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马车
杨彩兰一听,有些意动,不过想起之前她爹娘说的添麻烦的话,就犹犹豫豫的转头看向自己爹娘。
张氏哪里看不出来女儿的意思,她想了想,还是回绝道:“先不去了,等中秋过去,你经文哥定亲,你们不得过来喝两杯?到时再让你彩兰姐跟你回去做伴儿。”
杨彩兰听母亲拒绝了自己,就有些蔫蔫儿的,不过转念一想,中秋过后也没几天了,这才又高兴起来。
那边郑来田也起身,跟杨家父子俩道了别。
杨老爷子拍了拍女婿的肩膀:“既然有事,我也不留你们了,只是今天说的话却要记着才是。”
“是。”郑来田恭恭敬敬弓身应下。
杨老太太见留他们不住,也不再勉强,只拿了篮子到了后院,摘了满满一大篮子菜,又装了一袋子坚果干货,让带回家吃。
郑晚儿一家满载而来,又满载而归。
回到黄谷庄,天已经擦黑了,郑晚儿让她娘歇着,自己去厨房热了些饭菜,简单的吃了晚饭,郑来田推着车,要把车子给黄大家送回去。
郑晚儿提着一斤酒追出来,递给郑来田:“爹,这酒送给黄叔尝尝。这些日子咱家在码头摆摊,人黄叔可没少帮忙。”
郑来田嘿嘿一笑,接过酒:“还是我闺女想得周到。我早就跟你黄叔说了,你酿的酒比珍馐楼的还好喝!他早就想尝尝了,不过也知道是要拿去卖的,也不好意思开口,这回正好。”
郑来田推着车提着酒走了,郑晚儿又装了二斤酒,到了上房,杨氏正在油灯下缝制衣裳,这些日子忙,买回来布也没时间做,只能在晚上这会抽空缝几针,见女儿进来,杨氏手里的活儿也没停,一边问道:“你爹去你黄叔那儿了?”
“嗯。”郑晚儿点点头,然后道:“娘,这会儿正好得空,我装了二斤酒,您给许婶儿家送过去吧?就当是中秋的节礼。”
许家帮了自家这么多,杨氏心存感激,且她跟致远娘又要好,一听就放下手里的针线,下炕穿鞋,一边道:“我这就过去,再装些地瓜粉条吧?你姥家给咱们装的核桃干货也都分一些给你许婶家。”
“听娘的。”郑晚儿跟着杨氏把要送给许家的东西都收拾好,送她出了门,自己却没有跟着去许家,回屋关上房门,她打算先算一算账。
郑晚儿点好银子,叹了口气。
这些天摊子上的进项加上卖酒的银子,又刨去买东西的支出,家里余下的银子正正好二十两整。
分家的时候一文钱也没有,到现在不到一个月,存了这么多,在郑来田夫妇看来可能是很多了。可是要过上郑晚儿设想的生活,却还远远不够。
如今她们家的头等大事,自然是先把房子盖起来。可是就像杨老爷子说的,既然要盖,就要盖好的!
