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一个妇人便面带喜色的跑了进来,说是少爷回来了,人已经到门口了。
  先是愣了一下,孟奶奶才反应过来,立刻就站起来,“真的?”
  “自然。”
  孟奶奶和孟盼立刻就抱着孩子走了出去,果然在院子里见到了一年多未见的孙子/小弟。
  阿瑶回来,家里自是好一番的热闹,亲人相见,也是说不完的叙旧交谈。
  “这是六姐的孩子?”阿瑶抬头就对上了一双黑溜溜的大眼睛,笑着问道。他启程去京城的时候,孟盼已经有了七个月的身孕。
  孟盼笑着点点头:“恩,叫珣哥儿,马上就要一岁了。”说着就把孩子递给了阿瑶,“你这个做舅舅的怕是第一次见到外甥,来,你们舅甥俩,也好好相亲一番。”
  阿瑶抱着孩子也逗弄了好一会儿。
  这孩子倒是乖觉的很,不吵不闹的,只是一个劲的盯着阿瑶在看。
  因阿瑶的回来,家里很是热闹了几日,尤其是在知道阿瑶已经考中进士,马上就要到陵水县任县令的,更是让孟家人喜的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精神都有些小恍惚,他家也成了官家。
  接下来很是忙碌了几日,知道阿瑶回来,亲戚们也都纷纷的登门拜访,出嫁的姐姐也要回来,再然后也要到夫子那边拜会一回。
  除此之外,最重要的一件事。
  就是要解决自己的‘终身大事’。
  阿瑶太了解孟家人的性情,知道自己想要不娶妻,是不可能的事,但真的让他娶个女人回来,阿瑶是没办法接受的,毕竟她如今虽然是男子,但本质上还是个女的啊!
  喜欢的是唇红齿白的美少年,不是美少女。
  如今他也十九,科举也中了,亲事怕拖不下去了。
  好在他早有打算。
  他这次回来带回来一个未婚妻,并且回来就开始安排成亲的事情,至于他这个未婚妻的身份,一个被嫡母不容随意就打发出门的庶女。
  貌美温柔,他很是中意。
  其实阿瑶这番话虽然是合情合理,但却经不起推敲,都是漏洞,不过孟家人对阿瑶却有种盲目的信任,对他这番话,却没有任何的怀疑,甚至很是怜惜同情他未婚妻的遭遇。
  不过也有精明的察觉出不同,像是孟盼,只是她向来聪明会来事,又会看眼色,眼看着自家小弟对这个未婚妻态度不同,很是看重,自是不会把心中的疑惑说出来。
  半个月后,
  阿瑶便成了亲,并且带着新婚妻子,赴任了。
  孟家人自然没有不愿意的,相反,他们很是支持,尤其是孟奶奶,孙媳妇自然要和孙子一起赴任才行,若是分隔两地的她,她要到什么时候才能抱上重孙子。
  而王氏,张氏和田氏也都是这个意思。
  她们可还等着抱孙子呢。
  作者有话要说:
  恩,这个故事到这里就算是完结了。
  明天还有一章,算是番外的一个小交待吧。
  第245章 独苗
  阿瑶在陵水县一呆就是六年的时间。
  虽然比他预计中要长一些, 但同样的,他的政绩也颇为的不俗,任职期间没有一件冤案错案,也无积累的案件,更是积极的发展经济,解决一些遗留的问题。
  像是修路铺路,陵水县的地址位置不算偏僻, 但因多雨的缘故,路途泥泞难行, 外出很是不方便。
  这也是导致陵水县经济并不发达的一大原因。
  在大宁朝,其实已经有了水泥的出现,只是比起后世的水泥, 如今的水泥只能算是粗糙简陋版,凝结后的坚固性没那么好, 而且一旦遭到重物碾压, 会出现裂痕。
  不过这对阿瑶来说也已经足够了。
  既是有现成的, 也省的他再去折腾了,陵水县之所以没有,并不是因为其他,纯粹是因为县衙内的库银不足。
  陵水县衙的库银, 除了要上缴给国库的之外, 剩余的,县令会酌情的往自己口袋里塞一些,而上任县令虽然不是个贪的, 但也清廉不到什么地方去,因此阿瑶到的时候。
  县衙库房,不说穷的一清二白,也没剩多少。
  若是集资也不现实,陵水县的经济一般,百姓虽然不至于饿肚子,但手里也没多少的余钱。不过也不是一点办法都没有,例如,让商户主动的捐钱。
  其实这很好操作的,商户们不缺钱,他们要的是好名声,阿瑶就给他们这个名声,像是什么德善之家,还大方的允诺,贡献最大的三家人,他还可以往上请封。
  到时候给他们讨个科举的名额,也是有可能的。
  士农工商,商人的地位不高,而且法律规定,商户三代内,是不许科举的。
  商户不缺吃喝,日子过得自是比一般百姓要富足的多,人是都有特性的,解决了吃喝住行后,便会想起其他的。就像是商户一样,不缺钱,就很注重自己的名声和权势。
  而对一些白手起家的商户来说,更是如此。
