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1 章
在没有利益冲突的情况下, 和尚道士也不会没事找事。但是很明显, 大家跑到这边来, 估计理由都差不多。因为身在别人的地头, 他们倒是没有大打出手, 直接放起了嘴炮, 互相讥讽起来。
段思瑾正拉着段思瑜在一个小摊上吃馄饨, 这小摊的摊主是从荆州那边逃难过来的汉人。在南诏这种地方,其实出生清白的汉人还是比较受欢迎的,哪怕是在几十年前也是一样, 因为他们可以带来一些先进的技术。
这个摊主的儿子是个木匠,如今在附近也算是远近闻名了,他们刚刚到天南的时候, 先是靠着打零工过活, 后来便盘下了一个小店,前面卖吃食, 后面给他儿子还有几个学徒做木工。
馄饨这种面食在大理其实很少见, 因为大理这边并不种植小麦, 大家几乎不吃面食。一直到段思瑾改良了一些麦种, 可以在山上或者是早春种植, 才有一些汉人开始制作各种面食,也大理这边也很受欢迎。
段思瑜将一个馄饨咽了下去之后, 就兴致勃勃地说道:“哥,你看那边, 那些和尚道士好像在吵架!”段思瑜见过的和尚一个个都是一副心平气和的样子, 还没见过他们这副剑拔弩张的模样呢!
段思瑾之前就注意到了,他对此很是不以为然,阻止了段思瑜想要去凑热闹的行为:“别凑过去,他们里头有几个人认识咱们呢,回头将咱们牵扯进去,你说帮谁?”
段思瑾立马心领神会,他早就知道,作为一个上位者,应该让自个做裁判,而不是掺和到下头选手的争斗里头去!当然,这个裁判还不能太公正了,在必要的时候,给落入下风的一方添把火才是最应该做的事情,当双方保持着某种动态平衡的时候,裁判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再者说了,虽说跟和尚稍微熟一点,但是熟归熟,可没什么真正意义上的交情,即便是段思平,也不会管这种信仰之争吧!
因此,段思瑾老神在在地用了点小手段,模糊了自己与段思瑜的存在感,然后竖着耳朵听起了那些和尚道士的争吵。
一开始的时候,其实没什么好说的,大家都是斯文人,就算是打嘴仗也不能爆粗口,因此,一个个都在拐弯抹角,结果到了后来,就开始互相揭短。段思瑾很是听到了不少八卦阴私。
如今大理这边早就开始推行拼音还有官话,因此,他们说的话,边上的人起码也能听懂十之七八,这会儿不少人都来了兴趣,围在一边听得津津有味,这些和尚道士一看不好,互相恶狠狠地丢了个眼色,扭头就走,一帮看客意犹未尽地让开了道路,一个个兴奋地低声八卦起来。
“你听说了没有,刚刚那个道士说五台山的静慧大师在山底下有个私生子?”
“我也听到了,我还听那个和尚说一个叫什么德的道士喝酒不给钱?”
……
一大堆八卦很是叫一帮闲着没事做的大理人大开眼界,然后飞快地传播了出去,并开始迅速发酵变形,估计等过几天,大家都要以为中原的高僧每个都有一大堆私生子了,大家都普遍爱吃霸王餐了!不过,大家对此还是接受能力很强的,毕竟,天南这边的佛寺戒律本来也没有中原森严。
当然了,即便如此,戒色什么的也是基本操作,不过普通百姓对此根本不了解,因此压根不知道其中的严重性。
但是等到消息传到了皇宫,段思平眼神就有些不对劲了,他简直是哭笑不得起来,这些流言的发酵肯定是有人在里头煽风点火,要不然,寻常那些闲汉茶余饭后嚼舌也就算了,又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人物,谁知道中原的高僧大德还有什么有道全真到底是什么人啊,他们的阴私压根没有传播的价值,要是现在谁说他段思平在外头有私生子,估计才真正有很多人对此感兴趣。
因此,估计是大理这边佛门的人怕同行们抢生意,所以在拼命泼脏水。
段思瑾这会儿正在教育段思瑜:“流言这玩意,看着不起眼,但是很容易动摇人心,所谓造谣张张嘴,辟谣跑断腿!所以,想要遮掩一条谣言,最好的办法,就是用另外一条,甚至是更多的谣言覆盖上去!谣言这东西,也不能说得太夸张,太夸张除了一些蠢人,是没人相信的!所以,七分真,三分假就差不多了!”
段思瑜在一边点着头,眼珠子转来转去,也不知道在打些主意,段思瑾觉得比较欣慰,在这种世道,心眼多一点的,总比实心眼的人活得长。
一帮和尚道士在大理这边游荡,他们自然猜出了推波助澜的人是谁,但是,强龙不压地头蛇,何况,这点小手段,对他们来说也算不了什么,反而更激起了他们的兴趣。
他们对于那些流言都是洒然一笑,要是有人问过来,这帮老狐狸也都是一副笑眯眯的样子,哎呀,真的有这种事情吗?我们是同门都没有听说过哎,回头我回去帮你们问问?他们这般态度坦然,顿时那些相信了流言的人都觉得不好意思了。归根结底,天南这边民风还算淳朴,大家都不是什么刁滑的人,因此,慢慢的,流言也就消失了。
段思平对此并不多管,他喊人过来,是给自己分忧的,可不是来给他们擦屁股的!他们要是无能,那么,自然会有更加能干的进来。至于那些道士,段思平也没有任何动作,实际上就是默许了!他自个信佛,却不能叫自个的子孙后代要跟着信。做皇帝的人,除了自个,最好什么也别信,就算是神佛也一样。何况,就算是佛门的故事里头,也有求人不如求己的说法,干什么要将希望寄托在神佛身上呢!倒是下头的百姓,心中有信仰,有敬畏,就会有顾忌,不会随便做出什么过激的事情来。
因此,段思平干脆任由这些从其他地方过来的和尚道士在各处传法,然后有的时候,直接找到一个寺庙,借着辩经之类的由头,将大理的一帮和尚弄得哑口无言,当然最后再给人留点面子,就飘然而去,也显得比较有风度。
大理的这些和尚一个个吃了哑巴亏,还得说别人颇有风仪气度,心里头别提有多憋屈了。
段思瑜这段时间一直对这些和尚道士很感兴趣,因此,一直在关注他们的行动,听到这些事情之后,他不由有些乐不可支起来。
“你对他们有什么想法?”段思瑾问道。
段思瑜敲了敲桌子,说道:“没有啊,就是觉得有趣而已!我一直以来神佛都是清心寡欲的,结果他们在地上的代言者,为了信仰什么的,那真是什么都肯干啊!”