除去这个,他们家只分到五亩地,种出来的粮食一家五口只能勉强果腹,却是余不下银子的。要是有些头疼脑热的,都拿不出钱吃药。往后,肯定还要置办些田地才行。
且不说她还想让郑杨、郑棋去镇上念书,两人加起来一年就得六两银子……
郑晚儿想到这些,不禁伸手揉了揉头。
不过,即使再急,一切还是得慢慢来。她把银子收进柜子里锁好,转身去了厨房,如今天气冷了,洗漱都得烧热水。
等郑晚儿烧好了水,郑来田跟杨氏都回家来了,一家子洗漱完各自歇下。
这些日子都累的很了,这几日也不用干活儿、摆摊,一家子都好好睡了一觉,第二天起来,个个精神抖擞的。
吃过了早饭,郑来田提起要去郑家老院那边,给郑王氏送节礼。
杨氏忙把东西都准备好,除了上次给郑王氏买的那匹布,另外又拿了二斤的地瓜粉条,昨日从杨家带回来的干货也分了一份出来,添在里面,再把剩下的二斤酒也提过去。
虽然郑王氏不喝酒,可是郑来福喝,总不好黄、许两家都给了,却不给他。
杨氏把东西放在桌子上,跟丈夫商量:“我就不去了,趁这几日空闲,把衣裳都做出来,也让孩子们穿穿新衣裳。”还有句话她没说出来,上次的事算是狠狠得罪了郑王氏,只是那天人多,郑王氏到底顾着脸面不好再发作,这次去了,肯定是听不到什么好话。她虽然不愿意顶撞郑王氏,却也不想白白去受一顿气。
看着满满当当一桌子的东西,郑来田不禁又对妻子充满了感激。难为她不仅不记恨郑王氏,还尽心的准备了这么多东西。当下就道:“我带着孩子们去就行了,你就在家里给孩子们做衣裳。”
郑晚儿也不想去老院,不过,她爹是个老实性子,上回那档子事儿,那边可没占到便宜,郑王氏心里可还憋着气呢,她也怕郑来田自己过去要吃亏,还是跟过去放心些。
郑杨自然也是要过去的,父子俩把东西都拿了,郑晚儿牵着弟弟,准备过去郑家老院。
刚出了门,就见那边驶来一辆马车。
郑晚儿也是头一回见到马车,乡下人家,那些日子宽裕的家里也会套车,不过大多是牛车,再气派些的,也是骡车,也没有用得起马车的。
绕是她前世坐惯了比这还方便舒服的汽车,可是想想如今自家出行靠的还是两条腿走路,她不禁羡慕了。
啥时候自家才能坐上这样气派的大马车啊!
郑棋年纪小,更是拉着他爹叫道:“爹爹,你看,好大的马儿!”
郑来田的印象里,村儿里也没谁家有这个钱财,用得起马车,因而笑道:“嗯,许是谁家来的贵客。”
正说着,谁知那马车直直的向他们驶来,径直停在了他们面前,车帘撩开,里面的人探出头来四处看了看,正好看到停在路边的几人,脸上就绽放出一脸惊喜的笑意,叫道:“来田兄弟,晚儿姑娘,可算找到地方了。”说着,跳下了马车,整整衣襟,朝郑来田拱了拱手。
张氏哪里看不出来女儿的意思,她想了想,还是回绝道:“先不去了,等中秋过去,你经文哥定亲,你们不得过来喝两杯?到时再让你彩兰姐跟你回去做伴儿。”
杨彩兰听母亲拒绝了自己,就有些蔫蔫儿的,不过转念一想,中秋过后也没几天了,这才又高兴起来。
那边郑来田也起身,跟杨家父子俩道了别。
杨老爷子拍了拍女婿的肩膀:“既然有事,我也不留你们了,只是今天说的话却要记着才是。”
“是。”郑来田恭恭敬敬弓身应下。
杨老太太见留他们不住,也不再勉强,只拿了篮子到了后院,摘了满满一大篮子菜,又装了一袋子坚果干货,让带回家吃。
郑晚儿一家满载而来,又满载而归。
回到黄谷庄,天已经擦黑了,郑晚儿让她娘歇着,自己去厨房热了些饭菜,简单的吃了晚饭,郑来田推着车,要把车子给黄大家送回去。
郑晚儿提着一斤酒追出来,递给郑来田:“爹,这酒送给黄叔尝尝。这些日子咱家在码头摆摊,人黄叔可没少帮忙。”
郑来田嘿嘿一笑,接过酒:“还是我闺女想得周到。我早就跟你黄叔说了,你酿的酒比珍馐楼的还好喝!他早就想尝尝了,不过也知道是要拿去卖的,也不好意思开口,这回正好。”
郑来田推着车提着酒走了,郑晚儿又装了二斤酒,到了上房,杨氏正在油灯下缝制衣裳,这些日子忙,买回来布也没时间做,只能在晚上这会抽空缝几针,见女儿进来,杨氏手里的活儿也没停,一边问道:“你爹去你黄叔那儿了?”
