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单干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白客带着凤琴登上了去羊城的飞机。
  半年时间里已经来往羊城好几次了,连空中小姐姐都认识白客了。
  “哎哟!这小孩儿是空中飞人啊。”
  “哪有你飞的多啊。小姐姐帮俺拿瓶茅台呗。”
  这年月,坐飞机是可以抽烟喝酒的。
  而喝的酒就是茅台。
  “小孩子喝啥酒啊。”
  “谁说我是小孩子?我几十岁了。去!少废话!”
  白客说着在小姐姐屁股上拍了一巴掌。
  小姐姐红着脸扭着屁股走了,没一会儿真拿回一瓶茅台。
  白客比划两下,趁小姐姐不注意,揣到包里去了。
  下了飞机,老梅又和韩盛来接机。
  但这一回老梅的神色却黯然的。
  这个老梅啊,每一次都让人提心吊胆。
  不过老梅没像上一次一样吞吞吐吐的。
  几个人刚到饭店落座他就叹口气。
  韩盛连忙解释:“老梅给音像社创造了巨大效益,结果却没落好。”
  “怎么了?”白客连忙问。
  老梅把他们音像社最近的情况讲了一遍。
  原来,张薇的磁带畅销以后,竟然惊动了上级主管部门。
  他们觉得张薇的造型和演唱风格不够和谐,担心会教坏年轻人。
  白客知道张薇的音乐风格接近于迪斯科和放克。
  不像朱晓琳和沈小岑那么民族化。
  不过,这也是张薇吸引年轻人的一个重要原因。
  既然老梅的上级主管部门不认同张薇,那就没办法继续出磁带了。
  毕竟这个年代,各个单位都不是把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的。
  白客忍不住叹息:“那真可惜了。”
  白客和韩盛这两个月在张薇身上赚了五六百万,似乎已经很不少了。
  可他们就此放手,那真是为别人做嫁衣了。
  上一世就是这样的,张薇发行了2000万盘磁带,却分属于五六家音像社。
  没有一家独占这份红利。
  两世为人,白客还是重蹈覆辙的话,真有点对不起老天爷的厚爱。
  韩盛说:“我倒是有个想法。”
  “啥想法?”
  “我可以在鹏城成立一个音像社,咱们单干。当然,老梅你得提供技术支持。”
  老梅兴奋地点头:“没问题啊。”
  白客有些惊讶:“这都可以吗?”
  韩盛属于外经委的,虽然外经委把韩盛派出去的意思是搞活经济。
  只要能赚钱的买卖他们都强烈支持。
  可音像出版也没问题吗?
  “当然可以了。”韩盛信心满满,“我已经跟上面打好招呼了。特区管委会更是巴不得呢。”
  “就算成立了音像社,录音制作设备是不是挺费事啊?”
  老梅摇摇头:“不费事,只要能找到场地,两周之内就可以投入使用了。”
  韩盛说:“好!我先找个录音棚,咱们可以先干起来,一边干着一边修建办公大楼。”
  两周的时间不算长,正好给林老师、张薇他们留下了扒带子选歌的时间。
  “不过,既然咱们有自己的音像社了,我建议这次直接跟张薇签三年的合同。”白客说。
  老梅也赞同:“对,要抓牢这棵摇钱树。只是不知道她愿不愿意?”
  韩盛说:“有啥不愿意的,她一个无名小卒,咱们把她捧红了。”
  白客说:“如果能给张薇还有林老师提成,那就更好了。”
  上一世,张薇出了2000万盘磁带,才赚到二三十万元。
  眼下,她卖了500万盘磁带,白客也只给了她3万块钱。
  说起来,也是够黑的。
  不过,这是眼下的潜规则啊。
  卖磁带就像卖书一样,都是给原创者一次付清费用,从来没人按销量额外再付钱的。
  所以,老梅和韩盛都一脸的懵逼。
  “怎么歌手还有提成?”
  提成这事儿眼下只在业务员之类人身上发生。
  “这样可以提高积极性,单位搞承包责任制不也是这个意思吗?”
  韩盛和老梅想了下都觉得有道理。
  只是老梅还有些担心:“这样干不违规吗?”
  韩盛安慰:“违规啥啊?咱特区的音像社当然跟内地不同了。”
  “那给他们提成多少好呢?”