段思瑾笑了起来:“你为什么会觉得神佛都清心寡欲呢?真正清心寡欲的是泥胎木偶,它们无欲无求,无思无想,自然是清心寡欲。”
段思瑜顿时一呆,是啊,他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然后就听段思瑾说道:“就算他们是真的如你想的那般清心寡欲,实际上也不过是因为,我们这些人类手上,并没有他们想要的东西!想想看,人类的什么享受,什么积累,对于漫天神佛来说,有什么意义吗?他们说不定看待我们,就如同我们看待蚂蚁一般,或许有的时候会觉得很好奇,但是我们人类会要求蚂蚁向我们供奉什么吗?”
其实段思瑾也就是欺负段思瑜不知道而已,那等神佛,需要的是人类的信仰,还有的一些魔神,还是需要血祭的,当然,鲜血什么的,对他们来说,只是残渣,而灵魂,还有那些怨恨、痛苦之类的负面情绪,才是他们的最爱!
按照科学的说法,神佛与人类其实根本不是一个维度的存在,而灵魂还有信念差不多就跟他们处在一个维度了,因此,他们可以将这些信念的力量当做食物,或者是自个力量的来源补充。
段思瑜却不知道段思瑾将他给骗了,他一直对段思瑾深信不疑。段思瑾其实也是不希望段思瑜将来真的沉迷于这等事情,这个小千世界本来也没什么神仙佛祖,因此,他就算有这方面的追求,也是白瞎,所以还不如不要在上头浪费精力。
段思瑜顿时有些索然起来,想想的确是这样啊,神仙将人类当做蝼蚁一般,而人类呢,又何曾关心过蝼蚁的想法呢?蝼蚁又怎么可能变成人呢?他郁闷地说道:“也就是说,那些和尚,道士,其实都是骗子?”
段思瑾摸了摸段思瑜的头,说道:“不管真假,他们传播的一些理念并不是什么坏事!”
段思瑜依旧也是怏怏的,不过还是打起了精神,说道:“好吧,既然这样,那就算了!”
而这些和尚道士在天南这边晃悠了几个月之后,心里头就都有了数。他们不是那种不知道人间疾苦,只知道念经说法的人,天南这边的情况,俨然超乎了他们的预料。
那等高产的粮食,不仅是稻米,麦子,还有什么地瓜,土豆之类的东西,另外,大豆、花生之类的经济作物产量也很高,而且出油率也很高。除此之外,各家各户养殖的鸡鸭鹅之类的家禽,还有猪牛羊之类的家畜,都跟中原的颇有不同。
起码这些道士和尚压根想象不到,会有家禽天天下蛋,而且两三个月左右,就能长到四五斤,据说还有一种肉鸡,两个月就能长到七八斤,甚至更重。
中原那边的牛还是宝贵的生产资料呢,在天南这边,已经专门培养出肉牛和奶牛了!一头猪,也只需要半年的时间,就能长到一百五十斤左右,直接就能宰杀了吃。天南这边养羊的倒不是很多,主要是这边不怎么吃羊肉,如果想要弄羊毛的话,这边这种湿热的气候,养什么绵羊,那真是违背了自然规律,因此,也就是山上的一些寨子里头可能会养一些山羊,但是品种也经过一定的改良,生长速度比较快,而野性却减少了许多。
可以说,在中原的百姓都混不到一个水饱的时候,大理的百姓,已经能够保持温饱,还能隔三差五吃上一顿肉了,因为产蛋的鸡养殖比较多,每天都能吃上鸡蛋,市面上还有人专门出售新鲜的牛奶,还有牛奶做成的奶糕,奶酪之类的食品。有着足够的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大家的饭量都会小很多,对于粮食的消耗也少了不少。因此,大理这边已经可以对外输出自己的粮食了。当然,输出的其实不多,大理也储存了不少粮食作为储备,以免遇到什么旱涝灾害导致粮食减产。
光看大理的粮食产量,这里已经是帝王基业,只要大理愿意进取,那么,出色的后勤可以为他们培养出一批精兵来。
这些和尚道士都是知道隋末唐初那时候的事情的,虽说史书上都盛赞什么帝王用兵无过于李世民,实际上呢,李世民打的胜仗,差不多就是占据了绝对优势,最主要就是后勤物资的优势打出来的顺风仗,真正遇到差不多的敌人的时候,李世民也没赢过。
因此,在后勤足够的情况下,打仗想输都很难。当然,大理这边也有一些难处,比如说缺少马匹,在南方这样还可以,但是过了黄河,需要面对的就是一马平川的地形,大理这边的矮脚马运输物资也就算了,做别的什么,那完全不够。
因此,在对大理一番考量之后,不管是佛门,还是道门,都起了心思,但是在这之前,他们得先摸清楚段思平的打算,或者说,得看看能不能推一把。毕竟,要是段思平自个不想冒险,就想守着自个这点基业过日子,其他人说破了嘴皮子,也未必有用。
很快,机会就来了。
问题出在两川,如今的东川节度使董璋是个悲催的家伙,就在两年前,董璋满门被杀,而西川节度使孟知祥一家子却安然无恙,这就给原本还算合作愉快的两人之间埋下了裂痕。
孟知祥的妻子是李克用的女儿,乃是公主的身份,因此,董璋就怀疑是孟知祥勾结朝廷,害了自个全家。去年的时候,安重诲以里间两川的罪名被杀,也就是说,之前董璋一家子被杀的事情,直接归罪给了安重诲。朝廷对两川一直是比较忌惮的,蜀中这种地方,易守难攻,名义上听从朝廷的诏令,实际上,这两人都是土皇帝一流的人物。
朝廷为了试探两人,派出使者过来宣抚,孟知祥是个识时务,或者说是个肯低头的,立马上书请罪,而董璋呢,心结却是不解,对于使者也没个好声气。
总之,不管是因为朝廷在里头掺和,还是因为其他什么缘故,孟知祥跟董璋已经是势不两立,一触即发。
孟知祥的实力跟董璋相比其实是差不多的,但是,西川相对来说比起东川环境要恶劣一些,因此,董璋的后勤还有其他方面,却是比较强。
道门那边使了劲,在孟知祥那边吹了点风,孟知祥知道大理的实力,因此,直接派出了使者,表示董璋疑心大唐朝廷害了自个全家老小,深恨朝廷,因此,想要攻打西川,据有两川,意图自立为王,大理既然自认是朝廷的藩属,那么,也该为朝廷效力,应与孟知祥联手,夹击董璋。
当然了,空口白话自然是不行的,随随便便就叫人出兵打仗,这也不像话不是,因此,自然是许了段思平不少好处。东川不少地方是与大理接壤的,甚至,有不少地方是当年蒙氏攻打两川的时候丢失的地方,因此,孟知祥也是崽卖爷田不心疼,直接将这些地方许给了段思平。
段思平正愁地方不够用呢,中原的那些商人带来了不少流民,想要养活越来越多的流民,就得足够的土地。何况东川那里本身如今也是汉人居多,段思平正需要引进更多的汉人进来,与各族通婚,进一步促进各族的汉化,将各族的血脉融入到汉族之中。因此双方签订了协议,孟知祥差点没决定将自个的嫡孙女嫁给段思平的儿子,只是段思英已经成婚,段思瑾和段思瑜年纪都还小,日后说不定还有别的变故,最终只得暂时作罢。
双方约定好了之后,段思平立马就开始整兵等着作战。大理这边对于打仗也很兴奋,大理的很多福利都与军功有关,很多土地私底下是不能随便买卖的,这是为了避免土地兼并,而且也是担心百姓为了额经济利益,只肯种植各种经济作物,不愿意种植太多粮食。有了军功,就能够拥有更多的土地,还可以拥有更多的资本,如果能够因此有个一官半爵的话,还能将儿女送到官学去上学,据说再等几年,朝廷就可以开科举,到时候,自家子孙也都能做官了!
