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节
因此对多尔衮差一点就黄袍加身,成为大清的皇帝,两位皇太后也十分明智的装作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一样,同时还说服福临,仍然保持对多尔衮的顾重,福临现在不过才是个十多岁的孩子,虽然心里对多尔衮十分痛恨,但也不敢违抗两位皇太后的意愿,同时福临对多尔衮也怀着很深的恐惧,自然也听从了。这次在大殿上给多尔衮搬来了一把椅子,也是两位皇太后仍然向多尔衮示好的一个信号。
多尔衮虽然觉得有些意外,不过也马上就懂了这个意思,因此在谢恩之后,也就坐了下来。而众人也开始商议正事。
首先由何会洛向众人念了叶克书发回北京的公文,众人听完之后,也都沉然不语。过了好一会儿,济尔哈郎才道:“盛京是我大清旧都,又是祖宗陵寝之地,决不能让商家军久占,唯今之计只有尽快出动大军赴关外,收复盛京,击败商家军。”
多尔衮道:“我又何偿不想马上出兵,只是现在一无兵源调用,二无钱粮供应,这兵又该怎么出呢?”
其实不用多尔衮说,现在的情况众人心里都清楚,因此也都面面相觑,没人答言。
而这时庄太后插嘴道:“现在北京还有多少军队。”
何会洛忙道:“回禀太后,现在北京城里有护军营一万一千人,前锋营一千二百人,骁骑营二千八百人,绿营一万三千六百人。共计二万八千六百人,还有备守城防士兵约一万五千人,各旗的守备人员大约还能抽出一万到一万五千人来。另外从山海关到锦州一带,还有驻军一万六千到二万人。”
庄太后听了,也不禁苦笑了一声,这样满打满算起来,北京的守备兵力也不到六万人,就算加山海关到锦州一带的驻军,也不到八万,这样的兵力,守卫北京都不够,那还能派兵去收复辽东呢?
这时何会洛又道:“回禀太后,收到了辽东的消息之后,臣己奉摄政王之命,以八百里加急,去招英武郡王回兵,直接到锦州驻守,大约再过七八日,他就应该到了。”
庄太后皱了皱眉头,道:“按叶克书所说,商家军在辽东的兵马约有三万余众,就算是英武郡王回兵,最多也只能守住山海关到锦州一线,想要收复辽东,恐怕还是不够,能不能从其他地方再抽调一些兵马来呢。”顿了一顿,又道:“比如从蒙古调些人马呢?”
济尔哈郎又道:“回禀太后,现在我大清的大军都集中在南方作战,北方能调动的兵马确实不多,而且就免强凑齐几万大军,也是乌合之众,又岂是商家军的对手。如今蒙古正在叛乱,能把英武郡王调回来,己属不易了,恐怕难以再调多少人马。这次出兵关外,关系重大,只能胜,不能败,必须抽调我大清最精锐的人马,才可出兵,因此唯今之计,只有从南方战场抽调兵力,方才有可能击败商家军,收复盛京。”
何会洛道:“从南方到北京远隔数千里,而且这会儿南方的战事正紧,就算我们现在下令,从南方调兵,少说也要二三个月的时间才能聚集齐足够的兵马,是不是把时间拖得太长了一点。”
图尓格道:“山东离京师只有数百里之距,多罗贝勒那里还有数万人马,如果调山东之兵赴关外作战,最多一个月的时间就够了。”
济尔哈朗摇了摇头,道:“多罗贝勒在山东也在与商家军对持,一但调山东的人马入京,又焉知商家军不会乘势进军呢?说不定多罗贝勒前脚刚刚入关,商家军后脚就从山东打到北京来了。可别盛京没夺回来,北京也危险了。我看还是只能从南方调兵最稳妥,晚就晚一点吧。”
第四卷 纵横篇 第一零五章 清廷御前会议(下)
众人听济尔哈朗的话之后,也都沉默不语,又过了好一会儿,代善才道:“老十四,你觉得呢?”
虽然参加这次御前会议的一共有六位大臣,但刚才发言其实只有济尔哈朗,何会洛、图尔格三人,而又以济尔哈朗,何会洛二人说话最多,不过两人的观点泾渭分明,济尔哈朗主张从南方调兵,而何会洛反对。
而在其他三人中,范文程是汉臣又是文官,在这种场合当然没有多少插话的余地,而代善自从在福临继位之后,就一直不理事,做自己的安乐王爷,在御前会议上不发言,也在情理之中,但多尔衮始终没有发一言,确实让人觉得有些奇怪,因化代善才发言询问。
代善现在虽然不理事了,但他依然是清廷资格最老的亲王,而且儿子、孙子之中,也有不少人在清军出任干将重臣,因此对清廷的政治局势,依然还是据有非常大的影响力,衍然是一股很大的中间势力,就连多尔衮也不能不买他几分面子,而且在代善开口询问之后,其他人的目光也都集中在多尔衮的身上了。
其实多尔衮虽然对清军守住盛京抱有一定的侥幸心理,但他毕竟是精通兵法的人,这几天时间,也一直以盛京失守为假想目标再考虑。多尔衮当然知道,想要救援辽东,最好的办法当然就是从南方调兵。
但多尔衮对是否从南方调兵,却有些犹豫不决,原因就在于现在清廷在南方的形势非常好,湖广、江西、福建、广东都己经被清廷所占,就连盘居湖北地区的商家军,也基本被清军消灭,可以说照这么下去,扫平南方,统一天下也指日可待了。而且多尔衮当然清楚,取得今天的这个局面,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清廷也为此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如果这个时候从南方调兵北上,无疑是给了商家军以喘息之机,而现在取得的优势局面,也很有可能一举尽丧。以后再想获得现在这个局面,可真的不容易了。
另一方面,尽管商家军袭取盛京,阻止了多尔衮黄袍加身的野心,但打击的整个清廷,并非多尔衮一个人,因此对多尔衮的影响也不算太大,而南征的决议,是由多尔衮制定的,所用的人也都是多尔衮的党羽,一但南征失利,无论是什么原因,对多尔衮个人来说,都将是一个比盛京失守更为沉重的打击。
现在多尔衮也清楚了,袭取盛京是商毅故意使出的一招围魏救赵之计,本质上是为了改变南方的被动局面,现在清廷的政治、经济中心都已经转入到了关内,因此盛京失守对清廷的打击,更多是在心理层面上,实质性的损失并不大,说难听一点,等商家军在辽东闹够了,自己就会主要撤军。
其实这一点济尔哈朗未必不清楚,但他还一力主张从南方撤军,其目地自然是项庄舞剑,而意在沛公。
在皇太极死后,多尔衮、豪格等人围绕皇位进行非常激烈的争夺,多尔衮以和济尔哈朗同共出任摄政王为诱,拉陇济尔哈朗共同对付豪格,拥立福临继位,终于取得了这场争夺的胜利。但在福临继位之后,济尔哈朗很快就被多尔衮给挤了下去,成了多尔衮独掌大权的局面。