  因此,
  阿瑶给出的这个奖励,不得不说是个极大的诱惑,尤其是对家里有读书天赋,但碍于身份,却不能参加科举的商户。
  所以阿瑶几乎没费太大的功夫,便把修路的钱给凑齐了。
  历时半年的时间,陵水县第一条官路便出现了。
  阿瑶自是要兑现自己的承诺,贡献最大的三家人,每家都有一个可以参加科举的名额,除此之外,阿瑶还在官路门,设立了功德碑,把这三家的名字刻上去。
  算是皆大欢喜,双方都满意。
  路修好之后,接下来经济的发展就比较容易了,阿瑶也不是第一次做父母官,对一个县城的发展,他也是很有心得。
  ……
  六年的时间过去。
  在阿瑶的治理下,陵水县由一个不起眼的小县城,发展成一个富庶的县。
  阿瑶也因为有了实干的政绩,而受到嘉奖,官职调任,升了一级,成了从六品的布政司经历。
  调任的时候,阿瑶也特意的回了一趟青山县的家里。
  这六年里,他远在陵水县,除了大力发展陵水县的经济之外,还有也解决了孟家人一直都操心的子嗣问题。
  到陵水县任职的半年后,他便给家里写了信,说是妻子怀孕了,又两个月的时间,又去了一封信,告诉他们妻子肚子大的不寻常,大夫说很有可能是双胎。
  次年的四月份。
  便告诉他们,妻子顺利的生下三个儿子,不过妻子却伤了身体,缠绵病榻,大夫说熬不过多长时间。
  并且特意把他们接过来,说是帮他照顾,未等孟奶奶他们赶过来,他的妻子便已经病逝了。
  对孟奶奶和王氏来说。
  孙媳妇/儿媳妇的病逝,虽然悲痛,毕竟这个媳妇可是他们孟家的功臣,一下给家里添了三个孙子,却不想这样的福薄。不过到底没怎么相处过,感情也不深厚,伤心了一阵,在看到孩子后,便也已经忘的差不多了。
  阿瑶便以自己公务繁忙,妻子也已经过世,让孟奶奶她们把孩子带回去暂时的抚养,并且按照先前已经说好的,把次子和三子,分别的过继给二叔和三叔做孙子,继承他们这一房。
  二叔三叔他们自是欢喜的,要知道他们可早就盼着这一天呢,尤其是二婶和三婶,真的是抱着孩子不撒手,怎么看怎么喜欢。
  王氏是有些不愿意的,自己的孙子,居然要过继出去,也别提什么约定,当初说的时候,她可没答应。
  不过她再不情愿,胳膊扭不过大腿,阿瑶发话了,她再不情愿,也只能忍着。
  这三个孩子,阿瑶给他们起名,孟淮,孟潮和孟洋。
  如今已经五岁了。
  阿瑶之所以特意饶了一圈,赶回来,也是想把孩子一起带走,五岁了,要开蒙了。
  而且他不在。
  孟奶奶他们几个养孩子的方式,也让阿瑶很是不放心,还是早点接到自己身边,省的日后养成纨绔子弟。
  知道阿瑶要把孩子带走。
  不止是孟奶奶不舍,王氏,张氏和田氏就更不舍了,孩子可是她们手把手抚养长大,现下正是最招人疼的年纪,她们哪里舍得?
  但再不舍,
  她们也知道,孩子跟在阿瑶的身边,来日才更有前途,尤其是张氏和田氏,想的就更多一些。
  虽然三个孩子都是阿瑶的,但潮哥儿和洋哥儿已经过继给他们,名义上已经不是阿瑶的儿子,比起淮哥儿倒是有些底气弱。
  因此,心里纵然不舍,还是答应了。
  这一走又是三年的时间。
  不过三年一次的任期到了。
  这次阿瑶虽然是平调,但却被调回了丰州青阳府,距离青山县不算远,坐马车只需要一日的路程。
  孟家人很是高兴。
  这样不管是阿瑶回来还是她们过去,都方便许多。
  其实王氏她们也不是没有提出,要跟着阿瑶一起外任,只是阿瑶没答应,而且理由寻的很好,孟奶奶年迈经不起颠簸,而且她们都已经在青山县生活习惯,咋然搬到陌生的地方,也会不自在。
  他平日里又忙的很,也照顾不到她们,倒不如留在青山县,而且过上几年的时间,他也是要调任回来的。
  因知道这次调任到青阳府,可能要呆上好一段时间,所以阿瑶便打算把家人都带过去,青阳府那边也已经让人安置好了。
  对此,
  孟奶奶她们虽然舍不得这里的一切,但也没有拒绝。
  ……
  十年后,青山县。
  孟大牛又一次被妻子赵娇娇拉着来到了孟府,看着刚刷过的大门,还泛着一股桐油味,他的脸上带着怨怼和不甘。
  都是孟家的子孙,为什么差距就这么大呢?
  他面朝黄土背朝天,每天辛勤劳作,但却将将的养活妻儿。
  “还愣在这里做什么?还不快点敲门?”赵娇娇看着发愣的孟大牛,推了他一把,厉声说道。
  她怎么就嫁给这么一个窝囊的男子,连妻儿都养不活,真是没用,自己没本事也就算了,连讨好人都不会。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