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气数已尽(求订阅!)
…
宋军打破盖州城之后,童贯将宋军一分为二——刘镇和刘镇的本部人马以及十节度和十节度的本部人马来攻打晋宁府,而王禀则带领其他人马攻打壶关。
壶关地处太行山东南端,境内多山,因为两山夹峙,山形似壶,而得名,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绝对可以说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因此,所有人都觉得,会是晋宁府先被攻破。
可结果却出乎所有人意料——壶关先被攻破了。
这可不仅仅是因为李衍接手了晋宁府的防御,还因为壶关那边打得非常好。
怎么个好法?
宋江之前不是招降了耿恭等降将么。
也是因为田虎太不得人心。
这些降将竟然铁了心的跟宋江这个义薄云天的好汉,里应外合为宋军打开了壶关。
通过壶关,宋军又一次分兵——一支直接攻打招德府,另一支走五龙山、百谷岭从后面攻打招德府。
前后夹击之下,招德府没能支撑太久就被宋军攻破了。
在这之后,宋军第三次分兵——一路走潞城县,一路走襄垣县。
可以说,壶关这一路的宋军,势如破竹。
在这种情况下,大批大批的晋国军民逃到了晋宁府,这其中又以李衍的岳丈乌利得安最为果决,竟然将全族都迁了过来。
李衍将钮文忠、乌利得安等晋国将领叫来商议:“如今的形势并不是太好,来晋宁府的人又越来越多,而且府库中的粮食还越来越少,咱们是不是先将将士们的家眷和平民转移走,以防万一?我们来时的那条山道虽险,但要是有人带领的话,还是能翻越过去的,另外,山的那边,有我近万马军,还有一万水军和数千只船,必能将他们送到安全的地方。你们放心,等我二哥击退宋军,我一定会再将他们送回来。”
乌利得安道:“我赞同大都督的提议,打仗是军人的事,让咱们家眷和平民先撤到安全的地方,这样咱们才能安心打仗。”
有乌利得安带头,其实晋国将领纷纷道:
“不错,先将家眷送到安全的地方,我等才能安心与宋军拼命。”
“老父、老母若能在安全之地安享晚年,我亦算是尽了孝道。”
“我儿若是能苟活性命,我纵然是战死,也算是给我家留了个后,九泉之下就算见到列祖列宗也能有所交代。”
“……”
如今,晋国的形势越来越差,谁不想先安顿好自己的家眷?
再者说,很多人都看明白了,未来他们很有可能得跟李大都督混饭吃,自然得听从李大都督的安排。
至于田虎。
方腊、田虎、王庆之中,属田虎最不得人心——自从田虎得了势之后,在其境内横征暴敛,以供他自己享乐,根本不管治下之民的死活,搞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如果不是连年灾荒让民众活不下去而跟着田虎攻打州县能有一口饭吃,谁又会跟田虎沆瀣一气?
更关键的是,大都督英明神武,爱民如子,又真正能做到,有功就赏,有罪必罚,乃是仁主的不二人选。
所以,在李衍和田虎之间做选择,傻子都会选。
当然,也有像钮文忠这样一心为晋国的。
奈何!
这样的人实在是太少了,少到他们都不敢发出声音反对,少到就算他们发出声音反对也会被赞同的声音完全压下,甚至有人在想,谁要是敢妨碍我的前程,我就将他干掉。
总而言之,晋国的民众开始向台湾郡转移。
……
短短三个多月时间,田虎的头发就白了大半。
自古以来,造反就是华山一条路,不成功,就是死。
因此,晋国如果被宋国灭掉,别人都有活命的可能,唯独田虎和田虎的一家老小必死无疑。
田虎又怎么能不愁?
田虎问满朝文武:“如今宋军的两路大军已经到榆社县和襄垣县,再破几座州县就可以夹击咱们威胜了,我等该如何应对?”