而对于那些贵族来说,大理这边的贵族,是有实封的,他们能够享有封地上一成到三成的税收,当然,相应的,也得对封地有一定的责任就是了。而想要成为贵族,要么,你就成为皇亲国戚,要么,你就得又实实在在的军功。
皇亲国戚什么的,实在是有些不现实,段家就这么几个人,段思英的王妃的位置还叫已经获罪的董家人给占了去,另外两个,据传圣子就如同那等藏边的活佛一般,是根本不会结婚的。那就只剩下段思瑜了,问题是,要等到段思瑜成婚,那得等到什么时候啊!
何况,东川可是个好地方,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大理这边这样的好地方都是皇家内定下来,准备日后册封给皇家人的,如册封给清平王的白崖就是这样的好地方,因此,这些贵族压根插不上手,而东川要是打下来了,皇家吃肉,他们总能喝点汤吧!
原本大理这边民风就颇为彪悍,如今段思平又喊着什么收复失土的话,加上跟着段家人,也确实没吃过什么亏,因此,下面踊跃应战,很快,就已经安排妥当了。
董璋那边可没听说段思平与孟知祥结盟的消息,他如今只剩下一个儿子,因此,将儿子留在节度使府中,自个就亲自率兵攻打西川去了。那边战报一来,段思平就按照约定,整顿了兵马,直接攻向了东川。
东川那边根本没想到,大理居然有勇气打过来,刚开始的时候还在那里打嘴仗,结果直接被驳回了,你们节度使要谋反,自立为王,我们作为大唐的藩国,自然要为宗主分忧,因此,攻打不臣乃是应有之事。
最重要的是,大理不光有名分,还有足够的实力。段思瑾既然早就为段思平征伐天下做了准备,因此,设计出来的武器中,类似于攻城车,投石机这样的很多,有一种叫做回回炮的,还是段思瑾在上个世界的时候,从史料中找到的,如今大理这边又不缺材料,不缺相应的人力,大家又都明白一点数学知识,因此,无论是威力还是精度,都非常出色。
倒不是段思瑾不想用火器,实在是在大理这边的气候环境下,火器一时半会儿不是那么适用,这里实在是比较潮湿,如果用黑火药的话,很容易就会失效。而且,如今就将杀手锏拿出来,回头岂不是要麻烦,因此,还不如先慢慢改良了,等到别人看到了都没法模仿了,再拿出来,那就万无一失了。
既然能够靠着这等利器破城,段思平自然也爱惜兵力,不叫人强攻,只叫人将早就准备好的回回炮推了出来,对准了城楼,就是几炮下去,强大的动能轰击之下,直接将城楼打得粉碎,附近守城的士兵也是几乎粉身碎骨,一个个胆气已丧。
在这样的情况下,指望着这帮守军能够守住城池,那真是痴心妄想。段思平又深谙人性的弱点,直接定了个时间,要是在这时间之前不投降,那么就全面进攻,到时候破城之后,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就让他们自个想象去吧!
现在的问题是,大部分的兵马都叫董璋带走了,这里根本就是守不住了,因此,一帮守军思来想去,最后觉得不能白白送死,还是降了算了,对方好歹是一国之主,降了也不算丢人。倒是有董璋的心腹喊着要据城死守,为主公效死什么的,直接就被几个守将打晕了,绑了起来,这就是投名状啊!
也别怪这些守将不够忠心,实在是董璋自从一家子死光了之后,性子大变,一下子变得喜怒无常,极为暴虐,一旦发火,便是多年的老下属,也是说打就打,如此,自然叫下头人寒了心。
而且这等乱世,指望什么忠诚,那也是有些不靠谱的,跟谁打仗不是打呢,起码段思平的事情他们听说过一些,名声还不错。
因此,段思平轻轻松松就下了一城,这些降将也很是识趣,既然已经投降了,就别指望旧主会原谅了,因此,老老实实给段思平效力自然更有好处。
段思平也是直接保证,只要他们立下军功,那么,他就一视同仁。段思平也是希望在朝中引入一些新鲜的血液,也省得自个坐在上面,往下一看,十有六七都是白族贵族,这实在是有些不那么叫人安心。
段思平这边推进非常顺利,而那边,董璋在刚开始的时候一阵小胜之后,就陷入了僵持,正打算利用反间计离间孟知祥与前线将领,哪知道这回就收到消息,自个的老巢都快被人兵临城下了。
这下子,董璋算是陷入了前后两难的境地,要继续与孟知祥僵持吧,老巢都要被人端了,回头就是丧家之犬,要是撤退吧,又要担心孟知祥的军队追上来,两面夹击之下,他也是受不了的。
董璋还算是比较有决断的一个人,或者说,他也不能没有决断了,毕竟,他就剩下一个儿子传承自个的血脉了,要是儿子没了,就算自个打败了孟知祥,又能如何呢?