  白客想了下。
  提高了不合适,因为这事儿没有先例。
  意思意思,能提高积极性就可以了。
  “要不张薇两毛,林老师一毛?”
  “行!再少了就不好看了。”
  虽然这点提成跟白客他们赚的钱比起来微乎其微。
  但跟上一世比起来,张薇可赚大发了。
  上一世张薇出2000万盘磁带,赚了20万。
  这一世她要再出2000万盘的话,就能到手400万!
  前不久刚刚蹿红的跟白客同岁的朱晓琳便有一个人生梦想,那就是赚到一百万。
  这一世不知道她能折腾多长时间。
  反正上一世她又是出磁带,又是到处走穴的,到二十多岁才完成了这个人生梦想。
  三个人达成共识后,白客和凤琴暂时回县城,等韩盛和老梅把特区音像社弄起来后,白客再带着张薇到特区签约、录制磁带。
  下了飞机,凤琴开着五十铃和白客一起穿过市区,准备回到县城的时候,白客看着道边突然喊:“等会儿!等会儿!停下来我问问。”
  原来,道边有家新开张不久的液化气站,门口停满了车辆,队伍蜿蜒曲折一直排到马路上。
  白客让凤琴也开着车子排上队伍,自己则下车向里面走去。
  其实,市内的居民82年就开始使用液化气罐儿了。
  不过基本都是石油石化这类单位内部使用。
  不知道眼下这个液化气站是不是开始面向市场了。
  眼下,白客家跟其他绝大多数家庭一样,都是一年四季烧炉子。
  穷人家使柴锅做饭。
  富裕人家使大块儿煤做饭。
  白客这样身家近千万的小富豪也不例外。
  很多年以后,人们都羡慕七八十年代。
  说那个年代汽车少污染少。
  汽车少不假。
  站在县城的主干道旁,十来分钟才能看到一辆汽车慢悠悠地开过去。
  孩子们都兴奋地大叫:“大车!大车!”
  可污染一点不少。
  家家户户都烧炉子,冬天取暖季的时候,天空都是乌突突的。
  夏天的时候屋子里也是摸哪都一层煤灰。
  要是能用上液化气罐儿,家里的状况就改变许多了。
  液化气站的门口看着很拥挤,到了里面其实还好。
  收费窗口的开票员在跟一个男青年闲聊着,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
  白客招呼了她两次,她才不耐烦地转过脸来:“什么事?”
  “请问液化气卖吗?”
  “不卖我在这里干什么?”
  “我是说私人。”
  “私人也卖,不过一次要买十罐儿。”
  说完,开票员还跟男青年对视一下,哈哈一笑。
  男青年也上下打量白客。
  “买!我就买十个。多少钱?”
  开票员愣了一下,冷笑着说:“押金80元,一罐气儿50元,一共130元。”
  “要押金干嘛?我直接把液化气罐儿买下来不行吗?”
  “国家的液化气罐儿怎么能卖给私人?”
  “行了,行了,10个罐儿1300元对吧。”
  白客说着从包里拿出两沓大团结。
  男青年和开票员面面相觑,一声不吭地看着白客点出1300元。
  然后开票员给白客开了票,声音也小了许多:“不用排队,到那边直接领就可以了。”
  原来,那些排队的大小车子是换罐儿的,他们用空罐儿换装满液化气的罐儿。
  所以他们要排队称空罐儿、检查空罐儿。
  白客回到车上,让凤琴开着车子到装卸台的另一边。
  液化气站的工人们并不负责装车,只将液化气罐搬到水泥台边儿上。
  幸好凤琴比较有力气,人也麻利。
  她站在水泥台上往下递,白客站在车斗里接。
  吭哧瘪肚地将十罐儿气装到车上。
  五十铃皮卡装下这十个罐儿刚刚好,但还是有些咣当。
  从市内回县城的这一路上到处都坑坑洼洼,仿佛减速带一般。
  要是半路不小心颠簸下一两个罐儿就麻烦了。
  幸好车上还有捆货用的大绳子。
  白客和凤琴又吭哧瘪肚地忙活好一会儿,把液化气罐捆的服服帖帖了。
  这才继续上路了。
  一边开车凤琴还一边问:“你买这么多干什么?”
  白客笑了:“换着使呗,想用哪个就用哪个。”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