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官家,射箭不能急躁。明日若有空闲,小人陪官家练习箭术如何?”
  “看吧……我明天还真不一定有空。”
  第123章 第一件大事
  林玄礼自从继位以来,受到很多官员对‘富国富民、开源节流’的条陈,其中看徐绩说的最好,比较踏实。召他进京面圣,等的都快忘了,才来。
  徐绩入仕二十多年,今年五十岁,头一次进宫面圣,在官家面前侃侃而谈‘如何利用自然条件增加百姓经济收入’,这事儿管仲讲过,怎么在山上套种树木和灌木、浆果,怎么借用河流耕种养鱼,在海边能搞那些细微的产业,怎么在农闲时节给百姓增加收入,要是每家都能做到耕种+采集+手工+养殖这几样工作的其中两项,就能养活更多的人,那国家赋税自然提高。这需要官员动脑子想办法,不辞辛劳,做出前期投资,如此这般百姓的努力工作才有作用。
  “官家当年奏请先帝减免和种树有关的赋税,功莫大焉。”
  林玄礼随口问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种树前五年没有什么收成,这谁都知道,怎么就没有一个官员奏请减免赋税的?”
  徐绩毫不犹豫的说了实话:“官员们三年一任,考评时以赋税、刑狱为主,谁倡议给种树免税,都不能在自己的政绩上显示出来,反而在五年之后,留给下一任官员。官家,地方官也种树,只是种的是官府的树,不是民人的树。”种道路两旁的杨柳,而不是桑杏桃李一类有价值的树。
  “原来如此。”林玄礼认真听了一个时辰他的扶贫报告,在把他派去贫困山区或安排进户部之间犹豫了一会,吏部没有多余的职务了,反而户部还剩一个郎中(司长)的位置。这职务挺高,能做的事不少。
  “拟旨,徐绩任户部郎中。”又对谢恩的徐绩鼓励道:“朕需要一个富国强民,教导各地官员节财、生财的参知政事,你要努力,也可以举荐合适的人。”
  参知政事就是副丞相,王安石当年任这一职务就开始改革。
  徐绩激动的流泪,从六品官直升从四品的郎中,将来还有可能更进一步:“臣愿肝脑涂地,报效官家。”
  “很好,去吧。”
  林玄礼往椅背上一靠,继续看奏本,快速干掉了一大半,开始吃苏轼寄来的猪肉脯,还有一小碟麻叶:“叫狄谏进来。”
  狄谏现在还没有新的任命,目前工作是陪官家玩,这职务基本上是人人向往的。就在朝房里接受其他人羡慕的注视,还奉命和周侗聊了半天,终于被召进宫:“官家。”
  林玄礼还撕着薄薄的蜜汁芝麻猪肉脯,苏轼认证,真的很好吃:“坐。给你讲个笑话,那些最喜欢在朕的言行上做文章,劝谏弹劾的御史,没有一个弹劾我在禁军大营发怒时骂的脏话。”
  嘿,我要是在朝堂上这么骂某个文臣,他们都得疯了一样的抱团反击,从道德上抨击我。
  狄谏心领神会:“骂的是武人,说什么都不是言行失礼。”
  他说的只是明面上的规则,说完之后又觉得自己是存心抱怨,挑拨官家和文臣的关系,连忙解释道:“臣的意思是,他们三人确实犯了错,只顾着好看。”
  “你哥哥还是好的,不愧是狄青的儿子。另外两个嘛,皇后劝了我一会,朕第一次检阅禁军,他们想拿些好看的东西出来还算是常理,平时上奏时没遮掩太多。”林玄礼觉得猪肉脯有点甜腻,又拿了块香葱肉松酥饼吃,现在正是倒春寒,让人特别想吃东西:“周侗说什么?”