因此,董璋直接下令撤退,他也是领兵多年的人物,白日里依旧与对方对峙,晚上的时候却悄悄连夜撤离。
问题是,如果是对付一般人,这样也就算了,可是,孟知祥那边作为段思平的盟友,甚至还提前了董璋一步,知道了东川的战况,因此,一直在留心董璋大营那边的情况,因此,早就准备好了,见得董璋撤退之后,他们也直接带病追击。
孟知祥麾下的军队紧追不舍,董璋一路上丢弃了许多辎重物资,军心动摇之下,又接连战败了几场,带着残兵返回梓州。
问题是,现在梓州也已经乱成了一团,原本因为反对董璋被撤职的陵州刺史王晖与董璋的儿子董延浩打成了一团,而董延浩兵败自尽。
董璋听到消息,大怒之下,命自个的心腹潘稠攻打王晖,结果潘稠瞧着董璋大势已去,直接反手将董璋干掉了。
然后,王晖与潘稠两人又有了争执,一个要投降孟知祥,一个要投降段思平。王晖毕竟是文人出身,觉得孟知祥作为大唐的驸马,西川节度使,算起来是正统,因此,自然是孟知祥比较靠谱。而潘稠可不这么想,他作为董璋的心腹,当年跟孟知祥的属下可是有过不少冲突的,投降过去,可没什么好果子吃。
只是,他们如今也是头大,毕竟,孟知祥的心腹大将赵廷隐已经兵临城下,而另一边又是段思平,他们夹在中间,压根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段思平思来想去,也觉得不该为了梓州与孟知祥产生什么冲突,因此,在见过了孟知祥的使臣之后,痛痛快快放弃了梓州,但是段思平也没吃亏,孟知祥这下占领了梓州,在实质意义上就占领了两川,地位完全不一样了,就算是朝廷那边,如今也是彻底拿他没办法了。因此,乐意在其他地方补偿一下段思平。
最重要的是,孟知祥也对大理的战力有些忌讳,虽说董璋带走了大多数的兵力,但是留下的也不是什么软柿子,但是段思平这边除了行军的时间之外,几乎是一日下一城,据说,他们手中有几位强大的攻城设备,也就是说,如果段思平乐意的话,攻下梓州还有成都,也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因此,如果说原本孟知祥还有耍无赖的心思的话,如今,就只能老老实实遵从盟约,将之前段思平攻打下来的几个城池都给了段思平,然后还补偿了段思平一路行军的军费物资,换取了段思平干脆利落的退兵。
赵廷隐有些不甘心地问道:“主公,这就叫段思平走了?”
孟知祥叹道:“原本可不知道大理居然有这般战力,原本以为他们只能在外围牵制一番,如今看来,大理竟是两川的心腹之患了!”
赵廷隐咬了咬牙,做出了一个割喉的手势,问道:“那主公,要不咱们就?”
孟知祥摇了摇头,说道:“段家当年败落到连自家的嫡系子嗣都只能在苍山牧羊为生了,段思平才几年时间,就攻下了南诏全境,而且看样子下面的人也对他极为拥戴,这等人物,若是不能直接一下打死,那就真的是结了死仇了!而且,你不是江湖人,不知道段思平在江湖中的名声!他原本就号称天南第一人,但是,那其实不是抬举,而是贬低,他当年游历中原武林,中原武林高手,能在他手上走出百招的一个都没有!”
说到这里,孟知祥叹道:“原本以为他就算是武学奇才,也不过就是一介武夫,但是如今看起来,的确一身帝王气象!这等人物,实在是不能交恶啊!”
赵廷隐对于江湖上的事情的确是搞不清楚,他论起马上功夫,还算可以,不过这算是家传,对于江湖上的那些武功,他也只知道个大概,原本也颇有些瞧不起,不过,孟知祥手底下有几个客卿却是武功高手,赵廷隐成为孟知祥的心腹大将之后,曾经见识过那几个客卿的武功,的确是可畏可怖,如果他们行刺客之举的话,一般的人还真是要饮恨于此。
这会儿见孟知祥这般盛赞,虽说还有些不信,但是段思平的武功就算没那么高,有心腹护卫在侧,就算派出大军连夜追击,也是能逃出生天的,到时候,大理与西川打起来,可就不好收拾了,因此,赵廷隐只得歇了那等心思。
段思平那边自然也对孟知祥有所防范,撤军的时候,一直在防备孟知祥会不会派人追击,一直到退入了城中之后,才算是松了口气。
段思平在见过了东川的武力之后,顿时也心动了,东川节度使已经算是大唐实力靠前的节度使了,结果在段思平看来,就算是兵力再高两倍,也是不堪一击的。
东川如此,西川估计也强不到哪里去!段思平不是没想过,要趁胜追击,干脆将两川一起纳入统治。但是最后段思平还是按捺住了这个诱人的想法,没办法,大理实在是没有足够的人手,得等到新一批的行政军事上头的人才培养出来了,扩张起来才有足够的力量去统治,要不然的话,那就是给别人做嫁衣了!
对于暗中推动了这场战斗的道门来说,他们算是真正看清楚了大理的实力,也看到了大理的缺点,缺人才,各种各样的人才。
大理的那些白族贵族,如果只是统治大理这点地方的话,那是真的差不多足够了,因为大家身份上都差不多,这里民风也算是比较淳朴,大理的制度也很是合适,其实不需要他们有多少能力,可是放到别的地方,那随随便便就要被人糊弄得一愣一愣的。
毕竟,中原各地可不比大理,老一辈的贵族都随着蒙氏,杨氏的覆灭要么灭亡,要么驱逐,要么直接败落下去了,新贵们本来就是跟着段思平起家的,各地的情况也算不得复杂。而放在中原就不一样了,中原那边,素来皇权不下县,地方上头,宗族豪强势力即便是官府也得忍让一番。寻常的官员,若是贸然动了这些豪强宗族的蛋糕,说不定回头就能弄得他身败名裂,当然这种情况很少,真要是惹急了,破家县令,灭门太守这种话也不是白说的!因此,最常见的就是一地的主官直接被架空,除了在自个的衙门,到了外头压根说不上话。
那些官员尚且如此,要是叫那些白族的贵族去做官,只怕下面挖个坑,他看都不看就踩进去了。段思平能够忍住这样的诱惑,说明他的确是清醒的人,这些和尚道士愈发看好他了!