“嗯。”郑晚儿点点头,然后道:“娘,这会儿正好得空,我装了二斤酒,您给许婶儿家送过去吧?就当是中秋的节礼。”
许家帮了自家这么多,杨氏心存感激,且她跟致远娘又要好,一听就放下手里的针线,下炕穿鞋,一边道:“我这就过去,再装些地瓜粉条吧?你姥家给咱们装的核桃干货也都分一些给你许婶家。”
“听娘的。”郑晚儿跟着杨氏把要送给许家的东西都收拾好,送她出了门,自己却没有跟着去许家,回屋关上房门,她打算先算一算账。
郑晚儿点好银子,叹了口气。
这些天摊子上的进项加上卖酒的银子,又刨去买东西的支出,家里余下的银子正正好二十两整。
分家的时候一文钱也没有,到现在不到一个月,存了这么多,在郑来田夫妇看来可能是很多了。可是要过上郑晚儿设想的生活,却还远远不够。
如今她们家的头等大事,自然是先把房子盖起来。可是就像杨老爷子说的,既然要盖,就要盖好的!
除去这个,他们家只分到五亩地,种出来的粮食一家五口只能勉强果腹,却是余不下银子的。要是有些头疼脑热的,都拿不出钱吃药。往后,肯定还要置办些田地才行。
且不说她还想让郑杨、郑棋去镇上念书,两人加起来一年就得六两银子……
郑晚儿想到这些,不禁伸手揉了揉头。
不过,即使再急,一切还是得慢慢来。她把银子收进柜子里锁好,转身去了厨房,如今天气冷了,洗漱都得烧热水。
等郑晚儿烧好了水,郑来田跟杨氏都回家来了,一家子洗漱完各自歇下。
这些日子都累的很了,这几日也不用干活儿、摆摊,一家子都好好睡了一觉,第二天起来,个个精神抖擞的。
吃过了早饭,郑来田提起要去郑家老院那边,给郑王氏送节礼。
杨氏忙把东西都准备好,除了上次给郑王氏买的那匹布,另外又拿了二斤的地瓜粉条,昨日从杨家带回来的干货也分了一份出来,添在里面,再把剩下的二斤酒也提过去。
虽然郑王氏不喝酒,可是郑来福喝,总不好黄、许两家都给了,却不给他。
杨氏把东西放在桌子上,跟丈夫商量:“我就不去了,趁这几日空闲,把衣裳都做出来,也让孩子们穿穿新衣裳。”还有句话她没说出来,上次的事算是狠狠得罪了郑王氏,只是那天人多,郑王氏到底顾着脸面不好再发作,这次去了,肯定是听不到什么好话。她虽然不愿意顶撞郑王氏,却也不想白白去受一顿气。
看着满满当当一桌子的东西,郑来田不禁又对妻子充满了感激。难为她不仅不记恨郑王氏,还尽心的准备了这么多东西。当下就道:“我带着孩子们去就行了,你就在家里给孩子们做衣裳。”
郑晚儿也不想去老院,不过,她爹是个老实性子,上回那档子事儿,那边可没占到便宜,郑王氏心里可还憋着气呢,她也怕郑来田自己过去要吃亏,还是跟过去放心些。
郑杨自然也是要过去的,父子俩把东西都拿了,郑晚儿牵着弟弟,准备过去郑家老院。
刚出了门,就见那边驶来一辆马车。
郑晚儿也是头一回见到马车,乡下人家,那些日子宽裕的家里也会套车,不过大多是牛车,再气派些的,也是骡车,也没有用得起马车的。
绕是她前世坐惯了比这还方便舒服的汽车,可是想想如今自家出行靠的还是两条腿走路,她不禁羡慕了。
啥时候自家才能坐上这样气派的大马车啊!
郑棋年纪小,更是拉着他爹叫道:“爹爹,你看,好大的马儿!”
郑来田的印象里,村儿里也没谁家有这个钱财,用得起马车,因而笑道:“嗯,许是谁家来的贵客。”
正说着,谁知那马车直直的向他们驶来,径直停在了他们面前,车帘撩开,里面的人探出头来四处看了看,正好看到停在路边的几人,脸上就绽放出一脸惊喜的笑意,叫道:“来田兄弟,晚儿姑娘,可算找到地方了。”说着,跳下了马车,整整衣襟,朝郑来田拱了拱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