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王直辞官
说什么?答鲁城远在千里之外,现在要出问题了,说什么都晚了呀。至于说命令大军驰援前,武清侯就在万全都司,他是最应该去支援的,可是他都没有动,只是因为他手中无兵可用。那其它人还能做些什么?
说什么都是鞭长莫及,说什么都为时已晚了。
大殿中寂静无声,但朱祁钰的怒火并没有得到发泄,他依然是瞪着通红的双眼,一脸不甘的近乎于吼的说着,“说话呀,都说话呀,一个个平时不是挺厉害的吗?圣子之言那是张口就来,如今国家蒙难,可有人替朕分忧乎?”
下面依然还是静立无声。这可是打仗,是要出人命的,可非是平常的一些差事,办不好了可以想办法弥补,甚至是找一个借口让别人背锅。但这战场之上,一旦打了败仗不死便被俘,哪里还容得了去辩解什么?
死,谁不害怕。尤其是习惯了皇恩的众大臣们,他们天天锦衣玉食,只是巴不得好日子过的慢上一些,哪里还会有人去主动寻死呢?
文臣不出声,武将亦是如此。
在厉害的将军,在面对着如此颓势之下,他们还能做什么?
打仗是需要筹划的,其中涉及到调兵、粮草、辎重、熟悉军队情况,方才能从容布置。可是眼下答鲁城被攻属于突发情况,谁又能在短时间内力挽狂澜呢?
且不说这些武将已经被文臣压制的,少了血性。就算是有这样的能力,怕是等集合了大军赶到答鲁城的时候,那里已经被五星军所占。这一仗未战就已经吃了败仗,这个后果又是几人可以承受的?
不出征只是被人骂无用而已,一旦站出来领了兵,那是必败无疑。到时候不仅要承担责任和骂声,便是被抄家灭族也是有可能的吧。如果真是那样,自己才是真正的家族罪人。
各怀各的心思,谁也没有勇气站出来,让站在金龙椅之前的朱祁钰更是在心中深深的失望着。
看着这些平常口呼着皇上万岁,声称着为皇上愿意万死之人,这一刻都成了哑巴,都成为了摆设,那种深深的失望之感让他心如刀绞。很想在喝骂了一阵,可在想想,似乎已经没有了什么意义,头一扭向着一旁的太监总管金英说道:“退朝吧,六部大臣们留下来。”
“退朝。”同样吓的面无血色的金英如闻天音般的连忙点头,随后宣布着退朝。
很快,原本还人满为患的大殿中只剩下了六部尚书。
自打大明分了南北之后,代宗朱祁钰便舍去了内阁,将具体的事物直接交给了六部尚书,让他们对自已负责。
这样做,自然可以将权力集中在自己的身上,但也是真累呀。往往每天他要看奏折都要到半夜,往往休息上一个多时辰,天变亮了,又要早朝了。
为了大明的振兴,朱祁钰吃下了所有的苦。可是效果并不明显,虽然看起来有了朱家银行的支持,他现在有银子有兵,可每当面对五星军的时候,总是会吃上大亏。
之前还好,损兵折将也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但是这一次,涉及到四十万大军,他是真的心疼呀。
金銮殿上,此时六部尚书都站在下面,一个个如同小学生犯了错一般低着头。
目光向下看去,看着这六位尚书,朱祁钰心情并不太好。尤其是目光落在了礼部尚书胡濙身上的时候,更有一股怒气由心底而生。
此人把孙女嫁给了杨晨东,如果说这样的人能和自已一心一意他是绝对不会相信的。奈何做为朝中最老的臣子,胡濙做起事情来可谓是滴水不露,外加他的人缘一向极好,想寻个错都并不是那么容易。
当然,不过就是一个尚书而已,已经集权于一身的朱祁钰想要罢免他并不困难,可是他担心呀。
担心突然对胡濙下了刀子的话,会不会引来杨晨东的怒火。五星军虽强,可是纵看其发展历史,他们从来没有找过北明的麻烦,相反都是他主动去挑衅人家。
难道是五星军没有这个实力吗?朱祁钰可并不这样认为,对方不动手,很可能因为顾忌太多。比如说杨家的家人,杨晨东的几位兄姐都在京师,比如说眼前这个胡濙难道就不是投鼠忌器的存在吗?