但是,人才的问题,对于大理是问题,对于佛门道门来说,那真不是问题,他们的人脉可不是一般人能够想象的,只要他们乐意从中作保,那么,自然有各地的人才愿意涌入大理,而且这些人才因为得了佛道两门的引荐,那么,自然会对佛门道门有一定的好感,对他们也有一定的好处。
因此,很快,就有人找上门来了,还是个熟人。
段思瑾正拉着段思瑜在一个小摊上吃馄饨, 这小摊的摊主是从荆州那边逃难过来的汉人。在南诏这种地方,其实出生清白的汉人还是比较受欢迎的,哪怕是在几十年前也是一样, 因为他们可以带来一些先进的技术。
这个摊主的儿子是个木匠,如今在附近也算是远近闻名了,他们刚刚到天南的时候, 先是靠着打零工过活, 后来便盘下了一个小店,前面卖吃食, 后面给他儿子还有几个学徒做木工。
馄饨这种面食在大理其实很少见, 因为大理这边并不种植小麦, 大家几乎不吃面食。一直到段思瑾改良了一些麦种, 可以在山上或者是早春种植, 才有一些汉人开始制作各种面食,也大理这边也很受欢迎。
段思瑜将一个馄饨咽了下去之后, 就兴致勃勃地说道:“哥,你看那边, 那些和尚道士好像在吵架!”段思瑜见过的和尚一个个都是一副心平气和的样子, 还没见过他们这副剑拔弩张的模样呢!
段思瑾之前就注意到了,他对此很是不以为然,阻止了段思瑜想要去凑热闹的行为:“别凑过去,他们里头有几个人认识咱们呢,回头将咱们牵扯进去,你说帮谁?”
段思瑾立马心领神会,他早就知道,作为一个上位者,应该让自个做裁判,而不是掺和到下头选手的争斗里头去!当然,这个裁判还不能太公正了,在必要的时候,给落入下风的一方添把火才是最应该做的事情,当双方保持着某种动态平衡的时候,裁判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再者说了,虽说跟和尚稍微熟一点,但是熟归熟,可没什么真正意义上的交情,即便是段思平,也不会管这种信仰之争吧!
因此,段思瑾老神在在地用了点小手段,模糊了自己与段思瑜的存在感,然后竖着耳朵听起了那些和尚道士的争吵。
一开始的时候,其实没什么好说的,大家都是斯文人,就算是打嘴仗也不能爆粗口,因此,一个个都在拐弯抹角,结果到了后来,就开始互相揭短。段思瑾很是听到了不少八卦阴私。
如今大理这边早就开始推行拼音还有官话,因此,他们说的话,边上的人起码也能听懂十之七八,这会儿不少人都来了兴趣,围在一边听得津津有味,这些和尚道士一看不好,互相恶狠狠地丢了个眼色,扭头就走,一帮看客意犹未尽地让开了道路,一个个兴奋地低声八卦起来。
“你听说了没有,刚刚那个道士说五台山的静慧大师在山底下有个私生子?”
“我也听到了,我还听那个和尚说一个叫什么德的道士喝酒不给钱?”
……
一大堆八卦很是叫一帮闲着没事做的大理人大开眼界,然后飞快地传播了出去,并开始迅速发酵变形,估计等过几天,大家都要以为中原的高僧每个都有一大堆私生子了,大家都普遍爱吃霸王餐了!不过,大家对此还是接受能力很强的,毕竟,天南这边的佛寺戒律本来也没有中原森严。
当然了,即便如此,戒色什么的也是基本操作,不过普通百姓对此根本不了解,因此压根不知道其中的严重性。
但是等到消息传到了皇宫,段思平眼神就有些不对劲了,他简直是哭笑不得起来,这些流言的发酵肯定是有人在里头煽风点火,要不然,寻常那些闲汉茶余饭后嚼舌也就算了,又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人物,谁知道中原的高僧大德还有什么有道全真到底是什么人啊,他们的阴私压根没有传播的价值,要是现在谁说他段思平在外头有私生子,估计才真正有很多人对此感兴趣。
因此,估计是大理这边佛门的人怕同行们抢生意,所以在拼命泼脏水。
段思瑾这会儿正在教育段思瑜:“流言这玩意,看着不起眼,但是很容易动摇人心,所谓造谣张张嘴,辟谣跑断腿!所以,想要遮掩一条谣言,最好的办法,就是用另外一条,甚至是更多的谣言覆盖上去!谣言这东西,也不能说得太夸张,太夸张除了一些蠢人,是没人相信的!所以,七分真,三分假就差不多了!”
段思瑜在一边点着头,眼珠子转来转去,也不知道在打些主意,段思瑾觉得比较欣慰,在这种世道,心眼多一点的,总比实心眼的人活得长。
一帮和尚道士在大理这边游荡,他们自然猜出了推波助澜的人是谁,但是,强龙不压地头蛇,何况,这点小手段,对他们来说也算不了什么,反而更激起了他们的兴趣。
他们对于那些流言都是洒然一笑,要是有人问过来,这帮老狐狸也都是一副笑眯眯的样子,哎呀,真的有这种事情吗?我们是同门都没有听说过哎,回头我回去帮你们问问?他们这般态度坦然,顿时那些相信了流言的人都觉得不好意思了。归根结底,天南这边民风还算淳朴,大家都不是什么刁滑的人,因此,慢慢的,流言也就消失了。
段思平对此并不多管,他喊人过来,是给自己分忧的,可不是来给他们擦屁股的!他们要是无能,那么,自然会有更加能干的进来。至于那些道士,段思平也没有任何动作,实际上就是默许了!他自个信佛,却不能叫自个的子孙后代要跟着信。做皇帝的人,除了自个,最好什么也别信,就算是神佛也一样。何况,就算是佛门的故事里头,也有求人不如求己的说法,干什么要将希望寄托在神佛身上呢!倒是下头的百姓,心中有信仰,有敬畏,就会有顾忌,不会随便做出什么过激的事情来。
因此,段思平干脆任由这些从其他地方过来的和尚道士在各处传法,然后有的时候,直接找到一个寺庙,借着辩经之类的由头,将大理的一帮和尚弄得哑口无言,当然最后再给人留点面子,就飘然而去,也显得比较有风度。
大理的这些和尚一个个吃了哑巴亏,还得说别人颇有风仪气度,心里头别提有多憋屈了。
段思瑜这段时间一直对这些和尚道士很感兴趣,因此,一直在关注他们的行动,听到这些事情之后,他不由有些乐不可支起来。
“你对他们有什么想法?”段思瑾问道。
段思瑜敲了敲桌子,说道:“没有啊,就是觉得有趣而已!我一直以来神佛都是清心寡欲的,结果他们在地上的代言者,为了信仰什么的,那真是什么都肯干啊!”