济尔哈朗这才明白,自己是被多尔衮给坑了一把,不过这时多尔衮己是朝倾朝野,济尔哈朗也自知无力和多尔衮相抗衡,因此也没有像豪格那样处处和多尔衮针锋相对,而是采用隐忍的方式,但却一直在等待着机会。而现在机会终于出现了,于是济尔哈朗也全力主张从南方撤军,把多尔衮的南征成绩,全部都报消掉。
正是因为这么多错综复杂的原因,多尔衮才迟迟下不了从南方调兵的决定,而是在搅尽脑汁,反复思考,能不能有一个多全之策,既保持住目前南方的局面,又能收复盛京。但这番理由多尔衮却无法当众明说,而何会洛作为他的首席心腹,对多尔衮的想法心领神会,因此也担任了和济尔哈朗唱对台戏的角色。
虽然庄太后为人精明,政治智慧也很高,但对军事却不甚精通,觉得双方说得都有道理,也是举旗不定,而代善这一句话,也立刻把注意力放到多尔衮身上来。
到了这个时侯,多尔衮也知道,自己不说话是不行了,因此正要说话的时候,从宫门外进来了一个军机处的官员,行过了大礼之后,道:“禀皇上,各位大人,南方洪督师和豫亲王发来八百里急报,奴材不敢耽搁,只好急着送进来了。”
虽然现在讨论的是辽东的问题,但和南方同样关系重大,而且用八百里急报发回来,一定是重大情况,因此众人也就没有怪他打扰,而多尔衮也正想了解一下南方的最新进展情况,也好做出决定,因此点了点头,道:“接上来,念。”
在福临身边侍侯的太监立刻下去,从那官员手里接过了奏拆,然后当众宣读了出来。
这份奏拆正是洪承畴和多铎联名所写,首先是向朝廷报告了南方战事的最新近展,接着才是说明,他们在南京已经探知商家军有可能会从海上突击辽东,只是不知是真是假,只请朝廷做好准备,同时也己经在归徳府准备下三万多人马,如果商家军突袭辽东,朝廷可以立刻从归徳府调兵北上,如果还需要从南方再抽调人马,那么也请朝廷尽快下旨。
等奏拆念完之后,济尔哈朗心里也不禁一喜,因为这份奏拆正对他的胃口,因此立刻道:“皇上、太后、摄政王,依臣之见,难得洪督师和豫亲王在南方都己经准备好,归徳府离北京只有一千多里,如果朝廷现在下旨,大概只用二十多天的时间,就可以起到北京来,那就不要再迟疑了,请皇上立刻下旨吧。”
庄太后沉呤了一会,道:“十四爷以为如何呢?”
多尔衮也点了点头,道:“回禀太后,难得洪督师和豫亲王己经做好了这些准备,臣也赞同先把归德府的人马调回北京来。”
济尔哈朗怔了一怔,道:“只调归德府的人马?恐怕不够吧!依臣之见还是从南方多调一些人马回来才是。”
多尓衮看了他一眼,淡淡道:“如果只是归徳府的人马,当然是不够,但阿济格的回兵之后,又有两万余人,再从山东和京里抽出一些人马,臣想也就足够了。商家军袭取盛京,不过是趁我们一时不备,才偷袭得手,他们千里迢迢渡海而战,未必能有多少兵力,不可听信谣言夸大其辞。而且现在南方战事正急,又正是紧关头,我们且不可自乱阵脚。”
原来听完了洪承畴发回的奏章之后,多尔衮心里己经有了计较,如果只从南方抽调三万兵力北返,那就对南方战事的影响并大,山东也是此同一理,然后北京再凑一凑,也能拼齐六七万人马来,免强也够用了。而商家军也不可能久在辽东,只要是和他们多耗一段时间,商家军自然也就会撤军了。这样一来,南北双方也就都能兼顾了。
而且多尔兖也想好了,等北京把人马凑齐了,这次就让济尔哈朗带兵去收复辽东,如果打了败仗,或是拖的时间长了,也就可以把责任推到济尓哈朗身上去,说是济尔哈朗作战不利,趁机把济尔哈朗给彻底整下台去。就算济尔哈朗蠃了,因为是自己启用的济尔哈朗,同样也有一份功劳。而平定南方的功劳还在,济尔哈朗依然还是无法与自己相抗衡。
济尔哈也没有想到,多尔衮这样轻描淡写的就化解了自己的绝好机会,还想要再分辩几句,但多尔衮从椅子上起来,道:“皇上,太后,事情紧急,臣当立刻下令。今日的廷议,就这么决定下来了。”
多尓衮现在毕竟还是大权在握,而日两位皇太后也有心继续和他保持好关系,因此见他这么一说,皇太后也点了点头,道:“好吧,就依摄政王的意思。”
这一下立刻又把济尔哈朗要说的话又给堵回去了。济尔哈朗也只好暗气暗憋,再另想其他的对策。
多尔衮立刻下令,以八百里加急,立刻调归徳府的清军北返,一路倍道而行,尽快赶到北京来。同时多尔衮又下令到山东,命阿巴泰立刻遣博洛带一万人马回京,准备复夺盛京,并且又令范文程立刻筹集粮草物资,以供出关作战之用。
然而就在两天之后,又一份告急传到了北京,又有一支商家军的船队在三天之前,从天津卫大沽口登陆,并且攻占了天津卫。
这一个消息再次使北京全城震惊,给满清的震憾作用,比登陆辽东更大,整个北京城里顿时人心惶惶,流言四起,朝廷上下也笼罩了一层恐惧的情绪。因为这一次商家军的兵锋,己经直接指向北京。
第四卷 纵横篇 第一零六章 跨海突袭的第二阶段
跨海突袭部队攻下了盛京的消息传到登州之后,己经回到登州主持局面的周少桓也立刻开始实施跨海突袭的第二阶段,横穿渤海,大沽登陆。
付责这次登陆作战的,是山东的商家军。
自从清军南征开始之后,山东也就成为次要战场,尽管清军在山东拥有七万左右的兵力,最精锐的满汉旗军还不足一万五千人,其余都是降军,而且火器也少得可怜,火炮只有四十余门,火铳只有一千多支,因此阿巴泰父子也只是坐镇济南,然后分兵守住青州、兖州两地,只救自保,很少主动向商家军发动进攻。
而阿巴泰也清楚,山东的兵力虽多,但大多都是乌合之众,打起仗来根本不堪一击,但指望北京是靠不住的,只能在自已内部挖掘潜力,因此在两年多的时间,阿巴泰、博洛、岳乐父子等从降兵中选出精壮人员,进行严格训练,同时还又招集了一些青壮年百姓参军。现在到是又训练出三万多精锐人马。而且这三万多人马既非汉军八旗,也非绿营,差不多成了阿巴泰父子的私兵。
不过这两年多的时间里,商家军在山东也有了长足的发展,现在第四军己辖三个步兵师、二个步兵旅、一个特种兵旅,共计兵力约有五万三千左右,第五军辖两个步兵师,一个步兵旅、一个骑兵旅,总兵力为三万五千左右。另外还有三个预备旅。而且还拥约有二百六十余万的人口,基本的粮食、武器、弹药、军需物资都可以自给自足了。
虽然山东商家军的实力早己经超过了清军,但在这两年的时间里,山东商家军一直都在鲁南地区配合江北的商家军做战,因此也没有主动在青州、济南一线挑起过什么大战,当然千人左右的小规模战斗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双方都需要用战斗来煅练新兵。
因此这次跨海突袭的第二阶段战斗,商毅也交给山东商家军来完成,周少桓在接到了商毅的命令之后,也立刻抽调精兵强将,准备完成任务。首先从第四军中抽调了第二师和一个特种兵团,组成突袭大沽口的登陆部队。第二师是周少桓起家的部队,也是商家军的老部队,前身可以追遡到商家军从山东南下的第一团,在山东地区,也是一支王牌军队,现任师长滕胤玉,也是商家军的老兵。让这样一支军队付责突袭大沽口的作战,也能看出周少桓对这次任务的重视。毕竟这是两年多以来,山东地区接受的重要的战斗任务。
