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左震伏管
马长坤老人一再表示自己的身体状况一般,来日无多。他希望自己能在特警团安安稳稳地带几个徒弟,将来狙击手培训的事情就让他们去操心好了。在此之前,他需要时间来回顾之前学过和接触过的东西,一点一点想清楚,验证明白过后,才能传给年轻一代。
日子重又恢复了平静,战士们该训练的训练,该出操的出操,该整理内务的还要整理内务。只是和往常不大一样的就是,大家渐渐习惯了训练场边经常会出现的一位老人。
此时,马长坤的身份也渐渐地在官兵们口中被简化成了一个词“马爷”。对于这个称呼,老人笑呵呵地接受了。在路上,宿舍里遇到老人时,他常会像个邻居老大爷般乐呵呵地点点头,然后迈着四方步继续做自己的事情。
随着时间的推进,马长坤的身体状况比原来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战士们经常可以看到他在训练场边,带着几个所谓的“徒弟”在整理枪械。
马长坤的几个“徒弟”都是各连的文书、校枪员和一连的几名狙击手,一共有十个人之多。这还是马长坤一再表示自己一次带不了太多人,只能先培养一些聪明能干的,将来由他们把自己的技术传下去就可以了之后,才一再压缩定下的人数。不然的话,光是警备区和集团军那边听着信儿推荐来的人数,就远远要比这个多。
这些文书和校枪员日常负责的就有枪械管理和保养的内容,所以这些人跟着马长坤老人,上手学东西还是比较快的。只是他们所学的内容并不会太深,只是学些日常的枪械情况识别和判断,保养状态的判断,什么时候枪枝状态下降,应该及时送修和保养之类的东西。
真正能学到一些东西的,还是以左震为首的几个狙击手。这些狙击手都是一连的人,马长坤老人表示自己上年纪了,好不容易记住这些人,就不要再换了。听到这个消息后,一连长高俊岭笑得见牙不见眼。要知道马老爷子出名以后,已经有很多单位的人找到他,希望把人放到一连“委培”的。要不是马老爷子的表态,自己还真顶不住这些人的压力。
在马老爷子的指导下,几名狙击手手中的枪都进行了相应的调整。由于部队的枪械属于国家制式武器,不能进行过多个性化的改变,因此马老爷子就对一些容易恢复的部分进行了调整。
比如左震的枪,*和握把都不适合左震的身高和掌形,马老爷子通过种纬联系到了团部的小黑。他先将原来*拆下来,保存起来将来再用,然后画出新*的图纸,交由小黑操刀制作。然后经过一系列的工序之后,等新*制作完成,左震上手一试,从来阴沉着脸不爱说笑的左震也忍不住露出了笑脸。
这个*等于是根据左震的身高和持枪习惯量身定制的,操枪持枪都相当的方便和舒服。长时间进行卧射训练时,经过改造的*对左震的体力消耗也明显变小,这等于对左震的射击技术是一个明显的提升和放大。
对于其他人的枪,身高和枪支比例合适的,自然就不用再改了。而是在八五狙的*抵肩位置,加装了一个符合人体肩部武装的弧形木托。有了这个木托,可以让射手在抵肩射击时的动作更准确,也更稳定,同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减八五狙射击时产生的强大后座力。
除此以外,八五狙还有一个常见的问题就是枪镜结合不紧的问题。主要原因是瞄准镜的燕尾槽和步枪上的突笋结合时,间隙较大,瞄准镜上的齿形螺母往往不能将紧定扳手调整到合适的程度。结果导致在实弹射击时,由于武器的后座和震动,瞄准镜经常出现松动的现象,会明显地影响射击精度。
马老爷子经过认真的观察之后,利用自己的钳工技术,制作了一个紧固件,基本解决了这个问题。不管怎么开枪和震动,瞄准镜和步枪都可以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明显提升了武器的效能。
