算的公式给拿了出来,吹了吹上面的灰:“我不过是大海中的一滴水而已,我的知识也是学来的,我也有师傅教,只不过我再也见不到他们了。”
碍于封建的理教,苏阿四也就不问这个事情了,着手于请教杨元良图纸中他看不懂的地方。
师徒两人交谈甚欢的时候,一个家丁来叩门到:“姑爷,老爷回来了,请您过去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