段思瑾笑了起来:“你为什么会觉得神佛都清心寡欲呢?真正清心寡欲的是泥胎木偶,它们无欲无求,无思无想,自然是清心寡欲。”
段思瑜顿时一呆,是啊,他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然后就听段思瑾说道:“就算他们是真的如你想的那般清心寡欲,实际上也不过是因为,我们这些人类手上,并没有他们想要的东西!想想看,人类的什么享受,什么积累,对于漫天神佛来说,有什么意义吗?他们说不定看待我们,就如同我们看待蚂蚁一般,或许有的时候会觉得很好奇,但是我们人类会要求蚂蚁向我们供奉什么吗?”
其实段思瑾也就是欺负段思瑜不知道而已,那等神佛,需要的是人类的信仰,还有的一些魔神,还是需要血祭的,当然,鲜血什么的,对他们来说,只是残渣,而灵魂,还有那些怨恨、痛苦之类的负面情绪,才是他们的最爱!
按照科学的说法,神佛与人类其实根本不是一个维度的存在,而灵魂还有信念差不多就跟他们处在一个维度了,因此,他们可以将这些信念的力量当做食物,或者是自个力量的来源补充。
段思瑜却不知道段思瑾将他给骗了,他一直对段思瑾深信不疑。段思瑾其实也是不希望段思瑜将来真的沉迷于这等事情,这个小千世界本来也没什么神仙佛祖,因此,他就算有这方面的追求,也是白瞎,所以还不如不要在上头浪费精力。
段思瑜顿时有些索然起来,想想的确是这样啊,神仙将人类当做蝼蚁一般,而人类呢,又何曾关心过蝼蚁的想法呢?蝼蚁又怎么可能变成人呢?他郁闷地说道:“也就是说,那些和尚,道士,其实都是骗子?”
段思瑾摸了摸段思瑜的头,说道:“不管真假,他们传播的一些理念并不是什么坏事!”
段思瑜依旧也是怏怏的,不过还是打起了精神,说道:“好吧,既然这样,那就算了!”
而这些和尚道士在天南这边晃悠了几个月之后,心里头就都有了数。他们不是那种不知道人间疾苦,只知道念经说法的人,天南这边的情况,俨然超乎了他们的预料。
那等高产的粮食,不仅是稻米,麦子,还有什么地瓜,土豆之类的东西,另外,大豆、花生之类的经济作物产量也很高,而且出油率也很高。除此之外,各家各户养殖的鸡鸭鹅之类的家禽,还有猪牛羊之类的家畜,都跟中原的颇有不同。
起码这些道士和尚压根想象不到,会有家禽天天下蛋,而且两三个月左右,就能长到四五斤,据说还有一种肉鸡,两个月就能长到七八斤,甚至更重。
中原那边的牛还是宝贵的生产资料呢,在天南这边,已经专门培养出肉牛和奶牛了!一头猪,也只需要半年的时间,就能长到一百五十斤左右,直接就能宰杀了吃。天南这边养羊的倒不是很多,主要是这边不怎么吃羊肉,如果想要弄羊毛的话,这边这种湿热的气候,养什么绵羊,那真是违背了自然规律,因此,也就是山上的一些寨子里头可能会养一些山羊,但是品种也经过一定的改良,生长速度比较快,而野性却减少了许多。
可以说,在中原的百姓都混不到一个水饱的时候,大理的百姓,已经能够保持温饱,还能隔三差五吃上一顿肉了,因为产蛋的鸡养殖比较多,每天都能吃上鸡蛋,市面上还有人专门出售新鲜的牛奶,还有牛奶做成的奶糕,奶酪之类的食品。有着足够的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大家的饭量都会小很多,对于粮食的消耗也少了不少。因此,大理这边已经可以对外输出自己的粮食了。当然,输出的其实不多,大理也储存了不少粮食作为储备,以免遇到什么旱涝灾害导致粮食减产。
光看大理的粮食产量,这里已经是帝王基业,只要大理愿意进取,那么,出色的后勤可以为他们培养出一批精兵来。
这些和尚道士都是知道隋末唐初那时候的事情的,虽说史书上都盛赞什么帝王用兵无过于李世民,实际上呢,李世民打的胜仗,差不多就是占据了绝对优势,最主要就是后勤物资的优势打出来的顺风仗,真正遇到差不多的敌人的时候,李世民也没赢过。
因此,在后勤足够的情况下,打仗想输都很难。当然,大理这边也有一些难处,比如说缺少马匹,在南方这样还可以,但是过了黄河,需要面对的就是一马平川的地形,大理这边的矮脚马运输物资也就算了,做别的什么,那完全不够。
因此,在对大理一番考量之后,不管是佛门,还是道门,都起了心思,但是在这之前,他们得先摸清楚段思平的打算,或者说,得看看能不能推一把。毕竟,要是段思平自个不想冒险,就想守着自个这点基业过日子,其他人说破了嘴皮子,也未必有用。
很快,机会就来了。
问题出在两川,如今的东川节度使董璋是个悲催的家伙,就在两年前,董璋满门被杀,而西川节度使孟知祥一家子却安然无恙,这就给原本还算合作愉快的两人之间埋下了裂痕。
孟知祥的妻子是李克用的女儿,乃是公主的身份,因此,董璋就怀疑是孟知祥勾结朝廷,害了自个全家。去年的时候,安重诲以里间两川的罪名被杀,也就是说,之前董璋一家子被杀的事情,直接归罪给了安重诲。朝廷对两川一直是比较忌惮的,蜀中这种地方,易守难攻,名义上听从朝廷的诏令,实际上,这两人都是土皇帝一流的人物。
朝廷为了试探两人,派出使者过来宣抚,孟知祥是个识时务,或者说是个肯低头的,立马上书请罪,而董璋呢,心结却是不解,对于使者也没个好声气。
总之,不管是因为朝廷在里头掺和,还是因为其他什么缘故,孟知祥跟董璋已经是势不两立,一触即发。
孟知祥的实力跟董璋相比其实是差不多的,但是,西川相对来说比起东川环境要恶劣一些,因此,董璋的后勤还有其他方面,却是比较强。
道门那边使了劲,在孟知祥那边吹了点风,孟知祥知道大理的实力,因此,直接派出了使者,表示董璋疑心大唐朝廷害了自个全家老小,深恨朝廷,因此,想要攻打西川,据有两川,意图自立为王,大理既然自认是朝廷的藩属,那么,也该为朝廷效力,应与孟知祥联手,夹击董璋。
当然了,空口白话自然是不行的,随随便便就叫人出兵打仗,这也不像话不是,因此,自然是许了段思平不少好处。东川不少地方是与大理接壤的,甚至,有不少地方是当年蒙氏攻打两川的时候丢失的地方,因此,孟知祥也是崽卖爷田不心疼,直接将这些地方许给了段思平。
段思平正愁地方不够用呢,中原的那些商人带来了不少流民,想要养活越来越多的流民,就得足够的土地。何况东川那里本身如今也是汉人居多,段思平正需要引进更多的汉人进来,与各族通婚,进一步促进各族的汉化,将各族的血脉融入到汉族之中。因此双方签订了协议,孟知祥差点没决定将自个的嫡孙女嫁给段思平的儿子,只是段思英已经成婚,段思瑾和段思瑜年纪都还小,日后说不定还有别的变故,最终只得暂时作罢。
双方约定好了之后,段思平立马就开始整兵等着作战。大理这边对于打仗也很兴奋,大理的很多福利都与军功有关,很多土地私底下是不能随便买卖的,这是为了避免土地兼并,而且也是担心百姓为了额经济利益,只肯种植各种经济作物,不愿意种植太多粮食。有了军功,就能够拥有更多的土地,还可以拥有更多的资本,如果能够因此有个一官半爵的话,还能将儿女送到官学去上学,据说再等几年,朝廷就可以开科举,到时候,自家子孙也都能做官了!
