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2章 联手相逼
话说到这里,熹贵妃就没再继续了。
这宫内,话点到为止,永远比无脑一直说,来的好的多。
太皇太后是什么,在这宫内是看了四个帝王的起起落落,只要少少点名,就深知一切了。
而对于这个淑妃,太皇太后并不是不知情的。
这帝宫虽然大,但是并没什么秘密,任何事情都会一举一动的传遍。这个淑妃,太皇太后也是见过的,每日一样来请安,但不会是最早来的。
而这个淑妃,相貌平平,就算来请安的时候,也就只是请过安,并不会多留一会,也不会多说一句,看起来有些孤僻。
在太后看来,这样的出身,没什么体统也不是多奇怪的事情。
何况,太后年事已高,不会再过问和干涉后宫的事情,最重要的是,她根本不认为淑妃能闹出什么花样。
至于后来的事,太后也是知道的,所有的一切,她都下意识的认为,是因为傲风喜欢,所以李时渊才这么做的,而现在看来,显然不是。
李时渊每一日都出现在德清宫,虽然晚上几乎不曾过夜,但是李时渊登基多年来,也从来不曾再嫔妃那留宿,所以好似也并没什么。
而现在从熹贵妃嘴里说出口的话,自然而然的就让太皇太后觉得这个淑妃不简单。
貌不惊人,但是做出的事得到的结果,却足够让人震惊。
“这件事皇上知道了吗?”太皇太后问着熹贵妃。
熹贵妃的眼神好像黯淡了一下:“已经差人去通知皇上了。不过淑妃从湖里被带上来的时候,昏迷了,皇上现在在德清宫。”
“荒唐。”太皇太后怒斥了一声,“这皇上是分不清轻重缓急吗?”
“娘娘。”熹贵妃劝着,“皇上去德清宫也是正常的,太子入水太久,也是被送到了德清宫,皇上过去情理之中。臣妾就只是怀身孕,皇上早来晚来并不重要的。臣妾不会多想什么的。”
这是进退得宜,就连说话都显得得体的多。
太皇太后看着熹贵妃,越发显得喜欢了起来,她拍了拍熹贵妃的手:“这件事啊,你就不要多想了,好好休息,哀家心中有数,也自有判断的。”
“臣妾谢谢娘娘关心。”熹贵妃听着太皇太后的话,是真的松了口气。
太皇太后这是站在自己这边,字里行间都容不下淑妃,只要太皇太后出面,加上她怀有皇子的事情,这皇后之位是肯定坐稳了。
就算前面还有坎坷,但是也已经不足为惧了。
而后宫争宠,就是太皇太后最忌讳的事情,这宫内要乱都是从后宫开始乱起的,就如同当年,若不是后宫乱了,在太后看来,朝堂上也不会乱。
这个淑妃手段厉害,这样的人自然太皇太后不会留着,留着以后还会出现更大的偏差,那对大周的江山是极为不好的。
太皇太后敛下眉眼,心中自有判断。
“你这身子,太医是怎么说的?”太皇太后转移了话题,问着熹贵妃。
熹贵妃有些娇羞,字里行间都是满满的对这个孩子的欢喜:“太医说已经今儿收到惊吓,所以胎儿有些不稳,但是多加调理,一定是可以平安生下小皇子的。”
其实不尽然。
熹贵妃比谁都清楚肚子里这个孩子的情况。
只是这样的情况在太皇太后面前自然不能胡说,她必须坚持到目的达成为止,只要目的达成,处理掉了现在的太子,她难道还怕自己以后没皇子吗?
