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御宴赐席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学官的考核,是对学生的负责。学官该考,这是教书育人,总不能任由庸师误人子弟吧!”公子帆的话,立马建立起了霍桑的认可。
  霍桑连忙问道:“大人准备怎么考?”
  而杨环紧随其后,幽幽地道:“学官该考,不过现在要以什么来作为考试题目呢?”说着,摸了摸自己下巴上的胡子,又道,“让学官去考科考题目,丝毫没有什么用处!”
  公子帆一笑:“怎么考,我有妙计,只不过现在发现,有人要拿不到朝廷的福禄了。”
  京城里,人口密集,而且近日科考人数众多,愈来愈欢腾。
  科举将至,五湖四海的考生对如今的这种考试笑而不答,既然是第一年革新,那么也势必不会太难。入堂报名的人很快就超过了往年的人数,不得已,朝廷又安排了一些落脚的地方。当然,地方乡绅、贵族的公子也可以租购一处院落,但是这些人毕竟是少数。
  当考生们在焦头烂额的备考的同时,国子监的学官们也在做着同样类似的事情。相比于宫外的考生,学官们愁苦的是,他们根本不知道他们这位祭酒大人会考他们什么东西。
  当杨环拿到试题时,幽幽地叹了口气:“可惜了,这些前前后后为国子监效劳了这么久的小学官们就此别过了,多少都感觉有些舍不得啊!”
  公子帆和霍桑对视一眼,不由得一笑,这个杨环,现在还故意这样说着摆架子!他就是软嘴硬心。
  公子帆的想一出是一出让学官们惊恐万分,而且很快就传到了朝廷的议事上,为此,靖王让人传令公子帆,询问相关事宜。
  “回禀殿下,此事却实是这样的。不过现在我们要紧的不是这些人怎么处理,而是如何让学子得到更好的教学。”
  “但是不知驸马大人有没有想过,如果这样筛选的话,多下的人安置在哪里?”一个官员开始了叫板。
  公子帆听了,微微笑道:“大人应该知道,翰林院其实有很多官员可以政用,而且有的人多年官途停滞不前,对于这些人,可以与我们换一换。官阶也不分上下。”
  这时,另一个官员就沉不住气了,出列道:“万万不可,翰林院的官员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不能让他们埋没。”
  “哦?”云起一脸淡然,“那你说说你们没有埋没的理由。”
  “那好歹也是政官,不是学术文流。”
  “呵!一个起草政令的官部居然还敢说是政官。那你给我介绍一个你们提出来的政令。”云起不依不饶,一脸讽刺。
  “云大人,这是各司其职,你不要为难我们翰林院。”那人明显就是发火了。
  云起点点头:“各司其职,那为什么在我入翰林院前没有过翰林大学士?”
  面对这样的勾心斗角,还不如暗地里去争斗。公子帆一言不发,他没办法说什么,现在也只能等靖王开口了。
  面对这样的情况,靖王还是偏袒于公子帆的:“这件事,暂以祭酒的办法实行。同样下令翰林院,如果有意愿调动的,让云大人考核,朝廷受职。”
  “这……”那人还是不服气。
  “臣遵旨。”公子帆却是卖了便宜得了乖。
  之所以同意,是因为公子帆已经推荐了很多官员各司其职,而且稳固来朝廷,并且逐步安稳了江山。谁都知道,一旦靖王登基,公子帆在天下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就是再不开心,他们也不敢怎么样,只能选择顺从。
  其实靖王是明白公子帆的意思的,其他人只要是有远见的也都明白。这翰林院在历代要埋没多少人才,但是事实上,没有可行的制度,未来依然会这样。考官员的方式,靖王想要从学官和翰林院开始,然后提拔人才。
  在高层和底层的区别就是这么多,所以才会有皇帝和大臣、百姓、奴隶之分。当大臣和百姓有了觉悟之后,就有可能危害朝廷的利益,也就是改朝换代,但奴隶却永远都不会这样。
  公子帆为他们出的题目可以说是非常简单,但是因为太简单了,反而觉得自己不好回答。为人处世方面真的是没办法作弊的,而且就是抄,又能抄到哪去?
  这就是公子帆的考核,虽然简单,却无从下手。很多人都说,一切的一切都是来源于生活,学习也不过是为了生活。科考,除了是追求生活品味外,还可以借古讽今。这就是立意的地方。
  公子帆的考题中,学术方面自然不少,但是重点仍然是为人处世。对于一些可以重用的人,他也会提拔,这才是他之所以要考学官的重点。
  一份份答卷递交上来时,公子帆和霍桑的表情都是相当不错的。又看着杨环的表情,两人不由得一笑。
  杨环的确是没想到公子帆会连自己也一起考,但是这样的考试,却是让他说了很多的心里话。
  公子帆已经宣布了这次的文笔不做公示,之后听从安排。连着考了三天以后,公子帆和霍桑一同面见了誉王殿下,转呈靖王查阅。
  “先生觉得收益如何?”靖王只是很平淡地问道。
  “可以说是不错的,最起码可以知道他们的想法,只要君臣一心,就没有什么是敌不过的。”公子帆的话虽然有些溜须拍马,但也是实事。
  “霍桑,你觉得呢?”靖王知道了公子帆有意提拔霍桑,于是也询问了一下。
  “微臣以为,如果朝堂上下除了政绩,也可以结合这样的方法,那么大炙王朝将立于不败之地。”
  靖王点点头,没有做声。誉王已经批注了公子帆的折子,书写了皇命,交由公子帆去宣旨。并下旨翰林院,在科考之后进行考核,剔除余庸。
  之后就是安排科考,公子帆的笔录很快贴在宫墙和考生落脚的驿馆门口,就是为了安排一些相关事宜。而且有很多修改过的考试方式和答题方法。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