而对于那些贵族来说,大理这边的贵族,是有实封的,他们能够享有封地上一成到三成的税收,当然,相应的,也得对封地有一定的责任就是了。而想要成为贵族,要么,你就成为皇亲国戚,要么,你就得又实实在在的军功。
皇亲国戚什么的,实在是有些不现实,段家就这么几个人,段思英的王妃的位置还叫已经获罪的董家人给占了去,另外两个,据传圣子就如同那等藏边的活佛一般,是根本不会结婚的。那就只剩下段思瑜了,问题是,要等到段思瑜成婚,那得等到什么时候啊!
何况,东川可是个好地方,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大理这边这样的好地方都是皇家内定下来,准备日后册封给皇家人的,如册封给清平王的白崖就是这样的好地方,因此,这些贵族压根插不上手,而东川要是打下来了,皇家吃肉,他们总能喝点汤吧!
原本大理这边民风就颇为彪悍,如今段思平又喊着什么收复失土的话,加上跟着段家人,也确实没吃过什么亏,因此,下面踊跃应战,很快,就已经安排妥当了。
董璋那边可没听说段思平与孟知祥结盟的消息,他如今只剩下一个儿子,因此,将儿子留在节度使府中,自个就亲自率兵攻打西川去了。那边战报一来,段思平就按照约定,整顿了兵马,直接攻向了东川。
东川那边根本没想到,大理居然有勇气打过来,刚开始的时候还在那里打嘴仗,结果直接被驳回了,你们节度使要谋反,自立为王,我们作为大唐的藩国,自然要为宗主分忧,因此,攻打不臣乃是应有之事。
最重要的是,大理不光有名分,还有足够的实力。段思瑾既然早就为段思平征伐天下做了准备,因此,设计出来的武器中,类似于攻城车,投石机这样的很多,有一种叫做回回炮的,还是段思瑾在上个世界的时候,从史料中找到的,如今大理这边又不缺材料,不缺相应的人力,大家又都明白一点数学知识,因此,无论是威力还是精度,都非常出色。
倒不是段思瑾不想用火器,实在是在大理这边的气候环境下,火器一时半会儿不是那么适用,这里实在是比较潮湿,如果用黑火药的话,很容易就会失效。而且,如今就将杀手锏拿出来,回头岂不是要麻烦,因此,还不如先慢慢改良了,等到别人看到了都没法模仿了,再拿出来,那就万无一失了。
既然能够靠着这等利器破城,段思平自然也爱惜兵力,不叫人强攻,只叫人将早就准备好的回回炮推了出来,对准了城楼,就是几炮下去,强大的动能轰击之下,直接将城楼打得粉碎,附近守城的士兵也是几乎粉身碎骨,一个个胆气已丧。
在这样的情况下,指望着这帮守军能够守住城池,那真是痴心妄想。段思平又深谙人性的弱点,直接定了个时间,要是在这时间之前不投降,那么就全面进攻,到时候破城之后,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就让他们自个想象去吧!
现在的问题是,大部分的兵马都叫董璋带走了,这里根本就是守不住了,因此,一帮守军思来想去,最后觉得不能白白送死,还是降了算了,对方好歹是一国之主,降了也不算丢人。倒是有董璋的心腹喊着要据城死守,为主公效死什么的,直接就被几个守将打晕了,绑了起来,这就是投名状啊!
也别怪这些守将不够忠心,实在是董璋自从一家子死光了之后,性子大变,一下子变得喜怒无常,极为暴虐,一旦发火,便是多年的老下属,也是说打就打,如此,自然叫下头人寒了心。
而且这等乱世,指望什么忠诚,那也是有些不靠谱的,跟谁打仗不是打呢,起码段思平的事情他们听说过一些,名声还不错。
因此,段思平轻轻松松就下了一城,这些降将也很是识趣,既然已经投降了,就别指望旧主会原谅了,因此,老老实实给段思平效力自然更有好处。
段思平也是直接保证,只要他们立下军功,那么,他就一视同仁。段思平也是希望在朝中引入一些新鲜的血液,也省得自个坐在上面,往下一看,十有六七都是白族贵族,这实在是有些不那么叫人安心。
段思平这边推进非常顺利,而那边,董璋在刚开始的时候一阵小胜之后,就陷入了僵持,正打算利用反间计离间孟知祥与前线将领,哪知道这回就收到消息,自个的老巢都快被人兵临城下了。
这下子,董璋算是陷入了前后两难的境地,要继续与孟知祥僵持吧,老巢都要被人端了,回头就是丧家之犬,要是撤退吧,又要担心孟知祥的军队追上来,两面夹击之下,他也是受不了的。
董璋还算是比较有决断的一个人,或者说,他也不能没有决断了,毕竟,他就剩下一个儿子传承自个的血脉了,要是儿子没了,就算自个打败了孟知祥,又能如何呢?