国丈范权出列,道:“金国已经攻破辽上京,披靡之势已定,金主雄才大略,英谟睿略,豁达大度,知人善任,且没有门户成见,微臣认为大王可以北上助金代辽,大王御林卫驾等精兵二十余万,武乡、沁源二县各有精兵五万,就算不算晋宁府的八万大军,大王还有三十万大军,北上助金代辽,金主必定不会亏待大王。”
最近这段时间,由于内心极度恐慌,田虎又下令强征了二十万士卒,可以说,除了逃去晋宁府和深山之中的,晋国境内的青壮年几乎全都被田虎强征为兵,军队总人数直奔五十万大关而去,大有破釜沉舟的意思。
房学度出列,道:“咱们威胜,万山环列,粮草足支二年,大王手握二十万大军,东有武乡,西有沁源二县,各有精兵五万,后有太原县、祈县、临县、大答县,城池坚固,粮草充足,且大都督又为大王您守住了晋宁县,大王您现在是可战可守可退,又何必当那遗臭万年的卖国之人?再者说,宁为鸡首,不为牛后,受金国驱使,哪有大王自己做主痛快?”
房学度最后这句话打动了田虎——当了这么多年晋王逍遥惯了之后,田虎是真不愿意去伺候别人!
所以,田虎道:“好,那就跟宋军一决雌雄!”
房学度再进言:“恁地,绵山绝不能丢,若是绵山丢了,咱们的退路可就没了,微臣愿意为大王守卫绵山!”
田虎的大眼珠子转了转,道:“本王离不开太尉,让二郎和郑之瑞带十万大军去驻守绵山,如何?”
房学度想说:“我去驻守绵山,真是为大王你好,绵山若失,大王你可就真没有退路了。”,可这话却不能说,田虎这明显是更相信自己的兄弟,不相信他房学度,让他怎么说这话?
离开晋王宫,回到家中,房学度将一家老小全都叫来,道:“我观晋国气数已尽,你们简单收拾一下细软,然后去晋宁府投大都督,大都督对我很赏识,曾三次招揽我,必会厚待你们……”
……
宋军打破盖州城之后,童贯将宋军一分为二——刘镇和刘镇的本部人马以及十节度和十节度的本部人马来攻打晋宁府,而王禀则带领其他人马攻打壶关。
壶关地处太行山东南端,境内多山,因为两山夹峙,山形似壶,而得名,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绝对可以说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因此,所有人都觉得,会是晋宁府先被攻破。
可结果却出乎所有人意料——壶关先被攻破了。
这可不仅仅是因为李衍接手了晋宁府的防御,还因为壶关那边打得非常好。
怎么个好法?
宋江之前不是招降了耿恭等降将么。
也是因为田虎太不得人心。
这些降将竟然铁了心的跟宋江这个义薄云天的好汉,里应外合为宋军打开了壶关。
通过壶关,宋军又一次分兵——一支直接攻打招德府,另一支走五龙山、百谷岭从后面攻打招德府。
前后夹击之下,招德府没能支撑太久就被宋军攻破了。
在这之后,宋军第三次分兵——一路走潞城县,一路走襄垣县。
可以说,壶关这一路的宋军,势如破竹。
在这种情况下,大批大批的晋国军民逃到了晋宁府,这其中又以李衍的岳丈乌利得安最为果决,竟然将全族都迁了过来。
李衍将钮文忠、乌利得安等晋国将领叫来商议:“如今的形势并不是太好,来晋宁府的人又越来越多,而且府库中的粮食还越来越少,咱们是不是先将将士们的家眷和平民转移走,以防万一?我们来时的那条山道虽险,但要是有人带领的话,还是能翻越过去的,另外,山的那边,有我近万马军,还有一万水军和数千只船,必能将他们送到安全的地方。你们放心,等我二哥击退宋军,我一定会再将他们送回来。”
乌利得安道:“我赞同大都督的提议,打仗是军人的事,让咱们家眷和平民先撤到安全的地方,这样咱们才能安心打仗。”
有乌利得安带头,其实晋国将领纷纷道:
“不错,先将家眷送到安全的地方,我等才能安心与宋军拼命。”
“老父、老母若能在安全之地安享晚年,我亦算是尽了孝道。”
“我儿若是能苟活性命,我纵然是战死,也算是给我家留了个后,九泉之下就算见到列祖列宗也能有所交代。”
“……”
如今,晋国的形势越来越差,谁不想先安顿好自己的家眷?