做为皇帝,做事情是不能意气用事的,他需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关系,需要从大局入手。
就像是这个胡濙,虽然说明知道不可能真心的为自己所用,但考虑到他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做出什么伤害北明利益的事情,他也只能先容忍下来。好在的是随着北明周边的国家都被杨晨东所占,礼部的作用已经微乎其微,在不与在已经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了。
轻咳了一声,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了其它几位尚书的身上,朱祁钰目光扫视了一圈之后开口说道:“众爱卿,答鲁城之围要如何去解,大家也应该拿出一个章程来了。刚才在大殿之上,人太多,想必爱卿们有些话也不说,现在没有了外人,我们关起门来想说什么都可以,朕都赐其无罪。”
朱祁钰态度和蔼,声音温和般的说着。
没错,刚才你们不表态,我不生气,毕竟人太多了,一旦说错了可如何是好。但是现在,这里已经没有了旁人,大家有什么想法只管来提吧,不管对错你们都没有错。
朱祁钰用着这样的口气,已经是非常的不容易了,同时他也满怀期待的看着六位重臣,等待着他们给自己出谋划策,解决问题。
现实让他再一次的失望了,大殿中重新的陷入到安静之中,六位尚书就像是哑巴了一般,一个个低头不语,似像是地上有什么漂亮的图案一般,值得人去好好的研究一下。
刚才人多大家不开口,朱祁钰忍了。可是现在,他把话都说到了这个份上,大家还是不发一言,这就有些让人接受不了,若非是现在正值用人之即,不好对人事大动干戈的话,怕是今天少不得要收拾两个人以敲山震虎。
强行的压下心中的怒火,最终他还是决定以点名的方式听取大家的意见。你们不是不说话吗?那朕就一个个问,看你们还敢不说。
目光第一个就落在了吏部尚书王直的身上。这可是主管人事的大咖,即然是打仗,自然先要选将,问问王直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自然,一见到这位王直,朱祁钰也是心中有气,他不会忘记此人的孙子王思正是学了杨学,现在应该在杨晨东的总部,那个叫赤嵌城的地方正教学呢吧。这样的人怕是也会有异心吧。
摇了摇头,朱祁钰把这些不良的想法扔在了一旁,算球,说起来满朝的文武都曾与杨晨东同朝为官过,难道还都要审查,都要撤职不成?把心中的怒气压下,看向王直道:“王爱卿,说一说你的看法吧。”
“啊!”被点到名字的王直终于抬起了头,一脸的疑惑。随后看到朱祁钰是认真的时候,他摇了摇头,“老臣没有意见,一切以陛下的意见为主。”
“没意见?”听到王直的回答,朱祁钰是真的生气了。
即然没有意见,那你说什么话呢?可是反过来一想,好像又是自已逼着人家说的吧。
只是当真没有意见吗?你可是吏部尚书,所谓的吏部天官,天下的官员都归你管,你确说没有意见,这是什么意思?
朱祁钰神色不断的变化着,可是很快就又恢复了正常。他其实也能理解王直,在自己猜忌之下,怕是在这个时候提出任何的人选都是不合适的吧。
或许就算是提出了合适的人选,自己也不会通过,即是如此,多说何益?
就在朱祁钰自认已经想通了一切之后,王直突然间又开口了,“陛下,臣年纪大了,最近睡眠也不好,许多事情已经为是力不从心,故请辞回乡下养老,还请陛下恩准。”
王直竟然开口辞官,这倒是些出乎了朱祁钰的意料。出于阴谋论,他不仅想着这难道是对方的以进为退?
但是想一想,又不太可能,毕竟在国之危难的时候,提出辞呈,对名声可是很不好的。这样的人,除非不在当官,要不然的话,名声势必会受到打击,这样的人,以后说出的话,还有几人会听呢?
如此说来,这个王直是真的想要辞官了。
“哎。”心中一声叹息,朱祁钰已经决定同意了,毕竟双方间都相互的猜疑,这个工作也不好干。即是如此,倒不如让他离开。
没有回答,有时候便是回答,总不能人家一说辞官,他就马上表示同意的吧,这样岂不会让人误以为自己想要人家走吗?目光从王直的身上转移开来,落到了工部尚书石璞的身上。
按说谈的是军事问题,工部尚书与此并没有什么干系。可是此次随军的火炮和火器正是出自于工部之手,现在大军打了败仗,那是不是也可以说明工部工作不力呢?