在收到了盛京的战报之后,周少桓也按计划以第二分舰为主力,组成第二阶段的跨海突袭舰队,从登州出发,向天津卫进发。同时也立刻下令,第四、第五军集牛三个步兵师、两个步兵旅,共计四万五千兵力,向青州发动进,以牵制山东的清军,不能回援北京。
其实这时青州府的大部份地区都己经被商家军占领,由清军控制着的,只有青州、临胊、临淄、乐安、博兴等青州府西北部的五六个州县城市,及周边的少数地区。
阿巴泰也十分清楚,清军在青州府的基础其实十分薄弱、而且现在自己的兵力不足,不可能对所有的地方都严密布防,因此也没有在青州布置太多的兵力,而是防守的重点都放在济南府和兖州府两地。因为济南府才是山东的核心地区。
因此商家军出兵之后,并没有受太强的抵抗力,十分顺利的攻下了清州,而随后临胊、临淄、乐安等地的清军也纷纷败逃,商家军也占领了青州府全境。然后趁胜向济南进军。
而就在这时,阿巴泰也收到了多尔衮的命令,这才知道商家军突袭辽东,攻占了盛京。阿巴泰也不禁大吃一惊,他到是没有和多尔衮争夺权力的想法,赶忙派博洛率领一万人马,立刻赶回北京去增援,而自己则在济南布置防守。好在是他己训练出了三万多士兵,因此兵力才不致于捉襟见肘。
进攻济南可就不向攻打青州那么顺利,一来是济南城墙高厚,清军又有重兵把守,而且这两年的时间里,清军也一直在加固济南的城防,商家军的火炮对济南城墙的作用并不大。而另一方面山东的商家军尽管不缺战场经验,但这几年打的多是游击战、运动战、围歼战,打攻坚战的机会并不多,因此也确实缺少这方面的经验。结果一连猛攻了五天,依然无珐攻入济南城,相反自身还损失了三千多兵力。
不过商家军在济南受挫,但突袭大沽口的战斗却进行得十分顺利。
舰队从登州启航出发之后,在海上航行了两天,到达了海河入海口附近一带的海域,因为有过上一次突袭北京的经验,对大沽口一带的道航线水文情况也有十分了解,那里水深、那里水浅,那里有暗礁,那里可以泊船、那里可以登陆,在登陆之后,又如何向纵深发展,都了如指掌,也根本就不用像登陆辽东那么小心翼翼。而登陆之后的第一个目标,和三年前一样,还是大沽堡。
应该说清廷在天津卫一带沿海的防守确实要此辽东强得多,因为这里毕竟是北京的岀海门户,但由于一惯性的历史经验和传统观念,清廷的沿海防守基本都是以一般海盗为假想敌,从来没有想到敌人会从海上发动大举进攻,而在另一时空里,让中国真正受到来自海洋威胁,还要等到两百多年以后。
因此尽管清军在大沽堡里布置了一千二百守军,但并没有什么像样的海军,水面上的战斗力仅仅只是二十条哨船,最大的只有二百料,还不如过去的明军。
虽然在靠近大沽口岸边的海面上,商家军的前哨船队被清军的四艘哨船发现,但商家军的战船立刻迎头殆了涛军的哨船一阵炮轰,在几十门火炮的密集打击下,清军有两艘哨船立刻就被击沉了。
而另两艘虽然侥幸躲过了火炮的轰击,调转船头,向岸边狂驶,但依然还是没有逃脱。因为商家军的两艘飞剪船立刻出击,追了上来。在这个时代,论海上的速度,放眼世界也无出飞剪船之右的,因此没过一会儿的时间,两艘飞剪船就以自身速度的绝对优势,分别追上了清军的哨船。
飞剪船本不是用来战斗的,因此并没有装配火炮,但在首尾各装了一架管风琴枪,两船并行之后,飞剪船上的士兵立刻用管风琴枪向清军的哨船上一阵扫射,只打得清军的船甲板上木屑乱飞,清兵水手们也伤死一片。其余的人只能趴在曱板上,一动不动。
等到管风琴枪停止了射击之后,商家军的士兵立刻向清军喊话,要求他们投降,而清军见跑也跑不掉,打也打不过,也就都选择了投降。这两艘哨船也就成了商家军的战利品,俘虏清军的士兵水手一共二十七人。
把俘虏押回大队船队之后,经过了一番军问,从投降的清军口中摸清了大沽堡的防守虚实,二师的师长滕胤玉也决定智取大沽堡。在上岸之后,首先选出一个排的士兵换上清兵的衣甲服装,化装成清兵的样子,藏带好步枪,又找了几个俘虏的清兵带路,去诈开大沽堡。而在他们后面,又派二个营的士兵随后接应。
因为有降兵在城下答对,因此大沽堡里的清兵对化装的商家军士兵并没有起疑心,问了几句之后,就立刻打开了城门,将他们放进大沽堡里。
一进大沽堡的城门,商家军立刻开始发难,把帽头盔一扔,露出没有剃发的样子,然后向堡中的清军一颗一颗的投出手榴弹,而这时大沽堡里的守军毫无防备,一下子被炸得人仰马翻,死伤一片,而其他的士兵也都被吓蒙了,纷纷找地方躲藏,整个堡内立刻一阵大乱起来。而商家军也趁机取出藏起来的火枪,向清军开火射击,全力守住诈开的城门。
过了好一会儿,清军才反应过来,发现诈门的敌人其实并不多,才四五十人,因此也安心了一点,这才重新组织了士兵,开始向商家军发动进攻。但这时接应的两个营也己经赶到了大沽堡边,立刻通过城打,加入到战斗中。这一下商家军的兵力、武器都在清军之上,清军顿时就抵挡不住了,冲上来的都被杀得纷纷倒地身亡,其他人见了,那里还敢再抵抗下去,立刻四散逃开,商家军趁势也攻占了大沽堡。
在夺取了大沽堡之后,其他的登陆部队的士兵和大部份火炮也都基本登上了陆地,而滕胤玉也下令,只在大沽堡里留下一个营驻守,其他部队立刻出发,去夺取天津卫。而同时突袃舰队也派出一部份中小型战船,由海河逆流而上,从水面上支援登陆部队。
第四卷 纵横篇 第一零七章 调兵北返
清军在天津卫有三千多兵力,但商家军的登陆部队多达一万四千余人,而且又打了清军一个措手不及,因此天津卫的抵抗只进行了两个时辰,也被商家军攻破了。
占领了天津卫,跨海突袭的第二阶段战斗也基本可以宣告成功,接下来就是要给清廷施加更大压力,因此滕胤玉率军进驻天津卫之后,立刻又分派出两个团的兵力,分为四路出击。
当然这次出兵不会在进攻大城市,只是为了制造成更大的动静。而打击的对像也主要是针对满州贵族,由于前一阶段的八旗圈地,使许多满州贵族在北京周边的地区拥有大量田宅土地和汉人包衣,尽管这些人本身不会住在田庄里,只要是被商家军查明是满州贵族的产业,就会立刻将田庄烧毁,财产、粮食分给汉人包衣,如果抓到满州贵族,更是毫不留情的杀死。
尽管清廷己经下令,对民间封锁了所有啇家军在大沽登岸消息,但在事实上根本就不可能封锁得住,何况在北京城里还潜伏着商家军的大量谍报人员,当然对此大加渲柒,因此几乎每天在北京城里的街头巷屋,都流传着商家军己经打到那里,那里的消息。
