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赵二爷这辈子全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等四百个名额确定下来,也到了二十四日过午了,翌日便是填榜的日子。
  同考官们便将未被取中的三千六百份卷子,全都堆在堂下,请主考大人搜落卷。
  因为时间紧迫,第二天就要填榜了,是以向来主考们,都只是象征性的翻一翻,随便找出几个幸运儿来取中,便算是今科无遗珠之恨了。
  然而让申时行等人没想到的是,主考大人居然看的十分仔细,每一份卷子都拿起来仔细阅读一番,才转到下一份。
  众位同考官不禁交口赞道:“李相公对每一个举子负责,真是我辈楷模。”
  两个监临官心里却暗骂,还不知哪个大佬家的笨蛋,关节通到次辅大人身上,却被房考官黜落。
  害的大主考不得不亲自下场,戴上老花镜给他搜落卷……
  当然,无凭无据的事情,臆度一下也就罢了。谁敢拿出来说事儿?真以为甘草国老不是国老,是纸糊的人像不成?
  结果李相公找啊找,找啊找,直到天黑才找出了两份。
  只见他将第二份落卷,递给殷士儋道:“你看,这个文章多老辣!”
  “能得兴化公溢美之词的文章可不多。”殷士儋笑着接过来一看那首篇四书文,不由也吃了一惊,这文章不说别的,一点错都挑不出,简直就是八股写作的典范。
  他不由有些不悦,瞥一眼上头的同考官名号,将朱卷丢给礼科左给事中张卤道:“你是怎么看的卷子,这样的文章不取?”
  那张卤一脸紧张的捡起卷子,仔细翻看一下。这卷子他有印象,不取的原因有二。
  一是虽然首艺出众,但另外几篇文章做得稀松,可见该举子将所有精力,都放在这第一篇四书文上,颇有投机取巧之意;二者,其四道《礼记》题只做了三道……
  虽然规则允许这样,但在张给谏看来,七篇文章全做的考生,理应排在他前头。
  但这时候争辩显然会犯众怒——考官们阅卷时,确实是只重首艺。他们在第一题上花费的时间,要超过另外六篇的总和。
  阅卷者如此,答卷才会做出取舍。所以他指责考生投机取巧,难免会被一众同僚认为,他在指桑骂槐。
  因此张给谏默默低下头,承认错误道:“当是下官看漏了。”
  “难免。”李春芳背着手继续找下去,并没有要结束的意思。“不然搜落卷还有什么意义?”
  自然没人催他关门,众人反而乖巧的点起灯来,继续陪着次辅大人搜找下去。
  直到饥肠辘辘的众人,快要饿晕过去时,李春芳才停下了翻找,将找出的第三份朱卷递给殷士儋道:“我看,这份也尚有可取之处。”
  殷士儋接过卷子,戴上李春芳的叆叇,凑到光下细读起来。
  “言辞清纯,典显可录。”给出评语后,殷学士看一眼房考官的名字,对那余有丁笑道:“丙仲,还是火候不到啊。”
  余有丁赶紧双手接过来一看,文章确实不错,赶紧一脸惭愧道:“险些误了才俊的前程,多亏相公慧眼如炬,晚辈才未酿成遗憾。”
  众人也纷纷凑过来,好奇的看那份卷子。他们嘴上都是拜年的话,其实都是想记住这厮的文章。
  将来对照礼部印制的《会试闱墨》,就能找出到底是哪位公子,打通了李春芳的关节。
  虽然不至于借此生事,但茶余饭后可以当谈资,将来有空还能写进野史笔记,岂不是独家见闻一桩?
