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四章明普问伤
庄松伟引着江安义来到西侧的花园,洛怀王府的规模比不上楚安王府,可是这花园的面积还是比江府还要大几分。园中有小山,山顶有亭,洛怀王一袭圆领白袍,黑发戴着金冠,一脸肃容等在亭中。
等江安义行礼毕,石重仁道:“今日父皇在御书房见我,说清田司令史潘和义托王兄上了道《请罢职田疏》,让我这个清田司督办看看是否可行。小王才识浅薄哪说得出好歹,所以携了抄本来找江大人,你这清田司使,恐怕还没看过属下的奏疏吧。”
江安义拿过奏疏,飞快地翻看了一遍,满篇的悲情、豪情,爱国忧民之心跃然纸上,而治理之策正是自己有意透露的罢职田田租折算铜钱、禄米。
将奏疏交还给洛怀王,江安义平静地问道:“万岁怎么说?”
石重仁注意看着江安义的脸色,见他波澜不惊,道:“莫非真如潘和义所说,他先向你禀报过,而你不准他上疏。”
江安义脸上闪过愠色,这个潘和义为了上进不择手段,剽窃自己的想法不说还顺手坑自己不把。
庄松伟在一旁道:“安义岂是那样的人,李东鸿和李来高皆是安义所举荐,倒是那个潘和义满口仁义道德,我看多伪。纵真如他所说安义不准上疏,安义也一定有其中的道理。”
知己难得,江安义感激地看了庄松伟一眼,笑道:“清者自清,庄兄知我。罢职田田租折算铜钱给付官吏我曾在酒后提及,当时还有李来高和刘逸兴在场,罢职田关系重大,眼下北征在即,宜静不宜动,我说此事要等北定之后再徐徐图之。”
石重仁笑道:“酒后失言,江大人将一场功劳拱手让人。小王记得你对潘和义器重有加,好像还有意将你夫人的师妹许配给他。啧啧,这小子太沉不住气了,要不然江大人可要替别人做了嫁衣还得赔上个新娘子。”
江安义微笑道:“福祸相依,何须在意。”
“江大人不在意,我王兄可把他当成宝。”石重仁在椅中探出身,伸手摘了一朵碗莲花,在手中把玩着,嘴角微翘露出笑意道:“我的王兄真是勤勉,大理寺和兵部的政务不够忙,又担上龙卫和暗卫的担子,知道我这个弟弟疏懒,准备把清田司的出领了去,可惜我向父皇辞呈,还被骂了一通。”
庄松伟劝道:“王爷,万岁看重于你,切不可玩物丧志,失了圣心。”
江安义心想这位庄兄实诚,生在皇家有几个省油的灯,洛怀王分明是在以退为进,要不然急巴巴地将自己叫来做什么。
“父皇说‘徐徐图之’是老成谋国之言”,石重仁道:“父皇让我告诉江大人一切照旧,不过潘和义所献的奏疏诚为良策,便在清田司下划出个职田署,让潘和义做从七品下的署令,专司清理职田事宜。”
八月初,吏部公文下,随同江安义前往姜州清理官田的官吏皆迁升一级,而潘和义却擢升了四阶,一跃成为从七品下的职田署令,专司清理职田事宜。紧接着各种流言传出,有说潘和义写了篇奏疏得到天子赞赏,有说潘和义投了楚安王的缘法,也有说是江安义向天子大力推荐。
大通坊潘家热闹起来,每天前来拜访的车马不断,潘和义换上簇新的浅绿色官袍一丝不苟地迎来送来,京中很快有赞语流出,夸他才学过人有名臣之风。等到《请罢职田疏》的内容流出来后,京中风议顿时分为两块,誉之者以为其忠君爱国,勇不惜身堪称士林楷模;毁之者骂他估名钓誉,为邀直名不顾他人死活。
潘和义镇定自若,笑骂由之,每天按时来清田司当差,只是散衙之后每每有人相邀,京中清流无不以结识他为荣。江安义并没有为难他,腾出几间官廨作为清田署,还给他安排了六名书令史,各地报来职田的情况都直接交给他办理。
那日喝酒刘逸兴和李来高都在场,自然知道潘和义这篇《请罢职田疏》的原由,刘逸兴表面无异,与潘和义谈笑如旧,而李来高则冷眼相对,潘和义数次上门都被他赶了出去。
李来高和思晨的亲事已经定了下来,准备年底成婚。欣菲抽空将潘和义的事告诉了思晴,思晴伤心地哭了一场,后来还私下找过潘和义,潘和义以母命难违为由与思晴断了关系,反倒让她看开了。
转眼又快到中秋,趁着江安义休沐,欣菲等人带着儿女拉着江安义上街买过节的东西,一家人逛完东市逛西市,马腿都跑细了三圈。等回到家时,江安义发现宅门前又围了一堆人,有前车之鉴,江安义让马车停在街口,自己上前查看。
