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1刘主任
一九七九年秋,某日清晨,刘玉梅如同往常一样早起去菜市场,将自己一天所需的菜买回来。
没错,就是她自己。在老爷子进入核心领导层,并担任要职后,她就坚持从大院儿搬出来了。
她当初从小灵村跟着老爷子回家本来就是为了方便就近照顾父亲。不过,经过几年的调理,现在老爷子的身体已经养回来了。
如今老爷子身边有警卫员,生秘书,机要秘书,各种工作人员,根本就不需要她这个闺女插手。她也不习惯家里总是严肃的气氛,干脆就搬了出来。
她现在独居一个四合院。这是当初她娘家给的陪嫁。当初离婚的时候,她儿子就将她的户口迁到这个院子来了。
只是久未住信,院子已经破旧不堪。老爷子得知她要搬出来后,并没有阻拦,反而找人将四合院重新翻新。房子也拆了重建。
用老爷子的话说,她也是有儿月女,连孙子都有的人了。有个自己的房产,等儿女们回来才有落脚的地方。
老爷子想得很周道,刘玉梅自然不会拒绝父亲的好意。她搬到自家院子后,成天在家无所事实,干脆在居委会找了一份工作。
居委会大妈就是东家长西家短,这很符合刘玉梅这种家庭妇女的人设。而且,她为人热情大方,真心帮助居民,从来不求回报。
所谓真心换真心,她进入社区工作几个月,收到的各种锦旗都挂满一面墙了。还帮着辖区内的派出所破了好几个案子。
当年就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在老主任退休后,就将她提拔为居为会主任了。当了主任的刘玉梅除了更忙一些之外,与之前并没有什么不同。
如果说当初刚离婚时,她心里还有些幽怨的话。那么当她从小灵村回来之后,她的心境就已经完全平和了。她现在所做的一切,都只是给自己找点事做而已。
所以,无论是居委会的编外人员,还是居委会主任,对她来说本质上都是一个意思。
也正是因为她的这个佛系态度,让她在这一片社区的人气特别旺。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三岁孩童,就没有不喜欢她的人。
知道她乐于助人,又没有私心,许多人都爱找她拿主意。特别是出现家庭纠纷,都爱找她来评个理。有些家里出了一个叛逆的中二少年都会来找她去劝说。
这不,她提着菜蓝子刚走到胡同口,就被一对父子给拦住了。父亲四五十岁,身着一身深灰色工装,是个老实巴交的工人。
儿子是个十六七的少年,长得高高大大的,穿着跟父亲一样的工装。两人一看到她出现,齐齐眼睛一亮,快步走到她面前。
不等她反应,少年伸手就将她挎在臂弯里的菜蓝子接过去了。
“刘阿姨,我帮您拎。”
刘玉梅似乎已经习惯了这样的事,也不吃惊,任由少年接过菜蓝子。然后看向孩子父亲:“你们这是专门来找我的?有事吗?”
孩子父亲点了点头,开口就道:“还不是这孩子的事儿。我这不是心里没底儿,想找您帮着拿个主意吗?”
真是一点都不拿她当外人。
“孩子啥事儿啊?你得先跟我说清楚来龙去脉啊!”刘玉梅也不嫌烦,居委会大妈做的就是这工作。
不等孩子父亲开口,少年接过话道:“我来说,是这样,我爸想让他顶替我的工作,进工厂做学徒,将来当工人。可是我想去参军。我爸非不同意。”
刘玉梅就问:“你为什么不想当工人呢?”