结果连续几天的时间,北京里都是一片恐慌,北京到天津之间的香河、宝坻、东安、永清等地区都受到了商家军的攻击,而只要是有公人模样,骑快马飞驰进城的人,就会立刻在街上引起一阵骚动,看见的人都会纷纷猜测,是不是商家军又打到那里了。
同时商家军的谍报人员还在北京制造了大量谣言,故意夸大其辞,甚致还放了两次以商家军名议发下的传单,声称商家军这次出兵,是要从关内关外一起动手,夺取北方,彻底消灭清廷。这些流言也搅得北京城里人心惶惶,由其是满人,更是坐立不安,因为大部份的传言都对满人不利。己经开始有一些满族贵族都开始逃离出北京。同时一些无业游民,地痞无赖等人也趁机在北京城里偷鸡摸狗,打劫盗劫,治安情况也在迅速的恶化。
民间是如此,而在朝中也好不到那里,宫中同样也是一片恐慌的情绪,皇帝福临的年纪虽然不大,但心智也颇为早熟,也懂得一但商家军杀入北京,自己也难逃善终,因此也吓得不行,连连下旨,让多尔衮全权付责保卫京师的安全。直到这个时候,福临才明白,自己原来还真的离不开多尔衮的庇护。而两宫皇太后连日都招集多尔衮等大臣商议,如何应对目前的局势。甚致都有官员建议朝廷迁都,或者是皇帝出巡,以躲避商家军的锋芒,甚致还举出当初崇祯就是因为没有极时退出北京,结果命丧紫禁城里,来说服清廷。
幸好也不是所有人都被吓得乱了方寸,多尔衮毕竟是见过大阵仗的人,当然不会轻意被吓倒,别说商家军的海军有没有一次送十几万大军登陆的能力,而且以商家军目前的实力,也不可能把这么多部队投入到北方的战场来,而且北京城墙高厚坚固,为天下之最,就算商家军打到北京城下,也未必能轻易攻克。因此清廷还远远没有到要逃离北京的地步、何况如果是在以前,在北京待不下去了。还可以退回关外去,但现在盛京都己经失守了,又能退到那里去呢?
由于现在多尔衮也不知道商家军在大沽口登陆的兵力到底有多少,而且北京的清军真正有战斗力的并不多,因此也不敢轻易出击,只能先把北京守住,等归德府和博洛的人马回到北京再说。因此多尔衮一面严令北京的官员百姓不许惊慌,不许散布恐惧情绪,不许私自将家属、财产撤离北京;也不许乱生事,尽量稳定京城的局面,然后调集人马,严守北京城,同时又下令,将各王公贝勒家里的包衣、跟役等也全都编成军队,听候调用,共同协守北京。
多尔衮本还打算征集城中的百姓守城,但范文程却提醒他,当心汉人反复,因此才没有下这一条命令。不过这么一阵拆腾,派兵出关,收复盛京的事情,也就没有人再提了。
不过虽然多尔衮不会轻信商家军真的打算占领北方何流言,但也知道这一次商家军的跨海突袭可绝不是小打小敲一阵,他们既然能在辽东登陆、能在大沽口登陆,那么沿海的各地,都可以作为商家军的登陆地点,现在清廷在北方的力量根本不可能防得过来,因此原来所想的只调归徳府的清军北返,是根本就行不通的,唯一的办法就是从南方调大军回来,尽管多尔衮心里不愿意,但还是不得不下令了。
于是就在多尔衮收到商家军在大沽口登陆消息的第二天,就立刻再次向南方下令,调洪承畴、多铎北返,驰援北京,并限两个月之内,至少要调十五万大军回来。而撒军之后,清军大部都可以退守到长江以北的地方驻守,长江以南的地方,可以由洪承畴、多铎自行商议酌情放弃。
现在清廷在南方战场投入的兵力接近五十万,调十五万左右的兵力回援,南方剩下的约三十五万左右的兵力了。而现在商毅正在全力进攻南京,并花废了这么多的力气,因此在清军撤之后,南京肯定是守不住了,另外清军占领的其他地方也需放弃一部份,按多尔衮想法,是主要保住江北地区,而江南地区,则能保多少算多少可。
这样一来,等这一次的战事结束之后,南北的局势大致将恢复到第二次南征开始前的状态,清军基本占领了长江以北的大部份地区,对南方依然保持着一定的军事主动权。至少在以后还可以再度发动南征。
而现在也只能严守北京但随着商家军在北京周围四处进攻,多尔衮也有些沉不住气了,又连下了两份调令,催促洪承畴尽快调兵北返。好在是二天以后,博洛已经带领一万人马赶到了北京,而阿济格的人马也到达了锦州,多尔衮这才稍稍有些安心。也立刻下令让博洛领这一万人马驻守通州,保卫北京,而阿济格驻守锦州,以防辽东的商家军南下。
————————————
湖广,黄州,帅府。
洪承畴端坐在大堂上,道:“本深,劝得怎么样了?”
李本深一脸尴尬的样子,道:“回禀大帅,末将无能,还是劝不动赵岳。”
洪承畴也不禁苦笑了一声,但还是挥了挥手,道:“算了,你己经尽力了,劝降之事,也不可急于一时。”顿了一顿,又道:“你先下去吧。”
李本深答应了一声,退了下去。
从表面上看,现在南方的局势确实是清军占据了绝对的优势,被俘的商家军中低级官兵当然不知道跨海突袭的事情,又加上有李本深的大力劝说,因此到是又劝降了一些商家军官兵,其中还有一个营级军官,两个连级军官。使李本深现在的部下达到四十三人。但洪承畴最希望劝降,也认为最有把握的赵岳却始终坚持不降。
首先洪承畴仍然釆用对待李本深的办法,给赵岳安排最舒适的房间,用精美的酒食招待,也给赵岳安排了两个美女伺候起居。但赵岳和李本深不同,面对美味佳肴,每餐只吃两晚米饭,饮二三杯酒,其他饭菜一率不动。而对两个伺候的女子,第一天就将她们赶出房间去,不许她们接近自己。而每天只是在屋子里靠写字来打发时间。
没想到赵岳会和李本深是两种不同的态度,这到确实是有些出乎洪承畴的意料之外。然后又让李本深出面去劝降,结果被赵岳骂得李本深羞愧难当,恢溜溜的出来见洪承畴。
不过他到是给洪承畴带来一张赵岳写的字,说是赵岳要他带给洪承畴的。洪承畴接过来一看,笔体到是一般,但写的密密麻麻,只见排头写着:余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广八尺,深可四寻……
只看了这几句,洪承畴就苦笑着摇了插头,他当然知道赵岳写是文天祥的《正气歌》前文,不用问这是赵岳向自己表明宁死不降的决心。洪承畴不禁又想起了自己当年被擒,也是抱定了宁死不降的决心,而足足和皇太极耗了三个多月,但最后还是被劝服归降。一时心里也是百感交集,不知道是什么感觉。
多尔衮虽然觉得有些意外,不过也马上就懂了这个意思,因此在谢恩之后,也就坐了下来。而众人也开始商议正事。
首先由何会洛向众人念了叶克书发回北京的公文,众人听完之后,也都沉然不语。过了好一会儿,济尔哈郎才道:“盛京是我大清旧都,又是祖宗陵寝之地,决不能让商家军久占,唯今之计只有尽快出动大军赴关外,收复盛京,击败商家军。”
多尔衮道:“我又何偿不想马上出兵,只是现在一无兵源调用,二无钱粮供应,这兵又该怎么出呢?”