  李春芳将众人的反应看在眼里,心中淡淡一笑道,小子们还嫩了点。
  本相要找的其实是前一份,这份不过是丢出来,引开你们的注意罢了。
  ~~
  当初小阁老的计划是,要让赵昊家的举子团灭。
  可没想到,人家赵立本早走了李家的门路,
  再加上张居正那一番点醒,李春芳最终还是决定,将赵家的举子们全都低低取了。
  但李春芳也不知道哪份卷子是赵家人,原本就是想帮忙都无从下手啊。
  可架不住小阁老牛逼啊。
  居然神通广大到,买通了外帘的某些人……估计是巡场的御史……把赵家五人的制艺首句抄了下来,然后秘密交给了李茂。
  金学曾因为是突击拜师,徐璠也不知道科学门下还有这一号人物,所以让他逃掉了。
  这下李春芳可有了依凭了,这几日便一直留意下头递上的卷子。
  后来陆陆续续看到了四份,文章皆是上上之选,定为会元都不为过的那种。
  这四位自然不用李春芳操心了,他甚至还打算,在接下来排名时,打压一下他们的名次。
  不然让这帮小子全都挤在榜首,小阁老那边实在不好交代。
  然而直到十八房考官都推荐完毕,他也没看到第五份卷子在哪里。
  李春芳本想就这么算了,也好跟徐璠说几句便宜话。
  可他转念一想,自己是要卖好科学一门的,不把他们中最次的也收到门下,怎能显出本相的偏爱?
  人家本来就牛逼的人物,会领他的情吗?
  于是次辅大人便接着搜落卷的机会,继续寻找那不中用的第五人。
  别说,还真让他找到了,而且也可堪录取,李相公便送了个人情出去。
  只是若让小阁老知道,自己机关算尽,反而成全了科学一门的佳话。不知是该骂李春芳貌似忠厚、一肚子坏水呢,还是叹息科学一门气运之盛,挡都挡不住呢?
  估计多半是前者吧。
  毕竟所有小阁老,都会认为气运在我,旁人皆是土鸡瓦狗……
  ~~
  接下来,廿五到廿七三天是用来排名次的。
  廿五日,考官们转战至公堂。
  先是按照之前的顺序,从申时行开始,将他房中取中的三十份朱卷呈上,与二位主考共议名次。
  说是共议,还敢跟两位前辈大佬顶嘴不成?
  他只能默默听着,不断点头,等到主考将三十名排定后,才笑道:“晚辈完全同意!”
  申时行下去,林士章、李自华、余有丁等人也依次上前,与主考‘共商’本房的名次。
  等到十八房的卷子都排好了名次,二十六号便开始填甲乙榜。
  上午先填的是乙榜,以申时行房的第二名为乙榜第一,也就是总榜的第十九名。
  然后各房的第二名依次排下去;接着是各房第三名、第四名……十九名一直到最后的名次,就是这样排定的。
  不然一个一个一起排,累死主考也排不完。
  下午,便是填‘甲榜’了。
  甲榜也叫正榜,是各房考官选出的本房第一,唤作‘卷首’。
  这十八位卷首,也是本届会试前十八名。
  填甲榜之前,要先将十八位卷首,按照他们所选五经分为五部。然后选出《诗》、《书》、《礼》、《易》、《春秋》之各经魁首。
  这五魁首,便是戊辰科会试的前五名了。
  然后从第六名开始往下填,这十二位卷首的名次,还是由两位主考商量着决定。
  最后大家一起商量一下五魁首的最终排名,但其实除了会元之外,也没人太争竞另四个名次。
  毕竟会试的排名用处不大,最终还要看殿试。
  待到所有名次都排定,甲乙榜上也填满了千字文的编号。
  二十七日,两位知贡举官带着墨卷过来,与主考一起开封后,监临官将朱卷和墨卷一一对号,把考生的名字填在甲乙榜对应的位置上。
  填完检查无误,便将榜单抄写三份,一份送入通政司禀奏天听,一份送入礼部赶制杏榜,一份连同草榜并朱墨卷全都交由都察院磨勘复核。
  二十九日辰时,便是礼部发榜的日子了!
  ps.第四更,呃,9100票加更,加更仍在继续,求月票、推荐票啊~~~~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