前次是武林人堵门,这次却是读书人,老远就看到李来高在愤然怒骂。“……假仁假义的伪君子,李某不想再看到你,江兄也不想见你,你快些走吧。”
“潘某自问有愧于江大人却无愧于国于民,中秋将至,潘某特意买了几封月饼向江大人赔罪。李兄,你我曾为好友,你让我进去向江大人解释几句,江大人若知我苦心自然不会怪我,若是江大人怪我,要打要罚潘某都甘心领受。”
潘和义的声音,恳切无比,听在江安义的耳中有如苍蝇“嗡嗡”,让人作呕。自己与他同在清田司衙门当差,不见潘和义上门前来解说一句,今日会集这么些人,上门演一出负荆请罪的戏,要来个和气收场,得个好名声。可恨,江安义怒火中烧,此子行径比起当初风雷门上门逼迫更为可恨。
“潘生委屈求全,实在让人感动。”
“贤弟仁义尽致,江大人若是闭门不纳,实在有损其词仙之名。”
还有人对着李来高破口大骂道:“李来高,你是在嫉妒和义之才,生恐他抢了你的前程,你是个心胸狭隘的小人,为何不让和义见江大人。”
有人高声叫嚷起来:“江大人,还请出来相见,潘生前来求见。”
李来高冷笑道:“物与类聚人与群分,李某是小人,与诸位君子处不来,各位请回吧,江大人不在家中。”
潘和义止住身边鼓躁的人群,冲着李来高深深一礼,叹道:“李兄对我成见已深,等日后有机会小弟再与李兄分说。这盒月饼,劳烦李兄代为转送给江兄,潘某家贫,买不起贵重礼品,不过礼轻情意重,江大人定然会理解潘某的苦心。”
“哈哈哈哈”,李来高怒极反笑,指着潘和义道:“姓潘的,好口舌,李某当初瞎了眼还误以为你是实诚君子,今日之事怕是你思谋已久吧,李某索性遂了你的心意,成全你的声名。”
说着,李来高上前一步,伸手将潘和义手中的月饼拍落于地,冷冷地骂了声“快滚,不要逼我道出实情。”潘和义眼泛泪花,弯腰拾起地上的月饼,不理身边众人的愤然怒骂,自顾转身离开。那些随同他前来的士子们愤愤不平地簇拥着他,离开了江府。很快,江安义嫉贤妒能、打压后辈的声名就传了开去,潘和义被拿来与江安义比较,潘高江低的说法甚嚣尘上。
东宫,少詹事程明道幸灾乐祸地向太子提及京中风议,道:“江大人这次失策了,潘和义这样的贤才他应该早向殿下引荐,结果潘和义在他的打压下投靠了楚安王,唉,真是可惜。”
石重伟心不在焉地道:“天下贤才多得是,一个潘和义不算什么,只是有了潘和义老二就能插手清田司的事,也不知父皇怎么想的,老二的权势越来越大,在朝堂上不时制肘孤王,莫非父皇……”
石重伟打了个寒颤,不敢往下想。程明道忙道:“殿下不可自疑,万岁对殿下信任有加,之所以重用楚安王是为了磨砺殿下,今年中秋节赏,给殿下的赏赐倍于楚安王、洛怀王,说明在万岁的心中殿下与两位王爷不同。”
“不错”,石重伟高兴起来,笑道:“每年中秋东宫都要宴请属臣,宫里从江家拿了不少酒水,今年中秋宴要把江师也请来。可惜怜夕有了身孕,要不然让她舞上一曲,定然艳惊四座。”
程明道心有不甘地道:“江大人如今是清田司使,恐怕要参加万岁的赐宴,怕是来不了东宫夜宴。”
石重伟眉头一皱,道:“派人送张贴子去,来不来就看江师自己了。”程明道暗暗心喜,但愿江安义不来东宫赴宴,在太子心中埋下阴影。
潘和义成为京中红人,前来潘家说亲的媒人将潘家的大厅坐得满满当当,潘母从早到晚地见媒人,却只听不说,她在等待中秋的一场文会到来。
京城中秋有两场夜宴,天子主持的皇宫夜宴和东宫举办的属臣夜宴,文武百官不是去皇宫就是去东宫,楚安王石重杰却会在每年中秋午时碧漪园设宴举办文会,饮桂花酒谈天下事。
等江安义行礼毕,石重仁道:“今日父皇在御书房见我,说清田司令史潘和义托王兄上了道《请罢职田疏》,让我这个清田司督办看看是否可行。小王才识浅薄哪说得出好歹,所以携了抄本来找江大人,你这清田司使,恐怕还没看过属下的奏疏吧。”
江安义拿过奏疏,飞快地翻看了一遍,满篇的悲情、豪情,爱国忧民之心跃然纸上,而治理之策正是自己有意透露的罢职田田租折算铜钱、禄米。
将奏疏交还给洛怀王,江安义平静地问道:“万岁怎么说?”