对于狙击手的训练上,马老爷子经过回忆,也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议。
比如在大运动量后,安排狙击手数米粒或者区分各种颜色的豆子;比如大运动量之后,要求狙击手在深呼吸三口之后,能够用枪上的瞄准镜看清楚五十米外报纸上的标题字;这两项训练之前已经有几名狙击手开始练习了,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这次左震加入进来,也开始用这两种方式训练,且收效明显。
除了上述两种方法之外,马老爷子还提出了一种肺活量训练方法。简单的说就是要对狙击手的肺活量进行强化训练,要求狙击手可以在完全憋气不呼吸的状态下,至少可以坚持两分钟以上。
要知道,屏气的时间长短,决定了狙击手射击的稳定性。人在呼吸的时候,手都是会微微的抖动的。哪怕是卧射状态下的狙击手,随着呼吸的进行,瞄准镜里的目标也会随着狙击手的呼吸而晃动。
一般人看到这种情况,都会很难适应。因为往往你越想控制,瞄准镜里的物体的晃动会越厉害。神经衰弱的人看得时间久了,甚至会被这种天摇地晃的感觉弄得精神崩溃。但狙击手却要学会在这种情况下自控,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屏息。
这些建议经过左震等人试验之后,狙击手们也认为是行之有效的训练办法。接着这些训练建议都被总结成文字材料后,上报给了上级训练主管部门。至于效果和最终判定和将来何时推广,那却不是一个小小的特警团能够决定的事情了。
除此之外,马老爷子还回想起了一些自己曾经看到过的,前苏联狙击手训练的一些实战化训练方法。比如要求狙击手需要能够在不同地形环境下,以不同的射击姿势,适应不同的依托物进行射击;要适应在不同的风速、阳光、日照,甚至雨雪等恶劣天气情况下也能够正常射击。
尽管马老爷子对很多战术细节都记不大清楚,但在左震等人的帮助下,他们还是总结出了一套对狙击射击训练的改进方法。
在与马老爷子相处的过程中,得到改进的不仅是狙击训练的方式和方法,还有左震这个等闲见不到一丝笑容的左震。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左震变得低调谦逊了很多,见到战友的时候不再以那副高高在上的冷面孔示人,而是学会了微笑和点头示意。
更让人意外的是,常常抱着狙击步枪不爱搭理人的左震,居然开始拿起了书本,开始用更长的时间向战友们请教请文化知识,进行文化课学习。这一天差地别的变化,让战友们大呼看不懂。
后来经过排长刘大成解释,人们才知道这里面的关窍。原来左震的文化水平很低,在家的时候因为继父不愿供他上学,他小学都只念了四年书而已,平时看书读报都挺困难。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极度自卑又有些虚荣的左震很少和战友们交流,其实也有怕别人发现他文化基础差这个秘密的心思在里面。
这次见到马老爷子,跟人家学习一些技术和知识的时候,左震文化底子薄的弱点就完全地暴露了出来。马老爷子画个图,左震连上面的字都认不全;马老爷子讲个什么专业技术,左震光瞪着眼听不懂。气得马长坤经常敲着他的脑袋指点他,逼他重新学习文化知识。
开始的时候左震跟马老爷子回了句:小时候没了爹,没上过学,现在年纪大了,学不会了这句话。谁料左震这句话把马老爷子弄得冲冲大怒!关起门来直接朝左震吼了起来:你现在不学,将来难道就当一辈子狙击手?!