说什么都是鞭长莫及,说什么都为时已晚了。
大殿中寂静无声,但朱祁钰的怒火并没有得到发泄,他依然是瞪着通红的双眼,一脸不甘的近乎于吼的说着,“说话呀,都说话呀,一个个平时不是挺厉害的吗?圣子之言那是张口就来,如今国家蒙难,可有人替朕分忧乎?”
下面依然还是静立无声。这可是打仗,是要出人命的,可非是平常的一些差事,办不好了可以想办法弥补,甚至是找一个借口让别人背锅。但这战场之上,一旦打了败仗不死便被俘,哪里还容得了去辩解什么?
死,谁不害怕。尤其是习惯了皇恩的众大臣们,他们天天锦衣玉食,只是巴不得好日子过的慢上一些,哪里还会有人去主动寻死呢?
文臣不出声,武将亦是如此。
在厉害的将军,在面对着如此颓势之下,他们还能做什么?
打仗是需要筹划的,其中涉及到调兵、粮草、辎重、熟悉军队情况,方才能从容布置。可是眼下答鲁城被攻属于突发情况,谁又能在短时间内力挽狂澜呢?
且不说这些武将已经被文臣压制的,少了血性。就算是有这样的能力,怕是等集合了大军赶到答鲁城的时候,那里已经被五星军所占。这一仗未战就已经吃了败仗,这个后果又是几人可以承受的?
不出征只是被人骂无用而已,一旦站出来领了兵,那是必败无疑。到时候不仅要承担责任和骂声,便是被抄家灭族也是有可能的吧。如果真是那样,自己才是真正的家族罪人。
各怀各的心思,谁也没有勇气站出来,让站在金龙椅之前的朱祁钰更是在心中深深的失望着。
看着这些平常口呼着皇上万岁,声称着为皇上愿意万死之人,这一刻都成了哑巴,都成为了摆设,那种深深的失望之感让他心如刀绞。很想在喝骂了一阵,可在想想,似乎已经没有了什么意义,头一扭向着一旁的太监总管金英说道:“退朝吧,六部大臣们留下来。”
“退朝。”同样吓的面无血色的金英如闻天音般的连忙点头,随后宣布着退朝。
很快,原本还人满为患的大殿中只剩下了六部尚书。
自打大明分了南北之后,代宗朱祁钰便舍去了内阁,将具体的事物直接交给了六部尚书,让他们对自已负责。
这样做,自然可以将权力集中在自己的身上,但也是真累呀。往往每天他要看奏折都要到半夜,往往休息上一个多时辰,天变亮了,又要早朝了。
为了大明的振兴,朱祁钰吃下了所有的苦。可是效果并不明显,虽然看起来有了朱家银行的支持,他现在有银子有兵,可每当面对五星军的时候,总是会吃上大亏。
之前还好,损兵折将也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但是这一次,涉及到四十万大军,他是真的心疼呀。
金銮殿上,此时六部尚书都站在下面,一个个如同小学生犯了错一般低着头。
目光向下看去,看着这六位尚书,朱祁钰心情并不太好。尤其是目光落在了礼部尚书胡濙身上的时候,更有一股怒气由心底而生。
此人把孙女嫁给了杨晨东,如果说这样的人能和自已一心一意他是绝对不会相信的。奈何做为朝中最老的臣子,胡濙做起事情来可谓是滴水不露,外加他的人缘一向极好,想寻个错都并不是那么容易。
当然,不过就是一个尚书而已,已经集权于一身的朱祁钰想要罢免他并不困难,可是他担心呀。
担心突然对胡濙下了刀子的话,会不会引来杨晨东的怒火。五星军虽强,可是纵看其发展历史,他们从来没有找过北明的麻烦,相反都是他主动去挑衅人家。
难道是五星军没有这个实力吗?朱祁钰可并不这样认为,对方不动手,很可能因为顾忌太多。比如说杨家的家人,杨晨东的几位兄姐都在京师,比如说眼前这个胡濙难道就不是投鼠忌器的存在吗?