熹贵妃的眉眼里带着狠戾,一闪而过。
“那更是要注意了。”太皇太后也是期盼,“有什么要的,就尽管让奴才去拿。回头哀家让内务府给你这多要几个奴才和贴心的嬷嬷来,毕竟这怀有皇子,是容不得半点的迟疑。”
“臣妾谢太后恩典。”熹贵妃温婉的应着。
太后越看越是欢喜。
臣相倒是一直在一旁没开口。
一直到宫外传来太监尖锐的声音:“皇上驾到。”
这下凤阳宫内的人跪了一地,朗声说道:“奴才(奴婢)参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熹贵妃自然也要起身。
但是太皇太后却已经阻止了:“你现在怀有身孕,这些礼节就不用在意了,哀家想,皇上也不会在意的。”
熹贵妃听闻太后的话,这才重新靠在了床榻上。
而李时渊的身影也已经出现在熹贵妃的寝宫之内,他的眼神很快就落在了熹贵妃的身上,带了几分的深意,看的熹贵妃一阵阵的心虚,但是碍于现在的情况,熹贵妃不敢开口多说一句。
她只是草草的和李时渊请了安:“臣妾见过皇上。”
李时渊淡漠的嗯了声,就没再多看熹贵妃一样,而是看向了寝宫内的两人:“太皇太后和臣相也在这里。”
“微臣见过皇上。”臣相恭敬的请了安,“臣只是听闻娘娘怀孕,这才匆匆赶来。”
李时渊笑了笑,没戳穿臣相的那点心思。
而太皇太后倒是直接:“皇上这可是喜从天降。要知道大周这么多年都没有任何好消息传出了,现在熹贵妃怀孕,自然是要好好的护着。”
“儿臣谢太皇太后提点。”李时渊的态度让人听不出任何的端倪,看表面波澜不惊,又也好似已经接受了现在这个事实。
太皇太后见李时渊应声,倒是满意的点点头,而后继续说着:“哀家这年事已高,有生之年,就想看见这大周风调雨顺,看见李家热热闹闹的。熹贵妃给李家开枝散叶,这是好事。”
李时渊没说话,就只是安静的听着。
“皇上,你看,这后宫多年不曾这么热闹了。熹贵妃在皇后还在的时候,就已经入宫了,这些年来,皇后过世,熹贵妃把这后宫是打理的井井有条,现在又怀了皇子……”
太皇太后是不紧不慢的开口,李时渊看了一眼,始终不动声色。
但是太皇太后字里行间的意思,李时渊岂能不明,在进入凤阳宫,看臣相和太皇太后都在的时候,李时渊就已经了然了。
这宫内,话点到为止,永远比无脑一直说,来的好的多。
太皇太后是什么,在这宫内是看了四个帝王的起起落落,只要少少点名,就深知一切了。
而对于这个淑妃,太皇太后并不是不知情的。
这帝宫虽然大,但是并没什么秘密,任何事情都会一举一动的传遍。这个淑妃,太皇太后也是见过的,每日一样来请安,但不会是最早来的。
而这个淑妃,相貌平平,就算来请安的时候,也就只是请过安,并不会多留一会,也不会多说一句,看起来有些孤僻。
在太后看来,这样的出身,没什么体统也不是多奇怪的事情。
何况,太后年事已高,不会再过问和干涉后宫的事情,最重要的是,她根本不认为淑妃能闹出什么花样。
至于后来的事,太后也是知道的,所有的一切,她都下意识的认为,是因为傲风喜欢,所以李时渊才这么做的,而现在看来,显然不是。
李时渊每一日都出现在德清宫,虽然晚上几乎不曾过夜,但是李时渊登基多年来,也从来不曾再嫔妃那留宿,所以好似也并没什么。
而现在从熹贵妃嘴里说出口的话,自然而然的就让太皇太后觉得这个淑妃不简单。
貌不惊人,但是做出的事得到的结果,却足够让人震惊。
“这件事皇上知道了吗?”太皇太后问着熹贵妃。
熹贵妃的眼神好像黯淡了一下:“已经差人去通知皇上了。不过淑妃从湖里被带上来的时候,昏迷了,皇上现在在德清宫。”
“荒唐。”太皇太后怒斥了一声,“这皇上是分不清轻重缓急吗?”
