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奇妙鲜香
杨世友嘴上虽然这么说,但是手下的动作却明显加快了。
他飞快地调匀料汁,薄薄地勾了一道芡粉之后,浇在盘中的熊掌上,手中的锅都还没放下,就已经迫不及待地用左手击响了铜锣。
衙役快步走过来,端起杨世友的菜,领着他也朝城隍庙里面走去。
如此一来,台上唯一被剩下的就是沈家菜京城分号的掌勺,沈斌沈师傅了。
沈家菜的名头,虽然在厨行里面还算响亮,可以说是南北皆知。
但是在老百姓的眼里,沈斌对他们来说就是个什么酒楼分店的掌勺。
就算是京城来的又如何,此时磨磨蹭蹭落到最后,可见南方厨子就是不如咱们北方的大厨。
这不过是老百姓缺乏逻辑和盲目护短的心理,但是围观的百姓跟台子离得实在太近,沈斌又站在最边上的位置,人群里有什么骚动,他都听得一清二楚。
虽说他能够成为京城分号的掌勺,可见是有真材实料的。
但是他也从来没在这么多人面前公开做菜,如今还要被各种质疑和嘲讽。
沈斌虽然表面看起来还算稳健,但心里其实已经乱了。
若是廖老爷子看到他此时的样子,肯定一眼就能看出来,他那看起来依旧娴熟的动作,此时看起来多了几分拘谨。
人的心理状态或多或少都会产生身体反应,而沈斌极力控制情绪的后果就是他浑身的肌肉绷紧,导致他的动作僵硬甚至有些微的变形。
不过此时,廖老爷子并没有站在二楼的栏杆边,他正坐在桌前,准备品尝夏月初跟杨世友的两道菜品。
夏月初领先一步上得楼来,最先完成菜品的曹东城此时已经在一旁垂手而立,想必是已经结束了试吃。
衙役将夏月初的菜品放在桌上,抬手揭开了上面的漆器圆盖。
香中带鲜的味道瞬间在屋内迸发开,周围的衙役们都忍不住使劲儿吸几口气,眼巴巴地看着桌上的那道菜。
蒸熟后的冬瓜皮色更亮,深绿色的瓜皮上,刻着细密繁复的花纹,线条流畅自然,足见刀工精湛。
靠皮的一圈瓜瓤泛着淡淡的碧绿,像一块价值连城的玉璧。
一只被酱汁染成浅棕色的熊掌被朵朵鲜花簇拥着,静静地卧在“玉璧”正中,熊掌的上头居然还摆了十几粒淡粉色的丸子。
夏月初笑着说:“各位大人,各位评判,民女今天做的这道菜名为掌上明珠。”
这别出心裁的名字让屋里众人都是一愣,随后又都相继露出笑容,这熊掌上的一粒粒丸子,可不正像是一颗颗淡粉色的珍珠一般。
“好,这名字起的好,妙极!”廖老爷子忍不住夸了一句,然后道,“不过这个菜,最重要的还是味道,味道不好,摆盘再好看,名字再巧妙,可也都是白搭啊!”
廖老爷子这话其实只是在跟夏月初逗趣,但是屋里其他人却并不清楚,还以为他并不喜欢这种形式上的东西。
之前还在懊恼自己菜名太过普通的曹东城,此时重新淡定下来,脸上挂着笑意,等着廖老爷子试菜。
杨世友听了更是得意不已,斜楞了夏月初一眼,心道,我刚才说什么来着,做菜为的还不是吃,弄那么多花里胡哨的名堂,根本就是本末倒置。
廖老爷子开始试吃,先夹了一个上面的鱼丸细细品味。
夏月初剁鱼茸的时候,并没有用刀刃,而是用刀背一点点砸碎的,最大程度保证了鱼肉纤维的完整,再搅入虾粒和鲍鱼粒增加口感。
一颗颗虾粒和鲍鱼粒被鱼肉纤维包裹,在本就无比弹牙的口感中还能凸显出自己的存在感,三种不同的口感和味道在唇舌间交融嬉戏,仿佛在口中活过来了一样。
这还没吃到主食材,只不过是配菜罢了,就已经有这样的惊喜。
廖老爷子忍不住看向夏月初,这个丫头的上限究竟是在哪里?还是说,她根本就没有所谓的上限?