再者说,很多人都看明白了,未来他们很有可能得跟李大都督混饭吃,自然得听从李大都督的安排。
至于田虎。
方腊、田虎、王庆之中,属田虎最不得人心——自从田虎得了势之后,在其境内横征暴敛,以供他自己享乐,根本不管治下之民的死活,搞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如果不是连年灾荒让民众活不下去而跟着田虎攻打州县能有一口饭吃,谁又会跟田虎沆瀣一气?
更关键的是,大都督英明神武,爱民如子,又真正能做到,有功就赏,有罪必罚,乃是仁主的不二人选。
所以,在李衍和田虎之间做选择,傻子都会选。
当然,也有像钮文忠这样一心为晋国的。
奈何!
这样的人实在是太少了,少到他们都不敢发出声音反对,少到就算他们发出声音反对也会被赞同的声音完全压下,甚至有人在想,谁要是敢妨碍我的前程,我就将他干掉。
总而言之,晋国的民众开始向台湾郡转移。
……
短短三个多月时间,田虎的头发就白了大半。
自古以来,造反就是华山一条路,不成功,就是死。
因此,晋国如果被宋国灭掉,别人都有活命的可能,唯独田虎和田虎的一家老小必死无疑。
田虎又怎么能不愁?
田虎问满朝文武:“如今宋军的两路大军已经到榆社县和襄垣县,再破几座州县就可以夹击咱们威胜了,我等该如何应对?”
国丈范权出列,道:“金国已经攻破辽上京,披靡之势已定,金主雄才大略,英谟睿略,豁达大度,知人善任,且没有门户成见,微臣认为大王可以北上助金代辽,大王御林卫驾等精兵二十余万,武乡、沁源二县各有精兵五万,就算不算晋宁府的八万大军,大王还有三十万大军,北上助金代辽,金主必定不会亏待大王。”
最近这段时间,由于内心极度恐慌,田虎又下令强征了二十万士卒,可以说,除了逃去晋宁府和深山之中的,晋国境内的青壮年几乎全都被田虎强征为兵,军队总人数直奔五十万大关而去,大有破釜沉舟的意思。
房学度出列,道:“咱们威胜,万山环列,粮草足支二年,大王手握二十万大军,东有武乡,西有沁源二县,各有精兵五万,后有太原县、祈县、临县、大答县,城池坚固,粮草充足,且大都督又为大王您守住了晋宁县,大王您现在是可战可守可退,又何必当那遗臭万年的卖国之人?再者说,宁为鸡首,不为牛后,受金国驱使,哪有大王自己做主痛快?”
房学度最后这句话打动了田虎——当了这么多年晋王逍遥惯了之后,田虎是真不愿意去伺候别人!
所以,田虎道:“好,那就跟宋军一决雌雄!”
房学度再进言:“恁地,绵山绝不能丢,若是绵山丢了,咱们的退路可就没了,微臣愿意为大王守卫绵山!”
田虎的大眼珠子转了转,道:“本王离不开太尉,让二郎和郑之瑞带十万大军去驻守绵山,如何?”
房学度想说:“我去驻守绵山,真是为大王你好,绵山若失,大王你可就真没有退路了。”,可这话却不能说,田虎这明显是更相信自己的兄弟,不相信他房学度,让他怎么说这话?
离开晋王宫,回到家中,房学度将一家老小全都叫来,道:“我观晋国气数已尽,你们简单收拾一下细软,然后去晋宁府投大都督,大都督对我很赏识,曾三次招揽我,必会厚待你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