其实不用多尔衮说,现在的情况众人心里都清楚,因此也都面面相觑,没人答言。
而这时庄太后插嘴道:“现在北京还有多少军队。”
何会洛忙道:“回禀太后,现在北京城里有护军营一万一千人,前锋营一千二百人,骁骑营二千八百人,绿营一万三千六百人。共计二万八千六百人,还有备守城防士兵约一万五千人,各旗的守备人员大约还能抽出一万到一万五千人来。另外从山海关到锦州一带,还有驻军一万六千到二万人。”
庄太后听了,也不禁苦笑了一声,这样满打满算起来,北京的守备兵力也不到六万人,就算加山海关到锦州一带的驻军,也不到八万,这样的兵力,守卫北京都不够,那还能派兵去收复辽东呢?
这时何会洛又道:“回禀太后,收到了辽东的消息之后,臣己奉摄政王之命,以八百里加急,去招英武郡王回兵,直接到锦州驻守,大约再过七八日,他就应该到了。”
庄太后皱了皱眉头,道:“按叶克书所说,商家军在辽东的兵马约有三万余众,就算是英武郡王回兵,最多也只能守住山海关到锦州一线,想要收复辽东,恐怕还是不够,能不能从其他地方再抽调一些兵马来呢。”顿了一顿,又道:“比如从蒙古调些人马呢?”
济尔哈郎又道:“回禀太后,现在我大清的大军都集中在南方作战,北方能调动的兵马确实不多,而且就免强凑齐几万大军,也是乌合之众,又岂是商家军的对手。如今蒙古正在叛乱,能把英武郡王调回来,己属不易了,恐怕难以再调多少人马。这次出兵关外,关系重大,只能胜,不能败,必须抽调我大清最精锐的人马,才可出兵,因此唯今之计,只有从南方战场抽调兵力,方才有可能击败商家军,收复盛京。”
何会洛道:“从南方到北京远隔数千里,而且这会儿南方的战事正紧,就算我们现在下令,从南方调兵,少说也要二三个月的时间才能聚集齐足够的兵马,是不是把时间拖得太长了一点。”
图尓格道:“山东离京师只有数百里之距,多罗贝勒那里还有数万人马,如果调山东之兵赴关外作战,最多一个月的时间就够了。”
济尔哈朗摇了摇头,道:“多罗贝勒在山东也在与商家军对持,一但调山东的人马入京,又焉知商家军不会乘势进军呢?说不定多罗贝勒前脚刚刚入关,商家军后脚就从山东打到北京来了。可别盛京没夺回来,北京也危险了。我看还是只能从南方调兵最稳妥,晚就晚一点吧。”
第四卷 纵横篇 第一零五章 清廷御前会议(下)
众人听济尔哈朗的话之后,也都沉默不语,又过了好一会儿,代善才道:“老十四,你觉得呢?”
虽然参加这次御前会议的一共有六位大臣,但刚才发言其实只有济尔哈朗,何会洛、图尔格三人,而又以济尔哈朗,何会洛二人说话最多,不过两人的观点泾渭分明,济尔哈朗主张从南方调兵,而何会洛反对。
而在其他三人中,范文程是汉臣又是文官,在这种场合当然没有多少插话的余地,而代善自从在福临继位之后,就一直不理事,做自己的安乐王爷,在御前会议上不发言,也在情理之中,但多尔衮始终没有发一言,确实让人觉得有些奇怪,因化代善才发言询问。
代善现在虽然不理事了,但他依然是清廷资格最老的亲王,而且儿子、孙子之中,也有不少人在清军出任干将重臣,因此对清廷的政治局势,依然还是据有非常大的影响力,衍然是一股很大的中间势力,就连多尔衮也不能不买他几分面子,而且在代善开口询问之后,其他人的目光也都集中在多尔衮的身上了。
其实多尔衮虽然对清军守住盛京抱有一定的侥幸心理,但他毕竟是精通兵法的人,这几天时间,也一直以盛京失守为假想目标再考虑。多尔衮当然知道,想要救援辽东,最好的办法当然就是从南方调兵。
但多尔衮对是否从南方调兵,却有些犹豫不决,原因就在于现在清廷在南方的形势非常好,湖广、江西、福建、广东都己经被清廷所占,就连盘居湖北地区的商家军,也基本被清军消灭,可以说照这么下去,扫平南方,统一天下也指日可待了。而且多尔衮当然清楚,取得今天的这个局面,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清廷也为此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如果这个时候从南方调兵北上,无疑是给了商家军以喘息之机,而现在取得的优势局面,也很有可能一举尽丧。以后再想获得现在这个局面,可真的不容易了。
另一方面,尽管商家军袭取盛京,阻止了多尔衮黄袍加身的野心,但打击的整个清廷,并非多尔衮一个人,因此对多尔衮的影响也不算太大,而南征的决议,是由多尔衮制定的,所用的人也都是多尔衮的党羽,一但南征失利,无论是什么原因,对多尔衮个人来说,都将是一个比盛京失守更为沉重的打击。
现在多尔衮也清楚了,袭取盛京是商毅故意使出的一招围魏救赵之计,本质上是为了改变南方的被动局面,现在清廷的政治、经济中心都已经转入到了关内,因此盛京失守对清廷的打击,更多是在心理层面上,实质性的损失并不大,说难听一点,等商家军在辽东闹够了,自己就会主要撤军。
其实这一点济尔哈朗未必不清楚,但他还一力主张从南方撤军,其目地自然是项庄舞剑,而意在沛公。
在皇太极死后,多尔衮、豪格等人围绕皇位进行非常激烈的争夺,多尔衮以和济尔哈朗同共出任摄政王为诱,拉陇济尔哈朗共同对付豪格,拥立福临继位,终于取得了这场争夺的胜利。但在福临继位之后,济尔哈朗很快就被多尔衮给挤了下去,成了多尔衮独掌大权的局面。
济尔哈朗这才明白,自己是被多尔衮给坑了一把,不过这时多尔衮己是朝倾朝野,济尔哈朗也自知无力和多尔衮相抗衡,因此也没有像豪格那样处处和多尔衮针锋相对,而是采用隐忍的方式,但却一直在等待着机会。而现在机会终于出现了,于是济尔哈朗也全力主张从南方撤军,把多尔衮的南征成绩,全部都报消掉。
正是因为这么多错综复杂的原因,多尔衮才迟迟下不了从南方调兵的决定,而是在搅尽脑汁,反复思考,能不能有一个多全之策,既保持住目前南方的局面,又能收复盛京。但这番理由多尔衮却无法当众明说,而何会洛作为他的首席心腹,对多尔衮的想法心领神会,因此也担任了和济尔哈朗唱对台戏的角色。
虽然庄太后为人精明,政治智慧也很高,但对军事却不甚精通,觉得双方说得都有道理,也是举旗不定,而代善这一句话,也立刻把注意力放到多尔衮身上来。
到了这个时侯,多尔衮也知道,自己不说话是不行了,因此正要说话的时候,从宫门外进来了一个军机处的官员,行过了大礼之后,道:“禀皇上,各位大人,南方洪督师和豫亲王发来八百里急报,奴材不敢耽搁,只好急着送进来了。”
虽然现在讨论的是辽东的问题,但和南方同样关系重大,而且用八百里急报发回来,一定是重大情况,因此众人也就没有怪他打扰,而多尔衮也正想了解一下南方的最新进展情况,也好做出决定,因此点了点头,道:“接上来,念。”
在福临身边侍侯的太监立刻下去,从那官员手里接过了奏拆,然后当众宣读了出来。
这份奏拆正是洪承畴和多铎联名所写,首先是向朝廷报告了南方战事的最新近展,接着才是说明,他们在南京已经探知商家军有可能会从海上突击辽东,只是不知是真是假,只请朝廷做好准备,同时也己经在归徳府准备下三万多人马,如果商家军突袭辽东,朝廷可以立刻从归徳府调兵北上,如果还需要从南方再抽调人马,那么也请朝廷尽快下旨。
等奏拆念完之后,济尔哈朗心里也不禁一喜,因为这份奏拆正对他的胃口,因此立刻道:“皇上、太后、摄政王,依臣之见,难得洪督师和豫亲王在南方都己经准备好,归徳府离北京只有一千多里,如果朝廷现在下旨,大概只用二十多天的时间,就可以起到北京来,那就不要再迟疑了,请皇上立刻下旨吧。”
庄太后沉呤了一会,道:“十四爷以为如何呢?”