想到这里,廖老爷子心里难免有些幽怨,这么好的一个苗子,怎么就落到别人手里了,若是自己能早点碰上……
他心里这样想着,面上的表情就不免有些不那么好看,再幽幽地瞥上夏月初一眼,还真像是对她的菜品不满似的。
夏月初倒是半点儿都不紧张,以她对廖老爷子的了解,一看就知道他这会儿肯定又冒出什么奇奇怪怪的想法了。
何怀生忍不住低声提醒道:“师父,您快尝尝熊掌啊,等会儿都凉了。”
后头可还有那么多人等着您吃过才能品尝呢!
廖老爷子这才回过神来,忙从盘中盛了一大勺裹着芡汁的熊掌到自己碗中。
夏月初整道菜是蒸出来的,无论是底下的盘子,还是中层的肉臊,出锅时都是滚热的。
上面的芡汁和盖子也起到了保温的作用,加上楼上四周都升了碳炉,屋里十分温暖,所以此时的熊掌被挖走一勺之后,顿时升腾起热气,带着香味往众人的鼻孔里钻。
原本还一脸轻松的杨世友,闻到这个味道之后,神色顿时变得凝重起来。
不应该啊,怎么可能这么香?
熊掌本身其实并没有什么味道,一般情况下为了保证熊掌的完整,烹饪的时候也不会腌制或是切开,所以唯一可以调味的方法便是勾芡浇汁。
但是夏月初这道“掌上明珠”,味道却格外的鲜香,以杨世友多年的经验来看,这绝不仅仅是芡汁能够做到的。
廖老爷子这边熊掌一入口,原本微眯的眼睛瞬间睁大,甚至连眼角层叠的皱纹都被撑开了,眼中闪烁着惊诧和难以置信的神色。
他在御膳房多年,熊掌这种在民间颇为珍贵的食材,在御膳房里也不过就是寻常,说句不客气的话,这么多年也没少吃。
但是夏月初做的这个熊掌,却与他吃过的都有不同。
熊掌入口胶弹,微抿即化,浓浓的胶质充斥口中,却并不似想象中那样稠厚黏腻,反而带着些微冬瓜的清爽和一种说不出的鲜香。
这股鲜香之味,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
他飞快地调匀料汁,薄薄地勾了一道芡粉之后,浇在盘中的熊掌上,手中的锅都还没放下,就已经迫不及待地用左手击响了铜锣。
衙役快步走过来,端起杨世友的菜,领着他也朝城隍庙里面走去。
如此一来,台上唯一被剩下的就是沈家菜京城分号的掌勺,沈斌沈师傅了。
沈家菜的名头,虽然在厨行里面还算响亮,可以说是南北皆知。
但是在老百姓的眼里,沈斌对他们来说就是个什么酒楼分店的掌勺。
就算是京城来的又如何,此时磨磨蹭蹭落到最后,可见南方厨子就是不如咱们北方的大厨。
这不过是老百姓缺乏逻辑和盲目护短的心理,但是围观的百姓跟台子离得实在太近,沈斌又站在最边上的位置,人群里有什么骚动,他都听得一清二楚。
虽说他能够成为京城分号的掌勺,可见是有真材实料的。
但是他也从来没在这么多人面前公开做菜,如今还要被各种质疑和嘲讽。
沈斌虽然表面看起来还算稳健,但心里其实已经乱了。
若是廖老爷子看到他此时的样子,肯定一眼就能看出来,他那看起来依旧娴熟的动作,此时看起来多了几分拘谨。
人的心理状态或多或少都会产生身体反应,而沈斌极力控制情绪的后果就是他浑身的肌肉绷紧,导致他的动作僵硬甚至有些微的变形。
不过此时,廖老爷子并没有站在二楼的栏杆边,他正坐在桌前,准备品尝夏月初跟杨世友的两道菜品。
夏月初领先一步上得楼来,最先完成菜品的曹东城此时已经在一旁垂手而立,想必是已经结束了试吃。
衙役将夏月初的菜品放在桌上,抬手揭开了上面的漆器圆盖。
香中带鲜的味道瞬间在屋内迸发开,周围的衙役们都忍不住使劲儿吸几口气,眼巴巴地看着桌上的那道菜。
蒸熟后的冬瓜皮色更亮,深绿色的瓜皮上,刻着细密繁复的花纹,线条流畅自然,足见刀工精湛。
靠皮的一圈瓜瓤泛着淡淡的碧绿,像一块价值连城的玉璧。
一只被酱汁染成浅棕色的熊掌被朵朵鲜花簇拥着,静静地卧在“玉璧”正中,熊掌的上头居然还摆了十几粒淡粉色的丸子。
夏月初笑着说:“各位大人,各位评判,民女今天做的这道菜名为掌上明珠。”
这别出心裁的名字让屋里众人都是一愣,随后又都相继露出笑容,这熊掌上的一粒粒丸子,可不正像是一颗颗淡粉色的珍珠一般。
“好,这名字起的好,妙极!”廖老爷子忍不住夸了一句,然后道,“不过这个菜,最重要的还是味道,味道不好,摆盘再好看,名字再巧妙,可也都是白搭啊!”