因此,董璋直接下令撤退,他也是领兵多年的人物,白日里依旧与对方对峙,晚上的时候却悄悄连夜撤离。
问题是,如果是对付一般人,这样也就算了,可是,孟知祥那边作为段思平的盟友,甚至还提前了董璋一步,知道了东川的战况,因此,一直在留心董璋大营那边的情况,因此,早就准备好了,见得董璋撤退之后,他们也直接带病追击。
孟知祥麾下的军队紧追不舍,董璋一路上丢弃了许多辎重物资,军心动摇之下,又接连战败了几场,带着残兵返回梓州。
问题是,现在梓州也已经乱成了一团,原本因为反对董璋被撤职的陵州刺史王晖与董璋的儿子董延浩打成了一团,而董延浩兵败自尽。
董璋听到消息,大怒之下,命自个的心腹潘稠攻打王晖,结果潘稠瞧着董璋大势已去,直接反手将董璋干掉了。
然后,王晖与潘稠两人又有了争执,一个要投降孟知祥,一个要投降段思平。王晖毕竟是文人出身,觉得孟知祥作为大唐的驸马,西川节度使,算起来是正统,因此,自然是孟知祥比较靠谱。而潘稠可不这么想,他作为董璋的心腹,当年跟孟知祥的属下可是有过不少冲突的,投降过去,可没什么好果子吃。
只是,他们如今也是头大,毕竟,孟知祥的心腹大将赵廷隐已经兵临城下,而另一边又是段思平,他们夹在中间,压根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段思平思来想去,也觉得不该为了梓州与孟知祥产生什么冲突,因此,在见过了孟知祥的使臣之后,痛痛快快放弃了梓州,但是段思平也没吃亏,孟知祥这下占领了梓州,在实质意义上就占领了两川,地位完全不一样了,就算是朝廷那边,如今也是彻底拿他没办法了。因此,乐意在其他地方补偿一下段思平。
最重要的是,孟知祥也对大理的战力有些忌讳,虽说董璋带走了大多数的兵力,但是留下的也不是什么软柿子,但是段思平这边除了行军的时间之外,几乎是一日下一城,据说,他们手中有几位强大的攻城设备,也就是说,如果段思平乐意的话,攻下梓州还有成都,也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因此,如果说原本孟知祥还有耍无赖的心思的话,如今,就只能老老实实遵从盟约,将之前段思平攻打下来的几个城池都给了段思平,然后还补偿了段思平一路行军的军费物资,换取了段思平干脆利落的退兵。
赵廷隐有些不甘心地问道:“主公,这就叫段思平走了?”
孟知祥叹道:“原本可不知道大理居然有这般战力,原本以为他们只能在外围牵制一番,如今看来,大理竟是两川的心腹之患了!”
赵廷隐咬了咬牙,做出了一个割喉的手势,问道:“那主公,要不咱们就?”
孟知祥摇了摇头,说道:“段家当年败落到连自家的嫡系子嗣都只能在苍山牧羊为生了,段思平才几年时间,就攻下了南诏全境,而且看样子下面的人也对他极为拥戴,这等人物,若是不能直接一下打死,那就真的是结了死仇了!而且,你不是江湖人,不知道段思平在江湖中的名声!他原本就号称天南第一人,但是,那其实不是抬举,而是贬低,他当年游历中原武林,中原武林高手,能在他手上走出百招的一个都没有!”
说到这里,孟知祥叹道:“原本以为他就算是武学奇才,也不过就是一介武夫,但是如今看起来,的确一身帝王气象!这等人物,实在是不能交恶啊!”
赵廷隐对于江湖上的事情的确是搞不清楚,他论起马上功夫,还算可以,不过这算是家传,对于江湖上的那些武功,他也只知道个大概,原本也颇有些瞧不起,不过,孟知祥手底下有几个客卿却是武功高手,赵廷隐成为孟知祥的心腹大将之后,曾经见识过那几个客卿的武功,的确是可畏可怖,如果他们行刺客之举的话,一般的人还真是要饮恨于此。
这会儿见孟知祥这般盛赞,虽说还有些不信,但是段思平的武功就算没那么高,有心腹护卫在侧,就算派出大军连夜追击,也是能逃出生天的,到时候,大理与西川打起来,可就不好收拾了,因此,赵廷隐只得歇了那等心思。
段思平那边自然也对孟知祥有所防范,撤军的时候,一直在防备孟知祥会不会派人追击,一直到退入了城中之后,才算是松了口气。
段思平在见过了东川的武力之后,顿时也心动了,东川节度使已经算是大唐实力靠前的节度使了,结果在段思平看来,就算是兵力再高两倍,也是不堪一击的。
东川如此,西川估计也强不到哪里去!段思平不是没想过,要趁胜追击,干脆将两川一起纳入统治。但是最后段思平还是按捺住了这个诱人的想法,没办法,大理实在是没有足够的人手,得等到新一批的行政军事上头的人才培养出来了,扩张起来才有足够的力量去统治,要不然的话,那就是给别人做嫁衣了!
对于暗中推动了这场战斗的道门来说,他们算是真正看清楚了大理的实力,也看到了大理的缺点,缺人才,各种各样的人才。
大理的那些白族贵族,如果只是统治大理这点地方的话,那是真的差不多足够了,因为大家身份上都差不多,这里民风也算是比较淳朴,大理的制度也很是合适,其实不需要他们有多少能力,可是放到别的地方,那随随便便就要被人糊弄得一愣一愣的。
毕竟,中原各地可不比大理,老一辈的贵族都随着蒙氏,杨氏的覆灭要么灭亡,要么驱逐,要么直接败落下去了,新贵们本来就是跟着段思平起家的,各地的情况也算不得复杂。而放在中原就不一样了,中原那边,素来皇权不下县,地方上头,宗族豪强势力即便是官府也得忍让一番。寻常的官员,若是贸然动了这些豪强宗族的蛋糕,说不定回头就能弄得他身败名裂,当然这种情况很少,真要是惹急了,破家县令,灭门太守这种话也不是白说的!因此,最常见的就是一地的主官直接被架空,除了在自个的衙门,到了外头压根说不上话。
那些官员尚且如此,要是叫那些白族的贵族去做官,只怕下面挖个坑,他看都不看就踩进去了。段思平能够忍住这样的诱惑,说明他的确是清醒的人,这些和尚道士愈发看好他了!
但是,人才的问题,对于大理是问题,对于佛门道门来说,那真不是问题,他们的人脉可不是一般人能够想象的,只要他们乐意从中作保,那么,自然有各地的人才愿意涌入大理,而且这些人才因为得了佛道两门的引荐,那么,自然会对佛门道门有一定的好感,对他们也有一定的好处。
因此,很快,就有人找上门来了,还是个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