直到这个时候左震才知道,原来马老爷子也是从小没了爹娘,十几岁就跑到军工厂里面当学徒,为了不让人看不起才拼命学习文化知识,学习机械制图和钳工手艺。如果不是曾经进过军统的黑历史和*的冲击,马老爷子凭自己的技术肯定会做出一番成就。
打那次马老爷子骂过左震之后,左震就开始冷静了下来。开始放下抱了好几年的狙击步枪,认真和战友们交流,向战友们请教文化知识。甚至也从图书馆借了书,开始一边查字典,一边阅读一些世界名著。慢慢的,也许是受到了知识和文化的熏染,左震整个人的气质也渐渐发生了变化,阴冷的气质渐渐被一丝丝书卷气取代。
说来也奇怪,马老爷子对其他徒弟的态度往往是比较好的,往往是笑呵呵地传授本领。唯独对左震常常表现得疾言厉色,生气的时候甚至还会在左震的脑门上敲上几下。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往常动不动就给人脸色看的大佐,面对严厉训斥自己的马老爷子却总能表现得虚心接受,即便是挨了训也能培着笑脸继续跟人家学下去。
日子重又恢复了平静,战士们该训练的训练,该出操的出操,该整理内务的还要整理内务。只是和往常不大一样的就是,大家渐渐习惯了训练场边经常会出现的一位老人。
此时,马长坤的身份也渐渐地在官兵们口中被简化成了一个词“马爷”。对于这个称呼,老人笑呵呵地接受了。在路上,宿舍里遇到老人时,他常会像个邻居老大爷般乐呵呵地点点头,然后迈着四方步继续做自己的事情。
随着时间的推进,马长坤的身体状况比原来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战士们经常可以看到他在训练场边,带着几个所谓的“徒弟”在整理枪械。
马长坤的几个“徒弟”都是各连的文书、校枪员和一连的几名狙击手,一共有十个人之多。这还是马长坤一再表示自己一次带不了太多人,只能先培养一些聪明能干的,将来由他们把自己的技术传下去就可以了之后,才一再压缩定下的人数。不然的话,光是警备区和集团军那边听着信儿推荐来的人数,就远远要比这个多。
这些文书和校枪员日常负责的就有枪械管理和保养的内容,所以这些人跟着马长坤老人,上手学东西还是比较快的。只是他们所学的内容并不会太深,只是学些日常的枪械情况识别和判断,保养状态的判断,什么时候枪枝状态下降,应该及时送修和保养之类的东西。
真正能学到一些东西的,还是以左震为首的几个狙击手。这些狙击手都是一连的人,马长坤老人表示自己上年纪了,好不容易记住这些人,就不要再换了。听到这个消息后,一连长高俊岭笑得见牙不见眼。要知道马老爷子出名以后,已经有很多单位的人找到他,希望把人放到一连“委培”的。要不是马老爷子的表态,自己还真顶不住这些人的压力。
在马老爷子的指导下,几名狙击手手中的枪都进行了相应的调整。由于部队的枪械属于国家制式武器,不能进行过多个性化的改变,因此马老爷子就对一些容易恢复的部分进行了调整。
比如左震的枪,*和握把都不适合左震的身高和掌形,马老爷子通过种纬联系到了团部的小黑。他先将原来*拆下来,保存起来将来再用,然后画出新*的图纸,交由小黑操刀制作。然后经过一系列的工序之后,等新*制作完成,左震上手一试,从来阴沉着脸不爱说笑的左震也忍不住露出了笑脸。
这个*等于是根据左震的身高和持枪习惯量身定制的,操枪持枪都相当的方便和舒服。长时间进行卧射训练时,经过改造的*对左震的体力消耗也明显变小,这等于对左震的射击技术是一个明显的提升和放大。
对于其他人的枪,身高和枪支比例合适的,自然就不用再改了。而是在八五狙的*抵肩位置,加装了一个符合人体肩部武装的弧形木托。有了这个木托,可以让射手在抵肩射击时的动作更准确,也更稳定,同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减八五狙射击时产生的强大后座力。
除此以外,八五狙还有一个常见的问题就是枪镜结合不紧的问题。主要原因是瞄准镜的燕尾槽和步枪上的突笋结合时,间隙较大,瞄准镜上的齿形螺母往往不能将紧定扳手调整到合适的程度。结果导致在实弹射击时,由于武器的后座和震动,瞄准镜经常出现松动的现象,会明显地影响射击精度。
马老爷子经过认真的观察之后,利用自己的钳工技术,制作了一个紧固件,基本解决了这个问题。不管怎么开枪和震动,瞄准镜和步枪都可以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明显提升了武器的效能。
对于狙击手的训练上,马老爷子经过回忆,也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议。