“娘娘。”熹贵妃劝着,“皇上去德清宫也是正常的,太子入水太久,也是被送到了德清宫,皇上过去情理之中。臣妾就只是怀身孕,皇上早来晚来并不重要的。臣妾不会多想什么的。”
这是进退得宜,就连说话都显得得体的多。
太皇太后看着熹贵妃,越发显得喜欢了起来,她拍了拍熹贵妃的手:“这件事啊,你就不要多想了,好好休息,哀家心中有数,也自有判断的。”
“臣妾谢谢娘娘关心。”熹贵妃听着太皇太后的话,是真的松了口气。
太皇太后这是站在自己这边,字里行间都容不下淑妃,只要太皇太后出面,加上她怀有皇子的事情,这皇后之位是肯定坐稳了。
就算前面还有坎坷,但是也已经不足为惧了。
而后宫争宠,就是太皇太后最忌讳的事情,这宫内要乱都是从后宫开始乱起的,就如同当年,若不是后宫乱了,在太后看来,朝堂上也不会乱。
这个淑妃手段厉害,这样的人自然太皇太后不会留着,留着以后还会出现更大的偏差,那对大周的江山是极为不好的。
太皇太后敛下眉眼,心中自有判断。
“你这身子,太医是怎么说的?”太皇太后转移了话题,问着熹贵妃。
熹贵妃有些娇羞,字里行间都是满满的对这个孩子的欢喜:“太医说已经今儿收到惊吓,所以胎儿有些不稳,但是多加调理,一定是可以平安生下小皇子的。”
其实不尽然。
熹贵妃比谁都清楚肚子里这个孩子的情况。
只是这样的情况在太皇太后面前自然不能胡说,她必须坚持到目的达成为止,只要目的达成,处理掉了现在的太子,她难道还怕自己以后没皇子吗?
熹贵妃的眉眼里带着狠戾,一闪而过。
“那更是要注意了。”太皇太后也是期盼,“有什么要的,就尽管让奴才去拿。回头哀家让内务府给你这多要几个奴才和贴心的嬷嬷来,毕竟这怀有皇子,是容不得半点的迟疑。”
“臣妾谢太后恩典。”熹贵妃温婉的应着。
太后越看越是欢喜。
臣相倒是一直在一旁没开口。
一直到宫外传来太监尖锐的声音:“皇上驾到。”
这下凤阳宫内的人跪了一地,朗声说道:“奴才(奴婢)参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熹贵妃自然也要起身。
但是太皇太后却已经阻止了:“你现在怀有身孕,这些礼节就不用在意了,哀家想,皇上也不会在意的。”
熹贵妃听闻太后的话,这才重新靠在了床榻上。
而李时渊的身影也已经出现在熹贵妃的寝宫之内,他的眼神很快就落在了熹贵妃的身上,带了几分的深意,看的熹贵妃一阵阵的心虚,但是碍于现在的情况,熹贵妃不敢开口多说一句。
她只是草草的和李时渊请了安:“臣妾见过皇上。”
李时渊淡漠的嗯了声,就没再多看熹贵妃一样,而是看向了寝宫内的两人:“太皇太后和臣相也在这里。”
“微臣见过皇上。”臣相恭敬的请了安,“臣只是听闻娘娘怀孕,这才匆匆赶来。”
李时渊笑了笑,没戳穿臣相的那点心思。
而太皇太后倒是直接:“皇上这可是喜从天降。要知道大周这么多年都没有任何好消息传出了,现在熹贵妃怀孕,自然是要好好的护着。”
“儿臣谢太皇太后提点。”李时渊的态度让人听不出任何的端倪,看表面波澜不惊,又也好似已经接受了现在这个事实。
太皇太后见李时渊应声,倒是满意的点点头,而后继续说着:“哀家这年事已高,有生之年,就想看见这大周风调雨顺,看见李家热热闹闹的。熹贵妃给李家开枝散叶,这是好事。”
李时渊没说话,就只是安静的听着。
“皇上,你看,这后宫多年不曾这么热闹了。熹贵妃在皇后还在的时候,就已经入宫了,这些年来,皇后过世,熹贵妃把这后宫是打理的井井有条,现在又怀了皇子……”
太皇太后是不紧不慢的开口,李时渊看了一眼,始终不动声色。
但是太皇太后字里行间的意思,李时渊岂能不明,在进入凤阳宫,看臣相和太皇太后都在的时候,李时渊就已经了然了。