多尔衮也点了点头,道:“回禀太后,难得洪督师和豫亲王己经做好了这些准备,臣也赞同先把归德府的人马调回北京来。”
济尔哈朗怔了一怔,道:“只调归德府的人马?恐怕不够吧!依臣之见还是从南方多调一些人马回来才是。”
多尓衮看了他一眼,淡淡道:“如果只是归徳府的人马,当然是不够,但阿济格的回兵之后,又有两万余人,再从山东和京里抽出一些人马,臣想也就足够了。商家军袭取盛京,不过是趁我们一时不备,才偷袭得手,他们千里迢迢渡海而战,未必能有多少兵力,不可听信谣言夸大其辞。而且现在南方战事正急,又正是紧关头,我们且不可自乱阵脚。”
原来听完了洪承畴发回的奏章之后,多尔衮心里己经有了计较,如果只从南方抽调三万兵力北返,那就对南方战事的影响并大,山东也是此同一理,然后北京再凑一凑,也能拼齐六七万人马来,免强也够用了。而商家军也不可能久在辽东,只要是和他们多耗一段时间,商家军自然也就会撤军了。这样一来,南北双方也就都能兼顾了。
而且多尔兖也想好了,等北京把人马凑齐了,这次就让济尔哈朗带兵去收复辽东,如果打了败仗,或是拖的时间长了,也就可以把责任推到济尓哈朗身上去,说是济尔哈朗作战不利,趁机把济尔哈朗给彻底整下台去。就算济尔哈朗蠃了,因为是自己启用的济尔哈朗,同样也有一份功劳。而平定南方的功劳还在,济尔哈朗依然还是无法与自己相抗衡。
济尔哈也没有想到,多尔衮这样轻描淡写的就化解了自己的绝好机会,还想要再分辩几句,但多尔衮从椅子上起来,道:“皇上,太后,事情紧急,臣当立刻下令。今日的廷议,就这么决定下来了。”
多尓衮现在毕竟还是大权在握,而日两位皇太后也有心继续和他保持好关系,因此见他这么一说,皇太后也点了点头,道:“好吧,就依摄政王的意思。”
这一下立刻又把济尔哈朗要说的话又给堵回去了。济尔哈朗也只好暗气暗憋,再另想其他的对策。
多尔衮立刻下令,以八百里加急,立刻调归徳府的清军北返,一路倍道而行,尽快赶到北京来。同时多尔衮又下令到山东,命阿巴泰立刻遣博洛带一万人马回京,准备复夺盛京,并且又令范文程立刻筹集粮草物资,以供出关作战之用。
然而就在两天之后,又一份告急传到了北京,又有一支商家军的船队在三天之前,从天津卫大沽口登陆,并且攻占了天津卫。
这一个消息再次使北京全城震惊,给满清的震憾作用,比登陆辽东更大,整个北京城里顿时人心惶惶,流言四起,朝廷上下也笼罩了一层恐惧的情绪。因为这一次商家军的兵锋,己经直接指向北京。
第四卷 纵横篇 第一零六章 跨海突袭的第二阶段
跨海突袭部队攻下了盛京的消息传到登州之后,己经回到登州主持局面的周少桓也立刻开始实施跨海突袭的第二阶段,横穿渤海,大沽登陆。
付责这次登陆作战的,是山东的商家军。
自从清军南征开始之后,山东也就成为次要战场,尽管清军在山东拥有七万左右的兵力,最精锐的满汉旗军还不足一万五千人,其余都是降军,而且火器也少得可怜,火炮只有四十余门,火铳只有一千多支,因此阿巴泰父子也只是坐镇济南,然后分兵守住青州、兖州两地,只救自保,很少主动向商家军发动进攻。
而阿巴泰也清楚,山东的兵力虽多,但大多都是乌合之众,打起仗来根本不堪一击,但指望北京是靠不住的,只能在自已内部挖掘潜力,因此在两年多的时间,阿巴泰、博洛、岳乐父子等从降兵中选出精壮人员,进行严格训练,同时还又招集了一些青壮年百姓参军。现在到是又训练出三万多精锐人马。而且这三万多人马既非汉军八旗,也非绿营,差不多成了阿巴泰父子的私兵。
不过这两年多的时间里,商家军在山东也有了长足的发展,现在第四军己辖三个步兵师、二个步兵旅、一个特种兵旅,共计兵力约有五万三千左右,第五军辖两个步兵师,一个步兵旅、一个骑兵旅,总兵力为三万五千左右。另外还有三个预备旅。而且还拥约有二百六十余万的人口,基本的粮食、武器、弹药、军需物资都可以自给自足了。
虽然山东商家军的实力早己经超过了清军,但在这两年的时间里,山东商家军一直都在鲁南地区配合江北的商家军做战,因此也没有主动在青州、济南一线挑起过什么大战,当然千人左右的小规模战斗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双方都需要用战斗来煅练新兵。
因此这次跨海突袭的第二阶段战斗,商毅也交给山东商家军来完成,周少桓在接到了商毅的命令之后,也立刻抽调精兵强将,准备完成任务。首先从第四军中抽调了第二师和一个特种兵团,组成突袭大沽口的登陆部队。第二师是周少桓起家的部队,也是商家军的老部队,前身可以追遡到商家军从山东南下的第一团,在山东地区,也是一支王牌军队,现任师长滕胤玉,也是商家军的老兵。让这样一支军队付责突袭大沽口的作战,也能看出周少桓对这次任务的重视。毕竟这是两年多以来,山东地区接受的重要的战斗任务。
在收到了盛京的战报之后,周少桓也按计划以第二分舰为主力,组成第二阶段的跨海突袭舰队,从登州出发,向天津卫进发。同时也立刻下令,第四、第五军集牛三个步兵师、两个步兵旅,共计四万五千兵力,向青州发动进,以牵制山东的清军,不能回援北京。
其实这时青州府的大部份地区都己经被商家军占领,由清军控制着的,只有青州、临胊、临淄、乐安、博兴等青州府西北部的五六个州县城市,及周边的少数地区。
阿巴泰也十分清楚,清军在青州府的基础其实十分薄弱、而且现在自己的兵力不足,不可能对所有的地方都严密布防,因此也没有在青州布置太多的兵力,而是防守的重点都放在济南府和兖州府两地。因为济南府才是山东的核心地区。
因此商家军出兵之后,并没有受太强的抵抗力,十分顺利的攻下了清州,而随后临胊、临淄、乐安等地的清军也纷纷败逃,商家军也占领了青州府全境。然后趁胜向济南进军。