比如在大运动量后,安排狙击手数米粒或者区分各种颜色的豆子;比如大运动量之后,要求狙击手在深呼吸三口之后,能够用枪上的瞄准镜看清楚五十米外报纸上的标题字;这两项训练之前已经有几名狙击手开始练习了,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这次左震加入进来,也开始用这两种方式训练,且收效明显。
除了上述两种方法之外,马老爷子还提出了一种肺活量训练方法。简单的说就是要对狙击手的肺活量进行强化训练,要求狙击手可以在完全憋气不呼吸的状态下,至少可以坚持两分钟以上。
要知道,屏气的时间长短,决定了狙击手射击的稳定性。人在呼吸的时候,手都是会微微的抖动的。哪怕是卧射状态下的狙击手,随着呼吸的进行,瞄准镜里的目标也会随着狙击手的呼吸而晃动。
一般人看到这种情况,都会很难适应。因为往往你越想控制,瞄准镜里的物体的晃动会越厉害。神经衰弱的人看得时间久了,甚至会被这种天摇地晃的感觉弄得精神崩溃。但狙击手却要学会在这种情况下自控,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屏息。
这些建议经过左震等人试验之后,狙击手们也认为是行之有效的训练办法。接着这些训练建议都被总结成文字材料后,上报给了上级训练主管部门。至于效果和最终判定和将来何时推广,那却不是一个小小的特警团能够决定的事情了。
除此之外,马老爷子还回想起了一些自己曾经看到过的,前苏联狙击手训练的一些实战化训练方法。比如要求狙击手需要能够在不同地形环境下,以不同的射击姿势,适应不同的依托物进行射击;要适应在不同的风速、阳光、日照,甚至雨雪等恶劣天气情况下也能够正常射击。
尽管马老爷子对很多战术细节都记不大清楚,但在左震等人的帮助下,他们还是总结出了一套对狙击射击训练的改进方法。
在与马老爷子相处的过程中,得到改进的不仅是狙击训练的方式和方法,还有左震这个等闲见不到一丝笑容的左震。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左震变得低调谦逊了很多,见到战友的时候不再以那副高高在上的冷面孔示人,而是学会了微笑和点头示意。
更让人意外的是,常常抱着狙击步枪不爱搭理人的左震,居然开始拿起了书本,开始用更长的时间向战友们请教请文化知识,进行文化课学习。这一天差地别的变化,让战友们大呼看不懂。
后来经过排长刘大成解释,人们才知道这里面的关窍。原来左震的文化水平很低,在家的时候因为继父不愿供他上学,他小学都只念了四年书而已,平时看书读报都挺困难。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极度自卑又有些虚荣的左震很少和战友们交流,其实也有怕别人发现他文化基础差这个秘密的心思在里面。
这次见到马老爷子,跟人家学习一些技术和知识的时候,左震文化底子薄的弱点就完全地暴露了出来。马老爷子画个图,左震连上面的字都认不全;马老爷子讲个什么专业技术,左震光瞪着眼听不懂。气得马长坤经常敲着他的脑袋指点他,逼他重新学习文化知识。
开始的时候左震跟马老爷子回了句:小时候没了爹,没上过学,现在年纪大了,学不会了这句话。谁料左震这句话把马老爷子弄得冲冲大怒!关起门来直接朝左震吼了起来:你现在不学,将来难道就当一辈子狙击手?!
直到这个时候左震才知道,原来马老爷子也是从小没了爹娘,十几岁就跑到军工厂里面当学徒,为了不让人看不起才拼命学习文化知识,学习机械制图和钳工手艺。如果不是曾经进过军统的黑历史和*的冲击,马老爷子凭自己的技术肯定会做出一番成就。
打那次马老爷子骂过左震之后,左震就开始冷静了下来。开始放下抱了好几年的狙击步枪,认真和战友们交流,向战友们请教文化知识。甚至也从图书馆借了书,开始一边查字典,一边阅读一些世界名著。慢慢的,也许是受到了知识和文化的熏染,左震整个人的气质也渐渐发生了变化,阴冷的气质渐渐被一丝丝书卷气取代。
说来也奇怪,马老爷子对其他徒弟的态度往往是比较好的,往往是笑呵呵地传授本领。唯独对左震常常表现得疾言厉色,生气的时候甚至还会在左震的脑门上敲上几下。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往常动不动就给人脸色看的大佐,面对严厉训斥自己的马老爷子却总能表现得虚心接受,即便是挨了训也能培着笑脸继续跟人家学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