  狄谏如实说:“他说伴君如伴虎,一言一行都要谨慎,乡野匹夫,承担不起官家厚爱。他除了武艺高超和会教人练武之外,不会做什么事,平生也不慕官宦,也不想封妻荫子,只想在各地传授武艺。京城中的禁军学习骑射武艺,通常终生用不上。各地百姓学了武艺,可以参军入伍,效忠官家,也可以暴揍地痞无赖,杀山中的狼虫虎豹,保一方和平。”
  “……”妈的他说的好有道理!禁军真的是只训练不上阵,这是为了预防边关士兵谋反用的!除非打仗时紧急抽调一下,要不然永远是替补。
  童贯看官家没生气,话到嘴边换了一个说法:“哎呦!这可是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得官家青眼相加,多少人恨不得拿命来换,他还不敢承受。”
  林玄礼看了看日程表,三天之内没空,甚至没空见陈庆:“也罢,人各有志不可强求。”
  但还是想给他一个职务,譬如走马承受公事。诸路各一员,以三班使臣及内侍充任。无事岁一入奏,有边警则不时驰驿上闻。拿工资,没工作要求,每年可以给皇帝打小报告,这是水浒传里鲁提辖的工作之一。
  童贯一直觊觎禁军殿帅的位置:“官家宽仁。其实……小人想要和周侗学习射箭,若能学得他几分本事,将来侍奉在官家左右,不论是御驾亲征,还是进山打猎,都更稳妥些。”
  这要求顺理成章,完全无法拒绝。
  “让他暂任武监教头,教一教朕的学弟们。童贯你也去跟着学。”
  童贯高高兴兴叩头谢恩,一副很愿意提高自己水平的样子。
  高密虽然没想明白,但立刻抄袭,也要去。
  ……
  林玄礼登基已经整一年了,收到大量政策建议,他看了又看,排除大而空泛的‘仁政’‘爱民’套话,以及揣测官家爱好的‘用兵’‘练兵’等建议之后,可取的不多。
  目前为止琢磨到他心思的人不多,都已经是在朝廷中受重用的人了,新人寥寥无几。也没有张良萧何、诸葛亮周瑜、房玄龄杜如晦那种君臣一见面就天雷勾动地火的臣下。
  不错的有何执中跟张商英等数人,还需要观察。
  现在只需要出殿试的题目。
  在需要改变的五件大事中,决定最先下手的是废除士兵把军籍刺在脸上这件事。
  看了过去几十次殿试的题目,通常是一段古文节选,或者一个标题,让举子写策论。
  林玄礼打算亲自写一篇文章当题目,也算是先透露一下自己要做的事,试探社会反响,自从继位以来,增添了一名丞相,罢免了枢密使,六部尚书换了一个,十二个侍郎换了五个,三衙的长官换了一个,九寺寺卿也调动了一番。
  朝廷中似乎没多大反响,因为调换之后新任命的不是什么异军突起的新秀,也都在合理范围内,并没有政党上的过多差异,人们只是看到提上来的官员都是些被新旧党争排除在外的官员,揣测官家的意图,也只是在重用章惇的同时提拔一些不依附于章惇的、廉洁、勤勤恳恳、奉公守法的官员,提拔的幅度也没有大到惊人,朝廷里没有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谁都不知道官家在被窝里为自己的精妙布局笑个不停。
  林玄礼又乐了一会,捏了捏自己死灰复燃的小肚腩,又想起太医手里治牙的锛凿斧锯,坚定了新年,推开点心:“拿走。”
  五代多故,调兵于仓猝,瓦桥之役,患其不可用而加之以黥面涅手,刘仁恭部内男子无贵贱,并黥其面,文曰‘定霸都’,士人黥其臂,文曰‘一心事主’。
  至今天下百年因之。
  自大宋建国以来,以有罪配隶给役,凡强盗惯犯和拒捕伤人者一律刺配屯驻军(指厢军),设立年限,限满后改刺为正军。
  然而正规的禁军、厢军和非正规的乡兵,都黥面。厢军的刺字形式内容与罪犯几乎没有差异,都面刺‘某指挥’‘武卫第一指挥’等字样。改换长官和军籍时还要重新更改,老兵面如草纸,尽是涂抹的痕迹。
  狄青贵为一方经略,歌妓也敢戏谑他面有刺青。黥面比官员身份更重,有损朝廷威仪。
  仁宗宝元初年,西夏犯上作乱,范仲淹任庆州路经略安抚招讨使‘朝廷以戍卒屡衄,议黥乡人为军,人惧甚,窜匿不愿黥。公改命涅刺其手,非校战,请农于家。后罢兵,独环庆路乡军得复为民,民德公至于今不忘。’
  汉文帝曰:诗曰恺悌君子,民之父母,今人有过,教未施而刑已加焉,或欲改过为善,而道无繇至,朕甚伶之!