而就在这时,阿巴泰也收到了多尔衮的命令,这才知道商家军突袭辽东,攻占了盛京。阿巴泰也不禁大吃一惊,他到是没有和多尔衮争夺权力的想法,赶忙派博洛率领一万人马,立刻赶回北京去增援,而自己则在济南布置防守。好在是他己训练出了三万多士兵,因此兵力才不致于捉襟见肘。
进攻济南可就不向攻打青州那么顺利,一来是济南城墙高厚,清军又有重兵把守,而且这两年的时间里,清军也一直在加固济南的城防,商家军的火炮对济南城墙的作用并不大。而另一方面山东的商家军尽管不缺战场经验,但这几年打的多是游击战、运动战、围歼战,打攻坚战的机会并不多,因此也确实缺少这方面的经验。结果一连猛攻了五天,依然无珐攻入济南城,相反自身还损失了三千多兵力。
不过商家军在济南受挫,但突袭大沽口的战斗却进行得十分顺利。
舰队从登州启航出发之后,在海上航行了两天,到达了海河入海口附近一带的海域,因为有过上一次突袭北京的经验,对大沽口一带的道航线水文情况也有十分了解,那里水深、那里水浅,那里有暗礁,那里可以泊船、那里可以登陆,在登陆之后,又如何向纵深发展,都了如指掌,也根本就不用像登陆辽东那么小心翼翼。而登陆之后的第一个目标,和三年前一样,还是大沽堡。
应该说清廷在天津卫一带沿海的防守确实要此辽东强得多,因为这里毕竟是北京的岀海门户,但由于一惯性的历史经验和传统观念,清廷的沿海防守基本都是以一般海盗为假想敌,从来没有想到敌人会从海上发动大举进攻,而在另一时空里,让中国真正受到来自海洋威胁,还要等到两百多年以后。
因此尽管清军在大沽堡里布置了一千二百守军,但并没有什么像样的海军,水面上的战斗力仅仅只是二十条哨船,最大的只有二百料,还不如过去的明军。
虽然在靠近大沽口岸边的海面上,商家军的前哨船队被清军的四艘哨船发现,但商家军的战船立刻迎头殆了涛军的哨船一阵炮轰,在几十门火炮的密集打击下,清军有两艘哨船立刻就被击沉了。
而另两艘虽然侥幸躲过了火炮的轰击,调转船头,向岸边狂驶,但依然还是没有逃脱。因为商家军的两艘飞剪船立刻出击,追了上来。在这个时代,论海上的速度,放眼世界也无出飞剪船之右的,因此没过一会儿的时间,两艘飞剪船就以自身速度的绝对优势,分别追上了清军的哨船。
飞剪船本不是用来战斗的,因此并没有装配火炮,但在首尾各装了一架管风琴枪,两船并行之后,飞剪船上的士兵立刻用管风琴枪向清军的哨船上一阵扫射,只打得清军的船甲板上木屑乱飞,清兵水手们也伤死一片。其余的人只能趴在曱板上,一动不动。
等到管风琴枪停止了射击之后,商家军的士兵立刻向清军喊话,要求他们投降,而清军见跑也跑不掉,打也打不过,也就都选择了投降。这两艘哨船也就成了商家军的战利品,俘虏清军的士兵水手一共二十七人。
把俘虏押回大队船队之后,经过了一番军问,从投降的清军口中摸清了大沽堡的防守虚实,二师的师长滕胤玉也决定智取大沽堡。在上岸之后,首先选出一个排的士兵换上清兵的衣甲服装,化装成清兵的样子,藏带好步枪,又找了几个俘虏的清兵带路,去诈开大沽堡。而在他们后面,又派二个营的士兵随后接应。
因为有降兵在城下答对,因此大沽堡里的清兵对化装的商家军士兵并没有起疑心,问了几句之后,就立刻打开了城门,将他们放进大沽堡里。
一进大沽堡的城门,商家军立刻开始发难,把帽头盔一扔,露出没有剃发的样子,然后向堡中的清军一颗一颗的投出手榴弹,而这时大沽堡里的守军毫无防备,一下子被炸得人仰马翻,死伤一片,而其他的士兵也都被吓蒙了,纷纷找地方躲藏,整个堡内立刻一阵大乱起来。而商家军也趁机取出藏起来的火枪,向清军开火射击,全力守住诈开的城门。
过了好一会儿,清军才反应过来,发现诈门的敌人其实并不多,才四五十人,因此也安心了一点,这才重新组织了士兵,开始向商家军发动进攻。但这时接应的两个营也己经赶到了大沽堡边,立刻通过城打,加入到战斗中。这一下商家军的兵力、武器都在清军之上,清军顿时就抵挡不住了,冲上来的都被杀得纷纷倒地身亡,其他人见了,那里还敢再抵抗下去,立刻四散逃开,商家军趁势也攻占了大沽堡。
在夺取了大沽堡之后,其他的登陆部队的士兵和大部份火炮也都基本登上了陆地,而滕胤玉也下令,只在大沽堡里留下一个营驻守,其他部队立刻出发,去夺取天津卫。而同时突袃舰队也派出一部份中小型战船,由海河逆流而上,从水面上支援登陆部队。
第四卷 纵横篇 第一零七章 调兵北返
清军在天津卫有三千多兵力,但商家军的登陆部队多达一万四千余人,而且又打了清军一个措手不及,因此天津卫的抵抗只进行了两个时辰,也被商家军攻破了。
占领了天津卫,跨海突袭的第二阶段战斗也基本可以宣告成功,接下来就是要给清廷施加更大压力,因此滕胤玉率军进驻天津卫之后,立刻又分派出两个团的兵力,分为四路出击。
当然这次出兵不会在进攻大城市,只是为了制造成更大的动静。而打击的对像也主要是针对满州贵族,由于前一阶段的八旗圈地,使许多满州贵族在北京周边的地区拥有大量田宅土地和汉人包衣,尽管这些人本身不会住在田庄里,只要是被商家军查明是满州贵族的产业,就会立刻将田庄烧毁,财产、粮食分给汉人包衣,如果抓到满州贵族,更是毫不留情的杀死。
尽管清廷己经下令,对民间封锁了所有啇家军在大沽登岸消息,但在事实上根本就不可能封锁得住,何况在北京城里还潜伏着商家军的大量谍报人员,当然对此大加渲柒,因此几乎每天在北京城里的街头巷屋,都流传着商家军己经打到那里,那里的消息。
结果连续几天的时间,北京里都是一片恐慌,北京到天津之间的香河、宝坻、东安、永清等地区都受到了商家军的攻击,而只要是有公人模样,骑快马飞驰进城的人,就会立刻在街上引起一阵骚动,看见的人都会纷纷猜测,是不是商家军又打到那里了。