石重仁注意看着江安义的脸色,见他波澜不惊,道:“莫非真如潘和义所说,他先向你禀报过,而你不准他上疏。”
江安义脸上闪过愠色,这个潘和义为了上进不择手段,剽窃自己的想法不说还顺手坑自己不把。
庄松伟在一旁道:“安义岂是那样的人,李东鸿和李来高皆是安义所举荐,倒是那个潘和义满口仁义道德,我看多伪。纵真如他所说安义不准上疏,安义也一定有其中的道理。”
知己难得,江安义感激地看了庄松伟一眼,笑道:“清者自清,庄兄知我。罢职田田租折算铜钱给付官吏我曾在酒后提及,当时还有李来高和刘逸兴在场,罢职田关系重大,眼下北征在即,宜静不宜动,我说此事要等北定之后再徐徐图之。”
石重仁笑道:“酒后失言,江大人将一场功劳拱手让人。小王记得你对潘和义器重有加,好像还有意将你夫人的师妹许配给他。啧啧,这小子太沉不住气了,要不然江大人可要替别人做了嫁衣还得赔上个新娘子。”
江安义微笑道:“福祸相依,何须在意。”
“江大人不在意,我王兄可把他当成宝。”石重仁在椅中探出身,伸手摘了一朵碗莲花,在手中把玩着,嘴角微翘露出笑意道:“我的王兄真是勤勉,大理寺和兵部的政务不够忙,又担上龙卫和暗卫的担子,知道我这个弟弟疏懒,准备把清田司的出领了去,可惜我向父皇辞呈,还被骂了一通。”
庄松伟劝道:“王爷,万岁看重于你,切不可玩物丧志,失了圣心。”
江安义心想这位庄兄实诚,生在皇家有几个省油的灯,洛怀王分明是在以退为进,要不然急巴巴地将自己叫来做什么。
“父皇说‘徐徐图之’是老成谋国之言”,石重仁道:“父皇让我告诉江大人一切照旧,不过潘和义所献的奏疏诚为良策,便在清田司下划出个职田署,让潘和义做从七品下的署令,专司清理职田事宜。”
八月初,吏部公文下,随同江安义前往姜州清理官田的官吏皆迁升一级,而潘和义却擢升了四阶,一跃成为从七品下的职田署令,专司清理职田事宜。紧接着各种流言传出,有说潘和义写了篇奏疏得到天子赞赏,有说潘和义投了楚安王的缘法,也有说是江安义向天子大力推荐。
大通坊潘家热闹起来,每天前来拜访的车马不断,潘和义换上簇新的浅绿色官袍一丝不苟地迎来送来,京中很快有赞语流出,夸他才学过人有名臣之风。等到《请罢职田疏》的内容流出来后,京中风议顿时分为两块,誉之者以为其忠君爱国,勇不惜身堪称士林楷模;毁之者骂他估名钓誉,为邀直名不顾他人死活。
潘和义镇定自若,笑骂由之,每天按时来清田司当差,只是散衙之后每每有人相邀,京中清流无不以结识他为荣。江安义并没有为难他,腾出几间官廨作为清田署,还给他安排了六名书令史,各地报来职田的情况都直接交给他办理。
那日喝酒刘逸兴和李来高都在场,自然知道潘和义这篇《请罢职田疏》的原由,刘逸兴表面无异,与潘和义谈笑如旧,而李来高则冷眼相对,潘和义数次上门都被他赶了出去。
李来高和思晨的亲事已经定了下来,准备年底成婚。欣菲抽空将潘和义的事告诉了思晴,思晴伤心地哭了一场,后来还私下找过潘和义,潘和义以母命难违为由与思晴断了关系,反倒让她看开了。
转眼又快到中秋,趁着江安义休沐,欣菲等人带着儿女拉着江安义上街买过节的东西,一家人逛完东市逛西市,马腿都跑细了三圈。等回到家时,江安义发现宅门前又围了一堆人,有前车之鉴,江安义让马车停在街口,自己上前查看。
前次是武林人堵门,这次却是读书人,老远就看到李来高在愤然怒骂。“……假仁假义的伪君子,李某不想再看到你,江兄也不想见你,你快些走吧。”