  忆往昔朕年少,一时兴起往西北参军去,到了德顺军方知要黥面涅手,进退维谷,幸而有校尉慧眼识英雄,刺臂未曾黥面。
  及归家时,萱堂悲啼,幼女惊惧,朕推己及人,甚怜之。
  考题:君王之爱民若子、士卒黥面之得失利弊、刺配罪犯与报国参军义勇等同之不公。
  写完之后先给皇后看了看:“英英,你觉得我写的怎么样?是不是说服力很强?”
  王繁英:“嗯。准备好了吗?官员们不会支持这件事,你提拔的官员也不会断然支持,这虽然仁爱百姓,但是违背祖宗成法。”
  林玄礼放个白眼,众所周知,仁爱和祖宗成法谁更重要,就看当时这群大臣支持哪一方。夸赞完文景之治继续可以反对某一项和汉文帝如出一辙的行为,就像他们吹着唐太宗,又反对各种项目一样。
  “如果当皇帝的不顶事儿,就算董卓脸上刺了军籍,丫一样能谋朝篡位,这玩意都没有用。我挺希望给百姓留一个自愿参军入伍,保家卫国,等战后解甲归田的机会的。解甲归田,这个词多好啊。我查资料的时候发现,庆历年间,朝廷准备把义勇收为禁军,司马光说他们无罪不应该如此,义勇们听说这事儿大为恐慌,没几天时间就跑光了大半。”
  王繁英问:“好男不当兵嘛。这话我也听过。当初家里人劝我别嫁给你,就说你身上有刺青,甚不雅观。”
  早就明确了两点:第一,刺面必须得改,就不说当兵有多荣耀,也不能和犯罪划等号。第二,防止逃兵问题,还是得刺。现在常用的是手上、臂上、耳朵上(以番兵怕被杀了冒功为主)或者腿上,其实都行!后脖子其实更合适,平时遮的严密,需要查的时候一扯领子就能看见。
  重文抑武要从管制上管理武将,不是全方面的鄙视普通士兵。
  林玄礼看着手臂上的狮子牡丹图,异常清醒的抖腿:“朕自继位以来,还没和他们较劲过呢。臣下大概都知道,朕不是个好脾气的皇帝。现在也算是那啥啥之剑悬在他们头顶,他们等了这么久,终于要落下来了。”
  王繁英:“那啥啥…之剑?真的叫这个还是你忘了。”
  “我忘了。”林玄礼拔出手旁的宝剑,端详了一会:“这是新铸的,我看工艺不错。宣德宝剑。嘿嘿嘿嘿。先给你玩,别让小姑娘碰着啊。我现在是不是应该把小宝带过来培养感情了?”
  王繁英想了想:“你可是皇帝,他会和你有感情的。”不用怎么努力培养,谁都愿意和你有感情,你也不用哄人,人家有机会哄你都要感恩戴德。
  又回去批奏折。
  魏季礼和童贯互相飞了一会眼神,两人都看过这次殿试的题目了:“官家,殿试题目这样大事,要不要请相公们进来商榷?”
  林玄礼瞥了他俩一脸:“此事由朕专断。”提前写出来,不瞒着你们,就像看看章惇有没有在我身边安排情报人员。他应该没这个本事吧。
  我等他冲进宫来骂我。然后我削他!他要是不来催我,我就等殿试再拿出来,让他们措手不及,来不及招架。
  ……
  依旧是三日一朝,小朝会,就在殿内,三十多人。
  林玄礼也没穿正式的朝服,穿着雪白的圆领袍,戴着展脚幞头:“众卿,朕怜悯贫穷的举子,考试之后无钱归家,打算拿出几万贯来,给他们充当旅费。距京五百里地以内的不给,再怎么没钱饿两顿也能走回去,五百里到一千里的,给钱一贯。一千里到一千五百里,给钱两贯。一千五百里以上的,给三贯不等。同时铸一两重的铜牌,留作纪念。”
  也不知道有多少人来参加科举……大概几千人?一万人呢?一两的铜就三十文钱,给富裕一点的做个纪念奖。我相信大部分人,不愿意承认自己穷的人,都想要这个。
  这是个战略,出考题是为了推出我的政策做预热,给钱则是收买名声,安士大夫之心。
  户部尚书立刻提出反对意见:“官家,臣以为不妥,从未有此先例。眼下国库虽然充裕,但举子上万人,这就是……得拿出三万贯?”