同时商家军的谍报人员还在北京制造了大量谣言,故意夸大其辞,甚致还放了两次以商家军名议发下的传单,声称商家军这次出兵,是要从关内关外一起动手,夺取北方,彻底消灭清廷。这些流言也搅得北京城里人心惶惶,由其是满人,更是坐立不安,因为大部份的传言都对满人不利。己经开始有一些满族贵族都开始逃离出北京。同时一些无业游民,地痞无赖等人也趁机在北京城里偷鸡摸狗,打劫盗劫,治安情况也在迅速的恶化。
民间是如此,而在朝中也好不到那里,宫中同样也是一片恐慌的情绪,皇帝福临的年纪虽然不大,但心智也颇为早熟,也懂得一但商家军杀入北京,自己也难逃善终,因此也吓得不行,连连下旨,让多尔衮全权付责保卫京师的安全。直到这个时候,福临才明白,自己原来还真的离不开多尔衮的庇护。而两宫皇太后连日都招集多尔衮等大臣商议,如何应对目前的局势。甚致都有官员建议朝廷迁都,或者是皇帝出巡,以躲避商家军的锋芒,甚致还举出当初崇祯就是因为没有极时退出北京,结果命丧紫禁城里,来说服清廷。
幸好也不是所有人都被吓得乱了方寸,多尔衮毕竟是见过大阵仗的人,当然不会轻意被吓倒,别说商家军的海军有没有一次送十几万大军登陆的能力,而且以商家军目前的实力,也不可能把这么多部队投入到北方的战场来,而且北京城墙高厚坚固,为天下之最,就算商家军打到北京城下,也未必能轻易攻克。因此清廷还远远没有到要逃离北京的地步、何况如果是在以前,在北京待不下去了。还可以退回关外去,但现在盛京都己经失守了,又能退到那里去呢?
由于现在多尔衮也不知道商家军在大沽口登陆的兵力到底有多少,而且北京的清军真正有战斗力的并不多,因此也不敢轻易出击,只能先把北京守住,等归德府和博洛的人马回到北京再说。因此多尔衮一面严令北京的官员百姓不许惊慌,不许散布恐惧情绪,不许私自将家属、财产撤离北京;也不许乱生事,尽量稳定京城的局面,然后调集人马,严守北京城,同时又下令,将各王公贝勒家里的包衣、跟役等也全都编成军队,听候调用,共同协守北京。
多尔衮本还打算征集城中的百姓守城,但范文程却提醒他,当心汉人反复,因此才没有下这一条命令。不过这么一阵拆腾,派兵出关,收复盛京的事情,也就没有人再提了。
不过虽然多尔衮不会轻信商家军真的打算占领北方何流言,但也知道这一次商家军的跨海突袭可绝不是小打小敲一阵,他们既然能在辽东登陆、能在大沽口登陆,那么沿海的各地,都可以作为商家军的登陆地点,现在清廷在北方的力量根本不可能防得过来,因此原来所想的只调归徳府的清军北返,是根本就行不通的,唯一的办法就是从南方调大军回来,尽管多尔衮心里不愿意,但还是不得不下令了。
于是就在多尔衮收到商家军在大沽口登陆消息的第二天,就立刻再次向南方下令,调洪承畴、多铎北返,驰援北京,并限两个月之内,至少要调十五万大军回来。而撒军之后,清军大部都可以退守到长江以北的地方驻守,长江以南的地方,可以由洪承畴、多铎自行商议酌情放弃。
现在清廷在南方战场投入的兵力接近五十万,调十五万左右的兵力回援,南方剩下的约三十五万左右的兵力了。而现在商毅正在全力进攻南京,并花废了这么多的力气,因此在清军撤之后,南京肯定是守不住了,另外清军占领的其他地方也需放弃一部份,按多尔衮想法,是主要保住江北地区,而江南地区,则能保多少算多少可。
这样一来,等这一次的战事结束之后,南北的局势大致将恢复到第二次南征开始前的状态,清军基本占领了长江以北的大部份地区,对南方依然保持着一定的军事主动权。至少在以后还可以再度发动南征。
而现在也只能严守北京但随着商家军在北京周围四处进攻,多尔衮也有些沉不住气了,又连下了两份调令,催促洪承畴尽快调兵北返。好在是二天以后,博洛已经带领一万人马赶到了北京,而阿济格的人马也到达了锦州,多尔衮这才稍稍有些安心。也立刻下令让博洛领这一万人马驻守通州,保卫北京,而阿济格驻守锦州,以防辽东的商家军南下。
————————————
湖广,黄州,帅府。
洪承畴端坐在大堂上,道:“本深,劝得怎么样了?”
李本深一脸尴尬的样子,道:“回禀大帅,末将无能,还是劝不动赵岳。”
洪承畴也不禁苦笑了一声,但还是挥了挥手,道:“算了,你己经尽力了,劝降之事,也不可急于一时。”顿了一顿,又道:“你先下去吧。”
李本深答应了一声,退了下去。
从表面上看,现在南方的局势确实是清军占据了绝对的优势,被俘的商家军中低级官兵当然不知道跨海突袭的事情,又加上有李本深的大力劝说,因此到是又劝降了一些商家军官兵,其中还有一个营级军官,两个连级军官。使李本深现在的部下达到四十三人。但洪承畴最希望劝降,也认为最有把握的赵岳却始终坚持不降。
首先洪承畴仍然釆用对待李本深的办法,给赵岳安排最舒适的房间,用精美的酒食招待,也给赵岳安排了两个美女伺候起居。但赵岳和李本深不同,面对美味佳肴,每餐只吃两晚米饭,饮二三杯酒,其他饭菜一率不动。而对两个伺候的女子,第一天就将她们赶出房间去,不许她们接近自己。而每天只是在屋子里靠写字来打发时间。
没想到赵岳会和李本深是两种不同的态度,这到确实是有些出乎洪承畴的意料之外。然后又让李本深出面去劝降,结果被赵岳骂得李本深羞愧难当,恢溜溜的出来见洪承畴。
不过他到是给洪承畴带来一张赵岳写的字,说是赵岳要他带给洪承畴的。洪承畴接过来一看,笔体到是一般,但写的密密麻麻,只见排头写着:余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广八尺,深可四寻……
只看了这几句,洪承畴就苦笑着摇了插头,他当然知道赵岳写是文天祥的《正气歌》前文,不用问这是赵岳向自己表明宁死不降的决心。洪承畴不禁又想起了自己当年被擒,也是抱定了宁死不降的决心,而足足和皇太极耗了三个多月,但最后还是被劝服归降。一时心里也是百感交集,不知道是什么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