“潘某自问有愧于江大人却无愧于国于民,中秋将至,潘某特意买了几封月饼向江大人赔罪。李兄,你我曾为好友,你让我进去向江大人解释几句,江大人若知我苦心自然不会怪我,若是江大人怪我,要打要罚潘某都甘心领受。”
潘和义的声音,恳切无比,听在江安义的耳中有如苍蝇“嗡嗡”,让人作呕。自己与他同在清田司衙门当差,不见潘和义上门前来解说一句,今日会集这么些人,上门演一出负荆请罪的戏,要来个和气收场,得个好名声。可恨,江安义怒火中烧,此子行径比起当初风雷门上门逼迫更为可恨。
“潘生委屈求全,实在让人感动。”
“贤弟仁义尽致,江大人若是闭门不纳,实在有损其词仙之名。”
还有人对着李来高破口大骂道:“李来高,你是在嫉妒和义之才,生恐他抢了你的前程,你是个心胸狭隘的小人,为何不让和义见江大人。”
有人高声叫嚷起来:“江大人,还请出来相见,潘生前来求见。”
李来高冷笑道:“物与类聚人与群分,李某是小人,与诸位君子处不来,各位请回吧,江大人不在家中。”
潘和义止住身边鼓躁的人群,冲着李来高深深一礼,叹道:“李兄对我成见已深,等日后有机会小弟再与李兄分说。这盒月饼,劳烦李兄代为转送给江兄,潘某家贫,买不起贵重礼品,不过礼轻情意重,江大人定然会理解潘某的苦心。”
“哈哈哈哈”,李来高怒极反笑,指着潘和义道:“姓潘的,好口舌,李某当初瞎了眼还误以为你是实诚君子,今日之事怕是你思谋已久吧,李某索性遂了你的心意,成全你的声名。”
说着,李来高上前一步,伸手将潘和义手中的月饼拍落于地,冷冷地骂了声“快滚,不要逼我道出实情。”潘和义眼泛泪花,弯腰拾起地上的月饼,不理身边众人的愤然怒骂,自顾转身离开。那些随同他前来的士子们愤愤不平地簇拥着他,离开了江府。很快,江安义嫉贤妒能、打压后辈的声名就传了开去,潘和义被拿来与江安义比较,潘高江低的说法甚嚣尘上。
东宫,少詹事程明道幸灾乐祸地向太子提及京中风议,道:“江大人这次失策了,潘和义这样的贤才他应该早向殿下引荐,结果潘和义在他的打压下投靠了楚安王,唉,真是可惜。”
石重伟心不在焉地道:“天下贤才多得是,一个潘和义不算什么,只是有了潘和义老二就能插手清田司的事,也不知父皇怎么想的,老二的权势越来越大,在朝堂上不时制肘孤王,莫非父皇……”
石重伟打了个寒颤,不敢往下想。程明道忙道:“殿下不可自疑,万岁对殿下信任有加,之所以重用楚安王是为了磨砺殿下,今年中秋节赏,给殿下的赏赐倍于楚安王、洛怀王,说明在万岁的心中殿下与两位王爷不同。”
“不错”,石重伟高兴起来,笑道:“每年中秋东宫都要宴请属臣,宫里从江家拿了不少酒水,今年中秋宴要把江师也请来。可惜怜夕有了身孕,要不然让她舞上一曲,定然艳惊四座。”
程明道心有不甘地道:“江大人如今是清田司使,恐怕要参加万岁的赐宴,怕是来不了东宫夜宴。”
石重伟眉头一皱,道:“派人送张贴子去,来不来就看江师自己了。”程明道暗暗心喜,但愿江安义不来东宫赴宴,在太子心中埋下阴影。
潘和义成为京中红人,前来潘家说亲的媒人将潘家的大厅坐得满满当当,潘母从早到晚地见媒人,却只听不说,她在等待中秋的一场文会到来。
京城中秋有两场夜宴,天子主持的皇宫夜宴和东宫举办的属臣夜宴,文武百官不是去皇宫就是去东宫,楚安王石重杰却会在每年中秋午时碧漪园设宴举办文会,饮桂花酒谈天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