廖老爷子这话其实只是在跟夏月初逗趣,但是屋里其他人却并不清楚,还以为他并不喜欢这种形式上的东西。
之前还在懊恼自己菜名太过普通的曹东城,此时重新淡定下来,脸上挂着笑意,等着廖老爷子试菜。
杨世友听了更是得意不已,斜楞了夏月初一眼,心道,我刚才说什么来着,做菜为的还不是吃,弄那么多花里胡哨的名堂,根本就是本末倒置。
廖老爷子开始试吃,先夹了一个上面的鱼丸细细品味。
夏月初剁鱼茸的时候,并没有用刀刃,而是用刀背一点点砸碎的,最大程度保证了鱼肉纤维的完整,再搅入虾粒和鲍鱼粒增加口感。
一颗颗虾粒和鲍鱼粒被鱼肉纤维包裹,在本就无比弹牙的口感中还能凸显出自己的存在感,三种不同的口感和味道在唇舌间交融嬉戏,仿佛在口中活过来了一样。
这还没吃到主食材,只不过是配菜罢了,就已经有这样的惊喜。
廖老爷子忍不住看向夏月初,这个丫头的上限究竟是在哪里?还是说,她根本就没有所谓的上限?
想到这里,廖老爷子心里难免有些幽怨,这么好的一个苗子,怎么就落到别人手里了,若是自己能早点碰上……
他心里这样想着,面上的表情就不免有些不那么好看,再幽幽地瞥上夏月初一眼,还真像是对她的菜品不满似的。
夏月初倒是半点儿都不紧张,以她对廖老爷子的了解,一看就知道他这会儿肯定又冒出什么奇奇怪怪的想法了。
何怀生忍不住低声提醒道:“师父,您快尝尝熊掌啊,等会儿都凉了。”
后头可还有那么多人等着您吃过才能品尝呢!
廖老爷子这才回过神来,忙从盘中盛了一大勺裹着芡汁的熊掌到自己碗中。
夏月初整道菜是蒸出来的,无论是底下的盘子,还是中层的肉臊,出锅时都是滚热的。
上面的芡汁和盖子也起到了保温的作用,加上楼上四周都升了碳炉,屋里十分温暖,所以此时的熊掌被挖走一勺之后,顿时升腾起热气,带着香味往众人的鼻孔里钻。
原本还一脸轻松的杨世友,闻到这个味道之后,神色顿时变得凝重起来。
不应该啊,怎么可能这么香?
熊掌本身其实并没有什么味道,一般情况下为了保证熊掌的完整,烹饪的时候也不会腌制或是切开,所以唯一可以调味的方法便是勾芡浇汁。
但是夏月初这道“掌上明珠”,味道却格外的鲜香,以杨世友多年的经验来看,这绝不仅仅是芡汁能够做到的。
廖老爷子这边熊掌一入口,原本微眯的眼睛瞬间睁大,甚至连眼角层叠的皱纹都被撑开了,眼中闪烁着惊诧和难以置信的神色。
他在御膳房多年,熊掌这种在民间颇为珍贵的食材,在御膳房里也不过就是寻常,说句不客气的话,这么多年也没少吃。
但是夏月初做的这个熊掌,却与他吃过的都有不同。
熊掌入口胶弹,微抿即化,浓浓的胶质充斥口中,却并不似想象中那样稠厚黏腻,反而带着些微冬瓜的清爽和一种说不出的鲜香。
这股鲜香之味,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