  礼部尚书立刻反对户部尚书:“官家宽仁爱民,教化民众一心向着学,功莫大焉。今年进士科的名额比往年少,并非官家不爱惜人才,而是优中选优。花一点钱,受天下士人之心,这有何不可?臣以为,这些钱其实有点少了。”
  户部:钱钱钱!
  礼部:美名!美名!
  户部:败家玩意!
  礼部:死抠门!
  林玄礼听他们吵了半天:“不少。这就是意思意思,足够他们路上吃饭的。给的多了,国库负担不起,一路上不安全,又担心有人假冒举子领取钱财。”
  礼部尚书继续争取:“官家容禀,大宋幅员辽阔,足有万里之遥。”给官家算了一笔账。
  林玄礼扣门习性发作,反驳道:“原本连这一两贯都没有,举子们一样能来科考,考完了一样回家去。朕怜惜他们,也不准备承担全部路费。”
  章惇听够了,出了一记狠招:“既然**(礼部尚书)不同意,官家,此事就此作罢如何。”
  林玄礼露出了‘哇你真是个坏蛋’的微笑:“好吧。”
  礼部尚书脸都青了,这一下没争取到,反而是他阻隔皇帝施恩与士人,不仅这些没拿到钱的士人要骂他,就连朝廷官员都要说他阻拦仁政,陷官家于刻薄寡恩。
  户部尚书不依不饶:“官家!!此非常例!”
  只此一次,您不能在黄河泛滥、或打仗时再给举子们发钱,然后问我为什么没有钱。
  “说得对,只此一次。”林玄礼心里一算,朕要是活三十年,就得有十次科举,好多钱哇!
  朝会之后,章惇单独留下:“听说官家已经写好了试题。”
  林玄礼精神一振:“是啊。你以为如何?”
  章惇迷惑不解:“臣不知道试题内容。臣打算让开封府撒出人去,以免有宫人偷盗题目外泄。也请官家下令宫门严查出入夹带之物,昭告宫人,事涉泄题者,剐。”
  林玄礼皱眉:“啊呀,真不该写的那么早,下次出完题记在心里,等举子们都到了集英殿再宣布。”现在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宫人偷看题目拿出去卖,这个有先例,也有可能是章惇看到题目之后不敢明着反对,悄悄泄题给士子,然后再告诉我一下,逼得我不得不改题目。
  章惇:“那样最为稳妥。臣告退。”
  “等会。我有一事不明,想要请教你。”
  章惇有些惊讶,也很警惕,官家很可能又戏谑我。“不敢当。臣愿尽力一试。”
  林玄礼踟蹰了一会:“神宗有王安石,六哥有你,都是心意相通的重臣能臣。我登基已有一年,没见有谁有这般潜质。虽是高朋满座,精明强干,并无一人与我心意相通。”
  就小豪猪知道我的心,她还懒得不得了,就喜欢窝在后宫里吃饱了招猫逗狗玩鸟扒拉小孩玩。
  章惇惊疑不定的看着官家,心中一瞬间闪过三千多字的内容,各种可能都思量周全了。决定说实话,并且婉转一点:“官家,您一直担心有人投您所好。臣没读过各地官员的奏本,但其中一定涵盖了各种各样的治国之策。大宋人才济济,官家喜欢的那种允文允武的官员,不在少数。先帝与王安石畅谈入夜,几乎留他住在宫里。臣也曾对先帝整日奏对。官家批阅奏折虽然勤奋,但不曾和看重的臣子深谈。”
  心意相通你得聊吧,官家不多说话,大臣就很紧张,连自己猜对没猜对都不知道,官家的十年计划、终生心愿是什么也不知道。这就只能战战兢兢的工作。这没什么不好,但是官家自己拒绝沟通,在大臣奏对时不推心置腹,再怪大臣不懂他,这就强人所难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