少年认真回道:“我没不想当工人,只是觉得我爸今年才五十,现在退休有点早。他老人家至少还能再工作几年。而我这几年正好可以完成我的梦想。我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好。可我爸妈坚决反对。”
“那你觉得,你爸妈为什么反对?”刘玉梅又问。
“因为我是家里唯一的儿子啊!我妈生了四个闺女才生了我一个老儿子。他们把我当成易碎的蛋一样护着,生怕我磕着碰着,可我已经长大了。我有自己的梦想……”少年有些激动,他知道父母对他的溺爱,可他并不喜欢。每次看着父母理所当然忽视几个姐姐,把所有的爱都强加在他一人身上,他其实感觉压力很大。
刘玉梅抬手拍了拍少年的肩膀,以此安抚他激动的情绪。她转头看向孩子父亲,男人听了儿子的话后,脸色有些发青。双拳紧握,似乎正在忍受怒火。
刘玉梅淡淡的看着他,“你儿子今年十七了吧!我也有一个儿子,十五岁的时候,他已经在战场上杀敌立功了。”说到儿子时,她眼睛里的骄傲都要溢出来了。
“啊?”孩子父亲愣了一下,脱口道:“刘主任也有儿子啊?”
也不怪他这么惊讶,刘主任搬来这个社区一年多,大家都知道她是独居女人。对于她的来历也只知道她曾经下过乡,在乡下呆过几年。
因着前几年那样的环境,大家本能的猜测她是那个时代的受害者。自然也没有人去深究她的过去。
只是,这么长时间,都没见她家有别的人进出往来。(并不是她不与亲人来往,只是她的亲人身份特殊,就算来往,也不会让社区居民围观。)
于是,大家就脑补出她是无儿无女,孤家寡人一个的信息来了。现在突然听她亲口说起自己的儿子,可不就当场失态了吗?
少年的观注点明显与他父亲不同,听了刘玉梅的话后,他眼睛锃亮,激动的拽着刘玉梅的胳膊道:“刘阿姨,您儿子十五岁就能上战场立功啊!太厉害了!那他现在还在部队吗?”
说起自家儿子,刘玉梅眼中尽是思念与慈爱,声音有些飘忽地道:“他啊!我也不知道他现在在哪儿,我已经十年没见着他了。”
啊?
看她这样,少年只觉心里一酸,连忙道歉,“刘阿姨,对不起!我不知道……不过,您别难过,您的儿子是英雄,他是为国捐躯,会永远活在我们心里。”
没错,就是她自己。在老爷子进入核心领导层,并担任要职后,她就坚持从大院儿搬出来了。
她当初从小灵村跟着老爷子回家本来就是为了方便就近照顾父亲。不过,经过几年的调理,现在老爷子的身体已经养回来了。
如今老爷子身边有警卫员,生秘书,机要秘书,各种工作人员,根本就不需要她这个闺女插手。她也不习惯家里总是严肃的气氛,干脆就搬了出来。
她现在独居一个四合院。这是当初她娘家给的陪嫁。当初离婚的时候,她儿子就将她的户口迁到这个院子来了。
只是久未住信,院子已经破旧不堪。老爷子得知她要搬出来后,并没有阻拦,反而找人将四合院重新翻新。房子也拆了重建。
用老爷子的话说,她也是有儿月女,连孙子都有的人了。有个自己的房产,等儿女们回来才有落脚的地方。
老爷子想得很周道,刘玉梅自然不会拒绝父亲的好意。她搬到自家院子后,成天在家无所事实,干脆在居委会找了一份工作。
居委会大妈就是东家长西家短,这很符合刘玉梅这种家庭妇女的人设。而且,她为人热情大方,真心帮助居民,从来不求回报。
所谓真心换真心,她进入社区工作几个月,收到的各种锦旗都挂满一面墙了。还帮着辖区内的派出所破了好几个案子。
当年就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在老主任退休后,就将她提拔为居为会主任了。当了主任的刘玉梅除了更忙一些之外,与之前并没有什么不同。
如果说当初刚离婚时,她心里还有些幽怨的话。那么当她从小灵村回来之后,她的心境就已经完全平和了。她现在所做的一切,都只是给自己找点事做而已。
所以,无论是居委会的编外人员,还是居委会主任,对她来说本质上都是一个意思。
也正是因为她的这个佛系态度,让她在这一片社区的人气特别旺。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三岁孩童,就没有不喜欢她的人。
知道她乐于助人,又没有私心,许多人都爱找她拿主意。特别是出现家庭纠纷,都爱找她来评个理。有些家里出了一个叛逆的中二少年都会来找她去劝说。
这不,她提着菜蓝子刚走到胡同口,就被一对父子给拦住了。父亲四五十岁,身着一身深灰色工装,是个老实巴交的工人。
儿子是个十六七的少年,长得高高大大的,穿着跟父亲一样的工装。两人一看到她出现,齐齐眼睛一亮,快步走到她面前。
不等她反应,少年伸手就将她挎在臂弯里的菜蓝子接过去了。
“刘阿姨,我帮您拎。”
刘玉梅似乎已经习惯了这样的事,也不吃惊,任由少年接过菜蓝子。然后看向孩子父亲:“你们这是专门来找我的?有事吗?”