做为皇帝,做事情是不能意气用事的,他需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关系,需要从大局入手。
就像是这个胡濙,虽然说明知道不可能真心的为自己所用,但考虑到他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做出什么伤害北明利益的事情,他也只能先容忍下来。好在的是随着北明周边的国家都被杨晨东所占,礼部的作用已经微乎其微,在不与在已经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了。
轻咳了一声,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了其它几位尚书的身上,朱祁钰目光扫视了一圈之后开口说道:“众爱卿,答鲁城之围要如何去解,大家也应该拿出一个章程来了。刚才在大殿之上,人太多,想必爱卿们有些话也不说,现在没有了外人,我们关起门来想说什么都可以,朕都赐其无罪。”
朱祁钰态度和蔼,声音温和般的说着。
没错,刚才你们不表态,我不生气,毕竟人太多了,一旦说错了可如何是好。但是现在,这里已经没有了旁人,大家有什么想法只管来提吧,不管对错你们都没有错。
朱祁钰用着这样的口气,已经是非常的不容易了,同时他也满怀期待的看着六位重臣,等待着他们给自己出谋划策,解决问题。
现实让他再一次的失望了,大殿中重新的陷入到安静之中,六位尚书就像是哑巴了一般,一个个低头不语,似像是地上有什么漂亮的图案一般,值得人去好好的研究一下。
刚才人多大家不开口,朱祁钰忍了。可是现在,他把话都说到了这个份上,大家还是不发一言,这就有些让人接受不了,若非是现在正值用人之即,不好对人事大动干戈的话,怕是今天少不得要收拾两个人以敲山震虎。
强行的压下心中的怒火,最终他还是决定以点名的方式听取大家的意见。你们不是不说话吗?那朕就一个个问,看你们还敢不说。
目光第一个就落在了吏部尚书王直的身上。这可是主管人事的大咖,即然是打仗,自然先要选将,问问王直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自然,一见到这位王直,朱祁钰也是心中有气,他不会忘记此人的孙子王思正是学了杨学,现在应该在杨晨东的总部,那个叫赤嵌城的地方正教学呢吧。这样的人怕是也会有异心吧。
摇了摇头,朱祁钰把这些不良的想法扔在了一旁,算球,说起来满朝的文武都曾与杨晨东同朝为官过,难道还都要审查,都要撤职不成?把心中的怒气压下,看向王直道:“王爱卿,说一说你的看法吧。”
“啊!”被点到名字的王直终于抬起了头,一脸的疑惑。随后看到朱祁钰是认真的时候,他摇了摇头,“老臣没有意见,一切以陛下的意见为主。”
“没意见?”听到王直的回答,朱祁钰是真的生气了。
即然没有意见,那你说什么话呢?可是反过来一想,好像又是自已逼着人家说的吧。
只是当真没有意见吗?你可是吏部尚书,所谓的吏部天官,天下的官员都归你管,你确说没有意见,这是什么意思?
朱祁钰神色不断的变化着,可是很快就又恢复了正常。他其实也能理解王直,在自己猜忌之下,怕是在这个时候提出任何的人选都是不合适的吧。
或许就算是提出了合适的人选,自己也不会通过,即是如此,多说何益?
就在朱祁钰自认已经想通了一切之后,王直突然间又开口了,“陛下,臣年纪大了,最近睡眠也不好,许多事情已经为是力不从心,故请辞回乡下养老,还请陛下恩准。”
王直竟然开口辞官,这倒是些出乎了朱祁钰的意料。出于阴谋论,他不仅想着这难道是对方的以进为退?
但是想一想,又不太可能,毕竟在国之危难的时候,提出辞呈,对名声可是很不好的。这样的人,除非不在当官,要不然的话,名声势必会受到打击,这样的人,以后说出的话,还有几人会听呢?
如此说来,这个王直是真的想要辞官了。
“哎。”心中一声叹息,朱祁钰已经决定同意了,毕竟双方间都相互的猜疑,这个工作也不好干。即是如此,倒不如让他离开。
没有回答,有时候便是回答,总不能人家一说辞官,他就马上表示同意的吧,这样岂不会让人误以为自己想要人家走吗?目光从王直的身上转移开来,落到了工部尚书石璞的身上。
按说谈的是军事问题,工部尚书与此并没有什么干系。可是此次随军的火炮和火器正是出自于工部之手,现在大军打了败仗,那是不是也可以说明工部工作不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