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很有道理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汪静清还送来了一包茶叶……是一包龙井。
  一分钟以后,郑峰和李云帆走进了汪静清家的院门。
  对郑峰和李云帆的感谢,汪静清不以为然。
  “不就是一床被子吗?也值得说一个‘谢’字?”
  汪静清吩咐女儿泡了一壶茶。
  汪静清是一个非常热心,又是一个非常健谈的人,他让女儿泡茶,就是想让郑峰、李云帆坐下来聊聊。
  屋子里面只有父女两人,汪静清的妻子因为母亲生病,回南京省亲并照顾母亲去了。
  不一会,其他人都跑到汪静清家来了。
  汪静清在堂屋中间放了一个火盆,点着火以后,又在火盆里面放了一些木柴和木炭,这些木炭是汪静清从高岗镇上买来的,汪静清有比较严重的风湿病,当地的气候不同于省城南京,汪静清下放到这里以后,唯一不适应的就是这里的气候。所以,他每年秋末冬初的时候,他都要准备一些木炭。
  汪静清的女儿名叫汪玉洁,她动作非常麻利,很快就泡好了茶,当她把茶杯端进堂屋的时候,屋子里面顿时飘荡着茶香味。
  汪静清还让女儿炒了几斤花生。花生是秋天刚分的,村民们舍不得的吃,不是拿到集镇上卖了,就是拿去榨油和换油去了。汪静清家的几十斤花生全留了下来。
  原本素不相识的人,不需要任何铺垫,很快就一见如故。
  郑峰和李云帆觉得汪静清有话要说。
  两个人的感觉没有错,汪静清的第一句话就使郑峰和他的战友们惊愕不已。
  “郑局长,我一直觉得高建国家的火灾有问题。”
  郑峰和李云帆很想听听汪静清的高见:“汪先生,您跟我们说说,好吗?”
  李云帆从烟盒里面抽出一支香烟递给汪静清。
  汪静清犹豫片刻,才接过香烟。
  这时候刘玉洁正好推门进入堂屋:“爸爸,你忘了妈妈临走的时候是怎么说的了吗?”
  汪静清赶忙将香烟还给了李云帆:“算了,不抽了。”汪静清不无遗憾道。
  “郑局长,我爸爸有哮喘病,好不容易才把香烟戒掉,我妈妈到南京去的时候,特别叮嘱他不要抽烟,他也答应了。爸爸,你的自觉性也太差了吧!”
  汪静清端着茶杯喝了一口茶:“狐仙之说,纯属无稽之谈。郑局长,我从南京下放到这里劳动改造,没有想到这里的乡亲迷信思想这么严重,过去,我只知道他们愚昧落后,但并没有直观的感受,我下放到这里来,算是开了眼界,这里的村民,绝大多数人都没有开化,解放已经很多年了,我做梦都没有想到他们思想观念仍然停留在解放前的水平。”
  “汪先生,您对高建国的失火案有没有什么想法,尽管说出来,我们需要您和乡亲们的帮助与支持。”郑峰道。
  “依我看,狐仙之说只是一个幌子,在我看来,高建国的家的火是人故意放的,包括第一起火灾也是人故意放的,这两起火灾也一定是同一个人放的。”
  “汪先生,您是外乡人,也是局外人,在高刘村,除了刘长海接和刘茂生家和高建国家有矛盾之外,还有没有其他人……或者其他人家和高建国家有矛盾呢?”
  “看不清,猜不透,在高刘村,有很多人都是藏着掖着的,你要想知道他们想些什么,这很难。”
  “您怎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
  “你别看高刘村,乡亲们之间,沾亲带故,大家平时相处的都不错,但这都是表象,人们都把自己真实的想法藏起来,封建迷信是他们手中的武器,封建迷信掩盖了很多的东西。”
  古语有“笑里藏刀”之说。
  《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就是一个“名为一把火,暗是一把刀。”的角色。
  郑峰和李云帆已经听出来了,大家在调查走访的过程中不要把注意力和精力完全放在刘长海的老婆和刘茂生的身上。
  汪静请的话应该是有所指的。
  “汪先生,您的意思是?”
  “郑局长,我能提一个问题吗?”
  “您快说。”
  “如果你是刘长海……或者刘长海的老婆,您会做这种事情么?”
  郑峰一时无语。
  “你们仔细想一想。”汪静清喝了一口茶,“火灾发生以后,高建国立马就想到了刘长海和刘茂生。”
  “汪先生,您是说,刘长海……或者刘长海的老婆阎巧巧和刘茂生不大可能做这种事情。是不是这样?”
  “越是可能的人,就越不可能。人们很快就会想到这两个人。”
  “您是说,高建国家发生的两起纵火案的凶手正是利用了这点?”
  “我就是这个意思,此人一定隐藏的非常深。越是不可能的人,就越是可能。”一句话,汪静清重复了两遍。重复是为了强调。
  汪静清的话意味深长。
  “越是的人不可能,就越是可能。”汪静清的话非常有道理,在郑峰和他的战友们侦破的案子中,很多事实不止一次地证实了这一点。
  “汪先生,我们应该从什么地方入手呢?”
  “这……我说不好,只要你们能确信一点就行了。”
  “确信哪一点?”
  “高建国家的两把火肯定是人故意放的。”
  “这我们已经确定了。要不然,我们也不会大来远的跑到高刘村来,汪先生,还有呢?”郑峰知道汪静清的话还没有说完。
  “这两把火一定是和高交过有积怨的人放的。”
  “这……我们已经确定了。”
  “这就够了。”
  “这就够了?”郑峰还是没有听明白。
  汪静清喝了两口茶:“只要是和高建国家有积怨的人,就一定能找到他的形迹,不管他把自己藏的有多深。”
  “您的意思是让我们沿着这条线继续查下去,在高刘村,除了刘长海、刘茂生家和高建国家有矛盾之外,应该还有人家和高家有积怨,而这些人又藏在暗处,您是这个意思吗?”
  “对,藏在暗处的人,恐怕连高家人都不知道。”
  锣鼓听声,说话听音,汪静清绕了这么大一个弯子,这才是主旨所在。
  和高建国家有积怨,而高家人却一无所知,这可能吗?
  “汪先生,这……怎么理解呢?”
  “高建国,或者高家人在无意之中得罪了什么人,或者因为生活的某一个方面遭人嫉恨,而高家人却浑然不知。”
  这种情况确实存在。
  汪静清为了证明自己的说法,举了一个例子。这个例子说的就是他自己。这个例子同时证明了上面两个观点。
  在汪静清被提拔当副总编之前,他和一个同事关系非常好,只要遇到外出采访和报道的事情,他们俩是报社公认的黄金搭档,在汪静清当上副总编之后,这个搭档和他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好。汪静清在工作和生活上,对他很照顾。在编辑部里面,大家都人为他们俩是最好的朋友。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