孩子父亲点了点头,开口就道:“还不是这孩子的事儿。我这不是心里没底儿,想找您帮着拿个主意吗?”
真是一点都不拿她当外人。
“孩子啥事儿啊?你得先跟我说清楚来龙去脉啊!”刘玉梅也不嫌烦,居委会大妈做的就是这工作。
不等孩子父亲开口,少年接过话道:“我来说,是这样,我爸想让他顶替我的工作,进工厂做学徒,将来当工人。可是我想去参军。我爸非不同意。”
刘玉梅就问:“你为什么不想当工人呢?”
少年认真回道:“我没不想当工人,只是觉得我爸今年才五十,现在退休有点早。他老人家至少还能再工作几年。而我这几年正好可以完成我的梦想。我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好。可我爸妈坚决反对。”
“那你觉得,你爸妈为什么反对?”刘玉梅又问。
“因为我是家里唯一的儿子啊!我妈生了四个闺女才生了我一个老儿子。他们把我当成易碎的蛋一样护着,生怕我磕着碰着,可我已经长大了。我有自己的梦想……”少年有些激动,他知道父母对他的溺爱,可他并不喜欢。每次看着父母理所当然忽视几个姐姐,把所有的爱都强加在他一人身上,他其实感觉压力很大。
刘玉梅抬手拍了拍少年的肩膀,以此安抚他激动的情绪。她转头看向孩子父亲,男人听了儿子的话后,脸色有些发青。双拳紧握,似乎正在忍受怒火。
刘玉梅淡淡的看着他,“你儿子今年十七了吧!我也有一个儿子,十五岁的时候,他已经在战场上杀敌立功了。”说到儿子时,她眼睛里的骄傲都要溢出来了。
“啊?”孩子父亲愣了一下,脱口道:“刘主任也有儿子啊?”
也不怪他这么惊讶,刘主任搬来这个社区一年多,大家都知道她是独居女人。对于她的来历也只知道她曾经下过乡,在乡下呆过几年。
因着前几年那样的环境,大家本能的猜测她是那个时代的受害者。自然也没有人去深究她的过去。
只是,这么长时间,都没见她家有别的人进出往来。(并不是她不与亲人来往,只是她的亲人身份特殊,就算来往,也不会让社区居民围观。)
于是,大家就脑补出她是无儿无女,孤家寡人一个的信息来了。现在突然听她亲口说起自己的儿子,可不就当场失态了吗?
少年的观注点明显与他父亲不同,听了刘玉梅的话后,他眼睛锃亮,激动的拽着刘玉梅的胳膊道:“刘阿姨,您儿子十五岁就能上战场立功啊!太厉害了!那他现在还在部队吗?”
说起自家儿子,刘玉梅眼中尽是思念与慈爱,声音有些飘忽地道:“他啊!我也不知道他现在在哪儿,我已经十年没见着他了。”
啊?
看她这样,少年只觉心里一酸,连忙道歉,“刘阿姨,对不起!我不知道……不过,您别难过,您的儿子是英雄,他是为国捐躯,会永远活在我们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